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980我的文藝時代 番外我在島嶼讀書(3)
不知不覺,《我在島嶼讀書》節(jié)目已經(jīng)錄制了幾期,嘉賓們的關(guān)系熟稔了很多。
今天這一期錄制,節(jié)目組邀請來了一群小朋友,讓于華、蘇佟等人和小朋友們聊聊天,推薦推薦書單。
小朋友們在海島上待了一上午,臨近中午的時候被船接走了。
《我在島嶼讀書》畢竟是綜藝節(jié)目,小朋友們的看點太少了。
等這幫孩子們走了之后,于華幾人感嘆起了如今的孩子們和他們小時候所經(jīng)歷的生活和教育背景的天差地別。
“我們那時候有兒童文學這個概念嗎?”
說話的是前來做客的兒童文學作家黃蓓佳,她這樣說著,引來了于華的回答:“有啊《閃閃的紅星》,還有《礦山風云》。”
“對對對,還有《消息樹》《新來的小石柱》。”
“哦,我小時候看的是《野火春風斗古城》《小英雄雨來》。”
幾位五六十歲的作家說起童年時的兒童讀物,語調(diào)都高昂了起來,興致勃勃的討論著。
“兒童文學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你比如說《城南舊事》,它也是兒童文學,但你成人看,一樣很精彩。
還有很多,比如林為民老師的那個《千與千尋》。”
于華贊同道:“對對對,那個《千與千尋》確實很好看,不光是孩子們,我以大人的視角來看,也非常好看。準確來說,它應該算是一個成長。”
黃蓓佳說道:“你就是很難界定它到底算是成人讀物,還是算兒童文學。因為有的成人作品是兒童視角寫的,有的恰恰相反。
像《千與千尋》的故事,它看起來講述的是小孩子的故事,但內(nèi)核是非常具有普世價值的,愛、成長、自由……這些宏大的命題在里面講的非常好。
我印象特別深刻,這部出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出版了好幾部兒童文學作品了。看完這部我就覺得,我不會寫東西了。”
黃蓓佳說到這里臉上還帶著幾分當年的沮喪,“我感覺自己一輩子也寫不出這樣的來,我還是寫兒童文學的。”
西川說道:“伱這個就屬于自己和自己較真了。”
“是啊,那個時候沒意識到。過了兩三年我才反應過來,何必跟自己較勁呢?林老師不是也沒寫出第二部《千與千尋》嗎?”
于華哈哈笑道:“對對對,林老師也就這一部兒童文學作品。”
“不過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去年我看《國文報》登了篇文章,說是《千與千尋》在全球的總銷量已經(jīng)突破了1億冊大關(guān)。”黃蓓佳說道。
于華道:“這部兒童文學作品的銷量在林老師的作品序列里面也算是后來居上、一騎絕塵了。我記得上市當年國內(nèi)就破了1000萬冊銷量,這么多年全球銷量破億,也很正常。
不僅是,最關(guān)鍵的是這部的漫畫、動畫都非常火。”
“對了,我有印象,當年《紅豆動漫》連載的時候我女兒還追過,一期幾百萬份的銷量。”
于華以前就是在通文社工作,對于這些情況知之甚詳,“是啊,那個時候真是夸張,雜志都是按百萬份銷量來算的。”
西川說道:“那是國文社的刊物這樣,別的刊物早就不行了。”
蘇佟感嘆道:“國文社的刊物現(xiàn)在也不行了,《當代》現(xiàn)在一期的銷量也就四十萬份。”
“不過還有網(wǎng)絡這一塊,《當代》在起點讀書、微信讀書、番茄這種渠道上面銷量也不錯,我聽說總銷量也有幾十萬份。”于華說道。
蘇佟調(diào)侃道:“這都是你留給國文社的遺澤啊!”
于華離開國文社之前一直都是主管網(wǎng)絡文學的副主編,1998年國文集團最早投資榕樹下,2001年投資成立專營網(wǎng)絡文學的起點。
02年榕樹下和起點正式推出第一批VIP電子出版作品,實施VIP會員計劃正式啟動,大獲成功,為當時處在迷茫階段的中國網(wǎng)絡文學市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了2006年,國文社又整合旗下的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站資源,并大手筆的收購了國內(nèi)眾多具有潛力的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站,正式成立閱文集團,于華出任閱文集團總編輯,兼任國文社副總編輯。
2009年,閱文集團在香江上市,每股股價18.50港元,總市值達到了290億港元。
“跟我沒什么關(guān)系,那都是林老師的規(guī)劃,我們這些小兵執(zhí)行就好了。”于華謙虛了一句又把話題扯回了兒童文學上,今天來的嘉賓是黃蓓佳,她的主要創(chuàng)作方向就是兒童文學,肯定要多聊這方面的內(nèi)容的。
“我記得《千與千尋》的動畫電影拍的特別好,那時候我還帶女兒去看過。”黃蓓佳說道。
“對,這個我有印象。好像是04年吧?哎呦,那個時候病毒剛過去不長時間,老百姓被憋了半年多,都快憋瘋了。我去看的時候電影院全是人。”西川說道。
于華回憶著《千與千尋》當年上映的盛況,“《千與千尋》上映4天吧,好像票房就破億了。兩個禮拜的時候,票房就過了3億。我那個時候還跟章藝謀說,你的記錄馬上就要被打破了。”
“《千與千尋》最火的還是國外,國內(nèi)最后票房是5.6億人民幣,在米國和泥轟特別火,我記得全球票房好像是4.8億米刀。”蘇佟道。
“因為這部在國外賣的也好啊!我聽說當時好像就是因為這部電影,國務院才同意了國文集團收購滬美廠的事吧?”黃蓓佳向于華打聽道。
于華看向?qū)а萁M,這種對話應該是播不了的,他果然看見導演比了一個剪輯的手勢,才放心的回答道:“是。滬美廠可是滬上電影界的王牌之一,文華影視的動畫人才大半都是出身于滬美廠。”
于華的話點到為止,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就是這個道理。
黃蓓佳點了點頭,沒再繼續(xù)追問。
話題繼續(xù)說回兒童文學,于華又說道:“我記得我兒子小的時候,他那個時候最火的是《哈利波特》。還有大仲馬,給他推薦的大仲馬的書,包括《基督山伯爵》,他看完之后說:爸爸,還有比《哈利波特》寫的更好的書。”
“哈哈哈!”眾人被童言童語逗得大笑。
在大家坐在書屋里談天說地的時候,一個滿頭長發(fā)、戴著墨鏡的男人正走向書屋。
蘇佟正在說話,他一旁的于華看到門口出現(xiàn)的人影,驚訝的叫出了聲。
“誒?肖全?”
眾人轉(zhuǎn)頭望去,認出了肖全這位全中國最有名的人像攝影師之一,連忙起身寒暄。
西川對肖全手中抱著的《我們這一代》攝影集很感興趣,于華說:“這書你還沒送過我呢?”
“今天就送你一本。”肖全笑著回了他一句。
“你什么時候到的啊?”西川問肖全。
“昨天半夜。”
在兩人對話的時候,于華翻看著肖全帶來的《我們這一代》。
這部攝影集是肖全的代表作,里面記錄著國內(nèi)文藝界眾多藝術(shù)家的肖像照,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成名于八九十年代。
賈平娃、程凱歌、江文、崔健、楊麗萍,當然還有今天在場的于華,以及沒在場的林為民。
“你這攝影集現(xiàn)在是經(jīng)典了,你看于華一拿過來就在找自己。”西川調(diào)侃道。
于華翻著書,說道:“我不是在找自己,每個人我都看,這書我還沒看過。”
他翻到了自己的肖像,將書面向大家,蘇佟一眼就認了出來,“這是你,在團結(jié)湖吧?”
“對,團結(jié)湖。”于華指著書頁上胡子拉碴的年輕人。
蘇佟又問道:“那你們怎么會跑到團結(jié)湖去拍照呢?”
“我們是去潘凱雄家,他家就住在團結(jié)湖邊上。”
潘凱雄是評論家,蘇佟自然是知道的。
“哦。”
于華說完繼續(xù)翻照片,“這是賈平娃,這是林老師,哎呦喂,真是帥!”
他翻到這里,周圍幾人來了興趣,紛紛站起身,“我看看!”
書頁上的照片背景是個院子,于華一眼就認了出來,“這是林老師家的識住小院。”
“是。那個時候還是于華帶我去的,林老師人特別好,而且他是真的上相。”肖全說道。
照片中的男人穿著一件雞心領(lǐng)的灰色毛衣,面相俊朗,棱角分明,氣質(zhì)儒雅沉靜。
“哎呦!還真是。我們那時候的文藝女青年,沒有幾個不迷他的,現(xiàn)在看還是那么帥氣!”黃蓓佳感慨著說道。
于華笑道:“林老師對于文藝女青年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
肖全又說道:“我跟林老師還有后續(xù),你不知道吧?”
“后續(xù)?什么后續(xù)?”
“林老師還過我2000塊錢。”
肖全說起來這件事,語氣中充滿感激。玩攝影的都窮,尤其是像他這種走遍大江南北拍人物的攝影師就更窮了,當年的2000塊錢對于肖全來說是一筆巨款。
“后來我用這筆錢走了大半個中國。”
于華玩笑著說道:“林老師不差錢,你多去幾次說不定能化緣化的更多。”
他正說著話,翻到了一個光著膀子的男人,照片中他的身旁還有女人在干活,那個女人是程西米。
“鐵生!”
于華喚出了照片中男人的名字,先看到林為民的照片又看到石鐵生的照片,他心頭一下子感慨萬千。
“唉!一晃鐵生也走好多年了。”
他的一句話一下子讓氣氛傷感了起來,蘇佟也說道:“12年了,真快。”
“鐵生走了之后,林老師消沉了很長時間。”于華說道。
“他們的感情旁人比不了。”
黃蓓佳和肖全聽著蘇佟和于華的對話,心中也有幾分感懷,林為民和石鐵生的友情在中國文壇一直是被傳頌的佳話,直到今日也是如此。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net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