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朕真的不務正業(yè) 第五百二十五章 第一次技術(shù)進步獎
松江府在開海上取得如此的成就,自然是得益于松江府得天獨厚的條件,通衢九省的長江航路。
其實長江口也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河口之一,河口的平均水深只有一丈不到,并不是天賦異稟,之所以成就現(xiàn)在百舸爭流的局面,是松江府十年如一日的疏浚,對于河運平底漕船而言,平均水深不到一丈,這個深度可以使用,但對于動輒一千料兩千料的海船,就變的十分雞肋,每次的入河都是冒險。
在十年的時間里,在反復疏浚之下,長江口的平均水深從一丈增加到了兩丈,海船可以順利通航。
松江府在努力,這十年的時間里,不斷的營造:造船廠、港口、橋路、海事學堂、學舍官廠、萬國城等等,這些都是松江府上下所有人的努力。
但,只有松江府自己也無法達成今日之成果。
大明長江水路的九省都在疏浚水路,以保證河船可以順利抵達,而松江府通衢的百貨,也都是來自大明的江南南北各地,是大明百姓一點點生產(chǎn)出來的貨物。
開海的奇跡,是萬夫一力的結(jié)果。
松江府在開海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頻繁的貿(mào)易,讓這片土地充滿了機遇,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fā)展出了許多的新的行業(yè),從泰西舶來的保險業(yè),就是其中的變化之一。
朱翊鈞對保險持有謹慎的態(tài)度,因為這個行業(yè),普遍的誠信缺失。
這不是個人造成的,而是行業(yè)就是這樣,它本身是一個對賭協(xié)議,是投機文化的一部分。
費利佩二世掌控了龐大的羊毛產(chǎn)業(yè),其毛呢生產(chǎn)規(guī)模,和大明旗鼓相當。
朱翊鈞也不知道王崇古在緊張什么,其實工匠們對王崇古的觀感極好。
在至暗時刻,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到萬歷元年,寧遠侯李成梁出塞作戰(zhàn)蕩平古勒寨之間,就是大明的至暗時刻,這段時間,墩臺遠侯的死亡率,往往超過了五成,三千名墩臺遠侯出塞燒荒或者深入虜營探察敵情,至少有一半,都是有去無回。
“不要耽誤生產(chǎn)。”朱翊鈞對王崇古很明確的說道。
張居正認為,朝廷直接組建,不如組建完善的法條,來對契約的執(zhí)行進行規(guī)范。
西山煤局最近的處境很糟糕,一次嚴重的生產(chǎn)事故導致西山煤局深陷輿論之中,非常的被動。
瓦斯和突水,就是地下世界兩大殺手。
掛水自然是井壁凝結(jié)水珠,掛紅則是出現(xiàn)紅色的鐵銹,門頭溝煤礦伴生黃鐵礦,一旦挖掘中發(fā)現(xiàn)銹蝕,就立刻停止,水叫,則是一種類似毒蛇吐芯的嘶嘶聲,極為明顯,陰冷就是采挖接近積水區(qū)域的陰寒,地下比地上要暖和的多,遇到陰冷就必須停手了,那是積水區(qū)。
從大興縣南海子離開的朱翊鈞,前往了永定毛呢廠和永升毛呢廠,這兩個毛呢廠仍然源源不斷的生產(chǎn)著大量的毛呢制品,每年要上交國帑內(nèi)帑近兩百萬銀的恐怖利潤,這個利潤規(guī)模幾乎和西班牙這個羊背上的國家,旗鼓相當。
萬歷九年,大明攻克板升之后,墩臺遠侯的陣亡率終于降低了一成左右。
因為松江府有迫切的需求,松江地方的保險業(yè)務在野蠻生長,在投保的之前,這也管那也管,在需要理賠的時候,一個個合理合法的字眼、有理有據(jù)的條款,一次次的教會了人們一個簡單而樸素的道理,天上沒有掉餡餅這種事兒,搞得投保人一個個都像是傻子一樣,不懂條文,輕信承諾、愚蠢、貪婪、可恥、不睿智、不理性。
這里面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討論,申時行只是提出了這個設想,具體是否要推行,還是要看朝廷的決策。
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很簡單,井下突水,這次的突水毫無預兆。
朱翊鈞很快都收到了內(nèi)閣的浮票,保守派的張居正認為朝廷不進行過分的干預,再多觀察,張居正認為朝廷的過度介入,是對朝廷信譽的透支,大明朝廷的信譽,完全靠皇帝的個人信譽支撐,如果搞到最后一地雞毛,朝廷信譽破產(chǎn),連帶著牽連到皇帝信譽,得不償失。
朱翊鈞思索了許久后,最終決定,在松江府推行試點,試試看,如果能行再推而廣之。
無論是至暗還是黎明,亦或者是現(xiàn)在的朝陽時代,墩臺遠侯一直是滿編,或許是自愿,或許是被迫,或許僅僅是為了足餉,無論是為了什么,朱翊鈞都感謝墩臺遠侯對大明的貢獻。
明明是欺騙、是謊言、是不遵守契約,卻反而怪投保的人,輕信了那些不切實際的許諾。
豈曰無名?河山即名。
朱翊鈞看到王國光的奏疏就是眼前一黑,果然,他擔心的事情發(fā)生了,王國光最先想到的作用,就是聚斂,大量聚斂白銀,讓白銀流動起來,而不是埋在豬圈里。
萬歷十年寒冬臘月,朱翊鈞這個皇帝再次活躍了起來,他出現(xiàn)在大興縣南海子,那是墩臺遠侯家眷的安置地方,大明墩臺遠侯常年編制只有三千人。
在毛呢廠朱翊鈞見到了許多的工匠,這些不是刻意安排,都是朱翊鈞從毛呢廠的黃冊里,隨機點到的,在接見之前,連馮保都不知道陛下究竟要見誰,每到這一天,王崇古總是汗流浹背,因為這是在過關(guān)。
王崇古成為蒸汽機的水火神的一面,不是沒有民意基礎(chǔ)的。
匠人們面圣其實很少提什么意見,除非是賭坊這種爛事,工場里的大把頭、代辦、會辦在廠里開設賭場這種真的忍無可忍。
這次的事故,超過了七十余名窯工死在了井下,一下子讓門頭溝煤礦,成了御史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言必稱祖宗震怒才如此警示之類的話,御史們還是堅持要求工部關(guān)閉煤窯,將煤鋼產(chǎn)業(yè)向下轉(zhuǎn)移,不要在京師燒煤煉鐵了,煤煙搞得所有人都灰頭土臉。
官廠團造,給了匠人織娘們安穩(wěn)生活,官廠開工過年都會開工銀和過年銀,王崇古自己那份分紅變成了匠人分紅,甚至提供了學堂讓孩子們上學的王崇古,在工匠們的眼里,王崇古那就是活菩薩,比青天大老爺還青天。
申時行的本意當然是好的。
而王國光對這件事非常積極,因為在王國光的眼里,這東西其實就是一個變種的錢莊。
海貿(mào)保險的健康有序,有利于推動海貿(mào)的蓬勃發(fā)展。
“已經(jīng)安撫,一人十七銀撫恤。”王崇古趕忙俯首說道。
以往突水的事故,都是有預兆的,掛水、掛紅、水叫、陰冷。
其他問題,皇帝問,匠人們一般只會回答都挺好。
“家眷是否安撫?尸體要盡力尋找,就在這個礦口立個碑吧,把他們的名字寫上,警鐘長鳴。”朱翊鈞站在出事的礦洞之前,對著王崇古交代著善后事宜。
十七銀買條命,他王崇古看起來有點像血腥的劊子手,但要知道,在西山煤局成立之前,窯工們死了也就死了,沒人會撫恤,下井,是生死有命。
王崇古陪同皇帝視察了毛呢廠后,又視察了西山煤局。
“保險就是保險,談收益就是騙人。”朱翊鈞對保險下了批注,算是對保險這個行業(yè)做出了一個最低線的規(guī)范,保險是保險,理財是理財,但凡是混為一談,就是在欺詐。
金融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段時間里的必然產(chǎn)物,銀行、交易行和保險等等,都是金融機構(gòu)的一種,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收租,朱翊鈞很反感收租,他更喜歡生產(chǎn),傾向上,他更傾向于更多的商品。
也正是因為普遍的誠信缺失,才最終促使了申時行請命朝廷,由朝廷組織海運的保險業(yè),掃清現(xiàn)在松江地面的牛鬼蛇神,整頓不正之風,讓保險這個行業(yè)為大明的海貿(mào)大事,保駕護航,促進商貿(mào)。
西山煤局是大明煤鋼聯(lián)營工業(yè)集大成之地,絕不可能因為御史言官的口誅筆伐就停下。
投機,很容易陷入更多貨幣的圈套之中,尤其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向商品經(jīng)濟蛻變的時候,只是非常危險的。
這四種經(jīng)驗,已經(jīng)幫助西山煤局避免了十數(shù)次的透水事故,可這次的透水,是毫無預兆的。
錢莊,是經(jīng)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fā)放貸款,從民間大量吸收白銀,囤積在‘保險’之中,利用這些白銀進行投資,得到投資回報的同時,保險業(yè)本身就是盈利的,而且沒有擠兌的風險。
面對御史們的責難,工部尚書汪道昆避而不談,只會回避,的確煤煙的問題,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了困擾,生產(chǎn)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也讓整個京師在冬天處于霾災之中,但,大明京畿兩百七十萬人丁需要煤炭,需要鐵器,煤銀對流需要焦炭。
“在京為官就這樣,御史言官好像不用燒爐子一樣,爐膛里的煤,都從煤市口長出來的是吧!”朱翊鈞離開西山煤局的時候,對著王崇古十分確定的說道:“繼續(xù)生產(chǎn)就是。”
未富先奢要不得,大明的煤鋼聯(lián)營剛剛起步,無論如何都不能停下,朱翊鈞只要還活著,御史們就只能無能狂怒。
王崇古面色復雜的說道:“陛下,有個不太確定的事兒,我們似乎搞了一種了不得的東西。”
“了不得?”朱翊鈞一愣,看著王崇古說道:“搞出了什么?”
“我們也不知道。”王崇古十分明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玩意兒,但他知道陛下一定感興趣。
“陛下請隨臣來。”王崇古帶著陛下來到了另外一處新開辟的工場,這里放著幾個爐子,和一個個的池子,三尺見方的池子上,都帶著蓋,而蓋子上有一條條的管子,伸向了三丈多高的高塔。
王崇古面色極為復雜的說道:“七年前,我們在御史們怒罵之前,就注意到了煤煙的問題,因為那時候燒焦的窯工多有肺病,即便是再熱,也要帶口罩上工,是那個時候定下的規(guī)矩。”
“這件事王次輔當初對朕說過。”朱翊鈞對故事的開始十分了解,棉紡口罩、藤帽、銅鈴預警等等,都是勞動保護,在這方面,王崇古做的一直很好。
產(chǎn)業(yè)上的工匠,更早注意到了煤煙造成的危害,京堂的言官們遠在京師,而工匠每天和這些煤煙打交道。
王崇古繼續(xù)說道:“起初我們將燒焦的煙囪建的高一些,讓煤煙可以被風吹走,但我們失敗了,煤煙被風吹走了,沒有落到西山煤局,反而落到京師去了,搞得怨聲載道。”
“三年前,我們將煤煙,通入了水池之中,讓水吸收煙塵,讓黑煙變成白煙,為此我們?yōu)榻範t建了四座水塔。”
“所有的水塔的水都是循環(huán)的,從地下抽出來的水進入煙塔之中,而后鼓風機將煤煙吹入,只需要煙道高度超過水面就可以解決回水問題,四座煙塔是十分有效的,黑煙變成了白煙,清水變成了濁水。”
朱翊鈞對煤煙尾氣的處理的過程還是很了解的,工部答應了御史們做出改變,不是敷衍,是一直在積極做出改變,尋找辦法,若不是這種處置,京師的煤煙只會更加嚴重。
“濁水如何處置,又成了難題,直接排到河里去,御史言官怎么可能放過西山煤局。”王崇古想到那個場面就是渾身打了一哆嗦,這幫御史言官們,說話不是一般的難聽。
大明的言官很霸道,孝宗皇帝對士大夫夠好了,幾乎事事順著士大夫,結(jié)果在弘治十年二月,因為一本奏疏被孝宗留中未批復,后來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內(nèi)閣大學士徐溥領(lǐng)內(nèi)閣上奏,將孝宗皇帝狠狠的罵了一通。
(附原文,后面還有很多批評的話。)
王崇古也是很怕言官的,雖然他有很多手段對付這些喋喋不休的家伙,但萬一其中有張居正的埋伏,不幸中招,如何是好?
所以王崇古真的認真的在處理此事,他開挖了十幾個沉淀池,煤煙灰塵沉淀后,上層的清水循環(huán)利用,下層的淤泥堆積。
算是將這個問題暫時解決了。
“王次輔有辦法,朕頗為欣慰。”朱翊鈞肯定了王崇古的工作,治理煤煙,王崇古沒有糊弄言官,更沒有糊弄陛下的意思,只是這踐履之實,都是一步一步的走,絕無可能今日說明日就有效果,而且種種辦法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的改良。
言官總是覺得自己有‘俺尋思之力’,只要一尋思,一討論這個問題,就必須立刻馬上解決,如果解決不了煤煙,就關(guān)停西山煤局,不用煤也要呼吸新鮮的空氣,可謂是不切實際到了極點。
言官要前往邊方任職積累實踐經(jīng)驗這件事,王崇古舉雙手贊同。
“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奇怪的事兒。”王崇古的面色真的極為復雜,他們生產(chǎn)了一種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兒,他俯首說道:“陛下,這些吸納煤煙氣的水,可以促使草木繁盛。”
“什么意思?”朱翊鈞愣愣的看著王崇古,疑惑的說道:“什么叫可以促進草木繁盛?”
“煤煙和水,成為了一種水肥,澆到土地上,可以讓草木如同施肥一樣生長。”王崇古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兒,但是功效,他是非常清楚的。
這個現(xiàn)象最開始是從沉淀池周圍開始的,沉淀池附近的草木,比別的地方要旺盛的多,本來以為是水的緣故,后來將反復循化沉淀后的清水灑在了草地上,才發(fā)現(xiàn)是水肥。
沉淀池一圈草木格外旺盛,用清水澆灌和用煤煙水澆灌的生長區(qū)別很大,就如同施肥了一樣。
西山煤局將其稱之為水肥。
朱翊鈞愣了愣,想了片刻,知道王崇古搗鼓出來什么東西了,一種低濃度的氨水,就是氨肥。
“后來我們就不停的實驗,就造了這么一個爐子出來。”王崇古看著面前的工場開口說道。
工場是試制,用磚石壘起的一丈高的長方形土窯,每2.5尺有一個窯門,可以將煤車推入其中,一個土窯有七個窯門,每個窯門之間有火墻,用來加熱維持溫度,這是燒焦,在土窯的每個窯室上方,并排有七個六寸粗的鐵管,鐵管深入了冷卻池內(nèi)。
冷卻尺底部密布細鉛管,在冷卻池外,有上下兩個管道,上管道是廢氣,下管道直入水池之中,得到水肥,上管道廢氣過四個高三丈兩尺的煙塔,也得到水肥。
一共獲得兩種水肥。
“打開看看。”朱翊鈞站在了下管道的水池旁,開口說道。
王崇古面色為難的說道:“陛下,明年開春了看看效果吧,這個味道非常非常的臭。”
“打開吧。”朱翊鈞搖頭說道。
王崇古看陛下不聽勸,非要看看,退后了三步,讓人打開了下水管收集水肥的蓋板。
隔著棉紡口罩,朱翊鈞仍然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惡臭,就像是尿到紙上點燃后那種惡心的惡臭,差點就吐了出來。
“關(guān)上,關(guān)上!”馮保立刻指揮著匠人把蓋板合上。
“雖然很臭,但的確是好東西啊,這第一次收集的水肥還是要兌水才能使用,否則燒苗。”朱翊鈞是會種地的,施肥不是說越多越好,肥多了就燒苗,肥少了會歉收。
“打開第二次收集的蓋板。”朱翊鈞對著工匠下令。
第二個蓋板被打開,朱翊鈞稍微聞了聞,可能是第一次高濃度氨水的味道,提高了閾值,第二次收集的低濃度氨水,味道就很平淡了,至少不引人作嘔。
朱翊鈞點頭示意工匠蓋上就是。
確定了,是氨水。
第一次收集的氨水,是煤炭燒焦后的氨態(tài)氮氣體,經(jīng)過鉛管冷卻后溶解于收集池的水中形成的氨水,濃度較高,味道極其濃烈,甚至令人作嘔,第二次則是尾氣里的氨氣,在四次吸收塔里溶于水。
“陛下,臣還發(fā)現(xiàn),這玩意兒,不僅僅是煤可以燒出來,用煤矸石也可以。”王崇古介紹著生產(chǎn)流程,煤矸石,是含碳量較少的石頭,在洗煤和篩煤的時候會挑出來,燒不起來,也燒不了焦炭,通常用來做燒石灰,燒水泥的原料。
工場弄好之后,西山煤局燒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東西,煤矸石只是其中一種,甚至連煉鐵廠的釉質(zhì)都拉來燒過,釉質(zhì)燒不出水肥來,但煤矸石這種廉價這種東西,礦山要多少有多少,也就是說,可以量產(chǎn)水肥了。
“王次輔啊,搞出這套東西的人在哪兒?”朱翊鈞開口問道。
王崇古對著旁邊一臉迷糊的王謙說道:“去把大工匠魏有山叫來。”
“好!”王謙一溜煙跑去叫人了,沒一會兒一個臉色黧黑的工匠來到了陛下的面前。
魏有山,臉上的溝壑是黑灰,手掌的掌紋和老繭也是黑的,寫滿了煤炭的痕跡,他是順天府人,西山老窯工一個,西山煤局沒有組建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西山采煤了,西山煤局成立后,就成了煤山的大師傅。
大工匠、大師傅、大經(jīng)長,都是魏有山的稱謂。主管礦山的技術(shù)。
朱翊鈞詳細詢問了之后,才對著王崇古說道:“上次王次輔提到的技術(shù)進步獎,今年就定魏有山吧。”
水肥的意義不用贅述,大明是個典型的農(nóng)業(yè)國,而且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農(nóng)業(yè)國,水肥的出現(xiàn)和大規(guī)模量產(chǎn),代表著糧食的大規(guī)模產(chǎn)出,大明最大的三個煤鐵廠,京師煤鐵廠、勝州煤鐵廠、臥馬崗煤鐵廠,只要將其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出來,糧食的產(chǎn)量就會充足起來。
其他都是扯淡,百姓吃得飽飯,就是一切。
大明一共只有1.2億左右的丁口,以大明八億畝土地去供養(yǎng),再加上水肥,吃飽朱翊鈞不敢夸下海口,但吃得上飯,還是可以想一想的。
“好啊。”朱翊鈞走到了魏有山面前,又走近了些笑著說道:“魏有山,很好,大明第一次技術(shù)進步獎,歸你了,年后頒獎。”
“好好好!”朱翊鈞連說三個好,坐著大駕玉輅離開了西山煤局。
大明對技術(shù)進步獎的儀程都沒有明確過,因為之前只是和王崇古口頭商量好了,誰也沒想到會突然這么快出現(xiàn)了值得頒獎的技術(shù)進步!
但還來得及,禮部定個新的儀禮,也不是什么難事,離經(jīng)叛道的事兒干的太多了,禮部都習慣了。
“陛下真得會種地呀,我還以為就是做做姿態(tài)。”王謙嘆為觀止的說道,他壓根就不懂水肥的意義,王崇古耳提面命,提著王謙的耳朵,帶著王謙到田里轉(zhuǎn)了一圈。
一畝地沒有施肥,連一百斤的糧食都打不了,但施了堆肥的地,可以打二百斤糧食,大明的地,需要輪耕,而有了水肥,就不用種豆子,一年兩熟的華北平原,可以一年種兩次糧食,一年一熟的遼東可以每年都種糧食。
兩分種,三分管,五分肥,陛下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實踐過的道理,王謙三十五歲的人了,連水肥的意義都不懂。
王崇古展示水肥的制造,皇帝陛下連問都沒問,直接頒獎,因為種地的人都知道肥的重要性,種子再好,人再勤勞,沒有肥都是白瞎。
“胡說什么呢!陛下種地這事兒,從十歲就開始了,十年來從未斷絕過,西苑寶岐司可是設在禁苑的衙門,皇宮里的外廷衙門一共就三個,文淵閣、六科廊和寶岐司,你當陛下跟你一樣五谷不識?”王崇古一巴掌拍在了王謙的腦門上,說胡話。
張居正失心瘋了,才對陛下說廢除內(nèi)閣?那還不是張居正覺得陛下的英明足夠撐起一元專權(quán)的政治模式,那是最高效,當然,也是最勞累的。
王崇古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陛下上衣下褲穿著短褐,在萬歲山收獲番薯時候,說楊博發(fā)乎己者有不忠,不忠于天下、不忠于國朝、不忠于君上,不忠于自己的認知,不忠于自己的靈性,楊博致仕歸鄉(xiāng)后,一直到病逝,還對這句話心有戚戚,臨終前還對兒子重復了一遍,不忠于自己認知和靈性,那是對人一生的否定。
楊博是真的是郁郁而終。
陛下種地這事兒,鬧出了不少的亂子,親事農(nóng)桑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十年如一日,甚至前年還去崗漠地收了兩畝地,深入了解為了口吃的,百姓有多難多苦。
王崇古一直覺得朝廷在一些政策上過分的保守,總是擔心天下沸反,以王崇古看來,完全可以大膽一些,就陛下、張居正、戚繼光這個鐵三角在朝,誰敢造反?不如繞開中間環(huán)節(jié),找根繩上吊,直接下地獄。
這個鐵三角里的核心是皇帝。
除非皇帝哪天跟李隆基一樣,志得意滿開始懈怠,甚至胡鬧起來,才有可乘之機。
朱翊鈞心情很好,他哼著王夭灼譜的小曲,帶著陽光燦爛的笑容,回到了京堂,坐在御書房的長桌前,依舊是搖頭晃腦,連賤儒的奏疏,朱翊鈞都看的順眼了不少,也沒有斥責,而是勉勵他們多走走多看看,去實踐,而不是空談。
“忠順夫人又入京來了,還是運羊毛入京,打算在京師過年了。”馮保提到了三娘子入朝,三娘子是綏遠布政使,按理說不入京敘職,就是外官,但三娘子身份比較特殊,是北虜中議和派的代表人物,入京面圣,也算是彼此心安的一種動作,這個動作代表朝政風向。
“安排忠順夫人覲見吧。”朱翊鈞點頭說道,他拿起了三娘子的奏疏,認真的看了一遍。
其內(nèi)容可以總結(jié)為:圈養(yǎng)畜牧業(yè),是種植業(yè)高度發(fā)展的結(jié)果。
游牧是畜牧業(yè)里,生產(chǎn)效率最低的方式,和定牧比起來差的太遠了。
三娘子感謝皇帝天恩浩蕩,給草原帶去了安定和祥和。
(本章完)
請:wap.xshuquge.net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