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秦:出海歸來,我獻(xiàn)上世界地圖 第一百一十四章 你來當(dāng)趙王如何?
融骨認(rèn)親和認(rèn)祖歸宗是私底下進(jìn)行的,但是在這個娛樂匱乏的時代,趙泗……嬴泗的名字被正式收錄族譜,這樣的大消息依舊不可抑制的傳播開來。
現(xiàn)在的天下很亂,咸陽的輿論話題很多,但是在這一刻還是被這個重磅消息給壓住了。
歸根結(jié)底在于趙泗的地位太過于特殊。
倘若他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私生子,那或許并不會引起什么轟動。
但趙泗在認(rèn)祖歸宗之前,就已經(jīng)是始皇帝最親近的臣子,其地位諾大的朝堂更是無人能比,出入宮禁都無需通稟……
而最關(guān)鍵的是,他還是長公子扶蘇的兒子。
同時,他的母親出自于趙國宗室族長的親妹妹,雖是私生子,但是論出身也同樣尊貴。
而且!
現(xiàn)在趙泗起居歇息皆在皇宮,居住的還是始皇帝的舊居。
雖說隔代親,可哪有這個親近的道理?
趙泗就算沒有正式成婚,可也是二十多歲的大小伙了,要知道扶蘇可是十三歲就被始皇帝打發(fā)出宮單獨(dú)居住,而除了趙泗之外,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孫子能夠在皇宮之中居住。
更不用說始皇帝現(xiàn)在每天處理朝堂政務(wù),都會帶著趙泗,和趙泗同坐一案。
這一點(diǎn),三公九卿都可以認(rèn)證。
更不用說趙泗得到的批語,人之珍美,天生富貴,這樣帶有幾分玄幻色彩的評語被始皇帝親自認(rèn)可,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都可以看出來始皇帝愛孫之心切。
因此……
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扶蘇的門客以及支持者共聚一堂,為此刻的大好局面而歡呼喝彩。
這次宴會,由資歷最高的在野右相王綰召開。
其次有馮去疾,白應(yīng),龔休……
三公來其二,九卿來其五,更有老氏族出身之人……
說是半個朝堂也不為過。
嗯……值得一提的是,長公子扶蘇并不在邀請的行列。
畢竟他們要討論的事情是立儲之事,這種事情不論如何,長公子扶蘇到底是要避嫌的。
況且長公子扶蘇向來比較有主見,不是一個愿意被操控的人,誰也不希望在現(xiàn)在的大好局面之下因為扶蘇的原因出現(xiàn)什么變故。
所謂宴會,宴會是其次,主要是為了達(dá)成一致。
即立儲!
在場諸人意見不一,但是也都認(rèn)可現(xiàn)在的局面一片向好,因此最終王綰拍板決定,準(zhǔn)備開始扶蘇歸咸陽以后的第一次嘗試。
于是……
陪同始皇帝處理奏折的趙泗,自然而然也就看到了這樣的奏折。
“嗯?有朝臣認(rèn)為現(xiàn)在大秦儲君遲遲未立,長此以往,恐怕人心不穩(wěn),大父……”趙泗看向始皇帝輕聲開口。
奏折很長,從很多個角度分析了不立儲君的危害,還舉了很多例子,恐怕足足有小兩千字,趙泗通篇看下來都覺得挺有道理,不過趙泗還是果斷的縮略了其中的繁瑣之言,將主要信息帶給了始皇帝。
“拿來看看?!笔蓟实凵焓郑w泗將奏折遞過去。
始皇帝定睛看去,許久才看完。
“你認(rèn)為這奏折寫的如何?”始皇帝開口說道。
“言之有理有據(jù),是不錯的諫言?!壁w泗開口說道。
“確實不錯……”始皇帝點(diǎn)了點(diǎn)頭。
這與其說是奏折,不如說是諫言,御史專門就是干這個的。
“像這樣的奏折如何批閱?”趙泗開口問道。
始皇帝簡單的批筆然后示意趙泗蓋印。
“如果遇到這種事情,不怎么要緊的情況下,只需要告訴臣子你已經(jīng)看過了便是,不一定所有奏折都需要一一答復(fù),處事者,先理急,后定大事,這樣的事情只能排外第三位?!笔蓟实坶_口說道。
趙泗點(diǎn)頭。
現(xiàn)在燕趙之地的秦軍進(jìn)展順利,但是總體來說混亂還是不可避免,大秦正在經(jīng)歷陣痛,因此這樣的事情還真排不上號。
立儲這事吧,趙泗也不知道始皇帝咋想的。
歷史上大秦二世而亡其實和始皇帝遲遲沒有立儲脫不開關(guān)系。
扶蘇被拖得時間太久了,始皇帝遲遲不表態(tài),本就人心浮動,再加上始皇帝或許是出于某種原因,故意寵幸胡亥,都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假象,扶蘇未必是始皇帝定下來的儲君,因此才給了胡亥和趙高的可乘之機(jī)。
倘若始皇帝早早定下來扶蘇的儲君之位,胡亥哪還有機(jī)會和扶蘇競爭,支持者數(shù)量都不在一個層面。
別說扶蘇和始皇帝政見合適不合適,最起碼扶蘇倘若登基繼位,大秦大概率是不會二世而亡的。
扶蘇真要是上位就鐵了心分封,說句不好聽的,大秦可能還真能多茍個兩三百年。
畢竟治理關(guān)中之地的難度和治理天下的難度還是差別挺大的。
難度高的時候,降低難度也不失為一種方法,最起碼不至于像胡亥那般滿盤皆輸。
故而,大秦二世而亡,始皇帝肯定要背鍋,這是不可否認(rèn)的。
尤其是不立儲君這一點(diǎn),站在任何一個時代來看這都并非明智之舉。
不過真正身處這個時代,尤其是成為了始皇帝的親孫子之后,趙泗多少也有點(diǎn)理解始皇帝。
故而在這種事情上趙泗也沒有過多評價。
反正有自己在身邊,始皇帝肯定不會早死,現(xiàn)在始皇帝才五十多歲,哪怕拖到六七十歲再立儲君也沒有什么妨礙,倒也不必再急于一時了。
不過趙泗也清楚,因為自己身世大白于天下的原因,扶蘇的支持者們,恐怕是等不及了。
果不其然,今日的奏折之內(nèi),竟然出現(xiàn)了足足五個御史勸諫始皇帝冊立儲君的奏折。
甚至于還有人狗膽包天敢在這種情況之下將天下大亂和始皇帝沒有冊立儲君聯(lián)系在一起。
沒有儲君,人心就不能安定,人心不能安定,所以天下大亂久久不能平息。
確實是狗膽包天,不過你要說他完全沒道理吧也不對,
如果始皇帝果斷冊立扶蘇為儲君,那么身上有一半楚國血脈且娶了楚國宗室女昌文君的侄女的扶蘇,對于楚國貴胄來說確實有不小的吸引力。
畢竟扶蘇的人品還是可以保證的。
這對于楚國地區(qū)的反動力量絕對是一場巨大的打擊,畢竟楚王熊心只是當(dāng)?shù)刭F胄推出來的架子,其本人是沒我在太多權(quán)利的。
如果始皇帝在冊封扶蘇為儲君之后派遣扶蘇前往楚地,那楚國的貴胄恐怕真就是納頭便拜,楚國的叛亂也絕對是天底下最快平定的。
話是對的,但是在這樣的節(jié)點(diǎn)提起來難免有些指責(zé)始皇帝的意思。
不過始皇帝看完卻并沒有什么反應(yīng),也只是簡單的批閱一下,表示我已經(jīng)看過了,就讓趙泗蓋印去了。
“大父不生氣?”趙泗將印璽蓋上將奏折疊好摞成一摞。
“朝堂不能只有一個聲音?!笔蓟实蹞u了搖頭。
“況且這份奏折也算言之有物,倘使現(xiàn)在冊立儲君,天下確實能夠消停不少,若是朕愿意將伱的叔叔伯伯分封于天下各地,以拱衛(wèi)咸陽,天下間的戰(zhàn)亂用不了多久時間就會消失?!笔蓟实坌α艘幌?。
“朕繼位一統(tǒng)以后,關(guān)于分封郡縣爭執(zhí)日久,朕以郡縣立國,但周天子分封有八百年國祚,由此可見,分封制并非一無是處。”始皇帝開口說道。
“只不過于朕而言,朕欲使千秋萬世為一系,倘若不能使之千秋萬世,則另辟新路也?!?p/>
話說回來,自從趙泗身世大白以后,始皇帝好像越來越愿意和趙泗說一些以前不能聽的禁忌之事,甚至很愿意在某些事情上表達(dá)自己的想法和觀點(diǎn)。
趙泗能夠感覺出來始皇帝似乎是帶著一股傾訴欲望?亦或者是夾雜著其他的感情?
如果說以前始皇帝在趙泗面前依舊是稱孤道寡的天子,那么現(xiàn)在的始皇帝,更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趙泗總感覺始皇帝傾訴的同時,其實是夾雜著一種期盼。
似乎在期盼自己理解他?
趙泗也不敢肯定,畢竟在趙泗的印象之中,始皇帝似乎是從不在意他人的理解。
“分封于郡縣之爭,自儒法兩家而始,淳于越信奉分封,以定禮制,王綰馮去疾等人為之搖旗吶喊,欲效仿周朝舊事,而李斯自然信奉郡縣制,麾下亦有法家秦吏為之沖鋒陷陣,然而作為一個君王,不管是信奉分封制還是信奉郡縣制都并非明智之舉,于君而言,重在于用,而不在于信?!笔蓟实勖榱艘谎圳w泗開口說道。
趙泗聞聲點(diǎn)了點(diǎn)頭表示理解。
天子是裁判,不應(yīng)該是哪一家的支持者,這點(diǎn)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就像趙泗對于諸子百家的態(tài)度一樣,他從來不迷信一家一派之學(xué),而在于他要用哪一家的學(xué)問。
不過……道理是這個道理。
可是始皇帝親自語重心長的給自己講這些,總會讓趙泗生出來一種奇怪的感覺。
始皇帝對自己的親近似乎夾雜著其他的期盼。
趙泗可以肯定,始皇帝一定是在對自己言傳身教。
始皇帝似乎一直在刻意的教導(dǎo)自己應(yīng)該如何站在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去看待事情。
俗話說的好,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縱觀歷史,胡亥之所以爭位,唐朝時期之所以李泰升起了奪嫡之心,歸根結(jié)底都是因為君王表現(xiàn)出了過分的親近。
以前的趙泗是當(dāng)笑話看的。
可是親自體驗了皇帝在你身邊對你言傳身教并且表達(dá)出了遠(yuǎn)超所有人的親近的時候,趙泗笑不出來了。
因為不管當(dāng)事人是誰,心里恐怕都會升起來幾分想法。
好在,趙泗可以以史為鑒。
畢竟擺在面前的事實是趙泗只是一個孫子。
差了整整一個輩分的孫子。
這種時候,始皇帝不管有什么樣的想法,趙泗都應(yīng)該克制自己,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
趙泗自己都感覺始皇帝對自己好的太過分了。
長此以往下去,唯恐自己心中生出來什么不好的想法。
然而,始皇帝似乎并沒有任何停止的意思。
“李斯說,周天子分封宗室,而百年之后,各為仇寇,本以血脈為依靠,卻各自為敵,因此周朝乃亡,你對分封如何看待?”始皇帝開口問道。
“這一點(diǎn)李相說的倒是沒錯的……”趙泗點(diǎn)了點(diǎn)頭。
“其實我感覺就和民間的親戚差不多,長輩在的時候,小輩自然就還能團(tuán)結(jié),長輩走了小輩就開始爭家產(chǎn)了。
倘若兄友弟恭,這份親情還能維護(hù)個三五十年,兄弟之間到底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遇到外姓人到底還是兄弟信得過。
可是再過個三五代,離得遠(yuǎn)的也就不再走動了。
如果再過個幾百年,恐怕就是另一番模樣。
那些世家貴胄傳到現(xiàn)在,也有好幾百年了,最落魄的甚至都淪為佃農(nóng),不被祖宗祭祀所接納了?!壁w泗攤了攤手。
“分封制這種東西,如果從短時間來看確實不錯,但是長久來看定然是不如郡縣制的,可以用作過度,等到以后再削藩削國推行郡縣?!壁w泗開口說道。
“倘若諸王不同意呢?”始皇帝開口問道。
“那自然是要打過一場的……其實不論如何總是免不了的?!壁w泗嘆了一口氣。
劉邦已經(jīng)做的很不錯了,但到底還是爆發(fā)了七王之亂。
這還是建立在劉邦在建國初期就弄死了不少藩王的情況下。
始皇帝點(diǎn)了點(diǎn)頭皺眉陷入了沉思。
“你覺得趙國之地如何?”始皇帝忽然開口問道。
“疆土遼闊,有重城險關(guān)……”趙泗有些不明就里,大致的說了一下趙國的地貌和特征。
“你的舅舅是趙國宗室族長,你的母親也勉強(qiáng)算是趙國宗室嫡系,可欲為趙王乎?”始皇帝忽然開口。
“???這!”趙泗愣了一下。
始皇帝剛剛說啥,趙國舊地?趙王?
“大父……這恐怕不太合適吧,大秦在推行郡縣制,況且諸皇子皇孫都未曾封地……”趙泗皺眉開口。
“乃封于趙地,使其移風(fēng)易俗,平亂治民……你不愿去?”始皇帝笑著開口。
“那這樣一來我豈不是要離開咸陽?”趙泗沒想到始皇帝給自己憋了個這么大的事。
始皇帝卻只是笑了笑,沒有再回答趙泗。
誰說封地于趙就得離開咸陽了?
(本來要鋪墊一下,本來這一章的信息應(yīng)該是三到五章來著,不過這樣一來太枯燥了,先進(jìn)到大劇情吧。)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