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現(xiàn)代留過學 第兩百七十三章 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
第兩百七十三章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第兩百七十三章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最新網(wǎng)址:tpsge
兩宮下發(fā)的文書,很快就送進了御史臺。
御史中丞李常循例命人謄抄,然后送到了各位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并抄送了一份去諫院給龍圖閣待制兼知諫院趙彥若。
做完這些事情,李常就當起了甩手掌柜。
這位御史中丞上任以來,就對御史臺秉持無為而治的原則。
新黨御史、舊黨御史們,隨便怎么鬧。
只要不搞到他頭上,他就裝作不知道。
他只偶爾出手,彈劾一下大臣,完成自己的KPI,剩余時間都在御史臺看書。
閑暇時間,他不是跟張方平一起在金明池釣魚,就是跟著文彥博去玉津園里游覽、唱和。
完全一副——老夫心向田園風光,就等著致仕的做派。
但其實,李常卻根本不想退休。
他現(xiàn)在一門心思,就想混進《元祐字典》的編纂小組。
所以,李常只將任務分配完,就繼續(xù)開始看書。
這就讓劉摯很不爽了。
“這李公擇,自任為御史中丞以來,竟對朝中奸臣,無一彈劾!”他憤憤不平的和來見他的王覿埋怨起來:“前有三旨相公,現(xiàn)在難道要出一個諾諾中司?”
王覿知道劉摯為何如此不滿。
因為劉摯本以為李常來御史臺,肯定要帶領正人君子,一起對新黨小人反攻倒算。
結(jié)果這李常倒好,開始在御史臺里公然裝聾作啞。
非但不彈劾都堂上的奸臣小人,就連御史臺里的那些小人,他也待之如常。
如此一來,大家豈不是白高興了?
王覿輕聲道:“李公擇此人,素來以著書為愿!”
“其家族藏書,曾多達九千卷,皇佑元年全數(shù)捐出贈給白石庵,設李氏書房,迄今廬州士民依舊頌其德!”
這是李常年輕時的壯舉。
將家族藏書全部捐出,任由士大夫百姓借讀。
因他的這個表率,如今的廬州白石庵李氏公房,是全天下最大的公共藏書地。
數(shù)十年下來,累計藏書已經(jīng)超過兩萬卷。
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曾去借閱。
其中就包括了蘇軾、蘇轍、范祖禹、范純?nèi)剩踔辆瓦B司馬光、王安石都曾光顧過,也都曾捐獻了帶去的書籍。
王覿年輕的時候,也慕名去過,還在白石庵里留了幾個月,走時也循例將他帶去的數(shù)十卷藏書捐獻。
對這些事情他是無比熟悉也無比清楚的。
“在下聽說,李公擇一直想和張節(jié)度一起,參與《元祐字典》一事,更曾有意著書,收集皇佑以來,天下士大夫理財之術及天下官員經(jīng)算之道……”王覿說道:“李公擇既起了此念,又如何肯得罪人?”
劉摯聽著,哼哼了兩聲。
御史中丞當起了甩手掌柜,固然有利他們可同樣也讓新黨小人猖獗!
黃履被罷,黃降等人被貶后。
御史臺本來正人君子已經(jīng)占據(jù)上風。
結(jié)果李常一上任就同意了章惇的提議,讓出使遼國回來后的滿中行恢復原職——依舊以侍御史知雜事。
于是,原本正人君子們占優(yōu)勢的御史臺,再次陷入了拉鋸。
三個侍御史,有兩個新黨。
最關鍵的侍御史知雜事也被人占據(jù)。
很多事情,從此陷入被動。
可他們也只能嘆息!
“若是司馬公早日入都堂就好了……”劉摯說著。
王覿搖了搖頭:“蔡持正一日沒有陛辭,司馬公就一日難入都堂!”
都堂上的職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蔡確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辭相,但只要他還沒有陛辭離京,那么都堂就不會除授新的執(zhí)政。
這是官場的規(guī)則,也是宰相該有的體面。
“蔡持正何日離京?”劉摯問道。
“恐怕還要些時日……”王覿答道:“要等福建的官員入京……”
宰相出知,當然需要風風光光。
所以,必須要有人入京迎接,而且按照傳統(tǒng)還得是福建轉(zhuǎn)運使等人親自入京迎接。
不然,外人可能會以為這個宰相是被貶出京。
這對于大宋來說,是絕不能接受的。
所以,都堂上現(xiàn)在形成了韓絳獨相的局面——雖然他拜相以來,一直是事實上的獨相。
劉摯想著這些,就不禁有些心浮氣躁,忍不住道:“都堂上韓子華獨相,呂晦叔諾諾不能反對,章子厚、張遂明等依附韓子華……”
“熙豐之弊因而不能盡除,天下失望至極!”
王覿連忙低聲道:“慎言!慎言……”
劉摯冷笑一聲:“老夫行得正,坐得直,還怕小人邪黨陷害不成?”
這倒是事實,他劉莘老就是靠著清廉為官的。
兩人說話間,就有著官吏將謄抄好的公文、奏疏,送了進來。
王覿也不好再留,只能和劉摯拱手道別。
劉摯送王覿出了門,回頭看向那些送來的奏疏、公文。
他拿起來,看了起來,不一會兒,他就皺起眉頭:“不對……不對……”
“沒有開封府僧錄司的口供,也沒有那惠信僧的供詞!”
大理寺、祠部和開封府,前天就議論紛紛了。
都說這是又來了個包孝肅!
所以……
“有賊子欲害我?”劉摯想了想,站起身來。
他首先懷疑的對象,自然是侍御史知雜事滿中行。
于是,他不動聲色的找到了知諫院趙彥若。
借口自己謄抄的公文有些模糊,想借趙彥若的看一看。
趙彥若不疑有他,就給了劉摯一套謄錄的副本。
劉摯拿著這些東西,回去看完,也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口供。
這就讓他瞇起了眼睛:“難道是都堂或者中書官吏?”
若是這樣的話……
劉摯舔了舔舌頭!
這可是大案!
他想起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曉的那些事情。那些從宮里面?zhèn)鱽淼南ⅰ?p/>
據(jù)說,兩宮和天子,看了傅堯俞的奏疏后震怒不已。
直接下了詔書給都堂,命將僧錄司涉案人等,首犯刺配沙門島,余者全部流放熙河路。
但這個命令,卻被門下省給事中陸佃駁回。
陸佃駁回的理由很簡單——先帝曾推恩,德音以流人離去鄉(xiāng)邑,或疾死于道,而護送禁卒常失教習,且有往來之勞費,故放免除殺人等重罪之外應流者,只加決刺,隨所在配軍勞役!
今慈圣旨意,流放諸吏,不合先帝圣旨,故駁回,乞改刺配、流放為刺配開封府諸軍配給重役、苦役。
此外,官家據(jù)說也參與了這個事情。
還說明日要召見蔡京,重重訓斥一番。
要親自督促蔡京,宜當以德教感化上下!
想著這些事情,劉摯內(nèi)心就越發(fā)浮躁。
他很清楚,大宋制度,一罪不二罰。
換而言之,蔡京明日若入宮,天子當面訓斥一番,這事情就會這么過去了。
畢竟,天子都責罰過了,再揪著不放,就是覺得自己比天子還要英明神武!
當今天子雖然年幼,卻不是那等幼稚少主。
而且記憶里特別好,也特別能記仇。
李定、王詵的事情,過去了那么久,這位陛下?lián)f還時常念叨呢!
想著這些事情,劉摯就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他必須趕在蔡京入宮前,找到一個切入點。
那這個切入點在哪里呢?
劉摯的目光,停在了一封公文上。
他抓著這公文,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只要切入成功,引起了朝野關注,那么,就可以以點破面。
說不定還可以順勢將都堂上那個膽敢截留口供的膽大妄為之人一起趕出朝堂。
這樣想著,劉摯就提筆開始寫彈章。
開封府府衙和御史臺一樣,都在宣化坊中,幾乎和御史臺的后院相連,其在位于浚儀橋之西,汴河之南。
距離都亭驛,也不過一刻鐘的路程。
汴京交子所,也在開封府府衙一帶,軍器監(jiān)的弓弩院,也在這宣化坊中。
蔡京此時正在府衙后院,喝著剛剛煮好的茶湯,嘴角帶著笑容。
他的妻子徐氏見蔡京如此高興,忍不住問道:“郎君可是有喜事?”
“自然!”蔡京神秘笑了一聲:“為夫很快就要飛黃騰達了!”
徐氏聽著,笑了笑,恭維道:“那妾便提前恭喜郎君了!”
蔡京知道,徐氏不信。
但沒有關系,明天之后,整個天下都會知道他蔡京將被當今官家‘狠狠訓斥’。
對此蔡京表示:陛下,請再多訓斥臣幾句!
官家訓斥的越多,就說明他的工作有越多改進空間。
只要將官家的要求全部落實下去。
然后再上稟官家:臣已全然改正,乞陛下察之。
這樣,他蔡京能吏的形象,就會在官家心中樹立起來。
如此一來,等到官家親政的時候,他蔡京還怕不得重用?
這樣想著,蔡京就忍不住的又喝了一口茶湯。
“有生之年,吾定要如蔡持正一般,以宰相之尊,回鄉(xiāng)風光一次!”
回鄉(xiāng)為官。
這已經(jīng)成為他的執(zhí)念、追求、理想、目標。
而蔡京只要立下了目標和追求,他就會為此不惜一切努力的靠近。
就像他年輕的時候,立志要幫家鄉(xiāng)修好木蘭坡,于是,不斷為之奔走、出謀劃策、游說朝野。
終于,木蘭坡工成!而他蔡京也借此機會,直接成為了先帝信重的年輕大臣。
現(xiàn)在,他又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并將為此不斷努力。
他相信,自己必然成功,也一定成功!
注:神宗時期,以慎刑思想為主。
元豐之后,一般罪犯不再流放他鄉(xiāng),只在本地本鄉(xiāng)服勞役。
但,胥吏貪污卻又有明文規(guī)定,必須流放。
所以我有些搞不懂,胥吏貪污若被判流放,是否遵循元豐時代的制度?
仔細想了想,我大概推測,應該是遵從元豐時代的法令。
當然不一定準確。
(本章完)
最新網(wǎng)址:tpsge
新書推薦:(明智屋中文沒有,更新及時)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