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929章 次次都上當(dāng),當(dāng)當(dāng)不一樣
陸軍的同志雙眼放光,高振東太了解自己的同志了,這個參數(shù)對于他們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一挺7.5kg,能打全威力彈的機槍,還能當(dāng)重機槍使,對他們來說,只需要提一嘴,自然就會咬鉤,不讓咬他們絕對跟你急。
如果說9kg還要考慮考慮技術(shù)來源,那7.5kg對比現(xiàn)在在搞的輕重兩用機槍的11kg,能壓制一切不服。
防工委這邊明顯也知道這個情況,高振東這好上加好的最后一擊,完全壓制了一切意見,沒人能再反對什么,有本事你也搞個一樣的?
“好!就搞這個!回頭我們就找老毛子買樣品,這個任務(wù),就交給你們京城工大了,至于輕重兩用……繼續(xù)搞,搞出來對比對比,做技術(shù)儲備也是好的。”
已經(jīng)搞起來的東西,能不隨意取消還是不取消,也要考慮到多方的心情嘛,多儲備一些技術(shù)也是好事,現(xiàn)在條件好很多了,多支撐一挺機槍的研制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高振東只需要哐哐哐的往外拿好貨就行,但防工委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而作為京城工大的教授,高振東在這里就代表了京城工大,所以是“你們京城工大”,而且這么說,感覺上高振東就是防工委的人,賊爽。
整個過程,都沒人懷疑這個7.5的改進型通機能不能做出來,仿佛只要高振東說了,那就是板上釘釘,只是在選擇要不要而已。
“振東同志啊,你說的那個高機放平的事兒……”陸軍的同志樂呵呵的,主動提起了這個事情。
看看還有什么驚喜?
“對,我正要說這個來著。我們都知道,隨著精確制導(dǎo)彈藥的發(fā)展,以及空中戰(zhàn)術(shù)的改進,高機防空這個事情,其實已經(jīng)不是太靠譜了。”
高振東的話,讓部隊的同志想起這幾次作戰(zhàn)的空中打擊過程,那距離,讓原本是防御俯沖轟炸和貼地掃射的高射機槍,的確沒有什么用武之地。
再想想我們在轟炸機改的新攻5關(guān)鍵部位上那些厚重的裝甲,看來這個東西真的是效費比極低。
“但是直升機的崛起,讓高射機槍還是有一些作用的吧?”同志們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研究也沒落下。
“對,可是一來,我們有便攜防空導(dǎo)彈了,二來,主要對地,不等于不能對空,三腳架設(shè)計得當(dāng),依然能保留對空能力,沒有實質(zhì)上的差別,反而使用起來更靈活。”
便攜防空導(dǎo)彈……想了想臟三的直升機,同志們樂了。
而且高總工說得對啊,主要對地,這是使用思想的改變,但是并不等于就不能對空了,該對空的時候,依然可以架起來哐哐哐的一陣猛射,12.7mm的口徑又不會有什么變化。
“嗯,倒是有道理。但是12.7mm高射機槍的重量那么重,就算減到5060公斤,實際上想伴隨也非常艱難,現(xiàn)在40公斤的7.62重機都已經(jīng)很有難度了。”
“對啊,再怎么減,50公斤總是要的吧?”
“那么大口徑,太輕了精度根本沒法保證,打一槍蹦半天。”
伴隨這個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考慮重量、拆裝便利、長度體積這些問題。
此時同志們看見高振東臉上神色很古怪,一副很想大笑的樣子,不知道他心里面在憋著什么屁。
高振東當(dāng)然不是想笑這些同志,而是想起了我們幾十年后上的那些惡當(dāng),那真是次次都上當(dāng),當(dāng)當(dāng)不一樣。
NSV機槍的“總重”25公斤、AIM120導(dǎo)彈的雙脈沖發(fā)動機、高超音速導(dǎo)彈的高速機動再入、F22戰(zhàn)斗機的2.0升力系數(shù)、朱姆沃爾特的雙波段天頂星雷達、NGAD的wiki試飛……甚至傳言F119發(fā)動機的推比10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真是沒地兒說理去。
除了NSV是自己人翻譯失誤導(dǎo)致的外,其他的統(tǒng)統(tǒng)是敵人在吹牛逼,這就很難繃,這幫外國鬼子,太壞了!
但是要說是壞是好,不好說,有時候能力夠強的時候,到底誰吃虧是個沒準的事情。
想起80年代因為實在沒辦法,只能將12.7mm重機槍總重控制在26.5公斤而遺憾不已的前輩們,高振東實在是想樂。
誒,不對,現(xiàn)在是60年代,我才是前輩,不笑了不笑了,這多不厚道。
眼看著高振東樂成這樣,同志們不淡定了,你說你,本事大也不能這么笑吧?
就在同志們心氣兒漸漸不順的時候,高振東一句話平復(fù)了所有。
“如果我說,能把槍的重量控制在32公斤,是不是就能伴隨了?”
全場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多少?要不是我聾了,要不就是你瘋了!
這是所有同志的想法。
不少人知道他是搞材料的,但是別管你什么材料,槍的主體是鋼,這是變不了的,只要是鋼,密度基本上就不會低于7.8,你再怎么折騰,這東西是變不了的。
“振東同志,你是不是……是不是說錯了?”連陸軍的同志都不淡定起來,這事兒不可能啊,趕緊給高振東找個臺階下。
高振東臉上笑瞇瞇的,但是語氣很堅定,吐字很清晰。
“沒錯,就是32公斤。”
我們的第一代重機是88公斤,第二代是56公斤,第三代是41.5公斤,第四代,也就是上當(dāng)?shù)囊淮?6.5公斤,第五代漲回來了一點,但是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高振東還是不想玩兒那么極限,畢竟32公斤是一個超級夠用,已經(jīng)能驚呆所有人的數(shù)字。
而且那個機槍的原理和結(jié)構(gòu)他知道,不過一些細節(jié)還是不大清楚的,所以他在26.5的基礎(chǔ)上加了20,32公斤。
“其中槍身預(yù)計18公斤,槍架14公斤。空槍啊,我說的是空槍。”高振東進一步明確了參數(shù),相比17和9.5,都上漲了一些,特別是槍架。
廢話,我們當(dāng)然知道你說的是空槍,加上60發(fā)子彈還能控制在32公斤,那你是神仙。
第四代重機槍:這事情吧,其實也不是不能商量。
“不可能,12.7減到槍身18公斤,恐怕一槍就能散架!”
高振東樂呵呵的,也不生氣,實際上這些同志沒有站起來說他胡說八道,已經(jīng)算是這些同志涵養(yǎng)好,有的事情,他自己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我是搞材料的,需要的新材料對我來說問題不大,加上一些結(jié)構(gòu)、原理上的優(yōu)化,沒問題,沒問題。”
噢,這貨是搞材料的,這是他的先天優(yōu)勢,這么一想,槍身18公斤好像不是不可能,想一想即將定型的二代坦克的裝甲和車體……
陸軍的同志在這個問題上馬上投降,這是好事啊,趕緊投了吧。
那真是投降一念起頓覺天地寬,不說了,等著就好。
32公斤,哦喲喲,這是要把12.7mm搬到一線陣地上,笑看天下輕步兵,誰敢和我對射。
在高振東這里得了無數(shù)好處的部隊同志,不再質(zhì)疑這個事情,等著就好,等著就好。
“嗯,這么說倒是也有一點道理,但是槍架這么輕,一槍下去恐怕就變形了吧。”是是是,你搞材料的了不起。
“一樣,材料夠結(jié)實,結(jié)構(gòu)足夠優(yōu)化,變不了。”高振東還是那個樣子。
臥槽,能不能別提材料的事情了?
“但是槍架太輕,射擊起來散布可就成問題了,這總是改變不了的。”
有搞槍械的同志說到了點子上,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實際上四代重機的散布的確是只能說夠用,但是不太出色。
但是重機槍這玩意,它其實就沒考慮打太準,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用法,而且高振東不擔(dān)心的最大原因是,到了第五代,也沒見得就把重量提升回來多少,而且第四代重機及其衍生型號用的時間挺長的,如果精度不夠用,以那時的能力,早就改了。
“這個不用擔(dān)心,有技術(shù)可以在這個重量下,將散布控制在可用范圍內(nèi),而且這東西多多少少是需要一點天生的散布的,這事兒,問部隊的同志就知道。”
重機槍這種遠程壓制射擊的武器,實際上是需要打擊以某點為中心的一小片區(qū)域的,而在其射程上,靠人手控制主動的產(chǎn)生散布,其實效果不是太好,槍械自己抖動產(chǎn)生的散布某種程度上來說效果還更好一些。
一片地域,嗖嗖嗖的左左右右?guī)资l(fā)12.7落下來,就問誰還敢往前沖,又有誰敢亂冒頭?壓制的目的,不主要是殺傷,而是遲滯敵人的行動,阻止敵人展開或者布設(shè)裝備,壓制敵人火力。
有技術(shù)控制?高振東這話說得神神秘秘,一點兒細節(jié)沒有,但是其他同志卻不能不放在心上,人家敢這么說,而且還是在這么離譜的一個參數(shù)條件下說,那說明人家真的是胸有成竹。
正常情況下,吹牛逼絕不會往這么極限去吹,像今天這個東西,他說能減到45算優(yōu)秀,減到40算常人吹牛逼的極限。
32?沒準人家是真有東西。
“真的需要這個散布?”有的同志對此還是有些不解。
說到這個,部隊的同志就不困了:“誒,對對對,振東同志說得對,這個啊,的確是需要的,這事兒,他懂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