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954章 請尊稱我FTFCS
別人可能暫時沒有意識到,但是高振東對此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無所作為的話,下一步面對的將是個什么玩意。
他甚至都沒有關心老毛子的T62在這條線上到底會不會和上輩子看到的一樣,不過大概率依然如此,畢竟上輩子的T62就是老毛子在這個時候的極限,而自己對老毛子那邊幾乎沒有任何正面影響。
他盯上的是T64,這個傳說中T72還是它的簡化版、幾乎看不見出售和軍援的東西。
當然,T72和T64的關系沒有那么簡單,這種說法有點以訛傳訛的意思。
畢竟T72晚那么多,退一萬步說,就算一開始想做簡化版,但是冷戰期間瞬息萬變的技術發展,決定了T72不可能是簡簡單單的T64簡化版。
就好像球電理論上里是猛禽的低端或者補充,但是它的航電架構和光電系統可以吊錘猛禽一樣,事物總是發展運動的。
此時臺上,羅總正在情緒高昂的匯報著坦克的情況。
還別說,有了高振東在背后材料加持,加上計算機在運算方面的協助支持,還有十一機部想辦法提高的機床精度,搞動力的盧工他們那是真能干。
他們不但搞出了水平對頂二沖程柴油機,還順帶著在5DL兩級行星齒輪傳動機構的基礎上,搞出了三級行星齒輪變速器,進一步增大了傳動比,放大了扭矩。
如此一來,在必要的時候,二沖程柴油機扭矩相對較小的缺陷得到了緩解甚至可以說是解決,畢竟一個問題緩解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說是解決了,太低的概率在工程上是不一定會考慮的。
至于一開始的液氣懸掛、液力傳動、液壓操縱組成的“三液”系統,事實證明步子略大,好在沒有扯著什么東西,液壓操縱倒是實現了,可是負荷更大的液氣懸掛和液力傳動卻是沒有實現,要不然也不會去搞三級行星齒輪變速器。
但是不論是高振東自己,還是部隊方面,對這個都沒什么太大意見,沒搞出來就沒搞出來吧,錦上添花的事情,沒關系,我們要的雪中送炭的那些都搞出來了就行。
實際上高振東覺得這是好事情,以現在的液壓系統功底,這兩玩意就算搞出來了,實際用起來也不知道要出多少幺蛾子,這些東西不像炮和甲,打穿了就是打穿了,扛得住就是扛得住。
炮和甲實際上一輩子加起來真正發揮作用也沒多長時間,一根炮管按照實際使用壽命,是按秒計的,幾百發到上千發的壽命,加起來其實也就那么一點點。
至于甲,那就更是,發揮作用的時間可能就是那一炮兩炮的事情。
但是動力系統不同,這套東西是要長時間工作的,稀奇古怪的毛病會更多,短時間試驗可能覺得一切正常,可是時間長一點什么毛病都蹦出來了。
“……經過試驗,這套動力系統在各個環境適應性試驗場都顯示出了較高的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坦克總重41.5噸,發動機功率690馬力,噸功率16.6馬力/噸,在裝甲和重量大幅上升的同時,遠優于原T54坦克的14.2馬力/噸,使新型坦克獲得了較好的機動性……”
這個數據別說別人了,高振東聽著都爽,發動機功率從520馬力提升到690馬力,這簡直就是飛躍。
這個噸功率,雖然比不上T72,但是卻比T64要強點點,這就夠了,要什么自行車,盧工戰斗力簡直爆表好吧。
“……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35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不帶副油箱420公里,帶副油箱500公里……”
速度數據全面優于一代坦克,是二三代坦克的主流數據,別說現在能略顯超綱,就算是放到二十年后,也不算是差的,聽得陸軍的同志美滋滋的,這個好,跑得快才能追得上。
只是行程沒什么提升,沒辦法,雖然油多了,可是車子也重了,而且二沖程柴油機油耗本來就比較大,能維持原樣,陸軍的同志已經非常滿意。
要什么自行車,400多公里還不夠你打的?就算是實際行程可能要打點折,但是400公里實際上對坦克駕駛員來說已經非常極限。
不過高振東建議他們裝了個副油箱,也算是把5DL2的一項改進提前拿到了這個二代坦克上面,這樣一來,這個公路行程可就非常好看。
“振東,這個副油箱是你建議裝的?”防工委領導探個腦袋過來問道。
“其實也不完全是,我的建議是裝個外掛固定裝置,根據情況裝副油箱也行,掛自救木也行?!弊跃饶荆覀兒屠厦雍芏嗵箍似ü缮蠒煲桓鶊A木頭,看起來很土,實際上在沼澤地帶陷車了自救還挺有用。
“呵呵,然后他們選擇了全都要?!鳖I導看著會場旁邊那輛坦克上的副油箱以及前面墊的一根自救木。
“我看啊,應該是部隊的同志要的?!?p/>
“有道理,哈哈哈。”領導和高振東一起笑了起來。
“……新型坦克采用了水平垂直雙向穩定器、激光測距儀、橫風傳感器、火控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火控系統為下反穩像指揮儀式火控系統,且配備了炮長熱像儀,具有極強的夜戰能力……”
沒錯,高振東從5DL的師從白板T54A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火控,直接跨過擾動式火控、非擾動式火控,為新坦克選定了下反穩像火控,實際上在這時候,除了我們這個新坦克之外,根本就沒有“上反下反”這兩個概念。
而高振東前世,真正用下反穩像的,只有我們,老毛子那個傳說中的“下反穩像”要更復雜,功能也更好一些,實際上不是我們的下反穩像。
拋開原理,直觀來說,自動裝表擾動式火控是需要瞄兩次,一次測距,一次是根據彈道計算機計算后給出的瞄準點精確瞄準。
非擾動可以只瞄一次,計算機直接就給瞄準點,但是需要精確調整一下。這兩種都是瞄準線隨動炮軸線的,最多能做到短停射擊,動對動那純靠個人技術瞎蒙。
而穩像火控則是炮軸線和瞄準線是分開的,而且瞄準線有自己的穩定系統,這就為動對動射擊提供了基礎條件。
至于獵殲(雙指揮儀)火控系統,高振東沒有玩那個花活兒,太超前了,觀瞄設備車長一套炮長一套,那價格可有點咬手,連既要又要還要的部隊同志聽了都直搖頭。
至于我們當年為什么整出“下反穩像”這么個東西來,原因倒是不復雜——窮,技術差!
具體的原理說起來很復雜,但是簡單說就是上反穩像需要穩定一的東西多,所以結構復雜成本高昂,但有很多好處。
升級方便,容易集成其他觀瞄通道,跟蹤精度好,這是上反穩像的最大好處。
但是吧,這東西它貴啊,技術也復雜……
下反穩像對炮手不太友好,要跟著瞄準線歪來歪去,集成其他通道困難,在夜間或者使用熱像儀的時候“動對動”能力差……
不過垃圾佬說得好,沒有垃圾的產品,只有垃圾的價格。
在60年代初,能有個下反穩像指揮儀火控已經是頂級火控,吊打一切不服。
至于夜戰,這貨可是有熱像儀的,不服的來戰。
相比別人就算是用,也是效果極差,還有可能被閃光彈一發閃瞎的一代微光夜視儀來說,這東西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微光夜視儀的閃瞎有可能是真瞎,直接燒壞的那種。
對于我們來說,最關鍵的還是要用得起才行,而且這種方式,相對昂貴的穩像系統能放到車體里,避免被7.62、彈片之類小蝦米一發帶走,換個鏡片、反射鏡之類的零件,比起換整個穩像系統還是便宜多了。
而且下反穩像有個好處,就算是沒電了,這貨也能當人工瞄準的瞄準鏡用,而上反穩像就不行,得另外整一套輔助瞄準鏡備著,成本和復雜度那就更高。
陸軍的同志在聽過高振東的各種分析之后,也是堅決的選擇了下反穩像,下反穩像在現階段已經足夠先進,而且其技術特點也非常適合我們現在的情況——窮!
不得不說,80年代因為經濟和技術條件所限,我們科技人員開的腦洞,卻是完美契合了高振東現在面臨的情況,感謝前輩們的饋贈!
至于缺點嘛,和敵人一對比,沒缺點,全靠同行襯托。
放到90年代你說我落后技術我不說啥,但現在,請尊稱我為FTFCS(未來坦克火控系統,FutureTankFireControlSystem)。
至于便于升級這個事情,其實陸軍的同志想得很開,需要升級的時候,我把整個系統全部升級不就行了?甚至到那時候,我把下反直接換上反也有可能嘛。
這就好像幾十年后的電腦,搞DIY的會倒騰升級單個零件,但是系統化、組織度高的機構,一般都是整機更換,很少有單獨升級部分的。
小國才摳摳搜搜換零件,大國,全都換。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