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帝哥哥
“陛下日理萬機(jī),自然沒時間經(jīng)常出宮。”張桂芬微笑道。
皇宮說大也大,但是說小也小。
對于古代的帝王來說,坐擁天下,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并不覺得有什么。
可趙興畢竟有著后世的記憶,對于他來說,皇宮更像是囚籠。
張桂芬并不能理解趙興的那種心情。
因此趙興只是笑了笑,并沒有說什么。
半個時辰后,馬車來到外城靠近城門不遠(yuǎn)的一個巷子口停了下來。
這里房價便宜,張桂芬安排收養(yǎng)孤兒的下人,就選擇了這里。
小巷窄小,天子車駕自然進(jìn)不去。
趙興和張桂芬從馬車上下來,看到四周戒嚴(yán)的禁軍,微微搖頭。
有時候不出宮也是對的,他出宮太過興師動眾了。
此時附近的街道都被戒嚴(yán)了,那些在家中的百姓,也被限制不得外出。
趙興雖然不想這么做,但是他是皇帝,如此做也是為了他的安全。
即便他不想,百官也不會答應(yīng)。
“老奴恭迎陛下,皇后娘娘!”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等在巷口,見趙興和張桂芬下車,在禁軍的跟隨下,迎了上來。
此人正是張桂芬身邊的老媽子,向媽媽的丈夫。
向媽媽夫婦幾代都是英國公府的下人,收養(yǎng)那些孤兒的事,就被張桂芬交給了他。
“免禮!”
趙興擺了擺手,道:“帶朕去看看那些孩童吧。”
“是,陛下皇后娘娘里面請。”
向媽媽的丈夫應(yīng)了一聲,躬著身在前面領(lǐng)路。
“巷子內(nèi)的幾個宅子都被買了下來,收養(yǎng)的孩童年紀(jì)都不大,若是失了禮數(shù),還請陛下見諒。”
“朕豈和一些孩童計較。”趙興聞言擺了擺手。
向媽媽丈夫微笑著,領(lǐng)著兩人來到一個院子。
“拜見陛下,拜見皇后娘娘!”
院內(nèi),十幾個中年婦女,和三十多個孩童排著整齊的隊列。
這些孩童大的才五六歲的樣子,小的也就兩三歲。
因為邊上有不少禁軍戰(zhàn)立,孩童們眼中都有些害怕。
“免禮!”
趙興擺了擺手,打量著那些孩童,氣色都還不錯,雖然都畢竟瘦,卻不是那種面黃肌瘦。
身上衣服也算干凈整潔。
外在的可以作假,可昨天才通知的,氣色方面肯定做不了假。
可見這些下人照料孩童,還算用心。
孩童們年紀(jì)小,加上有些緊張,趙興也沒跟他們說什么大道理,簡單看了看,就進(jìn)屋子看了看。
屋內(nèi)都被改成了大通鋪,雖然老舊,收拾的倒也干凈。
連著逛了幾個院落,趙興很是滿意。
不過他也明白為何張桂芬陪嫁的那些莊子鋪子的產(chǎn)出,都不夠養(yǎng)活這些孩童了。
那些四五歲的還好,都算懂事了,只需有人看護(hù)就行,自己能夠自理。
可其中還有近辦的還是嬰兒,只有半歲到一歲多不等。
這些可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大量的人照顧。
五百多個孩童,光是照顧的人就有一百多人。
雖然都是英國公府的下人,可吃喝月錢都要張桂芬提供。
趙興這次出宮,讓人準(zhǔn)備了一些吃食和布料。
那些大些的孩童雖然懂事,可他們其實并不知道皇帝皇后意味著什么。
只是照顧他們的人說要恭敬,加上有許多禁軍在,面對趙興的時候很是拘謹(jǐn)。
不過當(dāng)趙興讓人給他們分派點(diǎn)心的時候,他們看向趙興的目光少了幾分懼怕。
張桂芳沒有嫁給趙興的時候,來過幾次,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
這么久過去,收養(yǎng)的孩童不僅多了好幾倍,她也不不認(rèn)識了。
看到這么多孩童,想到他們沒有父母,張桂芬心里很是難受,親自幫著分發(fā)點(diǎn)心。
趙興見狀,也跟著幫忙,雖然這些孩童沒有任何威脅,張豐還是緊緊的跟在趙興身邊。
“不用這么緊張,都是一些幾歲的孩童,難不成還能刺殺朕不成?”
張豐身穿盔甲,腰間挎著劍,孩童看到都有些懼怕。
趙興見狀,讓張豐不要跟的太近。
張豐無奈,只能落后幾步。
“來,這是你的。”
趙興拿起一塊點(diǎn)心,面帶微笑的遞給了一個看著三四歲的小女孩。
每天在宮里面對那些繁雜的朝政,此時面對這么多孩童,趙興感覺自己心靈都得到了洗滌。
小女孩接過點(diǎn)心,拿著點(diǎn)心伸向趙興。
“皇帝哥哥,你吃一口。”
趙興被小女孩的稱呼弄得一愣,笑著伸手摸了摸她的頭,道:“為什么叫我皇帝哥哥?”
“吳媽媽說你是皇帝,我就叫你皇帝哥哥啊。”小姑娘眨了眨眼睛說道。
趙興聞言笑了,或許在小丫頭心里,皇帝只是一個名字,一個稱呼罷了。
“陛下,小丫她不懂事,您別…”
一旁的中年丫鬟,連忙上前,神色有些慌張。
“無妨。”
趙興擺了擺斷了她的話,看向小女孩道:“你叫小丫對么?”
“嗯。”小姑娘點(diǎn)了點(diǎn)頭。
“我要是吃了,你就少了,真的讓我吃?”趙興微笑道。
小女孩聞言毫不猶豫的再次把點(diǎn)心遞了過來。
“皇帝哥哥你吃。”
“陛下…”
后面的張豐見狀,連忙上前想要阻止。
因為小丫頭的手背上不知道哪里沾了一些灰,看著并不干凈。
“退下!”
趙興回頭,有些不悅道。
“是。”
張豐見趙興有些發(fā)怒,猶豫了一下,退了回去。
趙興轉(zhuǎn)過頭來,看到小丫神色有些畏懼,知道是剛剛呵斥張豐的時候嚇到她了,臉上再次堆起了微笑。
“怎么,小丫舍不得給我吃了?”
“皇帝哥哥吃。”
小丫聞言再次把點(diǎn)心遞了過來。
趙興也沒客氣,張口咬了一口。
宮里的點(diǎn)心都是那種精致卻很小的形狀,趙興特意讓御膳房做的大一些。
雖然如此,可為了能夠保持形狀,不碎開,也大不到哪去,還沒有小丫的手大。
趙興一口就咬掉了一半,小丫并沒有任何不舍,反而笑的很開心。
“唔…好吃,你也吃。”趙興含糊不清道。
“嗯。”
小丫咬了一口,高興的眼睛都咪了起來。
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再給你一塊。”
趙興咽下點(diǎn)心,拿了一塊點(diǎn)心遞給了小丫。
“不要。”小丫搖了搖頭。
“嗯?”
趙興一愣,問道:“是不好吃么?”
“好吃,這是小丫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那為什么不要?”
小丫說道:“吳媽媽說了,每個人都一樣多,不能多要。”
趙興聞言沉默了,小丫頭明明才兩三歲,卻懂事的讓人心疼。
“沒事,這塊是哥哥的,你請哥哥吃,哥哥也請你吃。”
小丫聞言看向了吳媽媽,見她點(diǎn)頭,才接了過去,說道:“謝謝皇帝哥哥。”
“陛下怎么了?”
傍晚時分,趙興和張桂芬才啟程回宮。
上了馬車后,張桂芬見趙興在發(fā)呆,關(guān)心道。
“沒什么。”
趙興搖了搖頭道:“朕在想,禮法中,子女有任何不孝,不僅要被人唾棄,甚至還會被處罰。可父母拋棄孩子,卻不用受任何處罰,也不會被道德譴責(zé),你說這公平么?”
封建社會中,子女別說不贍養(yǎng)父母了,就是頂撞父母,都算是不孝。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去報官。
可父母卻能光明正大的拋棄孩子。
“是很不公平,可是規(guī)矩就是這樣,陛下又能如何?”
張桂芬安慰道:“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未必對。可臣妾相信,大多數(shù)人,若不是逼不得已,肯定舍不得舍棄自己的孩子的。”
“是啊,不怪他們父母,是這個世道。”趙興嘆息道。
“臣妾沒有指責(zé)陛下的意思,這天下…”
“好了!”
趙興拉著張桂芬的手,打斷了她的話,微笑道:“《禮記·禮運(yùn)》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天下大同太過美好了,并不顯示。不過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養(yǎng)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律法只有不孝有罰,顯然不夠的,朕準(zhǔn)備制定律法,懲處那些拋棄孩童的。”
“可皇后說的也對,若非逼不得已,怎么會有那么多拋棄子女的。還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行。”
除了一些聽信謠言,說什么頭胎生女兒,要溺死才能生兒子,否則就會一直生女兒,把女兒給溺死的。
大多數(shù)人丟棄子女還是因為養(yǎng)不活。
養(yǎng)大子女代價不大,哪怕再狠心的父母,也不至于拋棄孩子。
趙興之前讓盛維聯(lián)系那些到大宋進(jìn)行貿(mào)易的異國商人,讓那些商人帶一些大宋沒有的種子來。
那些商人為了巴結(jié)趙興,倒是送了很多。
可惜趙興讓人試種,不是種不活,就是種活了,卻不是糧食種子。
雖然豐富了大宋的植物種類,還有一些是大宋沒有的蔬菜。
可并不能增加糧食產(chǎn)量,意義不大。
趙興甚至想著要不要派人出海,前去搜尋玉米土豆的種子回來。
即便這些種子,如今的產(chǎn)量沒有后世高,可再差也比大宋現(xiàn)在的稻子麥子這些高吧?
讓天下百姓,有充足的田地能夠養(yǎng)家糊口,這并不顯示。
歷朝歷代,開國之初,百姓能夠分得大量田地,并不是因為地主鄉(xiāng)紳死的太多了,而是普通百姓死的多。
趙興前世看過一個帖子,說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
因為古代災(zāi)荒,天下大亂,死的都是窮人。
等天下安定后,人口銳減,原本占著大量土地的地主鄉(xiāng)紳也逃走了,大量田地荒蕪,朝廷自然有土地分配給百姓。
可以說,歷史上那些大一統(tǒng)的朝代滅亡,其實就是一次再分配。
可如今大宋是中期,人口大量增長,即便清查出來的那些田地,分配給百姓,也只是杯水車薪。
除非趙興把天下地主鄉(xiāng)紳都給殺了。
但這樣顯然不現(xiàn)實,地主鄉(xiāng)紳也非都是壞人。
富者更富,這一點(diǎn)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哪怕地主鄉(xiāng)紳不利用一些手段兼并土地,因為糧食產(chǎn)量低,百姓沒有抵抗災(zāi)難的風(fēng)險,土地向少數(shù)人手中集中,都是不可逆的。
想要改變這一點(diǎn),增加糧食產(chǎn)量,發(fā)展工業(yè),讓一部分人口不依賴土地也能生活,才是長久之道。
古代重農(nóng)抑商,不就是因為糧食產(chǎn)量少,需要保障糧食充足,必須要抑商么。
大宋商業(yè)繁榮,也是因為戰(zhàn)亂導(dǎo)致大量人口往南方遷移,南方得到了極大的開發(fā),加上占城稻產(chǎn)量高于漢人原本種植的水稻。
糧食產(chǎn)量足夠,才能發(fā)展工業(yè)。
回到皇宮,張桂芬回了后宮,趙興則去了龍圖閣。
“陛下,這是臣和一眾大學(xué)士,根據(jù)陛下的意思,初步擬訂的章程,請陛下過目!”
趙興剛到龍圖閣不久,張慶之就到了。
趙興接過張慶之?dāng)M訂的章程,簡單的看了一下,說道:“這件事暫時先擱置吧,之前是朕沒有想清楚。”
張慶之?dāng)M訂的章程,完全是按照趙興的指示擬訂的。
百姓不得拋棄子女,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不僅要罰錢,還要被杖責(zé)。
子女多者,可以減免賦稅徭役等等。
趙興已經(jīng)想明白了,此時推行這些用處不大,還是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后再推行處罰,雙管齊下才有用。
打發(fā)走張慶之,趙興便忙著處理扎子了。
今天耽誤了一天,晚上只能加班了。
“外臣拜見大宋皇帝陛下!”
梁乙埋和幾個西夏官員走進(jìn)大殿,躬身行禮道。
“免禮!”趙興擺了擺手,微笑道:“不知夏皇譴使來,所謂何事?”
“事情重大,外臣不便口述。這有一封吾皇的親筆書信,請大宋皇帝陛下過目!”梁乙埋雙手捧著書信道。
三水上前接過書信,送到了趙興手里。
趙興展開書信看了起來。
好一會,趙興收起書信,微笑道:“夏皇所言之事,朕需要好生考慮考慮。”
“吾皇說,此事不可拖延太久,望大宋皇帝陛下,盡快給外臣一個答復(fù)。”梁乙埋說道。
“朕知道了,你們先回去休息吧。鴻臚寺卿,替朕好好招待他們。”趙興淡淡道。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