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1987我的年代 >> 目錄 >> 第5章,能手 |
第5章,能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987我的年代 第5章,能手 做完這一切,李蘭隨意從柴堆里抓過一把松針葉子糊弄下手心的油污,然后迫不及待地抽筷子夾了一塊肉片放嘴里。 低頭細嚼慢咽,越嚼眼睛越亮,心道看不出來啊,這小子平日里懶得像坨狗屎,手藝卻不賴。 于是又夾第二塊、第三塊… 在他眼皮子底下,不知不覺就連吃了六塊。 見勢不對,正炒大白菜的李恒面皮抽抽,忍不住開口: “不是,攏共才二十來片肉,你能不能等會吃飯再吃?” 李蘭仿佛沒聽到,不帶看眼他的,繼續吃。 “哇!弟啊,你們今天炒臘肉吃啊!”就在這時,門口就傳來一個笨笨的聲音,大姐李艷挺個大肚子聞風靠了過來。 他半轉身問:“大姐,你吃飯了沒?” 李艷盯著臘肉眼珠子綠油油地放光,使勁搖頭,說冒恰,還冒恰。 晚餐兩葷一素,一個煙筍臘肉,一個大白菜,一碗壇子辣椒。 還有讓人眼饞的白米飯。 這在1987年的老李家,已經是非常奢侈的一頓了。 擱平時,只有逢年過節、抑或家里來客人了才會這般豐盛。 不過余下的臘肉全進了大姐嘴里,她吃得滿嘴流油,一口氣吃了三大碗米飯。 李恒和李蘭默默看著這一切,沒出聲干擾,很有默契地只夾筍干白菜下飯。 當碗底還剩最后一片臘肉時,后知后覺的李艷撓頭呵呵傻笑,有些不好意思地招呼: “我快吃完了,弟啊、妹啊,你們也吃。” 就一塊肉了,還吃個雞兒吃啊。 怎么吃? 難道自己和二姐分著吃? 李恒如此暗暗腹誹,臉上卻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李蘭瞟眼大姐的孕肚,又瞟眼桌對面的李恒,夾了兩酸紅辣椒放碗里,起身端個碗去了外面屋檐下。 二妹的潑辣,李艷也怕,心里直打鼓地低聲問: “弟啊,你二姐是不是生我氣了咧?怪我把肉全吃完了。” 李恒把碗里的最后一快肉夾給她,笑著安慰:“沒呢,大姐你別多想,咱們是親姊妹,怎么會生你氣? 你來的時候我和二姐已經吃過好多了的,你進門的時候應該看到了啊。” 李艷蒙頭回想一下之前進門時的場景,好像真看到二妹有在吃肉,頓時不自惱了,低頭把最后一塊肉放嘴里: “那我吃了,這肉真好吃,好香嘞。” 看她大口嚼吧嚼吧臘肉的樣子,李恒心酸的不得了,把碗里的一些碎肉沫子全挑給了她。 大姐嫁給了一本分老實人家,大姐夫目前還是學徒工,在隔壁懷化跟木匠師傅學手藝,平日里只能勉強自個糊口,沒什么工錢。 而去年大姐的婆婆上山挖草藥被野豬給拱了,落一身殘疾,如今還在抓藥養著呢,欠了一屁股外債。 這也是為什么大姐往娘家跑得勤的緣故,因為田潤娥心疼她,每回來總會做些好吃的給她補充基本營養。 晚飯過后,吃好吃撐了的大姐主動攬過洗碗洗筷子的活計,李恒不讓,有心讓她歇著,卻被她橫豎推出了廚房。 大姐就這樣,犟脾氣一根筋到死,把肉吃完了總想找點事彌補,那樣良心才安。 李蘭拿掃帚把左邊屋角落打掃干凈,鋪一塊豬草板子放地上,剁起了豬草。 家里喂了四頭豬,兩大兩小,大的接近三百來斤,小的七八十斤樣子。 另外還有一頭黃牛,春耕時用的。 別看二姐兇殘,卻是個勤快的主,只要她著家,豬啊牛啊什么的都被她伺候得舒舒服服,手腳比田潤娥還利索,怡然一副老農民的樣子。 說來也是怪事,凡是經她喂的豬就是比別個家長得快,長得好,瘋長,豬苗往往半年就能出欄。 因此人送外號養豬能手。 甚至好幾戶家庭條件非常不錯的人家都打起了她主意,反復上門做田潤娥的思想工作,想謀做兒媳婦。 但李蘭壓根瞧不上那些三瓜兩棗啊,一句“我要做城里人”就給回絕了。 當然,人家孜孜不倦地對她有想法,美貌也是一個很大加分項。 她和田潤娥年輕時候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生得漂亮,十里八鄉擱誰見了都得夸一聲:這姑娘好看。 兩姐姐在做事,李恒也沒歇著。 先是在灶膛里燒一堆半濕半干的柴火,然后拿塊板子堵住灶門,上頭架一鐵絲網,把今天搞回來的魚蝦攤上面,再蓋幾張舊報紙,最后用木柴壓好報紙的邊邊角角。 這樣算是大功告成了。 魚蝦煙熏一晚上就能干個七七八八,中間每隔一兩小時就得檢查一回,防止熏焦。 … 傍晚時分,破裂的窗縫“嗚嗚”往里灌著寒風,吹得人面皮生疼。 奶奶個熊的! 這賊老天說變臉就變臉,鬼天氣又來了。 挑倆張完好的舊報紙,從抽屜角落翻出十來個圖釘,李恒罵罵咧咧地做起了縫補匠。 沒心沒肺的李艷跑去了對門陳家,湊熱鬧看把戲的同時,和十字路口其他人一樣,記掛著凌晨12點的那碗哨子面。 習俗里,像這種白喜事,每晚12點主家都會免費提供哨子面,給鄉村鄰里打打牙祭。 這年代沒什么娛樂活動,大家又缺衣少糧地緊巴巴過日子,遇上這種好事那自然是全家老少一起上嗬,不帶客氣的,能吃的可以吃三大碗。 就算屁大的孩子,也沒有后世那種斯文,一碗是綽綽有余。 何況陳家是村子里有名的大戶人家,下午不僅殺豬宰牛,還大氣的買了4只山羊,哨子特他么豐富,大伙覺也不興睡了,都眼巴巴盼著呢。 瞧人群中大姐那個快活樣,李蘭擰巴個臉本想叫她回來,可瞄一眼挺起來的滾圓孕肚,好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最后李蘭氣得嘟囔一聲“又一個沒骨氣的”,回了屋。 三間土屋住著六口人,奶奶現在被大姑接走了。 以前還小的時候,李建國和田曉娥帶著李恒住一間,奶奶帶著兩個孫女住一間。 后面大了,長個了,李恒和李蘭被迫去了狹窄的二樓,姐弟倆一個東、一個西,靠墻用木板隔開,做成了簡易的單間房。 而倆單間之間堆放的主要是一些柴草。還有一口黑得瘆人的壽棺。 壽棺是奶奶的。 李恒彎腰鉆進簡易房里,坐在硬板床上十分憋氣,睡不著,過慣了愜意的中年生活,他一時很難再適應這個吃不飽穿不暖的舊時代。 他感覺任務艱巨,要改變居住條件,要掙錢給父親治病,要把母親在陳家丟失的臉面掙回來,要讓全家過上好日子,這一切都要錢,要大錢,心慌慌地一分鐘都不愿意等下去。 這窮糟糟的光景啊,是多看一眼都覺著磕磣。 時不待我,分秒必爭。 抱著這種信念的他開始努力從記憶中搜刮各種讀過的小說雜志。 前生他當過公務員,后面從事的也是教育行業,時間非常充裕,受父親影響,平日里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看報。 當然,時不時還打打羽毛球、籃球和練練拳之類的。 為了討宋妤歡心,還曾半路學了一手鋼琴。 可以說,他涉獵甚廣,古今中外的名著和文學作品過他眼的起碼不下千本,擠滿擠滿了整個書房。 只是根據當下的社會條件,根據他的生活環境,他又開始犯難了,挑來挑去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比較好啊? 報社投稿他都不帶考慮的。 前生好歹也是存款幾千萬的人。如今重生,幾塊十幾塊的稿費,雞零狗碎沒什么勁,李恒愣是提不起一點精神。 不是名篇不要。 都說出名要趁早,知曉后世是一個怎樣繁花錦簇的大時代,家里的落魄窘境又急需改變,他沒那么多時間去耗。 思來想去,他腦海中最終定格在了三本小說上。
分別是廢都、人生海海以及活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