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青仙問道 第297章 天魔開大道,金丹為正法
第297章天魔開大道,金丹為正法(第1更)
北方大地上,玉親王正投身于一場瘋狂的改革浪潮之中。
他的身影在各個衙門與府邸間穿梭忙碌,政令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地從他手中發(fā)出,試圖以雷霆手段重塑北方的格局每一道指令的下達,都伴隨著各方勢力的震動與博弈,整個北方仿佛一個巨大的棋局,玉親王在其中奮力布局,試圖掌控全局。
甚至于玉親王新軍操練時,在慕容太師丶雪域活佛的暗中幫助下,三千甲士的殺氣竟在夜空凝成貪狼星相。
這無疑給玉親王增添了極大的信心。
而此時的南方,徐青卻悠然自得,全身心地投入到道經(jīng)和武經(jīng)的編撰工作里。
他周圍堆滿了古籍善本,墨香在空氣中彌漫。對于南方變法的進程,他已然無需過多操心。因為那些曾經(jīng)橫亙在變法道路上的明顯阻礙,早已被他以非凡智慧和霹靂手段一一掃除。如今,他只需將后續(xù)的具體事務(wù),放心地交給底下那些得力的下屬去操辦。
在徐青的心中,大治天下有著非凡而深遠的意義。
一方面,這有助于他的天魔修行。眾生的百態(tài)丶世間的萬象,都如同養(yǎng)分一般,滋養(yǎng)著他的修行之路。
另一方面,這是在為鑄就仙朝的凡界基礎(chǔ)添磚加瓦。
人類,本就是極為聰慧的種族,當人口日益增多,生活愈發(fā)富裕,自然會激發(fā)無數(shù)智慧的火花,在這片土地上激烈碰撞。
而這些由智慧碰撞所產(chǎn)生的成果,最終都會成為徐青修行路上的寶貴助力,
源源不斷地為他所用。
甚至對于徐青而言,來自人族的智慧,其實遠比什麼靈果丶仙藥更有作用。
因為天魔的修行,本身是以眾生為根底的。
他將自身如鏡,映照眾生種種,若不迷失,鏡中眾生,遲早有一天也可為真實。
屆時他于鏡中眾生而言,是天魔,還是道祖,根本無甚區(qū)別。
甚至還能將鏡中眾生投影現(xiàn)實,彼此交匯。
不過這是很遙遠的事。
現(xiàn)在的徐青,連皮毛都沾不上。
徐青深深知曉宇宙的廣,眼下的世界,比起浩瀚星空,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
別說他,便是黑山老妖,甚至重陽真人等前輩天驕,比起宇宙算得了什麼,
微塵罷了。
簡而言之,徐青的心胸格局越是浩瀚,越是覺得黑山老妖無足畏懼。
他要心懷宇宙!
「徐少保,你這一段文字太高深了,連我等武圣境界都理解困難,何況普通人。」雄禪做事還是極為細心和負責的。
既然編撰武經(jīng),面向廣羅大眾,那就得實事求是。
徐青搞這些神神叻叻的文字,純粹是侮辱他們的水平吧。
簡而言之,既然是基礎(chǔ)教學,那就得通俗易懂。
真誠點,坦白點,不行麼?
徐青咳嗽一聲,「不弄一點高深文字,凡人會覺得大道太容易修證,反而輕視正法。」
雄禪聞言一愜,微微沉吟:「這倒也是,難怪本寺佛經(jīng)雖然不少通俗易懂,
卻也會間雜幾段不明所以的高深文字。」
「方丈師叔,倒不是這樣的。主要是以前的高僧翻譯經(jīng)文時,對佛理解釋不清楚,才會弄點模糊不清的文字糊弄過去。」一名出自心禪院,輩分低雄禪一輩,卻白須白眉的老師侄向著雄禪解釋。
他是大禪寺公認的學霸,寺中典籍,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就是有點書呆子。
雄禪禁不住老臉一黑,這老師侄,怎麼把本寺最高機密隨便泄露出去。
他隨即打個哈哈,將此事糊弄過去。
不過這次編撰道經(jīng)丶武經(jīng),確實群英薈萃,乃是古往今來的一大盛事。眾人思維火花的碰撞下,徐青發(fā)現(xiàn)自身的太始魔烈竟然無端增長了不少。
妙啊!
徐青對于太始魔的修行,一直以來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沒想到集合眾人的智慧來編撰道經(jīng)丶武經(jīng),竟然無意中契合了太始魔無的修行玄奧。
他心中雖欣喜萬分,但在天魔身的表象上,卻沒有顯露絲毫。
另一方面,徐青對雄禪的老師侄極為看重。
不愧是學霸高僧。
這位心禪院的高僧,如今甚至兼任了達摩院的首座。達摩院是大禪寺專門研究天下各派修行之妙的地方。
論博文廣知,老師侄可謂是天下前例。
就是有時候有點拘泥不化。
這是小毛病。
徐青最擅長化了。
但有一點不好,無論徐青如何用太初魔烈窺視老師侄佛心,皆是無功而返。
要說老師侄的境界也不高,既不是武圣,也不是鬼仙。
偏偏一顆佛心堅韌剔透,毫無破綻,
徐青的天魔功首次遇到這樣的人。
好吧,也不是首次,另一個是方閣老。
不同于方閣老的是,老師侄屬于食而不化,有點低配了。
但毫無疑問,老師侄在徐青眼中是高端人才。
大禪寺不愧是實質(zhì)上的天下第一修煉圣地,真有東西。
伴隨武經(jīng)和道經(jīng)的編撰進程逐漸收尾,如今齊聚一堂的高人們都產(chǎn)生一種共識。
「武經(jīng)筑基,道經(jīng)煉然,烈血合一開紫府,煉金丹,成元神,直指天仙大道。」雄禪悠悠道來,眾高人皆頗以為然,有種多年在修行界聚集的烏云,一下子散開的感覺。
其實這條道路,不出重陽真人,紫陽真人等開辟的修行藩籬。
但經(jīng)過眾人智慧,這條道路更加明晰起來。
「筑基,煉,紫府,金丹,元神,絕對是最正宗的修煉道路,如同將自身視作道爐,陰陽為炭,造化為工,熔萬物為銅,直指天仙大道。」徐青對于元神正宗的道路越發(fā)清晰明了,恨不得轉(zhuǎn)世自己來一次,印證所得。
這次的盛舉,無疑是將紫府元神之道擴展出許多細節(jié),降低了元神正宗的修煉門檻。
別說徐青,連雄禪都想轉(zhuǎn)世了。
可惜他不是鬼仙,胎中之迷是必定過不去的。
當然,要是有晨鐘暮鼓喚醒前世記憶,那又是另一回事。
眾人明晰大道,多少有些默然。
如果僅僅是公布武經(jīng)丶道經(jīng),也足夠天下人修行了,能使一些有天賦的人脫穎而出。
但多少會走一些彎路。
「徐少保,這該如何做?」雄禪饒是一向胸懷廣大,此時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徐青沉吟良久,說道:「道院丶講武堂依舊保留,不過可以在其中設(shè)置一道考驗,出類拔萃者可以參加仙門考試,若是通過,將得以授予正法。」
他這法子不新鮮,就是將道院丶講武堂視為外門,擇優(yōu)選取出類拔萃的弟子進入仙門,授予真?zhèn)鳎菫檎鎮(zhèn)鞯茏印?p/>
這些人可以看作是將來仙朝的核心預(yù)備力量。
徐青又提出,此次參與編撰道經(jīng)丶武經(jīng)的人,一旦轉(zhuǎn)世,將來可以引渡一次,授予正法,無須通過考驗。
若是非鬼仙轉(zhuǎn)世,一旦得到類似晨鐘暮鼓的法寶,仙朝有義務(wù)幫他們喚醒前塵。
他算是拋磚引玉,其他人也跟著補上細節(jié)。
說白了,這又是一場分贓大會。
而且有這個核心利益存在,眾人的聯(lián)系更緊密了。
除此之外,哪怕有如今開辟出的金丹正法,實際上也需要不斷試驗完善,才能起到比現(xiàn)在修行法更好的效果。
說白了,修煉之法不光是要正確,也需要不斷摸索開拓,并適應(yīng)時代。
沒有仙朝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出現(xiàn),沒有足夠的凡人基礎(chǔ),也誕生不出許多來試驗金丹正法的修道天才,那麼金丹正法最終的效果肯定是不如預(yù)期的,更會因為修煉的難度太高,被其他速成的修行法淘汰。
說白了,沒有底蘊,根本玩不動金丹正法。
這對修行的資質(zhì)和悟性都有極高的要求。
假如沒有足夠的識字人口,那就絕無可能誕生出足夠多的修煉金丹正法的天才。
沒有足夠的試驗,結(jié)果也不會太好,
甚至出現(xiàn)劣幣驅(qū)良幣的現(xiàn)象。
臂如全真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重陽真人收的全真七子沒一個家境普通的。
因為家境普通,根本沒有修道的基礎(chǔ),
財侶法地,不管是哪條修行道路,都缺不了這些。
延年宮的重檐斗拱在煙霞中若隱若現(xiàn),青玉地磚上浮動的七色丹氣如同活物般游走。
老皇帝枯瘦的手指劃過眼前經(jīng)文的鎏金封皮時,指節(jié)間竟有星辰虛影明滅,
那是他自身的帝王氣運與修行正法產(chǎn)生的玄妙共鳴。
「這筑基九轉(zhuǎn)的法門,倒是暗合《周易》的乾卦。」老皇帝突然開口,聲音如青銅編鐘震蕩,「只是朕不明白,為何要將觀想北斗與吞吐朝露并列為筑基要訣?」
徐青的蟒紋官靴輕輕碾過地磚縫隙鉆出的魔藤,青煙升騰間顯化出農(nóng)耕景象:「陛下請看,北地農(nóng)戶寅時初刻便要汲水澆田,此時天地陽氣初升,恰似北斗搖光。」
他指尖輕點,虛空中浮現(xiàn)出方千農(nóng)人勞作的光影,「若將修行比作稼,這朝露便是天地贈予眾生的第一縷靈氣。」
老皇帝微微頜首:「有趣,此是以眾生為田麼?」
徐青:「圣明無過陛下,所以臣才要設(shè)仙門九試,這第一試'觀星辨氣',便是要篩去那些只會閉門造車的遷腐之輩。」
他說著在虛空勾畫,頓時顯現(xiàn)出天工院某位成員仰望星空的場景。有個麻衣少年突然周身綻放青光,竟是誤將《道經(jīng)》中的「紫薇引氣訣」化作了改良水車的靈感。
接下來,徐青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
實際上,徐青心中的構(gòu)想,是將仙朝和仙宗的概念巧妙融合。在他看來,仙朝是承載著無數(shù)人美好憧憬的宏大愿景,象徵著一個超凡脫俗丶充滿神秘力量的夢幻世界;而仙宗則是更為現(xiàn)實的存在,是修行者們匯聚丶修煉和傳承修行之法的重要組織。
在當下這個階段,這種融合是打造仙朝必不可少的過程。
對于老皇帝而言,仙朝的出現(xiàn),為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統(tǒng)治模式。他可以通過掌控仙朝,間接地掌控凡間的一切。并且,他能夠退居幕后,成為那個高高在上丶操控全局的關(guān)鍵人物。
當然,老皇帝心里也明白,要一個人完全掌控仙朝的所有權(quán)力是不切實際的,分權(quán)給各方勢力是必然的選擇。但只要巧妙地將各方利益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堅不可摧的利益共同體,那麼尋常凡人王朝的興衰交替,就難以撼動仙朝的根基。
甚至,還可以巧妙地利用王朝的興衰來調(diào)節(jié)凡間的局勢,使其始終處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此外,仙朝的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那就是即便日后大虞朝走向衰落乃至火亡,對老皇帝自身的影響也會大大減小,他依然可以憑藉仙朝的力量,維持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
而對于徐青來說,仙朝內(nèi)那些修煉金丹正法的真?zhèn)鞯茏樱瑹o疑是他天魔修行的絕佳「養(yǎng)分」。他們的智慧丶修行感悟,以及對徐青的態(tài)度,無論是認可丶崇敬,還是懷疑丶仇視,都能成為徐青修行道路上的助力。
如今,徐青在修行之路上不斷精進,普通的修煉資源和修行感悟?qū)λ奶嵘饔迷絹碓接邢蕖4蛟煜沙褪窃诖蛟煲粋€更高層次的修行環(huán)境,讓自己能夠接觸到更多頂尖的智慧和修行成果,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突破與飛躍。
同時,這也有利于將天下間那些頂尖智慧者納入仙朝的體系之中,就如同科舉制度穩(wěn)固王朝統(tǒng)治一樣,仙門考驗和金丹正法的推行,能夠穩(wěn)固仙朝的根基,
讓仙朝在修行界和凡間都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徐青深入研究歷朝歷代的興衰得失,從多個角度丶多個層面深入考證了仙考試的重要意義,以及金丹正法推行的必要性。他深知,金丹正法在初始階段必然需要大量的實踐和反覆試錯。理論上的完美并不等同于實際的可行,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zhàn),需要不斷地調(diào)整和完善。
老皇帝靜靜地聆聽著徐青的闡述,他的眼神中時而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時而流露出一絲認同的神色。最終,他輕輕點了點頭,認可了徐青的方案。
隨著修仙時代的逐步到來,以大禪寺為代表的各大修煉圣地,都迫切需要在新的格局中站穩(wěn)腳跟,獲取更大的話語權(quán)。
仙朝的出現(xiàn),正好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絕佳的平臺,它就像是一個更為緊密的修行聯(lián)盟,將各方修行勢力匯聚在一起。若不將這些強大的勢力納入仙朝的體系,他們很可能會另立中樞,形成新的丶難以掌控的勢力。
而且,仙朝的建立,還有利于瓦解舊有的大貴族丶豪紳勢家對大虞朝地方的控制和影響,打破舊有的利益格局,實現(xiàn)新舊時代的交替。
在這場新舊交替的變革中,老皇帝丶徐青丶雄禪等各方勢力的核心人物,都在暗自較量。他們心里都清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誰能活得更久,誰就能在最終的角逐中笑到最后。這與凡人時代的政治斗爭本質(zhì)上并無不同,生存,
就是最大的勝利。
老皇帝顯然自認為他有資格活到最后。
徐青則是覺得他肯定不會死。
雄禪認為他一旦能進入大雷音寺,獲取釋迦牟尼的秘藏,肯定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盡管大家各懷心思,但在當前的局勢下,他們也有著共同的目標一一對抗黑山老妖。如今的仙朝尚未誕生真正的造物主,面對強大的黑山老妖,各方勢力必須團結(jié)起來,共同應(yīng)對這一巨大的威脅。也正是因為這個共同的敵人,使得他們在表面上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合作關(guān)系。
在徐青的積極推動下,捉妖司繼續(xù)認真履行著維護世間秩序丶對抗妖魔的重要職責;道院和講武堂不斷用心培養(yǎng)看新一代的修行者和武者;道經(jīng)丶武經(jīng)的推廣工作穩(wěn)步推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和學習修行之法;仙門考驗的籌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這一項項舉措,如同洶涌澎湃的浪潮,深刻地改變著大虞朝的根基。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或許并不完全理解這些變革背后的深層含義,但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變化。尤其是在吃飯這一方面,大虞朝推廣的高產(chǎn)作物,使得糧食產(chǎn)量大幅增加,百姓們再也不用為溫飽問題而發(fā)愁。
同時,大虞朝的萬壽銀幣在海外市場上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源源不斷地從海外獲取糧食。海外的許多土著豪族,為了購買茶葉丶絲綢丶瓷器等高檔奢侈品,
對銀幣有著強烈的需求。而獲取銀幣最便捷的途徑,便是出賣糧食。盡管他們治下的平民丶奴隸可能吃不飽肚子,但這些土著豪族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依舊熱衷于販賣糧食。在他們眼中,平民和奴隸不過是可以隨意驅(qū)使和買賣的「豬仔」,實在不行,還可以購買西洋人販賣的黑奴來補充勞動力。
曾經(jīng),在大虞朝水師力量薄弱的時候,許多沿海豪族為了謀取暴利,竟然做出販賣大虞朝人口給南洋的惡行。但如今,這種情況幾乎已經(jīng)絕跡。徐青深知販賣人口罪行的嚴重性,他將其視為等同于造反的大罪,一旦發(fā)現(xiàn),絕不姑息,直接誅九族,沒有任何商量的馀地。
同時,徐青還明文規(guī)定,大虞朝境內(nèi)永遠禁止福壽膏之類的致幻事物。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涉及此類事物,格殺勿論。這些生意雖然利潤巨大,即便不賣給本國,
也可以銷往外國,但徐青堅決禁止。許多朝堂官員認為徐青的做法過于苛刻,難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然而,徐青深知人心的貪婪是無窮無盡的,一旦讓這些致幻事物在大虞朝有了生存的土壤,人們嘗到了其中的暴利甜頭,必然會有人鍵而走險。天下萬國之中,大虞朝最為富裕,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大虞朝必將成為這類事物最大的傾銷市場。
徐青在頒布嚴令的同時,也苦口婆心地向官員們解釋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并且,他還將此事與仙門考試緊密掛鉤。一旦有家族出現(xiàn)涉及販賣人口或福壽膏的事情,三代之內(nèi),其家族子弟不得參加仙門考試。這一規(guī)定,對于那些渴望通過修行改變家族命運的人來說,無疑是斷了他們的仙途,具有極強的威力。
應(yīng)天府的道院和講武堂,作為大虞朝培養(yǎng)修行者和武者的重要搖籃,此刻正經(jīng)歷著深刻的變革。
在道院和講武堂的大門外,皆嘉立著一座巨大的青銅巨鼎,鼎身散發(fā)著古樸而厚重的氣息,仿佛在訴說看歲月的滄桑。《武經(jīng)》與《道經(jīng)》的經(jīng)文,被精心刻在鼎身之上,每一個字符都像是一個神秘的符號,蘊含著無盡的奧秘。
鼎腹之上,浮現(xiàn)出一幅璀璨的北斗星圖,每一顆星位都對應(yīng)著一條獨特的修煉要訣。「筑基者觀北斗以定周天,煉者采紫薇以養(yǎng)真元。」
這句修煉要訣,簡潔而深刻地揭示了筑基和煉烈階段的修行奧秘。
道院和講武堂的學員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往日那些晦澀難懂的吐納口訣,如今竟被拆解成了農(nóng)諺般通俗易懂的歌謠:「立春吞朝露,驚蟄震雷音,霜降藏精血,
冬至抱陽生。」
這些歌謠,將修行的方法與自然節(jié)氣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讀起來朗朗上口,
易于記憶。學員們在日常的修煉中,只需按照歌謠的指引,便能更好地把握修行的節(jié)奏和方法。
這些變化,讓學員們對道經(jīng)和武經(jīng)的研究熱情空前高漲。他們深知,來年的仙門考試,將是他們?nèi)松闹匾D(zhuǎn)折點。通過仙門考試,他們將有機會接觸到更高深的修行法門,成為仙朝的核心力量,實現(xiàn)自己的修行夢想。
許多大家族也敏銳地意識到了此事的重要性,他們明白,仙門考試的意義,
完全可以與科舉的誕生相媲美,甚至更為重要。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