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qǐng)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西游:開局拜師菩提祖師 第一百零五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
說不盡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不覺三載去。
真人養(yǎng)性修真,怎知光陰何數(shù),只望己身道淺法薄,一心修行,不敢有誤。
此三載間,府中弟子來來去去,不知計(jì)數(shù),今府中尚有三四十人隨祖師修行,常與府中修行弟子唯二,一者乃是姜緣,再一者乃是真見。
在二載時(shí)天界有天仙對(duì)對(duì)捧寶來,乃答謝真人昔年降妖,寶物俱玉帝賜下,有金花百朵,御酒百瓶,異寶明珠,錦繡等良多,再有七星寶冠一頂,此有護(hù)身之能。
姜緣得諸寶,將之獻(xiàn)與祖師,少許贈(zèng)與真見,未曾有留于己身。
祖師推辭不得,將七星寶冠留與姜緣,自此真人再得一寶。
一日,姜緣養(yǎng)性修真,只將心神寧?kù)o,不失生亂。室門敲響,乃牛王在外。
姜緣自蒲團(tuán)起,將師門開了,但見牛王站外,他笑道:“你這牛兒,不去修行,今有閑時(shí),亦不去家中多探望,來我這兒作甚?”
牛王道:“我本在瑤臺(tái)那兒,讓祖師見著我悠閑,使我來喚老爺。祖師正在瑤臺(tái)那等著老爺哩。”
姜緣道:“緣是這般。你且去,我去見師父。”
牛王唱了個(gè)喏,將路放開,使真人離去。
姜緣披著日月紫袍,行小道往瑤臺(tái)走去,少頃間,他行至瑤臺(tái),果見祖師登壇高坐,正在等他。
真人行近班中,拜禮于祖師身前,說道:“師父,弟子來矣。”
祖師道:“童兒,班中落座。”
姜緣聞?wù)f落座班中蒲團(tuán)。待落座后,他方問道:“師父,可有何事需弟子操持?”
祖師道:“我近來心有所感,以甚深法力,遍觀三界,但見童兒你有一緣法者,將迷失真面目,再無修心,今告你知。你或下山渡其一二,或待其自省,全在童兒你身。”
姜緣不解其意道:“師父,怎般緣法?”
祖師道:“你曾救其母,亦曾于其家中吃上茶飯。”
姜緣聞言,道:“師父,這般說我方知,其乃一行孝君子,素有孝心,弟子初見時(shí)姓劉,再見時(shí)姓李,今方不知其姓其名。師父可知,弟子與其緣法何來?弟子卻不曾記與他緣法。”
祖師笑道:“你記惡風(fēng)山乎?”
姜緣回味良久,答道:“師父,昔年大慧師弟在山中遭難,那時(shí)弟子五人未定,曾去降妖,與一地獸之君相斗,降了那精怪。”
祖師道:“那時(shí)曾有一老者,你方記否?”
姜緣點(diǎn)頭道:“乃是一村中老人,自是記得。”
祖師道:“那老人見你,心有感恩,仰慕于你,是故余生傳揚(yáng)你的本事,增你名望,隱有修心,緣法作此而來。后有多世,修其緣法。待你功成,緣法亦功成,方有師徒之緣。此間其本來面目迷失,緣法恐滅。”
姜緣聞?wù)f方知,緣法難得,其以師徒緣法為重,不以常理所待,能得拜師者,多以數(shù)世所修,心中有向道,真我存念,數(shù)世修一緣法,方得入門之緣。
然則此等,僅為入門之緣,入門若修旁門,乃己身抉擇也。
他道:“師父,弟子明矣。”
祖師道:“去留在你。”
姜緣沉吟良久,道:“師父,此人弟子久知有緣法,蓋因時(shí)機(jī)不至,是故弟子不曾所留,今既將迷失真我,弟子將去。”
祖師笑道:“善。”
姜緣拜禮道:“師父,弟子將去,望師父指?jìng)€(gè)明路。”
祖師指定東方,說道:“只管東去,你與其有緣法,有心渡之,定會(huì)相見。”
姜緣再拜,方是離去。
他離了瑤臺(tái),照著舊路,往靜室歸去,行至靜室前,但見牛王在室門口不知作甚,一屁股坐著。
姜緣上前道:“牛兒,你這是作甚?”
牛魔王答道:“知得老爺定歸,等著哩。”
姜緣道:“你倒是生不少智慧。我今將下山去,管往東去,你可愿與我一同前往?若教不愿,山中修行,歸家照看亦可,斷不能壞了修行即可。”
牛魔王道:“愿隨老爺下山去。”
姜緣道:“既如此,你取披掛,將那鹿兒?jiǎn)緛恚沂照环闶巧下吠鶘|去。”
牛魔王拜道:“老爺,我這就去。”
禮畢,他轉(zhuǎn)身就往府外去。
姜緣入室內(nèi),將他諸般寶貝帶于身中,但見真人頭戴七星寶冠,身穿日月紫袍,目中神足靈滿,手拈玉柄拂塵,腰間系著豫鼎,足下踏方履鞋,仙相更盛,威儀十足。
真人將諸般寶貝穿戴收整,離了靜室,三拜于祖師,出了三星仙洞。
行至三星洞府府門外,但有真見坐在府門旁,手持葉扇,笑意盈盈。
姜緣上前,真見望之起身拜禮,說道:“大師兄。”
姜緣回禮道:“師弟如何?”
真見笑道:“有聞牛王出府,師弟攔下一問,方是知得,師兄將出。大師兄,師弟可能相助師兄?若教可助大師兄,師弟定相隨。”
姜緣搖頭道:“此番乃有一緣法在外,將迷失真面目,是故我下山一趟,卻無需師弟。若教他年有事,再請(qǐng)師弟一道,那時(shí)還望師弟勿要推脫。”
真見拜道:“但憑師兄吩咐就是。師兄,慢行。”
姜緣笑著點(diǎn)頭,他看得出,真見有不淺法力,今時(shí)不同往日,若教真有事需真見相幫時(shí),他自會(huì)述說。
真見拜禮送真人離府。
行至府外,牛魔王穿戴披掛,手持混鐵棍,牽著白鹿,等候多時(shí)。
姜緣行近,白鹿伏低身子。真人翻身騎鹿,牛王牽著鹿,往山下行走。
牛王問道:“老爺,只管往東?”
姜緣點(diǎn)頭道:“只管往東。”
牛王遂不語,牽鹿前行。
姜緣低頭張望牛王,與牛王初時(shí)相較,如今的牛王心猿安定不少,雖五人降之甚遠(yuǎn),但卻有了盼頭,有道是‘道阻且長(zhǎng),行則將至’。
只望牛王安心修行,早晚五人可降。
秋去冬殘春過半,不知緣法何處存。
姜緣騎白鹿,以牛魔王護(hù)法,行萬里路,不覺近一載去,他行西牛賀洲路,但真人所至,魔障即退避三舍,絕不敢犯。
此間和風(fēng)正盛,正值‘季春’時(shí)分。
姜緣行多國(guó),未見緣法所在。
但見生人多為喜好名利者,絕無為身命人,是故真人未曾停留,只管往東去。待行進(jìn)南瞻部洲多時(shí),遠(yuǎn)遠(yuǎn)的見一山,此山高接青霄,崔巍險(xiǎn)峻。
姜緣暗道聲奇,他曾屢次行兩洲之間,此路何時(shí)有此高山,他運(yùn)氣雙目,但見此山俱五行之氣,山頂有一金帖,上書‘唵嘛呢叭咪吽’,無量光在。
此乃五行山也。
悟空正關(guān)在此處。
牛魔王一手牽韁,一手持著混鐵棍,問道:“老爺,此山有妖魔不成,使您駐足觀看。”
姜緣搖頭道:“非有妖魔,乃悟空在此處。”
牛魔王驚問道:“那猴頭被壓在此處?”
姜緣道:“正是。”
牛魔王將混鐵棍往地上一插,松了韁往前走兩步,細(xì)細(xì)一看,山中多苔蘚,壁上多薜蘿,人煙稀少,他問道:“那猴頭大鬧天宮,雖是敗了,但昔日亦曾結(jié)交不知多少英豪,怎地今方無人來看?這般冷清,難不成有神仙暗中看護(hù),不使他人來?”
姜緣道:“此山有五方揭諦,土地看護(hù),但絕無阻攔意,僅有監(jiān)視,不使悟空逃離。”
牛魔王道:“那猴頭結(jié)交那般多人,竟無一人來看!”
姜緣道:“罷!既今日行至此處,你我顯個(gè)變化,且看他一看。”
牛王領(lǐng)命,心中拔涼,暗道他老牛昔日結(jié)交不知多少人,不比這猴頭少,若教他老牛這般,豈非亦無半個(gè)人來看。
姜緣使白鹿行至許多。
五方揭諦自山中駕云下山,拜禮于真人,道:“我等拜見廣心真人。”
五方揭諦是為金頭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乃是西方守護(hù)大力神是也。
姜緣下鹿回禮,說道:“五位不必多禮,此方乃是大圣關(guān)押之處否?”
五方揭諦答道:“正是。我等奉佛老旨意,監(jiān)押于大圣,不失逃脫。”
姜緣道:“自大圣關(guān)押此來,有無人來?”
五方揭諦答道:“有些凡夫但見大圣神異,常有來看,除此再無他人來。”
姜緣道:“不瞞五位,我與大圣曾有同門之誼,今行東路至今,欲與之一見,可否?”
五方揭諦拜道:“佛老只道不走脫大圣,真人欲見之,自無不可,望請(qǐng)自便。”
姜緣頷首,與之談?wù)f一陣,使五方揭諦離去。
牛魔王見五方揭諦去了,近前來說:“老爺,此五人本事尚可。”
姜緣笑道:“守護(hù)大力神,若無本事怎行?”
牛魔王道:“僅是尚可,若教與我一斗,五人抵不得我鐵棒,百合教打殺之。”
說罷。
牛王捂腹喊疼,正是動(dòng)了心猿意馬。
好一陣子方是止住。
姜緣道:“你這牛兒,少些說這等話。”
牛王道:“知了,知了。”
姜緣道:“你與我一道前往否?”
牛王道:“昔年與他是結(jié)義兄弟,當(dāng)探一探哩。”
姜緣道:“既如此,你莫要多說,只與我一道前往就是。”
牛王唱了個(gè)喏。
姜緣道聲‘變’,身形一抖,換作個(gè)七八歲牧童,頭頂陰陽角髻,穿著樸素。
牛王念著口訣,道聲‘變’,搖身變成一頭老黃牛。
姜緣笑了笑,道:“你這牛兒,倒是會(huì)變,我變牧童,你作個(gè)黃牛。”
老黃牛叫喚一聲,牛尾打擺。
姜緣笑著騎上黃牛,使白鹿去林中等待,他騎著黃牛向山中去,行至山腳下,細(xì)細(xì)一看,有個(gè)石匣。石匣之間有個(gè)腦袋,正是猴兒的。
但見那猴兒今時(shí)怎有往日風(fēng)光,其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鬢邊多青草,眉間多土,鼻間多泥,狼狽不堪,就得一雙眼睛能動(dòng),喉舌能開,身體莫能動(dòng)彈。
此于二神相擾,五人不定的猴王來說,無疑乃艱難之處。然此處不失為修心之地,只得這般,方能習(xí)靜歸真,教正主有望。
姜緣使黃牛往山腳去,但見有二三少年,不懼猴王,在猴王頭上摘一些野草玩,猴王齜牙咧嘴唬人,卻是唬不得少年,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怎知此乃齊天圣’。
姜緣使黃牛行近,作勢(shì)要撞,將那幾個(gè)少年唬得退去,不敢再戲弄。
猴王見了黃牛牧童,認(rèn)不得乃大師兄與結(jié)義長(zhǎng)兄當(dāng)面,說道:“小娃,謝了。”
‘牧童’行近,下了黃牛,說道:“你是那來的,怎地被壓在山上?”
猴王道:“你這小娃,卻不怕老孫。”
牧童笑道:“你被關(guān)在山中,我為何懼你?任我將何般作你頭中,你奈不得我。你尚未與我說,你怎地長(zhǎng)在山下,莫不是山怪?”
猴王道:“你兒子便是山怪!我乃是齊天大圣,蓋因我大鬧天宮,遭那如來哄騙,壓在山下。”
牧童道:“你這山怪,真會(huì)哄人。我雖年幼,但亦知得,何為真假,你怎說這等話來哄我。”
猴王罵道:“去,去,去!我與你這小兒有何說的。”
牧童不惱,從背后取個(gè)桃子來,說道:“我見教長(zhǎng)在山里,于心不忍,此桃乃我日間摘的,便給你了。”
說罷。
牧童將桃子放于猴王嘴邊,猴王三兩口將桃兒吃盡,笑道:“你這小兒,倒是有善心,如此,我不欺你,天色將黑,速速歸去。”
牧童道:“我卻無家可歸,與此黃牛為伴也。”
猴王問道:“你年紀(jì)輕輕,怎個(gè)無家可歸?”
牧童道:“山怪你聽我講,自小生來家貧寒,幸得雙親俱健在,日間放牧做為活,三分溫飽七分寒,有日父得降橫財(cái),將心變?nèi)⑿碾x,先休妻兒再罷戚,只顧眼中黃金寶,獨(dú)自離家獨(dú)自去,怎有昔日父面目,只道迷心不自知,前聞離去遭禍難,身死不知骨何存,故我放牧無家歸,怎個(gè)凄慘能道盡。山怪,我卻是無家可歸。”
猴王聞?wù)f,若有所思,再道:“你既是這般無家可歸,不若在此處陪我如何?”
牧童笑道:“你個(gè)山怪長(zhǎng)在山中,我若陪你,豈不是變山娃?”
說罷。
牧童騎著黃牛轉(zhuǎn)身就走。
猴王沉思不語……
請(qǐng):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