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半路搶的夫君他不對勁 第103章 狀告不絕
“據(jù)我所知新娘是被繼母賣來的,董鄉(xiāng)紳是出了名的好色,只怕這門婚事并非新娘自身所愿。”
遲御仿若未聞,下令:“走!”
虞聽晚不急不緩,嗓音卻堅(jiān)定。
“大晉二十四年,豫州山賊猖獗,借山路崎嶇地勢險峻,不畏朝廷意欲尋釁,大肆擄良家女凌辱在前,虐殺在后。朝廷派出去剿匪的隊(duì)伍卻連連敗退,傷亡慘重。”
“是凱旋的魏將軍領(lǐng)軍直逼豫州,擊潰山匪。救出數(shù)十名傷痕累累姑娘,孩子以及一地的尸骸。”
“律令森嚴(yán),大晉年間及前朝剿匪皆有記載,凡涉及山賊女眷及其血脈,牽扯其中便是死罪,一律除以絞刑。”
“可將軍調(diào)查了這些姑娘的過往,確認(rèn)其身份都為良家女,皆為被擄。將軍不忍,求情圣上饒了她們死罪。”
“魏將軍知曉這世道對女子苛刻,失了清白就是罪過,即便是被害一方。”
“他曾放話罪不及婦孺!孩子是山匪血脈牽扯不清也就罷了,可那些姑娘何其無辜。”
“將軍亡故,將才隕落,可軍令如山。”
遲御有些恍惚。
的確,將軍鐵骨錚錚,卻最見不得人間疾苦。
他從不濫殺無辜。
可但凡對方身份可疑,魏昭手起刀落,也從來不含糊,絕不允許留下半點(diǎn)隱患。
想到了將軍,遲御就格外心痛。
也不知……也不知……
遲御呼吸沉沉,翻身上馬。
“若真如姑娘所言,她會無恙。”
天色昏暗。
朝廷整治貪官污吏的消息還沒徹底傳出澤縣,驛站外卻排了長長的隊(duì)。
上京來的各朝廷命官,一改往日尊貴,難得接地氣做起了登記在冊的活計(jì)。
有年邁的老者顫顫巍巍上前。
“大人,草民是菜農(nóng),游走于澤縣和邊上的幾個鎮(zhèn)。今日過來就想問問,別處衙門辦路引要多少錢?”
這……
到底是難倒了這些貴人。
他們平時在上京管得可不包括這種小事。
應(yīng)殷低頭吩咐親信:“去,提個還算老實(shí)點(diǎn)縣令過來問話。”
于是,被暫時一起關(guān)押的楊惟文被提過來了。
楊惟文就很懵。
他也很狼狽。
不過對這些事情,他很清楚。
他規(guī)規(guī)矩矩朝應(yīng)殷行了一禮:“朝廷體恤,兩年前就降到了三文。”
方才的老者,一下子就激動了。
他砰一下跪倒地上。
“可我們通往澤縣要六文!”
應(yīng)殷猛地抬頭。
他身為皇子,從來錦衣玉食,沒捉襟見肘過,可也知百姓生存不易。
這幾年朝廷征收的稅一減再減,難不成在偏遠(yuǎn)地區(qū),不減反增只會進(jìn)官員腰包?
六文和三文之間可足足差了一倍啊!
楊惟文愣住。
他失魂落魄,不可置信。
蕭懷言不知何時走到他身后。
“喂,你管轄的地兒,收多少文。”
楊惟文連忙老實(shí):“三文。”
蕭懷言:……
倒是救了你的命。
“你就沒察覺?每回把那些錢拿去朱知府面前核對賬冊,他得不到孝敬錢臉色都不好?”
楊惟文搖頭:“沒有。”
“知府都會夸我。”
蕭懷言納悶了。
“他夸你什么?”
“夸我真會辦事。”
楊惟文:“朱知府也很關(guān)心我。”
“他會問我是不是缺錢,怎么看上去很窮。”
蕭懷言:……
他在暗示你啊。
蠢東西。
大風(fēng)凜冽,好似嬰孩哭啼。
老者義憤填膺。
“路引還只能用一次,往返都得重新辦。草民每日都得提著菜來縣里賣,往返就是十二文!”
“一家子勒緊褲腰帶起早貪黑種地,不就為了賣么!”
那人越講越心酸,嗓音都帶著哭腔。
刑部侍郎都不敢去看五皇子難看的臉色。
“老人家快起來,本官都記好了。若情況屬實(shí)……”
被應(yīng)殷打斷。
“留個住址,要是屬實(shí)回頭多交的那些錢逐一退回。”
既然要辦,應(yīng)殷自得辦的漂亮,且贏得民心。
老者卻沒起來。
“草民不是為了錢來的,草民要一個公道。”
“原先來縣里賣菜的是草民的孫子。”
他到底上了年紀(jì),腿腳不便。
虞聽晚和慧娘剛急急趕至,就聽前面有人崩潰大哭。
“草民的孫子昨兒抱怨了一句貴,就被鎮(zhèn)上的捕快活生生打的皮開肉綻,還斷了一條腿啊!這會兒還在醫(yī)館躺著。”
“家里這些年好不容易攢了些錢,我就盼著他早點(diǎn)娶個媳婦成家。這下可好,這下可好!錢都拿去看病了,可還不夠!”
他一個糟老頭子哪有什么辦法。
就那么一個孫子,砸鍋賣鐵也得治。
“可我辛苦一日,攏共賣菜才得二十文,一日藥錢都沒攢夠,卻要交一半多的錢進(jìn)衙門。”
刑部侍郎問:“你家中還有誰?”
“就我和孫子。”
“他剛生下來,他爹就被征兵了,不過一年就發(fā)了訃告,人沒了。”
“孩他娘……”
老者嘆了口氣:“受不了打擊,投湖了。”
排隊(duì)的人個個麻木。
這種事他們早已司空見慣。
可上京的官員卻面面相覷,唏噓不已。
可等待他們的還在后頭。
一件件一樁樁,實(shí)在太多。
厚厚的一疊紙,哪里記得過來。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明日,后日,大后日……,消息徹底傳開,朝驛站來的百姓只多不少。
老者身后的人上前一步。
“大人,我要狀告西邊礦山,未經(jīng)朝廷允許私自采礦,連年死人!”
“沒有賠償款。”
“管礦山的人和澤縣縣令關(guān)系親密。”
“我男人和兒子都沒了。兒媳鬧去衙門,得罪了縣令被關(guān)入牢里,如今都沒放出來。”
應(yīng)殷站在一旁,面色越來越凝重。
更有面色愁苦的婦人,緊張的捏了捏衣裳。她深吸一口氣:“大晉十二年起,連年干旱,家家戶戶吃不起飯,都在死人。”
走在路上,臭氣熏天,橫七豎八都是尸體。
她哽咽:“大晉十三年,我爺奶沒了。大晉十四年,娘死了。爹為了不餓著弟弟,趁著我去挖坑埋葬時把我娘給煮了吃了。”
“今兒也不怕得罪貴人。我就想問問。朝廷的賑災(zāi)款為何遲遲未至?”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