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亮劍:鋼鐵雄心 第19章 358團也要撤?撿了個大便宜
軍營外。
楚云飛和方立功前后站立,看到王奉走來,上前笑道:
“王兄別來無恙啊!”
“恭喜恭喜啊,沒想到從今往后,你我二人也算是同僚了?!?p/>
王奉淡然一笑:“托你的福,昨晚睡得還不錯?!?p/>
楚云飛的358團,隸屬于第73師。
而這第73師,則是歸于第33軍的作戰(zhàn)序列。
這么看,也確實是在一個軍級編制下打仗。
只不過王奉的級別比較高,暫一旅和獨立旅的性質一樣,直接歸屬第33軍軍部指揮。
一陣寒暄后,王奉掃了一眼二人身后。
孔志勇和幾名民團兵在后邊規(guī)規(guī)矩矩的站好。
隔的老遠,不敢上前。
“云飛兄,你這是?”
楚云飛揮揮手,示意孔志勇站到自己身旁。
“這位是靈丘縣鄉(xiāng)民團團長,想必昨天王兄你已經見過了?!?p/>
王奉點點頭,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楚云飛笑容滿目,接下來的話印證了心中的猜想。
“昨日夜間,我358團也收到了調令,長官命令我部進入平型關內接受補給?!?p/>
“我聽聞王兄的部隊即將進行擴編,但司令部預備兵員有限,難以維繼下去,今特來相助?!?p/>
“這支民團是我接到防守靈丘命令后,一手組建起來的,雖然都是附近村子里的莊稼漢,但個頂個的都是把好手。”
“本來是預備用作防守縣城的,但沒想到撤退的命令來的這么快?!?p/>
“唉……局勢瞬息萬變吶!”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奉就算是傻子,也能聽懂其中意思。
楚云飛的358團,是晉綏軍中的精銳加強團。
就算是物資,兵員再緊缺,也不會少了358團的份。
況且戰(zhàn)爭才剛開打沒多久,閻老西經營山西幾十年,家底不是一般的厚實,還沒有到上街亂拉壯丁的地步。
晉綏軍的預備役部隊都在后方經受過簡單的軍事訓練。
在整體素質上,絕對要好于剛成立沒多久的鄉(xiāng)民團。
誰也不會退而求其次,放著優(yōu)質兵源不用。
但王奉一點都不挑食。
閻老西將常凱申那套做法,學的那叫一個爐火純青。
只顧著自己眼中的嫡系部隊,對新成立的暫一旅不管不顧。
他只能自己想辦法養(yǎng)活自己了。
“云飛兄,那王某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這靈丘縣鄉(xiāng)民團,看上去確實不一般。
大部分人都有些軍事底子。
具體的實力,模棱兩可。
應該介于農民和預備役之間。
接手之后確實能免去不少基礎訓練的時間。
見王奉爽快應下,楚云飛也非常高興。
“王兄這是哪里話,昨日若不是你的部隊及時相助,我楚某恐怕還真要被日軍包圓了,救命之恩無以為報?。 ?p/>
孔志勇站在身側,腳跟合攏立正道:“旅座!”
楚云飛諸事纏身,說了幾句后便匆匆離開。
防守部隊大規(guī)模撤退,肯定要有條理章法。
講究一個階梯防御,波次撤退。
若是一股腦的全部退回平型關內,豈不是和大潰敗沒什么區(qū)別了。
目送走了楚云飛,王奉轉過頭看向孔志勇。
“你祖輩都是靈丘人?”
孔志勇點點頭:“是,旅座。”
“那你們就這么愿意拋棄家業(yè),跟著我去外地打鬼子?”
一聽這話,孔志勇心頭一急,還以為是王奉不愿意收編他們。
“旅座,俺們不是一聽小鬼子打過來了,就四散而逃的孬種!”
“我們選擇加入鄉(xiāng)民團,跟著部隊一起守衛(wèi)縣城,就沒想著會活下來…”
“縣城沒了,防守部隊可以撤,我們也在這待不下去了?!?p/>
“俺聽外地逃難的人說,小鬼子每打下一座縣城,都會把刺刀伸向老百姓,進行大規(guī)模的屠城?!?p/>
“俺們這些兄弟,已經加入了鄉(xiāng)民團,到時候鬼子一來,肯定會先拿我們動手,橫豎都是一個死,倒不如死的壯烈些!”
身旁幾名隊長紛紛附和:“對!”
“小鬼子記仇,肯定不會放過我們的,不如和他們干了!”
看著幾人的反應,王奉不禁有些動容。
不禁感嘆起人民群眾的力量。
這場戰(zhàn)爭不是從前的軍閥混戰(zhàn),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民族戰(zhàn)爭。
小鬼子真正要面對的不是上百萬的中國軍人。
而是四萬萬中華民族!
正如常凱申所言,戰(zhàn)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
“好,你回去迅速整編部隊,暫一旅黃昏時分啟程,開往平型關內?!?p/>
“是!”
孔志勇心頭松了一口氣。
“旅座,還有一些鄉(xiāng)親們也想跟著打鬼子……”
王奉揮揮手:“我會派人協(xié)助你們,只要是下決心想要打鬼子的,都可以過來參軍?!?p/>
一聲令下,眾人迅速回去準備。
回到房間后,王奉開始思索起部隊編制問題。
楚云飛順水推舟,賣了一個人情給他,確實是件好事。
但眼下也有一些麻煩。
一支部隊的兵員,全部來自于一個地方,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現(xiàn)拉幫結派,搞山頭主義的現(xiàn)象。
這對整支隊伍的純粹性會造成很大影響。
但也不全都是壞事。
他想起前世看過的一篇文獻。
專門探討過這個問題。
二戰(zhàn)時日軍的募兵制,就是采用的這種方式。
一個步兵聯(lián)隊中的士兵,大多都是在一個地區(qū)集中募集。
很難說清楚利弊關系。
在各種血緣,地緣的因素下,部隊在作戰(zhàn)時的凝聚力很強,還會出現(xiàn)互相攀比的情況。
畢竟士兵大多都是同鄉(xiāng)或者近鄰。
誰在戰(zhàn)場上臨陣脫逃,畏畏縮縮,消息傳回國內老家后,不免覺得臉上無光。
若是拋開裝備因素不談。
來自九州,北海道的師團,整體戰(zhàn)斗力確實要比來自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師團強。
“趙方遠?!?p/>
“到!”
“召集部隊,準備撤往平型關一帶!”
“屬下明白!”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