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六十一章 隴右道采訪處置使
嚴、裴、盧三人,是李琩可以知曉國政大事的三條渠道。
但這三個人也不是什么都跟你說,嚴會告訴你這個,裴會告訴你那個,反正他們仨,愿意讓李琩知道的東西都不一樣。
這是一種展現自我價值的方式,李琩需要彰顯自己的價值,讓三人看到,三人也想彰顯自己的能力,讓李琩清楚。
說白了,都是為今后的各取所需打基礎。
裴耀卿這條線,李琩肯定是要維持的,崔峋再過二十年,也達不到裴耀卿的水平,所以傾向于誰,一目了然。
至于馮用之請李琩幫忙的原因也很簡單,解鈴還須系鈴人,崔峋的問題,只有楊玉環能解決。
李琩勸說楊玉瑤去辦這件事,非常容易。
因為崔峋在萬年縣衙被排擠的事情,楊玉瑤是知道的,李琩只需引導她,秘書少監也是非常不錯的職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秘書省三大佬,就是秘書監和兩個秘書少監,這個部門的任命,其實比較傾向于文學水平,崔峋無疑在行政方面有短板,但其博覽群書,在文學底蘊上,是具備進入秘書省資格的。
讓他做萬年縣令,反倒是艱難重重。
楊玉瑤很容易就被李琩說動,于是便進宮去跟她的妹妹打招呼。
接下來的日子,李琩每天都會與韋妮兒打撲克,他對韋妮兒的第一印象,便覺得對方像極了小百花的李yunxiao。
珠圓玉潤,長了一張國泰民安的臉,就是那什么小了點,不過無所謂,生過孩子之后會有變化。
不得不說,韋家每隔幾年,族內就會產出一位,一眼就讓人覺得只能嫁入皇室的潛力股。
時間過的很快,七月十五中元節就快到了。
整個長安都在瘋傳,圣人會在祭祖的這一天,冊封楊玉環。
這是事實,尚衣局,已經在趕制楊玉環的禮服了,至于是什么級別的禮服,眼下還沒有對外公開。
很多人都對楊玉環究竟會是什么名分,而感到好奇,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應該不要想了,可是看圣人對其寵愛程度,又好像肯定會封個妃。
只有上層一些人物心里清楚,圣人會在中元節那一天,恢復后宮舊制,一舉冊封貴妃。
但是在此之前,發生了一件大事。
李林甫也顧不得他腿腳不好,被家仆抬上步輦,緊急前往興慶宮,同時召集一些中樞要員往勤政樓,參與議事。
因為這則來自西北的消息,他是第一個收到的。
事關重大,不得不入宮覲見。
勤政樓,李隆基在看完那封奏報后,緩緩合上,不發一言的看向殿內諸人。
李林甫臉色凝重道:
“李楷洛死的太蹊蹺了,剛到涼州的第二天,巡視邊防從馬上摔下來,被戰馬踏死?一輩子征戰沙場,能在戰馬上睡覺的人,怎么可能從馬上摔下來?”
殿內眾人皆是心情沉重,因為只有他們知道,李楷洛的任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而李隆基在所有人的臉龐上審視,其實就已經很明顯了,這里有人泄露消息,以至于蓋嘉運警覺,做掉了李楷洛。
那么接下來,吳懷實和李光弼,已經不用再去河西了,去了就是送死。
“年紀大了,若前夜酗酒,也不是沒有墜馬的可能,”李隆基淡淡道。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這件事他不認也得認。
難道直接發文指責蓋嘉運,人是你殺的?
事情不是這么辦的。
殿內眾人也比較認可圣人的處理方式,牛仙客嘆息一聲道:
“臣在河西的部下,這幾年來被蓋嘉運換了個遍,如今河西的消息,我們只能從蓋嘉運口里知
道,這個時候,不宜怪罪,應派人接回李楷洛的尸身,安排后事。”
李隆基面上波瀾不驚,實則內心震怒非常。
對付蓋嘉運,他只跟眼前殿內的這些官員提過,巡查河北的張利貞,眼下還沒有對蓋嘉運的那幾個下屬動手,對方不可能這么快警覺。
那么問題只有一個,在座的這些人里面,有人漏泄消息。
還是朕大意了,以為蓋嘉運在中樞沒有根基,沒曾想還是布置有人啊。
這個人是誰,李隆基只會讓李林甫暗中去查,不會在這里挑明對眾人的懷疑。
嚴挺之目下,無疑非常緊張,因為這件事,他對李琩說了。
但仔細想想,李琩不會幫蓋嘉運,而且李琩也絕不是那種亂說話的人,十王宅里歷練過的,口風緊的要命。
嚴挺之思來想去,目光在對面的裴耀卿臉上偷偷一瞥。
“好了,事情也沒有那么蹊蹺,諸卿也不必妄加揣測,右相留下,你們都退下去吧,”李隆基淡淡道。
“臣等告退,”眾人紛紛退走。
等人都走后,李隆基一腳踢翻面前的方幾,幾上的公文散落一地:
“給朕查!究竟是誰漏泄?!?p/>
高力士趕忙上前收拾:
“圣人息怒?!?p/>
李隆基頓時開罵,道:
“讓朕如何息怒?連朕派去的觀察使他都敢動,他是不是還想造反啊?竊任封疆,目無朝綱,敢跟朕玩這一套?”
李林甫也趕忙道:
“越是如此,河西的事情越是需要謹慎,一個處理不好,真要出大問題,李楷洛墜馬而死,這事是查不清楚的,以此給蓋嘉運定罪,也站不住腳,目前看來,河西已經是鐵板一塊,要更換蓋嘉運,需以雷霆手段?!?p/>
牽扯這種大事,高力士是會摻和的,只聽他道:
“不能任由河西這樣下去了,否則會失去控制,老奴奏請派一干臣為采訪處置使,巡查河西、隴右,聯絡皇甫惟明及王倕,施以計謀手段,拿下蓋嘉運?!?p/>
唐朝的使職官員有很多,除了節度使,其它大多都是臨時性質,比如這個采訪處置使。
這個職位名稱多變,貞觀年間叫安撫使,武則天年間置十道巡查使,李隆基改為采訪處置使,名義上,是一道最高行政長官,其權力僅次于行政與軍事一體的節度使。
大唐律,凡設節度使之處,亦兼任采訪處置使,也就是說,節度使現在,基本都兼著處置使,掌一道刑名按劾之事,考核吏治,按舉州縣,一年一替。
高力士的意思,是直接設置隴右處置使,隴右道涵蓋范圍極廣,包括了隴右、河西、安西等地區。
也就是說,這個職位等于暫時收回蓋嘉運和皇甫惟明及安西、北庭節度使的行政權,將這個人選的行政職權凌駕于四大藩鎮之上,方便聯合各州主官,采取辦法,處置蓋嘉運。
李隆基頗為意動,現在要收拾蓋嘉運,只靠朝廷是不可能了,隴右和安西那邊必須配合。
否則狗急跳墻,蓋嘉運一旦發起兵變,沒有其它藩鎮壓制牽扯,長安都會遭受威脅。
李林甫點頭贊同道:
“蓋嘉運任職河西不過三年,再怎么更換自己人,河西終究還是心向朝廷的,但就怕其蠱惑將士,釀成巨災,所以高將軍的建議,臣完全贊成,臣舉薦牛仙客,出任隴右道采訪處置使。”
李隆基皺眉道:“他能行嗎?他本來就做過河西節度,他如果去,蓋嘉運的疑心更大,難免兵行險招,不合適的?!?p/>
“確實不合適,”高力士愁眉苦臉道:
“這個人選需要好好斟酌啊,要具備絕對的威望,還能夠代表圣人,這樣一來,蓋嘉運就算想亂來,河西將士
也未必愿意追隨,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以最小的損失拿下蓋嘉運,絕不是要逼其反抗朝廷。”
李林甫聞言,沉吟半晌后,道:
“河西之地,只有臣與蕭嵩曾遙領節度,他年紀大了,去不了,臣擔著國事,也去不了,是不是”
李隆基皺眉道:“是不是什么?”
“太子去一趟?”李林甫試探道。
李隆基頓時變臉:
“你怎么不說朕親自去?這種事情,也需勞駕儲君?”
高力士一愣,腦子里頓時想到了一個人選,但他又覺得,圣人多半不會允許。
李隆基看出高力士的猶豫,皺眉道:
“你有什么想法就說,這是在議事,有什么顧忌的?右相都敢舉薦太子,難道你能比他更離譜?”
李林甫頓時裝出一副汗顏的樣子,他是故意推薦太子的,因為他腦中的人選,跟高力士一樣。
高力士緩緩道:
“此人若去,需使邊疆將士知曉,他是帶著圣人交付的使命而來,那么蓋嘉運的任何蠱惑手段,都不會讓將士們盡信,降低了藩鎮兒郎兵變的風險,此人還要具備一定威望,足以震懾皇甫與王倕,那么這個人選,最好是皇室貴胄?!?p/>
李隆基嘴角一抽,迅速轉頭看向李林甫。
他已經猜到,這兩人心目中的人選,應該是同一人。
朕的好兒子。
十八郎已經混到這地步了?這么重要的任務,高力士和李林甫認為他能完成?
你還別說,李琩如果去,那么任誰都知道,他是可以在藩鎮代表朕的,皇甫和王倕也沒膽子違抗李琩的命令。
如今出嗣,倒也不是不能去,他就是擔心十王宅剩下那些人,不服氣,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太真娘子冊封在即,十八郎避避也是好的,”高力士直接說出名字了。
李隆基眉頭緊鎖,看向李林甫:
“你認為呢?”
李林甫趕忙道:
“其實汝陽王更合適,但是他已經閑散近十年之久,不理政事,驟予重任,怕是難以適應,圣人的其他侄子,威望又稍嫌不足,眼下吐蕃仍是蠢蠢欲動,河西之事必須盡快解決,遲則生變啊?!?p/>
李隆基猶豫半晌后,點了點頭:
“給他派幾個得力之人輔佐,務求周全,不可激起動亂?!?p/>
采訪處置使,畢竟是臨時的,手里拿個旌節,什么時候卸任,是宮里說了算,派一個宦官拿走旌節,權力也就沒了。
只有專殺和專賞之權,沒有調兵權,李隆基也沒什么好不放心的
蓋,這個姓氏可不是少數民族,人家蓋嘉運也不是什么番將,正宗的漢人,源自于姜姓。
戰國時期有一劍術名家蓋聶,大家應該是耳熟的,就是動畫片秦時明月里面那個大帥哥。
沒錯,人家可不叫蓋(gai)嘉運,叫蓋(ge)嘉運。
蓋嘉運是河北冀州人士,祖上一直都在做官。
早在李隆基有想法收拾蓋嘉運的時候,就有好多人勸過他不是時候,裴寬就這么說過。
但李隆基這個人眼下比較狂妄,順風順水這么多年,他不認有人敢違背他的意愿。
這下好了,蓋嘉運給他上了一課。
此舉無疑是在找死,但是蓋嘉運之所以這么干,就是想晚點死,他猜到中樞要拿他開刀,李林甫看他不爽,裴耀卿看他也不爽,所以他私下其實一直安排進奏院上奏圣人,彈劾這兩個人。
可惜,河西進奏院常駐在京師的官員季廣琛,已經改換門庭,投靠李林甫了,彈劾的奏疏都被李林甫給截胡了。
蓋嘉運那么多告狀的奏疏石沉大海之后,他就知道自己
已經被排除在國家核心圈之外,被孤立了,與圣人之間的聯絡通道被截斷,隨時可能成為待宰之羔羊。
王倕任命河西觀察使的時候,他就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自己絕無扭轉局面的可能,這才敷衍奏事,寄希望于圣人能主動派遣使者來河西,與他取得聯系。
日盼夜盼,盼來的李楷洛,竟然是來架空他的。
蓋嘉運心如死灰,這才下手。
這就是權力的游戲,身在其中,一個不好就是萬丈深淵。
七月十二,李琩被召入興慶宮。
“兒臣不去,”李琩斷然拒絕道。
首先,這是一個態度,意思是我對權力沒有興趣,再者,我要收拾的是你,不是蓋嘉運,不愿離開長安。
對于李琩的拒絕,完全在李隆基等人的意料之中,這是什么差事?
要命的差事,一個不好,就是跟李楷洛一樣的下場,雖然大家認為,蓋嘉運不一定有膽子制造親王之死。
但這層風險,無疑存在。
“朕不是在跟你商量,”李隆基沉聲道:
“這件事辦成也就辦成了,辦不成,后果你也清楚,所以只許成不許敗。”
你倒也說的直白,李琩直接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皇想要兒臣死,大可一道詔書,不必如此大費周章?!?p/>
李隆基一愣,拍桌怒道:
“你個混賬東西,誰要讓你死了?”
高力士趕忙上前勸說:
“十八郎不要胡思亂想,圣人讓你去,是對你的信任,這個差事,只有圣人至親才能勝任,其他人去了壓不住,朝廷這邊都會安排妥當的,你先不要去涼州,先去隴右的鄯州,與皇甫惟明計劃周全了,聯絡好王倕,再去見蓋嘉運”
高力士苦口婆心說了一大通,但李琩就是不愿意。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我這輩子只想冒一次險,就是在太極宮或者興慶宮,絕不是在河西。
要是死在蓋嘉運手里,那才真是窩囊。
“其他嗣王也是可以去的嘛,又不是只有兒臣這一個人選,”李琩一臉頹敗道。
李隆基都想過去給他一腳,你別跟朕裝傻,哪個能比你合適?
大唐本該最有威望的親王們,都被圈禁在了一個地方出不來,嗣王們大多也都在長安。
老李家自從吃了武則天的大虧之后,如今吃喝玩樂個個是一把好手,對外的形象,沒幾個好的,別提威望了。
威望都在老一輩身上,比如寧王李憲,信安王李祎。
但李祎現在的身子骨,出長安都費勁,別說是河西了。
李琩就不一樣了,他身上有光環啊,圣人嫡子,當年的儲君熱門人選,如今又出嗣了,符合出使條件。
他要是還在十王宅,李隆基無論如何都不會考慮。
李林甫也在一旁不停的勸說著,他對李琩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但主要還是認為,皇子去了藩鎮,不至于引起大的動蕩,畢竟各大藩鎮一開始,都是親王遙領,將士們在心理上,是完全接受親王對他們有著絕對的管理權。
但是李琩就是不肯點這個頭,李隆基也不耐煩,直接將中書侍郎蕭華叫進來擬旨,隴右道采訪處置使,你不干也得干。
并賜旌節,也叫使持節。
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本來是殺不了節度使的,這不是基哥特別授權了嗎。
動畫片長安三萬里那位程公公手里的龍頭銅棍,就是旌節。
李琩還有一面大幡,上寫天授兩個大字,中間是采訪、處置、安撫六字并排,下面寫著糾官邪,戢奸暴,平訟獄,雪冤抑,巡查隴右,開
元二十九年誥。
這特么都給我準備好了?
“朕只給你一天時間,七月十四,務必離開長安,”李隆基說罷,便甩了甩袖子,示意李琩滾蛋。
李琩無奈起身,李林甫笑呵呵起身,兩人聯袂離開。
使職,都是臨時性的,這個采訪處置使,一年到期,人家上面都給寫著呢:開元二十九年。
到了明年,就不管用了。
類似于后世很多單位,一年一簽的合同,眼下的藩鎮節度就是這樣,他們兼任的處置使,都是每年續簽的,干的不好,就不給續了。
“我不用腦子想,也知道是右相出的餿主意,不然圣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我,”李琩臉色難看的與李林甫同行道:
“你這不是害我嗎?真把蓋嘉運惹毛了,我這條小命就留在河西了?!?p/>
李林甫笑著擺了擺手:
“隋王多慮了,他有幾個膽子敢對你下手,親族一個都不要了?李楷洛終究是契丹人,他要是咱們隴西的,蓋嘉運都不敢動這個手,河西十一個軍鎮,有多少都是關中兒郎,蓋嘉運一天換十個,他也換不過來,你這一去,各鎮軍將不會什么都聽蓋嘉運的,人嘛,還是要設身處地多為自己著想。”
李琩嘆息一聲,接受現實道:
“圣人說,你會給我安排幾個人同行,都有誰?”
李林甫笑道:“已經都在中書門下候著了,隋王去了就知道了?!?p/>
中書門下的回廊下,眼下坐了六個人。
這六個人是李隆基和李林甫安排與李琩同行的。
飛龍禁軍的頭領,宦官程元振。
李楷洛的兒子李光弼。
左羽林衛長上魯炅。
河西進奏院季廣琛。
前河西節度副大使、臨洮軍使,遷鄯州都督安忠敬的兒子安重璋。
御史臺監察御史皇甫侁。
呵呵都是一幫可以死的人,李琩在幾人身上打量片刻,便與李林甫先一步邁入中書門下的大堂。
六個人里面,沒有哪個稱得上權貴,那么自然都是些小命不值錢的,李楷洛前車之鑒,家里靠山硬的,沒幾個愿意干這種差事。
李林甫和牛仙客總不會讓他們的兒子一起去。
不過六人的安排,也確實合理。
程元振就不必說了,代表宮里監視李琩,人家手里說不定都有密旨,李琩敢亂來,直接拿出密旨就地剝奪持節權。
李光弼名義上是去接回他爹的尸體,實際上還是要接管赤水軍。
魯炅就是個玩命的,武藝超絕,在宮內的禁軍當中,以一當百的存在,當然,這是夸張的說法。
季廣琛就復雜了,熟悉河西軍政之事,以備李琩在路上對河西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這個人一開始就是給蓋嘉運干的,方便去了那邊,與蓋嘉運聯系。
安重璋嘛,正兒八經的地頭蛇,祖上世世代代在河西養馬,老家就是高昌的,河西軍戰馬的主要來源就是他們家,本來是河西的一名將領,被蓋嘉運給擼了,跑長安是想托關系找個事干。
這下好了,找了個要命的事。
不過李琩對這個人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安重璋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李抱玉。
皇甫侁就不說了,皇甫惟明同族,負責做李琩和皇甫惟明的中間人。
簡單的商議一陣后,李林甫讓眾人早早回去準備,不準漏泄風聲,七月十四追隨李琩,前往河西。
至于護衛兵馬,飛龍禁軍出五百人,這支部隊名義上是太子的人。
這尼瑪又被基哥挑撥了一下,李琩有時候覺得,他這個爹是不是太閑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