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二十章 唐,實亡于李隆基
太子少保中書舍人崔琳,刑部侍郎補任太子少詹事崔珪,司農寺卿崔瑤,這便是三戟崔家。
中書舍人,正五品上,職權非常之大,可以說是整個大唐中的五品官之最,一部尚書見了也得客客氣氣。
但崔琳可不是五品,因為他還是太子少保,官階論大的,所以人家是從二品。
太子太傅少傅,太師少師,太保少保,其實就是個榮譽頭銜,與三公三師一樣,發展到現在都是榮譽加銜,就是圖個名氣,將來墓碑上刻著這樣的頭銜,是非常榮耀的,所以經常出現在死后追贈。
但是你前面加上太子兩字,那就是太子之師,有義務支持培養指導太子,如果哪個太子太師一直是針對太子,那這個人會背上一個罵名。
崔琳明知圣人不喜太子,但他也決不能有絲毫損害太子利益的行為,不然將來太子上位,極大可能剝奪他的所有頭銜,墓碑上空空如也,一輩子也算是白混了。
中書令李林甫,下來兩個侍郎蕭華、韋陟,外加六個中書舍人,這便是中書省的的核心階層了。
也是王朝最核心的部門。
本來崔琳真的沒有幫太子的意思,完全是說句公道話,認為蓋嘉運援救不及才導致的大敗,但是落到李隆基耳里,就不是這么一回事了。
李隆基重新感受到了來自太子的威脅,尤其是在兩王薨逝之后,他對太子更顧忌了。
養老生涯剛剛開始,我正打算有滋有味的過小日子,別讓人家一腳把我踹下去。
他有這個想法,也不賴他,世民兄開的好頭。
而且李隆基當年,其實也有倒逼他父皇李旦早早讓位的嫌疑,因為那個時候的基哥承受著來自太平公主的巨大威脅,已經處在發起兵變的臨界點。
李旦察覺到了,為了避免再次大規模流血,選擇早早將位置給兒子,好讓妹妹死心,自己做太上皇玩平衡。
事實證明,他這平衡玩的不行,兒子還是將妹妹給殺了。
李隆基一個人坐在殿門內側,望著外面的這場春雨。
他是一個特別喜歡熱鬧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紀之后,但他同時,又是一個內心特別孤僻的人。
情感,有,但那是以前,現在的他,就是孤家寡人,防天防地防空氣。
他想起了廢太子瑛。
初立太子的時候,李隆基肯定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會親手殺掉這個兒子,但是當太子日漸成年,自己垂垂老矣的時候,他害怕了。
害怕兒子會像當年的自己。
人的想法,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李隆基在猜測兒子們的想法時,總是喜歡代入自己,所以他會成為有唐一代,最猜忌兒子的皇帝。
因為他并不愛自己的父親,所以覺得,他自己的兒子也不愛他。
當然了,他的感覺很對。
“圣人,門口風急,您回殿里暖和吧,”高力士來到背后小聲勸道。
李隆基長長嘆息一聲:“牛仙客呢?回去了沒有?”
“回去了,他確實病的不成樣子,右相不讓他走,也是為了朝局,眼下左相這個位置,確實不好選,”高力士道。
李隆基點了點頭:“這就是為什么朕暫時擱置,李適之想上來,朕也想讓他上來,但是他要是上來拖后腿,朕也不好辦。”
當來自太子的威脅越來越大的時候,扶持宗室幾乎是不二選擇,因為宗室成員永遠不會跨過皇帝去支持太子。
他們的忠心,皇帝太子。
等皇帝死了,他們才會繼續忠于下一任皇帝,這是他們的責任,所以新君上臺,一般不會清算宗室成員,因為他明白,只要自己坐上那個位置,宗室就會支持他。
而且李適之這個人,與少陽院一丁點的瓜葛都沒有,這就是李隆基看好對方的原因。
“是啊,他總是沖著右相,當然了,右相也不是善茬,是他先挑事的,”高力士苦笑道。
李隆基哈哈一笑:
“很正常,都是博弈,李適之是太宗皇帝之后,打心眼里瞧不起李林甫這個小宗,一旦拜相,肯定不會學牛仙客,這就是李林甫排斥他的原因,但如今朕要將國事都交付李林甫,他這么對著干,也不合適?!?p/>
“那倒也不一定,”
“右相獨斷,多一個人監督還是有必要的,否則右相一人獨大,日子久了,難免會蒙蔽圣人?!?p/>
李隆基轉過頭看向高力士,笑道:
“你知道朕為什么用李林甫嗎?就是因為他不敢蒙蔽朕。”
高力士皺眉道:“圣人還是不能大意啊,豈忘了張九齡乎?”
李隆基笑了笑,不再跟他爭論,他是了解李林甫的,李林甫永遠也做不了張九齡,他沒有張九齡膽子大。
“朕的那個十八郎,最近又在做什么?”每當覺得太子太跳的時候,李隆基就會想起李琩。
因為壓制太子,自己出面不合適,最合適的是李林甫和李琩,而唯一能惡心到太子的,只有李琩。
“像平常一樣,日常巡查京師,別的沒有做什么,不過那個達奚盈盈,多半成了十八郎的女人,有金吾衛專門守在那里?!?p/>
李隆基愣道:“他總是盯著惡錢的事情干什么?難道他以為他可以扭轉局面?這是他該想的事情嗎?”
“老奴覺得,他應該不是惦記惡錢,而是想著賺錢?!?p/>
“朕怎么生了這么一個兒子?”李隆基呵呵道:
“他從前不是這樣的?!?p/>
嗯,是啊,他從前還有壽王妃呢
“三娘總是幫著十八郎說話,話里話外都在袒護,兩人的關系似乎有些微妙。”
照實稟奏,是高力士的職責,他不可能因為維護李琩,而欺瞞自己的主子,李琩和楊玉瑤確實走的太近了。
李隆基笑道:“少年之交,情誼深厚是正常的,三娘是嘴巴上放浪了一些,但人不會亂來,十八郎更不是那種人?!?p/>
高力士笑道:“圣人慧眼,老奴也是這么覺得,三娘拜托了老奴一件事,但是老奴沒答應,今后若是三娘在圣人這里提起來,圣人裝糊涂就好。”
“什么事?”李隆基好奇道。
“她希望十八郎接任左衛大將軍,因為十八郎一直在幫襯著她們家,她這么做也算是投桃報李吧,三娘自覺言輕,所以希望老奴幫著說說?!?p/>
李隆基頓時挑眉道:“她的野心已經這么大了嗎?朕默許她舉薦一些小官,已經夠開恩了,她都敢惦記大官了?還跟十八郎交構在一起?一個婦人,亂攪和什么?誰給她的膽子?!?p/>
“自然是圣人給的膽子,”高力士笑道。
李隆基冷哼一聲:“如今看來,牛仙客的事情,她一定是摻和了,那個吉溫是不是她安排的?”
“絕對是她,但是老奴疑惑,她沖著左相去做什么?膽子確實太大了,”高力士苦笑道。
李隆基道:“還能為什么?八成了收了別人的錢,還口口聲聲說什么有些錢不敢賺,我看她凈賺的是掉腦袋的錢,起初我還沒有懷疑她,今天聽你這么一說,給她送錢的多半就是李適之,怪不得李適之最近見了太真異常的恭敬,敢情在這走后門呢?!?p/>
“那么是不是該警告一下三娘,讓她收斂一些?”高力士道。
李隆基擺了擺手:“沒那個必要,朕能知道,能猜到的,就不是什么大事,不知道,看不明白的,才需要敲打,她一個婦人,再貪財,她能貪多少?何況她每次進宮,都給太真帶著禮物,罷了,隨她去吧?!?p/>
“那么十八郎的事情呢?”高力士道。
李隆基若有深意的看向高力士:“你和三娘都幫他說話了,朕還能說什么呢?力士的面子,朕還是要給的?!?p/>
“終是瞞不過圣人,”高力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嘴上說拒絕了楊玉瑤,但還是說給李隆基聽了,說出來,就是幫忙,因為楊玉瑤沒膽子在李隆基面前舉薦李琩。
她算老幾啊,舉薦朕的兒子?從太極宮排到明德門,也輪不到你舉薦。
而高力士也是精明透頂,今天上午在務本樓,崔琳袒護皇甫的時候,高力士就已經察覺到自己的主子不高興了。
那么這種時候舉薦李琩,無疑是正中圣人下懷。
唯一的弊端在于,他也罕見的摻和進了皇子的爭斗當中,沒辦法,自己那個義女太孝順了,非常討他們夫婦歡心。
幫一次,就幫一次,今后絕不摻和了
十六衛的兵制源自于北周,隋朝發揚光大,入唐之后,府兵制逐漸呈現出衰退跡象,發展至今,已經是弱的一批。
隋朝鼎盛時期,做為十六衛之首的左衛,滿額兵員為兩萬四千人,取天下最為驍勇果毅之人入府,戰斗力恐怖的一批。
因為那個時候十六衛主力大多囤積于關中,整個關中的總兵力在三十萬之間,所以才有舉四方之力不敵關中的說法。
但是現在的左衛,兵力直接削減一半,為一萬兩千五百人,主要分為五府和外番軍,而且經常出現兵額不足的現象。
也就是逃役。
因為如今的衛府,里面大量充斥著大量地痞流氓無田無業的不良人,指望這類人遵紀守法是非常不現實的。
當他們可以靠著軍籍得利的時候,就會老實上班,無利的時候,人就消失了。
眼下的左衛府,滿打滿算,應該也就不足一萬人,而且上番的時候,經常湊不夠人數。
所以當下的皇帝,真正倚仗的只有北衙四軍,可是李隆基意識到,他的禁軍有點廢物。
廢物歸廢物,臉上掛不住是肯定的,但李隆基倒也不會有多少擔憂,因為藩鎮軍士再能打,也不會有機會跟禁軍沖突。
藩鎮軍士難道就不是朕的兒郎嗎?
歷史上,安祿山狠狠的給他上了一課,證明了禁軍在藩鎮軍隊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一場安史之亂,也使得大唐最精銳的部隊喪失殆盡,國勢斷崖暴跌,唐,實亡于李隆基。
李隆基是樂意讓李琩接任左衛的,而且并不認為李琩能夠帶給他多少威脅,因為左衛在太極宮,而他在興慶宮。
興慶宮的地理位置,可以說就是為了防止宮闈之變而專門打造的,如果李隆基依然在太極宮正常主持每日常朝,李琩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執掌左衛。
但是現在,情形不一樣了,最大的威脅,來自于太子。
任命李琩,他不能主動提出來,需要有人舉薦。
最合適的肯定是李林甫,但是這一次,李隆基將這個任務給了李適之。
其中含義不言而喻,讓李適之站在太子的對立面。
你不是想當左相嗎?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就不要指望這個位置能是你的。
而事實上,李適之這邊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唯一猶豫的,是李琩還沒有收拾掉楊慎矜,自己若是早早幫忙,人家會不會得利之后,反悔呢?
所以今天整個一上午,他都是一個人坐在御史臺,獨自沉思。
圣人是派牛貴兒給他打的招呼,而牛貴兒是武惠妃的人。
這樣的招呼,李適之是不會跟任何人說的,包括自己的兒子,而且他來舉薦李琩,也不是圣人今天打招呼,明天就能舉薦。
這是要看時機的,好端端的舉薦會讓人亂想,容易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猜測。
隋王還真是厲害,竟然真的爭取到了左衛,他是怎么做到的?宮里是誰在幫他說話?
他的風頭越來越盛,太子一定非常難熬吧?
唉多事之秋,看樣子儲君之爭還是沒有個結果。
李適之是絕對不會支持李琩和太子對著干的,那樣對國祚無益,不符合宗室利益。
像李林甫這種旁支末系,在宗室當中是沒有地位的,官做的再高,家族內照樣是個邊緣人。
思來想去,李適之決定信任李琩一回,自己先將對方的事情辦了,以表誠意,然后再坐等李琩收拾楊慎矜。
只要楊慎矜下來,韓朝宗肯定會補上這個缺,因為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了。
那么韓朝宗一旦補上,國家兩大財政機構戶部和太府寺,他們這邊,至少能占一個,今后的財政方面,也就容不得李林甫一家獨大了。
一個單位,最有權力的是一把手和會計,因為會計管著錢,任何管錢的部門,都是人們眼中的頂級肥差。
掌握了一部分財賦的分配權,才有后勁跟李林甫掰扯,李適之的路線,選擇的很正確。
太府寺眼下的虧空,沒有戶部幫忙,根本補不上。
但是眼下,還有一個人可以,那就是韋堅。
韋堅這個狗東西,絕對敢跨過戶部,直接補貼太府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