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1977大時代 第167章 匣子里的寶貝(3K)
匣子大概就一掌的寬度。
不到一米的長度。
已經不知道在這上面放了多久時間了。
方言小心翼翼挪動了過去,然后輕輕推了推那個黑匣子。
“咔”一聲,他發現黑匣子是松動的。
很好,看樣子可以直接拿下來。
方言剛才還害怕日久天長,這匣子已經放在這里和梁合為一體了,如果是那樣,說不定一弄就碎了。
方言手里稍稍一用力,然后就將其從凹槽里面拿了出來。
入手很沉重,不過手感莫名讓他想起了自己的鐵樺雙棒。
這匣子也不知道放了多久時間,上面灰塵多的有些夸張,方言用力對著上面一吹,頓時從黑色匣子上面飛出無數的塵土泥塊。
“咳咳……”方言皺起眉頭屏住呼吸。
等到塵土被吹飛之后,露出了匣子的本來面目。
方言驚訝的發現,這居然真和自己的鐵樺雙棒是一個材質。
一個完全用用鐵樺木制作的匣子。
上面沒有任何美工痕跡。
這下方言就首先就排除這個匣子的藝術價值。
同時這也就沒辦法知曉這東西,到底是什么年代的產物。
方言輕輕用力在匣子上掰了幾下,沒有找到匣子的打開方式。
不是覆蓋式和翻蓋式的
然后又推了幾下,發現居然也不是抽蓋式的。
他晃了晃匣子,感覺里面確實有東西在輕輕晃動,說明這個匣子不是實心的,里面有東西。
方言也接著折騰了一會兒,結果發現依舊找不到打開的方式。
方言心想:
‘難道是魯班盒那樣設計了機關的盒子?’
接著方言又開始一點點的用手在盒子上摁,想要找到可能在某處做得很精細的機關。
結果摁了一圈,依舊還是沒找到打開的地方。
方言發現輕易不能打開后,又開始仔仔細細的看了起來,想要找到能夠打開的蛛絲馬跡。
觀察了一圈后,發現這個鐵樺木匣子好像是個整體,并沒有類似于鑰匙孔之類的地方。
晃了晃。
從手感上來判斷,方言大概能夠猜測出,里面應該是裝了一件金屬器具。
這會兒在房梁上也不方便,他打算待會兒下地了再慢慢試。
于是放下匣子,先把背上的畫先拿了出來。
在吹干凈房梁周圍的塵土,用畫卷自帶的布和牛皮紙裹緊后。
方言試著把它放在匣子剛才的凹槽里面。
別說還剛好合適,一下就放進去了。
方言放好之后,直接從房梁上輕輕一躍,像是靈貓一樣就輕飄飄的落在了地上。
練武過后對于全身力道的把控越來越精細了。
雖然沒有練習過任何輕功,但是依舊能夠靠著對關節肌肉力量的控制,把墜地的力量卸到全身。
這個時候朝著頭頂房梁檢查了一下,發現看不出任何破綻后,方言這才放心的拿著匣子來到院子里。
對著天光檢查了一下,方言還是沒發現任何可以打開的痕跡。
為免得自己錯過上面的細節,方言又將整個鐵樺木匣子用布擦拭了一遍,把表面上的塵土弄的干干凈凈的,然后再次檢查起來。
十五分鐘過后,方言在自己望診技能的加持下,終于看到木紋上一點小小的不對稱。
所以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打開的縫隙。
找到線索后,方言就開始想辦法確認自己想的是否正確。
他想了想,接了一桶水,然后拿著匣子將其放了進去。
覺得只要能夠看到有冒氣泡的地方,他就能確定整個匣子確實是有縫隙的。
但是這下將匣子丟進桶里后,就靜悄悄的,沒有任何一個小氣泡跑出來,就像是這個鐵樺木盒子被做成了密不透風的東西似的。
方言也是無語了,看了一會兒又把盒子拿了起來。
看來得抽空找個專業人士看看了。
接下來,方言給家里的門窗鎖好,便準備去坐公交返回同仁堂。
這種事情當然是請教樂苗最靠譜。
自己認識的人里面,也就她比較懂了,畢竟樂家的底蘊在那里。
要是待會兒她也不行,就只能去找程老了。
程老別看他整天研究針灸,其實年輕那會兒,他加入了滬上國畫會,后來加入全國美術會,書法協會。
現在更是擔任了衛生部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同時還兼任了首都國畫研究會會員,中醫藥管理局杏林書畫協會顧問。
老頭子對這些東西應該有些研究。
但是找他這件東西就算是打開了,也只能上交了。
所以方言不到最后,是不會去找程老的。
說著方言就出了門,街道辦這會兒還鎖著門,看樣子都回去吃飯了,自己待會兒回來時間應該剛好。
走到協和別墅區門口的時候,方言特意朝這里面看了一下,發現幾棟別墅外邊兒已經被拉上了紅線。
周圍也還有不少公安在周圍花壇綠化帶里面仔仔細細搜索,看樣子是正在找尋昨晚盜竊者遺留下的痕跡。
從這個態度里就能看到,上面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
一般盜竊可不會有這么大陣仗。
說明他們也知道這件事情,背后意味著什么。
只是方言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身手,才能做到那個程度?
自己都不敢保證完全不驚動人,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間諜難道也是傳武高手。
方言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往前走,這會兒自己要是站在這里仔細觀察,估計里面的警察就該注意到他,把他當做重新回到現場的犯罪分子了。
這會兒繼續往前走,方言還看到有公安同志從對面的大雜院兒里出來,看樣子是在發動人員排查。
這種時候發動群眾力量,找尋周圍出現過的可疑人員,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說不定某個人就能提供重要線索。
坐上公交車,很快方言就到了大柵欄。
下午的同仁堂就冷清多了,方言走進門店的時候,里面一個顧客都沒有,一個個下午還上班的同事都吃飽了在犯困。
只有樂苗這會兒正在拿著她那個盤點藥材的本子,見縫插針的在點貨。
方言對著樂苗說道:
“喲,樂店中午都不休息?”
樂苗看到方言回來了,和他點點頭,然后回應道:
“這不是最近因為你生意太好,導致藥材消耗的快嘛。”
“怎么?什么風給您吹回來了?”
方言對著她揮了揮手里的黑色匣子,說道:
“發現個東西,找您瞧瞧。”
樂苗放下手里的本子和筆,走出了柜臺來到方言面前:
“我看看。”
方言沒有直接給她,而是指了指后面:
“去后院吧。”
“行。”樂苗答應了下來。
接著兩人到了后院,樂苗這才從方言手里接過了那個鐵樺木匣子,看了看之后才問道:
“你這個是什么地方發現的?”
方言也沒隱瞞,直接說道:
“我那個四合院的正廳房梁上。”
樂苗聽到后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然后就低下頭鼓搗起來。
方言看到樂苗也沒打開,對著她說道:
“我試過很多辦法都打不開,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在房梁上放了多久了。”
“我想里面應該是一件金屬器具,我覺得大概率可能是金銀什么的。”
樂苗晃了晃鐵樺木匣子,然后說道:
“我如果猜的沒錯,這里面應該是放的短劍。”
“短劍?”方言一怔。
樂苗對著他問道:
“聽過螭吻嗎?”
方言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問道:
“聽著耳熟……能說說嗎?”
樂苗點點頭,說道:
“螭吻,相傳是龍的第九個兒子,龍頭魚尾,能吞萬物,噴浪降雨,北宋《青箱雜記》就有記載:海為魚,虬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
方言有些看了一眼匣子,問道:
“和這個匣子有什么關系?”
樂苗說道:
“當然有關系了,人們認為把螭吻放在房頂或者房梁上能夠避火,所以從晚唐時期,為了固定螭吻,就會在房頂修建廡殿頂,其實也就是一個螭吻被搶鐵,拒鵲,插在房頂的雕像。”
“到了明清時期,也就是四合院修建的這段時間,就已經將這種習慣演化成了一把劍,并且把故事附會成了東晉名道許遜的身上。”
說道這里她頓了頓,問道:
“誒,許遜你知道嗎?”
“不知道。”方言搖搖頭。
樂苗說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總聽過吧?”
方言恍然大悟,問道:
“說的就是許遜?”
樂苗笑著點了點頭,她很高興自己能夠在方言面前炫知識,然后接著說道:
“沒錯,他還有個故事叫做鐵柱鎮蛟,相傳以前江西常常發大水,都是因為一條蛟龍作祟,所以許遜就用自己的萬刃劍將其釘在了鐵柱上。”
“許遜得到升天后,他家里的雞犬也都被帶去了天上,但是它的萬刃劍卻去而復返,從天而降把那頭脫困的蛟龍,也就是螭吻,牢牢釘在了房頂,以保佑人們的居宅安全。”
“后來建筑上就會做這么個東西用來鎮宅。”
說道這里她頓了頓,接著話鋒一轉說道:
“但是這里是京城,用劍釘龍子就是大不敬,京城里很少有人敢在皇帝眼皮下這么做,不過有人總會想辦法,所以才會有人用這么一個盒子,放在房梁上面,里面放上一把短劍、一張符用作為鎮宅之物。”
“你那個地方以前在明朝的時候可是武清候石亨的宅邸,說不定這東西就是他們家誰留下的。”
接著她晃了晃盒子:
“而且盒子里面的短劍,絕對是能夠削鐵如泥的那種的寶貝。”
聽到這里方言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東西居然是第一個主人家放上去的。
方言對著樂苗問道:
“如果真是石亨放的,那豈不是有五百多年了?里面短劍還能保存著?”
樂苗搖搖頭說道:
“這個就不知道了,我也沒打開過這么長時間的盒子。”
方言聞言,問道:
“聽您這意思,能打開這個匣子?”
樂苗點點頭:
“當然。”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