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1977大時代 第331章 高考的影響,洛陽紙貴
當天晚飯的時候,從學校回來的老爹透露道:
“這次報考地點很主要在第一五零中學、一五六中學、一五九中學、報考費用上面意思是不給群眾增加經濟負擔,所以每個人就只收五毛錢報名費。”
“高考題目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命題,文理兩類都考政治,語文,數學,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這就是我聽到的詳細消息了。”
方言對著老爹問道:
“報名時間大概是什么時候開始?”
“也就這幾天吧。”老爹回應道。
這時候一旁的老丈人補充道:
“對了,我聽說錄取學生的時候,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
“其中醫學院校,師范院校和農業學院,將分別注意招收表現好的赤腳醫生,民辦教師和農業科技積極分子。”
“學生畢業后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
“所以這次很可能報考的人,會出乎預料的多,并且年齡上也會參差不齊。”
方言聽到老丈人的話點點頭,想起原來歷史上,1977的報考人數一共有570萬人。
有的是夫妻同考,有的是師生同場,還有兄弟叔侄一家同試。
這一年華夏科技大學還開了一屆少年班,全國招收了21個天才少年。
年長者已過而立之年,已婚已育,年幼者初開混沌,始醒人事。
如此龐大的考試隊伍,一時間讓國家都無力提供足夠的考試試卷。
最后還是停止了一些書籍印刷,緊急調配相關紙張才將考試試卷印刷出來。
剛想到這里的時候,小老弟方晨說道:
“我那會兒和陳楷歌回來,路過新華書店的時候,看到一群人在搶書,路上還有好些年輕人都在朝著書店飛奔。”
“高考這消息一出來,《人民文學》那邊都開始準備減產圖書,把生產力和紙讓道印刷高考的學習資料了。”
方言聽到這話也是哭笑不得,傷痕文學暢銷書作家居然因為發書太早,導致和高考碰車而損失了熱度。
不過好就好在,書是一個故事一期,并不是一次性印刷完的,等到高考過后,他的熱度應還會再起來。
方言對著小老弟提議道:
“你干脆讓《人民文學》的《白樺林》休刊一段時間,就說你也在準備高考,另外也是為了把資源,給需要備考需要學習資料的大家。”
“這樣不僅能夠刷一波好感,也能讓《白樺林》這個故事再次被人記憶,大家肯定都說“海潮”覺悟高。”
話倒是說的冠冕堂皇,不過前世里把這種行為叫做蹭熱度。
當然了,現在這年代大家還不這么認為。
更多是覺得年輕人覺悟高。
而很顯然方言的話,方晨是聽進去了。
他思考了一下后,點點頭說道:
“嗯,三哥說的對,正巧我也想趁著這段時間,好好復習復習,把心思全用在考試上。”
說完他便決定:
“我明天就去《人民文學》告訴他們這個想法。”
一向是沉默寡言的大姐夫趙援朝,這會都說話了,他說道:
“這考大學影響確實大,我們痕跡學培訓班的一些年輕人,直接退出說要去準備考大學,看來這大學就是好呀。”
方言聽到大姐夫有些羨慕的話,對著他說道:
“那幾個人本來痕跡學成績就爛,以為自己高考就能考好了,姐夫你別被他們影響,現在你的成績在培訓班是前五,結束培訓后肯定是能直接進公安系統的,高考的事兒,你就交給大姐。”
大姐夫擺擺手:
“我沒有被影響,就是感覺他們走了怪可惜的,畢竟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可來的不容易。”
這時候老娘何慧茹問道:
“對了,方言,援朝你們公安部什么時候結束培訓?”
方言回應道:
“我十八號就結束課程,每隔一天有一節課,算起來也就還只剩下三節課了。”
“不過大姐夫他們還有一系列的后續培訓,考證得到十一月初的時候。”
大姐夫也確認了方言的消息。
老娘聽到后點點頭,說道:
“十八號結束你可就在家里好好復習吧,咱們家就你最忙,可別因為這些事兒耽擱了復習。”
雖然之前一直對方言高考很放心,但是現在看到這么多人都在準備高考,老娘也忍不住緊張了起來。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掉以輕心說不定就被人家給擠掉了。
方言也知道老娘擔心什么,也沒多說啥,直接答應了一聲:
“知道,我肯定好好復習。”
接著老娘又詢問起了大姐的復習情況。
大姐表示還好大部分的知識都還沒忘,就只需要復習鞏固一下。
今天這一晚,全國不少無數家庭,都在討論著方言家里差不多一樣的問題。
大家都在為了高考憧憬和煩惱著。
時間到了第二天早上。
方言照例去同仁堂上班,一路上就看到到處都在刷關于高考的標語。
來到門店后,不少人手里也拿著最新的報紙,比如《人民日報》的頭版就是《高等學校招生重大改革》。
《燕京日報》頭條也是相似的《搞好高等學校招考是全國人民的希望》。
今天甚至連來看病的人都少了。
一大清早的,方言愣是沒等到來復診的病人。
也不知道六十幾歲的人了,高考和他們有啥關系。
病人少了,店里的人也在急急忙忙拿著教材復習。
就連新到的謝國萊和肖六都一樣。
整個同仁堂里的氣氛,像是高中教室似的。
看到這一幕的賈大鵬松了一口氣,只要這兩人要考大學,那么他的地位就算是保住了。
這小子破天荒的給謝國萊和肖六都把茶給泡好了。
等到中午的時候才零星的來了幾個患者,一來就聊起了高考的事兒,打聽他們哪里能弄到復習資料,現在新華書店里都搶瘋了。
只要學習資料一到,十分鐘就沒了。
一時間洛陽紙貴。
店里沒人方言倒是樂得輕松。
別說,之前忙到腳不沾地,今天突然閑下來,還有些不太習慣。
他那些教材因為系統加持,知識早就了然于胸。
現在看書也無非就是裝個樣子。
整個店里只有幾個不準備考大學的人,才沒有拿著書本。
當然了,這里面就包括了年底要去香江的樂苗。
左右閑的無事,方言于是就詢問起了樂苗上次婚禮送的那幅畫。
這段時間一直都忙,方言都沒來得及欣賞。
前幾天看了過后,才發現是一副山水圖,叫做《太清宮春雪圖》,作家是北宋畫家郭熙。
方言翻了資料,知道這人是北宗時宋神宗趙頊畫圖院的“藝學”,后任翰林待詔直長。
宋神宗趙頊深愛其畫,曾“一殿專皆熙作”。
王安石變法時新立中書、門下兩省和樞密院、玉堂等墻上壁畫,皆為其所作。
這個《太清宮春雪圖》方言就有些沒看懂,不知道到底是畫的什么地方。
而且作畫的時候也不是宋神宗那會兒,而是更早的宋仁宗趙禎在位的時候。
樂苗就告訴方言,這個郭熙是河南人,早年的時候他當過道士。
這畫就是當年那個山上的道觀上的。
而這道觀也有說法,道觀是北魏時期建來紀念道教老子的,原來叫景室山。
后來在唐朝貞觀年間受到李世民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并賜名“老君山”。
聽到老君山,方言就明白過來了。
老君山有太清宮、十方院、靈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傳經樓、觀音殿、三清殿、老君廟等廟宇16處。
郭熙畫的就是太清宮。
這太清宮始建于北魏,歷代重修,唐代尉遲敬德曾監工重修,明朝最為鼎盛,鐵椽、鐵瓦、金碧輝煌,千百年來,一直是豫、陜、皖、鄂等地眾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圣地。
方言那幅畫最開始就是在山上道觀里放著,請了不少人在上面題字蓋章,后來樂家有個先祖在清朝時候捐了錢,里面的道士就把這幅畫送給他。
然后到了現在傳到了樂苗手里。
她要到香江去又不想帶走,于是就在方言結婚的時候,把這幅畫送給了方言。
并說這幅畫雖然沒有展子虔那副珍貴,但是因為傳承有序,絕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掛在正廳里的。
方言這才明白過來。
原來畫的是九百多年前的老君山太清宮雪景圖。
方言對著樂苗表示,自己應該好好珍藏,當成方家的傳家寶。
一上午的時間,方言也就看了九個病人,因為高考的消息,方言像是回到了自己最開始的時光。
下班的時候感覺從來沒這么輕松過。
回家吃過午飯后,方言就把樂苗送的畫掛在了家正廳里。
順道還給家里人也科普了一下這畫的來歷。
然后下午其他人都去上班后。
他就得去首都中醫大學,冒充大學生聽課。
雙橋老太太講課,講的羅氏正骨手法。
程老在去日本之前,讓王玉川教授發的邀請。
這都過去快二十天時間了,忙碌的羅老太太今天終于算是有空了。
安排今天下午在學校里,給學生們講一節課。
主要授課的對象,還是王玉川教授帶的那群大五的學生。
首都中醫大學的本科,中藥專業是四年,中醫專業是五年。
所以這群大五學生也是即將畢業的一群人。
他們馬上就要臨床上崗了,所以老太太也樂意教他們。
方言就要混在其中,學習羅老太的正骨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