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早安大明 第849章 ?可
帝王在大笑,臣子在微笑。
內侍們如釋重負。
“朕,不缺阿諛奉承之臣子!”
帝王的聲音鏗鏘有力,“這個大明到了此等境地,阿諛奉承的臣子于帝王無益,朕深知人喜奉承,朕也不例外,朕也無法抵御那等誘惑。不過,大勢當前,每當阿諛奉承之聲傳來,朕便會想到這個大明的難處,想到江山社稷正于危機之中。那喜悅之情,頓然消散。”
“新政新政,新字打頭,帝王,也得打頭!”嘉靖帝贊賞的看著蔣慶之,“仁宗新政為何失利?帝王首鼠兩端,膽怯了。神宗為何失利?太過強項,卻忘了制衡之道,一味強橫,以至于天下沸騰。”
新政新政,這個大明要想走向新天地,就得從朕這里開始改變。
朕,認!
“那么,朕的冠軍侯對新政有何謀劃,朕,洗耳恭聽。”
嘉靖帝擺出了三顧茅廬那等姿態,蔣慶之自然不會學諸哥矜持三次。
“以軍隊為后盾,錢糧為核心,吏治為雙臂……”
“雙腿呢?”
“一條腿是開海禁,一條腿是把目光轉向大明之外。”
嘉靖帝瞇著眼,“軍隊在手,這是底氣。錢糧充裕,方能從容。吏治為雙臂,如臂使指政令方能暢通無阻,施行得力。雙腿……開海禁,目光向外……”
“臣把這個想法比喻為一個人,此人面臨內憂外患,想破解這個處境,唯有苦練內功,并敞開胸懷,大步向外!”
“苦練內功。”道爺不禁看了桌子上的幾本道家典籍一眼,道家修煉的便是內功。
“此人身患重疾,偏生外部風大雨大,若是不苦練內功,便會風邪入體,病情越演越烈。苦練內功,修復身體,正氣壓制邪氣。隨后走出家門……”
“苦練內功,去邪扶正……”
“若是只練內功,用不了多久,這個大明便會重蹈覆轍。”蔣慶之目光炯炯的看著道爺,“開國初,一群驕兵悍將打遍天下無敵手。君臣皆有進取心。數十年后,兒孫們卻耽于太平歲月,君臣皆有偏安之心,于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肉食者把目光從域外轉向國中,這些人是以血肉為生,既然不能向外,那只能把血盆大口向內。于是兼并土地,吸納人口,結黨營私……”
這是個必然的過程、
所以,后世的鷹醬為何總是不消停?為何總是保持著對外的侵襲姿態?
乃至于不斷給自己尋找新對手!
就是因為內部的利益集團是以血肉為食,不給他們在外面尋找到對手和血食,這些肉食者便會把目光轉向內部。
一旦他們把目光轉向內部,那便是一場自殘式的饕餮盛宴。
他們會瘋狂攫取一切可能攫取的利益,從活人到死人都不放過。他們會把整個國家當做是一個狩獵場,張開饕餮巨口,吞噬一切能吞噬的東西……
“肉食者有個特性,那便是貪婪。在他們的眼中并無敵我之分,只有利益。故而把大明上下的目光轉向域外,給他們尋找一個利益宣泄處……”
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視角。
從另一面,從肉食者的本性上引申出了大明危機的根源,并給出了解決方案。
嘉靖帝捧著茶杯卻忘記了喝,茶水冷了,黃錦過來,想接過茶杯,并更換新茶。
道爺擺擺手,目光依舊在蔣慶之這里。
黃錦趕緊后退,他悄然出去,對那些內侍擺擺手,“離遠些!”
里面是君臣坐而論道,論的什么道?
天下大道!
大明生死存亡之道!
黃錦讀書不少,自詡是半個讀書人,蔣慶之一番話令他的眼前突然一亮。
大明國勢如霧氣,蔣慶之這番話就如同一只舉手,撕開了霧氣的一角,讓他看到了外面的蔚藍和陽光。
殿內,嘉靖帝的身體前俯,聽的聚精會神。
“……大明需要不斷樹敵。”
“不斷樹敵?朕從未聽聞主動樹敵的說法。”
“唯有不斷樹敵,方能找到對外宣泄的口子,把這個口子擴大,把這個口子變成利益……那些肉食者便會趨之若鶩,把國中的那點利益丟開。”
蔣慶之喝了口冷茶,蹙眉,把茶杯遞給張童。
黃錦是個聰明人,自家出去,留下個單純的張童伺候。
嘉靖帝有些急不可耐的問:“樹敵如何來的利益?沒有利益,那些人豈會動心?”
“為何沒有利益呢?”蔣慶之淡淡的道:“譬如說倭國,若是大明把目光轉向倭國,可用商業手段先期打擊對手。比如說傾銷。”
“傾銷何意?”
“比如說,大明的糧食有結余,那么便用極低的價錢販賣給倭人。倭人自家種的糧食價格太高,無利可圖……”
“那些農人便會窮困潦倒。”
“不止。農人種地無利可圖,且會虧本。人心逐利,農人便會舍棄了田地去尋活路。”
“流民!”道爺想到了大明的那些流民,當他們失去了生計后,只能背井離鄉去尋求活路。
“陛下英明。”蔣慶之笑了笑,道爺干咳,“繼續。”
“倭人剛開始會覺著詫異,擔心。可世面上卻涌入大量糧食,有糧食吃,那么誰種的重要嗎?”
別說是此刻的倭人,就算是數百年后的現代社會,那些肉食者依舊是這個尿性。
這東西咱們沒有?
我們需要打造。
能買到嗎?
能,但……
那就買!
“農人拋荒,流民遍地,這是危機一。當倭國內部因流民而焦頭爛額時,我大軍已然整裝待發。陛下一聲令下,大明隨便尋個借口斷了倭國的糧食貿易。”
“流民遍地,糧食斷了供給。就算是想重新耕作,從招募農人,到重新播種……沒有兩三年萬萬不成。”
“兩三年足以讓倭國列島變為餓殍遍地的人間地獄。而缺少糧食的軍隊如何能與強悍的大明虎賁抗衡?”
“咦!你這個瓜娃子,把朕都糊弄了。你還未曾說如何攫取好處。”
呵呵!
道爺就是道爺,馬上就清醒了。
蔣慶之笑了笑,“倭國盛產金銀。另外,若是打下了倭國,如何治理是個難題。最好的法子便是賞功。”
“把田地賞賜給有功之臣,如此可激勵肉食者們踴躍向外。另外……可用他們來協助治理倭國。”
“正是。”蔣慶之暗自嘆息,心想道爺這份悟性,真的可惜了。
楊廷和啊楊廷和,你可知自己錯過了什么。
“打,他們要出力,治理他們也得出力。如此,朝中反而坐收漁利。”嘉靖帝撫須,“這是驅虎吞狼!”
“正是。”
后世鷹醬便是這個手法,把國內利益集團的目光轉向外部,把這頭貪婪的餓虎趕出去獵食。
隨后,四處不得安寧,整個星球烽煙四起。
那些利益集團通過對外攫取了大量利益……
“嘗到了甜頭后,那些肉食者會變成向外走的堅定支持者。彼時誰敢反對向外,無需陛下出手……”
“那些人會把反對者撕成碎片。”
“正是。”
后世鷹醬可不正是如此?
國中偶有反思者,反對者,但旋即被淹沒在輿論大潮中。
“輿論至關重要!”蔣慶之拿出藥煙,把煙頭在掌心里頓了幾下,拿出火媒點燃,吸了幾口,繼續說道:“誰掌控了輿論,誰就掌控了話語權。”
可當下大明輿論卻掌握在儒家手中。
他們說誰是奸佞,誰便是奸佞。他們說帝王是昏君,天下人都認為道爺是昏君。
“此事不易。”道爺也曾想爭取過輿論,但對方人多勢眾,遍及天下。而他身邊不過小貓幾只,就算是放聲嚎叫,天下人也聽不到。
“這是太阿倒持。”蔣慶之認真的道。
不過儒家子弟遍地都是,要想扭轉輿頹勢很難。
“臣以為,儒家內部并非鐵板一塊。”
嘉靖帝問:“心學如何?”
蔣慶之就知曉他會問這個,嘆道:“心學心學,但凡是這等修心的學問,最終多半會為了利益而變味。”
“朕,知道了。”嘉靖帝平靜的道。
“唐順之豁達,知大義。”蔣慶之想到了那位溫和的荊川先生,最近好像沒怎么聽到他的消息,也不知浪哪去了。
“可此人卻不容于心學。”嘉靖帝顯然知曉了唐順之和心學反目的消息。
“臣以為,此事可從多方面入手。儒學內部,乃至于士大夫們并非都是貪婪之輩。只不過大勢如此……人有個心態,便是從眾。大眾做什么,他們便做什么。若是這個大勢漸漸扭轉,陛下,那些心存大義的儒家門徒便會漸漸清醒。而咱們要做的便是,分化之。”
“拉一批,打一批!”
“正是。先制造內部矛盾,讓他們自顧不暇,隨后拉一批,打一批。分化對手。當對手內部的聲音不一,輿論自然易手!”
道爺閉上眼。
蔣慶之的一番話在腦海中漸漸被歸納,總結。
“兵為先,可保底線。”
“以錢糧為矛。”
“強硬之余,以貿易和向外攫取利益為妥協的法子。”
“內部修煉,外部擴張!”
“是。”
蔣慶之握緊雙拳,比前世高考時還緊張。
點頭!
還是搖頭?
點頭!
那就是一條荊棘密布的榮耀之路!
不知過了多久。
嘉靖帝睜開眼睛。
“可!”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