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560章 蘇聯的高光時刻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人會關心那些不相干的人或者事。
或許,在紅場等地動輒就弄什么“反對殖民主義”的集會,但事實上,哪怕是參加活動的人,也沒有幾個人相信那些。
畢竟,非洲太遠。而現實太近。
現實是什么呢?
在新一年到來的時候,對于莫斯科以及蘇聯的民眾來說,他們所關心的是日古麗汽車什么時候交付。
這款從SEA大眾汽車公司引進技術生產的汽車,不僅是全蘇聯性能最先進的小轎車,而且從一開始就有很高的參與度,早在去年,尚未投產的時候,汽車廠就聯合蘇聯影響最大的汽車雜志Зарулем搞了一場為АвтоВАЗ汽車廠長子,即第一個產品的起名競賽。
最終,工廠選擇了“日古麗”。這個名字來自于工廠附近的山脈,而這個詞來自突厥語,翻譯過來是“駕馭”或“拉緊韁繩”的意思。
當然,人們在意的不是名字,而是性能先進的汽車。
從年初第一批汽車下線,日古麗就成為了市場的寵兒,漂亮的外型、出色的性能,讓所有的蘇聯人為之癡狂。
曾經那些為了汽車放棄房子的傻蛋,現在反倒是成為了大家眼里的“精明人”,而李昂諾夫就是這樣的“傻蛋”。
兩年前,他簽字放棄了房子,選擇了汽車,當時他被不少人笑話,但是現在呢?
他卻成為莫斯科第一批開上日古麗的人。
其實,他一點都傻,已經50歲的李昂諾夫雖然有四個兒子,可是他們要么已經結婚,住進了新房,要么是住在工廠宿舍,還有一個兒子是軍官,部隊駐扎在遠東,至于三個女兒,也早都嫁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昂諾夫需要什么新房子?
相比于房子,他更需要汽車,畢竟,從他住的地方到工廠的星城,足足三十多公里。
六月,正值盛夏,享受著森林公路的景色,李昂諾夫駕駛著他心愛的小汽車一路駛向了星城。
半個多小時后,李昂諾夫就把汽車停在了大門,作為看守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守衛大門,其實,除了他之外,還有內務部的警察,而他……只是星城的“門房”而已。
汽車剛一停好,李昂諾夫就好奇的問道:
“阿廖沙,今天好像又增加崗哨了。”
“沒錯,可能有什么事情吧。”
阿廖沙朝著城內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說道:
“誰知道那里又發生了什么?”
雖然他們是星城的看守,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星城,他們只是守衛大門的人而已,活動范圍,也就是大門附近。
就在他們滿心疑惑的時候,星球的機場上,兩架圖104飛機先后起飛,朝著東方飛去。
除了少數幾個人外,沒有人知道,飛機上的乘客就是蘇聯的登月機組和后備機組。
幾個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拜科努爾機場,登月機組成員順利進入航天樓。
在得知航天員們已經抵達后,科羅廖夫則點了點頭,說道:
“等過一會我去見見他們。”
在說話的時候,科羅廖夫把目光投向前方的25寸大彩電,屏幕上正是火箭發射架和N1巨型火箭。
在他注視著火箭的時候,助手米申走到他的身邊,說道:
“總工程師,我們又對火箭進行了全面檢查,各個部件都沒有任何問題。”
“嗯。”
點了點頭,科羅廖夫說道:
“大家辛苦了,告訴大家,我已經向克里姆林宮提出了申請,這次發射成功后,他們會給我們500輛日古麗汽車的指標……”
這個消息自然讓整個發射中心里一陣歡呼,不過相比于眾人的歡喜,科羅廖夫的神情卻顯得很嚴肅。
米申看出了他的擔心。
“您還在擔心那里是嗎?”
點了點頭,科羅廖夫說道:
“他們不一樣,如果這次失敗的話,下一次……不知道拖多久。”
“他們”指的自然是克里姆林宮的主人,科羅廖夫很清楚現在那里的主人不同于過去的那位,過去的那位對他是全力支持的,
正是在赫魯曉夫的支持下,他們才會進行了五次發射試驗,先后失敗了三次。
可得益于他的支持,失敗后還可以繼續再來。
可現在的那位呢?
科羅廖夫還沒有感受到他的支持,因為他還沒有感受到航天帶來的榮耀。
“所以,我們必須成功,而且還要把兩次發射試驗,壓縮成為一次。”
原本按照計劃,這次試驗第一次載人月球軌道飛行,同時完成登月艙地球軌道測試。但是受限于資金,科羅廖夫不得不增加了除月球著陸外的登月全過程的演練飛行。
除月球著陸外的登月全過程的演練飛行原本應該是下一次的發射任務,可為了盡快登月,當然更重要的是為了贏得克里姆林宮的支持,他不得不進行把計劃提前。
當然更重要的是……執行下次發射任務的N1火箭正在制造之中,經費早在去年就已經劃撥了下來。
“這次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把我們的人送上月球。”
然后呢?
克里姆林宮的那位新主人就會感受到空前的榮耀,他們就會赫魯曉夫一樣全力支持他,支持航天事業。
雖然是一名航天專家,但是科羅廖夫太了解那些人了,他們渴望并且需要榮耀,而他所需要就是利用這種渴望與需要,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肯定能成功的,這次我們采用的速龍2中央處理器的性能提高了一倍,它的處理速度更快,性能更優越,還有……”
為了這次任務,他們花費大量的資金走私來了一批中央處理器,對火箭的控制系統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
“嗯……”
點了點頭,科羅廖夫沒有說話,他只是靜靜的站在那里,到了傍晚的時候,科羅廖夫又和過去一樣,到了宇航員中心去見執行此次任務的宇航員。
面對執行這次任務的科馬洛夫,科羅廖夫只是看著他,和加加林一樣,科馬洛夫也是第一批訓練的宇航員,只不過他的年齡偏大,作為首席總工程師的科羅廖夫對宇航員年齡的要求,他并不符合。
他覺得,一名宇航員能接受的最大年齡是27歲,要是超過了27歲,他的身體就很難承受高強度的太空訓練以及惡劣的太空環境了。
所以,哪怕科馬洛夫能力特別出眾,還是把他給放棄了。
科羅廖夫就是個很愛才的人。他不敢讓科馬洛夫成為首批上天的宇航員,不過他特別欣賞科馬洛夫的專業能力,所以猶豫了好長時間后,還是給了科馬洛夫訓練體能的時間。
科馬洛夫年齡不占優勢,可他沒日沒夜地進行體能訓練,還真就達到了宇航員的身體素質標準。這之后,他的宇航員生涯就開始了。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馬洛夫兩次上了太空,而現在呢?
他所擔負的任務,將是史無前例的。
終于科羅廖夫打破了沉默了,說道:
“你知道的,如果發生了意外的話,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接你回來……”
面對總工程師的話語,科馬洛夫則笑了笑,說道:
“這正是選擇我的原因,況且,總需要有人去執行這次任務!”
這是第一次繞月軌道飛行!
他們執行的任務,是史無前例,同樣風險也非常大,而他的后備機組是誰?
是加加林,他不能讓加加林去擔負這個風險。
6月12日,科馬洛夫跟家人告別完,就毫不猶豫地坐上了汽車,然后,進入發射塔,和另外兩名成員一同乘電梯走進了飛船。
在勤務工程師幫助他們固定的時候,一位工程師對科馬洛夫說道:
“中校同志,我們會在這里等待你回家!”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科馬洛夫笑了笑,而一旁的康斯坦丁·菲奧克蒂斯托夫、鮑里斯·葉戈羅夫,也沖著工程師們笑了起來。
很快艙門關閉,三名宇航員靜靜的等待著。
在指揮中心內,科羅廖夫、米申以及其它所有人,都靜靜的看著發射塔,盡管他們只能通過小小的電話機屏幕觀看發射,但是這一刻,他們的心情是共通的。
緊張且充滿了期待。
能成功嗎?
無人知曉!
“應該能成功吧!”
作為后備宇航員的加加林,也來到了指揮中,自從8年前成為蘇聯的太空第一人后,他就再也沒上過太空,一直都是后備,后備。
這一次同樣也不例外,不過相比于之前的幾次后備,他更擔心這次,畢竟,風險還是很大的,畢竟,這是飛向月球。
“沒有問題!”
科羅廖夫肯定的說道:
“我相信所有人……”
如果失敗了呢?
科羅廖夫只是抿了抿嘴唇,然后把目光投向電視屏幕。
很快,他們就迎來了發射窗口,在科羅廖夫下達“準備發射”的命令后,伴隨著一個個指令的不斷下達,所有人的心情都緊緊的捏成一小把。
終于,伴隨著“點火”,火箭點火了,伴隨著巨大的火焰煙團,巨型火箭緩緩升起,向著天空,朝著太空,向著月球……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