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七章 張靈玉
別墅客廳內,傅源坐在一側,對面坐著張靈玉跟兩個道士。
傅源跟張靈玉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反倒是兩個道士在偷笑。
“老天師真這么說?”傅源懷疑的看向胖道士,道:“我自問,也不迂腐啊?”
胖道士笑瞇瞇的道:“反正師祖是這么說的。”
傅源無語,看向張靈玉,道:“靈玉真人,你怎么說?”
張靈玉還是一板一眼的躬身:“請傅源先生教我!”
看似請教,又何嘗不是一種不服氣呢?
傅源仔細打量著張靈玉,片刻后笑了,道:“靈玉真人,那我先來……你覺得,人跟禽獸,有什么區別?”
張靈玉愣了一下,思索著,道:“人能區分善惡,懂正義,有道德……能尊重他人,約束自己……懂仁義,逐名利……”
傅源“嘶——”的倒吸一口涼氣,道:“靈玉真人,你是龍虎山弟子,學的是道家理念吧?”
靈玉真人茫然,道:“難道不對嗎?”
傅源樂了,道:“在道家眼里,人跟禽獸,不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嗎?都在順應自然規律而活,順然自然便不會被煩憂所亂,若為仁義奔走,若讓名利留心,焦慮煩惱就會產生。
宇宙自然,天地萬物都有其自有規律,人跟禽獸一樣,只要遵循天道本性,自安其樂就好,不斷標榜和推崇所謂的善惡正邪,仁義禮儀,反而會擾亂人的本性,離大道越來越遠。”
張靈玉連忙反駁道:“那人跟禽獸又有什么區別?難道也要跟禽獸一樣不分善惡,不論正邪,不知廉恥?”
傅源揉了揉額頭,道:“靈玉真人,善惡,正邪,廉恥這些東西,是儒家為了維持社會穩定,才推行出去的認知準則……你們道家不講這些的!”
張靈玉愣住了,張張口,卻又說不出什么來。
傅源嘆了口氣,道:“儒家是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才建立了一套認知準則,這其中包括了你說的那些……但本質上,儒家自我修身,不是不講這些,而是重點不在于此!”
張靈玉頓時瞪大眼睛:“儒家不重善惡廉恥?”
傅源搖頭,道:“儒家是入世的學問,就好像法家制定律法,目的是為了建立秩序,法家自己也會遵守律法,但法律是人性的底線,法家也不會拿律法來當做自己做人的準則!儒家同樣如此。
達成目的的手段,跟自身的修行,不是一回事!”
張靈玉聽懂了,有些裂開,不禁問道:“那以傅源先生看來,人跟禽獸,有什么區別?”
傅源往后一靠,道:“孟子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人跟禽獸的差別僅僅“幾希”而已!”
張靈玉茫然:“幾希?”
傅源點頭,道:“對,差別很小,荀子·王制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人跟禽獸相比,無非就是多了一個“義”字,所謂“義”就是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
舍生而取義,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一個“義”字,貴于生命,貴于一切!”
張靈玉若有所思的沉默著。
傅源也不著急,自顧自的給對面倒茶。
胖瘦二道士謝過后,端起茶杯,對了個眼神,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敬佩。
好一會后,張靈玉才想通透了,追問道:“那“義”的準則在哪?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總得有一個準則才對!
這個準則,難道不應該是善惡,正邪,廉恥,禮儀……這些嗎?”
“哪有那么麻煩!”傅源指了指自己胸口,道:“準則就在這,每個人的本心而已……對于本心,無論道儒,都相差不多,所以無論道儒,修行,修的都是本心!
靈玉真人修道多年,難道還悟不透本心?”
張靈玉沉思著,道:“那要是有所沖突,又該如何?”
傅源坦然,道:“對于儒家,重義輕利!當然,這是有沖突的前提下,沒有沖突時,義可取,利亦可取!
一個美女對你投懷送抱,你要不要?”
張靈玉斷然道:“自然不會要!”
傅源樂道:“為什么?這跟你的本心起沖突了?”
張靈玉默然。
傅源接著道:“孔子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重義輕利”的關注點不在貧窮或者富貴本身,而在于因何而貧賤、因何而富貴。
孟子也說了: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
只要“義”跟“利”起了沖突,哪怕一碗飯都不要,相反“義”跟“利”不沖突時,就算整個天下,也能坦然接受……何況一個美女?”
好一會后,張靈玉才艱難的道:“那世人的評價……”
傅源一口茶水差點噴出來,放下茶杯,古怪道:“道家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還在乎世人的評價?”
張靈玉被傅源的反應弄得有些羞惱,道:“難道儒家不在乎?”
傅源嘆氣,道:“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擔心的就是終其一生也未能獲得為后世所稱道的名聲。
但孔子也說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儒家看重世人的評論,但又不執著于此。
外界評價盡管很重要,但終歸也只是一種“說法”,而且這種說法還未必客觀,孟子說: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所以要做到“我四十不動心”,不因外界毀譽而受到干擾。
孟子·盡心上曰: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無論別人是否認可,都能做到自得其樂。”
好一會后,張靈玉才心悅誠服的低頭,道:“受教了!”
傅源盯著張靈玉看了片刻,笑道:“教而不改,未教矣!靈玉真人不必如此。”
很多人都是這樣,道理別人教了,自己也接受了,但不去遵行,等于沒教。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張靈玉起身,道:“道理我明白了,但其中細節,我還需仔細想想。”
傅源也跟著起身,笑著道:“無妨,孟子也說了: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世人認同你,那就“澤佳于民”,世人不認同,那就做好自己就成。
不過這是儒家思想,道家么……不管世人認同不認同,都只做自己!”
“多謝指教。”
“客氣了。”
等送張靈玉三人離開后,傅源回道別墅,靠在沙發上,自語道:“我很迂腐嗎?沒覺得啊。老天師這是在胡扯……不過,管他呢!”
荀子·非十二子曰:士君子之所能不能為: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
士君子能值得別人尊重,但是卻沒有辦法要求別人一定尊重自己。士君子能值得別人信任,但是卻沒有辦法要求別人一定信任自己。士君子能值得君主任用,但是卻沒有辦法要求君主一定任用自己。君子以自己修養不夠為羞恥,不以被人侮辱為羞恥。君子以不值得別人信任為羞恥,不以不被別人信任為羞恥。君子以自己沒有能力為羞恥,不以不被任用為羞恥。
不被榮譽所誘惑,不因誹謗而恐懼,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就是真正的君子。
事至無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做事做到無悔就夠了,至于最終結果如何、外界是否認可,就不必過于苛求了。
吾日三省吾身:老天師,想壞我道心!
……
如此,又過數日,馮寶寶打電話來:“張楚嵐跑了,你幫我把他抓回來!”
傅源樂了,之前讓馮寶寶有事找他,結果還真一有搞不定的事就找上他了。
明知故問道:“跑哪去了?”
“天下會。”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