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清要完 第226章 羅雪巖,好好努力,兩江總督有望啊(
「皇上,奴才有罪,奴才仗沒打好,奴才辜負了皇上的信任,請皇上降罪..」
在僧格林沁和「曾麟書」抵達北京的第二天。圓明園,勤政親賢殿內(nèi),樸實的蒙古漢子僧格林沁,正泣不成聲地向大清咸豐皇帝請罪。
這位僧王請罪的態(tài)度倒是頂好的,就是他在來北京的路上,已經(jīng)給咸豐皇帝畫了一張又香又大的大餅。
僧格林沁告訴咸豐,他計劃招募五千科爾沁蒙古勇士和一萬五千直隸漢人貧農(nóng),組成兩萬平逆練軍!
而這兩萬平逆練軍的核心,毫無疑問就是只有僧格林沁才能牢牢掌握的,并且已經(jīng)由科爾沁諸旗的扎薩克開始招募的五千科爾沁蒙古勇士了!
首先,他們是蒙古人,不是漢人,而且還來自最早投靠大清的蒙古科爾沁部衍生出來的各旗,政治上絕對可靠!
其次,這五千人都是從科爾沁諸旗當中蒙古人精英,個個都弓馬嫻熟。如果由僧格林沁來運用,不說擊破數(shù)萬太平軍北伐軍,至少可以拖住他們。再次,荊州將軍官文,湖廣總督張亮基,湖南團練大臣曾國藩這段時間是隔三差五一份告急文書往北京送,都是關于長毛大軍北伐襄陽的!
襄陽要是守不住,那長毛可就要進中原了!
現(xiàn)在河南防務空虛,為數(shù)不多的清軍也都松松垮垮,將無戰(zhàn)意,兵無斗志,人心惶惶。
一旦太平軍攻克襄陽,殺入中原,北京的朝廷就得馬上拿出一支能看也能戰(zhàn)的精兵,最好還是「真韃子」發(fā)往河南,高低得叫河南的漢官、士紳和綠營兵都瞧見大清皇帝手頭還是有滿洲、蒙古的天兵可用。
這樣一看,河南的漢官、士紳、綠營兵們就有了主心骨,就能憑著「八旗天兵、平原無敵」的信仰堅定守住。
如果咸豐連這點本錢都拿不出來,只能派出「射箭必脫靶、騎馬能墜地」的京旗洋煙兵南下,一旦被太平軍以步克騎揍出一個大敗虧輸,那河南人可就要人人高唱「迎太平」了。
所以生性仁厚的咸豐皇帝,也就不忍心真的降罪大清朝廷的中流砥柱,八旗貴胄們最后的武力支柱僧格林沁了。
「僧格林沁,朕知道你的苦衷,仗沒打好不怪你..主要是八旗、綠營這一百多年來安逸日子過久了,再沒往日的銳氣了!而且,漢人刁民在我大清恩養(yǎng)之下繁衍過多,以至于漢地十八省人口太多,人多地少,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吃了,都已經(jīng)窮兇極惡了!
再加上長毛那邊很可能有一個來自西洋的妖魔..我清這一回的確是遇上了定鼎北京以來未有之劫難啊!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魔災人禍,都湊一塊兒了。但是..」
咸豐絮絮叨叨說了一堆,前面都是在為吃敗仗找理由,為底下那群酒囊飯袋開脫。沒辦法啊!大清還得靠著這幫酒囊飯袋維持,他這個當皇上的不替大家伙開脫,還能怎么辦?難道嚷嚷什么「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這種喪氣話嗎?
替底下人開脫完了之后,咸豐一個「但是」,然后語氣就變得輕快起來了。
「好在..我大清總算要時來運轉(zhuǎn)了!首先是朕參透了長毛分田分地蠱惑人心的法子,針鋒相對,拿關外的土地分給真心替大清打長毛的練勇官兵!曾國藩、左宗棠、江忠源這些日子陸續(xù)給朕上了折子,說底下的練勇都覺得朕的法子好極了,人人都躍躍欲試,想為大清立功,好多分一些關外的沃土呢!湖南練軍的人數(shù)增長極快,已經(jīng)有了八十三營,兵額四萬一千多人!」
咸豐話說到這里,就是一臉喜色的一頓。
底下跪著的軍機大臣,滿漢尚書、侍郎,八旗都統(tǒng),還有幾個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等的一大群人,都齊聲高呼:「皇上圣明!」
咸豐聞言則睨視了一眼恭親王奕,最早提出分配關外沃土的其實是這位。
把目光從恭恭敬敬跪著的鬼子六身上收回后,咸豐又語氣輕快地說:「而且曾國藩和他的父親已經(jīng)抬了旗籍,是咱們自己人了。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還來了北京城,現(xiàn)在就在勤政親賢殿外...宣他上來吧!」
「宣曾麟書上殿!」
隨著一聲太監(jiān)的公鴨嗓子,咸豐就看見一個「彪形大曾」甩著膀子,大搖大擺地跟著個御前大臣走了進來。
清朝的御前大臣聽著很大,但實際上就是「御前帶刀侍衛(wèi)」,比頭等侍衛(wèi)更高級。不過這個領著「大曾」進來的御前大臣卻是個一臉煙容,骨瘦如柴的八旗親貴..要真有太平天國的刺客進了圓明園,咸豐靠這位來保護,恐怕是要馬上駕崩了。
而在他的襯托下,「大曾」就更大了!「奴才曾佳.麟書,恭請皇上圣安!」
「曾麟書」不僅塊頭大,嗓門也大,跟打雷似的,請安的時候震的咸豐帝一時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點點頭道:「好,好,果然是..虎子天犬父啊!麟書,你來北京之前可有功名在身?」
「回皇上的話,奴才抬旗之前,專意科舉,只可惜奴才的八股文做得不好,考了十七次府試不得過,始終只是一皆童生。」
「可惜了..」咸豐思索了一下,笑道,「麟書,朕看你像個赳赳武夫,可會武藝?」
「皇上,奴才三歲習武,五歲習文,雖然習了幾十年,可惜無論文武皆無所成。」
咸豐點點頭,心道:「文章已經(jīng)很難做了,你還要習武,哪里學得過來?你要是專注武藝,早就是武進士了,說不定都已經(jīng)是提督了。」
「麟書,你現(xiàn)在抬旗了,是鑲黃旗的奴才了!」咸豐笑道,「朕就授你個二等侍衛(wèi),干清門行走吧!」
二等侍衛(wèi)是正四品的官兒,而干清門行走則是能在「干清門外行走」!如果咸豐在紫禁城里面辦公,通常就在干清宮,「曾麟書」能在咸豐辦公室大院門外「行走」,那得多大的信任?而且這個「行走」并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還有在干清門外任職的意思——通俗一點,就是干清門保安大爺!
「其次是上海那邊出了個羅雪巖,雖然是南洋莠民出身,但卻是有真本事的,在海外學了西洋兵學的精髓,幫著駱秉章、左宗棠他們練兵。前一陣帶著八百湘勇去上海采買洋槍洋炮,結果...」
給「曾麟書」發(fā)了一個干清門看大門的編制后,咸豐又開始吹羅雪巖了,好一陣口若懸河,把羅雪巖都快吹成了大清朝的察罕帖木兒了!
沒辦法,形勢危急,人心浮動,必須說點好消息來提一提人心生氣。羅雪巖雖然沒立什么功,但好歹得到了洋人的支持,在短時間內(nèi)拉出了幾千人的「洋槍隊」!
咸豐的語氣越來越興奮了,他笑著宣布:「朕已經(jīng)讓吏部的人查過了,查有此人!的確在湖南巡撫衙門交上來的保舉名單上,是七品候補知縣的銜…………如此人才,一個七品候補縣實在太小了!」
咸豐也不是說沒有腦子,一點「背調(diào)」都不做,但問題是這個羅雪巖的確在吏部入了檔,是如假包換的大清民之父母。而且他在吏部的檔案和他在上海營造出來的人設完全對得上。
一個南洋回來的「富幾代」,能說一口牛津腔的英語,還把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三國領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這樣的人設怎么都不可能和「仇富」的太平軍頭目掛鉤啊!
而且他也不是一個人帶著五百精兵出橫空出現(xiàn)的,和他一起到上海的還有衡州府王揆———那可是兩榜進士出身的大清文官!還有大清忠烈程矞采的兒子程福培也和他是老熟人了,程家一門三督撫,程福培又是大忠烈之子,這能是太平軍?
「皇上,」恭親王奕也覺得羅雪巖沒問題
他的心腹勝保也是這么說的,于是他就接了咸豐的話茬,「奴才建議破格提拔羅雪巖,讓他去當江南鹽法道兼江寧知府。江南鹽法道管著江南鹽政,有利于籌餉。而江寧知府一職則能鼓勵該員…………去解江寧城之圍!」
府!」
”正合朕意!就讓羅雪巖當江南鹽法道兼江寧知
咸豐點點頭,提高嗓門,又開始畫餅:「只要他能解了江寧府之圍,不,是在將來收復江寧,朕就讓他當江蘇巡撫,甚至兩江總督!」他頓了頓,「若是曾國藩、左宗棠、江忠源,或是其他什么人能帶兵收復江寧、武昌、長沙,朕都可以封他們當巡撫,當總督!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