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639 皇家海軍保船制敵
金蘭灣軍港繁忙好似菜市場。
碼頭上,數不清的馬車來回穿梭,卸下物資,赤膊的水手們踩著跳板來回搬運。
火藥、炮彈、烤餅、干肉、蔬果、朗姆酒、棉布、燃料、繩纜、火槍、刀劍、航海儀器、藥材、各類工具、還有竹籠裝的活家禽
安南作為帝國的好大兒,竭力供應后勤。
當然了,
國王黎維祁內心很希望吳軍戰敗。
吳軍若敗,實力受損,才會考慮收縮,安南才有出頭之日。
否則的話,他壓根不敢亂動。
光是紅河上游弋的4艘蒸汽炮艦,就隨時可以把自己打成亡國之君。
出港之前,還有一項人事工作躲不掉。
篩選!
艦隊的3000多名歸化軍官、雇傭水兵站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劉武給出了2個方案:
一,不愿參戰殺死自己的同胞,立即退役,從此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二,宣誓效忠吳皇,歸化水兵拿5枚銀幣獎勵。雇傭水手立即歸化,成為海軍準尉。
502人選擇退役。
其余人在吳皇的燙金畫像前,宣誓效忠,隨后登船。
不愿參戰的502人被勒令現場扒掉制服,交出佩劍,他們將被送到瓊州府臨高縣自謀生路,待戰爭結束才可離開。
劉武站在旗艦甲板,望著這支雄壯的海軍,心情激蕩。
“聯合艦隊,出發!”
“萬勝”
200艘戰艦、100艘補給船魚貫而出,駛入蔚藍大海。
當望不見陸地后,艦隊開始編隊。
風帆護衛艦在前,蒸汽艦在后,駛向馬六甲海峽。
距離海峽百里時,聯合艦隊被1艘撒克遜單桅偵查艦發現。隨即,準將納爾遜帶領30余艘戰艦西遁,避戰。
聯合艦隊不依不饒,尾追通過海峽。
艦隊駛出狹窄的馬六甲海峽,眼前豁然開朗,一片蔚藍,暖風拂面。
追擊過程是枯燥的。
一天,兩天,四天,六天
就這樣,兩支艦隊一前一后穿越了安達曼海。
納爾遜準將沒有在勃生港停靠,而是率領艦隊徑直去了孟加拉。
吳軍聯合艦隊很尷尬,蒸汽戰艦續航不夠,即使是補給船攜帶了大量煤炭,還是不夠。
無奈,劉武下令停止追擊。艦隊在仰光港停靠補給。
緬地的礦產資源異常豐富,煤、鐵、銅、鉛、玉石、紅寶石、黃金、白銀,都有豐富儲藏。
5年前,吳國的礦商就開始沿河挖礦。
早在2年前,海軍部就開始在仰光囤積物資,設置修理所。
但是,艦隊內部卻發生了分歧。
“撒克遜人避戰,我們就求戰,繼續追擊,一戰肅清整個印度洋。”
“不行,萬一他們躲在港口就是不出來呢?沒有陸軍,我們拿不下港口炮臺。”
“陛下投巨資打造了聯合艦隊,我們難道就這樣無功而返?”
“海軍不同于陸軍,沒有把握切切不能草率決戰,切切謹慎。”
“你是怕死嗎?”
“呸。”
劉武望著吵成一團的部下,心里糾結。
最終理智戰勝了一切,他緩緩起身,瞬間室內肅靜。
“本司令下達軍令如下,第1第2第3分艦隊聯合出動,從孟加拉到錫蘭,沿著海岸游弋,捕捉歐洲商船,炮擊敵方陸地據點。”
“第10分艦隊和仰光駐軍配合,攻取勃生港。”
“第5分艦隊回防,協助仆從軍攻占馬六甲城。”
“其余戰艦,待命。”
眾軍官齊刷刷起身,高呼:
“遵命。”
聯合艦隊每個分艦隊編制20艘。
其中,第1到第5分艦隊是風帆動力,第6到第9分艦隊是蒸汽動力。
第10分艦隊比較特殊,是專門搭載火箭彈和臼炮的蒸汽船,類似于火力輸出平臺。
此時,雨水豐沛。
氣溫在30度左右。
天氣讓所有人頭疼。
潮濕悶熱、蚊蟲成群,這是一個食物變質、各種流行病高發的季節。
但沒辦法。
當前的形勢容不得吳軍等待半年,必須立刻發起進攻。
勃生港,被大火摧毀。
縱然天氣潮濕,小雨朦朧,依舊扛不住吳軍的燃燒火箭彈的火焰。
海軍新裝備了一款內部填充爪哇開采的輕質石油蒸餾分層后所得液體的火箭彈,燃燒性能格外優秀。
甲板吊車將一枚枚火箭彈從艙內提出來,裝到可調整角度的發射架上。
劃破雨幕,落入勃生港。
一團大火隨即騰起,黑煙滾滾,人力難以撲滅。
第10分艦隊立大功。
實際上第10分艦隊的日常處境是最危險的。
蒸汽機內,火光熊熊。
火星一旦引燃其他艙室內儲存的火箭彈或者開花彈,立馬炸成碎片。所以,分艦隊內部格外強調“防火、安全,整潔”。
海軍部也不是沒考慮過換風帆動力。
但是火箭彈發射時有很大概率引燃風帆,隱患很大。
另外蒸汽戰艦還有一個優點,甲板空曠,沒有礙事的風帆和繩索,方便作為武器搭載平臺。
火力輸出之后,放下舢舨。
第4軍團登岸了。
老規矩,仆從軍先上,天兵督戰。
500名孟人和安南人混編的仆從軍在厚賞的激勵下,發起了沖鋒。
勃生港的龍蝦兵驅使大頭巾仆從軍反擊。
戰斗打的毫無美感,縮頭縮腦,胡亂射擊,進進退退,完全是拼消耗。
直到第3天,更多的安南仆從軍趕到,
在火力優勢和人數優勢的雙重加持之下,第4軍團才蔫不拉幾的拿下了勃生港,擊斃巴克少校和100多名龍蝦兵。
把一桿早就準備好的五色星條旗插上了勃生港。
歡呼,熱烈盈眶。
隨軍記者叼著香煙,在筆記本寫下:
《英勇的帝國陸軍第4軍團第3團第2營以微不足道的傷亡,攻占撒克遜人重兵把守的南洋重鎮勃生!》
字跡潦草。
寫完,遞給一旁的中尉。
中尉過目后滿意的點點頭,幾枚金幣滑入記者上衣口袋。
“寫的特別好,標題是不是太長了?”
“長標題才吸引人。”
“會不會顯得俗氣?”
“如今的讀者就好吃口俗的,信我,不會錯。”
新聞是為帝國服務的。
這一仗,我方雖然尸橫遍野,但第4軍團確實只死了5個人,其中還有2人是瘧疾病死。
尸橫遍野的是仆從軍。
所以,嚴格來講,這份報道沒有違反基本原則和職業道德。
馬六甲城外,一樣尸橫遍野。
效忠于吳廷的霹靂蘇丹土著軍、暹羅仆從軍、蘇祿仆從軍反復沖擊,在堅固的城防和據守的龍蝦兵精準槍炮射下,傷亡慘重。
海面,聯合艦隊第5分艦隊以艦載炮火力提供遠程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第5分艦隊只使用了前膛炮,沒有使用后膛炮,也沒有使用新式開花炮彈。
遵循陛下指示:
驚喜要留到最后時刻,不到關鍵戰役絕不許暴露新式武器。
仆從軍能夠忍受高傷亡的原因是——厚賞。
先登,抬帝國籍,抬準尉,賞漢名,賞大宅子,賞黃金50兩。
首級,每一級賞銀幣5枚,5個首級可升遷一級。
戰死,撫恤銀幣50枚。
傷殘,視程度而定,最低發給銀幣30枚。
若是違抗軍令、擅自潛逃,一經抓獲,當場槍斃,家屬罰為礦奴。
病死、失蹤,皆無賞。
賞罰分明,自然有人賣命。
吳廷在金錢方面的信譽素來過硬,從不賴賬。反正是準備拿全世界的白銀發軍餉
天氣炎熱,各種疾病隨之而來。
吳軍暫時后撤5里,暫停進攻。
大量土著尸體被雨水沖入馬六甲河,漚泡腐爛。
這條河流經城里,是城內撒克遜人重要的飲用水來源之一。
很快,
城內不斷有人莫名病倒,發燒、上吐下瀉,一命嗚呼。
沒過幾天,就連海峽殖民地的總督萊佛士也成了一具尸體。
再堅守,全城將無一人幸免。
驚恐的撒克遜人在絕望之下決定棄城突圍。
于是。在一個陽光熱辣的上午,700多名龍蝦兵、3000多名武裝居民、1000雇傭兵突然離開馬六甲城。
猝不及防的仆從軍被撕開一個口子。
然而,馬來半島的雨林是土著的天下。
土著兵們一路尾隨追殺,最終在大自然的幫助下,于第4日全殲撒克遜人。
事實證明,裝備吳械的土著戰斗力相比之前上漲了不止一個層級。
出于某種擔憂,聯合艦隊第5分艦隊指揮官清點完了左耳數目之后,勒令仆從軍立即放棄馬六甲城,向西行軍至霹靂蘇丹國休整。
一來避免傳染病肆虐,二來籌建更西邊的檳城為馬來半島地區的新首府。
帝國內部早有共識:
熱帶傳染病和戰爭棄尸,是造成軍隊減員的最大因素,遠遠超過槍炮殺傷。
所以,
轉移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途中,已染病之人不斷掉隊,無奈地走向死亡,實現了人工篩選。
數日后,土著仆從軍抵達目的地。
一艘從廣州開來的銀船,開始現場發放賞銀。
于此同時,吳國的多艘商船靠岸,兜售酒水、衣服、飾品、煙草、檳榔、刀具、攢勁的藥酒,受到了土著們的熱烈歡迎。
貨物迅速銷售一空。
就連霹靂蘇丹本人也忍不住狠狠消費了一番,身穿綾羅綢緞,頭戴紅寶石尖頂鏤空銀盔,左手夾著煙斗,右手握著酒杯,欣賞熱辣辣的草裙舞。
以上,只是吳皇創造的消費閉環鏈條之一。
帝國看似軍費開支龐大,實際上繞了一圈這些錢最終還是回到了國庫。
帝國內部,為仆從軍量身打造了不同的消費方案。
無論是自詡文明程度最高的安南仆從軍,還是愚昧的部落仆從軍,帝國都有辦法讓你把軍功賞銀掏出來,消費。
煙酒絲綢,是日常消耗品。
刀具火槍,是一般耐用品。
最昂貴的消費是購買一小間租界公寓,獲得租界永久居住權,從此成為人上人。
效果喜人。
揮舞著金銀申請入住之人,如過江之鯽。
如今租界在各個保護國的城市、港口遍地開花。
帝國負責圈地,巨商負責承建,根據事先合約,租界的各項收入一半歸承建之巨商,一半歸帝國。
初期面積很小,可慢慢的會擴大。
租界的意義是,源源不斷地吸收所在國精英,吸收所在國的財富,輸出影響力。
印度洋戰場出現了詭異一幕。
聯合艦隊氣勢洶洶,輪流巡航南亞次大陸東海岸,炮擊歐洲商船,擊沉5艘,俘虜7艘。
東海岸,
吳國殖民據點,金奈。
成為了艦隊的巡航補給點之一,和仰光一道成為聯合艦隊的支撐點。
相比于南線海軍的高歌猛進,南線陸軍卻顯得不那么順利。
離開金奈100里,就會遭遇撒克遜東印度公司和法蘭克東印度公司陸軍的雙重打擊。
總得來說,吳國的3處殖民都是龜縮防御狀態。
主要是人數劣勢。
加爾各答。
以皇家海軍為首的各國海軍軍官,圍繞“出戰”或“避戰”,吵的不可開交。
總督阿德萊德聽的頭疼,干脆走出會議室,到天臺喝茶。
遠處,港內停泊著54艘戰艦。
無聊的水手們喝酒、逛街、賭錢,到處閑逛。
背后,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總督大人。”
“準將先生,來一杯武夷山茶。”
納爾遜接過小杯子,一飲而盡,笑道:“好茶。”
阿德萊德的泡茶技術很嫻熟,又遞上一杯。
突然,他捏著玉石小杯子感慨道:
“就為了這輕飄飄的茶葉,無數人即將將被卷入這場可怕的戰爭。”
“沒錯,這是一次茶葉戰爭。”
“是的。”
倆人對飲3輪。
納爾遜突然放下杯子,站起身,整肅軍服:“皇家海軍逢戰必亮劍,納爾遜請求出戰。”
阿德萊德捏著小杯子,手臂停滯在半空。
過了好一會。
“準將先生,只能贏不能輸。”
納爾遜準將即將率領54艘戰艦迎戰吳國聯合艦隊的消息,好似海風一般傳遍加爾各答。
嚴肅的軍官、懶散的水手、卑微的奴隸,都在做出航之前的準備。
補給物資、補充軍火。
艦長親自坐鎮,指揮水手給戰艦做出航的最后檢查,尤其是尾舵和鎖具。
并再次強調軍紀。
港口,兩名違反軍紀的水手被打的血肉模糊。
阿德萊德平靜的站在城市高處,俯瞰這一派生機勃勃。
他本不想出戰,因為平局勝利。
保船制敵乃是老成謀國之策
但是,
吳軍控制了印度洋,正在通過海運向金奈增兵。
根據公司情報,已有20船吳國仆從軍扛著火槍踏上了金奈港的土地。這些士兵稍作休整之后就開始四處出擊,和公司雇傭軍激烈交火。
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吳國的仆從軍將源源不斷的登陸南亞次大陸。
只需一年
數不清的吳國仆從軍將在一馬平川的南亞次大陸展開軍事行動。一想到那種恐怖的場景阿德萊德就很絕望,撒克遜人素來不擅陸戰,欺負土著還行,和傳統陸權國打仗絕對沒有勝算。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