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留侯世家的感想
讀史記留侯世家的感想
自己曉得要讀史記的時候,最先看的便是留侯世家。原因也并不出奇,國漫《秦時明月》的子房,豐神俊朗,玉樹臨風,瀟灑不羈,博學多識,睿智足謀……對于花季少女,照現在的話來說,便是心神皆往的男神,自己就主動在意有關他的一切。
那時年紀尚淺,瞧不出什么,只覺得美麗用在子房這樣一個男子身上是十足貼切的,印象最深的是太史公最后說: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可見,子房的俊美在于陰柔。
子房祖上五代相韓,終而國滅家破,是秦王毀了他的一切。彼時,他方弱冠,正當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可他珍愛的所有,卻都沒了。那時的哀傷與悲慟,絕不止書中的寥寥幾句:子房孤注一擲,散盡家財,只為求得秦王一死。血海深仇,于國于家,焉可不報?
十二年的籌謀,耗盡了子房的整個盛年。卻在力士誤中副車的那一刻化為灰燼,經年心力一朝廢,何況是那樣的國仇家恨。便覺得史記此處實過于輕描淡寫了,除開子房當時的心境,更有處境,也絕非更名亡匿便可講清的。而年輕的這些經歷,正是子房所以成為子房的原因。或與高祖干系不大,子長因而吝惜筆墨,亦未可知。
至于圯上老人授書,很有些古代素有的味道。要說起來,老人可謂為子房的貴人。古世傳奇話本,落魄書生得有貴人相助,從此飛黃騰達。近世小說武俠,主角偶至絕境,或得高人,或得秘籍,而成蓋世神功,不一而足。圯上老人授書甚怪,或子長聞從民間,索性記下,后世方能效之。
圯上老人多番輕賤子房,子房雖怒而忍。這便要說起子長前頭的一句:良嘗學禮淮陽。子房自出身,便是加無可加的尊貴,那份與生具來的驕傲哪容下一介布衣的再三輕慢?但子房畢竟學禮淮陽,一切便就稱理了。
再過十年,陳涉起兵,此時距子房散財已二十二年,尚有余財可聚少年百余人,可見子房家底之厚。家財是閑談,但說子房時已四十有二,在二十二年漫長的歲月里,子房未必未曾更變心智。從前是自身,報的是私仇,而今是群人,報的是公仇。只一樣,與誰為群人?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古訓。后世亦有:若有知音見采,不辭唱遍陽春。今人鮮如斯,可為一大嘆。子房而就沛公,乃成其高祖。可若細思,沛公未必便明曉子房衷內所思。
沛公終成高祖,除自身野心外,更多是時勢所迫。亂世從不缺有巨大野心而終成敗寇之人。一個無賴市井,或許有些英雄氣魄,可他一未喪家,二未喪國,三來文墨極少,哪里能真正懂子房,懂他的痛?子房投向沛公,說到底是權衡之計。他要親手亡滅秦朝以奠家國,所以先入秦宮者,是漢王。
屬于子房的韓,在他弱冠那年,便已消失不見了,秦國親手滅的,他親眼見的。那一刻,那一時,韓國已經死了,再回不來,他知道。哪怕后來韓王成為項羽所封,可那樣的韓國,毫無骨氣的韓國,與他無干。
厚積薄發,子房四十四歲那年,秦滅。可世勢有如漩渦,一旦陷入,再難全身而退。子房傾力襄助,漢王終可踐祚。高祖于他是大恩,不得不報。帝業既建,便是離開的時候。
子房自然是要走的,可高祖怎么會放過他。且不論漢功初成,他缺人輔宰。再者,帝業未穩,不善功臣的名聲,這時的高祖擔不起。可再如何的富極貴極,于子房,不過煙云過眼,轉瞬即散。韓國既滅,子房從貴公子淪為平民,世態炎涼,人道艱辛,子房早就嘗得夠了。
留住子房的不是名利,是情分。畢竟累年征戰,哪時哪處不是生死相依,甘苦同享?到底人非草木。直到韓信事發,子房知道,再不能拖下去了。那年,他五十四歲,垂垂老矣,該留些時間給自己了。人世所欠,皆已償還,他請辭云游。
生命里最后十年,大約便是他下半生,最快樂的日子了。征戰時日,流離不定。待得功業既成,仍需戰戰兢兢——伴君如伴虎。只這時,他才能徹徹底底地放松下來。可細想,子房體弱,行軍路上便多有病癥。風燭殘燈的那十年里定少不得病痛折磨,又真正能有多少快樂?
言多無益,但愿公子安度晚年,喜樂從容。
【讀史記留侯世家的感想】相關文章:
讀《將軍和螞蟻》的感想06-30
讀金瓶梅的感想(通用10篇)10-25
讀海底兩萬里的收獲和感想(精選55篇)02-14
讀《百年孤獨》后的感想(通用55篇)09-16
感想怎么寫12-08
拉練的感想(精選11篇)09-26
對區統考的感想作文07-13
對設計的感想(精選11篇)03-15
寫感想的技巧介紹08-18
見習感想(精選7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