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教學反思
新詩教學反思
新詩的教學反思
在新詩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賞析詩歌中的形象,分析詩歌的主旨,還要注意詩歌的分行、節奏、韻律等的形式特征,以及詩歌的獨特構思和一些特有的手法等。
(一)分行(分節)
例1:《在山的那邊》: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自成一節)
例2:《星星變奏曲》
誰不愿意
每天 一個完整的長句分成了三行
都是一首詩
(二)重復
例如:《秋天》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秋天游戲在魚船上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眶里
(三)押韻
重復有助于韻律的形成。
(四)獨特的想象和構思
例如:《雨說》抒情主體:“四月的雨”。
《我愛這土地》抒情主體:喉嚨嘶啞的鳥。
《我用殘損的手掌》抒情主體:超現實的幻想手法。
《黑人談河流》核心意象:“河流”
(五)新鮮的語言表達(常用的修辭手法)
①火焰似的眼睛 《華南虎》
②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 《雨說》
(六)賞析詩歌的具體形象(意象),解讀詩歌的含義。
學生嘗試從多角度切入,引導學生開放性地理解和欣賞詩歌。
①《我用殘損的手掌》:“殘損的手掌”。
②《未選擇的路》:主旨怎樣理解?
(七)引入一些相關知識,前提是對學生理解和欣賞詩歌有幫助。
《未選擇的路》哲理詩 《華南虎》敘事中抒情
要重視自己的閱讀感受,去細心體會。
(八)教學方法建議:注意作品之間的比較
例1:何其芳《秋天》:重在營造意境,富有文人意味,冷色調,在景物描繪中流露出詩人的情愫。
狄金森《秋景》:重在描繪單個景物,富有意趣。
例2:《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黑人談河流》中的抒情主體“我”都是“小我”與“大我”的合一。
中學詩歌教學的普遍現象:
1、缺乏一種品位的意識(理念)
教師只把詩歌當作詩歌來讀,是作為思想道德、政治課。例如:學習杜甫的詩,只是講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忽略了他的語言功底。
新理念—是一種回歸(回歸文學詩歌本身)
表現在:(1)從審美感受層面來引導,讓學生全身心去感受,喚醒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善用比喻,特別動人。(2)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詩歌語言本身。詩歌的魅力就是語言本身的魅力,和語言密不可分,是血肉關系;詩歌的語言是一種“自足符號”。老師教詩不是跑馬觀花,而是下馬觀花。例如《鄉愁》中“淺淺”一詞,就傳達了一種難以跨越的悲哀。
2、對詩歌的認識表面、膚淺,需要擴展、深化、更新。
(1)要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如卡之琳的“主智”詩風,就深受艾略特詩風的影響。
(2)表現手法、修辭方法理解貧乏。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中,為什么把“幸福”跟閃電聯系起來?
(3)“矛盾修辭” 指的是在文學修辭中把相互矛盾、沖突、不協調的東西或“異質”的東西組合在一起。例如:《黑人談河流》一詩中,“清晨的黑色牛奶我們在傍晚喝/我們在正午喝,在早上喝……”
3、對詩歌文本缺乏一種“讀解文明”,不善于用新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解讀。
①方法掌握不夠,比較僵化。
②要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理解,把話說活,不要下定論、結論,引導學生去“思”、去“寫”。
③理解的“互文性”,一切文本都是由其它文本“織成”的,都包含了其它的無數文本,都是對其它文本的吸收、轉化和整合。
【新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新詩教學反思07-08
新詩教學反思和解析07-08
教學反思:長城教學反思05-29
《搭石教學反思》的教學反思05-06
教學反思《解方程教學反思》05-06
教學反思《灰雀教學反思》05-06
對英語教學的反思教學反思08-15
教學反思的反思成分04-29
比的教學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