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后感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關系,但是我可以去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
如今的世界中,多少人被金錢沖昏了頭,迷失了自己,將自己交付于貪婪。他們只有著虛浮的心,追求著物質,恐懼著百年之后必然的結果,卻未曾想過,化成風沙,愛依舊可以存在,桃花依舊,西風依舊,流水依舊,而物質,卻不復存在。
只是,他倆,他和她,卻沉下心來,將自己心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寄給對方。熟悉的字跡,熟悉的溫度,熟悉的措辭,飛過海峽兩岸,飛過萬水千山,釀成了醇厚的味道,不烈,不沖,不橫,只有平淡,卻透出芬芳。琥珀色的文字,不經意間,已然攜了時間的顏色,淡墨濃暈,鋪開在畫卷之上,將兩代人之間十幾年的代溝一筆勾銷,只留有心靈與心靈之間平等的交流。像是十幾年前親手埋下的時間膠囊,十幾年后又親手打開,泛黃的紙張,模糊的字跡,而彼此的心靈卻依然清晰。
他是她當年埋下的時間膠囊,她是他未來的模子,一點一劃,刻下了他們之間相似的靈魂。
他們仿佛已經習慣了,一個星期的某個時候,一定會坐下來,在不同的燈光下,用不同的信紙,書寫著相通的內容——自己所經歷的`事與感悟。寫好后,投進不同的郵筒,然后,心底留了一個日期,那是對方信紙抵達的日期。就算再如何忙碌,也始終會在心底留下一個小小的角落,塞下一個小小的日期。
他們稱之為約定。
他們是朋友,是可以談論一切的朋友。他們也是親人,身體中,流著一半相似的血液。
他們之問的關系,我們稱之為——母子。
世界上最親密的兩種關系之一。
母親一生傳奇的色彩,使她更易接受新興事物——比如她混血的兒子,他跳躍的思維和奇特的生活方式。兇為首先,她是一個母親,其次,她才是一個社會教育家,學者。
他們之間的家書,是平等的母與子的交流。他們有很多可以聊的,天南地北,山高草盛,都是他們筆下的內容。他們交換著思想,交流著文化,用自己的所有,去換對方的所有。
他們的背后,是愛。母子情,支撐著他們一路走過。
忽然憶起,書的名字很溫潤,不復母親文章的犀利與辛辣,叫做《親愛的安德烈》。
母與子,龍應臺與安德烈。
福建省建甌市東峰中學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有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從獨立的思想到叛逆的反抗,孩子年齡的增長往往意味著與父母代溝的加深,怎樣和孩子共度這段“艱難”時光,《親愛的安德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龍應臺與安德烈,母與子,用一封封飽含親情、感性叉理性的家書,弭平了代溝,也跨越了文化阻隔,架起了心靈上的一座橋,你來我往,理解與信任就此潛滋暗長,母子的情感也因此得到新的詮釋,升華成兩人共有的精神財富。
讀這樣一本書,在那飽蘸親情的文字中體會母與子間的認真、嬉笑、磨合……正是這些“琥珀色的文字,不經意間,已然攜了時間的顏色,淡墨濃暈,鋪開在畫卷之上……”給了小作者與著書人心靈交流的契機,令他落筆成文,感慨不已。
【《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_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0-09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6-29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3-17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4-11
《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后感07-02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后感02-01
教師《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2-04
有關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后感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