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月有感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此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時難,即指題目中所說的.“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到白居易和產業,經過這場戰亂已蕩然無存,骨肉兄弟們為了生計也不得不背井離鄉、各奔東西。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寫戰亂結束后的凄涼景象。戰亂紛爭終于結束了,然而,田地荒蕪,雜草叢生,骨肉親人仍流離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這兩聯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描寫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歷來,戰爭帶給人民的都是無窮無盡的災難,親人們有家不能回,戰爭一起,田地、產業個部付諸東流,勞命傷則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來承擔,興、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吊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
【望月有感讀后感】相關文章:
8.《望月》教學設計
9.《望月懷遠》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