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出走的絨布熊》-讀后感-高三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解讀《出走的絨布熊》-讀后感-高三,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出走的絨布熊》是德國作家米切爾·恩德的作品 。它是一個探討生活的意義是什么的故事,一只被遺棄的舊絨布熊,“安享著”它的命運安排,生活在被冷落的一個角落里。偶然的一次談話,激起了它對生活意義的好奇,于是它開始了執著的追尋。通過與不同動物的交流,它得到了很多的回應,卻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答案,直到它遇到了一個需要它的陪伴的貧窮小女孩,這種需要與被需要的完美結合,它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從此和小女孩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可怕的習慣
孤獨的舊絨布熊,可以無動于衷的終日坐在一個角落,這是它的“一席之地”。它偶爾在無人的時候活動一下筋骨,盡此而已。沒有外界的干擾,做一只沒有思考的布偶,沒有需要與被需要,沒有愛與被愛,只是這樣孤獨著,它好像很樂于過這樣的生活,盡管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這就是它的習慣。試想,當你已經把生活當成了一種習慣,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熟視無睹”是對生活中習慣的最佳詮釋。飯桌上,你機械的把食物塞進肚子里,沒有媽媽做的可口飯菜、愛心便當這些概念。課堂上,你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做筆記,沒有意識老師某一句詼諧的話語,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某一雨天下課后,爸爸來接你,你沒有發現爸爸那溫暖的懷抱正向那冷冷的雨挑釁,自然也感覺不到爸爸那顆藏著對你濃濃愛意的心。因為,你的生活是一種習慣,就像電腦,只要接通電源,它就按照程序指令自動運行。而你的生活中就更簡單,因為習慣了,沒有任何的新鮮事情可以刺激你,只要時間在流逝,你的生活就在繼續。
這是什么樣的感覺?我只能想到一個詞:可怕!那么要避免自己把生活當成一種習慣來過,人就要“一日三省吾身”的意識,勤于自我反思。
執著的追尋
一只蒼蠅刺激了已經把生活當成一種習慣來過的絨布熊,“你生活的意義是什么,你總要做些什么事情吧。”于是,絨布熊開始尋找它存在的意義,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它詢問了不同的動物,也得到不同的答案,我比較欣賞一下幾個:
狡猾的老鼠:能夠狡猾點,不被抓到,多偷些食物,養家糊口。“狡猾”就是老鼠的智慧,就像人要想順心的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也要學會必要的“狡猾”,這就是人生的智慧。老鼠生活的意義很明確:要生存,要養家糊口。
猴子:為營造有序的生活而生活。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的一類動物,被尊為是最聰明的動物。它們生活的意義就是維持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生活團體,有法布施令的領袖,有負責執行不同分工的普通成員。這就是一個團體的生活,也是人類的生活方式。
蝴蝶:活著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蝴蝶的升華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由卵變成蛹,接著是破蛹化蝶。蝴蝶破蛹的這個過程中是一個“不成功便成仁”的生死掙扎的過程。它從一個小洞掙扎著爬出“蛹”的外殼,掙脫這層束縛就到了另外的一個天堂:有著美麗的外衣,可以自由的飛翔。蝴蝶的自由和美麗是惹人羨慕的,而蝴蝶的精神更是令人尊敬的。
結局不同的蒼蠅:總是以嘲笑的口吻和絨布熊對話的蒼蠅,在第一次和絨布熊對話后瀟灑飛走了,留下一個沉思的絨布熊。絨布熊找到了歸屬之后,蒼蠅又飛回來和它聊天,一樣的話題,結果“啪”的一聲,蒼蠅的生命就這樣結束在了絨布熊的掌下。蒼蠅可以說是絨布熊的恩人,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局呢?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各自為營的好朋友可以反目成仇,無所謂是誰先背叛了誰,每個人都有自己要維護的團體利益,生活總能令人無奈之極。所以,我們可以辛酸的笑談生活的嘲弄,不甘心的接受這種安排,掙扎也罷,痛苦也罷,對于既定的事實來說我們的這些行為都是螳臂當車,難以扭轉乾坤。所以,我們應理智的接受可以接受的現實,盡力引導未定的事情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我覺得擁有這樣的人生,足矣!
那么就我自己的人生意義來說,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希望周圍的人和我關心的人可以過的好,這樣自己就可以生活在幸福的氛圍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希望自己可以過的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通過修身養性,能夠喜歡上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接受的事實。簡而言之,我要盡力使自己和周圍的人過的好,同時希望自己可以學會老鼠的狡猾和蝴蝶的韌性,向闊達的生活境界開進!
【解讀《出走的絨布熊》-讀后感-高三】相關文章:
出走的絨布熊續寫600字10-26
離家出走的小豬睡前故事11-17
《逃離馬戲團的熊》優秀讀后感范文12-31
離家出走檢討書12-08
熊和狐貍的好句10-15
讀《熊的故事》有感12-15
熊太爺作文02-24
絨布頸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1-06
有關于熊的歇后語03-15
熊的寫生簿童話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