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后感(集合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年孤獨讀后感1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向打算寫篇讀后感,苦于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于理不出頭緒。
一向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后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后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因此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十分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一樣,百年孤獨里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墻。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正因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正因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后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征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愛熱鬧以至于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刻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堅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于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擁擠的人群里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周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么想的。
我堅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于此。
百年孤獨讀后感2
一部拉丁美洲血淚史,一部魔幻主義開山之作,一部被博爾赫斯譽為比《堂吉訶德》更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鴻篇巨制。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他用想象力構建的名叫馬孔多的奇特小鎮鮮活地呈在人們面前,從一個家族傳奇色彩的興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類從洪荒到繁榮從愚昧到文明都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孤獨。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循環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循環往復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打發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著圈,一切不過是重復的輪回。
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連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塔;躲在房間中足不出戶研究吉卜賽預言家梅爾加德斯的手稿直到老死的霍·阿卡迪奧第二……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于不得不離群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我無法完全揣測他們內心所遭受的苦楚與冷遇,不甘與絕望,這既同我的年齡與經歷有關,更與某種不忍有關,我不忍去細細品嘗這一份份透骨穿心的孤獨,任何一個能品嘗完這些孤獨的人,必定憂郁至極,相反地,任何一個沒有掙扎于如此生活摧殘中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失落感的,這也是這部書不能被很多年輕人所能看懂的原因。
愛情,于這個家族更是難以想象的奢侈品,他們或許有過短暫的沖動,或許有過傾心的告白,卻皆被命運的鐵腕扼死,他們的愛得不到自由,只能埋葬到苦悶的土壤中,等待情欲的慢慢枯萎、腐爛,最后全都變成心理極度變態的人。到最后一代侄子與姑姑的亂*戀愛,終于得嘗所愿幸福廝守,卻產下了預示家族滅亡的符號--帶有豬尾巴的孩子,這個孩子隨即被螞蟻群吞噬,最終隨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破譯了梅爾加德斯對這個家族滅亡的預言--“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一陣平地而起的颶風到來,將整個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家族也宣告了滅亡。
至此閱畢,仿佛感覺時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抱書凝神,心猶不甘,久久無法抽離,仿佛一切,皆是時間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輪回、循環、宿命,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時間調皮的影子。一百年,一個家族的興衰道路,鋪陳著一顆顆流淌著苦痛淚水卻堅強如一的心靈,若能讀懂,輕輕拾起,摩挲,傾聽它們柔軟的訴說,那一刻你能感覺,人類歷史天空中不滅的孤獨光環,是無比的美麗,那是窮通天地、震爍古今的凄美,是在毀滅世界的大洪災之后,諾亞方舟上的幸存者眼中所呈現的接天引地的綺麗彩虹。這便是永恒,如同胡亞羅斯詩中所述:“時間,是永恒所擁有的一種看守我們的方式……永恒的想象無邊無際。因此,并不會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加倍照看好我們,永恒有時會呈現出它自己的形態。”
孤獨,便是永恒呈現的形態。
百年孤獨讀后感3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為<<百年孤獨>>的名著。
這是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的《百年孤獨》,是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以魔幻主義的手法,模寫了布斯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乃至消亡的歷史。
并從中藝術地再現了作家童年時代眼中的世界。以復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超越于整部拉美文學史之上,其中充滿了理想的光輝。對光榮與夢想的憧憬,對愛與自由的崇拜,創造后的不屈和靈魂的不朽已超越于虛幻的手法之上,再此篇小說中,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歸宿。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七十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
這本書以很大篇幅描述了這房間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這種古都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時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五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絕陌生的感受,從而及其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愿望。
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并不妨礙它采取極端夸張的手法。
我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本書凝重的歷史內涵、綺麗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龐大的神話隱喻體系是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語言貫穿始終的。
后來我還看到了有關介紹說有的評家認為這部小說出自八歲兒童之口,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此說頗感欣慰。
這是很深切的批判目光,因為這種直觀的,簡約的語言確實有效地反映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落后民族《人類兒童》的自我意識,難道不是嗎?
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群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
如果要我承受那“百年孤獨”的話,以我的性格非得把我“憋死”才怪。唉,還是珍惜現在吧!
一部恒久遠,名著永留傳!
百年孤獨讀后感4
我喜歡《百年孤獨》這本書,因為讀它讓我覺得孤獨不是可悲的可恥的,而是上帝的恩澤,讓我們如此安靜。
讀前兩章的時候心情有些浮躁,因為那會兒剛從武漢回家,家里沒武漢那么熱,但空氣干燥,沒有我習慣的夏天的生活模式……于是又開始看書,我從書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姑父剛好看見,他說別看那書容易憂郁.回家前媽媽就和我提起姑父得了憂郁癥,我還不是很相信,后來見了他,才相信了.他比我大十二歲,是個很聰明很好學的人,我印象中他總是在看書,總是在嘗試著學到更多新的東西.他小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每次考試都考的不好,那時候也沒有過復讀或是上個職業學校之類的概念,就那么耽誤了.他做過很多工作,但做的最長的就是建筑。他個子小,身體也不是很好,總之建筑根本不適合他。后來自學畫工程圖,終于不用在做那些體力活兒了.這半年相當長一段時間他沒上班,因為春夏時節他的鼻炎忽然嚴重了,會汩汩的出血,他勸姑姑別害怕,其實他自己也有些心驚,去過很多家醫院看過,但鼻炎和肝炎什么的一些病一樣,只能控制根本無法治愈.具體情況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了.生病失業是他憂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姑姑和姑父結婚很多年了,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孩子,醫生說兩個人都有病,于是東奔西走的四處求醫,終究還是沒有效果.就在姑父在家養病的那段時間他們領養了個孩子,是個女娃娃,很可愛,看起來也很聰明.抱回家一個多星期了,漸漸覺得這孩子有點兒不對勁.為什么她總是抬不起來頭來呢?他們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讓大家都驚呆了:是腦癱。萬般無奈之下,姑姑又把那孩子送了回去。姑父從那時開始就一直郁郁寡歡了.他說:“我一個大男人就不能照顧個小孩嗎?如果我們不養又有誰會養這孩子呢?”他說的句句是理,可是誰平白的要給自己的家庭多加一個這么大的負擔呢?他自己心理也明白,后來他就越來越少說話了……
男人過了30很多事就不得不想了。人生總是這樣充滿了苦累,但是也充滿了希望和成就。我們都是這天地間飛舞的塵埃。還是要盡量開心的過日子!我說的太多了,顯然是事業,家庭,身體的病痛共同造就了姑父的憂郁,不是《百年孤獨》可是我的孤獨是從哪里來的呢?
我用了兩天半的時間把那本書看完了,那兩天晚上和書里的結局一樣忽然下起很大的雨。外面一直有只貓在叫,聲嘶力竭的,聲音很恐怖,很猙獰.但我沒害怕或是討厭,只是覺得它很可憐。有時候我們是如此的想去照顧一個人或者一種生物,可是誰是我應該去關心的呢?
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即使是夏天下起雨來還是會很冰涼。忽然覺得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被這孤獨吞沒了.第二天我就開始生病,去醫院打了幾天的點滴。雖然雨早停了,天早晴了,可是隔了很久我才察覺到.我想孤獨就是順著點滴瓶里的液體流進我的身體里,出不來了……
百年孤獨讀后感5
微薄里有這樣一句話:“要不讀書,要不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我想我的暑假就是這樣充滿意義。一放假我就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用了二十幾天去了國內外三個地方,美麗風景,動人旋律,暢所欲言,說不出每次旅行的意義,卻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8月回來,我開始心靈的旅行,我閱讀了兩本書,《窗邊的小豆豆》和《百年孤獨》。下面就簡單的談談看完《百年孤獨》后的一些感想。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讓我有些懵懂,也許是第一遍閱讀的緣故。
它到底想表現什么?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并在其中終其一生。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著,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后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雖然是初讀這本書,雖然書中情節瑣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虛,雖然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說的脈搏,不能很好地領悟它的宗旨,但還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之魂,這也應該是書中馬貢多小鎮的孤獨,是哥倫比亞的孤獨,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讀著它,總是不由自主想起《紅樓夢》,想起它的繁華、熱鬧,但這繁華、熱鬧的背后是否也有孤獨在嘆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賈寶玉享盡榮華的孤寂,薛寶釵圓滑于世故的孤寂,賈元春表面榮華、內心卑賤的孤寂,王熙鳳兩面三刀的孤寂,賈氏家族表面興盛、實則腐朽的無奈,不都是真實地存在著嗎?不同的著作,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國情,卻有著同樣的靈魂——孤獨。也許孤獨對每個人而言都是與生俱來的,是永遠無法走出的。
似乎有些明白了,也許這本書能成為世界名著的原因就是它把握住了人性中固有的、卻又常為我們所忽視的一種內在情感。人屬于社會,有群體性;人又是獨立的個體,孤獨是存在于靈魂深處的,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冷靜,善思,讓我們浮躁的心有一份清涼。尤其是現代人,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更應該學會享受孤獨,利用孤獨。只是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是可怕的,因為它放大了孤獨在人性中的分量。它的孤獨折射出民族的孤獨,地區的孤獨。它的孤獨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和人為痕跡的,那是特定時期拉丁美洲的孤獨,是有害的,是令我們憂慮的。是人們,尤其是給它造成孤獨的國家、政治家們應該關注的。
百年孤獨讀后感6
《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孔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反映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此書以梅爾基亞德斯與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友情及家族歷代對羊皮卷的破譯為暗線。最終奧雷里亞諾破譯出——“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而這個百年孤獨的家族也隨之永遠都不會在大地上出現了。
尼采說過,孤獨者有三種狀態:神靈,野獸與哲學家。一個充實自立,一個桀驁不馴,而另一個則是兩者的中和體。這三態完美的概述了家族百年間所經受過的全部孤獨,如果烏爾蘇拉是那個靈神般的存在,那么阿爾卡迪奧則映射的則是那個野獸。最終哲學家代表大多數的族人,奧雷里亞諾上校則是其中的異子。奧雷里亞諾上校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開槍自殺后卻奇跡還生。戎馬一生卻在遲暮失去了青年時的激情,開始質疑一生得以支持奮斗的信仰。最終同政府簽訂和約,年老歸家,每日煉金制得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后便放到坩堝里熔化,重新再做,與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的孤獨生活,一直到死。他在孤獨中奮發,因信仰而斗爭;他桀驁不馴,企圖掙扎那種宿命的孤獨;他充實自立,憑借與生俱來的才華領導自由黨去追求他們自己的信仰,可最終也只能在否定與自我否定中終結。他渴望拋開孤獨,可他永遠也離不開那早已注定的孤獨,他可以做的也許只能是在孤獨中保持高傲——他生而孤傲。
這才是真正的孤獨,一種宿命的孤獨感,你永遠無法改變而又不得不改變,在這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上,孤獨到沒有影子的陪伴,因為這條路上只有無盡的黑暗。當你踏上它時,你才會發現生命微弱與微不足道,你只是命運的犧牲品。正如書中那永遠沉溺在海底那有血有肉的三千工人,他們的死只是政治的犧牲品。“政府通過所能應用的一切宣傳機器,千遍萬遍的重復。于是一種似乎官方的說法終于站住了腳,這就是說:沒有人死亡,工人們已經滿意的回到了家里”。就這樣一個個鮮活的人消失,仿若人間蒸發般消失。他們在世的親屬只知道他們很幸福,也許他們的確很幸福,因為他們再也不用在人間承受這份孤獨了。
也許在宿命的孤獨感之外更有著的是一種宿命的無助感,你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只能任由自己循著命運的軌跡,無力改變,這便是《百年孤獨》里的輪回觀。
而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類來說,孤獨是文明的深根,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是等夠永恒存在的。孤獨也往往侵蝕著獨行者的內心,能夠讓他空虛與疲憊。在空虛與疲憊中,在眼神迷離中,在恍惚中,洞察出社會的百態,人生的無窮,世界的無限。與此同時,也伴隨著經典的問世,《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永遠的經典。這本書不僅講述了家族的經歷,也是作者源自靈魂對生命的詮釋。
百年孤獨讀后感7
百年孤獨實在是一部包容萬象、精彩繽紛的史詩級小說,百年孤獨1000字的讀后感。一部悠長的家族恩怨史,隱隱約約中映襯著拉美社會近一個世紀的的波譎云涌。于刀光劍影、戰火紛飛和兒女情長的期期艾艾與冤冤孽孽中,更是折射出一幅地道的拉美文化及社會人倫道德的畫卷。真可謂是一本奇書。而正本“奇書”正是圍繞著布恩迪亞家族與馬孔多一百年的興衰榮辱而展開的。
正如全書結尾處寫的那樣:這個注定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作為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代表作,書中充斥著大量作者運用夸張修辭手法后的痕跡(尤其是那場一連下了四年的雨和一掛就十年的艷陽,還有那兩百多節運送尸體的火車。浪漫主義的氣息隨處可見。),伴以各種或鮮明乖張,或沉郁頓挫,又或是幽默詼諧的文字,于潛移默化中就牢牢吸引了讀者的眼球——一旦開卷,就讓人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就將整本書讀完,絲毫不顧忌那些枯燥晦澀的人名。
隨著情節的推移流動,作者巧妙地運用多種修辭和表現手法,尤其是寓情于景——作者通過時不時對景物的細致描寫,不知不覺中調動了讀者的所有感官,使讀者擁有身臨其境之感,為烏爾蘇拉的勤勞勇敢而心生敬意;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沉浮的人生與戰爭宿命而唏噓不已;為麗貝卡的食土情懷與孤獨終老而深深震撼;為費爾南達的保守虛偽而啼笑皆非;為梅梅激情卻無果的愛情而久久留戀……馬孔多前的小溪從原先的清澈見底到香蕉公司時的“色彩繽紛”再到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眼中的渾濁蕭瑟,馬孔多一百年來的風雨瀟瀟,即是無情的輪回,也是自得其理的發展。
象征手法的運用也為本書的表達效果增色不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孔多的居民集體患上失眠癥這一段——馬孔多的居民為防止失眠癥帶來的記憶力衰退,將每日所行之事、所言之語紛紛寫于小標簽上,貼滿整個居室,讀后感《百年孤獨1000字的讀后感》。我認為,一字一句皆象征著作者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過去的種種回憶——盡管人們通過失眠癥而變得精力充沛,但一直向前走的你是否還記得昨日的星輝斑斕?人生固然需要進步,但在疲累之時,欲休息之際,會不會因為已忘記回家、回心里的路而懊惱萬分,捶胸頓足呢?
在閱讀時,我也曾深深沉浸于那些精彩絕倫的神話典故中。到底是魔幻現實主義,吉普賽人的飛毯、日夜纏繞布恩迪亞的鬼魂、蕾梅黛絲的升天、與死神對話的阿瑪蘭妲和那場如史前洪水般的大雨……為整部作品平添了引人入勝的神秘感。只可惜自己對拉美和西班牙的相關文化典故不甚了解,加之初讀此書,未能完全領略其中的奧義,甚是可惜。
其實,正如很多評論家所言,馬爾克斯似乎使用了一個巨大的哈哈鏡和一個不斷變換焦距的照相機,虛虛實實,拍出了一張張或夸張怪誕,或深情動人,或發人省醒的人間百態圖。
百年孤獨讀后感8
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恕我愚鈍,這本書讀起來真不咋滴。
就像一些藝術作品,你欣賞不了,不能說它不好,只能說自己還沒有那個境界去領悟。我可能就還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吧。
于是我就找了幾篇豆瓣書評,很想理解下這本書到底要表達什么,因為看了這本書之后我真的沒有什么感悟。
但看了幾篇我也還是沒有真正領悟,有人說講的是孤獨,有人說是拉丁美洲的歷史變遷。但還沒有看到一篇讓我幡然醒悟的那種。
那我干脆就先把自己的感悟先寫下來,再慢慢去研究它的深刻吧。
這本書我看了一個星期左右就看完了,可以說是快的了。因為我看到有人在豆瓣書評里說他看了兩三個月,還有些人說,第一次看了幾頁之后就放下看不下去了,然后再次拿起的時候已經過了好些年了,才再次把它讀完。
還好我沒先看這個書評,不然我可能會被這些評論引導,會被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誤導我看不下去。
這本書出現了很多的人物,關鍵是很多人物的名字的都是重復的,或者在相同的名字下,再加上一個名字,所以看起來會吃力一些。
雖然我有時候也會搞不清誰是誰,很想停下來,回憶下這個人物是最開始提到的哪個人物。但我沒有停下來,記不起來我就直接略過,然后隨著劇情一直看下去,這個人物就自然而然的記起來了。
而且我覺得人物的名字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情節。
但對于我來說,這本書的故事真的沒有太大的觸動我,不能說不好看,看的時候也還是有滋有味的,但就是無法共鳴。無法共鳴的東西,看過后就看過了,可能會很快的就忘掉。
用簡單的一點的話,這本書就是講了一個家族從興起到衰落的過程。我說的壞一點,就是一對老祖宗生了一堆兒女,然后作者用一些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在每個人物背后為他們添上了一些故事。
但作者到底要表達什么呢?我看了之后完全沒有什么可以供我借鑒學習的地方,要是講歷史變遷,但它又是魔幻現實主義,也沒有什么值得學習的歷史意義。
要是講孤獨,那他又沒有把那種孤獨感傳達給我。
以至于讓我想:哦,這個寫法有點想巴金的《家》,除了把相同的故事情節重復堆砌在不同的人物上,這本《百年孤獨》就是不同的人物堆砌起來的一本小說,嘿,以至于讓我想,原來小說的字數是可以這樣湊齊的。
我知道這樣想不好,畢竟這兩本書好歹也是個偉大的作品,但這是屬于我的讀書感悟,既然我看了,他能讓我有這種感覺,說明也是這本書的問題。
當然,我還是覺得是自己愚鈍,無法去理解書里要表達的宏偉意義,不說了,我要繼續去研究它的深刻了。
百年孤獨讀后感9
每個人由于天生基因、后天經歷的不一樣,其眼里的世界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把自己眼里的世界,用無論音樂、繪畫或者文學等任何形式表現出來時,其他人哪怕再客觀,對作者了解再深入,也會根據認知力的局限的或受已有的觀點和喜好的影響,對其產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讀。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除了閱讀《百年孤獨》和準備寫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對這本書的說外,沒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沒有對作者生活的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有任何的了解。并且,我有我的個性和經歷,我具有搞技術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維方式。因此,注定我的這篇文章,不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看法。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復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聯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鐘情的情人的情網,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蘊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于了解關于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仿佛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于是緊之后看的,我依然處于熱戀狀態,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中,在其幻景環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游,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萬象。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第三遍,還是緊之后看的,但由于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的光環已不那么耀眼奪目,熱切的情緒也逐漸恢復冷靜,我才能夠按照自己明白潛質的節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聯,才能夠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后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愿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著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閱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里,個人情欲的巔峰和心靈的谷底,家族注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于孤獨。對于我來說,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能夠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生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潛質,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越感。這不是我喜愛的狀態。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留意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里的柔軟、溫暖。
我堅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愛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百年孤獨讀后感10
一部拉丁美洲血淚史,一部魔幻主義開山之作,一部被博爾赫斯譽為比《堂吉訶德》更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鴻篇巨制《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他用想象力構建的名叫馬孔多的奇特小鎮,鮮活地呈在人們面前,從一個家族傳奇色彩的興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類從洪荒到繁榮從愚昧到文明都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孤獨。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循環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循環往復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打發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著圈,一切不過是重復的輪回。
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連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塔;躲在房間中足不出戶,研究吉卜賽預言家梅爾加德斯的手稿,直到老死的霍·阿卡迪奧……
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于不得不離群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我無法完全揣測他們內心所遭受的苦楚與冷遇,不甘與絕望,這既同我的年齡與經歷有關,更與某種不忍有關,我不忍去細細品嘗這一份份透骨穿心的孤獨,任何一個能品嘗完這些孤獨的人,必定憂郁至極,相反地,任何一個沒有掙扎于如此生活摧殘中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失落感的,這也是這部書不能被很多年輕人所能看懂的原因,
愛情,于這個家族更是難以想象的奢侈品,他們或許有過短暫的沖動,或許有過傾心的告白,卻皆被命運的鐵腕扼死,他們的愛得不到自由,只能埋葬到苦悶的土壤中,等待情欲的慢慢枯萎、腐爛,最后全都變成心理極度變態的人。到最后一代侄子與姑姑的戀愛,終于得嘗所愿幸福廝守,卻產下了預示家族滅亡的符號——帶有豬尾巴的孩子,這個孩子隨即被螞蟻群吞噬,最終隨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破譯了梅爾加德斯對這個家族滅亡的預言——“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一陣平地而起的颶風到來,將整個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家族也宣告了滅亡。
至此閱畢,仿佛感覺時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抱書凝神,心猶不甘,久久無法抽離,仿佛一切,皆是時間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輪回、循環、宿命,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時間調皮的影子。一百年,一個家族的興衰道路,鋪陳著一顆顆流淌著苦痛淚水卻堅強如一的心靈,若能讀懂,輕輕拾起,摩挲,傾聽它們柔軟的訴說,那一刻你能感覺,人類歷史天空中不滅的孤獨光環,是無比的美麗,那是窮通天地、震爍古今的凄美,是在毀滅世界的大洪災之后,諾亞方舟上的幸存者眼中所呈現的接天引地的綺麗彩虹。這便是永恒,如同胡亞羅斯詩中所述:“時間,是永恒所擁有的一種看守我們的方式……永恒的想象無邊無際。因此,并不會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加倍照看好我們,永恒有時會呈現出它自己的形態。”
孤獨,便是永恒呈現的形態。
百年孤獨讀后感11
寫過好多次了,最近突然感覺懂了這本書!
上個月有一天晚上電腦鍵盤上灑了半杯水,匆匆忙忙關機拿去修,回宿舍的路上和家人打電話。之前每周和父母打電話的時候都會講很多,如果碰到什么開心的事、難過的事,都會和父母講一講。
我本來想說下電腦的事還有些別的,剛說完花了100元冤枉錢拆機,我媽就迅速轉移話題,然后我爸說了我弟偷偷買了第三臺手機,偷偷帶到學校玩。我爸低著頭,我知道他是不好意思和我直視,太難過而不好意思被我看見他的情緒、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低著頭的時候又剛好能看見我爸的滿頭白發。
頓時我就不想講我最近碰到的難過事了,突然想到百年孤獨里也是這樣。第一代女主老了之后瞎了,全靠在家中多年的記憶生活,也因此不再出門了,但是其他人誰也沒發現她看不見了,她也不和其他人說。我猜她可能是看到聽到其他家人的悲傷,就留存了自己的,不和他們說。
而其他人也是。
第一代雙胞胎兄弟里性格冷靜的那個,鬧革命的那個,革命失敗回來也沒和其他人說過什么,只是自己在工房里把金子融化打成金魚,再等價賣出去。
所有所有,《百年孤獨》里這個家族的人都是這樣。他們居住在一起,因為過分親密而變得陌生。《百年孤獨》里太多太多悲傷,閱讀的時候作者卻沒有對這方面過多的描寫,書里的角色沒有因為自己碰到的不幸而歇斯底里,沒有“黑化”,只是默默藏在心底。
這個家族的所有人看其他人很傷心,所以就決定不讓自己的傷心污染其他人,把一切都埋藏在心底。
“報喜不報憂”
川端康成的《山音》,主角信吾也是,半夜突然醒來,聽到山音,被恐懼深深籠罩,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叫醒枕邊人,獨自一人溺浸在恐懼彷徨之中。信吾在生活中也有種種不順,卻無人述說,同時信吾作為旁觀者,無法代替當局者作決定,無助和無力反映在夢里就是“山音”,信吾半夜醒來,聽到山音,獨自一人承受。
雖然我最后還是和父母說了難過的事情。
但是我突然想到除了父母也只有寥寥幾個朋友可以講講這些,有的事情連這寥寥幾個朋友也不能講。有的時間和誰都不能講,像信吾一樣半夜醒來的時候,工作時間的時候,家人朋友忙的時候。
更何況,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和另一個人感同身受。
“人生就是孑然獨處,沒有一個人了解別人,人人都很孤獨。”——赫爾曼.黑塞《霧中》
不過我很喜歡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寫的《Pastime With Good Company》,里面有一句臺詞:“結交真誠的朋友是世上最好的事。”
非常贊同!
百年孤獨讀后感12
當一切趨于入定后,你往往只能品嘗到孤獨。——題記
這是一部以一個家族的興衰為線索來表現當時作者所處的拉丁美洲的一種縮影。拉丁美洲的百年歷程就如同書中一般,不斷重復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就是這樣一段短小而深刻的句子帶著我們領略到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未來,過去和現在的三個時間層面,龐雜紛擾,眼花繚亂。
百年孤獨的那種魔幻主義色彩從人物的名字中你就能體會的到。整個家族七代人,不斷的重復著那幾個名字,就如同家族宿命一樣:“第一個人會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會被螞蟻吃掉。”在不斷的重復中步入滅亡。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后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后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其實就如同書名一般,全書所帶給我們的就是一種滿目蒼涼的孤獨感,孤獨首先集中在人物身上。就好比麗貝卡獨自一人老死于家中,被站爭迷失本性變得麻木的上校結局。還有阿瑪蘭坦的結局,她一直費盡心機想得到皮埃特諾的喜愛,到手了卻又死活不要,讓其落了個自殺的下場。后來又有了赫利索多上校,兩人情到深處又斷然拒絕其求婚,終使自己在孤獨和悲傷中度過。她大概是因為失手殺死了梅蕾黛絲而產生的愧疚感,讓她自己無法釋懷,也不允許自己得到幸福吧!書中的人物多是這樣壓抑,在徘徊中走向了孤獨。
老實說讀完這本書的感覺挺壓抑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的向前奔跑。正如從第一批吉普賽人帶著各種新奇物品踏入馬孔多這座小鎮一樣,再到后來的什么火車,香蕉公司。進步看似給馬孔多的居民帶來了便利和新鮮感,然而新鮮感過后帶來的又是一片孤獨。有人說孤單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正是因為孤單才使得一些不甘寂寞的人走到一起,真正孤單的人也有著自己的狂歡吧!
然而真正的孤獨,不是寂寞、無助等淺顯的意義,而是停留在人內心的冷淡。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成長、相愛還是成功失敗,總會時不時的提醒我們它的存在。孤獨的存在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督促我們體驗人生,讓我們在成功的時候可以清醒,在失敗的時候淡然一笑。
抬頭仰望星空吧,去審視自己。有時候我多么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自我。
百年孤獨讀后感13
我喜歡《百年孤獨》這本書,因為讀它讓我覺得孤獨不是可悲的可恥的,而是上帝的恩澤,讓我們如此安靜。
讀前兩章的時候心情有些浮躁,因為那會兒剛從武漢回家,家里沒武漢那么熱,但空氣干燥,沒有我習慣的夏天的生活模式……于是又開始看書,我從書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姑父剛好看見,他說別看那書容易憂郁。回家前媽媽就和我提起姑父得了憂郁癥,我還不是很相信,后來見了他,才相信了。他比我大十二歲,是個很聰明很好學的人,我印象中他總是在看書,總是在嘗試著學到更多新的東西。他小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每次考試都考的不好,那時候也沒有過復讀或是上個職業學校之類的概念,就那么耽誤了。他做過很多工作,但做的最長的就是建筑。他個子小,身體也不是很好,總之建筑根本不適合他。后來自學畫工程圖,終于不用在做那些體力活兒了。這半年相當長一段時間他沒上班,因為春夏時節他的鼻炎忽然嚴重了,會汩汩的出血,他勸姑姑別害怕,其實他自己也有些心驚,去過很多家醫院看過,但鼻炎和肝炎什么的一些病一樣,只能控制根本無法治愈。具體情況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了。生病失業是他憂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姑姑和姑父結婚很多年了,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孩子,醫生說兩個人都有病,于是東奔西走的四處求醫,終究還是沒有效果。就在姑父在家養病的那段時間他們領養了個孩子,是個女娃娃,很可愛,看起來也很聰明。抱回家一個多星期了,漸漸覺得這孩子有點兒不對勁。為什么她總是抬不起來頭來呢?他們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讓大家都驚呆了:是腦癱。萬般無奈之下,姑姑又把那孩子送了回去。姑父從那時開始就一直郁郁寡歡了。他說:“我一個大男人就不能照顧個小孩嗎?如果我們不養又有誰會養這孩子呢?”他說的句句是理,可是誰平白的要給自己的家庭多加一個這么大的負擔呢?他自己心理也明白,后來他就越來越少說話了……
男人過了30很多事就不得不想了。人生總是這樣充滿了苦累,但是也充滿了希望和成就。我們都是這天地間飛舞的塵埃。還是要盡量開心的過日子!我說的太多了,顯然是事業,家庭,身體的病痛共同造就了姑父的憂郁,不是《百年孤獨》可是我的孤獨是從哪里來的呢?
我用了兩天半的時間把那本書看完了,那兩天晚上和書里的結局一樣忽然下起很大的雨。外面一直有只貓在叫,聲嘶力竭的,聲音很恐怖,很猙獰。但我沒害怕或是討厭,只是覺得它很可憐。有時候我們是如此的想去照顧一個人或者一種生物,可是誰是我應該去關心的呢?
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即使是夏天下起雨來還是會很冰涼。忽然覺得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被這孤獨吞沒了。第二天我就開始生病,去醫院打了幾天的點滴。雖然雨早停了,天早晴了,可是隔了很久我才察覺到。我想孤獨就是順著點滴瓶里的液體流進我的身體里,出不來了……
百年孤獨讀后感14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曾經以為是本哲學之類的書,對讀過此書的人會有莫須有的敬佩。從沒想到會讀這樣一本書,而且會一頁一頁的讀完。費了很大力氣。有時候不得不趕緊放下書,定神喝茶回到現實中來,有時候會覺得情節真是令人作嘔。壓抑,震撼,惶恐,嘆服、驚詫,不可思議,反胃,總之是沒有覺得孤獨。讀完小說,閉上眼睛,試圖去想想總結一下獲得了什么,或是像小學時候一樣總結個中心思想,最終只是一無所獲,或許還存留一點記憶關于梅爾基亞德斯,他的手稿或羊皮卷,又好像都被颶風抹去。
很納悶竟然讀完了。
有了這本書墊底,沒見過世面的可以再也不怕看什么挪威的森林了。
對于此書,奇葩這個詞用的非常準確。涵蓋了所有的描述包括內容復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以及魔幻現實主義。
有時候很多事確實很離奇,比如剛想買這本書,第二天看新聞馬爾克斯逝世,果斷入手。
選擇版本的時候,看過很多評論,后來因為范曄版是唯一獲得授權的,也就選擇了該書。
讀到第二代人,開始試用indet indanager,試圖來畫人物關系圖,但軟件的布局非常難用,后來還是選擇了visi。人物名稱好幾代都要重復祖輩的名字,初看非常混亂,其實只是重復相近,還是沒法和紅樓夢中的人物比,在此忽然想讀紅樓了。跳躍的吐槽一下,總是想起南京的地鐵站名,除了1和2似乎南京不愿意用更多的數字,搞的什么南延線,什么奧體東站之類的特別混亂,去了好幾次還是總坐錯方向。
讀后去搜哥倫比亞相關資料,飲食習慣:哥倫比亞桑德省會布加拉曼卡市人素有食蟻的特殊習慣。所以家族最后一人會被螞蟻吃了?哥倫比亞是拉丁美洲人口第三大國,只排在巴西和墨西哥之后。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拉丁美洲爆發了一場反對西方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史稱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拉丁美洲長期置于西方殖民主義的統治之下,到十八世紀末,絕大部分地區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反帝反封建。
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在馬爾克斯創造的這個天地里,可能死神是最重要的幕后導演。但是,這位作家通過作品所流露出的感傷情緒,在令人毛骨悚然并且感到生動與真實的同時,卻表現出一種生命力。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瑞典文學院當時的頒獎詞。
百年孤獨讀后感15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后感,苦于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于理不出頭緒。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后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后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里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墻。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后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征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于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于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里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周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么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于此。
【百年孤獨讀后感(集合15篇)】相關文章:
優秀《百年孤獨》讀后感02-22
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后感02-08
《百年孤獨》讀后感——淺談孤獨02-17
百年孤獨讀后感3000字02-11
經典書籍《百年孤獨》讀后感09-11
有關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2-11
百年孤獨讀后感集錦15篇02-08
高中生百年孤獨讀后感600字02-22
百年孤獨經典語錄11-01
《百年孤獨》心得五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