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促進教師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二、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校教學教研組的情況,有很多優秀數學骨干教學的帶動,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數教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三、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教研組長教研組成員認真學習《數學課程》;
2、根據教研活動主題,主講教師要確定研究課的內容,說課時間,上課時間和聽課的時間;
3、上課教師做好充分準備,以吸引學生和聽課教師;
4、教研組成員,先通過聽上課教師說教材,說教學活動課程,大家根據講課教師內容的呈現,從各自的認識和數學經驗出發,給他提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讓他及時的調整數學活動方案,準備教學資料及教學用具。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活動時間:11月14日:15:15—15:55
地點:四(1)班活動步驟與具體地注:
1、教研組長向組員明確本次教研活動任務;
2、由執教者說課;
3、觀摩研討課:四(1)班:《運算定律》。各個教師分工做好觀摩記錄:
(1)xxx:記錄數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時性。
(2)xxx:記錄教師課堂提問的次數和人數;
(3)xx: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人數;
(4)xx:記錄學生的各種反映,各種表現的學生;
(5)xx:講課教對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與采取措施的`處理辦法。
4、教師評課并進行摘錄:
組織教研組成員對照《教學課程標準》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對本堂課進行記錄、分析、評議提出改進建議。
第三階段:
根據xx老師提供的研究課例,全校教師就如何把“農村小學教學課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開專題性大討論,使老師們在交流溝通中互補經驗,共享,在互相學習,相互交流中發現不足,帶動教研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我們相信,只要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我校本教研活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果。
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2
一、教師情況分析
語文教研組教師共五人,教師素質優良,教學工作負責,年輕教師充滿活力,在教育教學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整體水平較高。在上學期的教研活動中,各位老師都能支持工作,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競賽。相信在新的學期里全體語文教師一定能夠團結協作,取得更優異成績。
二、工作目標和內容
1、積極支持和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寫規范字”和“經典閱讀”的校本實驗,各班營造讀書氛圍,養成學生愛讀書的習慣。開展以“小學生經典美文誦讀訓練”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和學科競賽,打造書香校園,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全方位協調發展。
2、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向課堂要質量,把課堂作為主陣地。執行學校制定的教育教學常規,把教導處關于備課、上課以及作業的常規要求落實到位,爭取在期末上級調研考試中語文平均分、及格率、優良率名列前茅。
3、“小學生經典美文誦讀訓練”課題研究繼續進行,各備課組確定好誦讀內容,堅持利用語文課進行訓練。
4、積極組織參加各項比賽。校內學生比賽:20xx年級兒歌背誦比賽。三—六年級詩歌背誦比賽。校內教師比賽:小學語文教師高效課堂教學優質課比賽。
5、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備課組長督促引導,溝通交流教學方法,發揮有經驗老師的傳幫帶作用,集中群體智慧。教師要在分析理解教材、鉆研教學方法、準備教案教具上多花心思,保證實效。
6、抓實常規教學管理,備課和作業布置都要講究質量和效果。教定期相互交流聽課,每學期至少聽課20節以上,多反饋交流,共同提高。研組每月檢查一次教案和作業,重點落實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具的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師堅持寫教后記或教學反思。作業布置科學合理,精而巧,有利于知識點的落實和鞏固。
總結起來就是:注重過程,提高質量。作業規范,活動創新。考試嚴格。
三、常規活動要求
1、各備課組每月互查作業一次,備課組集體備課一次。教研組每月檢查一次教案和教后記。每次檢查如實填寫《教案評估表》和《作業評估表》交教導處。每周三下午進行研討活動。
2、六一期間,我校各級將開展普通話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課本劇比賽等活動,開展語言文字知識有獎答題活動,同學們將在多姿多彩、充滿趣味。
形式活潑的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3
一、教學工作計劃
(一)各校要按照國家教育規劃、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的要求制訂切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校歷表、作息時間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嚴格執行全省統一制定、市教育局下發的課程課時安排計劃,確保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校都要在學期開始前制定好總課程表,時間、責任人等都要明確和固定。以上各項計劃要突出本校特色,對計劃的落實要明確責任和檢查措施。
(二)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一般包括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內容、教改重點、主要活動安排。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每學期制訂一次,開學前須由校委會或教師大會討論通過,期中、期末檢查執行情況。
(三)各學科組(教研組)要根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制訂出本組的教學教研計劃,學科組(教研組)工作計劃一般包括學科組(教研組)工作目標、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以及教研活動安排、教師業務學習內容、課外活動安排等。每學期制訂一次,開學一周內由學科組(教研組)長制訂,本組教師討論通過并予以實施。
(四)每個任課教師要根據學校和學科組(教研組)的計劃要求,在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制訂出學科教學計劃。學科教學計劃一般包括學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單元或章節教學重點、難點)、教學任務與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教學活動、教學進度、檢測安排。學科教學計劃由任課教師在開學一周內制訂好,以供學校檢查和在平時教學中落實。
二、備課(教學設計)
(五)集體備課。
1、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統一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研究學生可能出現的疑點、問題以及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2、研究主要例題、習題、考核要求,調整課時安排;
3、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介紹自己的教學經驗供別人參考;
4、檢查個人備課情況。各學科教師每周要參加集體備課一次,由主備人提前寫好教案,把每節課的要點、重難點、易混點及課堂教學設計等在會上講述,其他教師對所講內容提出疑問和討論,作出相應變動和調整。每位教師要有集體備課的記錄,補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檢查。
(六)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了解教材編排體系與結構,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明確各單元、各章節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聯系。
(七)重視教法與學法的研究與改進。要具體分析學生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注意學生的興趣和意志特征;教學設計要注重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式學習為主;教師要認真選擇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
(八)堅持周前備課,認真寫好教案,課前要復備。教師教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的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材內容重點、難點及關鍵點的分析;
3、教法與學法;
4、教具、學具的準備;
5、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包括教師的導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
6、作業要求;
7、板書設計;
8、教學后記(反思)。
教案要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書寫規范,詳略得當。教師不準抄教案、使用舊教案、現成教案或以書上圈點評注代替教案。
(九)選擇適當的例題、習題。要精講精練,選擇深淺適當、有代表性的例題和習題,深入研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十)教師要學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器材、設備和網絡等各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十一)教案檢查、展覽。教務室或教研組每周組織一次教案檢查,檢查人要提出檢查意見,查后要注明檢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蓋學校檢查專用章或公章;檢查后進行總結,必要時召開總結會;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案展覽。
三、課堂教學
(十二)教師必須嚴格按課表和教學計劃上課,不得擅自改動課表、私自調課或請他人上課。
(十三)遵守課堂教學常規。教師必須課前準備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課前2分鐘到達教室門前,按時上、下課,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規范使用上、下課禮貌用語,不得擅離課堂,不抽煙,不接打電話,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事;著裝得體,教態親切,使用普通話;尊重學生,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要耐心教育,不諷刺、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責令學生中途退出課堂。
(十四)每堂課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是:
1、目標明確,要求恰當;
2、講授正確,深淺有度;
3、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4、講練結合,環環緊扣;
5、師生互動,效果良好。
在具體的操作流程上,一般應包括以下八個環節:導入課題——出示目標——預習指導——檢查效果——教師解疑——當堂訓練——歸納總結——布置作業等。其中教師講解的時間文科一般不超過20分鐘,理科一般不超過25分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同的教學模式及學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流程,各學校應當根據課程標準,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詳細的課堂教學流程表,統一發給任課教師執行。
(十五)加強學法指導。牢固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積極利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及時采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注重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十六)精講精練,講練結合。適時捕捉教學信息,及時反饋,通過練習、討論、實驗等各種形式加強當堂鞏固訓練,訓練時間一般不少于15分鐘,同時要兼顧訓練的面,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每一位學生有所收獲和提高。教師要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節奏適宜,杜絕注入式、滿堂灌。
(十七)規范使用專業術語,把教材規定的知識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的語言要精煉、準確、生動、靈活,有激勵性和啟發性;板書規范,字跡工整,布局合理,簡潔明了;教師上課時需講解的例題、需演示的實驗,都應事先做過。
(十八)學校要常年開展同課異構活動;聽課、評課制度化、經常化,聽課記錄與教研記錄要規范(時間、主講人、內容、分析與評價、意見與建議等)。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或觀摩課,每位教師每周聽課至少在一節以上(一節主備老師示范課或一節推門課)。尤其是示范課,要給予符合課改要求的量化打分,要通過點評促進教學。
(十九)要加強自習課輔導,允許學生自己安排,不準講課和變相講課。
(二十)讓學生有組織的參與課堂教學評價,鼓勵他們用簡潔中肯的語言提出意見和建議,達到促進教師提高的目的。學生評教活動原則上期中、期末各一次。
四、作業布置與批改
(二十一)作業布置要做到:
1、凡按教學計劃開設的文字課程,都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作業要適量,以精為主,注意增加彈性作業;
2、作業形式要多樣化,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實踐性、發展性;
3、課堂作業要在課內完成,課間、午休一律不留作業;
4、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小學一、二年級少留書面家庭作業,其它年級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每天1小時以內;初中家庭作業控制在每天1個半小時;
5、書面作業的書寫、格式要統一要求;
6、不布置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作業,嚴禁用作業體罰學生。
(二十二)作業量要求:語文每篇課文應有一次作業。初中每學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小學中、高年級每學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2篇;小學低年級造句練習或幾句連貫成段練習每周一次;提倡學生寫日記、周記;數學和英語每天應有一次作業;其他各科每周要有作業布置。
(二十三)作業堅持以教師批改為主,以學生互批互改為輔,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確,批語要具體明確,重在指導和激勵,評價恰當;批改的成績記錄一般分“優、良、中、差”四等,作文和自測性、考查性作業可打分數;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規范,具有鼓勵性,要有批改日期。教師發現學生知識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認真分析原因,并區分多數還是個別學生,分別采取補救措施加以解決。堅持全批全改,適當穿插面批。對作業錯誤之處要有明確、統一的符號,便于學生找出錯誤,予以訂正。批改作業一律用紅筆,改筆工整、書寫規范、逐題批改,不得“一頁一勾”,還應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總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
(二十四)作業講評要有針對性、時效性和激勵性;對拖欠、缺交、馬虎、抄襲作業的學生要及時批評教育,要求補做或重做,對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改正;學生學習任務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課外作業要有發必收,有收必閱,有閱必評,有錯必糾。加強對口頭、動手作業的檢查,使口頭、動手作業同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學校對教師的作業批閱情況每周要普查一次。
(二十五)教師應建立作業批改記錄。對個別學生出現的錯誤,作個別糾正;較多學生出現的共性錯誤則要認真分析原因,作集體講評,并及時補救薄弱環節。對學生在作業中的獨特見解,給予鼓勵表揚。
(二十六)正確、科學、合理、有效使用教輔資料。教師講練習題應以課本和練習冊為主,統一訓練,不得強迫、誘導學生購買非必要的學習資料。尤其是畢業年級的教師要精心設計、編輯組合試題,不要盲目、不加選擇的照搬照用現成復習資料。
(二十七)學校和班主任應統籌協調好學生活動性和實踐性家庭作業。學科教師每周可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活動性和實踐性家庭作業各一次,應做好作業的'反饋、評價和記載工作。活動性家庭作業可結合教材內容安排學生利用放學后、雙休日或節假日開展訪問、調查、參觀、遠足、旅游、野餐、野營、演出、慰問、展覽、競賽、夏(冬)令營等活動。實踐性家庭作業可安排學生利用放學后、雙休日或節假日開展測量、統計、實驗、制作、操作、創作、演唱、演奏、演講、朗誦、采訪、采集、編輯、養殖、種植、家政等方面的實踐活動。班主任可將學生分成若干課外學習小組,使學生在課余可一起學習、討論、研究和活動,以保證各類家庭作業的完成。
五、輔導與復習
(二十八)對各學科和學生的分類教學輔導,學校教務室或班主任應作出統籌安排,做到定人、定時、定地點,確定輔導內容、對象,提出輔導措施。在規定時間內,教師應下班級或到指定地點進行輔導,并做好輔導記錄。
(二十九)輔導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課內輔導,又要有課外輔導,既要有集體輔導,又要有個別輔導,既要輔導優等生,又要輔導學困生,要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努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教師要關心和了解所教學生,摸清其家庭、社會環境、學習、生活、身體、智力
等情況,確定“培優”和“補差”的對象,建立輔導檔案,制訂輔導計劃,確定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輔導目標、形式、內容、時間,確保學生達到學習目標。
(三十)輔導的主要任務是解難釋疑,查漏補缺;發展個性,培養特長;打穩基礎,講求實效。教師要做到有熱心、有耐心、有信心,加強學法指導和閱讀指導。輔導要講究實效,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輔導方法。
(三十一)輔導時間要合理安排,不得擠占其它學科,不影響學生離校,不得將學生帶到教師宿舍進行個別輔導。嚴禁利用課外輔導加重學生負擔,不得利用節假日進行集體補課,不得收取輔導費(補課費)。
(三十二)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學生的情況下上好復習課,決不能簡單重復舊知識,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師要認真備好復習課,寫好教案,重點是揭示知識的內在規律、指導思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重視平時復習。學完一課、一章或一單元后引導學生小結,使學生科學、靈活地抓住知識點,過好單元或章節關,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要抓好學期、學年復習。認真制訂期末總復習計劃、畢業年級(班)復習教學計劃。指導學生自己動筆梳理知識系統,掌握知識結構,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要讓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練運用。教師要盡職盡責把好關,不給下段教學留下尾巴。
(三十三)初中畢業年級要研究中考的考試說明,掌握考試要點,把握命題方向。復習方法要靈活多樣,生動有趣,不拼時間,不加重學生負擔,講求復習效果。
六、校本課程與課外活動
(三十四)學校應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鼓勵人人參與校本教材的研發,發揮教師各自的特長,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構建自成體系、不斷創新的校本課程系統。全鎮中小學統一每周一至二節校本課,不得隨意刪減,要有校本課程表、校本課程設計人表及組織實施表。
(三十五)學校要精心篩選校本教案并進行整理,建立自己的校本課程資源庫。每學期擇優上報3—5篇到市教科中心,評選出優秀的教案。要體現“初編教材——上課試用——查找問題——再次修改——再次上課”的校本課程開發程序。
(三十六)學校要根據師資和條件,建立好課外活動組織,成立各種興趣活動小組,把開展課外活動與實施校本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如科技活動小組、社會實踐調查組、學科競賽組、書法美術組、文藝組、體育組等。任課教師要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校本課程的學習和相關小組活動。必要時可聘請校外教師輔導,還可以在學校和學科組(教研組)的安排下組織課外集體活動,如:科學講座、讀書會、心得報告會、詩歌朗誦會,書畫展、科學晚會、影視評論等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素質得到提高。每學期要培養若干特長突出的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要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教師、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內容,有計劃、有教案、有記載、有總結。各學科教師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課外活動。每次課外活動都要認真作好記錄,包括課外活動的人員、內容、方法、效果等。注意資料積累,期末認真總結。
(三十七)指導好課外閱讀。學校開放圖書室、閱覽室,各班可組織圖書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料。
七、考試與評價
(三十八)考試與評價要堅持可行、多元、全面、開放、因人而異的原則,實現導向、激勵、記錄成長、反饋等功能。教學效果的評價可采用考查和考試等形式,要不斷改革和完善考查、考試制度。注重日常考查(如課堂提問、當堂練習、實驗操作、形成性檢測等),適量組織考試。期中、期末考試命題要依據課程標準,既要考查知識與技能,還要考查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杜絕設置偏題、怪題。
(三十九)嚴格執行考試規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試次數,嚴格控制考試時間。考查一般在單元或章節教學結束后進行。畢業年級和重點學科可實行月考。不能把考試作為督促學生學習的唯一手段,以防學生只重視分數而忽視能力的提高。要認真把好命題關,從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試卷結構、考點覆蓋面、題型和分值,兼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試題難度要適中,題量要適當,并科學制定評分標準。
(四十)規范考試過程,嚴格考試紀律。平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考風考紀教育,試題的命制、保管、監考、巡視等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堵塞作弊漏洞。期中、期末考試、畢業年級和重點學科的月考,要做到密封試卷,嚴格按照評分標準進行流水作業閱卷,并仔細復核,以提高考試成績的可信度。
(四十一)閱卷結束后,要及時細致準確的統計成績,認真做好試卷與成績分析,寫出書面材料,及時講評試卷,對教學薄弱環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質量分析報告一般包括:考試目的;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總體情況,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考題及成績分析;存在的問題;彌補措施和改進教學的意見。統計分析工作可由學科教師單獨或集體完成,并在同學科教師中進行反饋,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
(四十二)每學期、學年結束時學校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畢業年級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各學科的學業狀況和教師的評語。評語應在教師對搜集到的學生資料進行分析,并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產生。評語應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在評價的基礎上,應給學生的操行或綜合素質確定等級。成績不合格的學生要限定時間給予補救、輔導,并以校為單位進行補考。不得將學生成績排隊、公布。期末考試(考查)成績、操行和綜合素質等級、教師評語應記入《學生成長記錄冊》并通知學生及其家長。
(四十三)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評價方式多樣化(書面考試、口試、實踐操作、觀察、訪談、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等),既要重視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個性化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提倡運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法,指導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
八、教學研究
(四十四)教學研究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校本教研規劃,責任落實到人,采取有力措施,保證規劃的實現,確保教研實效。建立健全教研組織,全鎮小學以xx小學為基點,設立小學各學科中心教研組,各校設立相應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初中以校為單位設立各學科教研組。教研組每學期要制定校本教研活動計劃,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責任人。教師必須按時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活動要有記錄。
(四十五)堅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全鎮小學中心教研組、初中各學科教研組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每月都要有教研簡報。校本教研活動包括集體備課、說課、上公開課(示范課、競賽課、研究課等)、聽課與評課、教學論壇、教學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學習先進教學經驗、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校本教研活動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動,專業引領”為基本方法,不斷完善與創新。各學校要定期推薦優秀教案和論文,統一上報市教科中心。
(四十六)要大興學習之風,提倡教師多讀書,每人每學期至少閱讀一部教學專著,每學年至少參加一次外出學習,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要充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搞好教師業務培訓,學校每學年要進行“三字一機”(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計算機)訓練和比賽。教師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記錄本、聽課記錄本、教學反思本、寫字練習本。
(四十七)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動。每位教師每周要寫教學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價值的教研論文,每個學校每年必須承擔一項教育科研課題。
(四十八)每學期末學校要科學安排結束前的各項工作,組織教師搞好教學分析、工作總結、課題材料整理等,為下學期的工作奠定基礎。
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4
一、教學工作計劃
(一)各校要按照國家教育規劃、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的要求制訂切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校歷表、作息時間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嚴格執行全省統一制定、市教育局下發的課程課時安排計劃,確保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校都要在學期開始前制定好總課程表,時間、責任人等都要明確和固定。以上各項計劃要突出本校特色,對計劃的落實要明確責任和檢查措施。
(二)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一般包括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內容、教改重點、主要活動安排。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每學期制訂一次,開學前須由校委會或教師大會討論通過,期中、期末檢查執行情況。
(三)各學科組(教研組)要根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制訂出本組的教學教研計劃,學科組(教研組)工作計劃一般包括學科組(教研組)工作目標、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以及教研活動安排、教師業務學習內容、課外活動安排等。每學期制訂一次,開學一周內由學科組(教研組)長制訂,本組教師討論通過并予以實施。
(四)每個任課教師要根據學校和學科組(教研組)的計劃要求,在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制訂出學科教學計劃。學科教學計劃一般包括學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單元或章節教學重點、難點)、教學任務與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教學活動、教學進度、檢測安排。學科教學計劃由任課教師在開學一周內制訂好,以供學校檢查和在平時教學中落實。
二、備課(教學設計)
(一)集體備課。
1、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統一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研究學生可能出現的疑點、問題以及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2、研究主要例題、習題、考核要求,調整課時安排;
3、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介紹自己的教學經驗供別人參考;
4、檢查個人備課情況。各學科教師每周要參加集體備課一次,由主備人提前寫好教案,把每節課的要點、重難點、易混點及課堂教學設計等在會上講述,其他教師對所講內容提出疑問和討論,作出相應變動和調整。每位教師要有集體備課的記錄,補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檢查。
(二)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了解教材編排體系與結構,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明確各單元、各章節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聯系。
(三)重視教法與學法的研究與改進。要具體分析學生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注意學生的興趣和意志特征;教學設計要注重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式學習為主;教師要認真選擇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堅持周前備課,認真寫好教案,課前要復備。教師教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的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材內容重點、難點及關鍵點的分析;
3、教法與學法;
4、教具、學具的準備;
5、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包括教師的導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
6、作業要求;
7、板書設計;
8、教學后記(反思)。
教案要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書寫規范,詳略得當。教師不準抄教案、使用舊教案、現成教案或以書上圈點評注代替教案。
(五)選擇適當的例題、習題。要精講精練,選擇深淺適當、有代表性的例題和習題,深入研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六)教師要學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器材、設備和網絡等各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七)教案檢查、展覽。教務室或教研組每周組織一次教案檢查,檢查人要提出檢查意見,查后要注明檢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蓋學校檢查專用章或公章;檢查后進行總結,必要時召開總結會;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案展覽。
三、課堂教學
(一)教師必須嚴格按課表和教學計劃上課,不得擅自改動課表、私自調課或請他人上課。
(二)遵守課堂教學常規。教師必須課前準備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課前2分鐘到達教室門前,按時上、下課,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規范使用上、下課禮貌用語,不得擅離課堂,不抽煙,不接打電話,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事;著裝得體,教態親切,使用普通話;尊重學生,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要耐心教育,不諷刺、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責令學生中途退出課堂。
(三)每堂課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是:
1、目標明確,要求恰當;
2、講授正確,深淺有度;
3、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4、講練結合,環環緊扣;
5、師生互動,效果良好。
在具體的操作流程上,一般應包括以下八個環節:導入課題——出示目標——預習指導——檢查效果——教師解疑——當堂訓練——歸納總結——布置作業等。其中教師講解的時間文科一般不超過20分鐘,理科一般不超過25分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同的教學模式及學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流程,各學校應當根據課程標準,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詳細的課堂教學流程表,統一發給任課教師執行。
(四)加強學法指導。牢固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積極利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及時采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注重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精講精練,講練結合。適時捕捉教學信息,及時反饋,通過練習、討論、實驗等各種形式加強當堂鞏固訓練,訓練時間一般不少于15分鐘,同時要兼顧訓練的面,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每一位學生有所收獲和提高。教師要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節奏適宜,杜絕注入式、滿堂灌。
(六)規范使用專業術語,把教材規定的知識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的語言要精煉、準確、生動、靈活,有激勵性和啟發性;板書規范,字跡工整,布局合理,簡潔明了;教師上課時需講解的例題、需演示的實驗,都應事先做過。
(七)學校要常年開展同課異構活動;聽課、評課制度化、經常化,聽課記錄與教研記錄要規范(時間、主講人、內容、分析與評價、意見與建議等)。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或觀摩課,每位教師每周聽課至少在一節以上(一節主備老師示范課或一節推門課)。尤其是示范課,要給予符合課改要求的量化打分,要通過點評促進教學。
(八)要加強自習課輔導,允許學生自己安排,不準講課和變相講課。
(九)讓學生有組織的參與課堂教學評價,鼓勵他們用簡潔中肯的語言提出意見和建議,達到促進教師提高的目的。學生評教活動原則上期中、期末各一次。
四、作業布置與批改
(一)作業布置要做到:
1、凡按教學計劃開設的文字課程,都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作業要適量,以精為主,注意增加彈性作業;
2、作業形式要多樣化,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實踐性、發展性;
3、課堂作業要在課內完成,課間、午休一律不留作業;
4、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小學一、二年級少留書面家庭作業,其它年級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每天1小時以內;初中家庭作業控制在每天1個半小時;
5、書面作業的書寫、格式要統一要求;
6、不布置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作業,嚴禁用作業體罰學生。
(二)作業量要求:語文每篇課文應有一次作業。初中每學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小學中、高年級每學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2篇;小學低年級造句練習或幾句連貫成段練習每周一次;提倡學生寫日記、周記;數學和英語每天應有一次作業;其他各科每周要有作業布置。
(三)作業堅持以教師批改為主,以學生互批互改為輔,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確,批語要具體明確,重在指導和激勵,評價恰當;批改的成績記錄一般分“優、良、中、差”四等,作文和自測性、考查性作業可打分數;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規范,具有鼓勵性,要有批改日期。教師發現學生知識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認真分析原因,并區分多數還是個別學生,分別采取補救措施加以解決。堅持全批全改,適當穿插面批。對作業錯誤之處要有明確、統一的符號,便于學生找出錯誤,予以訂正。批改作業一律用紅筆,改筆工整、書寫規范、逐題批改,不得“一頁一勾”,還應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總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
(四)作業講評要有針對性、時效性和激勵性;對拖欠、缺交、馬虎、抄襲作業的學生要及時批評教育,要求補做或重做,對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改正;學生學習任務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課外作業要有發必收,有收必閱,有閱必評,有錯必糾。加強對口頭、動手作業的檢查,使口頭、動手作業同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學校對教師的作業批閱情況每周要普查一次。
(五)教師應建立作業批改記錄。對個別學生出現的錯誤,作個別糾正;較多學生出現的共性錯誤則要認真分析原因,作集體講評,并及時補救薄弱環節。對學生在作業中的獨特見解,給予鼓勵表揚。
(六)正確、科學、合理、有效使用教輔資料。教師講練習題應以課本和練習冊為主,統一訓練,不得強迫、誘導學生購買非必要的學習資料。尤其是畢業年級的教師要精心設計、編輯組合試題,不要盲目、不加選擇的`照搬照用現成復習資料。
(七)學校和班主任應統籌協調好學生活動性和實踐性家庭作業。學科教師每周可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活動性和實踐性家庭作業各一次,應做好作業的反饋、評價和記載工作。活動性家庭作業可結合教材內容安排學生利用放學后、雙休日或節假日開展訪問、調查、參觀、遠足、旅游、野餐、野營、演出、慰問、展覽、競賽、夏(冬)令營等活動。實踐性家庭作業可安排學生利用放學后、雙休日或節假日開展測量、統計、實驗、制作、操作、創作、演唱、演奏、演講、朗誦、采訪、采集、編輯、養殖、種植、家政等方面的實踐活動。班主任可將學生分成若干課外學習小組,使學生在課余可一起學習、討論、研究和活動,以保證各類家庭作業的完成。
五、輔導與復習
(一)對各學科和學生的分類教學輔導,學校教務室或班主任應作出統籌安排,做到定人、定時、定地點,確定輔導內容、對象,提出輔導措施。在規定時間內,教師應下班級或到指定地點進行輔導,并做好輔導記錄。
(二)輔導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課內輔導,又要有課外輔導,既要有集體輔導,又要有個別輔導,既要輔導優等生,又要輔導學困生,要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努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教師要關心和了解所教學生,摸清其家庭、社會環境、學習、生活、身體、智力等情況,確定“培優”和“補差”的對象,建立輔導檔案,制訂輔導計劃,確定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輔導目標、形式、內容、時間,確保學生達到學習目標。
(三)輔導的主要任務是解難釋疑,查漏補缺;發展個性,培養特長;打穩基礎,講求實效。教師要做到有熱心、有耐心、有信心,加強學法指導和閱讀指導。輔導要講究實效,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輔導方法。
(四)輔導時間要合理安排,不得擠占其它學科,不影響學生離校,不得將學生帶到教師宿舍進行個別輔導。嚴禁利用課外輔導加重學生負擔,不得利用節假日進行集體補課,不得收取輔導費(補課費)。
(五)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學生的情況下上好復習課,決不能簡單重復舊知識,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師要認真備好復習課,寫好教案,重點是揭示知識的內在規律、指導思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重視平時復習。學完一課、一章或一單元后引導學生小結,使學生科學、靈活地抓住知識點,過好單元或章節關,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要抓好學期、學年復習。認真制訂期末總復習計劃、畢業年級(班)復習教學計劃。指導學生自己動筆梳理知識系統,掌握知識結構,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要讓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練運用。教師要盡職盡責把好關,不給下段教學留下尾巴。
(六)初中畢業年級要研究中考的考試說明,掌握考試要點,把握命題方向。復習方法要靈活多樣,生動有趣,不拼時間,不加重學生負擔,講求復習效果。
六、校本課程與課外活動
(一)學校應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鼓勵人人參與校本教材的研發,發揮教師各自的特長,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構建自成體系、不斷創新的校本課程系統。全鎮中小學統一每周一至二節校本課,不得隨意刪減,要有校本課程表、校本課程設計人表及組織實施表。
(二)學校要精心篩選校本教案并進行整理,建立自己的校本課程資源庫。每學期擇優上報3—5篇到市教科中心,評選出優秀的教案。要體現“初編教材——上課試用——查找問題——再次修改——再次上課”的校本課程開發程序。
(三)學校要根據師資和條件,建立好課外活動組織,成立各種興趣活動小組,把開展課外活動與實施校本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如科技活動小組、社會實踐調查組、學科競賽組、書法美術組、文藝組、體育組等。任課教師要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校本課程的學習和相關小組活動。必要時可聘請校外教師輔導,還可以在學校和學科組(教研組)的安排下組織課外集體活動,如:科學講座、讀書會、心得報告會、詩歌朗誦會,書畫展、科學晚會、影視評論等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素質得到提高。每學期要培養若干特長突出的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要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教師、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內容,有計劃、有教案、有記載、有總結。各學科教師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課外活動。每次課外活動都要認真作好記錄,包括課外活動的人員、內容、方法、效果等。注意資料積累,期末認真總結。
(四)指導好課外閱讀。學校開放圖書室、閱覽室,各班可組織圖書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料。
七、考試與評價
(一)考試與評價要堅持可行、多元、全面、開放、因人而異的原則,實現導向、激勵、記錄成長、反饋等功能。教學效果的評價可采用考查和考試等形式,要不斷改革和完善考查、考試制度。注重日常考查(如課堂提問、當堂練習、實驗操作、形成性檢測等),適量組織考試。期中、期末考試命題要依據課程標準,既要考查知識與技能,還要考查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杜絕設置偏題、怪題。
(二)嚴格執行考試規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試次數,嚴格控制考試時間。考查一般在單元或章節教學結束后進行。畢業年級和重點學科可實行月考。不能把考試作為督促學生學習的唯一手段,以防學生只重視分數而忽視能力的提高。要認真把好命題關,從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試卷結構、考點覆蓋面、題型和分值,兼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試題難度要適中,題量要適當,并科學制定評分標準。
(三)規范考試過程,嚴格考試紀律。平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考風考紀教育,試題的命制、保管、監考、巡視等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堵塞作弊漏洞。期中、期末考試、畢業年級和重點學科的月考,要做到密封試卷,嚴格按照評分標準進行流水作業閱卷,并仔細復核,以提高考試成績的可信度。
(四)閱卷結束后,要及時細致準確的統計成績,認真做好試卷與成績分析,寫出書面材料,及時講評試卷,對教學薄弱環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質量分析報告一般包括:考試目的;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總體情況,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考題及成績分析;存在的問題;彌補措施和改進教學的意見。統計分析工作可由學科教師單獨或集體完成,并在同學科教師中進行反饋,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
(五)每學期、學年結束時學校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畢業年級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各學科的學業狀況和教師的評語。評語應在教師對搜集到的學生資料進行分析,并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產生。評語應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在評價的基礎上,應給學生的操行或綜合素質確定等級。成績不合格的學生要限定時間給予補救、輔導,并以校為單位進行補考。不得將學生成績排隊、公布。期末考試(考查)成績、操行和綜合素質等級、教師評語應記入《學生成長記錄冊》并通知學生及其家長。
(六)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評價方式多樣化(書面考試、口試、實踐操作、觀察、訪談、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等),既要重視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個性化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提倡運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法,指導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
八、教學研究
(一)教學研究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校本教研規劃,責任落實到人,采取有力措施,保證規劃的實現,確保教研實效。建立健全教研組織,全鎮小學以xx小學為基點,設立小學各學科中心教研組,各校設立相應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初中以校為單位設立各學科教研組。教研組每學期要制定校本教研活動計劃,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責任人。教師必須按時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活動要有記錄。
(二)堅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全鎮小學中心教研組、初中各學科教研組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每月都要有教研簡報。校本教研活動包括集體備課、說課、上公開課(示范課、競賽課、研究課等)、聽課與評課、教學論壇、教學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學習先進教學經驗、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校本教研活動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動,專業引領”為基本方法,不斷完善與創新。各學校要定期推薦優秀教案和論文,統一上報市教科中心。
(三)要大興學習之風,提倡教師多讀書,每人每學期至少閱讀一部教學專著,每學年至少參加一次外出學習,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要充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搞好教師業務培訓,學校每學年要進行“三字一機”(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計算機)訓練和比賽。教師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記錄本、聽課記錄本、教學反思本、寫字練習本。
(四)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動。每位教師每周要寫教學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價值的教研論文,每個學校每年必須承擔一項教育科研課題。
(五)每學期末學校要科學安排結束前的各項工作,組織教師搞好教學分析、工作總結、課題材料整理等,為下學期的工作奠定基礎。
【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常規教研活動實施方案(通用5篇)07-19
教研活動實施方案02-13
聯片教研活動實施方案11-30
主題教研活動實施方案04-22
教研教學常規總結11-24
小學教學常規實施方案04-25
教研活動實施方案15篇04-16
教研活動實施方案(15篇)04-16
教研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5篇04-26
教研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