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仲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將仲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釋:
⑴將(qiāng):愿,請。一說發語詞。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稱“仲”。
⑵逾:翻越。里,居也,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里外有墻。越過里墻。
⑶杞(qǐ):木名,即杞柳。又名“櫸”。落葉喬木,樹如柳葉,木質堅實。樹:種植。一說樹桑、樹檀,即桑樹、檀樹,倒文以協韻。
⑷愛:吝惜。
⑸懷:思念。
⑹檀:木名,常綠喬木。一名“紫檀”。
翻譯: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舍不得杞樹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翻越我家圍墻,別折了我種的綠桑。哪是舍不得桑樹呵,我是害怕兄長。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兄長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越過我家菜園,別折了我種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樹呵,我是害怕鄰人的毀讒。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鄰人的毀讒,也讓我害怕。
賞析:
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大約經歷了防范相對寬松,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周禮·地官·媒氏》稱:“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還為男女青年的戀愛、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選擇自由。但一過“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則要被斥為“淫奔”的。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男女之防就嚴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連“鉆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賤罵,可見社會輿論已何其嚴厲。
這首《將仲子》所表現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這種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首章開口即是突兀而發的呼告之語:“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這呼告初聽令人摸不著頭腦,細細品味又不免莞爾而笑:詩行中分明透露著,有一對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熱戀中的男子(仲子)大約有點情急,競提出了要翻墻過園前來相會的方案。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須知“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是要遭父母、國人輕賤和斥罵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魯莽,可教我把臉兒往哪里擱?”于是便有了開章那三句的突發呼告。這呼告是溫婉的,一個“將”(愿)字,正傳達著女子心間的幾多情意;但它又是堅決的,那兩個“無”(不要)字,簡直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讀者讀得再深入些,當還能想見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變得蒼白的面容,還有“仲子”那因被拒絕而失望的神情。
這失望也為女主人公感覺到了,詩中由此跳出了一節絕妙的內心表白:“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問問得蹊蹺,正顯出了女主人公的細心處,她唯恐“無折我樹杞”的求告,會被心上人誤會,故又趕緊聲明:“豈敢愛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樹,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雖然愛著你,卻不能讓你翻墻折杞前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這番對心上人作解釋的自白,一個“畏”字,吐露著她對父母的斥責,竟是如何的膽戰心驚。這樣一來,仲子卻也不是完全絕望。“仲可懷也”三句表明,可憐的女主人公在擔心之余,畢竟又給了心上人以溫言軟語的安慰:“我實在是天天想著你呀,只是父母的斥罵,也實在讓我害怕呀……”話語絮絮、口角傳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脫脫畫出了熱戀中少女那既癡情、又擔憂的情態。
第二、三兩章初看只是對首章的重復,其實卻是情意抒寫上的層層遞進。從女主人公呼告的“無逾我里”,到“無逾我墻”、“無逾我園”,可推測她那熱戀中的“仲子”,已怎樣不顧一切地翻墻逾園、越來越近。但男子可以魯莽行動,女子卻受不了為人輕賤的閑話。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懼也隨之擴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諸兄”,最后“畏”到左鄰右舍的“人之多言”。讓人覺得那似乎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從家庭一直布向社會,誰也無法掙得脫它。這就是不準青年男女戀愛、私會的禮法之網,它經了“父母”、“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圍裹,已變得多么森嚴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語,也難怪一次比一次顯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實在孤立無助,難于面對這眾口囂囂的輿論壓力。
字面上只見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懼,詩行中卻歷歷可見“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試圖逾墻來會的魯莽,那被勸止引發的不快,以及唯恐驚動父母、兄弟、鄰居的猶豫,連同女主人公既愛又怕的情態,俱可于詩中得之。中國古代詩論,特別推重詩的“情中景”“景中情”,《將仲子》所創造的,正是這種情中見景的高妙詩境。
《將仲子》原文、翻譯及賞析2
將仲子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譯文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舍不得杞樹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翻越我家圍墻,別折了我種的綠桑。哪是舍不得桑樹呵,我是害怕兄長。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兄長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越過我家菜園,別折了我種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樹呵,我是害怕鄰人的毀讒。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鄰人的毀讒,也讓我害怕。
注釋
①將(qiāng槍):愿,請。一說發語詞。仲子:相當于稱為二哥。
②逾:翻越。里:鄰里。二十五家為里。
③杞(qǐ起):木名,即杞柳。又名櫸。落葉喬木,樹如柳葉,木質堅實。樹:種植。一說樹桑、樹檀,即桑樹、檀樹,倒文以協韻。
④愛:吝惜。
鑒賞
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大約經歷了防范相對寬松,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
《周禮·地官·媒氏》稱:“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還為男女青年的戀愛、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選擇自由。但一過“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則要被斥為“淫奔”的。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男女之防就嚴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連“鉆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賤罵,可見社會輿論已何其嚴厲。
《將仲子》所表現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這種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刺莊公”之作,鄭樵《詩辨妄》認為此詩是“淫奔之詩”,今人多不取此二說。)且看首章,開口即是突兀而發的呼告之語:“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這呼告初聽令人摸不著頭腦,細細品味又不免莞爾而笑:詩行中分明透露著,有一對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熱戀中的男子(仲子)大約有點情急,競提出了要翻墻過園前來相會的方案。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須知“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是要遭父母、國人輕賤和斥罵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魯莽,可教我把臉兒往哪里擱?”于是便有了開章那三句的突發呼告。這呼告是溫婉的,一個“將”(愿)字,正傳達著女子心間的幾多情意;但它又是堅決的,那兩個“無”(不要)字,簡直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讀者讀得再深入些,當還能想見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變得蒼白的面容,還有“仲子”那因被拒絕而失望的神情。
這失望也為女主人公感覺到了,詩中由此跳出了一節絕妙的內心表白:“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問問得蹊蹺,正顯出了女主人公的細心處,她唯恐“無折我樹杞”的求告,會被心上人誤會,故又趕緊聲明:“豈敢愛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樹,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雖然愛著你,卻不能讓你翻墻折杞前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這番對心上人作解釋的自白,一個“畏”字,吐露著她對父母的斥責,竟是如何的膽戰心驚。這樣一來,仲子卻也不是完全絕望。“仲可懷也”三句表明,可憐的女主人公在擔心之余,畢竟又給了心上人以溫言軟語的安慰:“我實在是天天想著你呀,只是父母的斥罵,也實在讓我害怕呀……”話語絮絮、口角傳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脫脫畫出了熱戀中少女那既癡情、又擔憂的情態。
第二、三兩章初看只是對首章的重復,其實卻是情意抒寫上的層層遞進。從女主人公呼告的“無逾我里”,到“無逾我墻”、“無逾我園”,可推測她那熱戀中的“仲子”,已怎樣不顧一切地翻墻逾園、越來越近。但男子可以魯莽行動,女子卻受不了為人輕賤的閑話。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懼也隨之擴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諸兄”,最后“畏”到左鄰右舍的“人之多言”。使你覺得,那似乎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從家庭一直布向社會,誰也無法掙得脫它。這就是不準青年男女戀愛、私會的禮法之網,它經了“父母”、“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圍裹,已變得多么森嚴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語,也難怪一次比一次顯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實在孤立無助,難于面對這眾口囂囂的輿論壓力呵。
字面上只見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懼,詩行中卻歷歷可見“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試圖逾墻來會的魯莽,那被勸止引發的不快,以及唯恐驚動父母、兄弟、鄰居的猶豫,連同女主人公既愛又怕的情態,俱可于詩中得之。我國古代詩論,特別推重詩的“情中景”、“景中情”,《將仲子》所創造的,正是這種情中見景的高妙詩境。
【《將仲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將仲子原文及賞析08-25
《采桑子》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1-24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王孫滿對楚子原文賞析及翻譯01-20
酒泉子·長憶觀潮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酒泉子·長憶觀潮》原文及翻譯賞析08-20
酒泉子·長憶觀潮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