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教學反思(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貓》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貓》的教學反思 1
這一次,是我第二次上《貓》這篇課文。第一次是在20xx年秋參加青年教師賽課。而今年我剛好上四年級,所以這次在選擇課文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篇文章,一是想圖個方便,二是想看看現在再去處理這篇文章會有什么變化。
四年前,設計教學目標時,仿照別人的教學設計依葫蘆畫瓢,設計為:
1、體會貓的“古怪”
2、學習作者用具體事例描寫動物,并仿寫喜歡的小動物。
而這一次,通過閱讀課后習題、語文園地等,抓住本課的語文要素之——反語,來設計教學目標。而如何將這一要素落地,也是我在備課中所焦灼的問題。
經過朱校耐心細致地指導,我明白了:教反語,首先要清楚反語的概念,即用相反的話語來表達本來的意思。還要明晰反語的`作用:讓人感覺到很風趣、很幽默,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感情。等我想明白了這一點,我之前焦灼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節課我上得比較累,學生學得也累。孩子們在課堂上比較拘謹,思維沒打開,說得不夠充分。例如“說一說哪些詞句體現了字面上看起來作者不喜歡貓,實際上是很喜歡貓的?”孩子們抓住“成天睡大覺”“膽小”“豐富多腔地叫喚”等等來理解,其實他們沒有真正地感受到“字面上的不喜歡”其實就是“喜歡”。所以我在備課時,應該先把字面上表示不喜歡的句子一句一句羅列出來,呈現在大屏幕上,讓孩子們看到這些句子,就明白只是從這些句子中去體會,縮小了范圍,我的教學目標才更明確。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在設計問題時,語言不夠簡潔,問題指向不明確,孩子們聽得一頭霧水。二是各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巧妙。三是自己課堂的駕馭能力的欠缺,處理課堂生成的靈活性不足。
這節課讓我明白了,不打無準備的仗,自己需要明白教什么,也要知道怎么教,只有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
在語文教學之路上,我還需要努力修煉內功!
《貓》的教學反思 2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范文。貓雖然在日常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么生動活潑,那么惹人喜愛。
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如何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學會用心去感受,去發現美,欣賞美,并創造美成了本課的最終目標。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里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于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淀。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
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這么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于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匯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教學時,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即引領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后讓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從而讓他們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引領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抓住了“老實”、“貪玩”、“盡職”三個重點詞,體會這三個不同特點的詞的連接詞句所表達的作用成了本段的教學重點,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引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誰能讀得更喜愛些?”的激勵性導語使學生積極而又活躍。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把貓當成一個調皮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是因為作者喜愛貓。
如此,在重點引領學習第一自然段這一范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研讀第二自然,就顯得自然而有意義了。自學前,我又引領指導學生從層次、詳略、表現手法,用詞造句等各個方面去學習,于是,學生圈圈畫畫,讀讀寫寫,都能完成這個自讀過程,并參加交流,進行自己講書。
這樣保證了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去研討課文,有效地鍛煉了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擺脫了繁瑣提問作情節分析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說,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也就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由于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缺陷的,如對教材挖掘不夠深,對一些重點詞沒有加深體會等,需要在不斷地積累過程中不斷地進步。
《貓》的教學反思 3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作者通過觀察大黃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小貓的淘氣來表達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
研讀教材時我發現,這篇課文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每段都緊緊圍繞總起句進行具體描述,語言精當,層次分明,上下連貫,結構嚴謹而且在遣詞造句的運用上也十分生動和生活化,妙趣橫生。因此我認為教學這篇課文就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抓住總起句,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如同剝竹筍一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扎實訓練,文庫引導學生鑒賞和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已達到培養能力,加強基礎的目的。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找出總起句并理解句意。
2、課文圍繞總起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么寫這些內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點詞、句是如何表現中心的。
這樣教學,符合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即從整體入手,再到部分,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學到了閱讀此類課文的方法。在整堂課中,我覺得各環節處理的基本到位,檢測預習后發現學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進行多次強調,讓學生多讀多記。理解課文中學生品讀詞句也到位,學生理解了貓的古怪性格的具體表現。我還注重寫法的滲透,如我抓住文中貓耐心等老鼠這一事例,講到寫作技巧,并引導孩子們說出描寫小動物時,要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例來表現小動物的特點。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回顧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說出它的一兩個特點,然后又分別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真正掌握了這一寫作方法。
《貓》的教學反思 4
《貓》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平實無雕琢的語言,表現出貓性格的古怪,以及剛滿月小貓的調皮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新課標指出四年級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以研究性閱讀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說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理解。創設情境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和《貓》之間的真情,感受“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畫面,體 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并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時,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實、盡職、貪玩”感受貓性格的古怪,重點分析、體會、朗讀第一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來突破難點。
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對比,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并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另外還有兩點是需要我注意和改進的:
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優美語句的文章,應給學生一些背的時間。
2、在指導“屏息凝神”這個詞語時“屏息”指導得不夠準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探討,不斷完善自己,還請各位同事多多幫助、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貓》的教學反思 5
故事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充滿好奇和想象的海洋,是幼兒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其一定的教育價值。因為每個故事中所蘊涵的深意需要通過老師的挖掘和合理引導讓孩子獲得,教學中我帶領著學生圍繞主人公性格特點展開學習。
首先,開始部分,就是直接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地欣賞掛圖,啟發幼兒重點觀察貓的變化,以這種方式讓幼兒先來猜測故事的內容,從而引起傾聽故事的興趣,為講述故事做好了一個鋪墊。從畫面中也知道了貓是住在面包房里的,為什么會越變越大呢?讓孩子自由討論,從中得出了很多的答案,為揭開故事謎底讓幼兒傾聽故事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接下來,我是分段講述故事內容,對于孩子們的.猜測,經過故事的講述,大家都認為故事的發展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在提問和對故事的理解上,孩子們都回答的非常好,不僅很完整,也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大家都有把握的教學上,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大膽性得到了提高。最后,我故意放慢了講述的腳步,孩子們頓時傾聽的更為認真,現場的氣氛也是非常安靜,大家都在等待老師故事的真相,原來貓躺在河上不是懶惰,不是影響別人,而是為了擋住涌向城市的洪水,猜測的過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而且這種行為對大班孩子的觀察、思維、理解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挑戰。
在這個活動,我給予了孩子們足夠的想想和創編故事的空間,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征,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孩子們創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征合理創編。
《貓》的教學反思 6
“尋找共同特征”是科學課主要的課型之一,關于這類課型怎么教,一直是廣大科學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之一。這類課型究竟怎么教?也一直困擾著我,最近聽了汪老師執教的《兔與貓》一課,感受頗深,從而也引發了我對教學“尋找共同特征”這類課型的反思。
《兔與貓》一課是通過引導學生對兔和貓的身體外形特點、繁殖方式、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觀察,認識兔和貓身體外形、繁殖方式、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再通過比較、歸納,尋找哺育動物的共同特征,認識哺育動物。《兔與貓》一課屬于典型的“尋找共同特征”課型,汪老師在教學《兔與貓》時,先后進行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兔和貓的身體外形、繁殖方式、生活習性等方面一些圖片,先引導學生逐步觀察兔的身體分幾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點?身體表面有什么?小動物是哪里來的?小動物吃什么長大的?兔喜歡吃什么食物?怎樣運動等等。再引導學生逐步觀察貓的身體分幾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點?身體表面有什么?小動物是哪里來的?小動物吃什么長大的?貓喜歡吃什么食物?怎樣運動等等。然后讓學生比較兔和貓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尋找哺育動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哺育動物的概念,最后應用哺育動物的概念,認識、判斷各種動物,哪些動物是哺育動物。
第二種模式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兔和貓的身體外形、繁殖方式、生活習性等方面一些圖片,讓學生開展觀察活動,分組觀察兔和貓身體外形、繁殖方式、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并填寫觀察記錄表,再以組交流觀察結果,形成共識。然后讓學生比較兔和貓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和不同特點,歸納兔和貓的共同特征,揭示哺育動物概念,最后應用哺育動物的概念,認識、判斷各種動物,哪些動物是哺育動物。第一種模式整過過程十分完整,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學生也順利的找到了哺育動物的'共同特征,看起來是一堂成功的科學課。第二種模式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甚至有點“亂”,學生在尋找哺育動物的共同特征是也沒有第一種模式那么順利,看起來也沒有第一堂課那么成功。
教學“尋找共同特征”這類課型時,應該怎么教?《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科學課程標準》還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按照《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汪老師執教的《兔和貓》兩種模式里,哪種模式的教學過程更能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哪種模式的教學過程更能體現“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的理念?毫無疑問是第二種教學模式。
第一種教學模式,過程雖然完整,學生也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整過過程中,學生完全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手腳被老師羈絆起來了,學生只有順著老師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走,這樣教學,看起來無可挑剔,實際上是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形成的,也不能體現“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的理念。
而第二種教學模式,學生都在自主探究兔和貓的身體外形、繁殖方式、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看起來好像有點“亂”,也沒有像第一種教學模式那樣十分順利的尋找到哺育動物的共同特征,但這一切都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后完成的,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也體現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科學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引領者。從《兔和貓》一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出“尋找共同特征”這類課型的教學設計要以把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放在首位,教學過程要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成為“科學學習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貓》的教學反思 7
《貓》是七年級上冊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第16課。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所以教學目標設定為自主識記字詞,課堂檢查;能通過自主閱讀找出文中三只貓的來歷、性格、外貌以及作業一家人對三只貓的情感等關鍵句子。學完本課后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白不要主觀臆斷、關愛同情弱小等。
在課堂中我發現學生預習不到位,重點字詞讀錯音,還有會讀不會寫的情況。糾正時浪費時間,這需要我以后改進預習方法,并將預習作業落到實處。將預習和檢查相結合,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有效預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勝利的果實,獲得真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概括總結能力一般,出現將課文從頭念到尾等事故,浪費課堂時間,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或者給學生設計答題格式,讓學生約會抓關鍵詞,通過關鍵詞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掌握基礎。
在《貓》這一課中,個別學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對、課文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對主旨理解存在偏差。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多補充歷史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寫作背景。從而到達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在經過組內近5次的磨課,更讓我明白唯有集體的力量裹挾個人,個人才能走的更遠。
《貓》的教學反思 8
這篇課文分為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兩部分,全文字里行間表達了老舍先生濃厚的愛貓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年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剛上課時,我請學生說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創設了自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在學生填“貓既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空時,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才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組省略號,這是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既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學難點,又能對冒號的用法進行鞏固復習。意在培養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復習基礎知識,力求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學生在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時結合生活實際講得較好。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收效較好。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對課文理解從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剛上課時請學生自讀全文,說說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在學生不能準確歸納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時,我引導學生再讀書談印象。我想,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繼續理解課文。體現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的教學理念。
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這一部分后,我又利用課件歸納出貓性格古怪的幾方面表現,以求對這一部分的理解進行整合。學完全文后,我又請學生瀏覽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較深入,所以學生能準確把握作者表達的情感。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平時與學生交流,我了解到學生喜歡貓等小動物,很多學生家里養著小動物并樂于欣賞小動物的照片。為了更好地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我在下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貓的照片。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又留了自主選擇的作業: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學生搜集到貓與小孩、貓與狗、貓與螳螂等圖片實在令我驚喜不已,這些圖片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情景。還有一些精彩圖片沒有在課上一一展示。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資源給孩子們創造了無窮廣闊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在其間興奮遨游的同時體會到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這種快樂也深深感染了我。我感到對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教師體會到了教學的無窮樂趣。
三、在教學中努力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式讀書,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到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讀書是語文教學的特質,只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真真切切地讀才能使學生感受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才能使學生與老舍先生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推薦讀、邊想象邊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得效果較好。這樣設計是為了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只有利用多種方式讀書,才能發揮學生個性化特點,產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教學效果。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后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在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撞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個性化地再現了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達到了我所設想的“以心悟情、以聲傳情”教學效果。
這節課上我還利用想象、展示圖片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進而激發學生對貓等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由于學生對前文有了正確的理解,所以在學生體會滿月的小貓把滿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絕不責打它們”時,學生能準確體會老舍先生愛貓之情,讀得較好。愛貓、愛花、愛生活是老舍先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我能通過學生課上積極踴躍的表現、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到每一個學生對貓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標、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使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會不斷思考、不斷改進。
《貓》的教學反思 9
后石羊小學《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后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后將終身受益。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這么讀?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臟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歡貓呀!”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讓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于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于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獲甚微。這到底該怎么辦呢?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的教學反思 10
學校教導處開始聽推門課了,所以我每次上課前我趕緊把教學流程再詳記一遍,還要仔細看看需要添加什么,想盡量讓缺點、錯誤減少一些。但內心里當然不希望“中獎”。
今天第二節我剛走上講臺,教導處的人員閃進教室。好在我多少有些準備,心撲通撲通跳了幾下便逐漸趨向平穩。這節課教授內容是第二單元第一課《貓》的第一課時,內容并不復雜。教學內容有三:一是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二是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深入感受小貓生氣勃勃的可愛之處;三是讀寫好本課的生字詞語。正好下課鈴聲響起時,各項教學內容順利完成。我暗暗松了一口氣。我征詢王麗主任改進意見,她脫口而出:“第一課時缺少了寫字訓練。”我猛然記起,我安排的是有這個環節的,在指導學生認讀、分析字形之后,讓學生進行描紅,我還讓學生把寫字書都帶到教室來了呢。可為什么還是在講課時毫無知覺地丟掉了這個環節?這是因為有領導聽課緊張的.偶然教學行為嗎?
不是,不是的。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
平時上課,在指導學生認讀完生字、詞語之后,總害怕教學時間緊,所以把描紅練寫這個環節當家庭作業布置了,一次也沒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過,應了余映潮老師所說的“輕慢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要徹底改變”。其次,還以為寫字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高年級可以點到為止。所以盡管明白,課標中規定,寫字訓練要貫穿整個小學階段,高年級字詞教學時間要保證十至十五分鐘但還是沒放到心上,沒落實到課堂活動中。現在想來,還是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課堂上學生不練寫,自己不知道學生容易在哪兒出錯,課下反復讓學生聽寫、補寫、糾錯,事倍功半還埋怨學生笨死了。一個生字寫十幾遍也記不住。究竟誰之過?
我開始嘗試把描紅落實到課堂上,哪一課的生字多了我就挑幾個難寫的具體指導,然后讓學生只描紅這幾個字;如果生字少了,全部描紅。
讓寫字走進課堂。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所有好文章寫得好是因為做的好。
《貓》的教學反思 11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一、全文以讀書為主線,在讀中明白事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方式進行學習。我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知道文中主要寫了波斯貓這只小動物。接著讓學生再次讀文,明確這是一只不快樂的波斯貓。緊接著讓學生帶著“波斯貓為什么不快樂?它找誰去詢問?燕子、蜜蜂、青蛙找到了快樂嗎?為什么?……”等問題去自主讀書。最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勞動的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二、讓學生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意。“抓住重點詞語讀好句子,理解文意”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在教學該文時,先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劃出,然后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如讀燕子、蜜蜂、青蛙說的話,從“一口一口地銜泥、千千萬萬朵花中采粉、一天到晚蹦來蹦去……”這些詞句中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蜜蜂采蜜釀蜜的辛勞以及青蛙捕捉害蟲、造福人類的快樂。同時通過讓學生對比讀波斯貓說的話,從中加深學生對“勞動最快樂”的理解。
三、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培養學生說話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續編故事是培養學生說話興趣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在學生通讀全文,明白事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續編故事。說說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后來是怎樣的?如:后來它最好的朋友誰幫助它明白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當波斯貓明白快樂是什么后它是怎樣找快樂的?頓時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他們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說波斯貓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有的說波斯貓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么滋味了……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在成功之余,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一、感覺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靈活,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關注不夠,沒有及時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只是“按照要求”“按部就班”地讀,沒有感悟到的激情和高潮,情感不夠。當學生讀書氣氛有點沉悶時,老師應該及時地進行引導,有必要的話進行染讀,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從而更好投入到讀書之中去。
二、教學生字時只重字音,忽略了字義、詞義的理解,沒有讓學生學以致用。過后反思在生字教學中,應當運用生字來組詞,并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還可以讓一些尖子生運用所學的一個或幾個詞進行片段說話訓練。以培養學生的說話、寫話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貓》的教學反思 12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的效果較好。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后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再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古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糖、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標、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使學生樂學,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我會不斷思考、不斷改進。
《貓》的教學反思 13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聲,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這篇課文在講授之前,一些老師就告訴我《貓》這篇課文特別好,一定要給學生多講點兒。本來有機會去聽其他老師的課借鑒經驗,但由于特殊情況沒有聽成,所以就自己準備好了之后直接講的。雖然整體上還可以,基本算達到要求了,但個別環節還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講課主要面對自己的'學生,還是很自在的,結果通知去別的學校講課,還要錄視頻,心里的緊張一下子就擴大了,平時張嘴就來的話,在看到陌生的學生整齊安靜的坐在那里,忽然說不出來了,課件本來也是準備的很熟練了,內容幾乎都記住了,但是由于緊張還是出現了差錯,在講到后面的內容的時候,尤其涉及平時的地方,好像有有點話多。
本來設計的課時是可以完成任務的,但在講授時,由于預先設計的提問環節出現偏差,所以課時的內容到后半節課時一直在趕,這是本不應該出現的。在之后又聽了別的老師的課,發現自己在講授時有幾個知識點強調得不夠,這也是不應該犯的錯誤。
總之這節課暴露了許多問題,今后必須認真踏實地研究教材才行。
《貓》的教學反思 14
試教失敗,打擊很大。但也讓我完全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備課的不充分,沒有認真深入的鉆研教材。只是套取了一些別人的.教學設計,因為沒有領悟,所以完全把握不好。另外,文章雖然不長,但要讓孩子不僅體會到貓的性格古怪,還要體會作者對這只貓的喜愛之情。還要讓學生感受一代語言大師的語言魅力。
要在一節課中體現這么多的東西,如何把它們都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確實感覺挺難。
《貓》的教學反思 15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教齡三個月多一點的新手語文教師,接到參加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的任務真是讓人緊張不已。鄭振鐸的《貓》是我上學時沒有的文本,因為想要挑戰自己就選擇了它;也正因為陌生,一拿到文本我就有了幾個教學設計。但困難很快就出現了,正在我蠻有心得的時候,居然發現這些設想其實別人早就已經用過了。而我既然要在諸多有豐富經驗的語文老師們面前上課,必然要盡量去尋找新的突破口,講一些更新穎的東西。因此,我及時叫停想法,從頭開始對文本研讀探究,并逐步生成了本次課的教學設想:
一、努力讓課堂結構清晰,步步深入
對于《貓》這篇文章,在現行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堪稱經典,許多老師都各自摸索出了符合個人特色的有效教學法,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以此為突破口。在我看來,其實從文題切入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避免拋灑的點太多,涉及的面太廣,以致教學了半天也摸不到中心,因缺乏系統性和一定的深度而讓文本被解析得支離破碎,課堂效率變得極其低下。而從文題切入,便于順藤摸瓜,使課堂結構清晰有層次。正如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所說的那樣:“課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抓住了標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內核。利用標題來組織教學,可以突出重點,加深領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教學過程中,我由文題“貓”切入,緊緊圍繞“貓”這一中心,組織了“講述貓的故事”“觀察人與貓的關系”等活動,詳略得當,由淺到深的解讀了文章內容與主旨。
二、努力刪繁就簡,避輕就重,有效突破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這篇經典篇目篇幅長,涵蓋的知識點多,主旨解讀具有多樣性,可謂頭緒繁多。如果在解讀過程中面面俱到,或是圍繞一目了然的內容頻繁互動,則會陷入繁雜的泥淖中久久抓不到文本的重心或游走在文字表層而無法探知文本的內核。因而,在這堂課上,我把“貓的悲劇命運”“人性的黑點與亮點”設計為了主問題,有層次、有重點的突破了文本到底要表達什么的難點。
三、努力突出學習方法的示范與實踐,授之以漁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優秀課文為媒介,發揮教師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特點,巧妙地帶領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積累經驗方法。這次教學過程中,很多閱讀的方法都有意識地傳授給了學生:采用圈點批注法,迅速抓住文本有效信息;運用知人論世的閱讀方法,深入領會文本主旨;鼓勵質疑討論,但討論探究不能流于形式,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方才展開合作探究;聯系生活實際,大膽闡述個人見解等。教學內容的傳授往往是伴隨著教學方法的啟迪一起進行的,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對學生大有裨益。課后思考題的設置也是基于此:運用課上所學的方法帶著疑問去做進一步的.探究。
而我根據文本內容改變成的小詩展現在學生面前時,還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樣的創意既提示了文章的內容,也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在無形中感染了學生,激起了他們的創作欲望,最后學生在小創作中的精彩表現就是明證。
當然,語文課的學習不僅在于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培養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在課程最后我借小詩的“弱小生命”這一詞,將主題進一步升華,從小貓小狗到清潔工、外賣員等身邊的弱勢群體們,引領學生們懂得“尊重弱小,熱愛生命”的道理。
當然,這堂課的設計和教學仍存在一些遺憾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如時間倉促,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較少;實際上課時,學生比較拘謹,課堂討論效果并不好;上課時語速有些快,且有時一些總結的地方可以讓學生說而不是老師總結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逐步改善的地方。
《貓》的教學反思 16
向著某一天終于要達到的那個終極目標邁步還不夠,還要把每一步驟看成目標,使它作為步驟而起作用。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如何努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所以一開始我就設計了觀看《加菲貓》片段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整節課以“情”貫穿始終。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趣。
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引導學生抓住大貓“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復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課已下,但學生意猶未盡,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當時下課的結束語“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第二節課我們也是在快樂中度過,學生那時的笑臉一直在我腦海中。
一節好課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要精煉,情緒一定要到位。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熏陶,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反復多樣的閱讀來獲得體會的。而有些情感體驗的詞語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讀出來,相信效果會更好。
我們教師一定要大膽一些,完全可以讓學生放開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謂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師講解的一模一樣才對,一定要相信學生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收獲。
《貓》的教學反思 17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語文閱讀教學應追求文意兼得,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在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時,我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感悟。不僅教給了孩子一種閱讀方法,讓孩子具體地感受到了貓的.古怪,體會到了作者的愛貓之情,而且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運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表達喜愛之情的寫作方法。借機讓學生進行仿寫的片段練習。實現了文意兼得的閱讀效果。
《貓》的教學反思 18
11月,我在學校語文教研組做了一節微課《貓》,效果不錯。課后我進行了認真反思,有一些思考和體會,寫出來和大家交流。
這節課的教學特色是:
1、目標明確,條理清晰,教學效果很好。
2、教師語言充滿激情。
3、重視感情朗讀。
4、讀寫結合。
5、板書設計合理,上課時間用十分鐘零23,基本上上課不超時。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講課內容不夠完整。
2、時間超時。
3、語速快。
4、教學內容太多,板書內容很多,應該少一點。
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一、通過9節微課的練習我掌握了微課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1、導入。
2、講授新課
3、讀寫結合,仿寫。
4、小結。
二、第二課時的教學特色是:
1、目標明確,條理清晰,教學效果很好。
2、教師語言充滿激情。
3、重視感情朗讀。
4、讀寫結合。
5、板書設計合理,上課時間不超時。
6、教學內容要抓住重點,不要面面俱到,板書設計內容少一點。
《貓》的教學反思 19
老舍的《貓》,突出描寫了貓的性格特點,來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為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喜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全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先寫貓的性格古怪,再寫小貓的活潑可愛。構段也很有特點,兩部分均采用先總述后分說的方式。語言樸實無華而又生動鮮明,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著語氣詞。形象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篇幅短小,結構工整,是學生寫作不可多得的范例。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大家都喜歡抓住貓的古怪性格去體會,分析出貓的古怪表現在“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溫柔可親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然后體會其中“屏息凝視”等詞的精妙。教學的任務似乎就完成了,對于本文在寫作方面的其他獨特之處視而不見。
本單元作文為寫觀察日記,而本課中作者對貓的細致觀察以及傳神的描寫,有助于化解作文的難點,充分用好教材,讓教材發揮其最大的效用,也是新課標倡導的方向。
因此,這節課在積累字詞、體會古怪的基礎上,我更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把周而復《貓》的'片段和夏沔尊的《貓》進行對比閱讀,通過對比其在寫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明白三位作家雖然同是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但老舍是突出貓的性格特點,周而復主要抓住貓的外貌神態,夏沔尊則是通過描寫一家人對貓的態度來表現。同樣的感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從而打開寫作的思路,滲透多角度思考的寫作態度。
之后的讓學生選擇一種小動物,選擇一個角度去觀察,寫出一種小動物的特點,為連續觀察日記打下基礎。
課后推薦閱讀描寫動物的名篇:豐子愷的《白鵝》,季羨林的《老貓》,沈石溪的《第七條》,讓學生在閱讀和對比中,運用所學方法體會其描寫動物的方法和語言特色,把閱讀從課內延伸倒課外。
對比閱讀,讓文章個性突出展現;滲透寫法,為作文教學鋪路砌磚。走一步,再走一步,讓課堂再充實一些,腳步再從容一些。
《貓》的教學反思 20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作者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閉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說,是閉住呼吸,有的學生說是抑制呼吸,我讓學生去查字典,知道“閉”是……“凝視”是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著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里你看出了什么?學生說,在這個詞里看出了毛的盡職。
理解了詞語意思后,我讓學生也閉息凝視盯著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么感覺,學生說,眼睛很累,覺得心里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著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著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么?”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里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么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采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熱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熱愛養花,他家里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后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么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臟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么愛花,當小貓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里,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覺得可愛。都舍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后說出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最后說說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鑒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課上讀的形式少,有感情朗讀來有待提高。
《貓》的教學反思 21
上次,區里語文教研活動,楊中原對開課老師提到,四年級學生要逐步學會概括,課堂要整體入手。我覺得此言甚是有理,我想這樣,能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布局謀篇能力。我一開始讓學生找到“古怪,可愛”概括老舍爺爺筆下的'貓。在學習“古怪”這部分時,我讓學生用“說它xxxxxx吧,可是xxxxx。”
概括貓的四個方面的不同表現。既運用了關聯詞,又整體把握了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是用這四個方面來突出貓的“古怪”!
【《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貓》教學反思貓 教學反思09-21
《貓》的教學反思05-15
《貓》教學反思05-09
貓的教學反思11-10
《貓》教學反思12-13
貓教學反思01-15
貓的教學反思06-14
《貓》教學反思05-09
教學反思《貓》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