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
開學第一周,我們學校開始了聽課,校長的要求是推門聽課,不給任何準備。我也提前把每個年級的課都做了準備,認真背了課熟悉了內容。第二周星期二第二節音樂課是我的音樂課,黎主任去聽了我的課。對本節課我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個別難點解決不夠理想
在本首歌曲中有個重點的內容是八分休止符的'空拍,我采用的先用打節奏的形式打出來再唱,唱的次數可能過少,少數同學掌握不夠理想。
二、聽范唱的次數較少
本節課只聽了一遍音樂,我在倒磁帶的時候有的亂,找不著這首歌曲了,心里有點著急,就直接用琴來彈奏,個別地方進行了范唱。聽得少了學生隊歌曲的旋律不夠熟悉,掌握起來可能有些慢。
三、學生反饋形式單一
學生反饋時只是分聲部進行演唱,沒有進行小組之間的演唱,不能更好地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總的來說本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是我的心里素質還是需要繼續鍛煉,有老師聽課我就會緊張,不能教好的調節情緒。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弱點表現得更好。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2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一個基礎訓練。在本單元的要求是理解課文中的詞義,能正確地運用常用詞語說句子。通過看圖理解句意以及句子之間的先后順序進而理解課文內容;A訓練的要求是正確朗讀拼音字母,認識大寫的字母。能正確地畫去不是同一類的詞語。能按句子順序能把括號里的詞語正確的加到句子中并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能正確地給句子加標點符號。能把幾句話排列成通順的一段話?磮D運用所學的詞語、句式說、寫一段話。
由于本班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思維死板,不會積累所學的知識,手語比較欠缺,和老師交流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根據學生情況我就降低學習要求,在課堂上充分創設情景讓學生動起來,引導他們多多參與演示過程,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眼界,在講解時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他們理解所學知識,特別注重手語的教學,幫助他們掌握常用的一些基本手語能讓他們理解詞義和句意。從課堂教學情況看這四篇課文中的詞義學生基本能理解,但是在課后問的時候卻什么也不知道,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主動性還沒有調動起來,這在以后的字詞教學中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降低學習要求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講解,把字詞講細講準確,在課后抽時間和學生多交流,克服師生之間的交流障礙。在本單元內課文中的句子有了一定的難度,在講解句子時主要是采用演示、看圖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句意,但是學生和圖、演示結合不起來,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不起來,導致學生腦子里沒有所學知識的概念。盡管是課文但是我還是采取了看圖學文的的`方法講解,即使降低了學習要求,但是學生看圖的能力很差,不知道怎樣看圖,理解句子的意思困難還是比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我利用晚自習的時間指導學生反復復習學過的課文,利用晨訓前的一點時間督促學生朗讀課文。
從我個人來說盡管投入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是個人的業務學習抓的不緊,在學的時候也不動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思考。特別是在評價學生方面存在著情緒化,有的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很到位也具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好,從中我也知道評價的重要性,但是有時候由于個人的心情、時間等因素忽略了對學生的評價,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調動起來。其次我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跟不上。其實我班學生的情況是最需要加強個別輔導,但是在這方面老是忙于個人事情,對學生的輔導缺乏耐心,致使自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全面的了解。在本單元內對學生提出了預習的要求也教給了預習的方法,但是在課堂中沒有強化這一做法導致學生預習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出預習的作用。
由于學生還沒養成良好的習慣,很多事情都得需要老師去跟,因個人的精力有限,未免很多地方跟的還不到位,使學生的成效不大。從基礎訓練的練習中看學生沒有養成看題目的習慣,不懂得題目的要求,對前面所學的知識沒有記牢,完成各類練習題困難較大,今后在答題的格式方面還需要重點指導。在后面的單元中我將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強化預習的方法,努力克服在這一單元中出現的問題,在教學方法上多想些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3
這個單元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畫卷,它們均是作家奇思妙想的產物。四位作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帶領讀者飛翔,從人間到天上,從事物到人物,從現實到未來,在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瑰麗神奇,如夢如幻,抑或光怪陸離的畫卷,令人賞心悅目,神思飛揚,忍俊不禁,嘆為觀止。教學本單元重視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啟發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聯想”“想象”和“夸張”的作用;欣賞課文中生動的描寫和故事情節,增強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閱讀和寫作中讓思想自由地飛翔。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地品味,或扮演角色體驗,體會其生動優美的語言,進入其奇妙深邃的意境,認識其鮮明獨特的意象,感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解讀其含蓄深刻的思想。要注意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激發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追求幸福、追求光明的熱情,培養其善良正直樂于奉獻、頑強執著、誠實勇敢的品格,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怎樣實現以上單元教學目標呢?
一、引導朗讀、感知、品味,激發想象力,增長語文知識。本單元課文文質兼美,朗讀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尤其具有重要意義。人事物景宜在朗讀中感知,優美的語言宜在朗讀中體會,思想意義宜在朗讀中解讀,語文知識可在朗讀中掌握,良好的語感可在朗讀中增強,整體把握、獨特體驗等語文能力可在朗讀中提高。在感知、體會、解讀中,想象力可以得到調動和激發。朗讀采取教師范讀,教師帶讀、師生分讀、學生朗讀、自由選讀等多種形式。尊重學生個性,滿足學生不同需求。在意象的感悟和思想內容的理解方面尤其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二、演示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提升想象力,看到想象力的發展空間。精心設計好多媒體可件,并安排好演示的最佳時間。在“引入”的環節就演示課件,在激趣上也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這樣往往會局限甚至代替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的想象在意境、意象、構圖、色彩等方面,難以跳出課件已展現的“框框”。在學生朗讀、感知、品味、想象的基礎上演示多媒體課件,則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想象力的發展空間,產生發展需求,提升想象力。還要讓學生明白牢記:不管聯想和想象的翅膀怎樣高飛遠翔,始終只有一個目的—表達作者心底的情感和愿望。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課本劇,運用想象力,培養良好情操和良好品格。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認識感悟理解,還要讓學生學會把自己的認識感悟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用抑揚頓挫、高底緩急、感情色彩鮮明的.聲音,充滿想象力和創造性朗讀,去因營造意境,渲染氣氛,演繹故事,塑造形象。要感動他人要先感動自己,這就要求朗讀者除了認識感悟理解,還要產生真情實感,并移情入文,移情入事,移情入人,移情入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初一學生不可能一不到位。教師必須重視這個過程。因為,這個過程,正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培養和形成學生美好情操與良好品格的過程。對未擔任角色的同學來說,這個過程,則是一個學習觀摩、培養興趣、找到差距、被感動、被教育和提高欣賞評價能力的過程。
四、本單元課文與初一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有較大的距離,有些語句有較大的理解難度。如《蔚藍的王國》中的“........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傾訴著愛情,傾訴著無比幸福的愛情!”啟發引導,化難為易,讓學生理解其含義。如果“跳”過去,則會影響對課文的完整理解;如果由教師直接“講”出來,則弱化了思維訓練,也取消了學生閱讀“過程”的美感體驗。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4
《打電話》這篇課文是一則相聲,主要諷刺的是那些無話找話、辦事效率低下的人。本來幾秒鐘可以講完的事情——邀請朋友看戲,卻東拉西扯,海闊天空,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說完再見的時候,那里的戲也就差不多演完了。文章是一篇略讀課文,跟前一課劇本相比較,學生都比較感興趣,而且文章淺顯易懂,又有很強的課表演性,于是在簡介了文章體裁等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做太多的講解,而是直接由學生表演的方式,來完成對課文的理解。覺得效果還是可以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而且班主任老師真好有劇本在讓學生們排演。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們都參與到課文里。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的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有利于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
但學生總歸是學生,即便有了對課文的理解,但如何表達還是受到學生本身知識和閱歷的限制,表達起來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目標,于是做適當的示范性朗讀,作為相聲雖然是語言的藝術,但跟詩歌的朗誦、課文的朗讀又是有點區別的,相聲說話更接近于平時的聊天,卻又非常更夸張,是表演,所以還需要有夸張的表情、體態語言來表達。雖然不可能有演員的水平,但至少對學生能有所啟發。之后,學生舉手要求表演的一組非常多。
不足之處是,限于課堂的時間,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表演,但是相信從其他同學的表演中,他們能吸收借鑒到一點東西。從他們對表演組的評價中能感悟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需要改進的。
第三單元語文園地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反問句變成陳述句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卻只浮于表面,沒有練深練透,所以出現了學生下筆難的情況。在設計上,應該把兩個句子板書在黑板上,標出不同,讓學生一目了然,在把否定疑問的反問句,改成肯定的陳述句,練透之后,再進行肯定反問句變成否定的陳述句,舉一反三,應該有不錯的效果,而我直接將兩個肯定句讓學生改成反問句,卻弄巧成拙了,講解的不夠深刻。最后讀讀記記出現的是課本內容,在辨別擬人句或比喻中,有一些難度,如“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這里有像為什么不是比喻句呢,要點一點擬人句的特點,讓學生加深印象,加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5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有的表達了在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有的記敘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有的描寫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聲音,都會使人們心中產生不同于對其他季節的感受。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板書課題后,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是指詩人在做什么?書指什么?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說書是那個人在看書,有的人說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看圖然后再反復讀課題,又讀了三遍課題后曹圣龍同學站起來說,他認為書是寫,作者把看到的寫了下來。這時有的學生一想也開始贊同了他的意見,我舒了口氣隨即贊同了曹圣龍的意見,因為開課前我也查了不少資料正在這個書上為難呢,這個書字是應作寫來講,但很容易讓人感到是詩人在看書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們說不出來都認為是看書的話,也不能說錯,但學生竟能悟出來,看來多讀確實有好處。而這兩首詩的難點也就是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讓學生再看圖聯想明月,獨自一人,江邊靜靜的夜這些會讓人想到什么,學生都說會想到自已的家。再讓學生朗讀古詩,從古詩中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學生能夠說出來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辦了,學生再反復讀詩句并結合注釋,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卻是倒裝句,為此我先讓學生讀最后半句“夜深籬落一燈明”結合圖學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燈又看不到人,那個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學生就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詩學生基本可以自學成功。
《風箏》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教學第四自然段“風箏事件”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上臺表演整個事件的過程,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幾分鐘后,全班沒有一位同學舉手,我只好點名兩位同學上臺表演,結果效果相當差。兩位同學用非常生硬的動作、語言,斷斷續續地說完整個過程,引得全班同學議論紛紛,我也覺得十分尷尬。課后我自我反思:學生表演時沒有道具,憑空想象,加上也沒有對話描寫,只能通過動作、表情等來表達,因此,學生做起來困難。并不是所有課文都能通過表演來增加學生的空間,要因文而異,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解讀文本還是不夠深入,比如在仿說練習時,完全可以將課文中另外幾個句子進行類似的仿說訓練,并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課文中為什么沒用同一種句式去描寫秋天的景物。
這一周安校和豐娜老師分別聽了一節課,對我的教學問題給予了指導,受益匪淺。比如,小組合作中,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進去,合作意識不夠,另外有些學困生上課不夠專注,影響整個教學的進程,以后要培養學生上課好習慣的養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評價的積極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教授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6
本課是寫我國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草原的熱愛。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歡騰,同是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如何讓學生也能體會到大草原的美麗、廣闊、歡騰呢?我先用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大草原有一種向往。學生有了興趣,課上起來就順了。接著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聽老師范讀課文,自己談體會,讓學生說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就著本課的主要內容,學生分段體會本課優美的詞句,體會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最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想對大草原說些什么?
整堂課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滿了新意,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有體現。學生自讀自悟,介紹大草原的美麗、廣闊、歡騰,品味其中的重點詞句。孩子們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過“開滿”“各種各樣”“清香”等詞感受野花的多、美、香。學生只有感受還不行,還得發揮學生的想象,我問學生:“欣賞到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景色,你有什么話要說?”學生積極發言,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表現了同學們對大草原的熱愛。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7
板書課題后,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是指詩人在做什么?書指什么?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說書是那個人在看書,有的人說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看圖然后再反復讀課題,又讀了三遍課題后王祥光同學站起來說,他認為書是寫,那個人把看到的寫了下來。這時有的學生一想也開始贊同了他的意見,我舒了口氣隨即贊同了王祥光的'意見,因為開課前我也查了不少資料正在這個書上為難呢,這個書字是應作寫來講,但很容易讓人感到是詩人在看書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們說不出來都認為是看書的話,也不能說錯,但學生竟能悟出來,看來多讀確實有好處。而這兩首詩的難點也就是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讓學生再看圖聯想明月,獨自一人,江邊靜靜的夜這些會讓人想到什么,學生都說會想到自已的家。再讓學生朗讀古詩,從古詩中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學生能夠說出來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辦了,學生再反復讀詩句并結合注釋,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卻是倒裝句,為此我先讓學生讀最后半句?夜深籬落一燈明?結合圖學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燈又看不到人,那個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學生就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詩學生基本可以自學成功。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8
本單元教學中有許多課文要求有感情朗讀,可是,我在教學中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靠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上學期的教學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后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一學期的反思后,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朗讀的目的是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還要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過朗讀來達到目的,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老師缺乏示范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遺憾的是課堂里老師忽視了這點,幾乎沒有示范讀,學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9
第三組課文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訴我么應該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根據課文特點,對話較多,在教學中我也主要抓住對話通過朗讀、表演、討論來學習。如《南轅北轍》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得意無知,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重點通過人物的對話朗讀體會人物特點,讓學生認識一個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同時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含義以及比喻義。記得當時我讓學生討論了“害死大雁的是誰?”這個問題,緊接著解釋了驚弓之鳥的含義。這里處理不當,沒有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出比喻義;蛘唔槃葑寣W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懂嫍钐摇肺抑饕プ⊥瑢W們與老師之間的兩次對話來體會他們不同的反應以及老師的不同反應。同時以父親和老師的話為難點來體會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在體會老師和父親的話時,可能是引導不到位,學生答的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不要嘲笑別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之類?偸侵貜驼f,總是不能答出精彩。當時似乎又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又是我說出實事求是。是同學們積累詞匯不夠?是我執著于他們要答出更準確的道理?還是朗讀體會不夠?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自讀課文,我講得也比較簡單,自讀、學習詞語,就拋出幾個重要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為什么小徒弟會受到稱贊?”讓學生自學,然后反饋,F在反思,應該要讓學生再說說啟示。不過還是一個老問題學生在反饋“為什么小徒弟會受到稱贊?”時,又只是講到表面的`他畫的好,讓人覺得有很多駱駝,他畫了“一只駱駝……另一只……”。只有李奕初說道他的畫有種若隱若現的感覺,讓人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駱駝。沒有更深刻的想法了,甚至沒有人說道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孩子們是沒詞匯么?后來我引導也說不出更深刻的想法……創新,智慧,多想多動腦,他們也想不到?那估計讓他們回答啟示還是會是這樣……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0
對于語文課而言,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節課,我是側重于語文的工具性。我希望達到:授之以漁,學以致用的效果。本節課的設計思路:
1、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所學的課本為基礎,拓展課外的`閱讀量,達到知識的靈活運用。
2、梳理學習說明文的思路:明確說明對象---抓住特征----理清順序----分析說明方法---品悟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3、讓學生感知說明文按內容和按語言的分類。目的再于讓學生了解圍繞說明對象用不同語言去描述說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能力遷移準備的三個文本。藥品說明書,中國石拱橋,水的語言
總結出不同類型的說明文側重點的不同。
5、結合自己的小練筆與三個文本進行對比,檢驗自己明對象、抓特征、品語言的運用效果。
6、總結出,說明文的語言需要準確,但也可以根據說明的內容在準備的基礎上,再加入生動活潑的語言來把對象說明白的目的。
現在反觀這節課,發現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本節帶著遺憾結束,由于我對時間的把握沒有到位,整節的容量較大,學生顯得消化不量,這主要是我在備課的時侯,沒有深入了解學情,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估測不夠精確。同時議題不夠明確,顯得沒有主次。課堂的調控不夠機智,從而也看出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加強。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1
《楊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對于老師該怎樣教和學生該如何學,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五下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所以,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1、會讀“為設果”、“應聲答曰”等難讀的詞語,會寫“惠”、“禽”等生字。2、讀通句子,理解意思,會有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初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上,將“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鳖A設為教學難點。
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所以在正式教學前,我先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學生以前在“日積月累”里學過的,有的`則是課外積累的,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古文與現代文有什么區別。學生說了難理解,語言比較精煉、簡潔。有了這樣的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其次,我認為應當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把古文讀通、讀順,在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因此,我按照“讀通——讀懂——讀美”三個環節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同桌對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回讀等。還要學生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于是我進行范讀,讓他們仔細聽,引出古文朗讀應注意停頓,這樣節奏感才好。在理解文章意思時,我先引導學生從學習古詩詞中尋找方法,然后依法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力求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達到目標,放手讓孩子自學,又不懂的地方請教同桌或小組同伴。孩子們大多能借助注釋學習,并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文章。
緊接著我抓住“聰惠”一詞進行教學,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先問學生“讀了課文之后,楊氏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回答了“聰明,隨機應變,能言善辯”等,緊接著,我就讓他們到課文中去找能體現楊氏子聰明的關鍵語句。引出這篇古文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就是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楊氏子聰惠在:一是會聽——能聽出孔君平的“話中話”,孔是拿他的姓開玩笑的?拙降难酝庵馐牵耗阈諚,“楊梅”也“姓”楊,看來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嘍!二是反應快——對方話音未落,他就反應過來,“應聲答曰”,予以“回敬”。三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開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說話練習“如果來的是‘梅先生’‘柳先生’‘黃先生’,楊氏之子又會怎樣回答呢?”將教學推向高潮,使學生對“聰慧”的認識更加深入。
最后,在學生興趣黯然時,拓展《世說新語》中另兩個聰慧之語《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鼓勵感興趣的孩子去閱讀《世說新語》并且搜集一些精妙的語言。
教完此文,我發現原來教古文也可以這么有意思,自己更喜歡讀古文了。課堂時間的把控比以往準確許多,個別學生的精彩發言為課堂增色添彩。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有些細節的教學沒有到位。比如:布置學生句子意思時,說:“試著用上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讀懂課文。”走下去之后發現學生又在讀文,猛然醒悟,自己的表達不夠準確,應該說:“用上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2
第三單元的2篇講讀課文,都是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學習寓言故事,大部分學生能讀懂寓言故事講述的道理。
這兩篇課文我都是從課題導入的,從課題設疑,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課文分析中,主要抓住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里變化,進而總結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特別是學習《狼和小羊》一文時,男生讀狼說的'話,女生讀小羊說的話。學生興致很高,讀出了狼的狡猾,小羊的溫柔、善良。這樣的對比朗讀,學生很快總結出:對壞人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時,同樣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狐貍說的話體會很深,讀的繪聲繪色。又抓住“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字詞語進行理解分析。在體會人物的對話后,本想讓學生分角色演一演的,卻到了下課的時間。本節課的時間分配還需在調整。
在這里兩節課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個別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還需提高;有的學生心里想表達的意思表達不出來或是表達不清楚,也就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培養;還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讀的多了,我想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提高了。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3
根據課文特點,對話較多,在教學中我也主要抓住對話通過朗讀、表演、討論來學習。如《南轅北轍》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得意無知,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重點通過人物的對話朗讀體會人物特點,讓學生認識一個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同時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含義以及比喻義。
《9.寓言二則:南轅北轍》教后記
寓言《南轅北轍》的教學首先以理解課題中的“轅”和“轍”入文,然后讓學生在文中找到點出“南轅北轍”的意思的兩個句子,讀讀體會。以為課文基本是對話,所以第二部分是讓學生通過對讀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同桌對讀,熟悉課文后,師生第一次對讀,教師讀朋友,學生讀坐馬車的這個人。教師在讀時,把文中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讀后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勸,和反襯這個人的固執,不聽勸。師生的第二次對讀,角色交換,教師在讀時,省去三個“沒關系”。學生認為這樣不能很好地體現這個人的頑固、傲慢和不虛心,因此補上三個“沒關系”,再讀課文。經過這兩次的對讀,學生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了人物的特點,既讀熟、學懂了故事,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寓意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最后讓學生同桌再對讀,加深理解。
這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時候,魏王想去攻打趙國的邯鄲,季梁聽到這個消息后,連忙從半路折回,衣服褶皺了也來不及燙洗弄平,滿頭的塵土也顧不得撣掉,匆匆忙忙去謁見魏王。他先說了這個“南轅北轍”的故事,故事講完,又對魏王講了這樣一段話:“如今,你一動就想稱霸為王,一舉就想取信于天下,依仗著大王的國土廣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以擴充疆域,抬高聲威,大王這種不合理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了。正好比想到楚國去而向北走一樣!苯處煱堰@個寓言故事的出處跟學生一讀,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課后,很多學生來打聽書名,來借書閱讀。我想這已很好地達到了教師的預期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引導高年級學生閱讀更深層次的書籍。
《9.亡羊補牢》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學校組織的“雙優課”評選活動中,展示給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我親切、謙和的教態贏得了老師們的贊許,同時對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致關的重要。我非常滿意的是學生們的表現,學習興致高漲,參與意識強烈,發散思維活躍、學習效果良好。一節課的教學安排,老師可以精心準備,但課上的突發事件(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或是無關的),確實往往讓老師始料未及的,怎樣巧妙的處理好,就要看老師的應變能力,和多年的教學經驗。繼而就本課書的教學,發表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1、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扎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創設平臺,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蘊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扎實到位。
2、循環反復,螺旋深化: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復中提高。
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復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
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體會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臺,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但切入點的問題缺少討論的價值:這節課環節清楚緊湊,老師以“問題: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組里交流。還有就是老師對養羊人有一種評價,不知對不對,待你們解決完第一個問題后告訴你們,幫我分析一下!睘榍腥朦c,引導孩子讀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學習和師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體會了寓意。這種探究合作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體現了三維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但是我覺得作為切入點的問題過于簡單,因此關于這個問題的小組討論的意義不大。
4、教學無小事,更應關注細節:
課后,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說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為“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10.驚弓之鳥》課后反思
踏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才剛剛三個星期,面對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的工作,讓我感覺束手無策。從沒有教過語文課,很少接觸小學生這一群體,每當拿起語文書,翻開其中的課文,腦子里一片糊涂。幸好對我們新老師,學校給我們安排了兩個師傅,從教學和教育兩個方面指導我們。
有了老師的指導,這并不意味著坐享其成,自身的努力同樣很重要。記得我們的研訓員說過,如果一個老師能夠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肯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在我們的印象里,通常會覺得:上一節好課,最重要的是備課和寫教案,往往忽視了對課后的反思。在三個星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就體會到了寫好課后反思,不僅必要而且重要。
我要怎樣才能把《驚弓之鳥》這節課上好呢?思考來思考去,都沒有一個好思路。包老師感覺到我的為難,于是她決定上這節課讓我聽。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一個好老師是如何把握課堂,一節課上下來感覺行云流水一般舒暢。而自己上課時總是磕磕巴巴的,有時怕漏這個又忘了那個。不過我也并沒有灰心,作為一名新老師,關鍵是如何讓這一堂課順利地按照先前的準備上下來。《驚弓之鳥》是一篇成語故事,我想我們在第三課時已經學習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何不引導學生們從他們了解的成語入手,來導入我們的新課呢?接下來,對課題這個成語進行解釋,接著開始文章中生字詞的學習。
我把這個想法與老教師討論了一下,老師說,如果一個老師在備課時要求學生學習某一個知識,那么老師的知識儲備量一定要比學生的多很多。比如我要學生們說說他們知道的一些成語,可能學生的成語儲備量并不多,那老師就應該有意識的教他們一些成語,作為積累。不僅如此,我用的'是質疑課題的方式開始新課文的學習,那么這個對于課題中一些字的解釋,在學生還沒學習這課之前,他們能回答的很好嗎?包老師說,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上,看看到底學生的反應如何?
上完課了,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問題。的確,學生們真正能說出來的成語不是很多,如果我僅僅是簡簡單單地不做總結,那么設置這一環節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了。對“驚弓之鳥”中驚,弓和之的解釋都不是太理想,尤其是“驚”這個字。通過實際教學,我了解到備課時一定要考慮某個教學環節的可行性,不是簡單的隨便想個方式,避免到上課時,才發現不能很好地運用。在生字詞的學習中,我用了“換一換”,“用近義詞解釋”的一些方式,感覺效果還是挺好的。對于“能手”這個詞的解釋,還拓展到提問學生,問他們知不知道還有什么別的能手?“劉翔是跨欄能手,姚明是籃球能手”,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這樣才能進一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下來的感覺還是挺好的,但學生們到底能掌握多少還是通過檢測才能反映出來的。以后,上語文時,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更有新意,抓住學生的興趣,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的把握這一節課。
《11.畫楊桃》教后反思
最近我們一直在學習《新課標》,學習之余,我總在想:怎樣貫徹《新課標》的精神,上出“新”意?于是我開始苦苦地思索。對于《畫楊桃》一課,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沒什么可以說的,因為文章內容看上去并不難懂?墒且嬲x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樣設計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學生樂于接受,容易學懂呢?我反復揣摩,終于想了這樣一套教學思路。
一、自讀自悟,初步理解
《新課程標準》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绷己玫恼Z感,要先靠平時多讀,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來實現。上《畫楊桃》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誦讀課文三次,然后讓學生自由表達質疑。因為我認為:孩子們讀書后,都應該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沖動。因此,老師沒有向學生提出任何問題,而是請學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來說一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感覺、感受和疑問。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些發言,不但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了解了學生初讀之后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為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從學生的發言和質疑看,他們理解的重點放在了對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上。至于“認認真真、老老實實”、“一生受用”等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根據這種情況,進入了下一個步驟。
二、親身實踐,思考體驗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責任。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并不亞于一些自然科學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時,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生從被動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讓學生在主動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于是我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閱讀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實踐的過程。為了上好《畫楊桃》,我特地從水果市場挑選了一只楊桃。并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轉過身靜靜地畫起來。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請學生朗讀能夠指導正確作畫的有關課文。這樣邊讀、邊看、邊畫的過程,非常明確地向學生表明了作畫的目的并不是練習繪畫,而是通過“畫”這一手段、這一過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并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蘊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么樣,畫什么樣”,并不像說起來那么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說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為此,我以為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凋動其積極、飽滿的情緒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實踐的興趣,從而掌握實踐的方法,逐漸形成自覺開展語言實踐的習慣,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評價,深入領悟
在學生作畫過程中,老師收集了幾幅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品,并把學生的作品用投影儀放大到屏幕上,讓學生“以作品的作者讀沒讀懂課文”為題,對作品進行評價。這一環節我覺得很有效果,經過這一番評價,學生較深刻地領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道理。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老師始終堅持聯系課文語句去評說實踐中的實際事物,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提高認識能力。
四、把握重點,跳出課文
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后,老師還教給了學生一種普遍有用的閱讀方法。不僅如此,老師還把上課初幾個同學的質疑,回歸給提問題的同學,學生已經能夠回答當初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又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并討論“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義。最后還引導學生“跳”出課文,從《畫楊桃》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廣泛的領域。于是,一篇淺顯的文章,講出了一個辯證唯物主義的大道理。
語文學科的復雜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改革的復雜性。不同的課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樣找到最適合“本課”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而又符合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基本規律。《畫楊桃》一課的教學,雖然教師自始至終沒有提出直接指向內容的繁瑣問題,就連過度性、提示性、點撥性、引導性的問題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難之處都通過學生自主的讀、思、說得到解決,沒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節細部,但課文的語言、結構、內涵、重點都已一目了然。整個課始終回蕩著學生瑯瑯的讀書聲,醞釀著靜靜的讀思。
《12.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創設一個類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錢裝滿整間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啟發性。我就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懂,讓學生先參照課文提示,明確學習要求,獨立閱讀、思考,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交流、討論。
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開闊學生的思維。如:畫出《山深藏古剎》《十里傳蛙鳴》 。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4
《小草和大樹》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為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征。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后,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們認為,它們分別代表什么樣的人?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著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征著高貴顯赫的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于學生產生興趣,并且為下文學習鋪墊。
《輪椅上的霍金》一文內容實際與學生生活距離較大,學生沒有切身的體驗。因此品味文本語言時,學生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激活學生的思維來展開學生的想象,在交流、思考中走進主人公。
帶領學生學完了《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一文,我想:文章不僅僅是描寫《魯濱遜漂流記》。走出小說,我讓孩子們明白了家傳的期望,寫寫緬兒的贈言,討論女孩子要不要讀這本書,如何寫一篇讀書筆記。但是正因為小說已經深入人心,后面的教學才能順利地進行,才能讓文章學得有滋有味。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5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系,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新課改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節課在時間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練習題無法在課堂四十分鐘內完成,只能留到課后作為作業。所以說,老師備課要對大綱、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鉆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么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并規范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次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從文本中發現與學生有聯系的共鳴點,激發學生的情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4-03
第三單元的教學反思07-05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9-09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6-14
第三單元乘法的教學反思06-15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5篇09-09
第三單元陽光教學反思11-11
語文單元教學反思07-28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教學反思12-02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計劃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