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29 13:26:05 宗澤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曹劌論戰》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

  2、掌握“伐、勺、靡、弗、帛、獄、軾”等7個字和“之、其”的用法。

  3、熟讀并背誦課文。

  4、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現象,初步學會省略句的分析及翻譯。

  5、學習圍繞中心剪裁,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6、領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戰機,就能以弱勝強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分析曹劌的戰略思想——①戰前政治準備——取信于民;②戰略防御原則——詳察敵情,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2、理解文句,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寓論于敘的寫法。

  2、古漢語句子成分的省略現象。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解題,了解《左傳》。

  2、疏通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之、其”的用法,以及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現象。

  教學過程

  1、題解。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注釋,使學生了解《左傳》的有關知識和“長勺之戰”的發生背景。本文是以曹劌對戰爭的議論貫穿全文的。

  2、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正音辨字

  (1)正音(出示幻燈片)

  (2)辨字(出示幻燈片)

  3、講讀課文的第一、二段。

  (1)第一段寫備戰,可分三層

  開頭三句為第一層。開門見山點出了戰爭的時間、性質、魯莊公的態度和曹劌的反應。

  接著三句為第二層。這里插入鄉人與曹劌的問答,表現了曹劌卓越的見識,果敢的行為。

  下面是第三層。第三層寫了曹劌與魯莊公三次對答。曹劌對魯莊公的三條迎戰依據的態度是:“必以分人”、“必以信”與人民利益無關,“必以情”對人民有好處。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

  接著,由學生集體朗讀第一段并概括段意:曹劌論述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

  (2)第二段寫作戰,可分三層。

  第一層(“公與之乘。戰于長勺。”)說明在魯國方面,打的是防御戰。

  第二層(“公將鼓之。……齊師敗績。”)

  以上說明曹劌選擇反攻的有利時機。

  第三層(“公將馳之……遂逐齊師。”)這里寫曹劌選擇追擊的有利時機。

  接著由學生集體朗讀第二段并概括段意:曹劌協助魯莊公指揮魯軍戰勝齊軍的經過。

  這一段寫長勺之戰的經過。通過“鼓”、“馳”兩件事,兩個“未可”、“可矣”,就生動地刻畫出魯莊公急躁冒進的情態和曹劌的'從容不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領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的戰機,就能以弱勝強的道理。

  2、學習精心剪裁,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

  (1)聽寫生詞:伐、勺、弗、帛、軾、靡。

  (2)指名背誦第一、二段。

  2、講讀第三段。

  第三段寫論戰,分兩層。

  第一層(“既克,公問其故。”)承上啟下。

  第二層(“對曰……故逐之。”)曹劌總結、議論這次戰爭取勝的原因,點明了題意。

  3、進行第二步教學:導思(領悟)。

  (1)古人紀錄這場戰爭,用“齊魯長勺之戰”為題,而后人卻改用“曹劌論戰”為題,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改動?

  提示:全篇以曹劌的言行為主組織記事材料,而記事的中心又處處落在曹劌的“謀”字和“論”字上。

  (2)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里?莊公的“淺見”表現在哪些方面?試做比較。

  (3)魯國以弱勝強的契機在于曹劌的善于把握戰機上。你能從理論上探知曹劌為什么能做到這樣嗎?

  提示:一個出色的人才,應當具備德、識、才、學幾方面的條件。

  (4)本文記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

  提示:本文的重點是寫“論戰”,所以三次對話,寫得詳細,戰爭過程寫得略。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2

  一、訓練目標:

  1、學會改寫的要領

  2、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膽想象要合乎情理。

  3、恰當剪裁又要加以補充,自由發揮創造能力。

  二、寫作指導:

  (一)導入:

  改寫,就是對原文進行內容或形式的改變,是按照要求和需要把一種文章改變為另一種文章的作文方法,是對原作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某種改動的再創造。改寫主要有兩個基本類型,一個是形式上的改寫,另外一個是內容上的改寫但在有些時候也兼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改寫。形式上的是指體裁、表現方法、語言、人稱等方面的改變,而不涉及內容的重大改變;內容上的是指主題思想的轉移和中心人物的改換。另外,還有內容與形式兼有的改寫。無論內容或形式上的改變,仍然要忠實于原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否則就不是另外創作了。

  (二)指導:

  我們常見的改寫形式有四種:

  一、改變人稱,把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或把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

  二、改變敘述方式,即把人物對話改為敘述形式。

  三、改變文章的體裁,把古文改為現代文,詩歌改成記敘文等。

  四、改變文章的敘述方式把順序改為倒敘或插敘,或把倒敘改為順敘等。

  改寫也是屬于給材料作文,只不過所給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較特殊,它要求學生在原文的基礎上重新構思,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但和其他的寫作方式一樣,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下面按改寫的類型分別闡述。

  1、改人稱,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二是把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此時應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節應與原文中的情節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寫的話,改寫后應合乎人物的實際。

  2、改體裁,即將原文的體裁改變,以另一種方式將文章表現出來,如將詩歌改成一般文章,將小說改成劇本。改體裁時應注意:既要緊扣原文內容,又要根據自己的生活進行合理想象,從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內容,又合乎現代生活審美的要求。

  3、改結構,就是在抓住原文的前提下,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將順敘改為倒敘、插敘,或將倒敘改為順敘等。這種改寫,一般只要變動文章的開關部分,或刪或增,當然,必須注意上下之間的自然銜接和前后的照應。

  4、改主次,如把主要人物改成次要人物,把次要人物改成主要人物,相應的會涉及詳寫和略寫的問題,所以也可以把詳寫內容略寫,略寫內容詳寫。

  5、改手法,主要指改變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如將以說明為主的說明文,加上多種修辭,使其具有文藝性,要注意的是手法的改變往往會涉及語言風格的`改變,所以要以語言的改變輔助表現手法的改變。

  以上幾種常用的改寫的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應遵循幾條原則:

  1、改寫要有章法可依。這里的章法是指命題對改寫的要求。寫之前應先明確要求,再按要求寫,切不可過分地自我發揮。

  2、要把握原文精神。原文的主要內容、主題和具體寫法等,是改寫構思的張本。要領會原文的主題、人物、情節、表達方式等,審清題意、明確要求,對改體裁、改人稱、改語體以及字數限制要心中有數。

  3、要明確中心與標題。如有的原文是記事的,要求改成寫人的,那么中心要相應變,標題自然不應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確定中心,按中心確定標題。

  4、要有自己的風格。改寫是需要想象力的,在寫作過程中,要融入自己的風格,避免千人一面,可以體現自己的語言風格、行文風格,既區別于原文,又有個性。

  三、訓練題目:

  《曹劌論戰》選自《戰國策》,是表現戰國時期謀士戰略思想的文章。文中的曹劌雖然是一介布衣,卻具備許多士大夫所沒有的素質。文中曹劌與莊公的對話尤其發人深思,試改寫此文,文體不限。

  要求:

  1、能把握曹劌等人物的特點,體現曹劌的戰略思想。

  2、可以改寫整個故事,也可以改寫其中的一個片斷。

  3、注意運用學過的寫作手法刻畫人物。

  4、要有合理的細節描寫。

  四、學生寫作:

  略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得。

  (2)讓學生談談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曹劌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了解本文記述戰爭詳略得當的特點。

  2、難點

  理解曹劌有關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設想

  采用誦讀法,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語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誦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語感,又可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語,也可以通過誦讀加以積累理解。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圣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并聯系實際,有所啟發。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識,你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哪些嗎?(全班交流)

  你知道以少勝多的戰爭有哪些嗎?

  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古戰場,了解這場以少勝多的"齊魯長勺之戰"。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近作品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而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

  知識點:關于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2、長勺之戰的背景

  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3、理清線索,梳理結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

  (1)試概括文章大意。

  (2)文章的線索有幾條?

  點撥:有兩條線索:

  ①事物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②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研讀課文,把握曹劌戰略、戰術思想。

  1、魯莊公認為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進行評價的`?

  2、為什么“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3、為什么“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4、從戰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么?

  小組合作討論:并歸納。

  (二)品評曹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曹劌:愛國熱情,政治遠見,卓越才能,過人謀略。

  魯莊公:政治無能,軍事無知;實事求是、虛心聽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為求真知,不恥下問。

  (三)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文章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四、課堂討論

  魯國的獲勝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從曹劌的做法和孟子的“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來談談

  如何做好集體中的一員?

  五、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請見——愛國熱情

  曹劌參戰——卓越才能遠謀

  論戰——過人謀略

  施行小惠、祈求神靈——政治無能

  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軍事無知

  魯莊公急于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鄙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禮賢下士、任人唯賢

  戰后問劌、勝而不喜——為求真知,不恥下問

  教學反思:

  本堂課學生能積極地配合老師參與到整堂課的教學中來,教學效果比較好。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識記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字詞,認識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探究對話描寫對于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朗讀中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曹劌“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精神,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朗讀中要注意字音的準確,節奏的合理,盡可能表現出人物的情態,并使語句流暢,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揣摩文章大意,進而要求熟讀成誦。

  2、點拔法。本文突出了人物語言的描繪,而且寫了戰前準備,戰時經過,戰后總結三部分,事態發展清晰,文章脈絡分明,學生在朗讀之后,借助于比較完備的課下注釋,可以粗通大意。

  【學法指導】

  知識歸納法: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語知識,諸如常見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重點文言實詞,古今異義現象,一詞多義現象,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哪位同學能舉出實例(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這些戰役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思考,而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弱軍戰勝強軍的著名戰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2、解題:

  學生閱讀注釋(1)教師補充: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候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曹劌論戰》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王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孫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孫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交戰于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3、教師范讀課文,注意加點字讀音:

  曹劌(guì)又何間焉(jiān)鄙(bǐ)未孚(fú)長勺(sháo)弗(fú)未徧(biàn)轍(zhé)靡(mí)軾(shì)公與之乘(chéng)彼竭(jié)我盈(yíng)

  4、學生參閱注釋默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⑵課文共三段,是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的?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明確:按著戰前準備,戰斗過程、戰后總結的順序組織材料。詳寫論戰,略寫戰斗。

  5、學生參閱注釋,教師點拔,疏通文意。

  6、文言知識歸納:

  ⑴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⑵一詞多義。

  7、揣摩探究:

  ⑴你認為魯莊公是一位怎樣的國君?

  ⑵簡析曹劌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⑶你認為魯國以弱勝強,憑借的是什么?

  8、教材拓展:

  結合中外古今戰爭史以少勝多的事例,談談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是什么?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9、課后作業。

  就本文寫一篇讀后感。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5

  【教學目的】

  1、懂得文中實詞“師、將、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虛詞“之、以”等的用法。

  2、了解曹劌關于戰爭取勝的論述及其指揮作戰的才智。

  【教學設想】

  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學習的東西。

  這段文章是《左傳》中的一段名文,記述了春秋時期齊魯長勺之戰,記下了曹劌關于戰爭取勝的著名論述以及曹劌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史實,描寫了曹劌的軍事才智和作戰指揮才能。其記事有詳有略,內容重點突出;先言戰斗進程概況,后明戰斗進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顯明。本文在內容、寫作方面的這些特點,教學中要講清楚。

  逐句逐段講解課文。在懂得句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作特點。加強誦讀練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劌論戰》。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這部書特別長于記述戰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么,其奧妙何在,本篇作了簡潔而生動的記述,學完后大家會對之有個了解。

  現在,請一位同學把“閱讀指導”和注解念一遍。

  二、朗讀課文,解決讀音和停頓問題

  1、教師范讀課文,或放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注意自己感覺讀得不準的字音,以及停頓不對的句子。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教師引導評點,指出其朗讀的優點以及存在的語音、停頓問題。

  3、解決有關字音問題。

  曹劌(gùi)又何間焉(jiàn)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夫戰,勇氣也(fú)望其旗靡(mǐ)

  4、解決有關句子的停頓。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奏: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三、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標記出自己感覺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語和句子。

  2、結合課文注釋,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己初步解決部分難詞難句。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難詞難句。

  (1)注意以下詞語和句子: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當官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其中呢?

  肉食者鄙:當官的人目光短淺。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和食物這些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犧牲玉帛,不敢虛報夸大,一定如實反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詳細審察,但一定按照實際情況處理。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這是忠心為人民辦事,可以憑借這點一戰。

  公將鼓之:莊公準備下令擊鼓進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便有所衰落;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就差不多耗盡了。

  (2)引導學生總結虛詞“以”在課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現的次數較多,主要是作介詞,表示“憑借”、“根據”等。

  四、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1、把握課文寫作思路。

  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兩個問題: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

  (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

  (1)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2)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

  “論戰”,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第一部分寫曹劌拜見魯莊公。,第二部分寫曹劌指揮戰斗的經過。第三部分寫曹劌闡明取勝的原因。

  注意,在學生概括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每部分內容都可以以“曹劌”作為主語,保持內容的連貫性。

  2、把握課文中心內容。

  首先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容,然后思考: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什么?中心內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明確: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論戰”。這一點可以由標題判斷。中心內容是:扣住曹劌這一中心人物,圍繞“論戰”記敘了長勺之戰的基本經過,闡明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并爭取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討論本文寫作的詳略安排

  1、學生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本文詳寫人物的語言,即“論戰”,略寫人物的行動,以及戰斗的具體經過。就人物而言,詳寫了曹劌,略寫了魯莊公。

  2、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詳略呢?

  明確: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內容。

  二、討論曾劌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問題組合的方法討論曹劌的形象特征。問題設計如下:

  1、學生迅速默讀第一部分,思考:曹劌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劌認為贏得戰爭的條件是什么?你對他的看法有何評價?

  3、學生迅速默讀第二部分,思考:在戰斗中,魯軍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

  4、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定這個反攻時機的?

  5、迅速默讀第三部分,思考:曹劌選定反攻時機的根據是什么?

  6、綜合考慮:你認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討論后歸納。

  三、討論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中有關魯莊公的內容,然后結合下面兩個問題評價:

  1、根據課文回答:魯莊公懂得軍事嗎?

  2、有人說,魯莊公是一個昏君。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課文發表你的看法。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答案中的合理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回答趨向統一。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能力目標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目標

  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等;

  教學難點

  品析“論戰”內容;領會課文運用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習過程

  旁注與糾錯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您能介紹一下嗎?今天我們就來走近一場在史書熠熠生輝的戰役——齊魯長勺之戰,走進一位因這場戰役而名垂青史的人物——曹劌,共同學習《曹劌論戰》。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1、《曹劌論戰》選自《》又稱《》或《》,家經典之一。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所撰。

  2、查字典和工具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曹劌()間()焉肉食者鄙()

  玉帛()夫()戰小信未孚()

  小惠未徧()望其旗靡()公與之乘()

  三、朗讀理解,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把握朗讀的浯調: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2、積累實詞:

  第一段

  (1)齊師()伐()我(2)公將()戰()

  (3)肉食者()謀()之(4)又何間()焉

  (5)肉食者鄙()(6)何以()戰

  (7)衣食所安()(8)弗()敢專()(9)小惠未徧()(10)小大之獄()

  第二段

  (1)公與之乘()(2)戰于()長勺

  (3)公將鼓()之(4)敗績()

  (5)公將馳()之(6)其轍()

  第三段

  (1)既克()(2)公問其故()(3)一鼓作()氣

  (4)再而衰()(5)三而竭()(6)彼竭我盈()

  (7)難測()也(8)懼有伏()焉(9)望其旗靡()

  3、理清線索:提示:有兩條線索,

  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

  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

  4、本文可分幾部分?簡要概括段意。

  提示: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論戰”,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的。

  四、深入賞析,合作探究:

  (一)學習第一段:

  1、“十年春,齊師伐我”魯莊公的態度怎樣?說明什么?

  2、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從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中我們看出他們對戰爭取勝的根本條件看法有什么不同?

  4、此段的哪些話可以直接體現他的這一認識?你贊同他的看法嗎?為什么?

  5、本段末句“戰則請從”表明了什么?

  (二)學習第二段:

  1、這次戰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何在?

  2、作戰地點選在哪里?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三)學習第三段:

  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五、總結要點,盤點收獲:(師生共同進行)

  1、中心思想。

  2、題目為“曹劌論戰”,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

  3、寫作特點。

  六、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長勺之戰是古代著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著名戰役?請你談談戰爭中能以少勝多的原因是什么?

  七、當堂檢測,鞏固提升:

  1、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與信”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2、魯國此次取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曹劌的遠謀?

  4、曹劌認為作戰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么?(“忠之屬也”的實質是什么?)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7

  【創新設計】

  一、訓練重點

  1、了解詞的古今義差異。

  2、背誦這篇課文。

  二、創新視點

  無提問式教學設計。

  三、教學藍圖

  1、正讀

  2、點讀

  3、譯讀

  4、品讀

  5、理讀

  6、背讀

  四、教學主要過程

  【教學步驟

  一、正讀。(所謂“正讀”,就是在課文教學之初、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糾正讀音,糾正語調。)

  1、導入。

  2、同學們朗讀課文。

  3、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學們再讀課文。

  5、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②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6、同學們再讀課文。

  二、點讀。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向閱讀課文注釋,要求學生“點”著課文注釋,一個一個地讀。)

  1、要求同學們認真點讀課文注釋。

  2、學生質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10個詞:

  4、學生邊讀課文邊溫習對課文注釋的理解。

  5、再朗讀課文。

  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

  1、各人自讀自譯。

  2、男生讀課文,女生譯課文,讀一句譯一句。

  3、女生讀課文,男生譯課文,方法同上。

  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譯得不當之處。再請同學們質疑。

  四、品讀。(所謂“品讀”,就是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析、品味、賞析。)

  1、教師介紹本文的背景。

  2、要求同學們自選角度,談談對課文層次、情節、人物、筆法的'理解。發言者可用“……從……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3、學生準備,學生發言,教師點撥、引導。

  五、理讀。(所謂“理讀”,就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突出文言字詞的學習,用“整理”方式,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板塊。)

  1、教師解說:理讀,是對所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清理,進行梳理,進行整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以供積累的一種讀法。這種讀法的好處是有利于積累,有利于提煉,有利于高效率學習。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重點是理讀課文中的文言字詞。

  2、教師介紹學法。指出,理讀文言字詞,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詞的板塊,在辨析中理解詞義。其方法可以有:找出課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找出課文中(或加上課文外的)同義詞組,找出課文中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等等,這些都要形成一組一組的形式。另外還有一種有用而且有益的方法:根據所學詞的詞義找出能夠進行印證的成語,這是一種雙重意義上的積累。我們今天著重來學一學這種方法。

  3、教師示例:“齊師伐我”的“師”的意思是“軍隊”,能夠印證此意的成語有:師出無名,師出有名。

  4、同學們活動,理解詞義,找出、想出相應的成語。如: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惡貫滿盈

  小信未孚——不孚眾望

  懼有伏焉——危機四伏

  故克之——克敵制勝

  攻無不克

  三而竭——彈精竭慮

  精疲力竭

  觀其轍——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放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難測也——莫測高深

  心懷叵測

  未能遠謀——足智多謀

  深謀遠慮

  六、背讀。(所謂“背讀”,就是在課文感知、理解的基礎上背讀課文,背誦課文。)

  1、同學們先進行演讀,也就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式的朗讀。

  ①學生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進入情境,讀出語音語調。

  ②學生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大聲演讀,讀出語音語調。

  ③將同學們分為兩大組,老師讀課文的非對話部分,學生進行演讀。

  2、同學們背讀。

  3、用比賽的方式組織背讀。

  【創意說明】

  本教學設計的創意重點表現在教學中的“無提問”。

  從“提問”的角度來講,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再就是“不問”,而“不問”的教學設計幾乎沒有。

  但“無提問設計”的課是一定可行的——既然課堂教學中有“問”,也就可以沒有“問”。但課堂上如果不提問,教學過程

  不就散了嗎?不會的,有組織有步驟的朗讀教學能夠取而代之。本設計中的“正讀、點讀、譯讀、品讀、理讀、背讀”的教學流程就表現了這一點。讀,不僅僅只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

  于是,由于沒有課中的提問:

  就能真正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到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在教師的調控下,課文由學生讀準讀順讀美,課文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講出來、析出來、品出來,這就充分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認讀、理解、質疑、辨析、綜合、鑒賞等各種層次的閱讀能力。

  這要求教師改變角色,由以講析為主改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撥為主,這就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在研究教材、找準線索以及考慮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尤其是自己如何精要點示的過程中促進了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長進。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積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詞句和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關《左傳》的文學常識,了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練讀中,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學習本文運用人物對話推動事件發展,通過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語言的精練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讀法、演讀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

  《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

  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

  二、讀

  1、個體自讀。

  結合注釋,讀得準,讀得暢,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虛詞停頓要鮮明;要再現故事的氛圍。

  2、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3、小組競讀。

  要讀得齊,讀得響,讀得有滋味。

  (可以四人一組,一人一段,一人評。)

  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⑵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⑶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⑷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⑸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4、學生齊讀課文。

  三、譯

  1、學生個體自譯。

  (對照注釋,疏通文意,質疑問難,解難。)

  對與以下的重點難點字詞句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與老師之間互動解決。

  ⑴加粗詞的古今義: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犧牲玉帛大小之獄

  ⑵判斷句式:忠之屬也

  ⑶省略句式:可以一戰

  ⑷倒裝句式:“何以戰?”戰于長勺(倒裝)

  ⑸重點句子:

  ①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②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譯。同桌互評互補,互助互進,培養伙伴關系,形成共學優勢。老師做點撥調控。

  3、學生對照注釋對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課時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題目來檢查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異義;

  2、詞類活用;

  3、一詞多義;

  4、通假字;

  5、重點虛詞;

  6、重點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組合作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尋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補情節,用白話文再現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個場景人物人物活動

  鄉下曹劌鄉人一次對話

  宮廷曹劌魯莊公戰前對話

  長勺曹劌魯莊公戰時指揮;戰后對話

  2、選擇小組中三個同學上臺來創造性地展現當時情景。

  三、評

  自由評說臺上表演的同學,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點和當時的氣氛。

  四、探

  學生根據對文本與課本劇的理解與感受來探究以下三個問題。

  1、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魯莊公是個什么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

  2、本文中寫人與寫事上采用什么手法?

  3、長勺之戰勝利了給我們什么啟示?

  五、課堂小結談收獲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9

  科目:

  九年級語文

  設計人:

  董文玉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左傳》文學常識,了解文言詞句和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了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對話描寫,分析曹劌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學習曹劌機智沉著、敢于以弱勝強的精神。

  第三教時

  一、學生表演自編話劇。

  分三大組進行。

  二、教師適當點評。

  探究:

  一、對“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怎樣理解?

  二、怎樣評價魯莊公?

  作業:

  1、思考文后練習。

  2、背誦課文。

  課后反思:

  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記敘了魯莊公十年春天,齊魯在長勺作戰的故事。齊強魯弱,魯國處于防御地位。曹劌向魯莊公獻策,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莊公采取正確的`策略,終于戰勝了強齊,成為中國戰爭史上弱軍戰勝強敵的著名戰例。

  重難點:

  魯國戰勝齊國的原因。

  曹劌、魯莊公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預習、展示、反饋。

  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指導預習:

  1、師生制定目標。

  2、題目解說。

  3、作品簡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是一部古代編年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記敘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250余年歷史,包括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情況。

  4、完成學案設計內容。

  作業:

  熟讀課文,編成話劇,下節課展示。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預習成果。

  教師指導:

  師:軍隊。公:魯莊公。曹劌(ɡuì)。間(jⅰàn)。鄙(bǐ)何以戰:憑借什么作戰,以何戰。以,憑、靠。

  異義詞:犧牲:古義,古代祭祀用的祭品。今義:指為了國家或他人而舍棄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獄:古義指案件,今義指關押犯人的處所。

  句式:

  可以一戰:省略句,即可以(之)一戰。可,助動詞,可以。

  二、主題歸納:

  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三、結構圖解:

  求見公將戰(主動關心)

  鄉人勸(愛國熱情)

  論何

  以戰

  (作戰

  思想)衣食分人-小惠-神弗福

  分析祭品弗加-小信-神弗福

  斷案以情-忠之屬-取信于民政治遠見

  鼓-未可-齊人三鼓-可-齊師敗績

  曹從戰指揮

  劌馳-未可-齊人三鼓-可-遂逐齊師

  論能戰勝敵一鼓作氣---彼竭我盈---故克(抓戰機)

  戰(戰術思想)

  大國難測---轍亂旗靡—故克(果斷)

  軍事思想

  作業:配套練習1——6題。

  董文玉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辨析課文中疑難字、詞、句的意義。加深對通假字,古今異義現象的認識。

  2、理解文章要表明的觀點。讓學生談談曹劌的“遠謀”。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學法引導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發現問題,疑難字、詞、句意的理解。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辨析疑難字、詞、句意,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自學中發現問題,互相討論后,教師精要講解。

  2、理解本文的觀點,是學習本文的又一重點,教師應通過設計帶有啟發性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分析、討論來解決。

  3、理解曹劌的“遠謀”是學習本文的一個難點,要從淺入手,在學生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析。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1、熟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大意。

  3、簡要介紹《左傳》和本文背景材料。

  (1)《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國的歷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間的許多史料,文字化美,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2)《曹劌論戰》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84年魯國與齊國的一場戰爭。當時,齊魯兩國都在現在的山東境內(齊都臨淄,魯都曲阜),齊國是大國,魯國是小國。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出訪齊國,被齊襄公暗殺。魯桓公死,他的兒子莊公繼位。由于齊襄公無道,他的弟弟小白預知齊國將有叛亂,便和鮑叔牙跑往莒國(現山東莒縣)寄身。魯莊公八年,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君。管仲、召忽輔佐公子糾逃往魯國。魯莊公九年,齊國大夫雍廩殺死公孫無知。這時,齊國無君,魯在公欲送公子糾回國為齊君,但齊襄公的弟弟小白先人齊即了君位,是為桓公。桓公因為魯國欲納公子糾的事,懷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94年,率軍攻打魯國,進行報復。這就是《曹劌論戰》所記載的齊魯長勺之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從此標題看出,文章把曹劌與魯莊公對比寫,通過曹劌與魯莊公三問三答得戰爭取勝的根本原因——“取信于民”,以及曹劌在戰場上的指揮,最后以弱勝強,充分表現曹劌“遠謀”。

  4、朗讀課文。試譯課文。

  (1)學生二人小組借助注解,了解全文每句話的大意。

  (2)集體逐句討論全文大意。

  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要盡量理解對: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將鼓之,劌曰:“末可”。

  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突出曹劌的“遠謀”,顯出魯莊公的“鄙”。

  5、理解魯軍取勝的原因。

  (1)導語: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曾對本文的內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敘述了有利于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敘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毛主席這段話,有助于我們理解本文。

  (2)討論幾個問題

  a、討論“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

  指的是在公說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這件事,也就是竭盡力量為老百姓辦實事。

  b、“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時候?

  齊人第三次擊鼓進軍后,魯公才第一次擊鼓之時。

  (3)“轍亂”“旗靡”是怎么發現的?

  “轍亂”是曹劌下車后仔細觀察中發現的;“旗靡”是曹劌登上車前橫木瞭望中發現的。

  (4)歸納魯軍取勝的原因

  有三條:(1)戰前有很好的準備,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贏得人民的支持;(2)采取后發制人的策略,在齊軍土氣消失殆盡之時才發動反攻;(3)在齊軍轍亂旗靡之時才下個追擊。

  6、指導背誦。

  7、總結、擴展

  本文通過魯齊長勺之戰,曹劌幫助魯莊公擊敗齊師的故事,說明了“取信于民”是魯國致勝的決定因素;把握有利的作戰時機,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是以弱勝強的重要條件,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謀略。

  在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除長勺之戰,還有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1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春秋,走進古戰場。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下面我們了解《左傳》。

  《左傳》是春秋時期根據魯國的歷史寫的編年體史書,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傳說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二、讀準音,讀順文,讀懂意

  師:下面我們學習《左傳》中這篇解釋“長勺之戰”的《曹劌論戰》

  1,指讀

  2,師生合作朗讀。一男同學讀文章敘述性的語言,教師、女生和男生分別讀鄉人、曹劌和魯莊公的語言。

  大家朗讀得非常準確。在朗讀過程中,我們一定發現有許多句子不會翻譯,下面結合課下注釋自己翻譯5分鐘。

  3、質疑

  4、檢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小大之獄——案件;

  (2)衣食所安——養;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勝。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可以一戰

  倒裝句式:按照現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戰于長勺(倒裝)

  (4)重點句子:

  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快速背下以上詞句理解

  6、通譯全文

  三、品人物,釋疑難

  同學們在觀時,肯定有一些關于這兩個人物的問題,請大家互相思考討論

  1、曹劌為什么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

  2、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1、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于職守,為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我認為“取信于民”是治國的根本。

  師:這位同學有自己的'見解,懂治國之道。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爭時,僅憑常規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為舟也,民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曹劌深知這點。這體現了曹貴的政治遠見

  (教師板書:戰前——取信于民政治遠見

  2、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師: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的解釋文字。)

  師:這表現了曹劌善于捕捉戰機,他在戰中捕捉到哪兩個戰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齊軍敗績”之時進行追擊。

  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因為當“齊軍敗績”時,曹劌并未同意魯莊公開始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曹劌深謀遠慮還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從第四段曹劌分析勝利的原因看得出,長勺之戰能以弱勝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劌有勇有謀,成竹在胸,這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

  (教師板書:戰中——捕捉戰機,戰后——分析勝因軍事才能)

  師:我們能否用文中詞語來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快速閱讀,找到了“遠謀”。教師板書“遠謀”。

  細心的同學可以發現,課文略寫戰爭的布置、戰場具體情況、勝利過程卻詳寫劌與莊公的對話也正是為了突出曹劌的遠謀。

  魯莊公是個怎樣的人?

  戰前魯莊公不知道憑什么可以和齊國開戰?戰時又急躁草率,戰斗勝利了,還不知道取勝的原因。

  襯托了曹劌的遠謀

  我認為魯莊公是位明君,雖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廣開言路,虛心聽取曹劌的建議,不獨斷專行,戰后虛心向曹劌請教。

  師:是啊!魯莊公最大的優點是善于用人,他能聽取一個普通百姓的建議,也是難能可貴的!

  四、總結

  “取信于民”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戰機”是戰爭勝利的直接原因。

  師: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熟悉的有關戰爭文化的句子還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為上,攻城者為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師:我們最后齊背全文,在洪亮的讀書聲中結束這堂課。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衷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齊魯長勺之戰就是其中的典型戰例。今天我們學習的《曹劌論戰》就是談談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二、解題:

  1、《左傳》

  2、課文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

  3、課文標題為“曹劌論戰”,曹劌是當時奴隸主貴族,為了魯國的利益,……。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又何間焉 (jiàn) 鄙(bì) 弗敢專也(fú)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與之乘(chéng) 轍(zhé)軾(shì)

  旗靡(mǐ)

  2、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3、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依兩條線索概括:

  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奮戰——勝戰——評戰)

  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四、合作交流,研討探究。

  閱讀課文,小組合作,研討探究下列問題:

  曹劌請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古今義不同的實詞及“夫”的用法和判斷句式。

  2、記敘戰爭的方法及剪裁上詳略恰當的特點。

  3、了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并聯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培養青少年機智沉著的品質。

  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預習、自學,理解生字、難詞。

  2、在預習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大概內容,然后進行課文分析。

  3、結合課文向學生進行在學習上也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戰略)和正確的方法(戰術)等思想教育。

  4、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像三國時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的赤壁之戰,東晉謝安、謝石、謝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堅統率的百萬大軍感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是“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二、解題

  ①《左傳》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由于《春秋》記事過簡,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難以讀懂,而《左傳》敘事較為詳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又為《春秋》作了較為詳備的注釋,所以后人又稱《左傳》為《左氏春秋》。《左傳》保存了重要的歷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它又善于剪裁,敘事清晰,描寫人物生動,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②課文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于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③課文標題為“曹劌論戰”,曹劌是當時的奴隸主貴族,為了魯國的利益,他主動為魯莊公謀劃。又親臨戰場,協助魯莊公指揮,為戰勝齊國起了重大作用。但課文標題的中心詞是“論”字,可見課文側重要寫的是曹劌對戰爭的看法,表現曹劌的戰略思想,而不是側重記敘長勺之戰的戰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劌(guì) 又何間焉(jiàn) 鄙(bǐ) 弗敢專也(fú) 小惠未編(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與之乘(chéng) 轍(zhé) 軾(shì) 旗靡(mǐ)

  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提出問題,復述課文大意。

  解答疑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劌的協助下選擇了利于打仗的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結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雄辯地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

  3、理清線索,給課文分段。

  本文有幾條線索?

  學生討論后明確:有兩條線索,

  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確:指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

  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3)曹劌的身分怎樣?

  論明確:從“其鄉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憂國”。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

  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莊公)。

  (7)“何以戰”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

  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討論后明確: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請同學注意:“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9)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中的戰略戰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指揮。

  (11)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第2段

  (1)這次戰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何在?

  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劌協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乘”有兩義:(1)為共乘一車,“乘”讀;(2)為另給一車相隨,“乘”讀。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莊公同乘一車論戰才方便。

  (2)作戰地點選在哪里?

  明確:長勺(“戰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作戰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爭勝利。

  第3段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爭勝利。

  (3)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

  三、歸納總結全文

  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2、題目為“曹劌論戰”,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前政治準備的內容;第2段記敘戰斗經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爭勝利的原因。

  第三課時

  一、品讀課文,鑒賞《左傳》的藝術特色

  1、關于人物塑造

  (1)曹劌: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了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了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了他過人的謀略。

  (2)魯莊公:課文集中表現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他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魯莊公作戰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后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2、關于比照映襯

  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曹劌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突出他的深謀遠慮。

  3、關于詳略

  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

  課題的中心是“論戰”,文中緊扣“論戰”來寫。曹劌論戰前的政治準備和作戰中的戰術以及總結勝利原因詳寫。從這些言論中表現了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詳寫。對無助于表現曹劌性格的事,如戰爭的起因、雙方實力、戰斗場面和戰后處理一概不寫。而一些與“論戰”有關的事,也只是一筆帶過,使文章能銜接就可以了。

  二、重點詞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1)肉食者鄙

  (2)又何間焉

  (3)犧牲玉帛

  (4)大小之獄

  2、判斷句式:有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譯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屬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

  可以一戰

  4、倒裝句式:按照現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 戰于長勺(倒裝)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4

  教材分析:

  1、本文記錄曹劌對戰爭的論述,說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戰略上把握時機,這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詳略得當,語言簡練,充分體現了《左傳》的特點。

  2、課標對初中階段的古詩文教學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能使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理解詞句的含義,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等,背誦積累一定數量的古詩文名篇。這在本單元的字詞掌握有一定難度。第二是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優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蘊。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學生學習經驗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詩文閱卷基礎,但分類總結積累文言知識的意識還比較弱。從歷史的角度和現代觀念理解評價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賞析文中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與用法。

  2、理解曹劌對戰爭的論述。

  知識目標:

  1、積累文中的文言字詞,正確地翻譯課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分析認識曹劌、魯莊公鮮明的人物形象。

  情感目標:

  學習曹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秀品質和卓越的軍事才華。

  教法:

  情境創設法示范朗讀法講解點撥法

  學法:

  圈點勾畫法誦讀法交流探究法

  預習設計:

  1、查閱讀資料,了解《左傳》;

  2、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入

  在歷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可謂何其的多呀?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砝碼一定決定于軍事實力的強大嗎?你知道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嗎?

  (若學生答出本文,則請說出了解的具體情況)

  檢查預習,介紹《左傳》。背景。

  二、初讀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梳理字詞讀音。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

  3、學生自讀課文,合作探究,根據注解翻譯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要求: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或別人容易出錯的字詞梳理在筆記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向同學或老師發問。

  伐( )間( )鄙( )安( )偏( )專( )

  加( )信( )孚( )福( )忠( )屬( )

  馳( )逐( )克( )盈( )靡( )故( )

  以( )之( )

  犧牲( )獄( )可以( )鼓( )

  4、抽生全班交流不懂的字詞。教師點撥。多媒體鞏固(或教師向學生發問)。

  三、再讀感悟:

  1、大敵當前,平民百姓曹劌為什么要去見魯莊公?

  2、曹劌如何評價魯莊公對戰前的準備?

  3、戰場上,曹劌如何幫助魯莊公擊敗齊國軍隊?

  4、戰后曹劌對取勝原因的分析有幾層意思?

  5、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讀史明智

  “讀人省身,讀史明智”。

  1、為什么作者描寫長勺之戰的筆墨很少?

  2、曹劌和魯莊公你喜歡誰,為什么?

  五、 小結反饋

  讀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作業:

  ①請同學們找出并歸納總結本文的古今異義的詞、通假字、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

  ②體會本文中對比的運用,找出一二組對比來。

  ③熟讀并背誦課文。

  參考板書(隨機生成):

  曹劌論戰

  《左傳》

  戰前——何以戰:取信于民

  戰場——指揮:進攻追擊

  戰后——克敵之故:把握戰機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把握本文基礎知識,了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掌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取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3、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初步了解決定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

  教學重點:

  略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在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史書,不僅僅是史學著作,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史記》是這樣,《左傳》也是這樣,這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劌論戰》。

  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十分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

  這部書個性長于記述戰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么,其奧妙何在,本篇作了簡潔而生動的記述,學完后大家會對之有個了解。

  二、基礎知識與相關背景

  1.老師先示范讀一遍。

  2.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字音準確。句讀正確。

  3.糾正字音

  劌(guì)間(jiàn)弗(fú)偏(biàn)帛(bǒ)

  孚(fú)轍(zhé)軾(shì)竭(jié)靡(mǐ)

  4.作者介紹

  5.時代背景:背景。

  《曹劌論戰》所寫的故事,是齊魯長勺之戰。

  春秋時代,齊國是個大國,魯國是個中等國,齊強魯弱,齊大魯小。齊魯兩國都在此刻的山東省境內,齊在北,魯在南。在齊魯兩國之間,靠近黃海,還有一個小國叫做莒國。

  齊國有個國君叫齊襄公,荒淫無道。他的兩個弟弟逃到國外避難,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公子糾逃到魯國。

  魯莊公八年和九年,齊國兩個國君齊襄公和公孫毋知相繼被殺,國內無君。這時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莒國也派兵護送公子小白趕回齊國。結果是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做了國君,他就是齊桓公(春秋時有名的五霸之長)。

  他立即出兵打敗魯軍,并迫使魯國殺死同他爭奪君位的公子糾。但齊桓公還不甘心,第二年,即魯莊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魯國。魯軍在曹劌的出色指揮下,在長勺把強大的齊軍打得大敗,趕出了魯國的國境。這就是《曹劌論戰》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

  三、課文分析。

  第一段

  1.字詞解釋:

  2.齊讀。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寫什么?”齊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狀況。

  3.問題探導:

  第一段主要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作答)

  曹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么?他否定了魯莊公的.什么看法?

  分析:第一段主要是通過曹劌和莊公的對話,寫曹劌對應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保證戰爭勝利這個問題的看法。

  分析:曹劌認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證戰爭勝利。在魯莊公作出第一個回答后,曹劌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民弗從也”。當魯莊公說到辦案子必須合情合理時,曹劌便明確肯定道:“忠之屬也,能夠一戰。”

  在曹劌看來,辦案合情合理,貼合百姓愿望,如此處理政事,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具備這個條件,就有了戰勝敵人的保證,因此他明確斷言:“能夠一戰。”

  曹劌否定了魯莊公的兩個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勝,一是他能得到神靈的保佑以取勝。要注意,曹劌否定魯莊公的第二個看法是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誠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會保佑的,并不是說神的保佑沒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

  第二段

  1.字詞解釋

  2.齊讀第二段,并思考回答“第二段寫什么?”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

  3.問題探導:

  第二段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概括作答)

  確認:第二段寫長勺之戰的戰斗經過,寫曹劌是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

  第三段

  1.字詞解釋:地址同上,點擊打開

  2.抽讀,其它同學思考回答“這段主要寫什么?”

  3.問題探導:

  這段主要寫什么?確認:這段主要寫曹劌談這次戰勝齊軍的原因何在。

  四、全文分析、小結。

  1.全文翻譯:逐句翻譯,點擊打開

  2.這篇文章寫出曹劌的什么特點?

  分析: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能看到曹劌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軍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軍事識見和高超的作戰指揮才能。這表此刻兩個方面:

  一、他十分重視戰前要有可靠的政治準備。他認為,“民從”,得到庶民百姓的擁護、支持,這才是戰爭取勝的重要保證,“民從”,具備了這個條件,“能夠一戰”,否則,不能夠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些人識見鄙陋,就包括思考不到這點。

  二、他指揮作戰謀慮周密,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他深知軍隊士氣在戰爭中的作用(“夫戰,勇氣也”),他慎重初戰,善于選取有利的時機發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強敵,又步步謹慎,最后戰勝齊軍(“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曾寫道:“春秋時候,魯與齊戰”。“當時的狀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之后被曹劌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

  虛詞總結

  以:

  ①拿:依靠。“何以戰?”

  ②把:“必以分人。”

  ③用:“必以信。”

  ④按照。“必以情。”

  ⑤憑借。“能夠一戰。”

  之:

  ①代詞。“肉食者謀之”(代事);“公與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齊軍)。

  ②的。“小大之獄。”

  ③助詞,無義。“公將鼓之。”

  省略句式:“(曹劌)乃人(朝)見(莊公)”(省略主語、賓語);“民弗從(之)也”(省略賓語);“必以(之)分人”、“能夠(之)一戰”(省略介賓結構的賓語);“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省略謂語、主語)

  五、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背誦全文

  曹劌論戰二則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4-04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7-03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9-26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5-07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的范文07-05

《曹劌論戰》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5

《曹劌論戰》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05-25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15篇04-04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15篇)04-04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15篇03-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峨山| 仁寿县| 丹东市| 邛崃市| 方山县| 霍邱县| 昆明市| 电白县| 南溪县| 河北省| 耒阳市| 乌鲁木齐县| 长沙县| 江安县| 揭东县| 泸定县| 治多县| 若羌县| 房产| 镇赉县| 乌兰浩特市| 黄石市| 沧源| 八宿县| 遂宁市| 长顺县| 许昌市| 宜春市| 山阴县| 吐鲁番市| 民乐县| 揭阳市| 通化市| 比如县| 安吉县| 门头沟区| 巴楚县| 都兰县| 仙居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