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小曲表現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场⑼ㄟ^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能背誦并默寫課文,積累古代描寫“愁”的詩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根據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自然導入)
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奏。
。、根據頁下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找出詩歌中的景物,并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勾畫出畫面。
。、評價活動:可采用多種方式。如,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渡語:(由形象到意象)。
介紹有關背景,為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感情。
。、組織學生活動:
、 小曲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閱讀課文后根據課文內容闡述理由。
、 小組討論。
⑶ 評價。明確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詞語對表達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體會詩中的意境
。薄⑦^渡語、指導語。
。、組織學習活動:
⑴ 教師出示一幅畫面。要求:根據你對這首曲的理解,找出這幅畫中與原曲意境相違背的地方,根據課文內容說出理由。
、 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樂朗讀課文,體會悠遠的意境。
3、歸納總結。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非常講究意境的創設,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過精選典型的意象來達成目的,這首小令是這方面的典范。
五、遷移拓展
欣賞白樸的一首《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朗讀。
。病⒄f說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
。场⒄堖x擇一句或幾句,發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出文中意象所表達的意境。
。、搜集古詩詞中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理解用具體的意象表現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課后學習
完成作業。
請選擇兩首小令中的一首 ,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課文圍繞一天,通過對具體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們珍惜時間,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績,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深切的關愛。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綠蔭如蓋”、“羞愧”、“饞涎欲滴”、“游手好閑”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讀文體會: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學準備:師生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名人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過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個小伙伴“佩佳”是怎么過一天的嗎?讓我們走進課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讀課文,讀準讀順
1、自由小聲地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相互檢查,讀勾畫出的生字、新詞,相互幫助。
3、出示小黑板,檢查學生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的情況。綠蔭如蓋 佩佳 羞愧 饞涎欲滴 翻耕砌墻游 手好閑 麥茬地。
4、分段抽讀課文,比一比哪位同學讀得更準確、更流暢。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質疑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 二 課 時
一、精讀課文,習得方法
(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詞語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來共同探討。
(二)全班交流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研讀重點詞語。
1、“游手好閑”
、、說說“游手好閑”的意思。
、、讀課文1~5段,勾畫出能夠回答佩佳在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詞語。
板書:睡 坐 吃 嬉戲
③、小結:他這一天什么事也沒做,只是吃、睡、玩,這就叫“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練習讀好這部分課文,通過讀來表現佩佳“游手好閑”。
2、“羞愧”
、佟⒄f說“羞愧”的意思。
、、佩佳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③、課文還有一處描寫佩佳羞愧難過的心情,請用線勾畫出來。從“低下頭”這個動作你體會到什么?
④、媽媽是怎樣幫助佩佳認識自己的錯誤的?讀課文6~10段。通過媽媽帶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們在這一天的工作成績。
、、讀這部分課文,讀出媽媽語重心長幫助孩子的語氣。
⑥、齊讀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摺⒊鍪咀詈笠欢,學生試著補充出“……”省略的內容。
二、拓展升華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嗎?
2、你有像佩佳這樣的“失去的一天”嗎?
3、師生交流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故事,課后利用資料辦一期班報。
4、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指導思想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教學目標
1、 感知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優美。
2、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3、 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思路
1、 激發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開課時講故事引入,初步感知課文:小動物幫助正音,為正確朗讀課文打好基礎。
2、 理解課文內容,引入探究性的合作學習、討論,鼓勵在閱讀中有自己的獨特的體會。
①引導孩子們自由分組(即“蜻蜓組”、“青蛙組”……),合作學習,討論“為什么各個小伙伴把荷葉比作了不同的事物?”
、谠凇靶“堤枴钡膸椭,嘗試變成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
3、 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①講自己的故事。
、趯⑦@里發生的故事變成一幅畫,一段小作文等。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感知
1、 激趣引入
黑板上,你看見了什么?
2、 邊聽邊想:故事講了荷葉和哪些小伙伴之間的事?
出示課件,師范讀課文。
生回答(師貼圖)
3、 生字正音
故事中的小伙伴要帶著我們一起讀準字音、讀好詞語
①(出示課件)生示范,全班齊讀生詞
、邶R讀生字卡片
、坶_火車讀卡片
二、講讀課文,探究學習
1、 看黑板。荷葉是什么樣的?
看見這么多圓圓的、綠綠的荷葉,你一定非常喜歡,課文雖然只用了一句話來說這樣的景色,但從中,你也可以體會出作者和我們一樣的心情。
出示1段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圓圓的”、“綠綠的”)
2、 圓圓的、綠綠的荷葉多美呀,小伙伴們都來了……
首先出場的是——小水珠
、俪鍪尽靶∷椤倍(文字課件)
小聲自讀,你知道了什么?
● 小搖籃是用來做什么的?
● 小水珠說什么是它的搖籃?
● 一陣風兒吹來,荷葉微微擺動,小水珠躺在這“搖籃”里,輕輕地晃動著身子,可舒服了! 指導朗讀“搖籃” 。
● 聰明的小水珠一邊晃動著身子,一邊眨著一雙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四處瞧著,他一定看見了許多許多,有什么?
● 為什么把荷葉說成小水珠的搖籃?
②這么舒服的搖籃,讓我們和小水珠一塊再去感受一下吧!其讀和試背第二自然段。
3、 了小水珠,其它的小伙伴也有話要說,我們把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說的話,用“——”在書上勾出來。
生答,師課件展示
①四個大組分角色讀
②觀察這四句話,都說的是誰?
都說的是荷葉,為什么小伙伴說的確不一樣呢?小水珠,你們說荷葉是你們的?小蜻蜓/小魚兒?
師勾出。
4、 小水珠的秘密,老師剛才和孩子們通過認真讀課文,想想自己生活中看,已經找到答案。
剩下的三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進行討論學習。
5、 自由分組。(蜻蜓組、青蛙組、小魚組)
布置任務:你們為什么說荷葉是你們的停機坪?(歌臺、涼傘)
匯報形式:⑴我是誰?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教學難點】
托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制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試著分析文章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戰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了青春。現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師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三、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四、聽讀課文錄音,然后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五、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六、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了什么?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 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⑷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⑸ 第三段主要內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
、 本段中通過那些語言來體現飼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 本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了中心。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同桌間互相聽讀;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齊讀。
七、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這種寫法賦所托之物以某種象征意義,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馬喻賢才,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體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儲蓄,能激發人們的想像。
4、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八、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九、教師小結并拓展延伸
造成韓愈一代人懷才不遇的原因是因為統治者的愚昧無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紀,你覺得社會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板書設計】
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 (無限痛惜)
食馬者無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怒譴責)
天下無馬 其真不知馬也 (深刻嘲諷)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樣,這一單元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的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寫夏天美景的,又有寫夏天情趣的,還有寫夏天的氣象常識的。《荷葉圓圓》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象。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瑯瑯上口,適合背誦。
設計思路:
依據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質,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要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安排教學,盡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觸目可及的童話世界中。
2、創設情境,感受夏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對美的向往,從而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3、在美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師: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看誰做的漂亮?老師也做了生字卡片漂亮嗎?我們一起做游戲:看字卡,嘴巴張得大大的,不出聲,讓老師猜一猜,你們讀的對不對?
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節課有一個小青蛙它把大荷葉當什么了嗎?(歌臺)這節課我們小朋友把大荷葉當展示臺,展示我們的朗讀課文的水平和寫字的水平,有信心嗎?
[把學生從課前的狀態迅速帶入情境中,將入境和復習生字結合起來。]
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師:小朋友,先來展示我們的朗讀水平吧!
出示:我會讀。什么叫我會讀?我們先把課文讀懂好不好?用不用老師幫忙?分小組讀:先讀后討論。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小伙伴?
(板書:水珠蜻蜓青蛙小魚兒)
2、這幾個小伙伴把大荷葉當作了什么?
。ò鍟簱u籃停機坪歌臺涼傘)
師:小朋友,剛才讀了小蜻蜓立在荷葉上我這有個立字把它貼在這。(貼在小蜻蜓的后邊)
我這還有蹲、躺、游來游去誰來貼一貼?
師:小朋友,我說上一句,你能說出下一句來嗎?不會說的看看書。
師:展示咱們的朗讀水平,這回用不用老師幫忙?(自由讀)
師:剛才大家讀的都很認真,讀: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的眼睛。你也眨一眨眼睛好不好,誰來試一試?
師:小蜻蜓:展開透明的翅膀,多美!你們可以一邊讀一邊展開胳臂。
師:小青蛙呱呱地放聲歌唱,讀完后你們也可以唱兩句。
師:下面看小魚怎么游的,能不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誰來讀一讀。
師:現在我們來個最難的,我想找同學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都讀出來。誰來試一試?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授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識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三、學寫生字。
師:展示我們的寫字水平。
出示我會寫。寫字時注意什么?
觀察朵、機寫時注意什么?書空,最后學生在書上書寫生字。
[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結果會掌握得更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
出示:你會連嗎?
小水珠的停機坪。
荷葉是小蜻蜓的搖籃。
小魚兒的歌臺。
小青蛙的涼傘。
板書設計:
14荷葉圓圓
小水珠搖籃躺
小蜻蜓停機坪立
小青蛙歌臺蹲
小魚兒涼傘游來游去
課后反思:《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教學本課時,我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里,在學習中感悟,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中要注意給足學生練習、準備的時間,小組合作絕不是走走樣子。另外,當學生讀不好的時候,要再給他們機會,進行指導,讓他們自信地坐下。這一點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生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3)、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系,領會抓住事物特點寫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看資料片,有感情的朗讀等加深對威尼斯的認識,體會小艇與人們的生活關系之密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威尼斯的風光美、小艇的形態美。
重點難點:
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系,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圖片導入
同學們,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頭、柳樹發出了牙,花兒綻開了笑臉,真美啊!同學們想跟老師一起出去走走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外國旅游,好嗎?
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現在乘坐著飛機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請同學們睜開眼睛用你的攝像機——眼睛把威尼斯的風光攝下來,呆會告訴老師你們都拍攝了什么景物?(放圖片、音樂。)
游覽了威尼斯,你們有什么感受?——(美極了!)
你們都見到了什么?(石橋,古建筑,河道,小艇……)
這些啊,大作家馬克吐溫也都見到過,而且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并寫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初讀課文
可是,為什么作者在這眾多的事物中,只選擇“小艇”來寫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讀一讀他的文章,邊讀邊思考。(學生讀)
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小艇來寫呢?
3、整體感知
(1)作者為什么選擇小艇來寫呢? (因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書:[交通工具]說到這一點呀,我記得文中有句話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車”,你說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車”呢?(小艇)
(2)這一課我們預習過,剛才又讀了一遍,你記不記得文中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男女老少各類人”都離不開小艇?(有)都寫了誰?
(寫了商人、婦女、老人、小孩都離不開小艇)
(3)是啊!可見它確實是那兒[主要的工具],從這里、我們得出了小艇的—個特點,你說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板書:作用大)正因為小艇有這個突出特點,所以作者選擇小艇寫。你認為還有其它原因嗎?
(結合同學的發言。由老師板書:樣子奇特、船夫技術高超)
(4)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從整體上認識到了小艇這些特點。我們今天這堂課,就是要來學習作者是怎樣細致地觀察,并抓住小艇的特點來進行精彩描繪的。
二、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小艇樣子奇特的,誰來為我們讀一讀描寫小艇樣子的段落? (指名讀第二段)
(1)這兒哪些詞直接寫出了小艇的特點?請默讀課文,并用“△”在詞語下面做記號。
(長、窄、深、翹、輕快靈活)(老師板書:長、窄、深、翹)
(2)除了這些,作者還用什么方法來寫小艇的特點?(比喻)幾個比喻?(3個)唉?怎么同是這小艇,用了3個不同的比喻?
(比作獨木舟,寫出小艇長、窄、深的特點;比作新月,寫出了小艇兩頭翹起的特點;比作水蛇,寫出了小艇行動輕快的特點。)
(3)理解得非常好,可見,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點,描寫細致入微。現在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吧!(全班一起讀)
讀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詞語讀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請3、4組的同學讀直接寫小艇特點的部分(第一句),1、2組讀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請跟老師一起說它的特點: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長,又窄又深,像獨木舟,船頭船梢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像一條水蛇。
(4)現在請同學們看著這模型試著把描寫小艇的句子背出來?不太會的,可以看著書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看小艇的樣子是這樣奇特,坐在里面又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請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
(1)通過第三自然段我們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樣舒適、充滿情趣。不過,這還都離不開船夫的駕駛技術,那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個特點呢?
我們能不能給這個部分設計個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2)分組討論評議并完成表格:
在何種情況下船夫如何應對
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況下船夫能操縱自如
在擁擠的情況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在極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穩地穿過
3、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過渡:我們通過討論評議,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作者是通過細致的觀察,并具體寫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個特點的。對于“小艇作用大”這個特點,他同樣觀察得很細致、描繪得很精彩。
請大家自由讀最后兩個自然段,看看哪個自然段寫得精彩?
(2)討論評議
重點第六自然段
讀最后的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認為哪些語句寫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這一句寫得精彩。這—句,精彩在哪兒呢?
精彩在作者這里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威尼斯,顯得很生動,這兒哪些詞讓你覺得作者用上了擬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而且點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樣的特點?
(靜)。
B、“小艇消失在彎曲的河道中,傳來一片嘩笑……聲音”寫得精彩。
這一句,又精彩在哪兒呢?
(精彩在它告訴我們,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給人們帶來歡樂。)
你們還發現了什么嗎?
(這一句寫出了夜里的許多聲音,但是顯得很寂靜。這半夜里傳來的嘩笑和告別的聲音,卻讓我們感到這夜,更加——(寧靜了) 作者雖然寫的是聲音,但卻顯出這夜是靜的,寫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漸漸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一句精彩
這句精彩在哪?(月影搖晃給人美的感覺)
輕輕的搖晃,讓我們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樣的一種美?(靜的美)
“搖晃”是動的,怎么讓人有靜的感覺?在什么情況下,月亮影子才會在水面搖晃? (水面靜時)
上文中哪個詞點出這時水面的靜?(沉寂)
你看我們讀書時,不能只盯著一個詞,而要聯系上文,同時還得注意下文,現在我們來看看下文,唉?你說水面這時為什么會沉寂下來?(與小艇有關?
(小艇停泊——水面才靜下來)文章在這一自然段中哪兒點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句點出)。
正因為小艇停泊了,我們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
我們才注意到——(高大的石頭建筑聳立在河邊)
我們才注意到——(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
作者通過擬人寫靜,通過動態、聲音反襯靜,而這靜則更突出了小艇與城的關系——(密切);說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讀
作者的描繪多精彩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欣賞威尼斯月夜的靜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錄像]老師先讀第一句“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老師讀時強調了哪些詞?
(漸漸、搖晃)很靜、很美;一起讀好嗎?(齊讀)
三、總結課文。
到了這時,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進入夢鄉了,可當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時候,人醒了,船動了,城市又開始活躍了,多么奇特的異國風光,多么難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作者是怎樣細致的觀察并抓住小艇的三個特點來進行精彩描繪的。
板書: 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樣子奇特;
駕駛技術 特別好;
作用大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創意說明】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在敘述方式上也獨具匠心。閱讀本文,學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麗、童心的可貴,從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認識一種全新的寫景方式,指導自己的寫作。
設計本課時,我將情境創設、知識領悟和方法指導并重,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會”并“會學”。首先設置情境,引出課題,然后入境賞文。我將賞文的三大境界作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引領學生進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塊為“研讀質疑”,引領學生進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的境界。這一板塊又由三部分組成: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朗讀貫穿整個散文教學的始終。“讀與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語美、情美;“讀與思”則讓學生通過朗讀,自主發現,探究質疑;“讀與悟”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華。這“三部曲”是由“學會”走向“會學”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第三板塊為“遷移拓展”,引領學生進入“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結合,實現了美的領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學目標】
。、通過聽讀和朗讀整體感知,發現“美”。
。、通過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進行研讀質疑,鑒賞“美”。
。、通過聯想與交流和課余練筆進行拓展和遷移,升華“美”、創造“美”。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步驟】
導語:同學們,你看到過晨曦穿越層林,在枝條上跳躍嗎?你欣賞過落葉飄零到水上又在漩渦中起舞嗎?你感受過“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清新嗎?你靜聽過午夜夢回花開的聲音嗎?如果你沒有,就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讓我們一起去山中訪友吧!(板書課題、作者)
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欣賞畫面,靜聽范讀,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訪問了哪些朋友?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并標出精彩的詞句與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們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鋼筋叢林里長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對他們而言是陌生的,但他們骨子里有著對自然的向往,音樂、畫面與語言的完美結合喚醒了他們的潛意識,營造了一個美好情境,把他們帶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訪之友”,整體感知課文。
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薄⒆x與品:
、 學生討論: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鑒賞美文?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怎樣學”的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⑵ 討論明確:鑒賞美文可以從以下角度著手:詞語、句式、語段描寫的角度,修辭、意境構思等等。
、 小組交流:
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并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品析: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我認為最美的句子:
我認為最細膩的描寫:
我認為最精彩的段落: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觸、嗅、視等)
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的鑒賞文章的角度進行總結歸類,找出最接近他們的中國,引導他們深入探究,并且明確各小組分工,確保討論扎實、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 小組匯報,班級交流。
、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再對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評評哪一段文字更優美,并說明理由。
走進樹林,青翠的樹枝,隨風搖擺,上面有鳥兒在歌唱,隨風搖擺,露珠在樹葉上閃閃發亮。大樹的根須深深地扎進了泥土和巖層,吸取地下的水分和養料。
設計意圖:“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寫的栩栩如生、靈氣飛揚,文筆的生動活潑,字里行間的詩情畫意。
2、讀與思:
、 請生再次朗讀質疑。
、 學生提問──討論──交流──解決。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本身比回答問題更重要”,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再在班上交流,師生互動,完成知識的深化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场⒆x與悟:
作者從山中眾朋友身上領悟到了什么?閱讀本文,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迪?
設計意圖:架設課本與生活的橋梁,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生活的啟迪。
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積累與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風景的詩詞或散文?
設計意圖: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整合,知識的歸類與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聯想與交流: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清晨踏著露水進山,而此刻夕陽已涂抹了小路,該回家了,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此時此刻,山中的朋友會對我們說些什么?你又想對山中的朋友們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生活本身就是童話”,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表達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結語:
喧囂塵世,碌碌人生,在工業文明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在水泥與鋼筋日漸密集的層林里,我們已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墒,飛鳥、游魚、老樹上的一抹新綠、石縫里的一顆嫩芽和我們人類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別忘了用純真的雙眼去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美麗;別忘了我們和大自然有一個約會;別忘了,我們相約爬山去;別忘了,我們相約看海去……(薦讀汪國真的《看海去》畫面、字幕、配樂。)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讓學生將目光由課本轉向浩瀚的書海,將思維由“山中”投向廣袤的大自然,實現知識與情感的延伸與升華,讓語文課堂有情境而無窮境。
。础⒉贾谜n外作業:
假設自己是家鄉的岳陽樓,寫一段與游人互訴心聲的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讓學生自己動筆用文字描繪“美”,再塑“美”,讀寫結合,實現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
【設計反思】
《山中訪友》通篇洋溢著作者對大自然發自心底的愛,感情飽滿。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詩情畫意。散文和詩詞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詩情畫意、境界鮮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營造了一個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話般的意境。教學本文時,可著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陶冶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操。
《山中訪友》里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萬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潛先生語)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特點,并探究取得這種效果的藝術手法,例如擬人手法的運用、人稱的變換等。
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輕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師在教學中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審美層次相結合,將學習過程劃分為三種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識深度與廣度的漸進又是給學生搭建幾個認知的平臺,還讓學生在得“魚”的過程中學會“漁”,整個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力圖構建一種新型的充滿民主、張揚個性、激勵創新的“對話式”和“板塊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六篇01-2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01-1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六篇01-07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七篇02-04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七篇01-17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七篇02-2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02-0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5篇02-15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五篇01-12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六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