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誡子書》課堂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誡子書》課堂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誡子書》課堂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的
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
2.理解文章大意,并進行現代審視。
3.了解閱讀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
2.理解文章大意,并進行現代審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情景激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歷代的贊揚。其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諸葛亮在民間與官方的影響都甚大,后世流傳著大量與他相關的歇后語、俗語、成語等,如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七擒孟獲、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寫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當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又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不僅讓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后來諸葛瞻戰死綿竹,為國盡忠,就是明證,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鑒,其中的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本文,看看我們能夠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理解文意。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結合注釋,梳理文意,將課下重要注釋簡化后移到課文相關位置處。用序號標出情節結構。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下列詞語:
誡:警告,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成:達成,成就。
慢:懈怠,懶惰。
勵:振奮。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與:跟隨。
馳:疾行,這里是增長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
淫:過度。
一、探究結構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課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1.總的要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3.求學方法:寧靜求學,立志成學。
4.行為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險躁。
二、探究中心
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并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啟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確: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2.本文的中心對你有何啟示?
第二步,精讀課文。
一、翻譯課文。
抽同學翻譯,教師點評梳理: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的人,(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么用呢?
二、理解課文,并加以背誦:
1.諸葛亮要求兒子應如何修身?
明確:要從澹泊和寧靜狠下功夫。
2.諸葛亮認為澹泊和寧靜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澹泊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
3.諸葛亮認為應該怎樣求學?
明確:要寧靜,要有志向。
4.諸葛亮認為“淫慢”“險躁”將導致怎樣的后果?
明確:淫慢不能振奮精神,險躁不能陶冶性情,將隨年歲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從而無用于世,悲守窮廬。
第三步,熟讀課文,現代審視。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課堂探究:
1.你贊成課文中的觀點嗎?為什么?
2.學了本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拓展閱讀
誡外甥書諸葛亮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總結固趣
從這篇《誡子書》中,我們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也可以看出他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我們要從中體會作者所闡述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了解立志與學習的關系,理解寧靜淡泊的重要,體會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并使之指導我們的立身行事。
學習這篇章課文,我們也應了解學習文言的基本方法,并積累相應的文言知識。
布置作業:預習《貓》,要求能概述文章內容,擬出不懂或有質疑之處。
《誡子書》課堂教學設計優秀2
一、教材。
本單元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屬于議論抒情一類的文章,學習本單元,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二、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
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過程、方法目標:
①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譯文本;
②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引進競爭機制,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整個過程,學生是主角,課堂則是學生的舞臺,教師是導演,搭臺引導學生入戲,不喧賓奪主,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初讀文本,培養語感;譯讀文本,合作質疑;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屏幕打出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讓學生猜猜他是誰。由此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諸葛亮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文本,培養語感:
1、聽讀體會
聽音頻朗讀,要求學生輕聲跟讀,注意字音、句子停頓以及語氣語調的變化。
示例: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朗讀節奏停頓。
3、朗讀感悟
通過齊讀、分組讀、指名讀等多種誦讀形式整體感知課文,要求讀出感情,朗讀中師生進行多方位評價。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譯讀文本,合作質疑。
初四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翻譯古文已不必由老師包辦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借助書下注釋或工具書自行解決。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如果小組內確實解決不了的,可以在班級交流展示成果的時候提出來,由別組的同學來解答,實在難度很大難以解決的問題,由老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尋求最佳答案,并不是直接公布結果,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
在全班交流完疑難后,老師先找學習水平高的同學通譯文章,然后再同桌互譯,老師強調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這一系列的環節下來,學生基本做到字詞能當堂消化,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讀法,理解賞析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并熟讀成誦。
1、讀警句,談感受。
圍繞“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交流,使學生能夠把握整篇文章內容。
而后,用一開放性的問題“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可結合歷史故事,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將學生的'思維拓寬拓深。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結合老子的“靜為躁之君”這句名言以及諸葛亮自身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的故事來引導理解。“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抓住“澹泊”“寧靜”與“立志”“致遠”的關系,讓學生聯系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來賞讀,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中,切不可隨波逐流,迷失志向。“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點撥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體會出人生短促,如白駒過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華。
這樣,在默讀思考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理解,也會使思想受到凈化,為樹立正確的理想觀打下良好基礎。
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或研究諸葛亮的“智”,或研究諸葛亮的“德”,或研究《誡子書》與諸葛家族的關系。”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同時又一次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誡子書》課堂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誡子書》教學設計05-13
誡子書》教學反思。優秀10-26
誡子書教學設計(精選20篇)12-18
誡子書教學設計14篇04-18
誡子書教學設計(14篇)04-18
誡子書教學設計12篇06-05
《誡子書》教學設計14篇05-13
誡子書教學設計(精選10篇)12-07
誡子書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11
《誡子書》說課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