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精選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東南亞的位置與范圍。
(2)東南亞的自然地理條件及社會經濟條件。
(3)東南亞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地圖,識記東南亞的位置及范圍。
(2)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對比地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點及河流特點,從而了解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
(3)通過讀《東南亞氣候圖》,明白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從而了解其農業的分布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東南亞的地形特點。
(2)東南亞的氣候類型。
難點:
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對社會經濟各因素的分布及其發展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
圖片分析法、比較法、討論法
四:教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展示東南亞各國的人文景觀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
(一)東南亞的位置與范圍
【活動】找一找
展示《東南亞的位置圖》,讓學生借用地圖冊把PPT圖片中的各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找出來,由兩位學生進行回答。并指出東南亞由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組成。
(過渡)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在自然環境上又有各自的特色通過對兩個地形區的對比進而掌握整個東南亞的情況。
(二)東南亞的自然地理條件
展示《東南亞的地形圖》,讓學生通過討論回答下面問題去發現其多在地形上的特點再進行歸納。
【討論】
①中南半島上有哪些主要河流?
②這些河流大多數發源于哪里?
③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
④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系?
⑤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該段河流什么資源豐富?
⑥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是什么地形?對人口、城市分布有什么影響?
(過渡)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下游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馬來群島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呢?
【討論】
①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部位?
②這里的河流在長度和流速上會有什么特點?
③馬來群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④火山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影響呢?
展示《東南亞的氣候圖》,由學生根據經緯度判斷氣候類型,并溫習其各氣候特點。
(過渡)中南半島為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為熱帶雨林氣候。那么在這兩種氣候類型下,它們的的農業又有怎么樣的情況呢?
(三)東南亞的社會經濟條件
展示《東南亞主要物產的分布圖》
(1)農業:
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稻種植業和種植園農業為主。主要國家農作物分布如下:
(2)礦產:主要礦產是石油和錫,石油主要在印度尼西亞和文萊,錫礦主要在_________。
(3)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小結:(見板書,邊讓學生回顧本節內容邊完成教學板書)
作業:填《區域地理》P43~44
七、教學板書:
東南亞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2
【設計理念】
在學生自學東南亞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充分收集有關東南亞地區的各種圖文資料,課堂展示給學生并提出針對性的問題,經過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討論、探究,達到學習成果共同分享、在快樂共同成長的目的。在學生討論交流中教師因勢利導,使學生達到學會方法、掌握知識、開闊視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討論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對其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使學生學會分析地理位置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
2、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六大板塊圖、熱帶氣旋路徑圖、氣候類型分布圖等,分析地形、氣候、板塊運動、植被、人類活動等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4、通過討論東南亞地區與我國的地域聯系,讓學生明白區域之間的聯系性,明白東南亞國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5、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1、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東南亞自然環境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東南亞自然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分析。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
【教學方法】
1.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教學少而精,廣泛使用案例教學方法
2.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教師指導結合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效果。
4.采用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教學相長,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過程】
環節1新聞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圖文展示,激發興趣
材料一:泰國洪水
材料二:南海領土糾紛
新華網報道:應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邀請,越南主席張晉創10月26日到28日對菲律賓
進行國事訪問。在訪問第一天,阿基諾三世就和張晉創討論了南海領土糾紛問題,還簽署了涉及海上合作的多項協議。
材料三: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會議
據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會議31日在京舉行。會議針對湄公河流域嚴峻的安全形勢,研究建立中老緬泰四國在本流域的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并進一步協調各方立場,徹底查清“10·5”案件案情。
學生活動:
觀察材料,進入新課
設計意圖: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泰國洪水、南海主權紛爭、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會議等新聞事件的圖文資料展示給學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的興趣,鼓勵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3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我們在學習東亞區域地理時,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東亞的?(范圍、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條件和經濟特點。)
引入新課 我們今天學習的區域地理,仍然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找出它與東亞的差異,總結出區域地理特征。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板書)
[讀圖] 讀《東西半球圖》,教師指圖明確范圍,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師做簡單介紹。
[提問] 從圖上看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看,在亞洲東南部,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正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讀圖]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教師介紹馬六甲海峽。
[提問]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這是為什么?提示學生可參看“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回答。(日本的工業原料依賴于進口,需從亞洲、非洲等地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而馬六甲海峽是它必經之地。日本向亞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業產品,同樣需經馬六甲海峽,它直接關系到日本經濟的發展。)
[讀圖]讀《政區圖》引導學生思考,地區和東亞地區所占緯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國家位于赤道兩旁?(東亞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則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指導學生從圖上找出包括的國家和地區,參看課本附表,國家概況,做總結歸納。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的這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其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呢?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地形
[讀圖]讀《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師歸納] 總的看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 這種山河大勢給當地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 指導學生讀《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圖。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地的土壤肥沃。)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的地形,也影響了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氣候特征。
[提問]屬于哪個氣候帶?提示學生參看“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圖。(屬熱帶多雨地帶。)
[提問]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看《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這里年均溫可達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教師講述]但由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在位置不同,它們之間的氣候也存在差異,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地區——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提問]這一帶緯度位置特點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問]這一帶每天的天氣變化過程怎樣?指導學生讀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請一學生按圖分析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日出以后,氣溫逐漸升高,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上升,天空云量逐漸增多;午后兩三點鐘,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減少,天氣轉晴。)
[提問]這里為什么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天氣變化叱?提示學生可參考“降水的分布和變化”一節的內容。(馬來群島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氣壓低,同時四周為廣闊的海洋,水汽來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氣受熱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水滴,產生對流雨。)講課過程中,繪制上升氣流降水示意圖。
正是由于這里有充足的熱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長終年常綠茂盛的森林,我們叫這種植物類型為熱帶雨林。并且這里的農作物全年可以播種,都能收獲。
②熱帶季風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季風的分布地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提問]什么是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的風向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參看“亞洲東部一、七月的氣壓和風向”圖。(季風氣候是指在一年之內,隨季節不同,風向有規律的變。這里一月為東北風,七月為西南風。)
[教師講授]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是來自亞歐內陸的風,所以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風,它來自濕熱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區別是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而熱帶季風氣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師補充]由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這里的農作物多在雨季播種,在旱季收獲。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4
一、 教案背景:
本課教案是在預習課本并且在網上搜集了眾多資源,然后依據教學目標撰寫的。同時在上節課已經為學生播放了關于東南亞的視頻短片。
二、 教學課題:
東南亞第一節
三、 教材分析:
本節只是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第七章第二節內容的第一節課的教案。東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這一區域的學習結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知識的掌握,還關系到學生今后區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節課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于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所以對本區域的學習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系到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氣候的一般特點。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東南亞的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計算機課件
四、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提問法
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觀看了東南亞的視頻短片,大家還記得短片中的內容分嗎?(請學生舉手回答)
生:東南亞包括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東南亞生產熱帶水果
(教授新課):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棒,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東南亞。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師:用多媒體出示東南亞位置圖和東南亞政區圖。
生:討論,找出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圖上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并結合書上P28頁活動題找出東南亞主要的國家。
師:出示馬六甲航線示意圖,引領學生理解東南亞“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 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師: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和《東南亞位置圖》
生:結合教師給出的地圖說出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中南半島大部分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師:引領學生分析這樣的氣候會形成怎樣的農業,并通過讓學生回憶視頻內容,直接了解東南亞主要的農產品并強調這一地區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農產品種類。
生:說出視頻中看到的農作物,并根據自己的常識判斷氣候與農業的關系,從而分析東南亞經濟的特征。
(讓學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認識氣候和農業的關系,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聯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師:請大家根據圖7.22填表
【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知識體系,提醒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知識反饋】
(1)東南亞包括哪兩個部分( )
A.菲律賓群島 B.中南半島 C.馬來半島D.馬來群島
(2)東南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為它位于( )
A.五海三洲之地 B.亞洲各國到達美洲的必經之地
C.兩大洋、兩大洲的十字路口 D.歐洲各國石油輸入的咽喉之地
(3)東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C.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4)一艘輪船正在泰國某港口裝船外運,裝船的貨物最可能是( )
A.小麥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東南亞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圍及組成部分
2、主要國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
2、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四、教學反思
此教案是主要是為教學提供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通過一定的材料和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并證實上節課看到的視頻中的內容,得出結論。本節課還應該注意把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把地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認知水平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地理學科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更要注意地理學科的人文性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力圖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東南亞地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合。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季風氣候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東南亞。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東南亞》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
學生情況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讀圖、識圖的能力較差 ,需要在講課過程中多練習,但同學們對新知識有特別大的好奇心,渴求知識的眼神令人感動。他們思維活躍,愛看圖、好討論,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能力目標:
運用地圖能說出馬六甲海峽重要的地理位置;說出城市的分布與河流的關系。
情感目標:
了解氣候與農業的關系后,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農作物及分布。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解決方案:
以上的重、難點都是通過讀圖、識圖來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于優生的培養。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培養用圖習慣。
下面進入教學過程: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節內容實際,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個問題十字路口的位置。本環節通過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范圍、地形、主要政治區域和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
第二個問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本環節通過出示一幅與緯度位置有關的東南亞氣候圖,讓學生觀察圖對東南亞的氣候先有所了解,再出示一幅和氣候有關的游戲類幻燈片請學生幫忙選一選五一想去新馬泰旅游要帶下列哪些東西?從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增強對東南亞氣候的記憶。之后為了強化記憶再出示一幅氣候圖,用列表的形式展現東南亞的兩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征以增強記憶。關于東南亞的農業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出示幾幅水稻勞動生產的場景,讓學生知道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再出示一幅其他主要農作物分布圖,掌握東南亞除了水稻以外,還有橡膠、椰子、油棕、焦麻等農作物。并通過連線的形式掌握東南亞各國農作物的分布情況。以上這些圖片的出示按由淺到深的順序逐步出現,面向全體的同時,也使基礎差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個問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出示一幅東南亞河流與城市分布圖,讓學生動手與動腦、動眼相結合,回答圖中出現的問題,之后列表總結。這樣處理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目的。
最后一個問題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因為內容簡單所以只是出示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華人華僑的數量,以顯示其比重,最后得出結論。因為旅游業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行業,所以東南亞的國家利用本國的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為此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項目,為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整個的教學過程始終堅持以訓練學生讀圖、識圖,培養地理基本技能為主,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最終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反饋中注意做好總結,以便讓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即可以增進了解,又有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更從整體上發揮潛能,使自己得到提高。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 篇7
一、教學目標:
①通過填圖,明確東南亞的位置、范圍。
②通過圖表資料,了解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過圖表資料,分析東南亞人口、城市、經濟活動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運用相關資料,探索東南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圖表資料,分析東南亞人口、城市、經濟活動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分析區域的一般方法與步驟。
三、教學活動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過程與組織設計依據與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設情景(1分鐘)放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東南亞的水果更多的出口到中國的視頻,便宜的視頻東南亞與中國聯系更密切。學生觀看,感受身邊的變化。就發生在身邊的感受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探究埋下伏筆,導入新課。自主學習展示
(約8分鐘) 【自主學習展示】
位置和范圍
方法點撥:
一般來說,描述地理位置主要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個方面來回答。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方法點撥:
描述區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地勢,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
氣候
方法點撥:
注意區域的氣候類型分布;
描述氣候特征的一般方法:氣溫(最高溫、最低溫和氣溫年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分配)。
河流
自然資源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和城市
小結:人口、城市分布的區位因素
農業
工業
完成學案中的填圖,根據填圖總結描述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參考東南亞地形圖總結東南亞(可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分別描述)地形特征并注意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參照東南亞氣候類型圖,讀出東南亞的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特點、分布及成因。
完成學案,了解東南亞河流特點和主要資源。
了解東南亞人口分布特點,分析東南亞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
通過閱讀完成學案初步了解東南亞工農業主要特點。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讀圖、析圖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探究活動(約25分鐘)
出示泰國香稻種植相關資料。
點撥提示:
分析農業區位的方法思路(除題目中提到的有利條件外還要注意不利條件)
總結點撥:
農業區位因素: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相關文章:
區域地理課件:東南亞06-10
東南亞區域的地理課件06-11
區域地理東南亞說課稿03-20
東南亞地理課件06-10
初中地理東南亞課件06-10
區域地理中東課件06-11
區域地理北美課件06-11
區域地理中東的課件06-11
區域地理非洲課件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