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時間:2022-09-13 11:00:46 論文 我要投稿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創業專題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1

  摘要:

  近年來,快遞業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其對文化理念的重視不夠,成為其發展的約束。這種現象的產生由多方面因素所致,既有企業自身的因素,也有員工自身的因素,還有社會的因素。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我國快遞業企業文化理念的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以利于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重視文化理念,有效發揮企業理念的作用。

  關鍵詞:

  物流業;文化理念;管理;創業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組織內部所有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循的價值觀、信念、共識及生活準則,是企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形態文化的有機復合體”,是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我國快遞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創業者加強企業文化理念勢必對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快遞業企業文化理念的現狀

  我國快遞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應運而生。其改變了國有郵電局一家獨大的局面,逐漸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的格局,現在已經形成了“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2.8%、75.4%和1.8%”的局面。從這一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民營快遞業在快遞業所占的比重已經占到絕對優勢,成為快遞行業的主力軍。在我國網絡購物迅猛發展的環境下,越來越多人開始網絡購物,因為網購具有方便、快捷和品種多等特點。近年來每逢“雙十一”,淘寶、京東等網站紛紛采取多種促銷手段,這一時期成為快遞業的黃金時期,每年的快遞總量都在迅速攀升。2014年我國快遞行業收入2040億元,快遞業務量達到140億件;2015年業務收入達到2650億元,業務量達到196億件。但快遞業企業文化理念較單一,一些快遞業企業的理念,如提出諸如“企業利益第一”這樣的口號,這樣的經營理念顯然不能與其快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顯得過于狹隘,目光過于短淺。這樣的口號不僅不能規范企業管理,也不能很好地吸引留住員工,也最終難以形成行業的核心價值觀,限制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二、快遞業企業文化理念不足的表現

  雖然我國快遞業在近些年來迅速發展,但同時其負面新聞報道經常見之于媒體報端,諸如存在快遞員服務態度差、快遞損壞、快遞調包、拒絕驗貨、行業監管差、消費維權難等多方面的問題。這反映出快遞業企業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企業理念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1、員工對企業文化理念認同度不夠

  在企業管理中,企業文化理念在企業的正常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導企業的經營理念、規范企業和員工的行為、確保企業建立起規范的制度。因此,好的文化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的管理組織能力,對企業形象的打造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反之亦然。現在快遞業的企業文化理念現狀不容樂觀,有學者對快遞業企業文化理念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在企業理念中,“43%的企業缺少企業使命這一項,企業愿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形象口號缺失率達14%”。這一調查結果雖然反映的是一些民企中的現象,但是民營快遞在我國快遞業中占據三分之二的比例,這種結果充分反映出快遞業的企業理念薄弱。此外,即使有些快遞企業有一定的企業文化理念意識,但是所提出的理念也表現出雷同,或者沒能體現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企業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缺失。特別是隨著外資企業進入我國快遞市場,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提升企業文化的內涵,練好企業文化內功,都將在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和長遠意義。

  2、快遞員文化素質低,服務意識淡薄

  快遞員是快遞業與快遞用戶聯系的紐帶,是快遞業外在形象的反映。由于快遞業對快遞員的學歷要求不高,所以大多數快遞員的文化素質不高。快遞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低下,流動現象頻繁,因而常常會出現一些快遞損壞、快件被調包、先簽收后驗貨等現象。隨著快遞業的迅速發展,每天快遞員都要背負著沉重的工作任務,加之快遞企業對其員工的培訓不夠,這就使得快遞員根本沒有時間學習。忙碌辛苦的工作使得他們在工作中的服務意識有所降低,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因而會發生一些有損客戶利益的事情,最終致使快遞企業自身的信譽度受到損害。有調查發現,“只有13.29%的快遞員每次都會提醒消費者在快遞貨物時進行保價(保險),只有34.41%的快遞員會將貨物送到消費者手中親自簽收”。這樣淡漠的服務意識,使得其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勢必會影響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

  3、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管體制

  快遞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不高,所以從業人員的來源、層次都比較混雜,這就給企業的管理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現在的快遞經營網點大多數規模較小,以加盟化模式進行經營。在網點數量龐大的情況下,企業對經營網點的經營資質缺乏有效審核,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進行有效的監管,造成對所屬網點的具體業務缺乏監管,造成快遞行業的亂象叢生。同時,由于快遞員對企業歸屬感的缺失,對企業的榮譽感和責任心也就會大打折扣。再加上企業只是單純講究投遞數量而忽視企業理念的教育,沒有對員工實行“以人為本”的理念,雖有處罰機制,卻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不能有效激勵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是造成快遞業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淡漠的原因之一。

  4、行業的自動化程度有限

  雖然快遞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它們的自動化程度較低,大多數工作都采用人工進行包裝、分揀選和搬運,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粗暴揀選,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快遞業務主要靠快遞員人工投遞,特別是在諸如“雙十一”這樣的黃金季,就會出現一些物件不能及時投遞、投遞錯誤、郵件丟失等現象,且幾率明顯加大、加劇。這一方面反映出在快遞數量突然增加時會造成人員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業自動化程度不高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時,快遞業投遞模式是單一的,規模不大,投遞網點人員少,而這種基本靠人力運作的模式,最終會成為該行業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三、企業文化理念對創業者的啟示

  1、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文化理念極其重要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政府、高校以及社會各界所關注的重點。在網購已經成為不少人選擇的今天,快遞成為給人們現實生活中帶來便捷的途徑。在物流迅速發展的今天,快遞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發展的新途徑。據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簡稱為《報告》),可以充分反映當前中國人使用網絡的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的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規模達6.20億。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這為大學生通過物聯網進行創業奠定了良好的現實基礎。大學生作為新形勢下的知識分子,在面臨挑戰的同時,更多的是應該抓住時代的機遇進行創業,實現人生的價值。

  2、制定合適的企業文化理念,進行有效的宣傳

  不同企業要認識到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制定出適合自身企業的文化理念,不能盲目制定所謂的企業文化理念。企業要通過文化理念來打造企業自身的品牌,使企業理念成為一個企業的標志。所以企業在制定適合的文化理念之前,必須立足于自身企業,并進行一定的市場調研,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理念。只有合適的文化理念才能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反映企業的社會服務意識。當然好的文化理念還需要被員工所認同,這就需要對員工進行宣傳,因為宣揚企業文化也是在宣揚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3、提升員工的素質,增加企業的凝聚力

  人員文化素質低、組成人員復雜,是物流業應該重視的問題,對于創業者來說也要注意這一點。首先要把好用人這一關,對于入職的員工要加強培訓,加強企業文化理念的宣講,更要在實際工作中落實企業理念。當然企業也要愛護關心員工,以體現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只有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才能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增加企業對員工的凝聚力。同時,企業要鼓勵并獎勵有優秀表現和具有創新精神的員工,使他們真真切切在實際中感受和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好的文化理念要通過技術的支持才能有好的發展,所以創業者要正確處理好文化理念和優秀人才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發揮彼此的積極作用,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加強企業文化理念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制定適合自身的文化理念,也需要通過加強管理,完善規范企業和員工的行為,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凝聚力,使企業得到健康發展,讓創業者最終取得成功。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2

  摘 要

  大學生自主創業對于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大學生自身的成長都非常重要。就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做法、成效以及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論述,旨在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高校 大學生 創業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騰飛與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創業構建了良好的平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市場空間,為新時代有志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選擇適合于自己理想的創業之路。但是從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等方面考察,我國的創業活動尚處于較低水平,這與全社會缺乏創業教育有關。此外,大學生就業問題日漸凸顯,面對急劇的就業壓力,高校不僅要培養具有競爭就業崗位能力的能力,更應培養具有較高創業能力,既能求職又能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因而,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

  1 、我院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社會背景

  國外的創業教育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在20世紀60~70年代間,國外的院校就開始在教學中大量涉及這方面的內容,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國外的商學院更是普遍重視給創業者提供這方面的系列課程,創業學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學中已經成為成熟的學科。國內的創業教育始于當20世紀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術領域的創業熱潮的影響,創業教育逐步得到社會重視。2002年教育部在全國9所院校進行創業教育試點,高教司舉辦了兩屆“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標志著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正式開始。我院正是在2003年選派老師參加首屆培訓班后,開始開展創業教育,在經歷引進、吸收、設計、實施、完善、提高和推廣階段后,已成功進行了多個有影響的創業項目,創業的教育和研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豐富而有價值的做法和經驗。

  2 、大學生主要創業團隊的基本情況

  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自2003年底開展創業教育以來,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在內容、形式、方法上的探索與實踐,在創業實踐上效果顯著,至今已形成了以蜜蜂創業團、寵蟲工作室、愛心助困崗為主打品牌的創業項目。

  2.1 蜜蜂創業團

  蜜蜂創業團以農產品市場為導向,結合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發揮專業優勢,以種植和銷售香瓜、番茄、茄子、菜椒、玉米等各類無公害蔬菜瓜果為主,在我院的支持和指導下,于2004年成立的一個由團員青年學生組成的主要創業團隊。團隊種植基地由起初的667m2增加到3335m2,專業指導老師5名,團隊成員也由起初的10余人發展到40余人,下設生產部、銷售部、行政部、財政部、宣傳部五個部門。每年,團隊種植的蔬菜瓜果的毛收入近1萬元,三年來產品銷售額已累計達2萬余元,扣除工資和擴大生產投入后現有流動基金2000余元,已安排大學生勤工助學150余人次。

  2.2 寵蟲工作室

  寵蟲工作室主要由寵蟲影像制作部和寵蟲文印部兩個部門組成。寵蟲影像制作部主要是為校、院及個人的提供各種活動的拍攝與制作服務,現已承接第31屆校運會、袁隆平院士報告會等校內外大型活動和其他各類活動的拍攝及制作等上百單業務。寵蟲文印部主要從事打印、復印、掃描及圖文處理等,自營業以來,將A4紙的復印價格降到0.1元/張,為廣大同學提供了優惠服務。工作室發展至今,現有固定資產3萬余元,指導教師4名,成員10余名,累計營業額已達7萬余元,為40多位貧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學崗位。

  2.3 愛心助困崗

  愛心助困崗于2005年8月由學院組建,起初以銷售水果瓜菜為主,2006年4月由學院和海南資深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增加“伊利”學生牛奶的銷售項目,隊員也由起初的6人增加到近20人,至今已為5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學和實踐創業的機會。

  3 、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做法

  3.1 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提供良好創業條件

  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缺資金、缺場地的情況。無庸諱言,創業實踐需要錢,無錢的創業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創業實踐要有場所,要有陣地,否則就只能在電腦上虛擬,在紙上設計。面對此情況,學院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入近1萬元的固定資產,并提供3萬元的借款為寵蟲工作室購買攝像機、電腦、打印機等設備,為蜜蜂創業團免費提供種植基地及水灌溉、生產工具等,經與學校有關部門協商,為寵蟲工作室、愛心助困崗提供營業場所,使大學生創業有了啟動資金和活動陣地,為創業的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有效促進了創業的發展。

  3.2 學生創業與專業學習、科學研究三結合

  創業教育更強調人的“會學習”與“會做事”的高度統一,是知識、技能和情感教育的整合,是課堂理論教育與課外活動教育的整合。我院具有“學、產、研”三結合的鮮明特色,學院充分利用這一特色,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所學專業知識確定創業項目,結合創業提高專業。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3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從被服從的地位,變為就業市場中兩個平等、互選的主體,雙方都有自主的選擇,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迎接挑戰。大學生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

  大學生、創新創業

  一、創新創業思想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已突破200萬大關,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就很多。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于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3、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個性品質內容及其形成條件

  個性。或稱為個性特質,是指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比較固定的特性。一個具有創新品質的人才有可能去進行一系列創新活動。一個人的創新品質包括強烈的好奇心、廣泛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敢于質疑的學習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們發現和認知世界的驅動力。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性中的興趣和動機是促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而興趣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個體從事創造思維的內驅力。興趣和動機可以使個體集中注意于所從事的創造性活動。

  主動學習。傳統的教育以機械、模仿、循規蹈矩的學習方法為主,養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缺乏靈活多變和主動的學習訓練,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只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形成探究式學習機制,才可能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質疑。教師權威、書本權威的觀念深入人心,學生不敢質疑老師,更不敢質疑課本成為很普遍的現象。沒有懷疑,哪來創新?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會有創新的可能性。質疑精神促使人們發現問題,而創新精神則促使人們進一步解決問題。

  而創業品質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包括敢于競爭的精神、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舍堅定執著的頑強意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等多方面的品質。

  敢于競爭。商品經濟社會充滿各種商機,也充滿各種競爭和壓力。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創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經濟眼光,還必須有過人的膽識與勇氣。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后,是否敢于將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是決定一個人創業能否順利開始的第一步,創業需要的是敢于競爭與冒險的膽略。

  勤奮求實。創業僅僅有膽略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要有勤奮求實的態度。

  鍥而不舍。創業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碰到挫折或失敗,是從頭再來還是選擇放棄?大學生們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創業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半途而廢的創業最終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創業的大學生至少要注意四個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對公司運作的認識過于簡單,他們不清楚如何融資、如何做商業上的事務活動籌謀、如何塑造管理團隊等,甚至連基本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常識都很短缺。因此,在創業前,應該有一個相對系統的理論培訓。市勞保局每月都有免費的創業者培訓班,有心創業的大學生可以來報名到場學習。

  其次,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既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創業,那創業就必須符合市場規律,不經過市場調研,盲目投資,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創業之前,應該冷靜地思考,選擇啥子行業來做才氣更接近成功。建議最好先到相干行業去打工,熟悉一些行業的運作規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勞保局到場見習培訓,有50多種崗位可供選擇,在見習培訓中選擇創業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騙政策。對大中專結業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的,通稱里有不少相干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充分了解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減免的,哪些優惠是可以申請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才氣在創業之初,節約資金更好發展。

  最后,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學結業生的通病,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輕言放棄,是不會取得終極成功的。創業的道路沒可能一帆風順,以是,大學生在心理上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途徑。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

  江澤民同志多次提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群體,如果失去了創造的沖動和欲望,而僅僅安于現狀和守成,那么中華民族最終將失去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絕不僅是希望創業的同學所應考慮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崗位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不該失去創新之“心”。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成立活動組織,利用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創業具有較高的風險,但也有較高的回報。隨著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迅猛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大學生創業也因此成為熱門的話題。

  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飯碗”(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飯碗”。目前,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學生創業,除了創業不失為緩解目前就業壓力的一條解決途徑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于開拓的創業精神。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4

  摘要:

  創新創業教育是品質教育,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創業品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三方面。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使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關鍵詞:

  創新意識 創業精神 創造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雖然各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仍然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從各國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創新創業教育無不是以培育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一個人是否具備創新創業品質決定了其創新創業成功與否,決定了其能否成為一個創新創業型人才。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

  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實質。創新創業品質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在具備一定知識和能力基礎上所展示出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品格、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其核心要素體現為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三方面。

  (一)創新意識(innovative)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創新意識就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于現狀,執意于創造、創新的要求的動力。”[1]大學生創新意識就是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并以這種態度來規范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包含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等因素。

  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必需具備的心理素質之一。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問題意識、發現意識、懷疑意識、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等。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只重視大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資格的獲取,而忽視職業品格和為科學獻身精神的培養,忽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2]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加強培養大學生的懷疑意識、問題意識和批判意識,培養大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使其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另辟蹊徑、獨樹一幟。

  (二)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

  “創業精神”概念最早出現于18世紀。20世紀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將創業精神看作是一股“創造性的破壞”力量,管理學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將這一理念更推進了一步,稱創業者是主動尋求變化、對變化作出反應并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3]我們認為,創業精神屬于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范疇,是進行創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具有開創性的意志、信心、勇氣和個性等情操特征。

  創業精神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它要求大學生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強烈的事業心、奮斗精神、開拓精神和奉獻精神,把握創新機會,養成自己獨特的創業個性和創業意志;以創業心態和創業精神對待工作,并以創業作風和創業品質要求自己,形成創業行為模式。

  (三)創造能力(creativity)

  創造能力就是創新創業能力,也可以簡化為創造力,是在知識學習和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和科學加工,從而產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識、新方法,并應用它們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能力,[4]是戰略、計劃、實施、財務、項目、時間等管理能力的綜合。[5]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是隱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表象背后的深層次特征,是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知識的現實體現,是大學生運用已知的信息、知識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6]

  創業需要多方面條件的支撐,諸如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資金和個人品質等。創業資金是創業的物質前提,創業知識為創業提供了有力的知識體系保證,創業能力則使創業資金增值成為可能。[7]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求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教學資源開發,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與培訓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實踐教學內容。

  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共同體現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之中。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通過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意識是一種主觀認知,創業精神是一種心理個性,而創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種將創新創業知識與社會物質條件相結合的過程,并最終體現為創新創業成果。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構成

  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能力為導向”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我們認為,由于不同行業或企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不同,也由于個人能力結構和能力內容的差異性,創新創業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從實踐狀況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能力素質要求也是大同小異的。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其應當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個通用模型,否則創新創業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們試圖構建這樣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型: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應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一)強烈的驅動力

  強烈的驅動力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并獲得成功的動力因素,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價值觀。最終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壽命的,不是創新創業的現狀,而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能,即驅動力。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勵自己創業的不竭源泉。

  (二)敏銳的洞察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敏銳的洞察力是指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問題從總體上直接加以認識和把握,以一種高度簡練、濃縮的方式洞察問題的實質,并迅速解決問題或對問題作出某種猜測的思維形式。[8] 我們認為,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幾部分:

  (1)觀察力:對世界、國家、行業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企業內部商業運營態勢,有客觀的認識,善于把握企業運作的基本技術和技巧;

  (2)敏銳力:在收集、處理、分析信息基礎上,善于捕捉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以獲得感知,覺察現存社會中商品或服務的存在的缺漏、瑕疵,發現現有事物的發展方向,并對新興事物充滿濃厚情趣;

  (3)獨創力:經過科學分析,發現對現有的市場和產品具有很大創新意義的“創新點”,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這些創新點;

  (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創新點;

  (5)判斷力:對社會需求和自己的創新點作出正確的判斷。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5

  摘要:

  “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在各高校大學生之間已愈顯重要,它能極大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意義與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進而說明了當代大學生應加強自身歷練,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從而成為社會的領跑者,走在時代前沿。

  關鍵詞:

  創新創業;大學生;綜合能力;競爭力;重要性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不竭動力,認識完善實踐能動性,正確的認識能積極推動實踐的發生和發展。而實踐與認識如何緊密地結合,并繼而給人類創造價值是人們一直在探討的,而創新創業就是一個認識與實踐完美結合的過程。“創新創業計劃”普遍存在于各校大學生之間,如山東協和學院人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召開“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討論會,我校各學院也相繼召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申報動員會。為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創新創業計劃”,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剖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簡單概述

  創新創業教育起源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起步、發展和成熟階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側重點不一樣。在起步階段,它主要是以傳授創業知識為主要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在發展階段,它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成熟階段,它則轉而注重培養學生的事業心和開拓精神。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它也形成了三種教育模式,即以課堂教育為主的專業化教育模式;高校、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通過創業競賽和創業項目形成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相比較國外,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步晚、發展慢,因此借鑒國外的相關教育模式顯得尤為必要。

  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意義

  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性的有效途徑。2001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2003年有212萬人,而到了2013年則迅速升至699萬人之多。然而社會整體的就業崗位并沒有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增加而出現相應的增加,即出現了不平衡現象。不少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人數從2001年的34萬升至2003年的52萬,至2013年達到了144萬,而且其持續上升的勢頭并沒有得到遏制的跡象。

  受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家延遲退休政策的影響,目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對于如何突破教育瓶頸,緩解就業壓力,教育者正進行各種思索和嘗試。作為高知識群體,大學生有著創新創業的良好內在基礎和條件,能在全民創業中起到很好的引領和帶頭作用。所以,除了學校里組織的創新創業選修課程外,2011年開始,安徽省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免費創新創業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GYB”(產生你的企業想法)、“SYB”(創辦你的企業)等培訓模式,幫助一些有著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增強創新觀念,明確創業目標,掌握創業必備的專業知識,從而使他們在日后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的'需要。當前社會科技快速發展,人才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從而導致現代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同樣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以化學專業來說,對于化學物質及反應過程的觀察與檢測,已從最初簡單的肉眼觀測發展為各種高端精密儀器的準確定位,如原子光譜、分子光譜、色譜、分光光度法、激光光譜法、拉曼光譜等,再加上與計算機的聯用,使其檢測與分析效果更加方便、快捷、準確。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使用高科技儀器的必要技能,如果我們不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去學習和改進我們的各種儀器,那么化學的發展前景將會變得黯淡。在工作上,我們不僅要有嚴謹務實的作風和強烈的工作責任感,還要有扎實的基礎及非凡的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成為同齡人中出彩的一個。

  3.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澤民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實力的競爭、高素質人才的競爭。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才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可以為社會輸送一大批具有創新思維的新青年,能有效地維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符合我國科教興國和建設創新性國家的發展戰略。

  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教育部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旨在激發和挖掘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情,從而使同學們了解社會上科技發展的新動態與創業的新契機,為今后的學習和創業指明前進方向。這幾年,“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在大學生中被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現在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有兩個并列項目,其中一個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另一個就是創業計劃競賽,主要是創業項目。

  這個創業計劃競賽的實施,不僅僅是為取得幾塊金牌,而是給學生一個平臺,希望通過這種模式給予學生創新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希望此類活動在大學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如2012年12月16日,“昆山花橋杯”安徽省第七屆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我校外國語學院榮獲了職業規劃組金獎、機械工程學院榮獲了創業組金獎及化學工程學院的創業組銀獎。在大賽中學子們團結一致,積極配合,不僅體現出了富有創造力的開拓精神,還表現出踏實肯干的決心,展現了90后一代的新風貌、新精神,使大眾堅定了對90后的信心。同時也激勵了眾大學生,使他們重新審視自己,樹立明確目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勤于思索,并開始各種創新創業的嘗試。

  目前,時代呼喚創新,時代呼吁創業,對當代大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我們勢必會培養出大批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從而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使社會得到更好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應加強自身歷練,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會賦予的使命,從而成為社會的領跑者,走在時代前沿。

  參考文獻:

  [1]施慶輝.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分析[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10):80-82.

  [2]董亮,羅明明,涂小東.論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科技創業月刊,2007,(09):43-44.

  [3]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Z],2010.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6

  【摘要】

  傳統法學教育的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創新創業能力相對較差,能力培養不能完全適應職業需求。提高法律人才培養質量,培育創新創業理念成為我國高等法學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等方面的教學改革,通過優化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革、調整師資隊伍結構等手段,探索以實踐創新能力教育為核心的專業改革。

  【關鍵詞】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卓越法律人才

  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重點支持卓越計劃教育培養基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遼寧大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建設的實踐,試分析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路徑。

  一、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

  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等方面的教學改革,改革依托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和資源,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方針,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為平臺,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具有突出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和法律應用能力的,服務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創新創業法學人才為目標。

  二、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路徑

  (一)培養方案改革

  培養方案是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其設計以課程體系改革為基礎,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相結合,專業培養方案體現創新創業教育本質,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各個環節和法學學科的所有課程教學中,不斷擴大實踐(實驗)教學的學分學時在培養方案中的比重,以創新創業能力教學為核心,開設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和拓展類課程,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和內容。

  (二)課程體系改革

  1、課程體系改革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1)在一年級和三年級,分兩個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分析、了解就業形勢,掌握就業前景。

  (2)針對專業特點,開設專業前沿類課程,如法律前沿問題研究,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發展方向和最新動態;開設專業技能類課程,如法律文獻檢索課、審判業務、律師實務等,幫助學生掌握法學專業實踐技能,提升創業能力;開設專業思維和方法類課程,如法律邏輯學、法學方法論等,指導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思維方法和體系。開設職業倫理類課程――法律職業規范與道德,增強學生法律職業倫理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增強學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進一步增強與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緊密度,深度拓寬合作領域,邀請共建的實踐教學基地專家參與課程設計、教學和指導活動。邀請實務專家單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使學生在校期間盡快熟悉司法實務業務流程,盡快融入實務角色,掌握法律實務技能和方法。

  2、注重知識更新,及時修訂教學大綱

  首先,注重知識更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定期以講座、座談、交流等方式,向學生傳達最新創新創業動態。

  其次,組織教師團隊編寫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求和法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訓教材和專業教材。

  第三,對不具備出版教材條件的教學講義及實驗講義,定期組織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召開會議進行修訂更新,保證知識的規范性。

  3、落實精品課程建設,促進課程資源的開放共享

  對于已經獲批的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力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鼓勵優秀教學團隊加強協同合作,促進優質教學資源開放共享。對于開課歷史悠久,具備示范輻射作用的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鼓勵申報省級專業核心課程。

  (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既是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也是學生難得的教師資源。學生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實習活動,提高學生積極學習法學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培養研究法律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研究潛質,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人際溝通和心理承受能力。

  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目標,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布局,具體體現為:

  1、有步驟地增加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同時考慮實踐教學基地的地域分布及層級。合理地調整實踐教學基地的種類,實踐教學基地不應只局限于公檢法司機關,還應有計劃地延伸至工會組織、婦聯組織、法律援助中心以及電臺、網站等媒體的法制節目等領域。

  2、進一步增強與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緊密度,加強聯系,深度拓寬合作領域,邀請更多的實踐教學基地中的專家來院講學、參與教學、科研活動。

  3、定期邀請各級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創業典型等先進人物“進基地、進課堂”,以報告、座談、參觀等形式,現身說法,分享他們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實現個人價值的經歷,這也是實踐教學活動的一種體現。

  三、創新創業改革的教學資源保障

  (一)加強圖書資料建設,力爭建成門類齊全,涵蓋國內、國際各類法學專業期刊、圖書的法學專業圖書館。

  (二)建設專業的電子數據信息平臺,加快法學專業法律法規、中英文期刊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強化港澳臺地區文獻數據、外文文獻數據的擴容,增加港澳臺地區案例圖書、德文、英文案例圖書以及相關研究文獻在數據庫中的比例和更新頻率。

  (三)建立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法學實驗實訓素材庫。加強與實踐教學基地的聯系,建立并不斷加大案例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的比例。素材庫的材料均來源于地方立法、司法部門,保證實驗素材的原始性、真實性、可操作性,為法務實訓課程的開展和培養、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提供保障。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7

  摘要:

  為進一步應對新科技革命到來,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推進以創業實現首都轉型發展的最大活力、動力和潛力。本文分析了北京創業發展態勢和問題,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對創業助推作用、充分發揮政府對創業的引導作用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創新;經濟;引擎

  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首都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業正日益得到全社會專注。有效營造良好環境,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成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創業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創新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利,而開始變得大眾化,創新成為新主流。創業都從小企業開始,千千萬萬小企業的發展壯大,無論對首都經濟發展、提供就業崗位,還是出口創匯、財政稅收都有巨大貢獻。創業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支持創業不僅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創氛圍,還能使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并帶動首都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創業環境帶動首都創新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職能轉變,讓創業環境成為我市新一輪改革的突破口。

  (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突出三個轉變

  創新治理重點由重“管”向重“放”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積極探索建立“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規范政府行政權力,明確創業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責任,加強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監管能力,當好市場秩序的“裁判員”和改革創新的“守護神”,為創業保駕護航。

  支持對象重點由小眾向大眾轉變。“放大抓小”,從抓大企業、大項目轉向推動創業、扶持小企業發展,實現由注重精英向注重轉變。

  政策創新重點從供給面政策向需求面、普惠性政策轉變。

  (二)充分發揮市場助推作用

  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一是積極探索“寬入嚴管”的企業登記管理新體系,降低市場準入成本,簡化創業程序,降低創業成本。二是通過降低注冊資金要求,鼓勵多樣化的出資形式。鼓勵創業者以知識產權或科技成果出資,為特定人群創業提供便利條件。三是鼓勵應屆畢業生、留學生、失業人員、殘疾人、婦女和老人創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低息貸款和擔保等政策支持。四是放開對外籍留學人才創業就業的限制,提供申請就業許可、工作居留許可的便利。五是提高全社會對創業認同,特別是給其公平競爭的機會,將國企和事業單位享受的很多政策也偏向民營的企業敞開。

  強化金融市場支持。一是鼓勵現有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創業融資工具,創新創業融資模式,通過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集合融資等方式向有市場前景、有核心技術、創業計劃完備的創業企業提供資金。二是建立小額貸款風險保障基金。小額貸款普遍面臨著“無人擔保、無物抵押、銀行不放”的尷尬,政府通過建立小額貸款風險保障基金,合理降低貸款、擔保和保險等費率,為創業提供融資擔保支持。三是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工具,推進互聯網金融的模式。鼓勵互聯網融資渠道。四是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各層次資本市場協調發展,風險資本退出機制,為優質創業企業提供上市通道。

  搭建服務平臺。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平臺,積極推進新型孵化器建設和面向創業的集中辦公區建設,為企業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支持建設一批市場化的新型創業公寓和生態化創業示范社區。推進微集群建設,促進創業孵化器、專業園一體化發展。加強對創新成果推廣和商業支持,拓展市場,降低創新成果商業化過程中的風險。

  三、有效強化政府引導作用

  加強創業教育與創業培訓體系建設。政府以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微小企業免費提供技能培訓、市場開拓等服務。一是要重視創業課程設計。將創業理念培育、創業模式與案例分析、政策解讀、方案計劃、戰略規劃以及金融、財務、投資等專業知識融入創業課程。二是建立創業輔導和培訓師資隊伍。通過融合高校和社會教育資源,開設創業課程,設立創業專業,發展創業輔導師隊伍等方式,不斷壯大創業輔導與培訓師資力量,提供便利的創業輔導和培訓服務。三是形成良性的創業培訓資金支持機制。加大財政資金對創業教育與培訓的支持力度,通過設立基金、財政補貼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引導社會風險資金進入創業培訓與教育領域。

  積極彌補市場失靈。一是建立創業種子基金。建立創業種子基金。專門用于激勵傳統風險投資不愿意介入的創新鏈條早期的種子資金階段。二是設立創業計劃。通過支持創新者的創意和發明,為創業提供孵化支持,促進草根創新成果推廣應用。三是探索預算外補助金和創新稅收激勵的新方式,專門為企業新思想、新設計以及風險的意愿提供支持,同時加強對重大貢獻給予嘉獎。四是給予體制內高校與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創業給予一定的專項資金支持。

  積極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加大對人群和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普法力度。打造一批創業活動品牌,樹立一批新時代創業的偶像。支持創業學術嘉年華、創業論壇等主題活動,推動文化繁榮。(作者單位: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 篇8

  【摘要】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高度重視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大膽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并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政策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于20世紀在發達國家中率先興起。我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對此高度重視,并于20世紀末開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索,教育部先后頒發了相關文件,對高校提出了明確要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為此,我們必須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清醒的認識,更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演進及其本質向度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

  1.創新教育的起源“創新理論”最先由約瑟夫熊彼特從經濟學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奧地利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用“創新”理論解釋并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他探討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創新與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嚴格區別開來,認為“創新”是經濟概念而非技術概念,“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是將原始生產要素重新排列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經濟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約瑟夫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影響,20世紀40年代創新成為教育的新思潮,創新教育旨在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最先誕生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其他發達國家逐漸興起。

  2.創業教育的興起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受教育者的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是培養其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教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1947年哈佛商學院的邁爾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學中開設了一門創業課程———“創新企業管理”。20世紀末美國多數院校開設了創業課程,并設立“創業教育項目”。美國是較早在大學進行創業教育且具有完備創業教育體系的國家,已經建立了課程體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適當、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發展成熟,以及法律對創業培訓和小企業孵化保障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目前,發達國家均先后采取相關措施開展創業教育。聯合國充分肯定了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對于以知識教育為主的“學術性護照”、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的“職業性護照”之外的以創業能力教育為主的“第三本護照”的主張。

  (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發展

  1.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階段在國內最先將創業計劃大賽引入高校校園的是清華大學。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了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并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開設了“高新技術創業管理”課程及“創新與創業管理”專業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等有關部門舉辦的全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行。大賽匯集了全國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1999年6月國家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2002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大學開展了教育工作試點,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實踐探索,在高等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2.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階段2010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發展階段。《意見》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1〕《意見》從戰略的高度指出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還對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出了明確方向。2012年教育部發出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通知,將28所部屬院校和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地方院校列入項目試點名單,對這些高校給予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進高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2012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又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為高校創新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向度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其本質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注重思維開發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發展,使大學生走向社會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專業技能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與促進大學生就業有密切的聯系,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率,但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從社會發展的視角考量,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率是使大學畢業生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提升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及核心要素,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及外在表現形式。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的缺失

  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出是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從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上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超越,是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上的深刻變革。但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更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2〕。多數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在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和緩解就業壓力上,把創新創業教育同就業指導教育混為一談,這就偏離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實質。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教育部《意見》指出: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三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上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應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及思維開發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專業教育方面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形成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既沒有專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沒有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僅僅停留在增設一些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上。也有的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基地等,但絕大多數院校還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還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融入專業教育的全部過程。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手段滯后

  1.師資方面所呈現的問題目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教學的師資嚴重缺乏,既存在數量不足,又存在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技能不強的問題。多數高校“現有承擔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以學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和輔導員為主。他們有一定的就業指導理論基礎和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沒有較多案例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不僅在數量上不能滿足需要,在業務能力和實踐經驗上也與創新創業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遠”〔3〕。

  2.教學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教學手段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創新創業教育實驗、教學設施建設滯后,多數院校還沒有建立起能滿足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驗室;二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媒體教學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創新與創業精品課程數量少,課程資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創新課程名不符實”〔4〕;三是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滯后。“實踐基地欠缺,多是以企業參觀、實訓室模擬實訓等形式,缺乏實效。”〔5〕校企協作教學對多數院校來講還只是探索,或者說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認識方面的因素及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實踐的時間較短等原因,也有客觀上國家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此種現狀必須盡快改變,否則將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將會被發達國家拋得越來越遠。

  (四)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學生積極性不高

  1.校園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夠濃厚多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輿論宣傳滯后,校園創新創業教育只有教務、就業、學團等部門關注,還未引起全面的重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教育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是對傳統教育教學的挑戰,它既不僅僅是增加一兩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不僅僅是開設一兩個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更不僅僅是幾個部門的事,而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改革。

  2.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有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的意愿普遍不強,有80%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冷淡,根本就沒想過要創業;只有11%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較強,表示有創業的想法。”〔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偏頗理解;二是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大賽受限,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三是部分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信心。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舉措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1.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對新時期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戰略轉變,它不僅僅要求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必須轉變,更重要的是學校主要領導、廣大教師、學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須發生根本性轉變。創新創業教育要貫穿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階段,要把這種理念落實到教學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之中。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從大的方面說這項改革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實現的遲早。因此,要在深入學習、領會有關文件的基礎上提高認識,借鑒發達國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本校實際,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學生自覺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馬克思主義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必要條件,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因此,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注意轉變學生的觀念認識,調動學生自覺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將創新創業由教師的理念逐漸轉化為學生的理念。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要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實際增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并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生的主修課程,規定合理的教學時數。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建設,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形成科學的創新知識結構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實踐證明,一種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而且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綜合性知識的培訓,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

  2.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各門專業課程教學都必須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緊密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在深入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重新編制教學大綱,重新設置課程內容,增加學生實踐教學課時,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課堂上增加案例教學及師生互動環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感受,增加教學的感染力。要注重把校內實踐教學、校企協作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學生自主創新創業項目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7〕。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效銜接、形成合力。

  (三)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結合本校及專業特點建設創新創業教研中心,打破專業限制,把研究室、實驗室、孵化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改變以往老師做學生看或只是少數學生做多數學生看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要讓更多的學生動手實踐。

  2.強化專業競賽及社會實踐活動環節目前,國家、省市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毋庸置疑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引導、推動作用,但參加的畢竟是少數人,而且又有一定的專業限制。因此,各高校應以國家創新創業競賽為引導,以校內創新創業競賽為重點,大力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教師的思想水準、認識水平、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將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教學效果,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創業思維及相應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學生,優秀的教師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要建設好一支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共同課的教師隊伍。要進行專門培訓,使其不但具備先進的思想理念,同時還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在開展創新創業教改實踐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二是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創新創業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各個專業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技能;三是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注重發揮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可把社會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權威聘為兼職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帶領學生開展主題研究,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

  2.加強保障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需要學校各個方面的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經費支出,特別是剛剛起步階段,無論是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還是項目大賽,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要創造條件,保障房舍、場地、設備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為慎重起見,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先進行教學改革試點,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開,試點階段要選派得力的干部和有豐富經驗且熱愛此項工作的教師。總之,要強化領導,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

  〔2〕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載《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年第1期。

  〔3〕李國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載《當代職業教育》,2013年第11期。

  〔5〕楊波葛珺沂:《開放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6〕江彩霞:《基于創業實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載《人力資源管理》,2011年第9期。

  〔7〕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9頁。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相關文章:

創業心理學專題論文04-08

創業創新標語03-29

創業創新口號03-29

創業創新的口號04-01

創新,創業的動力09-06

歷史的專題論文04-11

創新創業口號03-20

關于創業創新的口號03-20

創業創新課論文04-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河市| 界首市| 长垣县| 杨浦区| 鸡东县| 东方市| 普兰店市| 疏附县| 蒙阴县| 长阳| 东宁县| 仁化县| 天峻县| 平湖市| 武宣县| 敦煌市| 宜兰市| 息烽县| 乐都县| 伊宁市| 东乡| 宜城市| 乐业县| 扶沟县| 恩施市| 全南县| 平阳县| 达拉特旗| 三河市| 佛教| 周至县| 长顺县| 浦东新区| 含山县| 新营市| 永春县| 若羌县| 万年县| 乌苏市| 广灵县|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