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觀后感
馮小剛在《集結號》中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關于戰爭和人性的故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故事,然而打動我的卻并非故事本身,而是它帶給我的思考與啟迪。影片中的瘸腿小山炮一出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似乎就是戰后陷入窘境的九連,而他與坦克的對比正如九連與敵軍實力懸殊的對峙,同時也預示了谷子地等人最終的命運,所以說這無疑是個悲劇。下面給大家帶來了關于集結號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集結號觀后感1
影片《集結號》是一部感人至深而又引人深思的戰爭題材著作,集結號觀后感。在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下,一支普通的連隊以全連連長以下全部陣亡的代價換來了大隊轉移的時間。戰后經連長谷子地不懈地執著,九連陣亡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終得以告慰。
看到最后,熱淚早已盈眶,我心潮澎湃。許多疑團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團長為什么要欺騙一支連隊?他早已下命令不吹集結號,卻通知九連將士以集結號為令,聽到號聲才能撤離陣地。
依我所見,團長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安撫將士們的情緒。讓他們心中有期盼。時時刻刻都想著“只要聽到集結號聲,立即就可以撤出陣地。”放下包袱,輕松作戰。其次,團長不忍心下達犧牲全連這樣殘忍的命令。讓這個善意的謊言慰藉他羞愧的心靈。最終,九連將士們光榮地完成了任務——戰至最后一人,也決不撤離陣地。九連四十八名將士怎能僅憑他們的血肉之軀和落后的裝備抵擋住國民D成千上萬的精良隊伍三次瘋狂的進攻?
伏擊戰的優勢是一方面,但我認為這其中最重要的便的軍魂。九連將士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面對強敵,他們沒有怯懦,沒有恐懼。在他們堅毅的面龐上,我似乎看到戰友的離去激發了他們更高的斗志。他們互相鼓舞,肩并著肩,視死如歸,感動著每一個人。他們之中沒有逃兵,即便是最膽怯戰爭的指導員也被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所觸動。毅然決然地加入慘烈的戰斗之中。而有著精良裝備的國民D軍隊面對這樣頑強而兇悍的敵人也只得灰頭土臉地逃跑。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失小我成大我;有時犧牲未必不是重獲新生。九連將士們以他們嚴明的紀律性履行軍人的職責。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九連將士們以他們的軍魂——大無畏精神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我們要以嚴明的紀律性和勇敢大無畏的精神面對人生航行中的一次次風浪;勇攀生命征途里的一座座顛峰。
集結號觀后感2
《集結號》是部以戰爭背景為題材的電影,電影場面逼真、樸實,人物的寫照不乏細膩,視覺效果很棒。那是其次,一部電影的靈魂無非是它給人們帶來什么,視角感受只是一種藝術的形式要求,或從功利的角度而言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是門票的壓力所必然考慮。但僅有這些并不足以讓人們喜愛。《集結號》這部電影用藝術展現了一段我們不應該忘記、應該去認識的歷史,也折射出了我們應該去思考的社會問題。
谷子地,一個非常個性的名字,影片最后的解說是因為這個主人翁是在田地里發現被遺棄,并被人收養的,姓氏何名不知道,拾養人也就是他善良的養父母給他起了個非常的姓名——谷子地。我想,他們的養父母要么是有點詩情的浪漫,要么是一時即興思維的巧合,因為這個名字真的太富有想象的空間和命運的預示了。我并沒有去考究影片是否真的是個真實的故事改編,但我相信那段歷史沒有谷子地也會有別的什么地的。
谷子地,影片刻畫了他這么一位代表性的優秀的中國軍人——別看他似乎不識什么字,也揭示了一段心酸的故事。谷子地和他所帶領的團隊在戰爭中展現的是一種為某種理想無愄犧牲的精神,和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沒有什么例外。如果僅是這樣的話,這部電影似乎沒有自已的東西了。看過這一部電影的人,我想他們不得不為這影片所感動——除非看的人沒有感動的能力。
四十七條性命在為完成大bu隊轉移的狙擊戰中,打退了裝備和人力都數倍于自己的敵軍的三次進擊,成功掩護了大bu隊的轉移。四十七條生命沉睡在一塊了。誰不想活著?但是那個意味生存機會的‘集結號’始終沒有響過。指揮官谷子地有幸存活,卻要面對歷史的愚弄,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但這并沒有消磨他心中的信念。
解放了,明明是用生命出色完成戰斗計劃的四十七名英雄,最后被定性為失終。我想觀眾們能不打報不平?于是故事的下半段為“公平”而描述。
如果谷子地沒有這樣的生命經歷;
如果谷子地沒有一定的關系;
如果谷子地不是這么執著;
如果谷子地不是這么性情;
如果谷子地沒有那種個性;
那么,四十七個英雄真的就是失蹤了。
這樣的歷史現象和邏輯有誰愿意說僅是“歷史”,答案是肯定的話,我想《集結號》并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這就是《集結號》耐人尋味的地方。回到自己所面對現實的法制,有時候也在面臨著這種潛規則的考驗。希望這不是種職業偏見。
集結號觀后感3
時間進入20xx年第四季度,我先后觀看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陳可辛的《投名狀》,馮小剛的《集結號》這些腕級人物所炮制的所謂大片。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確如有些觀眾所評,看起費力,直言就是“有些看不懂”。我看得不是很懂,大致知道姜文的那些“說事”,其實演繹的就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那一種歷史的自然規律,其同義語就是“太陽照常升起”。盡管《投名狀》吹得兇,但我并不看好,終覺是拾人牙慧的東西。雖然他的場面氣派,但不是真正的中國氣派,說的事就是不“真”,他是炮制者先炮制了人,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名星量身定制,然后再來說事。其中的場面自《英雄》始,再到《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墨攻》,大同小異,如出一轍,要么深山峽谷,要么黃沙曠野,總是千軍萬馬,刀光劍影,箭如飛蝗,終不知是誰在抄襲誰,誰在跟誰了。要依我說,都是好萊塢的跟屁蟲。
由此,我帶著這樣的疑惑去看看表現現代戰爭題材的《集結號》,又會是什么樣子呢?該片以“有感動、有誠意、有故事、有場面”這四有來作廣告策動,是不是這樣一回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完全認同。一場阻擊戰,約定以“集結號”告終,“集結號”到底吹沒吹響,必須尋找真相。集結號,是一個概念,是一個專用名詞,是一個符合,吹沒吹響,這個符號盤旋在虛與實之間。馮小剛用表現主義的手法,不拘泥于對戰爭場面細節的摹寫,著力表現人在特定環境的生存狀態、內心世界,建塑人性的特別品質。
影片對觀眾的感動還不僅是炮火硝煙中英雄主義的可歌可泣,最讓人動情的是探究到了真相之后的失落與悲愴。這種悲情主義鑄就了這是一種特定的生活的符號,超現實的符號;這是引人生活、引人追逐,引人拼命的魔咒,最好不必打破,不知情為好。不知情,他有信仰,他有精神支柱,他能不顧一切地奉獻而無悔。知道了反而如排山倒海之壓力,精神作全面崩潰。
我始終認為,電影是拿給觀眾看的。還沒公映,就吵吵嚷嚷吹噓要去拿什么獎,是脫離現實的。你縱然拿了什么獎,沒有票房,沒有觀眾,觀眾不認可,你那個片子是不成功的。從這點上說,馮小剛是有誠意的,拍了一部具有中國氣派的、直接表現戰爭戰斗戰場殊死相拼、拼到只剩最后一個人的戰爭巨片,觀眾看得懂,因為其中有情,情貫始終。這個“情”,我認為弘揚的是主旋律,是革命英雄主義的教科書,是新奉獻的愛國主義大片,于細微處見精神,值得社會各階層人士觀看,甚至展開深入討論。
電影還是應該講究故事性。《無極》最大的敗著就是淡化故事,淡化故事就是淡化了人性,因為沒有故事,人物難以顯現個性,沒有個性就缺乏血肉。《集結號》先以解放軍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部攻堅,以慘重代價取勝,繼而以僅存的47名戰士接受阻擊任務,直至只剩下谷子地一人。谷子地為了尋找“集結號”是否吹響的真相,一直尋找原部隊。全片集中在谷子地這一中心人物的線索上,故事簡練,并不曲折,但是處處動情。開端谷子地下令槍殺戰俘,功過相抵。高潮,不折不扣執行命令,舍生忘死。結局,真相大白,無怨無悔。影片告訴我們,歷史長河,茫茫人海,一切為了生存發展所作的不可磨滅的貢獻都是自然的,應該的,無足掛齒的,人應具有良好而平和的心態,關注生存狀態是最重要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谷子地最終是普通的,但是他能活著,比之拼死犧牲之烈士,他又是最幸福的。
生活,永遠沒有“集結號”,只有奮斗,只有生存發展,只有創造,只有收獲;失敗了,還可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