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說課稿
伯牙絕弦說課稿(一)
一、文本解讀
《伯牙絕弦》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點評:文未見已感動。老師對此篇文章的解讀不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滿了情感。老師對文本的解讀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老師應在進行教學設計前,先在文本解讀上下功夫。)
二、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五、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盡管短小、淺顯,又有古詩文學習的基礎在,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1.發揮范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2.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以讀為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c評:老師進行教學設計,必須從學情方面去精心考慮。"一切為了學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實在每節課上,落實在每個教學活動中。從上面老師對學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師注重到了教學的基點是學生,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時以學定教。)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成誦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悟相結合,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七、說教學過程
課前有一個想象詞語意境的簡單交流,"楊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風徐徐""炊煙裊裊"讓孩子想象出來優美的意境,用心讀出這些詞語的聲音、畫面、味道,感受語文是一門美的學科,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美讀和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c評:教學有時間——課堂時間一般是40分鐘;教學無時間——凡是呈現在學生面前的資源對學生都起著教育教學的作用。此時,老師在課前,看似無意卻實屬有心的安排了一個想象詞語意境的詞語交流,用想象意境讀"楊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風徐徐""炊煙裊裊"這些詞語,將學生的思緒、情感,學習的氛圍帶入到了課堂的學習中。)
(一)音樂引路,揭題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風景畫,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靜靜的欣賞聆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下來,同時也為下文伯牙與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音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教師介紹:這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就是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記載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古文《伯牙絕弦》。拉近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c評:音樂的引入已逐漸成為了語文的一種教學形式。形式應為內容服務。此時,學生由課前的讀詞想意境的美,進入由音樂引進的本課的主題《高山流水》記載的千古佳話——伯牙絕弦,學習的意境非常美。這樣的導課非常自然,課前課始美境一體。同時,這樣的教學意境潛意識地為本文后面要呈現的悲壯做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范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們讀通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依法自學,疏通文意:
讀懂課文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經過交流,運用看注釋、請教老師同學、查工具書等方法自讀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理解善鼓琴,善聽的善是善于、擅長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贊嘆,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聯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說全文大意,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教師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點,又理解了志和念的同意不同字。重復中有對稱,凝煉里有變化,古文就是這樣簡約而不簡單。文章不厭百回讀,再來讀一讀這千古絕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吧。
(點評:1、教學需要的是扎扎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老師在讓學生讀通課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對學生初讀課文提出了明確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讀準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是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機輔導。"老師了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等。2、老師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思考的引導。學習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讀:
通過想象情境,在頭腦中、在學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聳,水的浩蕩無邊,讀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綿長,教師和學生的引讀既讓這一畫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鐘子期的善聽;引領學生們思考"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語言背后暗含的意思,從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補充說話"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楊柳"理解所念的還有美好動人的事物后,教師引導: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想一想,伯牙的琴聲只是在表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嗎?古人往往詩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聲還表達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出所念的還應有理想、抱負、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師升華總結: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知音!
師: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正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伯牙與鐘子期心心相印,他們就是一對真正的——知音。所以才會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匆曨l,讀《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友情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把聽,說,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朗朗的書聲,是小語課堂上永恒的經典。在誦讀中,學生所能夠領悟到的文本意義,絲毫不會遜色于單純文字分析時所能夠獲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也體會到伯牙絕弦,絕弦二字不僅僅是不再彈琴的意思,更表現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誼,課文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五)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后人感動于他們之間的情誼,譜寫了《高山流水》,讓我們再一次靜靜地聆聽,細細的品味。
師:孩子們,再一次來看課文, 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回腸的故事千古流傳,這就是我們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同學們用心地讀吧,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的心中。
至此,從開始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換詞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教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開愛生的情懷,不遺余力地溝通互動的情意,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知音情深的描述,從古唱到今。
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讓人動容,郭老師也特地選了兩本描繪朋友間情誼的書送給大家,想讀嗎?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吧!老師的語言更能蕩滌人的心靈,引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讀、去思、去交流。
。c評:1、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我們教學應該關注的重點,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重點句子時,不僅引領學生感悟課文的句子,同時,引導學生將課前交流詞語和此時的句式結合,加以練習運用,可謂是匠心所在,前后照應,教學前瞻后顧,均是為了學生。2、為進一步幫助學生的對文本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老師相機進行拓展,補充《警世通言》中的資料。通過補充資料,使學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而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傳百世的原因所在。)
八、說板書
伯 牙 絕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聽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文章的中心寓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伯牙絕弦說課稿(二)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文言文《伯牙絕弦》。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設計理念和教學過程等六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篇文言文,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同時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以及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課在整組教材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說學情介紹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于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而正是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下,對文本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讀好文章卻是一大難題。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悟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為: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為: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說設計理念
本節語文課會遵循語文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加強學法目標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充分多渠道地開發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滿語文味道的課堂中品味語言,在理解感悟中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四、說教學方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五、說學習方法
采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六、說課前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伯牙、子期的背景資料。
七、說教學流程
一讀:字正腔圓明大意
1、讀題,解"絕弦"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佳的驅動力。上課伊始,我創設以下的情景,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意愿。有這么一個故事,它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因為它記載了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友情。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老師寫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寫法;點人讀課題,相機評價)。
2、試讀,教"學法"
學生試讀后,我采訪學生初讀文言文的感受,學生讀起來仍感覺比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于是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給學生閱讀的策略,采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讀來學習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準則。指名讀通課文后,學生就會發現有些地方的斷句很明顯錯誤了。然后學生對照著注釋,看看讀懂了什么?讓孩子們帶著這些方法默讀課文批注,然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期間對一些特別難懂的字詞和句子重點引導。孩子在閱讀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意。我用課件幫助學生畫好斷句,引導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從而解決了讀的難點。有了方法,難學的文言文就變得易學了,孩子對學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讀:抑揚頓挫品情味
在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語文味道的,本節語文課我主要通過換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飛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1、換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為故事離我們很遠,小學生要學生體會當中的知音情誼實屬不易。根據學情,在講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會怎么贊嘆呢?引導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使學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接著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讀相關的句子,聲情并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鐘子期也,子期能聽出琴音的內容,更難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這就是知音!這樣一點撥,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換位思考的同時對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領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引導學生對文本精妙之處深入推敲和潛心體悟。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于是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出伯牙和鐘子期的知音關系,并讓他們交流收集到關于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資料,接著問:你從哪里知道他們就是知音呢?請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后,我順勢引導學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詞語的意思和在文中體現知音的精妙之處,學生通過品味字詞,結合文章背景資料,從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間的心靈相通。
3、放飛想象, 深悟知音
接著,我適時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閉眼欣賞,引導: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呀?伯牙是個出名的琴師,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有可能志在什么呀?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題: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會曰:善哉,( )兮若( )。學生練習用文中的句式說句子,從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此時教師小結: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這就是朋友間的心靈相通。我繼續引導:那么多人懂音樂,伯牙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呢?當聽到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時,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當時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什么呀?他一定在心中無數次呼喚,他呼喚什么?終于,伯牙遇到了知音鐘子期,伯牙又是一種怎么的心情?他一定會對伯牙說什么呀?這一系列的問題深化了學生對知音的理解。最后我說:知音歡聚你想那會是個怎樣的場面呢?用咱們的聲音來表現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吧!接著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讀書。這樣,學生在聽音樂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從中體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為突破課文教學難點"伯牙為何絕弦?"鋪下了情感的基礎。期間,我也利用句式善哉…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有意地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4、回味絕弦,拓展延伸
音樂的熏陶感染對小學生的情感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當學生還沉浸在知音歡聚的愉快氣氛中時,我配樂動情地描述: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了知音,之后的離別又那么難舍,兩人相約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個句子。我順勢引導: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時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什么?做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接著我說:伯牙悲痛欲絕,是因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無人曰……志在流水,在無人曰……,所以……,學生在回味讀書的過程中重溫了知音相聚的快樂,同時也就更懂伯牙絕弦的原因,接著我拓展引導:孩子們,伯牙斷絕的只是琴弦嗎?他還斷絕了什么?同時,我引進了課外知識,子期死后,伯牙寫下的一首詩,配上悲慘的音樂,師生共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絕弦的極端行為,最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的最后一句。這一環節的設計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對文章的解讀也就更深了。
三讀:熟讀成誦促積累
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努力體現精煉、清晰的理念,板書條理清晰,美觀大方,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
設計特色
1、關注學生的主導地位。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2、增強了學習目標意識。我注重對教材學法的指導,把"講教材"變為"學閱讀",讓學生學得更主動。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古色古香的課件和音樂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充滿古文味道的課堂中。
4、追求"本色語文"和"以讀為本"的原則。課堂上扎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味道,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有說得不好的地方,懇請各位領導和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伯牙絕弦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一單元圍繞"藝術的魅力"主題,組織了《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臺》等四篇課文。《伯牙絕弦》是這一單元出現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王崧舟曾經說過《伯牙絕弦》一文,以文學的質地論之,屬妙品;以文學的氣韻論之,屬神品;以文化的神采論之,屬極品。它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上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扉的審美體驗以及知音文化。
二﹑說目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等篇目。單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更容易理解。但文章講述的知音文化是極為豐富和玄妙的針對文本特點和學情,毛老師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借助注釋、斷句讀懂文言文,甚至還能在聯系上下文的基礎上用現代語匯去補充;難點是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
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
設計意圖:讀題解題引入課堂教學,樸素,常態,多效。讀題解題中處理了生字,交代了主題,了解了故事大意,激發了閱讀期待。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二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小學生學古文第一障礙就是"讀不通順"如何解決呢?古人教孩子讀書的方法就是老師一遍一遍教讀,學生一遍一遍跟讀。這樣做有兩點可取,一是多讀,二是示范。羅老師給學生機會真讀書,讓學生自主讀,讀的數量多,讀的形式多,在讀的過程中適時適當地點撥——或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或通過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或教師非常到位的示范或教給方法"沒有注釋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工具書".所以,朗讀有明顯的進步,在此過程中也完成了感知故事內容的任務。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讀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诮釉诠盼睦镞吿刂"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設計意圖: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教學以這個問題展開,很有張力。關注學習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關注古文特點: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關注朗讀指導: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關注祖國文化:在朗讀指導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2.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倮斫忡娮悠谂c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谘a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④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
設計意圖: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的相關資料,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 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設計意圖借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從"子期死" 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借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提領一頓——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2.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設計意圖: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巧妙之極!
五、板書設計
板書: 伯牙絕弦
志
知音 念
此課毛老師不僅滿足學生讀懂了這一篇文言文的內容——"教會知識",更注重讓學生學會怎么讀懂這一類文章方法——"教會學習". "一字多義""異字同義"等特殊的語言現象,"泰山""江河"等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這些知識都是在放手讓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匯去補充;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整堂課充分體現了扎扎實實的學,情趣盎然的學,觸類旁通的學。課文與原著對照;資料袋的妙用;關于伯牙琴藝的資料的補充都非常有效及時,是一節成功的示范課。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優秀說課稿05-31
《伯牙絕弦》優秀說課稿07-29
《伯牙絕弦》說課稿06-28
《伯牙絕弦》說課稿06-28
伯牙絕弦說課稿03-10
《伯牙絕弦》的說課稿03-07
《伯牙絕弦》說課稿03-24
《伯牙絕弦》說課稿11-27
伯牙絕弦說課稿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