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時間:2024-05-24 19:16:43 金磊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精選10篇)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1

  導語設計:

  同學們請看這副對聯,猜猜寫的是誰。

  上聯:寧折不彎一老朽下聯:安貧樂道詩田園

  橫批:臨淵自明

  很好,有同學很聰明,看到了橫批里“淵明”二字。梁啟超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陶淵明曾飲酒而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曾描繪世外桃源“芳草凄美,落英繽紛”。可見他的筆下,田園是富有詩意的地方,流溢著的另一種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陶淵明,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去感受那都市喧囂之后的心靈皈依。

  板書:歸園田居

  這堂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學習目標

  1、了解陶淵明生平及其詩歌內容

  2、賞析意象,掌握寫景手法。

  3、解讀文句,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淡泊名利的精神

  一、介紹作者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是東晉最杰出的詩人。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二、朗讀詩歌

  1、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詞的泛讀,把握這首詩歌的節奏和讀音。

  2、分別找同學讀。

  三、作品鑒賞:

  1.找出題眼。

  明確:“歸”字是題眼

  板書:歸

  過渡句:從這個“歸”字,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來?

  2.自由討論:請同學們逐句分析,解決這四個問題

  板書: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1)從何歸

  明確:從官場歸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塵網和樊籠指的是?課下注釋是官場的意思。用了什么手法?比喻。“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什么之情?極端厭惡。

  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成為官場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誤”字發出了陶淵明無限的人生心酸。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絕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做官到四十一歲退隱共計十三年,詩中卻說“一去三十年?”對官場厭惡,很是煎熬,度日如年。我看到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說明咱們是在快樂的心情下學習的,對不對?“久”夸大了的數字,說明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2)為何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和“守拙歸園田”、“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入仕?作者是一名男子,男子需要養家糊口,可作者又是有著大濟蒼生理想的人,但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守拙歸園田:拙→原始的本真的,守住愚拙,這里的愚拙是指固守住節操,不隨波逐浪。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八面玲瓏,詩人不喜官場的勾心斗角,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

  也正因為如此,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和池魚。“戀”、“思”,擬人。顯示他對自然無比留戀,渴望回歸自由的生活。

  (3)歸何處

  明確:田園寫景手法:白描、遠近結合、視聽結合、動靜結合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雞鳴桑樹顛”

  方宅十余畝,說明空曠,草屋,簡陋。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蔭:名詞用作動詞,遮蓋。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可見生活的環境幽雅美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感覺和諧寧靜。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炊煙、村莊都是作者看到的,因此是遠近結合的手法。“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詩人聽到的,讓寧靜的鄉村更顯迷蒙與幽靜,以動襯靜,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的上層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描寫方宅、草屋的時候,詩人平淡質樸,不加任何修飾,卻極為精練自然,這個手法,叫做白描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4)歸后感

  明確:舒適,自由,愉悅

  “虛室有余閑,戶庭無塵雜”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過渡總結:詩人從一個“歸”字出發,我們可以捕捉到四個有效信息,從何歸、為回歸、歸何處、歸后感出發,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對官場產生了厭惡之情。

  四、自由討論

  陶淵明隱居是消極避世還是明哲保身?

  明確:詩人隱逸情懷與時代背景相聯系

  過渡句:陶淵明的初心是救濟天下,但是由于時局影響,只能被迫歸隱田園,這種歸隱是出于無奈。這節課我們學習完了,進行內容小結。

  內容小結:

  1、思想感情:

  本詩描述了詩人從官場回歸農村后賞心悅目的田園生活,表達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2、表現手法:①比喻、擬人②白描、視聽結合、遠近結合以動襯靜

  五、賞析

  學生齊讀詩歌,聽歌曲《歸園田居》談感受

  過渡句:陶淵明的詩歌清新自然,樸素平實,如果我們把它譜寫成曲子,又會是什么感覺,接下來我們聽一下《歸園田居》。

  結束語:在這節課快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君子固窮守園田,豪華落盡見真淳”,愿大家像陶淵明一樣,堅持本心,做一個智者。

  學情分析

  學生對陶淵明的詩歌以前也接觸過不少,對于陶淵明了解的也比較多,這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些便捷,所以整體上課堂內容難度不大,因此,課堂上要針對學生的水平設計的問題,大部分同學可以接受理解,對于《歸園田居》的.“歸”的理解學生做得不錯,討論后理解更全面準確。對陶淵明的歸隱分析的也有理有據。對于詩歌情感理解的方法學生接受起來不難,但具體應用卻需要很靈活,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一點具體還要看日后考試課外詩歌的鑒賞,畢竟詩歌鑒賞涉及的內容比較多,理解情感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要想在詩歌鑒賞上有所突破,還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多多開動腦筋,放飛思維,一定會和古人產生共鳴,感受歷代文人照徹長空的藝術靈魂!

  效果分析

  本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對于詩詞,學生平日學習接觸得比較多,分析詩歌的題眼,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上能說出理解上的關鍵。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學生經過討論,課堂氣氛很熱烈。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同學表現積極活躍,思考回答問題準確到位,而還有一些同學不能緊跟老師思路,日后還需適當放低起點。當然,只依靠這一節課就想要教會學生理解詩歌的很多知識,那是不現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關于詩歌的理解方法在平時就不斷滲透,日積月累,相信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課堂誦讀較少,影響了學生的深入理解,日后需要改進,最后,聆聽歌曲《歸園田居》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給學生回顧反芻的時間少了些。日后在課堂設計上更完善,時間安排要更合理,以期更適合高二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材分析

  東晉建立后一百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占據著。從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詩歌藝術正常發展的脈絡中斷了,玄言成分的過度膨脹,使詩歌偏離了藝術,變成老莊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淵明的出現,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樸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

  從《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中,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材、近煙、雞雞、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盡顯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愛丘山”的本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張揚。“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表達了作者對十三年官場生活的厭倦。“誤落”體現了他對官場的后悔。“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表達出作者的歸隱之心,渴望回歸自然,遠離塵世之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等文字,表現了對自己隱居時環境的滿足,后檐榆柳成蔭,堂屋前種滿了桃樹、李樹,陽春三月,桃花、李花開了,大有“落英繽紛”之感,遠處深深的巷子里傳來了狗叫的聲音,雞跳到了桑樹上,不停的鳴叫,堂前屋后,里里外外,沒有一點灰塵,非常干凈清爽,家中座無虛席,有鄰居與隱士、文人墨客在這里與我閑聊。景美、人美、事美、心情美,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佳作。在這首詩中,作者對景物的描繪,對自己愉悅心情的描繪,都體現了他“愛丘山”的自然本性。

  評測練習

  1.聽視頻朗誦《歸園田居》,同時有感情的朗誦全詞,找出體現貫穿整首詩的題眼。

  2、請同學們逐句分析,詩人如何體現從何歸、為何歸、歸何處、歸后感。

  3、討論描寫景物作用句子,描寫景物手法。

  4、通過討論,分析陶淵明隱居的情懷

  5、聽歌曲,抒感情

  課后反思

  本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然后分析題眼“歸”字,通過深入分析來進一步了解詩歌內容。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同學表現積極活躍,思考回答問題準確到位,而還有一些同學不能緊跟老師思路,上課比較沉默,我感覺應該在設置問題上再具體些,降低起點,放慢速度,多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領悟其中的奧妙。當然,只依靠這一節課就想要教會學生理解詩歌的很多知識,那是不現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關于詩歌的理解方法在平時就不斷滲透,日積月累,相信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應該讓學生多誦讀,由集體讀到個人讀,由整首詩歌誦讀到某句的誦讀,通過誦讀學生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想象力,課堂上因為時間的限制讀的較少,不利于學生的思考,一部分同學還沒有領悟理解,思考的投入度還沒有達到最佳,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日后要多關注學生課堂反應,最好提前了解學情,因材施教,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時效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標分析

  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優秀遺產,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不僅濃縮了國家民族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細枝末節,是中國歷史的精華。“不學詩,無以言”,我國自古就有重視詩教的傳統。學生通過學習古典詩歌,不僅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加文史知識,同時又是極美好的精神享受,可接受藝術熏陶,有助于擺脫庸俗趣味,培養高尚優美的情操。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同時又進一步做出具體指導:“背誦一定數量的我國古代詩文名篇,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文化積累,為形成傳統文化的底蘊打下扎實基礎。”由于詩歌離我們學生的生活較遠,語言又精煉,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致使許多同學沒有了學習古詩歌的興趣,在實際運用時也就困難重重。很多的高中學生學習古詩詞,課堂上主要是聽老師講解,課后下功夫背誦,大都是以記憶為主,學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沒能舉一反三去賞析古詩詞。在考試時,學生最頭疼的題目便是古詩詞了,很多學生賞析古詩詞,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更不用說深刻領會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古詩詞題讓學生望而生畏,但古典詩歌的地位及它的精髓又不容我們忽視。因此,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學會賞析和解答古典詩詞有相當難度;對于教師來說,也時常面對費時費力地教,學生能力卻難以提高的窘境。可以說,大多數教師面對古典詩詞的教學,都會產生許多困惑,有自身文學素養的欠缺,有欣賞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體應用的困難,也有對基礎薄弱學生的教之乏術。而學術界也缺少對中學生賞析古詩詞方法的具體指導,所以,在新課標理念不斷滲入教學實踐的同時,詩歌教學中也存在不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時,要分配好自己“講”和學生“悟”的比重,以學生的感悟為主,適當引導、點撥;要處理好多元解讀與一元解讀的關系,既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也要以文本為基礎。

  在具體的古典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其一是誦讀涵詠。“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它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語文詩詞教學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它同樣離不開“讀”,學生只有通過讀,才能體會出詩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駕馭語言,理解詩意。“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在課堂教學中要會正確運用,如默讀、齊讀等。加強個性化誦讀,讀準音,讀懂意,讀出情,豐富誦讀的形式,讓誦讀成為鑒賞的環節;其二是感受鑒賞。詩詞教學,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逐步提高對詩詞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詩詞感受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其三是思考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閱讀古典詩詞,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其四是應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展;其五是發現創新。注意觀察詩詞語言和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解讀詩歌,品讀詩歌,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過程與方法抓關鍵詞,分析意象,體味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反璞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教學重難點】

  品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習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討論交流法、誦讀品味法、拓展延伸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黑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蘇東坡在評論王維的作品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下面我們來觀賞一幅畫,你能聯想到哪句詩。

  (二)學生自由誦讀,找出讀不準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詞,討論研究。

  小結解讀詩歌的方法:抓住關鍵詞

  (三)學生朗讀,同學互評。(注意節奏、語氣、語調等)

  (四)理清本詩的脈絡厭惡官場田園風光喜歡歸隱

  (五)分析意象,感受意境

  引入王國維《人間詞話》: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六)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讀出情感,教師示范讀。學生嘗試背誦。

  (七)引入后代詩人對陶淵明的評價,你對陶淵明有何評價。

  李 白: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

  杜 甫:焉得思如陶謝手。

  白居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陸 游: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

  板書: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厭惡官場田園風光喜歡歸隱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3

  學習目標:

  了解陶淵明及其詩文并學習詩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品格

  品味這首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1、 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字音

  羈(jī) 曖(ài)

  2、 對照注釋,疏通詞句

  解釋下列加點詞。

  少無適俗韻 本性、氣質 性本愛丘山 天性、本性

  池魚思故淵 深潭 方宅十余畝 四周

  榆柳蔭后檐 遮蔽 桃李羅堂前 排列

  依依墟里煙 村落 久在樊籠里 喻官場

  3、 理清思路

  全詞共20句,可分為哪三個部分?

  明確:回憶棄官前(前六句) 描寫歸田園(中十句)再回到眼前(后四句)

  4、 內容分析:

  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怎樣愛憎感情?它對全篇有怎樣的作用?

  寫了詩人愛丘山,憎塵俗的感情起著總領全篇的`作用。“適俗韻”指迎世俗,周旋應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本能,“丘山‘則代表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山林。作者曾“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銹里小兒”,所以世俗的阿諛奉承,他一樣也也沒學到,反而喜歡寧靜、淳樸田園生活,因為他覺得他的本性與大自然是相通的。這兩句表現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

  少無世俗韻

  性本愛丘山

  對“誤”字的分析:無限的感慨與辛酸,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對“塵網”的`分析:對仕途的厭惡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農村田園風光圖?結合內容,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摘述。

  開荒南野際

  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

  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來展現田園風光?

  白描手法:這首詩采用我國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用清新淺近的語言,勾畫

  了一幅頗富情趣的農村圖景。

  點睛之筆:

  久在樊龍里

  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知作者及其影響。

  2.了解鑒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提高文學作品的欣賞層次,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

  2.體悟古典詩歌中融注的積極健康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逐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語言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手段

  自制多媒體課件、播放誦讀錄音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規律→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介紹新知

  1.有“田園詩人”、“隱逸詩人”、“靖節先生”、“五柳先生”之稱的東晉最杰出的詩人是陶淵明。

  2.《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歸去來兮辭》等詩文描寫了田園生活。

  3.陶淵明的詩歌喜寫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現了對官場污濁風氣的憎惡和對田園勞動生活的贊美。他的詩歌語言像雨后麥苗一般清新。風格像田野間的.春風一樣真實、自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學們能說一說陶詩的影響嗎?

  4.明確: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題材,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朱自清也說:“中國詩人里影響最大的似乎是陶淵明、杜甫、蘇軾三家。”

  《歸園田居(其一)》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詩歌,明確主旨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模仿誦讀,熟悉作品,了解詩歌內容。

  3.列結構圖

  摒棄世俗

  喜愛自然

  村居生活

  田園美景

  本性復蘇

  心曠神怡

  4.歸納主旨

  學生歸納:贊美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表達回歸后的舒暢喜悅,透露出其對官場污濁生活的憎惡、摒棄。

  三、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欣賞詩歌意境。

  1.教師點撥: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借助哪些景物描寫表現出來的?

  2.學生選出描繪景物的詩句。

  3.教師點撥:

  這些鄉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詩人筆下卻組成了一幅優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像世外桃源一樣。詩人怎樣點石成金,化平凡為神奇的呢?我們來品味寫景詩句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鑒賞提示)

  4.學生討論詩句“方宅十余畝”到“雞鳴桑樹顛”,分析景語,體會情思,教師點撥。

  5.師生總結本詩情景交融的意境。

  6.教師小結:

  “一切景語皆情語”,中國古典詩歌以抒情為主體,非常重視意境的創造,把情景交融作為創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讀者解讀詩歌、鑒賞詩歌,正是要通過揣摩詩句,借助想象,再現情境,鑒賞融注了詩人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臨其境,領悟到詩歌的韻味、情趣。

  四、拓展練習,鞏固鑒賞方法

  1.鑒賞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等詩歌的情思意境。

  (課件展示詩文)

  2.學生各抒己見,注意仔細分析、研讀品味、體會意境。

  3.學生討論、回憶所學過的古典詩歌,進一步品味詩歌意境。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5

  【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冊第六單元第二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且他的其他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如《飲酒》、《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后世影響極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詩歌作品在初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所以,幫助學生讀懂本詩,教會他們賞析陶淵明詩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從這首詩歌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實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突出,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借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機作進一步拓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情況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征。

  2.過程和方法:1)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熟練地背誦并默寫詩歌。

  2)通過合作探究,品讀詩句,賞析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的隱逸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潔的情操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教學策略】

  1.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感知欲望,注重誦讀。通過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感知詩歌的語言特色,領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3.設計一些有一定開放度,能讓學生自由發揮的題目,引導學生鑒賞這首詩。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圖書、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詩歌。

  教師:搜集課堂需要的圖片;課文朗讀音頻;制作成PPT課件用于課堂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指導】

  ①.查找資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特點.

  ②.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③.結合注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走近作者

  1、課件展示陶淵明采菊圖,引導學生聯想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進而一齊背誦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詩歌《飲酒》。課件展示《桃花源記》有關圖片,引導學生聯想背誦相關語句。

  2、回顧舊知,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3、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課件展示背景資料——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學生聯想背誦有關詩句

  1、看圖聯想詩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溫故知新

  2、知人論世,了解背景,為理解詩歌做好鋪墊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兩遍,邊讀邊結合詩意劃分詩歌節拍。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讀出節拍。(教師提示:五言詩節拍為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2、學生個別朗讀。(糾正或強調字音:穢huì荷hè長zhǎng沾zhān)

  3、聽詩文范讀。(課件同步顯示朗讀節奏劃分)

  4、配樂齊聲朗誦。

  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小組合作,讀懂詩意

  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組合作,選出最佳譯文。

  (學生上臺展示,同步用投影顯示其譯文,臺下同學邊聽邊看)

  2、請分別用4字短語歸納每兩句的內容。

  (參考歸納:種豆南山——整天勞作——夜歸情景——表明意愿)

  3、再齊讀詩歌。

  (指導學生把解釋忘掉,詩懂了就把解釋忘記,解釋是拐杖,你以后用到陶淵明這首詩時,不要用解釋來說,用他的詩句來說。).

  1、學生研讀詩句,和小組成員積極討論

  2、師生互動交流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四、想象品讀,讀出意境

  1、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會呈現出哪些畫面?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1)屏幕出示參考示例:月下歸耕圖及配圖文字

  我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此起彼伏的蛙鳴,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

  (2)、學生交流討論,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2、細讀感悟:結合詩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剛才頭腦中展現的畫面談談你的理解。

  用“我從讀出了(感受到了)”句式來表述。(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示例1:我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讀出了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但詩人不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勞作的樂趣,“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含蓄地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我們好像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岡之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學生邊聽邊想象,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五、研讀詩歌,體會感情

  幻燈片出示如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巡視指導。

  1、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2、現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居然沒有絲毫抱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后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么呢?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

  3、“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補充《歸園田居其一》幫助學生理解)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學生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交流

  六、

  當堂背誦,積累升華[屏幕出示]比一比,誰背得快。

  方法指導:事件——所見——所感學生背誦

  詩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潛能

  七、

  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同桌交換評改;

  2、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園田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3、課外閱讀《歸園田居》組詩,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怡然自得的歸隱生活。課后完成讀寫結合,實現知識遷移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及作者陶淵明生平。

  2、掌握詩歌的節奏劃分方法,背誦并默寫古詩。

  3、了解古詩思想內容,學會做人,讓學生能夠了解并欣賞陶淵明“率性自然、不趨炎附勢”的高潔作風。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內容大意,領悟詩歌的意境。

  2、背誦并默寫詩歌。

  教學難點:

  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生想象力,再現詩歌畫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播放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同學們聽完這首歌會想到什么景象?那你們是喜歡生活在喧鬧的城市呢?還是有青山綠水圍繞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古詩,這個作者就獨愛田園生活。我們這節課就來看看作者為什么喜歡田園生活,他的田園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二、走近作者:

  我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桃花源記》么?課文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人人勞動、和睦相處、安寧幸福、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怡然自得的社會)這反映了陶淵明內心渴望這樣的社會,那么陶淵明生活在怎么樣的一個社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的生平,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三、整體感知

  1、默讀,找出拿不準的生字和多音字。

  2、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3、自行朗讀,劃分節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善勞作,豆田里長滿了草。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沾濕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4、解讀文本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明確:(1)官場(2)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3)田園(4)他的田園生活是什么樣子呢?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5、齊讀,解讀文字。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道狹:道窄。沾:沾濕。但使:只要讓。愿違:不違背自己的意愿。

  四、合作討論

  下面我們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咱們一起來挖掘蘊含在詩歌里的思想感情。

  1、陶淵明會農活嗎?你從哪看出他會或者不會的?

  (不會。從“草盛豆苗稀”一句可以看出,據可靠記載,陶淵明確實不會。)

  2、哪些地方反映了陶淵明的辛勞之情,你又是怎樣看出來的?

  (頷聯和頸聯。早出晚歸理荒穢,耕作環境又不怎么好,加上自身不善農事,是多么的'辛苦疲倦啊。)

  3、作者做農活的心情怎樣?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

  (心情是樂意的,愉悅的,閑適的。我們似乎可以從“帶月荷鋤歸”一句中看到月下的詩人,肩扛著一副鋤頭,穿行在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的月夜歸耕圖啊。)

  這一句中,哪個詞最能反映作者心境?

  (帶月。“帶月”有點睛的作用,一個“帶月”就似乎可以把所有的勞苦疲倦席卷而光了,我們甚至可以領會到他那時月下漫步歸家的舒暢愉悅心情。)

  4、那么為什么在這樣的境況下作者還會有這樣的心情呢?“但使愿無違”一句中,他不想違背自己的什么意愿呢?(請同學們聯系之前老師給你們介紹的(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我雖然很辛苦,但只是身體疲勞,可我心靈得到了自由與快樂。表現詩人自然樸實風格。)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個性率真自然,喜歡安寧平靜的生活,有著高尚人格和氣節的人。)

  五、布置作業

  任選一題:

  1、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田園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2、自選一角度(如語言、意象、意境等),賞析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3、背誦和默寫《歸田園居》(其三),朗讀《歸田園居》組詩。

  六、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7

  一、設計理念

  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同時還強調“學好語文必須在讀書上下功夫”。本課的設計理念主要基于以上兩點。以“讀書”為基本,讀懂詩歌要表達的意思,讀懂作者的感情,進而去整合作者以及文本的相關內容,最終達到懂得鑒賞詩歌,去發現新問題,用創新的眼光和手法去學習語文。這樣,學生的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

  二、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以及必修一的學習,學生對詩歌特別是陶淵明及其詩歌已經是比較熟悉的,對詩歌的意象也有所感知,但還不是很熟悉,平時考試在詩歌鑒賞題中就比較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點。鑒于這一點,本節課還將在意象上引導學生做一定的探究,但更重要的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來感悟詩人的感情。學生的認知障礙也正在這一點上,對于詩人這種隱居生活不能很好地理解。

  三、教材與課目介紹

  《歸園田居》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歌詠田園生活之樂。寫于辭官歸隱的次年。此詩為第一首,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隱田園后輕松喜悅之情,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2、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3、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4、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培養學生分析詩歌的`能力。

  2、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七、教學方法和手段

  1、讀寫結合法:引導學生運用“以讀促寫、已寫促讀,讀寫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能讀書,自能寫作”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通過“提問題——解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3、探究教學法: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最終達到讓學生能自主學習的目的。

  八、教學步驟和內容

  (一)情境導入

  從“逃離北上廣”到“逃回北上廣”,人民對城市的渴望從未減弱過,城市里有大空間,大世界、大機會、能給人大發展(展示圖片),但有些人卻反其道而行,回歸到田園生活中,那里自由自在。展示城市人的生活百態的圖片(擁擠、繁雜、麻木、匆忙、灰蒙蒙的天),再展示田園生活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感受詩人的田園生活。

  (二)解題

  1、根據初中的積累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先了解作者陶淵明: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2、把握詩歌的題目蘊含的內容:

  題目的關鍵詞是哪個——歸

  “歸往”何處——田園

  為什么要歸?田園的生活境況如何?

  學生討論找出關鍵詞,教師引導出幾個關鍵問題,引領全課。

  (三)整體把握文意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學生自讀課文后,要求根據課文內容用50字左右寫一篇“歸田園居”的讀后感,并推選學習小組代表在班上朗讀。

  2、點評讀后感。(包括對景的感悟、情的感悟)。尋找意象,描繪田園生活得畫面,并概括其特點。展示主要內容及行文思路。

  方宅草屋

  近

  榆柳桃李靜

  景

  歸田園村煙

  遠

  雞鳴狗吠動

  愛、戀、思、復得返自然情

  (四)深入研讀文本

  1、這首詩歌哪些地方有可能會涉及到煉字,請指出并作分析。

  明確:“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里的“曖曖、依依”,猶如淡淡的幾筆水墨,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用字生動形象,卻又很平常,正體現了詩人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體現了詩人平淡的詩風。

  2、詩人在抒發感情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抒情委婉、含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同時加以比喻等修辭來表達感情。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就很含蓄地體現了詩人厭惡官場,向往田園生活的情感。

  (五)質疑解疑

  陶淵明的辭官歸隱行為在今天“絕大多數的人都奔著公務員去”的時代里比較難以理解,在準確介紹背景的同時,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看法,也可以對今天的現象予以評價。

  (六)拓展延伸

  1、整理中學以來能搜集到的陶淵明的資料,以“我心中的陶淵明”寫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2、你對陶淵明歸隱田園是怎么看的,在今天是否可行?請用300字來闡釋觀點。

  板書設計:

  方宅草屋

  近

  榆柳桃李靜

  景

  歸田園村煙

  遠

  雞鳴狗吠動

  愛、戀、思、復得返自然情

  九、教學后記

  欣賞一首詩,外行眼中只是詞語與詞語的連接,內行眼中卻是意象與意象的組合,這些組合擔負著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任務。古典詩歌的鑒賞教學應該以意象、意境為突破口,準確把握詩歌中的意象是怎樣形成意境的。也就是說,作者在具體的物象中融注了怎樣的情感。了解了這些,便能達到對詩歌內容的把握。詩歌的意境,是真景物與真感情的結晶體,體悟出詩歌的意境,對其進行深入的品味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節。本課教學設計,有兩個教學重點:

  一是以引導學生體會欣賞詩歌的意境為重點,力圖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欣賞能力;

  二是通過《歸園田居》組詩的拓展探究學習,從更深入的層面了解陶淵明其人其詩的意義。陶淵明的詩在樸素的語言中蘊涵著深情,它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實在值得我們后人深入咀嚼鑒賞。為此,我設計了以“朗讀、品讀、比較、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引領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最后,對陶詩藝術風格的探究,是為了讓學生拓寬視野,在更高的層面上理解詩歌,走近詩人,領悟詩人作品的美感。布置課外作業,有兩方面設想:

  一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揣摩陶詩語言的妙處;

  二是引導學生溫故知新,聯系所學過的陶淵明的作品,進一步探究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詩作的藝術魅力。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8

  教學目標:

  1、解讀山水田園風光構成的意境。

  2、解讀作者歸山水田園前的心境,解讀作者形像。

  3、簡單了解陶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山水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學習方法: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農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作者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課文。《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學習作者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作者:作者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作者開創了山水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山水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山水田園的作者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三、析題:

  課文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四、誦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鑒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作者將官場說成“塵網”、“樊籠”,這些詞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的什么態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請同學們打開優化方案128頁。我們班哪個同學說話最大聲的,自告奮勇起來讀給大家聽,好嗎?

  2、為何而歸?

  (1)山水田園。

  (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抱負,作者歸隱山水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山水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山水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同學自由發揮)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

  5、詩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擬人/夸張/動靜結合/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征。描寫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6、如何看待作者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六、小結:

  1、《歸天園居》主要寫作者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成語是“返樸歸真”。“返樸歸真”,第一是“樸”,處世要樸實,不做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這是我國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2、藝術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毫無粉飾之詞,平易如話,但恰到好處地與詩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顛”八句,描寫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富有生活氣息,構成了遠離塵世、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藝術境界。這是實境——也許的確是作者歸隱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淵銘內心追求那種恬靜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實境與心境渾然一體、水乳交融。三是比喻生動形象,作者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比喻為“塵網”、“樊籠”,把誤入官場的人比作“羈鳥”、“池魚”,不僅形象貼切,而且蘊含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語言樸素自然。

  如:“狗吠深巷中……,隨手寫來,明白如話,正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第二課時

  七、品讀、探究

  學習《歸園田居》組詩中的另外四首詩,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藝術情趣。

  (課前印發詩歌資料,發給同學閱讀學習)

  1、出示四首詩歌內容(多媒體2)。

  2、同學分組研讀四首詩歌,準備派代表發言交流學習體會。(研讀重點由同學自己確定,或內容情感、或藝術特色。)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

  ①窮巷寡輪鞅

  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③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⑤常恐霜霰至

  ⑥零落同草莽。

  【注釋】

  ①野外:這里指農村。人事:人際交往,這里主要指與官場的來往。

  ②輪鞅(yāng):鞅是拉車的皮帶,這里指車馬。

  ③塵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撥開野草。

  ⑤我土日巳廣:我開墾的田地一天天在擴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

  ①,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

  ②,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

  ①南山:指廬山。

  ②興:起床。理荒穢:即除雜草。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

  ①浪莽林野娛

  ②試攜子侄輩

  ③披榛步荒墟

  ④徘徊丘壟間

  ⑤依依昔人居

  ⑥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⑦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馀。一世異朝市

  ⑧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注釋】

  ①去:離開

  ②浪莽:聯綿詞,廣大貌

  ③試:這里作副詞用,初也,偶也,轉意為“偶爾有一次”

  ④榛:榛莽之榛,泛指叢生的雜草荊棘

  ⑤丘壟:墳墓。

  ⑥依依:隱約可辨的樣子

  ⑦焉:何。如:往

  ⑧一世:三十年為一世。異朝市:市朝變遷

  ⑨幻化、空無:佛教大乘教派的教義是空,東晉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無宗、本無異宗、幻化宗、心無宗,詩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義解釋,不含宗教色彩。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

  ①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②漉我新熟酒

  ③只雞招近局

  ④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注釋】

  ①策:策杖,拄杖。

  ②遇:焦本作“可”。

  ③漉:過濾。濾掉酒糟。

  ④招近局:招近鄰而成局。多人聚合歡飲稱局。一說:局,曲也,近局指近鄰。

  3、同學分組派代表發言交流學習體會。

  4、展示某小組學習成果,用點評法研讀《歸園田居(其三)》。

  ⑴“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點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⑵“晨興”,早起;“理荒穢”,整刈野草;“帶月”,披著月光;“荷鋤歸”,扛著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

  ⑶“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濕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山水田園的荒蕪、環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為“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作者卻言“不足惜”,只要“愿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這首詩語言質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致融為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著作者參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作者脫離塵俗回歸自然的閑適喜悅的心情。

  追問:能否結合《歸去來兮辭》來分析《歸園田居(其一、其三)》?

  討論、明確:《歸去來兮辭》是作者將歸隱時所作,是作者的歸隱宣言,情感激切、興奮,其中所寫山水田園生活是其美麗的'憧憬;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歸去來兮辭》中所寫歸隱生活較為飄灑,浮于現實之上。作者描寫的山水田園生活尤其是農田之事,是作為士大夫的作者的主觀上的想象,是并未親歷其中者對之的一種遠距離的關照,是一種審美的描繪,而不是客觀的寫實。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實的山水田園生活,彌漫著人間的煙火,人間的生氣。依依炊煙,雞鳴狗吠,所寫景物非常質樸、平淡,營造的是寧靜而不乏生機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圍環境中。并且從《歸去來兮辭》到《歸園田居》,作者從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現實中的山水田園生活其實并不那么輕松閑適,甚至有些貧乏艱辛(《歸園田居(其三)》)。但《歸園田居(其一)》所構造的寧靜平和的意境氛圍中卻更可見出作者的安貧樂道思想。

  5、 小結: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作者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的欣慰;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酒至暢懷,物我皆已忘,日月身邊流。真個是“何陋之有”?這樣,作者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都包容到他渾厚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作者的藝術情趣。

  討論、交流:能從《歸園田居》組詩的學習中,談談你所感受到的陶詩的藝術風格嗎?

  小結:作者描繪的是常景,抒發的是真情,闡釋的是至理,挑選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作者的藝術情趣,這就是作者一生的藝術寫照。

  八、播放山水田園風光的音樂畫面(多媒體3),同學齊讀詩歌收束課堂。

  九、布置作業:

  1、仔細品味下列作者的詩句,說說它們在動詞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⑴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⑵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⑶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擬古(其七)》)

  ⑷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和郭主簿(其一)》)

  ⑸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2、結合《歸園田居》組詩、《歸去來兮辭》《飲酒》,談談你對陶詩感受最深的藝術特色。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9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畫提出簡單地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地聯系。

  2、運用所學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初步地解決問題地能力。

  3、培養學生地數學問題意識。

  4、增強學生地觀察力和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圖畫,提出簡單地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電腦、實物投影儀、數字卡片。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條小河,小河里有許多鵝在嬉戲,河灘上有一些片茂密地樹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鵝兒在休息,草地上還盛開著一些美麗地野花。在一棵大樹上停著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地田野真美麗!

  創設活潑而又鮮明地活動場景,激發學生地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

  2、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1、小組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提出數學問題。(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比一比哪一小組所提地問題最多(每一小組請一代表將小組所提地數學問題寫在紙板上)。

  2、每一小組出示自已地成果,全班討論交流各組所提地數學問題。根據每一小組地不同成果進行適當地表揚。

  3、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地問題。

  4、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地填空題。

  2、指導第2題。

  (1)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指導第3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換一個數,說一說。

  (3)交流,(利用數字卡片)師出數字卡片,學生說一說。(合理就應鼓勵)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么?怎樣學會地?

  五、研究:8+7=15,你能根據這一道算式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從生活情境中走進數學。

  以競賽形式,激發學生地積極性,更好地以小組合作討論來完成任務。(如:對各種動物之和這一類問題學生難以提出,老師就應該進行引導。)

  挖掘學生地個性化內容,及時進行表揚。

  學生不僅會提數學問題,還應能嘗試去解決問題。

  采用獨立思考與回答地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提數學問題地能力。

  此題較為簡單,學生能獨立完成是地。

  先理解題意,然后通過小組討論進行數地延伸,達到舉一反三地效果。

  提出這兩個問題,目地在于讓學生學會回頭看一看,對所學地內容進行小結。

  目地在于加以鞏固。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10

  一、【學情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在理解與鑒賞本詩方面存在著以下問題:

  1、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對照注釋,理解詩歌,但是理解流于表面,即只能夠回答詩歌抒發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即使是思想感情,很多學生流于概念化的理解,即厭惡官場、渴望回歸田園等已有的閱讀經驗以及教材上的閱讀提示。

  3、很多學生提出疑問:中間一段景物描寫,讀起來也并沒有感到多美,為什么就能成為流傳千古的經典?

  4、對詩歌題目的停頓,存在著疑問。

  5、部分同學提出,不知道學習這首詩歌的意義在哪里,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功利化的時代。

  6、個別同學在背誦方面存在困難。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1.賞析陶淵明在本詩中構建的"兩個世界",提高學生理解詩歌的能力。

  2.分析平常景物"詩意化"的鑒賞方法,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第一步:導入

  在一個"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的社會里,做官是讀書人實現自己政 治抱負的唯一途徑。但是陶淵明卻"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別官場,回歸田園,那么,"田園世界"真的那么吸引人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歸園田居》。

  (二)第二步:解題

  首先來看題目,題目是"歸園田居".我們都大致理解這四個字的意思,但是都無法從語法角度進行清楚的解釋。一般的讀法是"歸園/田居",似乎"歸園"是一個意思,"田居"是另一層意思。其實不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經過考證,認為:"園田居"乃淵明之一處居舍(另有"下澤田舍"等),其少時所居,地近南山,即廬山。他二十五歲前后離開此處,至五十五歲方重歸"園田居",大約三十年也。按照袁行霈教授的觀點,題目正確的讀法應該是"歸/園田居",應該是一個動賓短語。文本中還有一處旁證就是詩句"守拙歸園田",后面一句是"方宅十余畝",上句的"園田居"和下句的"方宅"構成了銜接。本首詩正是圍繞"歸"和"園田居"展開的。

  (三)第三步:理解陶淵明構建的"田園世界" 教師朗讀,學生自讀,最好能夠熟讀成誦,并且對照注釋,對詩歌進行白話還原。時間大約為5分鐘。

  初次把握詩歌大致內容之后,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陶淵明在這首詩中構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塵俗世界",一個是"田園世界",再讀詩歌,填寫下面的表格中空缺的部分: 詩中與之相關的.詞語

  特點

  塵俗世界

  田園世界

  第一列的問題并不難,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塵網、樊籠/丘山、舊林、故淵、自然。不過可能有的學生會忽視詩歌最后一句話"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于是要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整體觀照,不可囿于一隅。至于第二列的問題,即兩個世界的特點分別是什么?這就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與概括能力了。為了突出"田園世界"的特點,有必要先把握"塵俗世界"的特點。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其一的教案08-26

《歸園田居 其一》教案12-16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04-19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04-19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04-20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08-25

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03-26

歸園田居其一 公開課03-25

歸園田居(其一)優秀教案范文01-31

歸園田居·其一04-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南宁市| 姜堰市| 疏勒县| 墨玉县| 恩施市| 白城市| 许昌市| 江安县| 太仆寺旗| 阿坝县| 汪清县| 遂溪县| 扎囊县| 新沂市| 贺州市| 夏河县| 平顺县| 凌源市| 彰武县| 怀宁县| 庐江县| 呼玛县| 称多县| 柯坪县| 云龙县| 峨眉山市| 二手房| 湟中县| 北碚区| 从江县| 东方市| 中阳县| 姚安县| 山东省| 海城市| 弥勒县| 宁安市| 红安县| 上虞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