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25 09:58:39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匯編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匯編15篇)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記誦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特點,體會行文之妙。

  3、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無常、終歸于盡之慨,感嘆中含積極之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須加強誦讀。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抓住序的特點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介紹有關常識,整體感知文意。

  一、導語。人們早就開始了對生死的思考。司馬遷: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一代書圣王羲之也為我們獻上了對生死的哲理思考。

  二、介紹。王羲之,書圣,行草《蘭亭集序》譽為行書第一。其人曾一度為官,積極用世,后辭官歸田,娛情山水,胸懷曠達。

  序,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文字。多介紹成書經過,意旨,作者情況等,亦可評論。古人宴集,常一同賦詩,推一人作序。

  三、感知全文。

  1、聽錄音。正音。guǐ癸xì禊shāng觴chěng騁shāng殤

  2、初步品味本文駢散的特征。

  3、對照書序,感知內容。:

  作詩緣由(修禊事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情形(一觴一詠)

  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

  意義(后之覽者,將有感于斯文)

  借題發揮(論生死)——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處

  形成以下情況1。記盛況

  2、抒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學生對照注解,疏通全文。

  共同解決練習。積累文言知識。

  五、作業。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內容:分析與誦讀

  一。復習。誦讀。

  二、分析。

  1、學習第一節。

  如何記敘盛況?

  時間:永和九年,暮春地點:蘭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賢少長

  環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氣:惠風和暢

  活動:流觴曲水感受:信可樂也

  “信可樂也”到底有幾樂?(良辰1樂;美景2樂;賞心3樂;樂事4樂;人賢5樂)

  結合上述內容誦讀。

  鑒賞:體會作者狀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想象這一撲面而來的春天氣息,游人如織的快樂之景)

  用清新明快的調子朗讀。

  2、學習第二節。

  這節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議論的?如何展開逐步?

  承接上文之“樂”而來,由樂而憂,又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由現今人們相處,處世各異,靜躁不同,但憂患之源相同。A永不滿足的內在欲望,欣于所遇而快然自足,所之即倦,感慨系之B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向之所欣,轉眼之間以成陳跡C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故死生亦大矣。

  欣于所遇及所之既倦

  嘆死生亦大矣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小結:本段以議論為主,探討人生哲理,朗讀宜用和緩語氣讀之。

  3、研習第三節。

  理清文脈:昔人興感,若合一契——古人也有感于生死

  批評:一生死,齊彭殤

  后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記此文以免不彰

  三、探究。

  品本文行文之妙:由昔人興感說起,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這樣把昔人、昔人,今人、今文,后人串連起來,巧妙交代了編集之由。

  談對一生死,齊彭殤的看法:把生死等同,長短等同是錯誤的。不同的人生死不同。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還或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所以應該珍惜生命,活著有價值。

  對作者生死觀的認識:作者不為言談家的論調所蒙蔽,借題發揮,闡述了他的生死觀,顯其曠達性格;但他畢竟生于國力衰微的東晉前期,意志消沉,不求進取的風氣也影響之。分析——積極的一面,從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樂之情,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從第二段對人生苦短的感慨中,也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人生的眷戀之情;從第三段中,批評虛無主義,對玄風盛行的批評也有積極的意義。

  四、拓展。人生苦短,人之共嘆。但大多數卻經受了人生的考驗,創造了瑰麗的人生。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的恰恰是建功立業的決心。蘇軾:人生如夢,卻表達的恰恰是建功立業的渴望。李白雖“人生在世不稱意”,卻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毛澤東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

  五、小結。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文筆簡練,行文高妙的美文。既有語言的隔閡也有理解的難度。選準切入口很重要。作為一篇序文,不妨從序文特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作為一篇千古名篇,當自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那邊是它借題發揮,獨樹一幟。

  一篇文筆優美、哲理深奧的散文。自然要細讀細品,方能悟出其行文之妙;對生死哲理,必須重錘敲打,縱橫聯系以期讓學生弄懂。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

  1、 學習本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及曠達胸懷;

  2、 通過朗讀訓練,體會本文清麗流暢、駢散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 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

  2、 本文寫景、抒情、敘事和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

  [導語 設計]:

  在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魏晉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漢隸發展至魏晉,基本奠定了漢字形態;另一方面,真、行、草書又得到長足發展。就在這一時期,誕生了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被后世譽為“書圣”,他書寫的《樂毅論》、《黃庭經》等楷書作品世稱“書之圣”,他的行草書被尊為“草之圣”,他寫的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家譽為“行書第一”,他就是王羲之。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書法藝術名揚百世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中的詩,到了現在,除了搞專門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這篇序卻聲名遠播,流傳千古,除了它書法上的極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內容上的原因。我們今天不妨就來一起學習王羲之這篇文質俱佳的《蘭亭集序》

  [背景簡介]

  王羲之有“書圣”之美稱,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眾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出示圖片)。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羲之為這些詩作的書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膾炙人口。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到其書法美,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其文章的美。

  [課文學習三步法]:

  第一步:學生朗讀,圈點、勾畫疑難點。

  第二步:老師答疑解難。

  第三步:強調重點知識:

 。、基礎知識點:

 、

  ⑵

 、

  ⑷

 、

 、

  2、內容分析:

 。郯鍟O計 ]

  全文共3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時地,美景及活動。——樂

  第2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抒發人生的思考!

  第3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簡述寫作緣由!

 、、講讀課文第一段,分析:

  這一段作者記敘了蘭亭盛會,同學們找找看,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與會者等。并有寫景、敘事和抒情

  進一步明確寫景、敘事和抒情的語句: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的自然風光:

  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

  在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景面前,文人雅士們能不飲酒賦詩嗎: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

  酒,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品。他流觴曲水,于是詩興大發,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接下來,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 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俯……

  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總結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樂

 、啤⒅v讀課文第二段,分析:

  學生歸納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問:作者為什么感到“痛”?(要求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問: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死生亦大矣)

  師點評:在享受了難得的聚會和快樂后,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圓滿的團聚終要離散,再自足的幸福終要破滅,再堅強的生命終要走向滅亡。面對這鐵一般冰冷的自然規律,作者不由得感嘆“死生亦大矣”

 、、講讀第三段,分析:

  學生歸納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問:作者為什么感到“悲”?

  生討論,師歸納(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來,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對這同一話題有同樣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終將殞滅這一規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這也反映了魏晉時代由于玄學盛行,士大夫們多崇尚老莊思想,很多人都篤信“死生一”“彭殤齊”,意志消沉,不求進取。這種思想對王羲之不能沒有影響。

  但王羲之還說出了一句話,它是整篇文章的亮點所在——“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作者認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齊觀,其中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點實事,不宜空談玄理。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曠達性格。)

  ⑷、分析本文特色:

  本文是一篇書序,卻這樣借題發揮,闡明了自己的生死觀,書序能這樣寫嗎?

  明確:序,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的的緣由、目的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的內容,也作敘文。)

  本文中也有一些語句反映了書序的特點:

  作詩緣由——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成書經過——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編集目的——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明徐師曾《文體明辯》《爾雅》云 : “序,緒也! 字亦作“敘”,言其善敘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其為體有二,一曰議論,二曰敘事。

  明確:這段話表明書序也可以議論,也可敘事,即可以借題發揮。

  小結:本文的妙處正在這借題發揮上,因而顯得立意高遠,王羲之用324字,既寫出了蘭亭盛會之樂,又由此生發議論,談到“死生之大”,進而談到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痛: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悲:后之視今,亦由古之視今。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著的努力。

  說到這兒,我們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瑤的一句話“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法增加它的密度”。這句話說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讓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是“后之賢者”,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結合歷史人物,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著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于世的《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教師略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出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錄音、正音。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

  多音字:會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

  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四、朗讀課文。

  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五、品讀課文。

  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

  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六、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采用誦讀教學法,以指導學生誦讀為主。包括兩部分內容:①對課文內容作簡單的分析,以期盡快形成背誦思路。②語氣揭示。難點突破,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極悲觀實則積極的人生感慨,歸納總結一詞多義。

  [教學步驟]

  一、學生齊讀全文,檢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況。

  二、分析理解,指導誦讀。

  1.選一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狀物寫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

  要求學生摘錄寫景句,明確: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朗讀語調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作者快樂的心境。

  理解背誦思路: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地”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

  學生嘗試背誦。

  2.齊讀第二自然段,要求學生體會作者心境的變遷。

  朗讀語調提示:作者以從容沉穩的氣勢稍一收攏,便轉到全文的主旨上來,探索人生哲理,發表對人生憂樂和生死問題的看法,故應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重讀的詞語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豈不痛哉!”以“哉”調讀出慨嘆語氣,重讀“痛”。

  理清背誦思路: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最后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結。

  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3.選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理清背誦思路: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轉入對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寫,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隨之又發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的慨嘆,可見作者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接著作者交代了《蘭亭集》的成因“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總結全文。

  朗讀指導:“固知/一/死生/為/荒誕,齊/彭殤/為/妄作!弊x出節拍,讀出批判語氣,“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

  集體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背誦。

  三、探究性閱讀訓練:

  思考: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慨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蘊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斗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造。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

  四、課堂小結:

  魏晉時期通常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的時代。魏晉人對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觀世界都有深廣精微的體認和探求,這使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充溢著濃郁的人生意識和宇宙情調。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記下了與會者的千古風流。時至今日捧讀,仍惻然動人。

  五、詞語解難。

  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中有5個實詞,歸納其一詞多義,力求在動態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段話,把“崇山峻嶺”“清流激湍”“游目騁懷”“情隨事遷”五個詞用進去,描寫恰當,內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4

  教材定位及學情分析:

  《蘭亭集序》被選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單元古代山水游記散文單元。該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文中描繪的自然風光并聯系作者生平及社會背景去探究自然、思索人生的自覺意識,激發學生尊重敬畏自然,不斷探索自然的奧妙和人生價值的興趣。本班學生語文基礎一般,閱讀面較窄,但質疑意識強烈,挑戰權威思想突出,這為課堂學生質疑討論、合作探究提供了保障,也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教學目標:

  1、預習課文,理解并積累重點詞句知識。

  2、朗讀文本,領悟文本語言的聲韻美和意蘊美。

  3、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形成對生命的哲學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展脈落,正確分析作者因事而發的感慨。

  2、結合自己對自然、宇宙、生命的理解,比較古今杰出人物的生命價值觀來客觀、公允地評價王羲之的生命觀。

  教法設計:質疑討論,拓展評價。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補充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語激趣,進入文本。

 。刍脽羝琞出示《蘭亭集序》書法圖片。同學們知道這是誰的作品?(王羲之)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蘭亭集序》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義之為《蘭亭集》寫的序文。此文被譽為“書中的極品,文中的上品!笨芍^藝術奇葩,千古奇文。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從辯才和尚處獲得王羲之的真跡后,愛不釋手,命人摹拓數本分給太子諸王,并且在死前請求高宗李治把蘭亭真跡隨葬昭陵。寫作本文時,王羲之33歲,距其后辭官歸隱僅有3年,也是他決定歸隱的重要的蘊釀階段。其間如何反映作者復雜情緒,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文本,與作者進行一次心靈交流。

 。刍脽羝莩鍪菊n題和學習目標。

  二、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1、誦讀體悟。

  師導:“三分詩,七分讀。”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可見誦讀是學習文言最好的方法。下面,老師給大家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兩個問題:①標注字音,劃分節奏。②把握作者情感發展的脈落,從文中找出表達情感的詞,填入題目的空格內并評價。

  [幻燈片]:蘭亭集會,賞景暢飲,信可()矣;聚后思索,面對生死,豈不()哉;聯系古今,思接千載,亦可()夫。

  2、處理疑難字詞。

 、俳o下列紅色字注音。

  會()稽悟()言形。ǎ┦朗猓ǎ

  ②、判斷下列紅色字含義的正誤。

  茂林修竹(長)

  況修短隨化(修身)

  絲竹管弦之盛(繁多)

  俯察品類之盛(繁盛)

  所以游目騁懷(……的原因)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用來)

  ③、翻譯下列句子。(供參考,具體隨學生提問而定。)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活動安排:學生以組互問互答,解決不了的老師給以點撥,給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去分析。

  三、美點賞讀,涵詠領悟。

  文學即人學。古今優秀散文往往都會逼真細膩地反映作者的內心世界,《蘭亭集序》的每一句話無一不是作者情感表露和心理折射。下面,讓我們看看文章一、二段。

  1、閱讀第一二段,品蘭亭之樂。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四美具,二難并!毕胂搿八拿馈敝甘裁?

  明確: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2、填寫訓練,領悟情感。

  引導:散文在于美讀,讀中理解,讀中品味。因聲求氣,將作者的心理和情感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來。

  活動設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文內容,仿照示例寫一組句子。

  例句:蘭亭之樂,樂在景美,這里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盡量用文中原句回答)

  參考示例:①、蘭亭之樂,樂在人賢,這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②、蘭亭之樂,樂在辰良,這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邸⑻m亭之樂,樂在賞心,這里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蘭亭之樂,樂在事雅,“引以為流觴曲水,映帶左右!薄

  小結:從上面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文人雅士們的瀟灑風度和詩意人生,以至美好的聚會成為千古美談,作者寫道:“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3、你認為作者的“樂”是否為“真樂”,你又如何看待他的“樂”?

  活動安排:學生獨立思考,同桌間交流,舉手回答,師生共評。

  參考提示:親近自然,娛情山水(真樂);借酒取樂,游戲人生(暫時之樂);感官刺激,`瞬間閃現(簡單膚淺之樂)

  明確:作者以“極”“信”二字寫盡了與友人們歡聚的興致和情懷,但樂中有哀。王羲之是晉人所謂的“性情中人”,謝安曾對他說:“中年以來,多傷于哀樂!蓖豸酥卮穑骸澳暝谏S,自然至此。”也許會樂極生悲,作者面對良辰美景,抒發“幽情”,以表達縱歡過后對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自然掩蓋不了生命短暫、光陰虛度所帶來的煩惱。其實,這也是王羲之前后所有文人們共有的經歷和感受。(舉李白和蘇軾等人例子)

  4、賞析第三段,思蘭亭之痛。

  師導:自古人們就有“樂極生悲”的人生感慨,作者亦如此。那么,作者因何而痛?

  活動設計:學生自由朗讀,圈點勾畫出有深刻感悟的句子,然后在組內交流,統一意見后在班內交流,師生評價。

  幻燈片:以“我從--(運用原文句)中讀出了--”的句式來回答。

  參考提示:①光陰易逝,生命短暫。②快樂難久,人生無常。③美物易逝,情遷之痛。④造化難違,死生之痛。⑤死生亦大(事)。

  他寫此文僅僅為了表達內心之痛嗎?讓我們再讀這一段文字,進一步體會作者深沉的悲痛。(學生閱讀提供的資料自由發言)

  4、賞析第四自然段,識蘭亭之悲。

  師導:既然“生命之感”如此沉重,那么,我們該如何對待它,作者的“悲”情緣何而生的呢?

  活動安排:指名朗讀,學生勾畫相關句子討論交流,派代表發言。

  [幻燈片]:以“蘭亭之悲,悲在--”發言。

  參考提示:①悲在古人今人對生死看法非常一致。②悲在后人對生死看法與古人、今人致。③悲在古人把生死看成一樣。④悲在人們的困惑,即那個時代對生命的漠視和人生的悲嘆。

  那么,王羲之的“悲”是悲痛還是悲觀呢?

  參考提示:是悲痛而非悲觀。

  [幻燈片]:展示時代背景:王羲之生活在一個清談玄學,積極悟道的年代。魏晉時期政治極其嚴酷,社會急劇動蕩。門閥制度使得當時許多著名文人、學士都死于殘酷的權力斗爭中,身處亂世,大家無所作為,也無法作為。“等生死,齊彭殤”這是莊子的思想。因而有人會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外”,虛度光陰。對此,王羲之是不認同的,一個“虛誕”一個“妄作”足以證明。他勸告時人要珍惜時間,熱愛生命,有所作為。

  四、歸納課文,拓展延伸。

  師導:作者在文中充分表現了蘭亭聚會的感慨,也反映了他的生命觀。那么,你怎樣看待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作者作序的目的是什么?

  活動安排:學生瀏覽課文,體會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組內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在班上展示。

  參考提示:文章雖是敘寫蘭亭聚會,實則是批判晉代名士們的虛無思想觀念。東晉是名士風流時代,士大夫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寄情山水,筆傲山野,即信奉“一生死,齊彭殤”,而作者卻顯示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思想境界,勇敢地從消極頹廢情緒中走出。如果和蘇軾,李白等人相比,也可看出他們的共同特點,即其“儒佛道”統一的哲學信仰!昂笾[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庇芯竞笕瞬灰墚敃r士大夫消極人生影響,客觀面對生死,把握生命,積極生活。

  一個人的生命如草木萬物隨造化而定。我們面對生死很難做到如莊子般灑脫隨性,但也沒有必要為生死困擾,反而要更加“珍重生命”。

  五、課文小結

 。刍脽羝荩浩纷x文字,你會發現文章浸透著作者對短暫生命的珍惜和對人生、自然的熱愛和執著。一次普通的聚會,王羲之發出對生命的深層思考;一次靈魂的堅守、王羲之探索出實現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的永恒方式;一次諄諄教誨,激勵我們要強健體魄和精神,去戰勝人生路上的困難。下面老師留給大家一段話:品蘭亭之樂,追求雅趣人生;思蘭亭之痛,珍惜有限生命;悟蘭亭之悲,打造精彩人生。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并與蘇軾《前赤壁賦》對照,分析二人哲學觀點的異同。

  2、整理課堂未能解決的詞句,寫在筆記本上。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3、結合課后練習(一)的回答,達到教學目的1、2,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4、利用預習效果教學,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的講解,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主要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師適當點撥。

  5、介紹閱讀課外文學作品《騰王閣序》,比較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簡介作家作品,引導學生參看書下注釋①。

  教師可補充以下內容:

  王羲之,有“書圣”之稱,也長于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放脫。王羲之曾經一度做官,他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后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個作序,《蘭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其思想和辭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從中可以看出東晉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養、精神狀態和文學造詣。

  二、朗讀

  1、教師范讀。

  (要求學生注意聽清文章語氣、節奏和讀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

  齊彭殤(shāng) 趣舍萬殊(qū) 流觴(shāng) 癸(guǐ)丑 游目騁懷(chěng) 修禊(xì)

  2、學生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3、默讀全文。

  (要求學生參閱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預習時不能解決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學生討論。應特別強調理解“俯仰”一詞在文中的意義,“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句子含義。 )

  三、整體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討論: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么?

  (分別用六個字來概括。)

  學生發言。

  明確本文層次。

  板書:

  1、記敘蘭亭盛況

  2、抒發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討論第一段內容

  完成課后練習(一)中的⑴,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試背誦。

  1、提問:本段共有六句話,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聚會的盛況的?

  (指名學生依次朗讀每一句的內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話的'內容要點。)

  板書明確:

  記敘蘭亭盛會:

  1、時間:“永和……癸丑……暮春……”

  地點:“……蘭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賢……少長……”

  3、環境:“此地有……,又有……”

  4、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

  5、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6、感受:“……信可樂也!

  (講析過程中,給定短暫時間強化記憶,然后指名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提示,試背誦。)

  2、討論: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言。

  明確: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毕旅婢o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庇闪汲、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3、討論:這段話語言有什么特點?

  教師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美,樸素清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一段。

  2、預習思考:作者是如何圍繞樂憂生死等人生重大問題展開議論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第二課時

  一、集體背誦第一段

  簡要復習第一段內容,導人新課。

  二、討論第二段內容

  1、教師領讀或學生齊讀。

  2、“俯仰”一詞在這一段中兩次出現,意思是否相同?

  (引導學生參看注釋,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3、本段教學有一定難度,應先指名學生串講大意。

  4、提問:這段話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學生發言。)

  明確:作者承上文的“樂”字,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5、結合課后練習(一)中的⑵,討論這段話的議論與上一段的敘事有何聯系。

  講析: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晶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句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取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書: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悟言一室之內 (靜)

  或放浪形骸之外 (躁)

  欣于所遇 (快然自足)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

  況修短隨化 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6、齊讀。

  (指導學生在板書提示下試背誦。)

  三、討論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懷:

  1、指名學生朗讀。

  2、討論:結尾部分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發言)

  明確: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于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3、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聯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全班齊讀。

  四、歸納總結

  本文先繪聲繪色地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敘志抒懷,抒發了對人生的無限感慨。語言清新樸實,敘議結合,在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充斥文壇的當時,顯得尤為可貴。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比較閱讀:課外閱讀《騰王閣序》,比較與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借助注釋掃清文字障礙并積累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能就本課的文言知識提出質疑,通過質疑解疑理解課文。

  2、能力目標:

  能就本課提出問題并在積極參與討論中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通過討論和老師的引導能體會作者“積極追求,有所作為”的樂觀情感。

  【教學重點】

  質疑解疑討論過程。

  【教學難點】

  借序抒情的行文之巧,作者的感情定位。

  【教學設想】

  1、利用南海教育信息網資源加大教學容量一課時完成。

  2、布置學生課外搜集有關王羲之的信息幫助理解課文。

  3、本文在字面上雖然難度不很大,但作者借序抒情的行文及抒發的人生感慨較虛,理解起來難度很大,故課堂上主要采用質疑、討論、教師引導的方式,必要時老師講解。

  4、重視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工具】

  電教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與王羲之有關的信息。)

  二、朗讀

  1、配樂范讀:

  要求學生注意聽清讀音、節奏、語氣。

  2、配樂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語氣。

  3、學生大聲自由朗讀。

  三、學生質疑

  (可能比較“散”)

  學生質疑。

  學生解疑,學生不能解決的疑惑老師引導解決。

  四、老師質疑

  (起“聚”的作用)

  1、全文共三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么?

  (分別用六個字概括)

  明確:第一段:記敘蘭亭盛會。

  第二段:抒發人生感慨。

  第三段:點明作序目的。

  2、翻譯第二段中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慨呢?

  3、第三段作者“悲”什么?簡要說明理由。

  明確:“痛”歡樂易逝,時光易逝!氨焙笾暯,猶不能喻之于懷。

  五、討論

  1、這是一篇書序,文中有些話說明詩集的由來,有些話說明編集的目的,試一一指出并說說作者行文的巧妙之處。

  明確:

  “修禊事也”“群賢畢至”“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這些內容都是根據書序體裁的要求寫的,文章首尾圓合,自不用說,重要的是,作者善于借題發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這與寫什么文體就要像什么文體,并借一種文體抒發感情或表達觀點的高考作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2、你最喜歡《蘭亭集序》中哪些語句?簡要說說原因。

  六、堂上練習

  1、解釋下列多義詞: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 )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 )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 )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 )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 )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 )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 )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 )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 )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 )

  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 )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與“夫人之相與”的“夫”用法相同的是( )

  A、一夫不耕,或受之饑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夫戰,勇氣也

  D、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

  3、下列各組中加粗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亦足以暢敘幽情/怡然自足

  B、引以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

  C、或因寄所托/不如因善遇之

  D、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雖趣取萬殊

  4、下列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少長咸集(都)

  B、又有清流激湍(水)

  C、俯察品類之盛(品行的種類)

  D、曾不知老之將至(竟)

  5、下列句中加粗詞與“信可樂也”的“信”意義相同的是( )

  A、欲信大義于天下

  B、言必信,行必果

  C、文信美矣

  D、半封京信半題詩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

  2、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深沉感嘆中的積極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全班齊讀第二段,指出作者的生死關是什么?

  三、具體研習第二段

  1、重點字詞:

  “或”“取諸”“因”“趣”“曾”“系”“向 ”

  2、特殊句式:

  悟言一室之內。

  當其欣于所遇。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3、通過串讀,理清背誦思路。作者發出“豈不痛哉?”的感嘆,原因是什么?

  四、具體研習第三段

  1、重點字詞:

  “一”“齊”“致”“斯文”

  2、特殊句式:

  不能喻之于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亦將有感于斯文。

  3、作者感到“悲”的原因是什么?

  五、小結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索人生哲理,表達對人生憂樂和生死問題的看法,即所謂“暢敘幽情”,雖然也出現了一些低沉的調子,但總體來說作者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是積極的,是一種“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的樣式。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景美

  樂 人賢

  事雅

  生命將老 愛好將倦

  痛

  生死隨化 歡樂有盡

  “一死生”虛誕

  悲 “齊彭殤”妄作

  生死問題,古今同慨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一、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二、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協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線索,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二、了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

  一、啟發學生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度。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蘭渚之亭)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吧。

  (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帖卷》, 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美。)

  二、朗讀

  配樂朗讀(教師范讀)

  要求:注意文章語氣、節奏、字音。

  學生齊讀。(教師訂正)

  (1)朗讀語調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作者快樂的心境。

  (2)朗讀指導:固知/一/死生/為/荒誕,齊/彭殤/為/妄作!弊x出節拍,讀出批判語氣,后之視今,亦由分之現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 了解序的題材特點

  明確:

  序是一種文體,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蘭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2、 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

  明確:

  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我們就以此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走進蘭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3、 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

  第二部分:發人生感慨

  第三部分:明作序要旨

  四、賞析課文

  1、 以課文的第一部分為主,看作者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明確:

  時間: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風景: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氣氣清 惠風和暢

  人物:群賢少長

  列坐其次 一觴一詠 暢敘幽情

  感受:信可樂也

  寫法:寫景抒情 敘議結合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于是詩興大發,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間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2、 學生嘗試背誦第一段。

  理清背誦思路: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地”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

  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狀物寫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請學生摘錄寫景句。

  3、學習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變遷。

  明確:

  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一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舒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可就一時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無成,作者自然發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死生之大,豈不痛哉?

  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4、朗讀并分析第三自然段。

  理清背誦思路:

  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轉入對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寫,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隨之又發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的慨嘆。可見作者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接著作者交代了《蘭亭集》的成因“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總結全文。作者的"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笨捶鸾、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生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蛇@種生活觀在我(王羲之)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覽昔者興感之由”,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觀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作者詢問古今,發出悲嘆。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而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5、集體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

  6、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背誦。

  五、小結

  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著的努力。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9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點

  1、掌握文中文言知識和相關文化常識

  2、體會作者的哲學思想

  二、教學設計

 。ㄒ唬、方法設計:誦讀、講解;多媒體輔助;2課時

 。ǘ、過程設計

  1、背景知識

  1)、王羲之(321-379) 世稱王右軍,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蘭亭序》由來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請當時社會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他們引酒賦詩,將所寫的詩結成詩集,王羲之當場為詩集書寫一篇序言,即本文《蘭亭集序》。

  3)、文體"序" 序,也叫"敘"或"引",是說明作品的寫作目的或作者情況,也有對作品的評論和相關問題的闡發。序一般寫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稱"后序"或"跋"。

  2、誦讀訓練

  聽范讀,朗讀

  3、文章講析

  這是一篇山水游記散文,語言清新灑脫,注意文章中的景語與情語;文章不論記敘還是議論都頗有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晉時期,玄學風行,在山水游記中體悟、探討人生道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哲學思想。

  1)、講析第一段:(修禊)之樂。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蘭亭盛會的?

  第一句:時間、地點、集會的原因。

  ⑴.古代紀年方法: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

  所謂"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個字。紀年的方法,從"天干"中的"甲"開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個組合,俗稱作"六十花甲"。這種"天干地支"紀年法,六十年為一周期。

  如:20xx年是庚辰年;20xx年是辛巳年;……

 、疲揿褐袊糯耖g的一種風俗,古人視季春三月是萬物萌生的時節,早在周代,人們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到河邊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詩經》、《周禮》中都有記載?鬃拥牡靡忾T生曾點將春禊視為其志,得到孔子的贊賞。"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三國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動內容也改為在水邊宴飲、賦詩等。

  第二句:與會者

  第三句:蘭亭周圍地形環境

 、牛畮В好~動用,像衣帶一樣圍繞

  第四句:宴飲之樂

  ⑴.流觴曲水:也稱為"曲水流觴",春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引溪水進入彎曲的水渠,人們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觴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

  曲:使動,使(水)彎曲

 、疲危号赃

 、牵唬阂恍,一點

 、龋那椋荷畈貎刃牡母星

  第五句:天氣

  第六句:作者的主觀感受。

 、牛鲇^,俯察:古人觀照自然、人生的兩種方式。

  ⑵.所以:用來

  ⑶.游目騁懷: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龋畼O:窮盡

 、桑畩剩簶啡

 、剩牛簩嵲,誠

  朗讀第一段

  2)、講析第二段:(死生)之痛。思考:本段作者的觀點是什么?是如何逐層闡述的?

  第一句:眼前聚會盛況,引起人生感悟。

 、牛c:結交,交往

  ⑵.俯仰:社會人事周旋應酬

  第二句:兩種生活態度:"晤言一室"與"放浪形骸"

 、牛颍河械娜

 、疲钛裕簩γ娼徽

  ⑶.因:就著

 、龋爬耍悍趴v無拘束

  第三句:兩種生活感受:"快然自足"與"感慨系之"

 、牛ぃ和"趨",往,追求

  ⑵.曾:竟,乃

  ⑶.老之將至:"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子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龋和竭_

  ⑸.系:附著

  第四句:過渡深化:生之無常--死之無奈

  ⑴.向:以前

 、疲┭觯簳r間很短

 、牵q:尚且

 、龋捍,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桑疀r:何況

 、剩薅蹋簤勖L短

 、耍冢褐,及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結論,令人悲痛。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莊子·德充符》)

  朗讀第二段

  3)、講析第三段:(今昔)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編輯蘭亭詩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指出古今興感相同這一現象

  ⑴.若合一契:(古人興感之由)象符契一樣相合

  ⑵.不能喻之于懷:心里卻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為何嘆息悲傷?)

  第二句:批駁"死生一體"的觀點,解釋"興感之由"。

  ⑴.固:本來

  ⑵.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體

  齊彭殤:把長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

  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們將永遠處于困境之中。

  ⑴.由:通"猶",如同

  第三、四句:指出結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與共鳴。

 、牛觯宏愂觯瑒撟

 、疲裕骸脑

 、牵拢呵槿

  朗讀第三段

  4、深化遷移

  1)、文章思路 (修禊)之樂--(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2)、作者的哲學思想及相關文化背景

 、牛ㄓ懻摚┳髡叩乃郎^: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對生命的熱愛。

 、疲濉⒌琅c魏晉士人的死生觀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句式。

  2、提高誦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語感。

  3、體會認識作者的人生觀,提高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

  2、領會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學思考與人生認識。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由王羲之的《蘭亭序帖卷》及其影響導入。

  二、介紹序的知識

  三、初步讀課文

  1、學生單讀課文一遍,注意字音和停頓等。

  2、師范讀。

  四、梳理文言知識

  1、重點實、虛詞。

  “次”、“極”、“信”、“或”、“由”等。

  2、詞類活用

  ①名詞活用為動詞

  一觴一詠:觴喝酒

 、谛稳菰~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有才有德之人

  少長咸集:少少者;長長者

  ③數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做一樣

  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做相等

  3、翻譯句子,注意句式特點

 、俳樵~結構后置句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不能喻之與懷

  亦將有感于斯文

 、谑÷跃

  引以(之)為流觴曲水

  悟言(于)一室之內

  五、以學生讀為主,探究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1、分別用文中一個字概括每部分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

  2、第一部分作者為什么說“信可樂也”?

  3、第三段說“豈不痛哉”,找出寫“痛”的句子,并體會作者為什么“痛”?

  4、第四段作者又為什么感到“悲“?

  六、小結全文

  七、課堂練習

  八、作業

  背誦并默寫《蘭亭集序》全文。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實詞意義。

  2、理清課文內容層次,品味樸素清新的語言。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觀,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序的題材特點

  序是一種文體,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短m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2、作者及背景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流芳萬古。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帖卷》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書法而言,它是歷代書法家必摹之帖。同學們可以翻到本冊書的插圖,欣賞《蘭亭序帖卷》。這里每個字都孕育著生命,通篇看來,渾然一體。東晉時人評論王羲之的書法筆勢為“飄如浮云,矯若驚龍”,意思是像浮云一樣飄逸,像驚龍一樣矯捷。這篇《蘭亭集序》不僅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佳品,它更是我國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詞優美,言簡意深。筆墨光澤與內涵文采交相輝映,珠聯璧合。

  二、文言知識梳理

  1、注音

  會稽kuaì癸丑guǐ形骸hái修禊事xì流觴曲水shāng游目騁懷chěng齊彭殤shāng感慨系之xì若合一契qì臨文嗟悼jiēdào激湍tuān

  2、通假字

  趣舍萬殊“取”,取舍

  悟言一室之內“晤”,交談

  3、解釋下列加點字含義

 。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都

 。2)修禊事也舉行

 。3)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高

 。4)引以為流觴曲水酒杯

  (5)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實在

 。6)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之于

  (7)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過去

 。8)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理解

 。9)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注定

  (10)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的原因情趣

 。11)所以游目騁懷用來……

 。1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把…..看成一樣把……看成平等

  4、解釋下列虛詞的用法

 。1)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標志

 。3)不知老之將至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得到

 。5)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作為

 。6)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成為

 。7)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用來

 。8)引以為流觴曲水把

 。9)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因為觸發感慨

  5、詞類活用

 。1)群賢畢至形容詞作名詞賢人

 。2)所以游目騁懷使動用法使……馳騁

 。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意動用法把…..看成一樣

  (5)齊彭殤為妄作意動用法把……看成平等

  (6)況修短隨化形容詞作名詞長壽短壽

  (7)死生亦大矣形容詞作名詞大事

  6、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判斷句

  (3)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狀語后置

 。6)引以為流觴曲水省略句

  (7)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9)不能喻之于懷狀語后置

 。10)悟言一室之內狀語后置

  第二課時

  一、文言知識鞏固(見導學案)

  二、整體感知

  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詞。

  樂——痛——悲

  我們就以此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走進蘭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三、賞析課文

  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41名士在蘭亭舉行修禊詩會,因什么而樂?

  找出文中語句,再用自己的話概括

  美景: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

  樂事:流觴曲水一觴一詠暢敘幽情仰觀俯察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

  樂

  群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如此良辰美景樂事,對于有著高潔脫俗情懷,美好自由心靈的作者來說,真乃人生一大樂事,所以文中說“信可樂也”(實在)。

  2、那么第二段中作者又因何而痛呢?

 。1)到底人生中有些什么原因會令我們痛苦?找出文中語句,再用自己的話概括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薄巳菀讓鹊弥锔械絽捑,心理永遠不能得到滿足。年將老、興將倦,歡樂有期,這是共同的。(欲望無限)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時光易逝生命短暫)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人不能把握自身命運(命運難測)

  生命短暫

  痛欲望無限

  命運難測

 。2)相比我們的短暫生命,宇宙總是顯得那么的闊大遼遠,宇宙的浩淼永恒和人生的短暫渺小常引發古人的諸多感慨,你還知道那些類似的詩句?

  如:《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蘇軾《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

 。3)人類文明從古至今不斷發展,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面對須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態度。文中也寫到了這一點,請找一找。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空談抱負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歸隱出世

 。4)大家認為這兩種人生態度可取嗎?那么在當時的社會中,他們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度,比如,憑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上去施展人生抱負?

  明確:不能,因為社會現實太黑暗太殘酷了。

  補充背景:東晉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中有的人是靜者,談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內”,有的人是動者,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陶醉于一時的歡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可在一時的陶醉和滿足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無成,作者自然發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將至”。

  3、那么作者對人生的態度到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呢,請結合第三自然段分析。

  明確:積極的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可見作者并沒有意志消沉,而是想為后世留下點什么。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薄锨f主張“無為”,一切順其自然,作者對這種觀點是否定的。

  而且王羲之本身的書法成就就是證明他是有所作為的。補充:王羲之的行草書最能表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稌x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由于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書圣”。其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見課件)

  4、既然作者對人生的態度是積極的,那么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悲嘆“呢?

  明確:“未知死,焉知生?”正因為生命短暫,所以我們才要悲嘆生命;正因為悲嘆生命,所以我們才更懂得珍惜生命。我們可以悲嘆生命,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

  曹操曾經悲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終成為了亂世梟雄。

  李白曾經悲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但他成為了一代詩仙。

  蘇軾曾經悲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但他終成一代文豪。

  小結:所以王羲之他們在表面的悲嘆中,深藏著對人生執著的追求和留戀?芍^是“消極其表,執著其里”。

  悲否定老莊,肯定人生

  消極其表,執著其里

  四、拓展延伸

  1、古今文人論生死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奧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

  史鐵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陶淵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2、由感動中國人物透視生命

 。1)黃舸:一個生命就要走到盡頭而只有十六歲的男孩,為了對他進行過幫助的人說聲謝謝,而不顧自己的身體已經進入倒計時和父親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剝奪了黃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親必須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輪椅,用繩子仔細地“固定”,以保證他不致滑落。父子倆從20xx年開始走遍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因為沒有錢,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載著兒子黃舸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匯款的恩人當面道了謝。

  【頒獎詞】:生命的到計時,滴答滴答扯動人們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陽光少年。

 。2)警界保爾孫炎明:孫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東陽市看守所任監管民警。從警28年來,孫炎明同志立足本職,恪盡職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員。20xx年被查出患腦癌,6年來三次做手術,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與病魔抗爭,并堅持戰斗在公安基層一線。

  【頒獎詞】重犯監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還要經歷更多風險。他抖擻精神,讓陽光驅散鐵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詮釋著什么是工作,用堅強提示著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樣的終點,他比我們有更多坦然。”

 。3)無臂鋼琴師劉偉: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2年后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后就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他說“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

  【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五、我手寫我心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是“后之覽者”了,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的,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2

  教學設計背景:

  1、作者創作背景:酒發靈感,酒能助興!像“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余秋雨《尋李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像參加滕王閣盛宴的少年王勃,醉意朦朧之際“不知天高地厚”,斗膽揮毫,《滕王閣序》乃世代流傳!蘭亭修禊詩會,王羲之與佳朋摯友臨流飲酒,熱血江海澎湃,靈感星光閃爍,酒一杯,詩一首,放浪形骸。肩擔作序之任,背負詩友所托,手中的鼠須筆揮灑自如,一行行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飽蘸情愫的字句在行書頂峰的上空翩翩飛舞!酒酣之作,情感跳躍性極大,酒醒之后的王羲之不但驚奇于朦朧之中的那份神奇的書法筆力,而且對“樂——痛——悲”的情感變化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了。所以后代有人質疑,“悲”“痛”之言邏輯不清,迷亂主題,全是雜湊。

  2、教師教學背景:《蘭亭集序》經典之作,成就了許多老師的經典之課!但是,據筆者了解,所謂“經典之課”,往往多依賴于多媒體的運用,《蘭亭序帖卷》的點綴,聲情并具的誦讀等形式方面,而對情感脈絡的梳理僅僅停留在粗淺的“樂——痛——悲”的較機械概括上,而對“痛起源于樂,悲升華于痛”的自然流暢性觸摸不到,更體驗不到,也就無法鑒賞痛悲之嘆背后的人生意義和審美價值!因此,許多老師以形式多樣的誦讀,來躲避對文本深入細致的解讀探究,看似追求審美體驗,其實掩飾了與文本的空洞對話!真乃東晉盛行的玄理學風在《蘭亭集序》課堂上的演繹!

  3、單元設計背景:本單元的主題為“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燦爛的星空能給人深深的震撼,猶如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因此,本文課堂教學應力求創設問題情景,尊重獨特的心理體驗,探究意味蘊藉的人生追求,構建閱讀審美價值。

  4、學生學習背景:通過預習,學生能夠疏通語句,了解序特別是書序的特點,熟悉作者及此文的背景常識。但是,即使熟讀課文,學生對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蘊含于貌似低沉消極情感態度之中的人生追求和生命的呼喚依舊不能喻之于懷,因而難以真正觸摸到審美價值的層面,也就難以體驗作者當時真實的心境!從這個角度著想,是否能夠引領學生梳理品析看似矛盾沖突而其實自然流暢的情感脈絡,是否能夠引領學生探究蘊藏于人生悲嘆之中的審美價值,是學習鑒賞本文的關鍵所在!在此基礎上,通過錄音誦讀、示范朗誦、自由誦讀體驗品味文章獨特的情韻美!

  學習目標:

  1、通過師生質疑釋義的方式掌握重要字詞的用法含義;

  2、梳理文章“樂、痛、悲”的情感脈絡,品析作者自然流暢的心境;

  3、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蘊藏于人生悲嘆之中的審美價值!

  4、聽讀、跟讀、自由誦讀,體驗文章獨特的情韻美;

  學習重點:

  解讀文本,品析情感脈絡的自然流暢。

  學習難點:

  探究痛惜悲嘆之中的人生審美價值。

  學習流程:

  一、課堂導入

 。ń處熁顒樱┒鸥Ρ蛔u為“詩圣”,司馬遷被譽為“史圣”,曾經有一位名士被人們譽為“書圣”,他是誰呢?

 。▽W生活動)明確:王羲之

 。ń處熁顒樱┧麨楹潍@此殊榮?

 。▽W生活動)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王羲之,東晉偉大的書法家,在楷書和行書方面成就最高,尤其是行書,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宋代米芾譽為“天下行書第一”。

  (教師活動)補充:《蘭亭集序》,從書法上看,猶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其真跡被唐太宗騙去,后殉葬于昭陵,流傳的只是摹本。唐太宗如此珍愛的《蘭亭集序》,難道僅僅就是字美嗎?今天,讓我們帶著文學的眼光走進它!

  二、質疑釋義,疏通文意

  1、(教師活動)明確任務:課前讓同學們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大家在預習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疑難問題,現在,大家可以針對這些疑難問題互相交流和探討!

 。▽W生活動)相互質疑,相互探討。

  2、(教師活動)明確要求:通過大家剛才相互交流和探討,解決了不少疑惑,但也許還有一些爭議或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大家提出來,我們全班同學共同來探討!

 。▽W生活動)質疑釋疑

  3、(教師活動)補充質疑:音(癸會稽禊殤湍觴)

  義(修觴一所以之通假字)

  用法(少長賢一)

 。▽W生活動)釋疑

  三、解讀文本,體驗探究

  1、(教師活動)明確任務:請聽錄音朗誦,準確把握讀音和句讀。

 。▽W生活動)靜聽錄音朗誦,明確讀音句讀。

  2、(教師活動)創設情景:這篇文章就像一座小橋,我們走過這座橋,就來到了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我們見到了王羲之,看上去,他的心情怎么樣?用一個字來回答。

 。▽W生活動)思考、概括、明確:“樂”。

  (教師活動)追問:“信可樂也!”意思是實在令人高興,是什么讓王羲之樂成這樣?請結合文本分析鑒賞。

 。▽W生活動)結合文本思考、概括、回答: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佳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盛會——“一觴一詠,暢敘幽情”;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熒樱┢肺惰b賞:“良辰”良在春光明媚;

  “美景”美在山巒層疊、峰嶺峻秀、樹林茂密、水竹修頎,河流激蕩回旋,春風和暖輕柔!

  “佳朋”佳在與會的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人佛學家等。

  “盛會”盛在臨流飲酒,酒一杯,詩一首,暢敘幽情,放浪形骸。

 。ń處熁顒樱┛偨Y:在“良辰”,遇“佳朋”,賞“美景”,開“盛會”,“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確實快樂!

 。▽W生活動)再次品味示范朗誦,體驗快樂心情!

  3、(教師活動)創設情景:假如我們能夠穿越時空,和王羲之等名士在蘭亭臨流賦詩,暢敘幽情,抬起頭來仰望浩渺無際的天空,低頭觀賞著天地萬類美景,你會有什么感想?王羲之等人又有什么體驗?

 。▽W生活動)想象、思考、回答。

 。ń處熁顒樱┰趯W生迷惑時點撥、啟示:“仰觀”“俯察”——時光轉瞬即逝

  “宇宙”“品類”——博大永恒

  “人生”“生命”——渺小短暫

 。ń處熁顒樱┳穯枺河辛诉@種體驗,作者的情感有何變化?

  (學生活動)思考、概括、明確:由“樂”生“痛”。

  (教師活動)“痛”從“樂”生!這種“痛”的情感緣于作者因“良辰美景,佳朋盛會”萌發的感慨,從第二自然段來分析,作者有那些感慨?由此可知作者懷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熒樱跋蛑,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美好的東西也并非永久美好,都在變化。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薄皼r”,更何況的意思,表明遞進關系,也就是說,人生的長短和最終的死亡都是我們主觀意志無法左右的。

  這種感慨,看似消極,其實積極地暗示我們,怎樣生和怎樣死我們可以主宰,從而與古人的生死看法產生強烈共鳴——死生亦大矣!

 。▽W生活動)朗誦第二部分,品味生死痛惜之情,感悟人生進取之意!

  4、(教師活動)請一位同學誦讀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的情感又有何變化?

 。▽W生活動)思考、領悟:由“痛”轉“悲”。

  (教師活動)追問:“悲”什么意思?……悲傷?悲哀?悲嘆?

 。◣熒樱懊坑[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由個體體驗上升到普遍性的思索感悟,相同的緣由觸發相同的感慨,今天與昨天相同,明天也會與今天一樣,“死生不一”,“彭殤不齊”,留戀的人生更有價值,有價值的人生更加關注生命的過程長短!千古一嘆,傳之后人,這就是作序的緣由,也是《蘭亭集序》的文學追求!

  興感之由: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千古悲嘆:死生亦大——今昔無異,后今一致

 。▽W生活動)再次誦讀第三部分,在誦讀中感悟作者對生死的悲嘆!

  四、欣賞錄音誦讀,品味痛悲心境

 。◣熒顒樱⿴熒S錄音誦讀,細細品味字里行間那絲絲縷縷的痛惜悲嘆的生命體驗!

  五、布置作業:

  以“惟有星空讓我震撼”為題,寫一篇文章,融入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思考!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序文的特點,體會文章精練優美、自然清新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疏通課文,理清思路,歸納、積累文言字詞。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故事,以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東晉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間別苑吟詩作賦。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著幾分醉意,自告奮勇地要求為眾人的詩集作序。在眾人熱烈簇擁下,只見他拿起鼠須筆,飽沾濃墨,在蠶絲紙上暢意揮毫,人群中不時傳來嘖嘖的贊嘆聲。待到作品出爐,此人便把毛筆一撇一擲,癱坐在旁邊的一個藤椅上,打起呼嚕來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覺得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再次書寫,卻發覺都不如第一篇來的好,不禁長嘆。

  這是又是一個神來之筆的傳說,當然,如果當事人沒有扎實的文學祭奠也是無法醉中寫佳作的。

  這個稀里糊涂寫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無意之作,就是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二、整體感知

  1、全班齊讀,圈出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讀后糾正個別字音)

  2、快速瀏覽全文,試從每段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字眼。

 。贰础

  三、文本研習

  也就是說,作者的情感是有一個起伏的變化過程,究竟是什么讓這位大師心起波瀾呢?我們首先來看一看,他為什么會覺得快樂?

  (在學生回答的同時解決部分字詞問題)

  1、自讀第一段,思考:蘭亭聚會,俯仰之間,樂在何處?

  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良辰)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美景)

  #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里的景色呢?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天氣好,風景好,難道心情就一定會好嗎?如果宋江帶領梁山好漢跑到蘭亭對王羲之說:“小王啊,我們一起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蹦菢油豸酥男那檫好嗎?當然不好。所以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這才有了共同話題,氣氛很好,所以開心。

  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一觴一詠,足以暢敘幽情;(樂事)

  #“流觴曲水”:是選擇一風雅靜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呤或援翰,作出詩來。

  當時,王羲之與當朝名士41人于會稽山陰蘭亭,大家喝喝酒,吟吟詩,當真是不亦樂乎!詩篇薈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為之作序,這就是這篇《蘭亭集序》的由來。

  仰觀,俯察,

  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賞心)

  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在這里,四中美好的事物都具備了,難怪作者會如此開心。

  2、分享作者快樂的心境——女生齊讀第一段。

  3、常言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作者的這種快樂并沒有持續很久,不一會兒,他的精神就突然跌到低谷。

  針對這個起伏,60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發起一場關于《蘭亭》真偽問題大討論。他認為字體、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寫極樂,突然轉為悲痛,悲得太沒道理了。

  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四人小組,讀,商討)

 。ㄏ冉袑W生翻譯,問:你認為這句話是在講什么呢?)

  如:

  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人生真是短暫啊,一抬頭,一低頭,這輩子就這樣過去了。這是悲。古人也有很多描寫人生短暫的句子,比如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這里寫的是盡管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寧靜與躁動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當大家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感到快樂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視時間的存在,卻沒發現時間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應過來時,也許早已經是兩鬢斑白的老朽之人了。這也是悲。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等到歡喜變成厭倦,人事變遷,物是人非,又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的變化。這還是悲。

  4)“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有哪些值得高興的事?比如文章開頭就說了,天時、地利、人和,心情無比暢快。但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之前的四大樂事,轉瞬之間,就成為過眼煙云,時間的流逝始終讓人覺得不痛快。

  5)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況且,人生的長短隨造化而定,最終必將走向消亡。作者認為死和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這種大事我們卻做不得半點主,真是既無奈,又無助,怎不叫人痛苦?

  6)“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每每看到前人寫的關于生和死的文章,作者便沒來由地覺得前人的觀點、看法和自己相差無幾,都把死和生看成是一件大事來對待。

  7)“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所以作者說,把死和生,長壽和短命看成是一樣的,這種觀點是十分荒謬的,沒有根據的。后人看我們就像我們看過去一樣,把是非得失看得明明白白。反之,當我們自我觀照,自我審視的時候,往往無法判斷自己的這種生存狀態究竟好還是不好。

  “凡中國文學最高作品,即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謂是一部作者之心靈史。此即作者之最高人生藝術!薄X穆

  也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文化作品的同時,也應關注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時候的人是怎么活著的?

  引入資料: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當時的統治非常嚴酷,而且朝代更替頻繁,朝不保夕。對生命常常有恐懼之感。而且因為朝代更迭,禮樂崩壞,文人們常常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是謂“一死生”“齊彭殤”。

  他們崇尚老莊,老莊思想是怎么樣的?老子,提倡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我樂我的,你哭你的,誰也管不著誰。莊子,逍遙油,我忽而上天,我忽而入地,哪管人間苦樂與悲喜,只要自己覺得逍遙自在就可以了。這是一中十分虛無的人生觀。

  這和悲又有什么聯系呢?當時文人的生活太消極、太虛無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舉例:時人評價毛澤東)時人無法體察自我,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這也是一大悲!

  8)“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這里交代了寫作目的,想著后世的讀者能和他有相同的情致,類似的感傷。

  小結:

  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討論結果,大部分同學都不認同郭沫若的看法,同學們認為作者的痛是正常的,是有理有據的。作者或感慨人生短暫、時光易逝,或悲嘆人生無常,死生大事,不得變更,乃至時人活在“當局者迷”的狀態之中,因此覺得十分悲痛。而這個痛與極樂的連貫性與合理性,同學們在課后仍可以繼續探討。

  (看來同學都很厲害,都能和大師級叫板,爭一日之長短)

  4、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作者一直在死生這件事上糾纏不清。他寫人生無常、生命短暫,寫“當局者迷”,批判了當時消極無為、一死生、齊彭殤的人生觀。反而言之,作者提倡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或:它的反面應該是一種怎樣的人生觀?)

  明:作者批判了時人的人生虛化的思想,認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視之。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當積極用世,“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四、課堂總結

  1、我們已經知道王羲之的觀點是人生在世,當積極入世,實現抱負。你們怎么看?(機動環節)

  2、總結: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既而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然后由己悲人,批判了時人的虛無、消極,溝通古今,水到渠成。果然是一篇難得的大作。

  3、讓我們再次朗誦全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情感。

  五、作業

  歸納重要的文言虛詞“之”的用法。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詞語

  3.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教學重點:

  1.理解背誦

  2.由景入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直接進入新課。

  1.教師板課題:蘭亭集序

  2.由美文到美書

  ①《蘭亭集序》書法掠影:古今書法學習的范本。

 、诔閷W生寫作者名:王羲之。并由此鏈接到:晨曦;熙熙攘攘。后讓學生試將“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個詞語組合造句,以加深書寫印象。

  3.由美書到美文:《蘭亭集序》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況,簡述寫作背景,明確文章體裁。

  二、如果有學生在預習時已能背誦,先抽一二學生試背。

  三、指導第一段的背誦,點撥理解句意,強調關鍵詞語,注重文言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反復讀背。

  背誦線索: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環境──活動──天氣──感覺。

  時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點: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環境: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天氣: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四、學生自讀背誦5分鐘。

  五、抽一至二名學生試背課文,教師可作必要的線索提示。

  第二課時

  一、聽名家示范朗誦,學生小聲跟讀。

  二、復習鞏固第一自然段的閱讀背誦。

  三、朗讀、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敘入感”的寫作結構。

  明確:第一段記蘭亭暢游,樂視聽之娛;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結構層次

  2.學生質疑,教師指導、點撥,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四、誦讀、講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內容:

  1.學生質疑,教師指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句意、文意。

  2.歸納結論:睹物傷情,詩文敘懷,記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3.交代文章的寫作意圖(由學生找出相關文句,強調此乃“序”類文體的重要內容之一)

  五、學生列舉“古今文人論生死”。

  例舉摘要:

  1.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從人生意義來講)

  2.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保◤娜松饬x來講)

  3.奧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保◤娜松饬x來講)

  4.史鐵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從生命規律來講)

  5.孟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陶淵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坦然面對)

  7.莊子:鼓盆而歌(齊生死)

  六、學生談:怎樣看待生與死?

  七、作業布置:課后練習三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5

  【教學要點】

  1、掌握文中文言知識和相關文化常識。

  2、體會作者的哲學思想。

  【教學設計】

  誦讀、講解;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景知識

  1、王羲之(321~379)世稱王右軍,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蘭亭序》由來: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請當時社會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他們引酒賦詩,將所寫的詩結成詩集,王羲之當場為詩集書寫一篇序言,即本文《蘭亭集序》。

  3、文體“序”:

  序,也叫“敘”或“引”,是說明作品的寫作目的或作者情況,也有對作品的評論和相關問題的闡發。序一般寫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稱“后序”或“跋”。

  二、誦讀訓練

  聽范讀,朗讀。

  三、文章講析

  這是一篇山水游記散文,語言清新灑脫,注意文章中的景語與情語;文章不論記敘還是議論都頗有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晉時期,玄學風行,在山水游記中體悟、探討人生道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哲學思想。

  1、講析第一段:

  (修禊)之樂:

  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蘭亭盛會的?

  第一句:

  時間、地點、集會的原因:

  ⑴ 古代紀年方法: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

  所謂“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

  所謂“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個字。

  紀年的方法,從“天干”中的“甲”開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個組合,俗稱作“六十花甲”。這種“天干地支”紀年法,六十年為一周期。

  如:20xx年是庚辰年;20xx年是辛巳年;……

 、 修禊:

  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風俗,古人視季春三月是萬物萌生的時節,早在周代,人們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到河邊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詩經》、《周禮》中都有記載?鬃拥牡靡忾T生曾點將春禊視為其志,得到孔子的贊賞。“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三國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動內容也改為在水邊宴飲、賦詩等。

  第二句:與會者。

  第三句:蘭亭周圍地形環境。

  帶:名詞動用,像衣帶一樣圍繞。

  第四句:

  宴飲之樂:

 、 流觴曲水:也稱為“曲水流觴”,春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引溪水進入彎曲的水渠,人們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觴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

  ⑵ 次:旁邊。

 、 一:一些,一點。

  ⑷ 幽情:深藏內心的感情。

  第五句:天氣。

  第六句:

  作者的主觀感受:

 、 仰觀,俯察:古人觀照自然、人生的兩種方式。

 、 所以:用來。

  ⑶ 游目騁懷: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⑷ 極:窮盡。

 、 娛:樂趣。

  ⑹ 信:實在,誠。

  朗讀第一段。

  2、講析第二段:

  (死生)之痛:

  思考:本段作者的觀點是什么?是如何逐層闡述的?

  第一句:

  眼前聚會盛況,引起人生感悟:

 、 與:結交,交往。

 、 俯仰:社會人事周旋應酬。

  第二句:

  兩種生活態度:“晤言一室”與“放浪形骸”。

 、 或:有的人。

 、 晤言:對面交談。

 、 因:就著。

 、 放浪:放縱無拘束。

  第三句:

  兩種生活感受:“快然自足”與“感慨系之”。

 、 趣:通“趨”,往,追求。

 、 曾:竟,乃。

 、 老之將至: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 之:往,到達。

  ⑸ 系:附著。

  第四句:

  過渡深化:生之無常──死之無奈。

 、 向:以前。

 、 俯仰:時間很短。

  ⑶ 猶:尚且。

 、 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 況:何況。

 、 修短:壽命長短。

 、 期:至,及。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結論,令人悲痛。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莊子·德充符》)

  朗讀第二段。

  3、講析第三段:

  (今昔)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編輯蘭亭詩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

  指出古今興感相同這一現象。

 、 若合一契:(古人興感之由)象符契一樣相合。

  ⑵ 不能喻之于懷:心里卻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為何嘆息悲傷?)

  第二句:

  批駁“死生一體”的觀點,解釋“興感之由”。

 、 固:本來。

  ⑵ 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體。

  齊彭殤:把長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

  第三句:

  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們將永遠處于困境之中。

  由:通“猶”,如同。

  第三、四句:

  指出結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與共鳴。

 、 述:陳述,創作。

  ⑵ 所以:……的原因。

  ⑶ 致:情趣。

  朗讀第三段。

  4、深化遷移:

 、 文章思路:(修禊)之樂──(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 作者的哲學思想及相關文化背景:

 、 (討論)作者的死生觀: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對生命的熱愛。

 、 儒、道與魏晉士人的死生觀:

  多媒體顯示:

  生命的短暫: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王勃《滕王閣序》)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

  儒家:

  “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儒家重視人的社會存在和現世存在,認為道德仁義遠較個體生命重要,思考現世生活遠較思考死亡重要,對死亡采取的是視而不見的態度,從而忽視了個體生命面對死亡時所應有的態度。西漢以后,經過統治階級改造的儒家思想一統天下,士大夫將以仁義道德為核心的倫理觀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理想作為自我價值的最高實現,希望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抱負和人生價值,他們面對死亡所表現也是儒家那種視而不見的風范。

  多媒體顯示:

  道家: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莊子·德充符》)

  “生死存亡為一體”(《莊子·大宗師》)

  道家的莊子對死亡則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談特談死,“死生”一詞在《莊子》一書中至少出現過24次。他意識到死亡的恐懼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死與生的問題是莊子人生哲學的底層。與儒家對死亡的視而不見不同,莊子創立了“至人”、“真人”、“神人”的“游”的境界來作為他的人生理想,最終用虛幻的理想境界掩蓋了現實人生的苦難,也掩蓋了他對死亡的恐懼感。所以莊子說“生死存亡為一體”,他以自然天命作為生死的本體,主張將個體的人完全返回到自然狀態,讓人在混沌的世界中聽從天命,取消生死差別,這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反過來掩蓋了他哲學中死亡意識的光芒。

  多媒體顯示:

  魏晉士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鮑照《擬行路難》)

  時至魏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長期分裂動蕩時期,社會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中,整個社會都在生死線上煎熬、掙扎上。濃厚的死亡意識籠罩著這一個時代,魏晉時代的人對死的恐懼和由之引發的對生的焦慮,這種感受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舊的虛幻的群體社會徹底解體了,昔日士大夫們賴以生存的儒家權威思想全面崩潰了!肮γ癫俏沂,存亡貴賤付皇天。”(鮑照《擬行路難》)士大夫的內心充滿對時光易逝和生命飄忽的無限感慨,死亡是令他們感到恐懼和哀傷的幽魂,驅之不散!皩飘敻,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阮籍《詠懷》)他們將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飄忽的輕煙,充滿對生之無常和死之無奈的感慨。

  此時,玄學興起,玄學家致力于“援道入儒”,力圖把儒家提倡的道德規范建立在道家自然本體論思想的基礎之上。一般是在哲學上講自然本體論,在政治上調和儒道,在人生方面追求玄遠、超絕,成為魏晉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以“竹林七賢”為例,三國魏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為當時名士,游于竹林,號為七賢。

  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云:‘死便據地以埋’”。(《晉書·劉伶傳》)

  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晉書·阮籍傳》)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與山巨源絕交書》)

  無論放浪形骸,還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對“人生苦短”的無奈,尤其是前者,對死亡意識的表現已達極至。總之,魏晉人的死生意識是從個體的生命出發的對死的恐懼及對生的焦慮,是對人的生存困境的觀照和思考,是對儒家生死觀的反叛和對道家生死觀的深化。它不憑仁義道德,也不憑自然萬物來消解人的個體存在,從而消解死亡意識,而是直接面對死亡思考,因此,魏晉時代是文化觀念充分開放的時代,不再單純拘泥于儒或道。正如李澤厚所說,是“人的覺醒”的時代(李澤厚《美的歷程》)。正是在人的覺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晉人在表面看似頹廢、消極、悲觀的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生命強烈執著的追求和留戀,可以說是一種源自于死亡意識的“悲愴的美麗”。

 、 《蘭亭序集》中的生命意識:

  第一段:動蕩不安的魏晉時期,帶給人們嚴重的不平衡和壓抑感,而優美的自然環境卻能使人在身體和心理上獲得短時的安靜和松馳,自然景觀一躍成為人的一種內在需要。人們開始了從自然中去超凡脫俗,在觀賞自然中體悟人生道理!把鲇^,俯察”宗白華說這是古代哲人、詩人觀察世界的兩種特殊方式。

  第二段:

  正視生死,隱含對儒家死生觀的批判,儒家重生而輕死,對死亡這一人生終極問題避而不談,是不能為人接受的。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別解: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時不我待的生命意識。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面對須臾人生的兩種生活態度,前者如嵇康,后者如阮籍。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兩種生活方式無所謂積極與消極,在人生體驗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兩種必經階段:“自足”與“感慨”、“得意”與“失意’……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世事變遷無常,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感慨,何況人的生命長短聽任自然安排,最終都要結束,非人力所及。

  第三段:

  正視生死,隱含對道家死生觀的批判,道家以虛幻的“真人”“神人”境界掩飾對死的恐懼,在天天面臨死亡威脅的魏晉士人也是無法接受的。因此說“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人們世代要面對這個令人痛苦卻無法解決的終極問題,傳達出一種永恒的生命意識。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匯編15篇)】相關文章:

1.《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匯編15篇

2.《蘭亭集序》 教學設計

3.《蘭亭集序》教學設計【推薦】

4.【推薦】《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5.《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精】

6.《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熱門】

7.【熱門】《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8.《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遂溪县| 全南县| 宝山区| 尼勒克县| 镇远县| 阿城市| 南部县| 康保县| 巴彦淖尔市| 沙湾县| 高淳县| 汝南县| 体育| 京山县| 华亭县| 秀山| 余姚市| 溆浦县| 浦北县| 甘泉县| 于田县| 克什克腾旗| 霍山县| 昌乐县| 周至县| 延长县| 常宁市| 义马市| 洛宁县| 盱眙县| 古田县| 星子县| 玉屏| 佛山市| 许昌县| 准格尔旗| 屏东市| 中宁县| 南阳市|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