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三字經(jīng)詳解

時間:2022-03-21 16:46:29 三字經(jīng) 我要投稿

三字經(jīng)詳解匯總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加以調(diào)節(jié)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yǎng)。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jīng)詳解,歡迎大家分享。

三字經(jīng)詳解匯總

  三字經(jīng)詳解 篇1

  孝經(jīng)通,四書熟。如六經(jīng),始可讀。

  讀書首先要讀《孝經(jīng)》,這是按照“首孝悌,次見聞”的教學(xué)順序下來的。《孝經(jīng)》是儒門十三部經(jīng)典里面的第一部,共有十八章。古人求學(xué),一定是先讀《孝經(jīng)》,后讀四書。《孝經(jīng)》是曾子問孝,孔子回答,曾子退而與弟子們研究討論,再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漢書?藝文志》上說:“夫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jīng)”。

  《孝經(jīng)》十八章,只講了一個問題,什么叫做孝。全書將社會上各階層人士,從國家元首到平民百姓,分為五大類,就各類人的本位,提出實施孝親的方法和原則,所以是自古以來學(xué)者要讀的第一書。

  行孝要根據(jù)每個人的所處的位置,在何本位,實行何種孝道,所以有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子之孝、庶人之孝,不是死板板的。孔子回答弟子們關(guān)于孝道的問題,一個學(xué)生一種答案,都不一樣。難道孝道沒有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嗎?不是,這只是孔子的教育方法,要針對每個學(xué)生的特點,具體情況具體答復(fù)。子夏問孝,孔子說“色難”,臉色不好看。雖然對父母的吩咐,你照做了,但吊個臉子,父母看了會傷心難過,這就沒有做到孝。

  曾子問孝,孔子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初也”。我們這個肉身是向天地父母借來用的,借了這個肉身的假,來修自己的真。壽命終了的時候要歸還父母的,借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妥善保管,否則就不好還了。

  孝不是一成不變的愚孝、傻孝,糊涂父母要子女也干糊涂事,能聽從嗎?絕對不行。那如何處理這種尷尬的處境呢?這就要好好讀孔子講的《孝經(jīng)》。十八章書只講了一個孝字,可謂是深入淺出,條縷詳明。讀書一定要活讀,不能死讀,讀死了,孔子的話就變成僵化的教條了。

  如何才是行正孝而不是愚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讀《孝經(jīng)》也要配合自己的智慧,才不至學(xué)呆。如《孟子》一書里面有“父攘羊子告”的事例。有一位為人父者,偷了鄰居家的羊,攘不是主動去偷,而是將跑到自己家里的別人家的羊扣下,其子就告發(fā)此事。兒子做的對不對呢?單從法制角度看,應(yīng)該說沒錯。但是此舉合法不合理,父親偷羊,兒子事先有否勸諫?既偷之后,有否勸父親把羊還回去?有否勸父親主動去自首?如果這些都沒有做,就告發(fā)父親,此舉就不合情理,根本沒有孝道可言。

  因此,先把《孝經(jīng)》的道理融會貫通了,再讀四書,學(xué)習(xí)做人處世的道理,這是做學(xué)問的基礎(chǔ)。四書的內(nèi)容能熟練掌握了,然后才能研究六經(jīng)這些深奧的典籍。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jīng),當(dāng)講求。

  《詩經(jīng)》、《書經(jīng)》、《易經(jīng)》、《禮記》、《周禮》、《春秋》合稱為六經(jīng),凡是有志于讀書的人,都應(yīng)當(dāng)仔細(xì)研習(xí),探求其中的道理。六經(jīng)占了中國歷史上的六個第一: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書經(jīng)》也叫《尚書》,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xiàn);

  《易經(jīng)》中國第一部經(jīng)典,后世的諸子百家、一切學(xué)問都根源于此;

  《周禮》是中國第一部組織管理與典章制度專著;

  《禮記》是中國第一部文化資料匯編;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

  后世將《周禮》除去,稱“五經(jīng)”。五經(jīng)代表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上古時代文化思想的中心。《論語》中將其定義為“皆雅言也”,能使人思想純正、言辭高雅。五經(jīng)各有其名:《詩經(jīng)》叫葩經(jīng)、《書經(jīng)》叫壁經(jīng)、《易經(jīng)》叫羲經(jīng)、《禮記》叫戴經(jīng)、《春秋》叫麟經(jīng)。《禮記》中有一篇《經(jīng)解》,對五經(jīng)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經(jīng)解》篇中說:

  “溫柔敦厚,詩教也。”詩教不是讓人去當(dāng)詩人,十個詩人九個半有神經(jīng)病。詩的教育,包括了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宗教等文化內(nèi)涵,能使人溫柔敦厚,內(nèi)心升華。

  “疏通知遠(yuǎn),書教也。”《書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xiàn)資料,讀史的目的是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過去而知道未來。人讀了歷史,要能夠通達(dá)透徹地了解世故人情,要能夠疏通知遠(yuǎn)。

  “廣博易良,樂教也。”樂是藝術(shù)門類的總稱,包括了音樂、美術(shù)、文藝、運動等等。“易良”是由壞變好,變得平易而善良。

  “潔靜精微,易教也。”潔靜是哲學(xué)的、宗教的圣潔,精微是科學(xué)的、邏輯的嚴(yán)密。《易經(jīng)》的思想既是科學(xué)的哲學(xué),也是哲學(xué)的科學(xué),融合了哲學(xué)、科學(xué)、宗教三種精神。

  “恭儉莊敬,禮教也。”禮是文化思想的總稱,禮教是對人格的修養(yǎng),人品的薰陶。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屬辭”是研究歷史資料,“比事”是類比今人今事。歷史可提供我們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乃至其他人生方面的經(jīng)驗。中國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對于為人處世,處處都有借鑒的經(jīng)驗。

  把五經(jīng)讀死了的書呆子,就會適得其反,五經(jīng)就變成毒藥了。

  “《詩》之失,愚”。總是無病呻吟,咬文咂字,“關(guān)門閉戶掩柴扉”,此類文人就愚蠢之極,笨蛋一個。

  “《書》之失,誣”。讀歷史要注意,前朝的歷史都是后朝人編的,如明史是清朝人編的,清廷出資官修明史,你能完全相信嗎?除了歷史上的人名、地名、時間是真的,恐怕靠不住。中國的現(xiàn)代史更是不可信,中學(xué)的歷史課本就年年改,日本人也學(xué)了這一手,也修改教科書。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所以說,“書之失,誣”,你被騙了。

  “《樂》之失,奢”。藝術(shù)文化太發(fā)達(dá),社會風(fēng)氣就會變得太奢靡,歷史上的文明古國都是在文化藝術(shù)鼎盛時期衰亡的。清朝中期以后,八旗兵因安樂太過,軍事能力頹廢退化。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視察浙江清兵大營,杭州綠營兵吹奏簫管細(xì)樂迎駕。乾隆大怒,說“你們是軍人,整天地吹簫弄樂,還能騎馬打仗嗎?”于是下令,軍中只準(zhǔn)用征鼓號角,其余笙管細(xì)樂一律禁止。

  “《易》之失,賊”。一個人學(xué)了《易經(jīng)》,動不動就掐指一算,會變得賊頭鬼腦的。況且“察見淵魚者不祥”,歷史上未卜先知的人沒有幾個又好下場的。

  “《禮》之失,煩”。禮固然重要,但過分講禮數(shù),搞得繁文冗節(jié)就煩死人。前清的旗人見面問禮,從老太爺、大少奶奶,一直問到你們家里那只黃雀,煩透了。

  “《春秋》之失,亂”。懂了歷史的春秋大義當(dāng)然好,但有時候讀歷史會出問題。古代帝王讀歷史,學(xué)陰謀詭計的占多數(shù),真正以史為鑒,檢查自己的少之又少。這些人不讀歷史還壞的有限,史書讀多了,反而禍國殃民。

  三字經(jīng)詳解 篇2

  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即了皇帝位,就是歷史上的漢高祖(西漢紀(jì)年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時算起)。劉邦建都洛陽,后來遷至長安,從那時候開始的二百一十年,漢朝的都城一直在長安。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西漢”,也叫“前漢”。

  高祖興,漢業(yè)建,至孝平,王莽篡。

  劉邦即位不久,在一次慶功會上對大臣們說:“我之所以能夠得天下,全在用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給前方運送軍糧,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領(lǐng)百萬大軍,沖鋒陷陣,我趕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dāng)代的豪杰,我能夠重用他們,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故此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杰”。

  劉邦在位僅六、七年的時間就死了,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劉邦的皇后呂雉將戚夫人殘害成“人彘”,又毒死趙王如意,使劉盈身心受到極大的刺激,勉強(qiáng)在位七年就死了,年僅20歲。其后呂雉專權(quán)八年,大量起用呂姓娘家人,欲將漢朝變成呂姓的天下。

  漢業(yè)初建的二十年時間里,除了王室內(nèi)部的爭斗以外,在經(jīng)濟(jì)建設(shè)、社會文教等方面,并沒有什么建樹,總算不打仗了,百姓可以喘口氣了。真正奠定漢朝400年基業(yè)的,要從劉邦的小兒子漢文帝劉恒開始。

  呂雉死后,呂氏集團(tuán)覆滅,劉恒繼位。他是歷史上公認(rèn)的寬厚、仁慈、節(jié)儉的好皇帝,與其子漢景帝劉啟一起,被推崇為“文景之治”的仁政榜樣。

  漢文帝劉恒所以能夠?qū)捄瘛⑷蚀取⒐?jié)儉,得力于母親薄后的教育。薄氏是南方吳國人,是個知書明理的賢妻良母,平生最喜歡讀《老子》。她居然能夠躲過呂后的迫害,可見她的“黃老之學(xué)”功夫不一般。漢文帝一生都受母親影響,治國之道也力守老子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劉邦手提三尺劍,馬上取天下,劉恒以道德文治守天下,才有200多年的西漢王朝。文景之治,使全國修養(yǎng)生息、恢復(fù)國力、發(fā)展經(jīng)濟(jì),而真正復(fù)興傳統(tǒng)文化的則是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受公孫弘、董仲舒的影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到漢元帝時代則完全確定走儒家學(xué)術(shù)思想為主的路線,才形成漢儒以注疏、訓(xùn)詁、考據(jù)的“漢學(xué)”。但是“獨尊儒術(shù)”看似推崇,實則葬送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使儒家學(xué)術(shù)走上了近親繁殖的退化之路,為西漢王朝的衰亡種了惡因。

  由漢高祖劉邦算起,至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為前十帝。傳到第十一代漢孝平帝,孝平帝繼位時只有九歲,被外戚王莽一杯鴆酒毒死了。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至此而亡。

  讀漢朝的歷史,很覺奇怪。漢朝有十個皇帝繼位的時候年齡都很小,最小的一歲,最大的十七歲。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漢獻(xiàn)帝劉協(xié)就是八歲即位。皇帝年齡太小,沒有辦法理政,只能靠別人輔政,外人信不過,只有叫太后協(xié)助理政。太后久居深宮,對社會上的事情一竅不通,只能找自己的娘家人來幫忙,造成外戚專權(quán)。時間久了,外戚羽翼豐滿,自己也想篡位當(dāng)皇帝,天下就又要亂了。

  小皇帝慢慢長大了,對此現(xiàn)狀當(dāng)然不滿,又要把太后這一系的外戚推翻,恢復(fù)自己的皇權(quán)。但是小皇帝既無兵權(quán),又無經(jīng)驗,怎么辦呢?只能利用身邊的宦官,所以又有宦官當(dāng)政。看看兩漢四百多年的歷史,不是外戚篡位就是宦官專權(quán),沒完沒了。

  漢成帝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有八個兄弟,除了一個早死的,其余七個都被封為侯,王莽就是王太后的侄子。王家子弟多數(shù)驕奢傲縱,王莽卻沒有那種習(xí)氣,他像普通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jǐn)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jié)儉。王莽做了大司馬以后,很注意招攬人才,不少讀書人都慕名來投。

  到孝平帝即位的時候,年紀(jì)才九歲,國家大事都由大司馬王莽作主。吹捧王莽的人都說王莽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請?zhí)侍蠓馔趺榘矟h公。王莽說什么也不肯接受,于是威望就更高了。別人越是吹捧王莽,漢平帝越覺得他可怕、可恨,因為王莽不準(zhǔn)平帝的母親留在身邊,還把他舅舅家的人殺光了,所以漢平帝常在背地里怨恨王莽。

  一天,大臣們給漢平帝祝壽,王莽親自獻(xiàn)上一杯毒酒,漢平帝沒有懷疑,接過來就喝了。第二天,宮里傳出話來,說漢平帝得了重病,沒有幾天就死了。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dāng)然沒有兒子。于是王莽從劉家的宗室里找了一個兩歲的孩子為太子,叫做孺子嬰,王莽自稱“假皇帝”(代理的意思)。有人勸王莽干脆繼位做真皇帝,王莽也覺得假的不如真的,于是向太皇太后去討皇帝的傳國玉璽。王政君這才大吃一驚,不肯交出玉璽又被逼無奈,就氣憤地把玉璽扔在地上,摔掉了一個角。王莽心疼的不得了,趕快叫人用黃金鑲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鑲玉”璽。

  公元8年,王莽正式繼皇帝位,改國號為新,都城仍在長安。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西漢王朝,統(tǒng)治了210年,到這時候結(jié)束了。

  三字經(jīng)詳解 篇3

  “揚(yáng)名聲,顯父母”,是孔子在《孝經(jīng)》中的話。孔子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楊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揚(yáng)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行孝道有始、有終,孝之始我們已經(jīng)講了很多;孝之終的儒家的觀點,就是“揚(yáng)名聲,顯父母”。儒家思想偏重于入世,但是唐以后的讀書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后、封妻蔭子為理想目標(biāo),都涌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士子之路,錯解了孔子說的“立身行道”。

  立身就是立命,人非性子化了不能夠立命,所以傳統(tǒng)教育的第一關(guān)就是要幫助學(xué)生化性。人的命如車輪,性如車軸,性子不正,命輪一定會跑偏,所以韓愈才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就是幫助學(xué)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

  性子化了、氣質(zhì)變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虧,然后才能夠行道。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經(jīng)》中講的“五倫十義”的道理,學(xué)做人。“十義”是人的十根命柱,也是十條做人之道,真正做到了,行圓滿了,命就立起來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稟性化掉了,人“性本惡”的動物屬性的根才能徹底根除掉,這個業(yè)根一斷,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謂是“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著沾光,這才是真正的“孝之終也”。

  “裕于后”是向下,為子孫后代積累福德,就是《千字文》中講的“川流不息,淵澄取映”。自己這一輩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業(yè)之上立身行道,讓自己的德行象奔騰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前人植下的道德之樹,會成為佑蔽后人的福蔭,能做到“光于前,裕于后”,人的一生才沒有虛度。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jīng)。

  常人留給子孫的,都是物質(zhì)財富,滿箱的金銀財寶,我傳給子孫的只有這一部《三字經(jīng)》。這幾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但其中的道理卻非常人所能理解,更是難以做到。

  漢朝的著名學(xué)者疏廣,字仲翁,是西漢蘭陵人,對《春秋》有獨到的研究。漢宣帝征他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職,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為太子少傅。二人都是輔導(dǎo)太子的老師,地位相當(dāng)高。五年后的一天,疏廣對疏受說:“我們的官做得夠大了,名聲也不小,再不急流勇退,就該樹大招風(fēng)了”。于是二人就向漢宣帝奏請告老還鄉(xiāng)。宣帝與太子厚贈給他們一筆錢財,讓二人榮歸故里。疏廣回鄉(xiāng)后,將這些錢財都分送給了親朋故友。有人勸他給子孫留一些,他搖搖頭說:“我的子孫如果有才德,錢財只能損傷他們的志氣;如果愚昧昏庸,錢財只會掩蓋他們的過失”。人們都很佩服他的遠(yuǎn)見卓識。

  人的福德屬于心性,是可以遺傳的;物質(zhì)屬性的錢財是不能遺傳的,故有“富不過三代”的古訓(xùn)。我們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關(guān)系關(guān),留財給子孫的人,心里面先就存了子孫一定不成才的念頭,否則你為什么要留財?種了這樣的因,將來就要結(jié)子孫不成才的果。所以古人才說“積財給子孫是留禍,積德給子孫才是留福。有智慧的.父母都是教導(dǎo)子女“幼兒學(xué),壯而行”,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長大以后行道做德,立身于社會。有出息的子女,一定可以獨立開創(chuàng)一份事業(yè),沒出息的子女有了錢反而坐吃山空,什么也不學(xué)、什么也不會。等他們老了,錢也用光了,自己又沒有本領(lǐng),你讓他們怎么辦?古人說:“糊涂的爺娘,敗家的兒郎”,這話說得并不過分。

  所以遺財給子孫,不如遺德給子孫,祖先把自己的經(jīng)驗、嘉猷、忠告遺留給子孫后代,這些才是千金難買的寶貴財富。所以這里才說“我教子,惟一經(jīng)”,一部《三字經(jīng)》就夠了。《三字經(jīng)》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史,用極簡單的文字將經(jīng)史子集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貫三才,出入經(jīng)史”。清朝康熙年間的內(nèi)閣學(xué)士、刑部尚書徐乾學(xué),傳給兒子們的則是一樓圖書,他說:“吾無美田宅、園池、臺榭、金玉玩好之物以傳后,所傳者惟是爾”。因此將其藏書樓命名為“傳是樓”。

  三字經(jīng)詳解 篇4

  公元1279年二月,元朝統(tǒng)一了中國,宋世徹底宣告滅亡。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在南北宋時代,中國北方已經(jīng)先后興起了遼、金兩個王國。遼國是契丹族,金國是女真族,他們并不是入侵中國的外族,而是早已歸化居住在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在文化教育上,仍然是以中國文化的儒家思想為主,佛道兩家為輔的華夏文明。

  建立遼國的是耶律阿保金,他在北京(古稱東丹)建立了遼國。金族姓完顏,完顏阿骨打在圣京(今沈陽)建立金國。遼國的歷史有二百一十年,金國支持了一百一十七年,以后金滅了遼,元又滅了金。到元世祖忽必烈,元兵南侵,先與南宋軍隊配合,滅了金國。

  公元1271年,忽必烈稱帝,改國號叫元,是為元世祖。元世祖借口南宋不執(zhí)行和約,派元兵進(jìn)攻襄陽,宋軍連戰(zhàn)連敗。宰相賈似道向元求和,反而促使南宋早亡。襄陽城在被圍五年后,終于被元兵攻破,元兵乘勝南下,進(jìn)逼臨安。

  公元1276年三月,元軍逼近臨安東郊,文天祥主張與元兵決一死戰(zhàn)。但南宋王朝已決心投降,宰相陳宜中又趁機(jī)逃跑,不得已讓文天祥以右丞相的名義與元人談判。文天祥到元營后,始終不屈服,以后被押解到元大都,囚禁四年后死在那里,留下《正氣歌》汗青千古。

  四歲的小皇帝恭帝趙顯與皇太后請降,也被虜往元大都。趙顯北去,南宋亡國。依稀中與趙匡胤逼迫后周柴氏孤兒寡母退位沒有兩樣。

  后人有詩曰:

  憶昔陳橋兵變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二百余年后,寡婦孤兒又被欺。

  恭帝的兩個哥哥,九歲的趙昰和六歲的趙昺逃到福州。趙昰即位,為端宗,但不久就死于逃難的海船之上。張世杰和陸秀夫等朝臣又擁立衛(wèi)王趙昺繼位,轉(zhuǎn)移到厓山(今廣東新會南)繼續(xù)抗元。

  元軍分為四路,圍攻宋軍水師。潮落的時候,元軍從北面沖擊:潮漲的時候,元軍又順勢從南面進(jìn)攻。宋軍兩面受敵,勘勘招架不住。左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dāng)為國死”。隨即背著趙昺跳海而亡,楊太妃也赴海而死。

  三字經(jīng)詳解 篇5

  中國歷史上的女才子很多,最著名的四大才女,就是蔡文姬、謝道韞、卓文君與李清照。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dāng)自警。

  人家是女孩子,都如此聰慧多才,你們這些男子漢,更應(yīng)該以她們?yōu)榘駱樱瑫r時激勵自己,好好努力。

  中國歷史上的女才子很多,最著名的四大才女,就是蔡文姬、謝道韞、卓文君與李清照。電視連續(xù)劇《鳳求凰》,描述的正是漢代才子司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一個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們的故事,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開始的:“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由交接為鴛鴦。”卓文君為追求愛情、自由與司馬相如夤夜私奔。其后的當(dāng)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等事跡更是傳為千古佳話。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為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親李格非為當(dāng)時的著名學(xué)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

  李清照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與整理工作。金兵入侵中原,二人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前期多描寫悠閑的生活,后期多悲嘆自己的身世,情調(diào)感傷,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李清照的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多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劉晏(公元718-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財家。新舊《唐書?劉晏傳》上載:“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也有記述。劉晏的高祖自彭城(今江蘇徐州)遷徙曹州南華,高祖以下,世代為官。曾祖劉郁為弘文館學(xué)土,劉晏的祖父做過縣令,他的父親沒有做過官。

  劉晏有兄弟三人,長兄劉星,次兄劉暹為御使大夫。可見,劉晏生長在一個世系的官宦家庭之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培養(yǎng)與教育。

  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赴泰山封禪,祭典結(jié)束后,唐玄宗在帳殿接受朝覲。禮官進(jìn)帳殿上奏:“有一八歲童子劉晏,敬獻(xiàn)《東封書》。”玄宗非常喜悅,下詔命見。八歲的劉晏進(jìn)帳后,毫不膽怯,跪頌自作的《東封書》:“吾皇英主,封祀東岳,告成功于昊天上帝,為萬民把福,開元之禮,仁及天下,人情所望,人心所歸……”玄宗雖然驚嘆八歲童子的文采,但又不相信是真的,于是命宰相張說鑒別真?zhèn)巍?/p>

  張說是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于是以圍棋為題,對賦圍棋的方圓動靜。張說道:“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劉晏回對:“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玄宗甚為高興,當(dāng)即下旨授八歲的劉晏為秘書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對藏書校勘正誤,抄寫典籍。這在當(dāng)時也是一大轟動奇聞,劉晏被稱之為“神童”。從此,劉晏走上仕途,最后成為自桑弘羊之后,唐代著名的理財家、經(jīng)濟(jì)改革謀略家。

  “安史之亂”使唐王朝的財政狀況瀕于崩潰,劉晏通過調(diào)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治理財政,統(tǒng)籌兼顧,有效地充實了國家財政收入。例如,糧運是唐代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一是轉(zhuǎn)運速度遲緩,二是運雜費用太高,三是損失浪費驚人。劉晏接管后,采取了幾項重大的改進(jìn)措施,使從揚(yáng)州運糧至長安的時間由9個月縮短到40天,損耗率由20%降低到零,“人以為神”,唐肅宗贊他為“當(dāng)朝的蕭何”。

  劉晏晚年,因受人陷害,被唐德宗賜死,終年六十三歲。劉晏為唐王朝理財二十四年,掌管財物億萬,但被抄家時的全部財產(chǎn)只有“雜書兩車,米麥數(shù)斛”,連陷害他的人也不得不嘆服劉晏的清正廉潔。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xué),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唐玄宗曾兩次召見劉晏。一次問劉晏道:“卿為正字,正得幾字?”劉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朋字未正得”。玄宗自然懂得,其時朝中的朋黨之爭正鬧的不可開交,大臣之間結(jié)成朋黨,三個一群、五個一伙,互相攻擊。劉晏正是借此機(jī)會向玄宗進(jìn)諫,可見他年級雖小,人卻非常有智慧。

  劉晏年齡雖然只有八歲(歷史的記載是八歲,不是七歲)就已經(jīng)走上了仕途。你們這些年幼的后學(xué)之人,只要勤勉奮進(jìn),也同樣能夠達(dá)到這樣的成就。

  孟子說過:“舜,人也;我,亦人也”。堯、舜、禹、湯等古之圣賢,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與他們相比我們?nèi)鄙俚闹皇鞘ベt之志而已。所以不甘于墮落的有為者,一定要立志,要奪古人的志向。果真如此,學(xué)舜當(dāng)然就是舜的再生,學(xué)孔子就是孔老夫子在世,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道是宇宙人生的根本,人天的根本得到了,功名富貴等世間的小果,是不謀而自來的。這個小大輕重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三字經(jīng)詳解匯總】相關(guān)文章:

《觀潮》生字詳解10-15

內(nèi)經(jīng)圖詳解10-21

詳解《內(nèi)經(jīng)圖》10-20

化石吟教案詳解10-30

詳解易經(jīng)乾卦10-25

詩經(jīng)《蒹葭》詳解03-10

浣溪沙晏殊詳解11-06

李清照南歌子詳解11-24

王安石梅古詩詳解07-29

雨巷教學(xué)方案詳解1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白玉县| 河南省| 海城市| 镇远县| 沭阳县| 永登县| 梨树县| 十堰市| 阜康市| 西丰县| 罗田县| 文成县| 宾阳县| 九龙坡区| 榆树市| 鄂州市| 盐亭县| 遂宁市| 炎陵县| 安乡县| 宜城市| 皋兰县| 沙坪坝区| 汉中市| 高清| 吉水县| 富裕县| 洮南市| 通化市| 凤山市| 水城县| 顺昌县| 泰兴市| 馆陶县| 廊坊市| 简阳市| 镇沅| 芒康县| 田阳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