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碩人全文
碩人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描寫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壯盛和美貌的詩,著力刻劃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經碩人全文帶朗讀,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注釋:
(1)碩:美。頎(qi):身材修長的樣子。
(2)扃(jong):麻布制的罩衣, 用來遮灰塵。
(3)東宮:指太子。
(4)私:姊妹的丈夫。
(5)荑 (ti):白茅初生的嫩芽。
(6)領:脖子。蝤蠐(qiu qi):天牛的幼蟲,身體 長而白。
(7)瓠(hu)犀:葫蘆籽,潔白整齊。
(8)螓(qin):蟬類,頭 寬廣方正。蛾:蠶蛾,眉細長而黑。
(9)倩:笑時臉頰現出酒渦的樣子。
(10)盼:眼睛里黑白分明。
(11)敖敖:身材苗條的樣子。
(12)說:同 “稅”,停息。農郊:近郊。
(13)牡:雄,這里指雄馬。驕:指馬身體雄壯。
(14)朱:紅色。鑣鑣(biao):馬嚼子。
(15)翟怫(di fu):車后遮擋圍子上的野雞毛,用作裝飾。
(16)洋洋:河水 盛大的樣子。
(17)北流:向北流的河。活活(gUO):水奔流的樣子。
(18)施:設,放下。罟(gu):大魚網。霍霍(huo):撒網的聲音。
(19) 澶 (zhan):蝗魚。鮪(wei):鱔魚。發發(po):魚多的樣子。
(20)葭(jia): 初生的蘆葦。錟(tan);初生的荻。揭揭:長的樣子。
(21)庶姜:眾姜,指 隨嫁的姜姓女子。孽孽:裝飾華麗的樣子。
(22)士:指陪嫁的媵臣。愜 (qie):威武的樣子。
譯文:
美人身材真苗條, 穿著錦衣罩布衣。
她是齊莊公的女, 又是衛莊公的妻。
齊國太子的妹妹, 邢國諸侯的小姨,
譚公還是她妹夫。 手指柔軟如茅芽,
肌膚細滑如脂膏。 脖子雪白如蝤蠐,
齒白齊整如瓜子。 前額方正眉細彎,
輕輕一笑酒渦生, 兩眼顧盼似秋波。
美人身材好苗條, 停車休息在近郊。
四匹公馬多雄壯, 紅綢掛在馬嚼旁。
羽飾車駕到王宮, 大夫無事早退朝,
莫使新人太疲勞。 黃河之水浩蕩蕩,
激越奔流向北方。 撒網入河沙沙響,
蝗魚鱔魚捕在網。 初生蘆荻長又長,
隨嫁姜女盡盛裝, 陪送男子也雄壯。
創作背景:
這是衛人贊美衛莊公夫人莊姜的詩歌。《毛詩序》曰:“《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歷代學者多贊成毛序的說法。
賞析:
這首詩寫里莊公夫人莊姜初嫁,盛贊夫人美麗絕倫。
閱遍中國千年詩歌,寫女人之美者,唯此詩堪稱千古絕唱,蓋世無雙!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比如漢代以纖巧輕盈為美,唐代以豐腴卓約為美,現代以健康活力為美,但依然有一 些千古不易、人人皆以為美的東西,比如細膩幼滑、自皙柔嫩的 肌膚,比如黑白分明、大而有神、深如秋潭的雙眼,挺直的鼻梁, 潔白齊整的牙齒等等。這些東西,恐怕不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 變吧。
美麗是一種天賦。人的才能、智慧、知識、修養等等,可以通過后天的勤奮和努力來增加、提高、補充、發展和改變,唯有美麗不可由人為努力來改變或達到。如今已有各種整容術和化妝術,無論它們有多么高明,都無法和天生麗質相媲美。美容化妝 可以使“齒如銀犀”,卻無法使“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更無法 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面對傾國傾城的天生麗質,我們不 由得不贊嘆造化的神明,上帝的不公平。他一方面造出人工不可 企及的驚人的美麗,卻又只讓少數人擁有,而我們大多數人只能嘆為觀止,自漸形穢。
因此,美麗也是一種奇跡。它像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偶爾顯露,不能人人擁有和分享。倘若人人擁有美麗,就沒有了美麗。它也如孤本極品,不可重復和模擬。東施效譚,落得的下場是讓人 恥笑。
美麗還是一種財富。擁有了美麗,就擁有了開發它的權利,用它來使自己生活的更幸福更滋潤,可以盡情向世人驕傲地展示。如果不懂得開發和利用美麗這個資源,便是放棄了這個寶貴的權利。 臺灣有個作家寫過一篇《美麗的權利》,鼓吹這一權利的價值和神圣,以為只要愿意,誰都可以展示上帝賦予的美麗,哪怕這美麗 只是某一個部位(比如腿)。可以說,懂得開發和利用美麗資源, 實際上也是珍惜美麗本身。
美麗也是藝術靈感和想象力的源泉。古往今來的藝術作品,很少有同美麗無關的,即使是像波德萊爾的《惡之花》竭力展示丑惡,而它依然也是美麗開出的花朵。很難設想,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在沒有美麗的黑暗之中勃發升騰。沒有美麗,藝術也就沒有了生命。
整體賞析:
《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贊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對莊姜之美的精彩刻畫,永恒地定格了中國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歷來備受推崇。
《衛風·碩人》通篇用了鋪張手法,不厭其煩地吟唱了有關“碩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說她的出身——她的三親六戚,父兄夫婿,皆是當時各諸侯國有權有勢的頭面人物,她是一位門第高華的貴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寫婚禮的隆重和盛大,特別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連續六句用了疊字。那洋洋灑灑的黃河之水,浩浩蕩蕩北流入海;那撒網入水的嘩嘩聲,那魚尾擊水的唰唰聲,以及河岸綿綿密密、茂茂盛盛的蘆葦荻草,這些壯美鮮麗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數眾多聲勢浩大的陪嫁隊伍,那些男儐女侶,他們像莊姜本人一樣,皆清一色地修長俊美。上述所有這一切,從華貴的身世到隆重的儀仗,從人事場面到自然景觀,無不或明或暗、或隱或顯、或直接或間接地襯托著莊姜的天生麗質。而直接描寫她的美貌者,除開頭“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的掃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這里也用了鋪敘手法,以七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猶如纖微畢至的工筆畫,細致地刻畫了她艷麗絕倫的肖像——柔軟的纖手,鮮潔的膚色,修美的脖頸,勻整潔白的牙齒,直到豐滿的額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發無缺憾的人間尤物。但這些工細的描繪,其藝術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此詩開啟了后世博喻寫美人的先河,歷來備受人們的推崇和青睞。孫聯奎《詩品臆說》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并揭示出其所以寫得好的奧竅。在他看來,“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擬譬況,詩人盡管使出了混身解數,卻只是刻畫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卻傳達出美人之“神”。還可以補充說,“手如柔荑”等句是靜態,“巧笑”二句則是動態。在審美藝術鑒賞中,“神”高于“形”,“動”優于“靜”。形的描寫、靜態的描寫當然也必不可少,它們是神之美、動態之美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礎,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許會成為令人生厭的東施效顰。但更重要的畢竟還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動態之美。形美悅人目,神美動人心。一味靜止地寫形很可能流為刻板、呆板、死板,猶如紙花,了無生氣,動態地寫神則可以使人物鮮活起來,氣韻生動,性靈畢現,似乎從紙面上走出來,走進讀者的心靈,搖動讀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體態、五官都無可挑剔的麗人固然會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經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卻更能使人久久難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這一笑一盼甚至會進入他的夢鄉,惹起他純真無邪的愛的幻夢。在此詩中,“巧笑”“美目”二句確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現力。古人釋“倩”為“好口輔”,釋“盼”為“動目也”。“口輔”指嘴角兩邊,“動目”指眼珠的流轉。可以想象那楚楚動人的笑靨和顧盼生輝的秋波,是怎樣的千嬌百媚,令人銷魂攝魄。幾千年過去了,詩中所炫夸的高貴門第已成為既陳芻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動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詞更不復運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卻仍然亮麗生動,光景常新,仍然能夠激活人們美的聯想和想像。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原是六朝畫家所總結出的創作經驗,它也適用于其他藝術創造活動。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表現人物莫過于表現眼睛。不過“眼睛”應作寬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與人的內心世界、人的靈性精神息息相關的東西,比如此詩中倩麗的“巧笑”。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獲得永恒的魅力。總之,任何藝術創作都要善于捕捉與表現關鍵所在。一個“關鍵”勝過一打非“關鍵”。
拓展閱讀: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手法上分為《賦》《比》《興》。《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術語介紹:
《衛風·碩人》中衛風是詩經國風中的內容。
經前人考定,邶、鄘、衛都是衛國的詩。《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札聽了魯國的樂隊歌唱了“邶、鄘、衛”以后,評論時便將此三詩統稱之為“衛風”。可見他是把“邶鄘衛”作為一個整體,以區別于其他國風的。
邶、鄘、衛都是古國名。據說周武王滅殷以后,便將紂的京都沬(今河南淇縣西北)附近地區封給紂的兒子武庚祿父,并將其地分而為三:北為邶(今河南湯陰縣東南),南為鄘(今河南汲縣東北),東為衛(今河南淇縣附近)。武王并派他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別守衛三個地方,以監督武庚,號為“三監”。武王死后,兒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執政。管叔等散布流言說“周公將不利于成王”,并嗾使武庚叛亂。于是周公率兵鎮壓,殺死武庚與管、蔡、霍等。接著又合并三地為衛,連同原殷民一起封給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縣),號衛君。
衛國自康叔歷十三世至獻公,自后便國力日衰,內亂不息;到懿公時,更加腐敗不堪。公元前六六〇年為狄人所滅。后來在齊桓公的幫助下,衛殘部南渡黃河,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縣東)重建衛國。《載馳》、《定之方中》二詩就是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
邶、鄘二地早已并入衛國,為什么衛詩還冠以其名呢?自漢以來議論紛紛,沒有定論。近人一般認為,因衛詩有三十九首之多,近風詩的四分之一,所以編者將部分詩編入邶、鄘之下。但是這一說法仍有疑問。查今本《詩經》,邶詩十九首、鄘詩十首、衛詩十首,為什么分得如此不平均呢?這很難說編者只是偶然為之,而無別的原因。因此這一說法仍屬于猜測罷了。
邶、鄘、衛三詩大部分難確定具體時代,大致說來西周末東周初的詩居多數。
【詩經碩人全文】相關文章:
詩經碩人全文10-19
詩經碩人全文及翻譯12-12
《詩經·碩人》賞析03-25
詩經·國風·衛風·碩人12-07
詩經·國風·衛風·碩人原文賞析12-02
詩經全文04-22
詩經《國風·衛風·碩人》原文注釋鑒賞03-29
《詩經》全文講解 詩經賞析05-25
詩經全文目錄06-04
風雨詩經全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