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全文及鑒賞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全文及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點絳唇·閑倚胡床
宋代:蘇軾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
還知么。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翻譯
閑著無事就靠坐著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注解
閑倚胡床:閑著無事坐于胡床。
閑:指辦公之余。
倚:坐靠。庾公樓:用東晉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樓典故。
別乘:漢朝稱郡守的副手為別駕,別:另外。郡守乘車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車跟隨,所以叫別駕。
“乘”也是駕車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當漢代別駕。這里“別乘”當指袁轂。
風月平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賞析
詞的上片,詞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靜心態。“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從室內視角攝起的兩個鏡頭,一為詞人自己的閑適倚床的風姿。“閑”字突出了東坡的寂靜舒坦的心態;“倚”字描繪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為朝窗外望,只見“庾公樓外”的山峰重疊美景。山外青山樓外樓,宛如花開萬朵,全部微縮在“窗含”的鏡頭中,美麗極了。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鏡頭轉到室外。開句用設問的方式,強調無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問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東坡《赤壁賦》),遺憾的只能陪伴著“我”。整個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諧統一,突現了東坡那種身心幽閑、曠然天真、瀟灑自然,與大自然為伍的綽綽風姿。“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不僅富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的神韻,而且為下片的“吾與子之所共食”風月的意境作了對襯性的鋪墊。
詞的下片,特寫與袁公濟暢游湖山的獨特享受。“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敘述賓主唱和贈答。是時詞人知杭州,袁公濟悴杭州。正當詞人獨自“閑倚胡床”時,這位副使駕著車子來了,打破了詞人孤寂的沉悶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歡”,唱和詩詞。“還知么,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進深一層,與上片對應,道出湖山之樂就在于袁公濟的到來,打破了東坡的沉寂感,獲得了情感上和語言上的共鳴,凝聚到一點就是:清風、明月,我們平均地享受吧,是畫龍點睛之筆。整個下片,詞人與袁公濟的游山玩水、唱和贈答,濃縮了人生之精華,大地之靈氣。游玩之樂,其樂無窮。
全詞,運用了敘述與描寫、寫實與用典、對襯與渲染之筆,盡情抒發了東坡知杭州時與友暢游湖山之樂。那“樓外峰千朵”,“明月清風我”,“風月平分破”,如畫一般,沁人心脾。凡是與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將賦予他藝術的美妙的人生。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是時,詞人正在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任上。袁轂(公濟)春夏間來為杭悴,詞人與他、劉季孫(景文)登山玩水,賦詩唱和。此詞亦是詞人和袁公濟詞作之一,概括為“風月平分”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的成就
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余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葉燮(字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x詩文x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黃州。詩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來,蘇軾歷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績卓著。其詩詞作品在整體風格上是大漠長天揮灑自如,內容上則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詩案之后,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士,但其作品中卻少有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來越轉向大自然、轉向人生體悟。至于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一承黃州時期作品的風格,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閑,以達豁然恬淡之境。
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背后,人們看到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后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發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后,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并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余首詞作,真正屬于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并不占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占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 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蘇軾詞風可分三類 :
一、 豪放風格
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二、 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 婉約風格
蘇軾婉約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占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全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點絳唇·再和送錢公永》全文及鑒賞09-23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全文及鑒賞07-26
陸游《點絳唇·采藥歸來》全文及鑒賞07-18
秦觀《點絳唇·桃源》原文鑒賞05-24
點絳唇·蹴罷秋千詩詞鑒賞08-22
蘇軾《春宵》全文及鑒賞09-14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19
《點絳唇》李清照宋詞賞析12-08
《點絳唇 李清照》閱讀答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