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讀后感(通用2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唐詩》讀后感 1
嚴羽講,“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我特別欣賞這句話。
縱覽唐詩三百首,我注意一個事實,在盛唐那個時代,詩人的筆下,詩情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細讀唐詩后我才明白,只有當詩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盡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詩有別趣,其趣令人動情。日前重讀唐詩,感慨頗多,現歸納體會如下:
其一、高明的詩人往往會馳騁其想象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譬如讀到一首好詩,而其技法、靈感及境界又為自己所不能時,我會由衷地感嘆:潑墨簡筆描之難。詩和禪一樣,重在心悟而離言說。詩在技法上講究“妙悟者不在多言”。當一首詩能達到一種禪境時,就更屬不易。就我本人而言,我更喜歡那些具有禪意的詩作,因為它所表達的意境能夠直指人心。
其二、一個博學有品位的詩人,總是一個能夠縱覽諸家的聰明人,總是一個能夠改其習端,習禪心法的覺悟者。日久天長,他的詩作自然會達到一種無礙的境界,詩人也會活潑潑地創新出一道為世人所矚目的風景。
其三、一個有成就的'詩人,一定是一個經過了幾十年的修行研磨,已經到了一種“志于道、游于藝”境界的人。因為只要讀他們的詩作,讀者總能夠品味出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就像架在千刃絕壁上的木橋,那是一種無心之心。
其四、一個體悟了禪境的詩人,一定是一個“奪一切境,入詩歌三味;乘境深處,自由無礙”的人。
《唐詩》讀后感 2
放暑假時老師讓我們買了六本書來讀,其中《唐詩三百首》中的《憫農》讓我知道了糧食來的不易。
詩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我感受種田的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珍惜糧食不浪費。
放暑假時,我回去了外婆家,我們到田里去收割。田里真好玩,我們收了兩畝地的麥子和一畝地的蔬菜,收了四天才收完,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外婆看著心疼,讓我們休息休息。我就想起了《憫農》,知道了種地的辛苦。
小姨說:“吃飯了,都是你們愛吃的!”我吃著飯,覺得飯菜“粒粒皆辛苦”。
在生活中,我的弟弟非常浪費。每次吃半碗就怎么也不肯吃了。我以前也是這樣,可后來改了。于是我每次都告訴他:“不可以浪費,不然媽媽又要帶你去種地了!”他立馬吃得干干凈凈。
《憫農》這首詩寫的是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現在吃穿不愁卻浪費糧食,如果穿越到打仗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吧。糧食,是農民伯伯們辛苦種出來的,我們應當珍惜。生活中人們去吃自助餐,許多人拿的東西多,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收拾的阿姨只能嘆氣收走了。在餐廳里大魚大肉的在桌子上卻只吃一半就不吃了。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有的人沒有飯吃,我們還這么浪費是不行的。
《憫農》這首詩告訴了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不要浪費糧食。
《唐詩》讀后感 3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發出它萬丈光芒。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發的精神力量。《唐詩三百首》中,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么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如海上的照明燈,照亮了我們,如風雪中的煤炭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哲理。古詩,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人已文明于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和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等待著,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詩,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小學生,為了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而奮斗。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而努力的學習。
《唐詩》讀后感 4
具備初中或以上文憑的人都知道,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這兩句詩是些送別時的情景。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里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其實,但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深度還遠遠不夠。在這種樂觀豁達的態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會根源。唐朝是我國的封建社會走向頂峰的朝代,而在初唐,這種繁榮的跡象已經很明顯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所表達出來的豪邁,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詩》讀后感 5
這個暑假,我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就是《游子吟》這首詩了。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寫出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游子吟》這首詩的'就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就是:誰說兒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想起一件事。
那天下午放學后,外面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可是我沒有帶傘,就在我焦急萬分的時候,看見媽媽帶著雨傘來接我了。她快速的向我跑過來,根本不顧雨下得有多大。她把傘遞給我,說:“快把傘打好了,別被雨淋到了,要不然會感冒的。”當我們回到家后,我倒沒什么事,媽媽卻感冒了。她只是在床上休息了一下,就又去做家務了。
到了晚上,媽媽忍著頭痛去幫我做飯,做完飯后,自己飯都沒有吃幾口,就去睡覺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由于我睡過頭了,走的時候太匆忙了,導致我忘帶了英語課本。可那天早上碰巧是英語課。我心急如焚,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過了幾分鐘,我看見媽媽氣喘吁吁地跑上樓來給我送英語書,送完又匆匆地去上班了。看著媽媽忙碌而操勞的背影,我不僅熱淚盈眶。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這首詩給我了一個啟發:母愛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讓媽媽過上好的日子,不用這么操勞。
《唐詩》讀后感 6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最近喜歡上唐詩,詩的美感,詩的韻律讓我印象深刻。
有人說,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歷史,你就得去讀唐詩;你若想了解唐朝當時社會,你就得去讀唐詩;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讀唐詩;你想要去了解詩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讀他的.詩,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中國古代文化經濟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鬼李賀,詩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田園詩人孟浩然,邊塞詩人岑參……他們都留下許許多多經典的詩作。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達出的唐朝讀書人的困難這一社會現實。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讀李白的詩,他的詩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藝術。讀杜甫的詩,你就能了解唐朝的歷史和社會民生。還有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體現的是自己人生寫照,比如李商隱的《風雨》,“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這些詩讓我們更加了解詩人,了解唐朝社會很好的史料。
這些都是老祖宗們給留下的精神財富,我們可以從中汲取養分,培養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我喜愛唐詩。
《唐詩》讀后感 7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比較令我喜愛的還是那本《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有許多令人贊嘆不己的詩句,而我比較喜歡的一首詩是由唐代李白所寫的`《行路難》在這首詩中,我比較喜歡的詩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詩句告訴了我,做事要堅持不懈。
記得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些騎單車的騎手在路上自由的馳騁。于是小小的我便萌生了一個想法一一那就是學騎單車!
于是我去找了爸爸,跟爸爸說完我要學騎單車的時候,爸爸便對我說:“騎單車需要毅力,你能做到嗎?”
我迅速地回答:“當然可以!”
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騎單車就是件十分簡單的事。我把腳放上去時,由于重心不穩,差一點就摔了個馬大哈。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訓,我先是左腳一踩,讓右腳跨過自行車,坐在了車座上,但是雙腳還在地上,爸爸見我不敢動,便和我說:“別怕,我在后面推你。”聽到這句話后,我士氣大增,勇敢將雙腳踩上了踏板,向前騎去,可是還沒騎到一半,便又摔了一跤。
這一下摔得可不輕,我的膝蓋上摔出了血,我當時就罷工,不學了。爸爸見我不想學騎單車后就跟我分享個小技巧:“要倒的時候往另一邊倒。”聽到這句話,我鼓起了勇氣繼續學騎單車……我堅持練習,終于學會了騎單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唐詩》讀后感 8
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長久的,是無限的。知識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從遙遠的古代款款走來,并且一直走下去,會把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它經過的生命。
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峰”。讀了《唐詩三百首》,讓我認識了“詩仙”李白,讀了他的詩讓我認識了“詩仙”,使人壯思云飛、逸興滿懷,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讓我認識了“詩圣”杜甫,他的詩有著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政治傾向。雖然廣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中的社會面貌,所以他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他與李白是好有,并合稱“李杜”。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古長”(調張籍)。李杜的詩,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讀《唐詩三百首》還讓我認識了“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劉熙載曾說:“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
……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詩也不少哦!
離別本是一個舊話題,但王維的一首《送別》卻寫得很是婉轉動人、余韻不盡:“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前兩句體現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個人在家的孤單與寂寞;后兩句寫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襯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株。卻下水精簾,玲瓏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階怨》從自身周圍的環境和自己動作的描寫中,流露出了一個孤獨的形象……
《唐詩》讀后感 9
這個假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后,我覺得里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循環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速的長勢重新覆蓋大地。雖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青春,行路人看見齊齊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著每一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戶,看到了一株抬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斗,風嗷嗷地說:“哈哈,小草你是抵擋不了的,我比你強多了,哈哈哈!”小草輕輕的'發出聲音,堅強地說:“我不怕,我一定會戰勝你的。”“小草,你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說,風呼呼吹著不一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為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吃完飯后,飛快的跑到樓下,我很驚訝,小草活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不向困難低頭。
《唐詩》讀后感 10
唐詩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詩,每一首古詩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對于四年級的我,讀完了一首古詩,我會明白這首詩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歷史意義還需我去慢慢體會,許多知識還需要我繼續去探討。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峰”,讀了《唐詩三百首》一書,我從中感受到唐詩的絢麗多彩,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珠寶。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令人驕傲的是盛唐出現了李白、杜甫二位最偉大的詩人。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內涵十分豐富。
當我讀到“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體會到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在讀到“詩圣”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為杜甫一心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操而感動。從王昌齡《出塞》那句“但使龍城習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唱出了戰士們多少驚心動魄的'軍旅生活,體現了唐代詩人慷慨激昂的男兒風度和建功邊塞的英雄氣慨。
從我所讀的唐詩中,我知道了中國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讓我認識了一個道理:我們小學生從小要有遠大的抱負,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唐詩》讀后感 11
我在收拾舊書的時候發現了兩本配套的唐詩三百首,我就拿起來看。
隨便一翻就翻到兩首古詩而且都是學過的'一首是望廬山瀑布,溫習一下吧,估計好多人都忘了。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還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再溫習一下也不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又翻了一頁,看了一會,都是沒學過的詩。有一首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還有于鵠的巴女謠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我去電腦上查了一些有關赤壁和巴女謠的一些資料。赤壁這首詩的意思是斷戟沉沒泥沙中,六百年來竟未銷熔;自己拿來磨洗,認出是赤壁之戰所用。假使當年東風不給周瑜的火攻計方便;大喬小喬就要被曹操鎖閉在銅雀臺中。巴女謠這首詩的意思是一個巴地的女孩騎著一頭牛,唱著民歌,沿著處處鋪展著荷葉、處處盛開著荷花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記得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我個人覺得能讓我們長知識,都了解古詩,所以可以去看一看。
《唐詩》讀后感 12
起初,唐詩帶給我的印象是單調、乏味的。后來,閱讀了《唐詩三百首》,我對唐詩又產生了新的印象。
唐詩是多彩的。
唐詩,是綠色的。它既是“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嫩綠。嫩得青翠,嫩得可愛;又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淡綠。淡雅的顏色若隱若現。它們不像墨綠有深沉的顏色牽引住人們的眼球,只是靠著一點點淡淡的綠色博得人們的青睞……
唐詩,是紅色的。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淡紅,像泛起了紅暈的少女的臉頰;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深紅,紅得燦爛,紅得似火。
唐詩,是白色的。是那“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潔白,白得純潔,白得無暇。令人陶醉。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種純潔的白;不是那種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縷縷皎潔的白。白得悲慘,白得寂寥,白得凄涼。
唐詩,不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獨憐幽草澗邊生”的`荒野之景。描繪了荒山野嶺的獨特環境。令人對野草萌生愛憐之心。
與上句相比,我更喜歡、更覺得杜牧的《江南春》更為精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現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春雨景。黃鶯動聽的歌聲加上鮮嫩的綠葉與紅花,江南城里到處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緩緩飄動。南朝建造的宏偉寺廟,不知有多少樓閣沐浴在蒙蒙細雨中。這美麗的春雨圖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們的心。
唐詩,是多彩與精彩的!《唐詩三百首》一定會讓你對唐詩有很大的了解!
《唐詩》讀后感 13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從牙牙學語起,父母就教我們背誦唐詩。什么:白日依山盡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們童年的歌謠。自學習認字后,各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也成了我們啟蒙讀本。
就詩人而言,我比較仰慕李白。李白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詩仙”啊!我很喜歡他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一首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詩呀。
我還喜歡李白的《春思》、《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這些語句優美的詩歌。
就詩歌形式而言,我比較喜歡的多是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之類的詩,因為它們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記住。但有時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詩竟也包括多層的意境,并且每個字各具文采。賈島的推敲的故事可謂唐詩中的有名典故,竟會到達得一字而詩意盎然,易一字而詩意全無的地步。這,真讓我佩服之極。
此刻,許多唐詩都已進入了我們的小學教材中,成了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華禮貌的入門階梯。而我的書架上,也有幾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它們成了我常讀常新的讀物,讀后令人浮想聯翩。我愛《唐詩三百首》。
《唐詩》讀后感 14
在中國文學史中,有這么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的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每一首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么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并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于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地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之而努力,為之而奮斗。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
《唐詩》讀后感 15
在我剛會說話時,媽媽教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媽媽說一句我說一句。
在我上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時的我,知道了這是李白的詩。
在我上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老師告訴我們:母親知道了子女要出遠門,很久很久也不會回來,就為子女縫制衣衫,母親怕子女衣衫破了沒有人給縫,就細細的、密密的結結實實地縫衣衫。母愛是偉大的,子女竭盡一生的心意,也難報答母親給予子女的愛。正是從那時起,我喜歡上了唐詩,唐詩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光影.....
我每每讀著唐詩,都有一種讓我身臨其境的感覺:當我讀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讓我深陷秦漢時期關塞的戰爭,我仿佛看見無數的將士戰死在邊疆不能回家。當我讀著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我又懂得了古人能在沉郁中振氣,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可偏偏我們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痛下決心,刻苦學習。終于,我品嘗到了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滋味。我渴望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又向往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詩短而精,也正因為此,我倘佯在唐詩的殿堂里,我細細的品味著前人留下的精神盛宴。每次讀著唐詩,我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沖動,也許這就是唐詩它給我的的魅力所在吧!唐詩,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漣漪。
我愛——唐詩!
《唐詩》讀后感 16
手中詩冊還未翻開,一汩怦然心動的感覺已悄悄溢出胸中,蕩滌我的思緒……
——題記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蕩滌著一個盛世的唐朝,于是令華人為之一振的唐裝才重回到我們的衣柜,中國結才得以回到我們的裙袂。
唐朝的月明——慰藉,不知誰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個望見了月亮,于是月的千里嬋娟夜夜照亮無寐人的寂寞。月是游子的故鄉,床前明月光依舊是思鄉的.霜露;月是思女的牽持,在搗衣聲中夜夜減清輝;月是孤獨人的酒友,徘徊著,與舉杯者對影成三人。
唐朝的烈酒——銷愁,引得詩人紛紛舉杯的銷愁,千金換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會自然。人之一生,能在花間醉幾何,臨月把酒醇江。醉里挑燈看劍,醉臥中人皆寵辱偕忘,世態炎涼盡空。今朝的酒正濃,且來烈酒一壺,放浪我豪情萬丈。酒,讓我怦然心動,原來此刻你已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
唐朝的詩人——清高,一壺酒,一把劍,一輪彎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飲。飲出一位唐代詩壇的謫仙,舞出一顆大唐前的劍膽。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為褒名,滄海一聲笑,散發弄扁舟,從此你踏遍故國山水,縱情天地之間。
詩人,是你讓我怦然心動,因為是不羈的旅客。
萬卷古今消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沏一杯菊花茶,品一品這怦然一動的唐月、唐酒、唐人,思緒在此刻飛揚。
《唐詩》讀后感 17
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學的土壤上播下了一顆種子——詩歌的種子。 后來經過一千多年的吸收營養,努力生長,終于開花結果。 這
這朵花叫唐詩! 唐代是詩歌的盛世,是詩歌成就的巔峰。
去年暑假讀《姜尋談宋詞》,今年暑假讀《姜尋談唐詩》。 讓我摸一摸文靜的王維,狂妄的李白,淳樸的杜甫,耿直的白居易等等,但我更喜歡李白,和只愛菊花的陶淵明和只愛菊花的周敦頤是一樣的.。 喜歡蓮花。
我愛李,愛他大膽的創作,愛他的孤獨。 李氏的詩無不流露出他高傲的寂寞。
李白,他大膽創作。 比如《蜀道難》的前三個字:噫吼嚱! 據說翻譯成白話就是啊啊啊! 我見過一個,兩個,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三個連續的。 我想李清照一連用了六七次,應該是李白三次的延續。 李白就是這樣的先行者。
李白,我覺得他也很孤獨。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老套思維。 長久以來,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大自然,百鳥齊飛,孤云獨閑。 相望不厭,唯有敬亭山。 這樣古老的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世界那么大。 讀他的詩,有一點失落,也有一點虛無。 暑假期間,我經常關門久留。 只有媽媽叫我吃飯的時候,我才開門與外界聯系。 當然,這些行為引起了父母的強烈不滿,但我還是我行我素。 當我把自己禁錮在只有幾平方米的空間里時,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踏實。 在這里,我可以不受干擾地做我想做的事。 在這些日子里,我寫下了我的寶塔詩——浮萍
萍隨風飄。 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將風停。 隨水瓢而去,忘乎何年。 淡看春夏秋,看生長凋零。 無盡無盡,不知歸期何時。
《唐詩》讀后感 18
它,能使人平心靜氣;它,能使人熱血沸騰;它,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它就是——唐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在唐朝,李白闖天下,學詩學道,任劍逍遙。每日,他高吟“君不見黃河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詩句。入夜,他于花間獨酌,于月影下舞劍。太白秀口一吐是半個盛唐。”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唐詩盡顯豪邁。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在唐朝,王維獨處于空山深林之中,看到一抹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灑在林中青苔上。此景令他深有感觸,以簡淡的筆墨寫出“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在皓月當空之時,山上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于石上,面對如此清幽明凈的`美景,王維動情地寫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的唐詩如畫江山。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在唐朝,安史之亂的踐踏,杜甫道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感受到了他的悲憤。河南河北的收復,杜甫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我感受到了他的狂歡。在唐詩中,可以領略愛國人士——杜甫發出的肺腑之音,和唐朝有盛轉衰的悲壯。這樣的唐詩熱血奔騰。
無論是盛唐,還是衰唐,它都是詩化了的世界,充滿詩意,豪邁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如畫江山在王維手中成了詩境,熱血灑落的戰爭在杜甫詩下盡顯其詩意。唐朝,一個詩的時代。
《唐詩》讀后感 19
品唐詩,其實就是一次心靈的熏陶,當你合上那微微泛黃的書本時,你就會發現,它并不朦朧,并不難以領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奧。走近它,其實很簡單,來,踏上這“簡單”的心靈旅程……
讓我們那是你嗎?迎著春而來。“萬紫千紅總是春”,花兒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遙看近卻無”,綠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風吹又生”,和風是你柔順的發;“春來江水綠如藍”碧水是你俊麗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詩美。
走進唐詩,最敬憂國憂民,懷揣天下的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寄寓著他無盡的悲憤,"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表達著他深深的憂慮,"三吏""三別"充滿著他的血淚般的控訴,"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飛揚著他的美好夙愿。曾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雄心,品嘗過"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激動驚喜,"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的悲涼與無奈;也曾享受過"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歐日日來"的閑適與清心;沉浸在"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念中,憂傷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的嘆息里。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一個千古流芳的"詩圣"。
走進唐詩,走進一顆顆洋溢著人性魅力的魂靈。走進催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悵然若失,走進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曠達胸襟,走進李賀"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奇崛詭魅,走進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隱隱沉痛,走進柳宗元"孤舟蓑蒞翁,獨釣寒江雪"的孤獨與寂寞、"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望眼欲穿的愁苦,走進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做連理枝"的千古情義、"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的相思之苦,走進元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蒼涼與厚重,走進韓愈"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剛正與忠心,走進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走進唐詩,一顆心似于平平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領略天高云淡,傾聽天籟之音,感受歷史滄桑。
走進唐詩,一顆心便如輕輕迎風而翔的風箏,穿越歷史長空,親近著一顆顆厚重深遠的心靈。
走進唐詩,感到充盈與滿足,生命在體驗中升華;
走進唐詩,走進一種別有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經歷中豐實;
走進唐詩,我今生永遠的追求!
那份堅貞與癡情。“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首詩讓我讀到了蘇東坡的粗獷豪邁;“多情自古傷別離,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詩讓我讀到了柳永的多情悵惘;“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詩讓我讀到了李易安的慵惓情思;“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這首詩又讓我讀到了杜牧興趣盎然、優雅恬淡的心境。
古人有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怎樣的環境里,造就的是怎樣的一個人。對于詩詞歌賦,從兒時起就覺得這里面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每讀完然后自我評析,便因氤氳其中而感到由衷的陶醉,似乎是神魂顛倒,伴隨著“為伊消得人憔悴”,覺得“衣帶漸寬終不悔”。
然而,讀詩,讀詞,不僅是享受靈魂的洗禮,更是對人格的歷煉。
成語煉石補天: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如: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又如: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成語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如: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又如:陳繼泰被他們這樣的一來,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驚,只嚇得個肺腑皆崩,神魂出竅。——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唐詩》讀后感 20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為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于是寫下一首首思鄉詩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讀到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等,都包含著作者對家鄉的`眷念之情。那些游子獨自在他鄉漂泊,每天都思念著家鄉和親人。夜晚,抬頭仰望那明月,就會思念起家鄉。在寂靜的船內,看著那遙遠的海岸,禁不住眼淚嘩嘩,想起了曾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換做是我們,在這種時候,含著淚與父母和家鄉告別,心里將會是多么寂靜,會多么難受,會多么思念、想念家人……心里那種說不出的感受。
就像《泊船瓜洲》,詩人王安石僅借明月來襯托出他對家鄉的眷念,家和目的地一江之隔,在這么遙遠的路途中,他希望明月照著他回到家鄉;《秋思》,詩人張籍想寫信給家人,因為心事重重,表達的感情太多太多,不知寫什么好;《長相思》,詩人納蘭性德,將人們在寒烈的冷風之下,思念起故鄉,睡不著覺。
從這些詩中,我讀到了一個道理:這些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們十分熱愛自己的家鄉,寸草不移!
《唐詩》讀后感 21
在讀《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異法方宜>》時,他二人建議沒事兒的時候讀讀古文,古文除了有意境之美,還有音韻之美,可以通人心神。
音是能撥動人心弦的,比如說律詩和絕句,對音都有平平仄仄的要求,一字一句打動人的內心。音韻本身是陰平、陽平,一聲二聲是陽,三聲四聲是陰,這種平仄的關系,讓古詩達到了陰陽的和諧。而有的音又是無聲的',大音希聲,最大最美的聲音是無聲。聲觸動了心神,音加個心,是謂“意”,即心里面有共振、共鳴。
也許這就是我讀《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以及許多古詩詞時覺得分外解壓的原因吧。對于我這種多年來一直心病纏身的人,每當那一個個韻腳踩到我的心尖兒上時,所有的猜不透、想不通、求不得、看不開、放不下,都可以頃刻化為容易生、也容易解的瑣碎煩惱,再如漣漪一般蕩漾開去......此時,如花在野的寂靜,片刻,足矣。
《唐詩》讀后感 22
萬古江山一壺酒,千年歲月兩行詩。
唐朝,一個繁榮、開放、自由、霸氣的朝代,一個因詩而靈動的朝代。唐詩,作為華夏文明的一種標志,詩歌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魅力,不言而喻。唐詩之美,美在樸實真摯的情感,美在豐富多彩的內容,美在嚴格規范的形式。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唐朝詩人最風流,一杯清酒,讓飛揚的青春更加浪漫,一杯烈酒,讓灼熱的胸懷更加激蕩,英雄的壯烈、美人的惆悵,都化作清酒、美酒,陶醉了他們,也釀就了詩情。于是,洋洋灑灑,千古佳詩,揮毫而就。
唐詩,美在真摯的情感。唐詩,既有如李白般灑脫飄逸,醉看人生,亦有如杜甫般沉郁頓挫,心系萬民,既有如王維般禪心佛理,游山玩水,亦有如李商隱般情仇愛傷,抑郁終生。且看一代詩仙李白受召入京,志得意滿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灑脫與豪放,再聽劉希夷“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慨,你的心是否被這種樸實而真摯的情感打動,隨之起起落落?這種真摯,大到皇家貴族,小到平民百姓。就連一代女皇武則天那鮮為人知的柔情也在其寥寥幾篇的詩中得以窺見——“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即使是殘暴狠辣的女皇,依然免不了小女人的柔弱和對愛情的向往。不僅如此,在唐朝,普通的女子也藉唐詩表以相思之情,“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在戰亂的時候,女子思念著遠在邊關的.丈夫。這種相思,見證了女人對愛情的堅貞,也隱含了戰爭的無情,質樸卻感人肺腑。
唐詩,美在多彩的內容。唐詩的內容極其豐富,大到國家社稷,宮廷紛爭,小到生活瑣事,民間軼事,即便情感上是相似的,其內容上總有著各自的特色,從不讓人覺得單調乏味。這其中有一首唐詩,其內容之由來更是一千古奇談。“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這是李涉在行路途中偶遇強盜,饋贈給他們的詩,也因為這首詩,他幸免于難。這樣的詩帶給人直白平實,風趣幽默之感,讓人在品讀經典的優雅厚重的同時,又禁不住開懷一笑。再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杜牧的《秋夕》,前兩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描繪的宮女們百無聊賴的生活,短短十四個字便使得其姿態躍然紙上。而后兩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牛郎織女星”則道出了宮中生活的無奈與辛酸,讓人不禁感嘆封建社會和帝王的無情。的確,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也只是紅顏薄命,逃脫不了做男人的“遮羞布”的命運。更何況普通的宮女呢?除卻這類生活之事,唐詩中也從來不乏保家衛國,奮勇沙場的雄壯之筆。“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誰不知遠赴邊疆,浴血沙場的艱苦和危險呢,但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人責無旁貸的使命,縱使戰死沙場,白骨依然飄香。讀到這樣的詩句,就連我一個生于和平年代的弱小女子都禁不住熱血沸騰,更何況千萬有志青年呢?
唐詩,美在整齊的形式。不規則是一種美,規則是另一種美。就比如建筑,整齊劃一雖顯單調,卻讓人舒心,而參差不齊雖更顯藝術美,卻難免讓人心煩意亂。唐詩,大多為七言律詩,在這種嚴謹的詩歌形式下,古詩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這種形式的詩歌不僅看來整潔,還有一種節奏美感和音韻美感。當然,詩人們也不得不煞費苦心將詩中字詞仔細推敲,雖然表達上受限制,卻并不影響其應用與發展,反而更顯出唐詩的珍貴。
唐詩之美,如牡丹,大氣而不媚俗,如清茶,清新而不平淡。春暖花開時,斟一壺美酒,吟一首唐詩,醉倒在唐詩里,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唐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全唐詩》04-11
唐詩春曉03-15
小學的唐詩07-02
兒童唐詩06-20
唐詩的分類04-28
唐詩精選大全04-17
《全唐詩》精選11-04
杜甫的唐詩09-22
唐詩《野望》11-03
唐詩《瑤池》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