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晏殊的詞作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踏莎行》晏殊的詞作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踏莎行
晏殊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
思量便合雙飛去。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
紅箋小字憑誰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晏殊詞作鑒賞
此詞寫別情,深婉含蓄。以結句為最妙,蘊藉而韻高,頗耐賞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說沒有波濤的險阻,要往瑤臺仙境,也有路可通,原來可以雙飛同去,但當時卻沒有這樣做;現“思量”起來,感到“不合”,有些后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瑤臺,《離騷》有這個詞,但可能從《穆天子傳》寫西王母所居的.瑤池移借過來,指陸上仙境。接著兩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是說放棄雙飛機會,讓“意中人”輕易離開,如今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長水遠”,不知她投身何處了。“輕別”一事,是產生詞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癥結所。一時的輕別,造成長期的思念,“山長”句就寫這種思念。
下片,“綺席凝塵,香閨掩霧”,寫“意中人”去后,塵凝霧掩,遺跡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紅箋小字憑誰附”,音訊難通,和《鵲踏枝》的“欲寄采箋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樓目盡欲黃昏”,更類乎《鵲踏枝》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既然人已遠去,又音訊難通,那么登高遙望,也就是一種癡望。詞中不直說什么情深、念深,只通過這種行動來表現,顯得婉轉含蓄。后接以“梧桐葉上蕭蕭雨”一句,直寫景物,實際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長。
比較起來,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雖然妙極,恐怕也失之顯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剛峻”(《五朝名臣言行錄》),處事謹慎,沒有流傳什么風流艷事。他自奉儉約,但家中仍然蓄養歌妓,留客宴飲,常“以歌樂相佐”(《避暑錄話》)。他喜歡納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會男女愛情上產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時寫詞的風氣有關: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艷科”傳統;也可能和文學創作的特點有關: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寫照。但晏殊寫的這類詞,也不象完全脫離自身生活的客觀描寫,究竟如何理解,讀者自有分解。
簡介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長春”“惜余春”“轉調踏莎行”“喜朝天”[5]等。以晏殊《踏莎行·細草愁煙》為正體,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變體。代表作品有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等。
詞牌沿革
明楊慎《詞品》云:“唐韓翃詩‘踏莎行草過春溪’,詞名《踏莎行》本此。”接:今查清彭定求等所輯《全唐詩》,韓翃詩井無“踏莎行草過春溪”的詩句。唐陳羽《過櫟陽山溪》詩有“眾草穿沙芳色齊,踏莎行草過春溪”句,今訂正之。又:北宋僧文瑩《湘山野錄》云:“萊公(寇萊公,即寇準)因早春宴客,自撰樂府詞,俾工歌之。”認為調名創自北宋寇準。“莎”(suō):莎草,是一種常見的野草,廣布于熱帶、溫帶,其塊莖入藥,叫“香附”,夏季開花。踏草是唐宋時期廣為流行的活動,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時節前后。所以,“踏莎行”調名本意即詠古代民間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動。[1]
此調為重頭曲,前后段相同;每段由兩個四字句和三個七字句組成,第三句與第五句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式,因而奇句與偶句較為協調。每段兩個四字句以對偶為工,如晏殊的“細草愁煙,幽花怯露”“帶緩羅衷,香殘蕙炷”;“祖席離歌,長亭別宴”,“畫月魂消,高樓目斷”;“碧海無渡,瑤臺有路”,“綺簾凝塵,香閨掩霧”。此調為北宋新聲。宋初陳堯佐感引進之恩所作之詞為創調之詞。晏殊寫暮春之景:“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歐陽修寫旅情:“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2]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以晏殊《踏莎行·細草愁煙》為代表。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曾詞、陳詞之添字、攤破句法、轉換宮調,皆變體也。 按宋元人填此調者,其字句韻悉同,惟每句平仄小異。如前段第一、二句,黃庭堅詞“臨水夭桃,倚墻繁李”,“臨”字平聲,“倚”字仄聲,“繁”字平聲。第三句,歐陽修詞“草熏風暖搖征轡”,“草”字仄聲,“風”字平聲。第四句,歐陽詞“離愁漸遠漸無窮”,“離”字平聲,“漸”字仄聲。第五句,晏幾道詞“粉香簾幕陰陰靜”,“粉”字仄聲,“簾”字平聲。后段第一、二句,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明”字平聲,“落”字仄聲,“如”字平聲。第三句,陳堯佐詞“畫梁輕拂歌塵轉”,“畫”字仄聲,“輕”字平聲。第四句,晏詞“宿妝曾比杏腮紅”,“宿”字仄聲,“曾”字平聲。第五句,陳詞“主人恩重珠簾卷”,“主”字仄聲,“恩”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至周密詞,后段結句“莫聽酒邊供奉曲”,平仄獨異,此亦偶誤,不必從。
變體一,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以曾覿《踏莎行·翠幄成陰》為代表。此詞前后段第三句減去“處”字、“是”字,第五句減去“奈”字、“更”字、“裊”字、“輕”字,結句減去“看”字、“斷”字,即“踏莎行”正體也。轉調者,攤破句法,添入襯字,轉換宮調,自成新聲耳。 按趙彥端“宿雨才收”詞,正與此同。前段第二、三句“牡丹將綻,也近寒食”,“近”字仄聲。后段第三句“一月五番價、共歡集”,“月”字、“五”字俱仄聲,“番”字平聲。第五句“且莫留半滴”,“莫”字、“半”字俱仄聲。第六句“一百二十個好生日”,“一”字、“好”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陳詞。 汲古閣本前段第三句脫一字,今從《詞緯》本訂定。
變體二,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以陳亮《踏莎行·上巳道中作》為代表。此詞見《龍川集》,亦名《轉調踏莎行》。每段上四句與曾詞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減一字異。 宋人精于音律,凡遇舊腔,往往隨意增損,自成新聲。如元人度曲,或借宋人詞調,偷聲添字,名為“過曲”者,其源實出于此。
【《踏莎行》晏殊的詞作鑒賞】相關文章:
晏殊 踏莎行09-23
2017晏殊+踏莎行09-02
晏殊 踏莎行201708-28
踏莎行秦觀詞作鑒賞11-05
《踏莎行》秦觀詞作鑒賞11-04
踏莎行晏殊閱讀答案09-05
晏殊《踏莎行》宋詞賞析04-12
踏莎行晏殊詩詞賞析12-22
晏殊《踏莎行》翻譯賞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