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歡迎來到瑞文網!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

時間:2023-02-14 16:22:48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 我要投稿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

  高質量發展既是教育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發展階段的自然趨向。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年—20xx年)》和《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xx年—20xx年)》,大力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確保xx年實現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標準化學校建設為基礎,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加快薄弱學校改造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以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科學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經費等辦學資源,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

  2、堅持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間、區域間的學校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3、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城鄉間、學校間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讓更多的適齡兒童少年享受機會均等的優質義務教育。

  三、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xx年,通過學校結構布局調整、加強學校管理、抓好學校幫扶等措施,全縣義務教育達到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經費投入、辦學水平、教育機會基本均衡。

  (二)年度目標

  1、xx年,建成1所初中(新建高臺二中),撤并5所農村初中(高臺二中、合黎初中、羅城初中、駱駝城初中、宣化初中),全縣共保留4所初中(高臺三中、城關初中、南華初中、新建高臺二中)。南華初中、高臺三中、國慶小學、西街小學、巷道中心小學、霞光小學、南華中心小學、定平小學等8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

  2、xx年,新建高臺二中、城關初中、羅城中心小學、新生中心小學、照中小學、正遠小學、宣化中心小學、駱駝城中心小學、合黎中心小學、解放街小學等10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

  3、xx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基本均衡發展。

  四、主要工作

  (一)加快硬件資源建設,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1、做好中小學布局調整。城區建成1所初中(新建高臺二中),將原高臺二中、合黎初中、羅城初中、駱駝城初中、宣化初中愿意進城就讀的學生并入新建高臺二中,全縣保留新建高臺二中、高臺三中、城關初中、南華初中4所初中;農村小學繼續推行“一年級隔年招生、鄰近村高年級合班授課、聯村聯鄉辦校”的調整策略,各鄉(鎮)利用初中進城后校產辦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學,招生有寄宿需求的高年級學生到中心小學就讀。小學不再撤并,全縣小學形成3所城區小學、11所完全小學、42所村級小學、適當保留教學點的布局,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高中保持現有布局,逐步創造條件,普及高中教育。

  2、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和《高臺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組織實施全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對硬件不合格的學校,制定改造計劃,從經費、項目上予以傾斜,加快工作進度,限期改造,確保全縣在xx年基本配齊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基本完成學校標準化建設。

  3、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每個鄉(鎮)集中建設1—2所寄宿制小學,配備必要的學習和生活設備,實現城鄉學校資源配置均衡,方便學生就近入學。

  (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均衡教師資源配置

  1、注重學習型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創新學習載體,豐富學習內容,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鼓勵教師通過自學、進修等方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調整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師德師風考核,充分發揮考核結果的激勵導向作用,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評價的首要內容,在教師職稱評審、評優評先中對師德師風不合格者實行“一票否決”,樹立一批教書育人的楷模,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學校領導和教師交流力度。建立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服務、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城鎮中小學跟班學習和縣內骨干教師巡回授課、緊缺學科教師流動教學等制度,推動校長和教師在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合理流動。廣泛開展“送教下鄉”和支教活動,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干教師隊伍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帶動農村教師素質提升。

  4、建立完善的教師補充錄用機制。嚴格實行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按照“有編必補、公開選聘、平衡學科”的原則,做好新教師定期補充工作,完善并落實新聘教師農村學校任教服務期制度。

  (三)改革學校招生制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小學招生堅持“免試、就近、劃片”原則,遏制義務教育“擇校、擇班”熱,有效緩解縣城學校“大班額”現象,中小學班級容量控制在國家規定標準之內,確保所有學生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進一步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繼續推行“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相結合的高中招生錄取制度,落實好高中招生計劃30%定向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政策。在中小學全面推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嚴格考試管理,不組織、不參加未經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各種統考、聯考或其它競賽、考級活動。

  (四)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建設數字化校園

  1、加快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縣、鄉、校三級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育資源,大力開發和整合本地教育教學資源,擴大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覆蓋面,努力實現“班班通、人人會、堂堂用”。城鄉所有中小學有計算機教室,生機比達到8∶1,師機比達到1∶1。

  2、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利用高臺教育信息網“教研平臺”,開展網絡博客、網絡視頻等形式的網上教研活動,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實現全縣優質資源共享,真正做到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于教學。

  3、加強設備管理和使用。各學校要高度重視信息化設備的日常管理、維護和保養工作,制定儀器設備運用維護管理制度,對所有儀器設備及時登記建檔,由專人負責。要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要求,開齊開全各類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提高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

  (五)加強學校課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學校德育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加強公民素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拓展社會實踐,注重知行統一,促進德育內化,增強德育實效性。加強體育、衛生、美育、勞動、國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加強中小學課程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確保英語、信息技術、音樂、體育、美術、地理、生物、歷史等各門課程的有效開設。同時,開設好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堅決廢止“填鴨式”、“題海式”等違反規律的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教學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學習習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大教學研究力度。一是實施課題引領,要求教研人員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加強課題的指導與管理,充分發揮課題研究對教研員成長和專業提升的促進作用,整體推進教科研工作,努力建設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服務型教研隊伍;二是開展以課堂教學大比武、名師賽課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不斷加強校本教研、聯片教研,打破校際界限,多校聯合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努力創設特色高效課堂,總結推廣符合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學校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六)保障弱勢群體權益,鞏固“兩基”成果

  1、做好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接受農民工子女進入當地學校就讀,并與當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2、發展特殊教育。把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實施范圍,大力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發展,切實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3、加大貧困學生幫扶力度。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解決其影響學習的問題,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全面掌握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狀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密切配合、靠實責任,確保貧困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七)大力創建特色學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各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從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師資水平等方面認真審視自身條件,充分挖掘校本資源,科學規劃,培育獨特的優勢項目,努力打造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能拉動學校整體發展的、讓多數學生受益的特色學校。

  (八)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牢固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和人防、物防與技防措施,健全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和經常性的聯合執法協調機制。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強化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切實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確保學校及師生安全。扎實推進校車安全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強化交通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嚴防食物中毒事件和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堅持依法治教和民主管理,強化教育信訪工作,著力化解矛盾糾紛,不斷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五、方法步驟

  (一)宣傳啟動階段(xx年4月至5月)

  1、廣泛宣傳。通過廣播、板報、標語、校園網等宣傳形式,使廣大干部群眾、師生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全縣辦學條件與辦學質量整體提升的助推作用,進一步明確推進工作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切實增強抓好推進工作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2、明確目標。認真貫徹《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制定《高臺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高臺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高臺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全面規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同時,各學區(校)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自查,尋找差距,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

  (二)工作推進階段(xx年5月至xx年6月)

  1、營造創建環境。各鄉(鎮)、部門和學校要調整工作重點,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今明兩年的中心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全面安排部署;加大轄區內校園環境整治力度,做好校容校貌整治工作。

  2、強化過程督導。嚴格落實縣級領導聯系鄉(鎮)學校制度,跟蹤了解工作推進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指導推進工作順利開展。

  3、實現均衡發展。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步伐,各鄉(鎮)、教育部門對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對擬保留的學校逐校排查摸底,制定新建、改建或擴建計劃,集中財力建設一批寄宿制小學和完全小學,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使縣域內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基本均衡。

  (三)迎檢評估階段(xx年7月至12月)

  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實施辦法(試行)》要求,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各種檔案資料整理和歸檔,做到實事求是,數據準確,內容可信,材料齊全,整理規范,各類資料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核就準,一查就實。做好迎檢各項準備工作,迎接省政府的檢查和評估驗收。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靠實責任。縣政府建立“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各鄉(鎮)、部門要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重要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切實承擔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縣教體局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統籌協調、具體規劃、組織實施、檢查指導和日常管理工作。縣發改委要將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項目安排上給予優先考慮和重點支持。推動建立各類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的機制。縣財政局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規范和完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制度,統籌城鄉和區域義務教育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編辦、縣人社局要及時核定教職員工編制和崗位,在教師補充、職稱評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對農村學校、教學點給予傾斜。公安、文化、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要共同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園。宣傳、廣播電視等部門要加強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要意義和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科學的育人質量評價觀,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其他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保障投入,全力推進。切實把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根據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鼓勵社會各界支持義務教育發展,切實加強義務教育經費管理,確保學校經費足額到位,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安全。

  (三)健全機制,優化環境。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縣政府定期召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題會議,及時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嚴格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聯系教育制度,定期調研,及時了解和研究解決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使全縣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各鄉(鎮)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規范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種檢查行為。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學校進行檢查,嚴禁向學校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切實保障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教體局、各學校要認真落實值班制度和應急值守制度,扎實抓好教育信訪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四)加強督導,促進整改。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評價鄉(鎮)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要充分發揮督政督學職能,按照《甘肅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標準和督導評估辦法》,定期開展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對相關責任人依法問責。

  (五)創新管理,提高質量。教體局要制定并完善農村寄宿制小學、教學點管理和運行的保障措施及相關政策,取消學區管理機構,實行“中心帶動,一校多區”的管理模式,推行中心小學統籌教學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中心小學的管理和指導作用。通過統籌安排課程、組織教師巡回教學、連片教研、集中備課等方式,推動教學資源共享,提高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的教學質量。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2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實施方案》(皖教改[xx]1號)、《金寨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方案》(金政秘[xx]151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校際之間教育資源、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實保障全鎮適齡兒童接受公平的義務教育,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實現教育公平為導向,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核心,強化政府保障,規范辦學行為,切實履行法定責任,逐步縮小學校之間存在的差異,努力適應新時期群眾對均衡、優質義務教育的迫切需求,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組織機構

  為穩步推進我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成立古碑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古碑中心小學,由石尚道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三、總體目標

  通過鎮領導校實施,積極配合縣教育局開展工作,確保我鎮xx年度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鄉鎮省級評估和國家認定。

  四、根本任務

  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督導的對象范圍為縣鄉人民政府及教育、財政、衛生、交通、國土、婦團等部門,鎮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督導按照國家、省、市對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的指標體系的規定進行,即“辦學基本標準+校際均衡狀況+均衡發展工作+公眾滿意度調查”。

  1、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這是申報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最低門檻。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考核驗收合格后,方可接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

  2、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差異系數)達標。這是申報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前置條件。校際間均衡狀況重點評估縣級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情況,工作評估8項指標,即: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等,根據各地上報的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中的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要求差異系數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即小學≤0.65,初中≤0.55。

  3、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達標。這是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重要條件。本類評估共分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21項,總分為100分。一級指標為組織領導、機會均等、經費保障、師資配置、管理與質量等5個方面,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國家評估前審核時主要參考省對申報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評估的結果。

  4、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評價達標。評價調查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項,內部評價為校長評價和教師評價,外部評價為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本類評價調查采取問卷、訪談、座談等方式,調查對象中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工作為主體。評價調查有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省教育廳委托相關單位或其他機構實施。每個縣均進行滿意度的評測,公眾滿意度均須達到85%以上。國家評估前審核主要參考省評估的結果。

  五、具體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推進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學校負責人任成員,明確責任,形成合力,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2、明確責任。學校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重點工作,擬定具體工作方案,組織實施,并加強日常管理。鎮政府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為鎮重點工作,在扶持項目上重點支持,在校園建設上做好協調支持。鎮財政有專項經費預算用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保證此項工作的經費需要。鎮婦聯、團委做好關愛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入學。鎮文化站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宣傳工作,讓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家喻戶曉,深入民心,完成滿意度建設。鎮衛生部門做好對學生的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負責疾病防控工作,以及教育教學環境衛生監督工作。鎮執法中隊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指導學校做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防范工作。鎮義務教育均衡辦要及時收集各方面信息,協調安排相關工作,并做好信息報送工作。

  3、密切配合,補齊均衡發展短板。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積極配合縣教育局工作安排,為學校的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的學生宿舍、食堂、飲水設施、廁所、澡堂、取暖設備等教學和生活設施,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4、強化責任,加強過程性督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工作是近兩年鎮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鎮領導班子要明確責任,建立機制,精準指導,加強過程性督導,及時公布督導結果,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六、實施步驟

  我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分六個階段進行。

  1、宣傳發動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政府高度重視,印發實施方案,成立領導組,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工作,明確各部門責任,同時,督促各學校做好自查摸底工作,并做好臺賬。

  2、密切配合,全力推進,加強過程性督導。(xx年11月——xx年12月)根據縣政府統一部署,結合我鎮教育實際,密切配合教育局工作安排,督導學校自查摸底,各部門開展活動,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

  3、強化督導,重點整改。(xx年1月—6月)。根據學校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不足,督導制定整改方案,并精準整改,鎮政府根據學校需求給予保障。

  4、模擬檢查階段(xx年7月)。邀請縣政府領導組對我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標準化檢查,完善本階段所有材料。

  5、查漏補缺階段(xx年8月—xx年10月)。對縣領導組檢查提出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各項材料。

  6、省市驗收階段(xx年11月—12月)。迎接省市對我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3

  教學常規,是教學大綱精神和科學教學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完成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效率的必備條件,而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經常的工作,是教學管理的核心,是落實素質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為促進我鎮教學工作、大力提高教學質量,特別制訂本方案。

  一、備課

  認真學習大綱。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深刻領全大綱精神,弄清本學科性質、地位、目的、教學內容、任務、教學原則和具體要求,以大綱指導整個教學工作。

  二、認真鉆研教材

  1、粗備全書。根據《大綱》年度要求,分析全冊教材的內容結構,編排體系,明確全學期總和教學目的、要求,弄清本冊教材與其它年級相關教材內容的層次關系及在系列中的地位,各單元訓練的重點和難點,課時安排計劃。

  2、細備學元。分析本單元教材的內容結構、目的要求,訓練重、難點,課時安排。

  3、精備課時(即課時教案設計),課時教案要有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步驟、板書設計,教具準備,課堂小結或總結、作業設計。教學步驟、方法要科學、靈活,課本結構要安排合理、富有特色和風格。問題設計針對性強,“雙基”落實到位。

  三、制定受課計劃

  1、教師必須在開學第一周內,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定出前期的授課計劃(用時間起止、內容安排等)。

  2、學校同年級教師定期進行集體備課,做到定時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集思廣益、共同提高。

  3、當教學法完成一單元或一個知識重點時,必須進行綜合歸類,寫好復習課或練習課教案,同時對學生進行單元測評,并寫出試卷

  4、分析與講評課教案設計。

  四、五年級語文必須有作文指導與作文講評課教案

  1、提倡提前一周寫好教案,不上無教案之課。

  2、復式教學要按復式教學內容備教案。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4

  為推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根據《江蘇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武進區“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全區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爭當教育改革排頭兵、爭做創新發展先行者,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教育社會服務水平,為推進“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爭創更多“第一唯一”貢獻教育力量。

  二、總體目標

  全面落實市“532”發展戰略,打造全市領先、全省前列、長三角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窗口,打響“吾有優學”的武進品牌,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更有品位更具活力的高品質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為優質的高質量教育。到2024年,高標準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全面建成有創新力、影響力、發展力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攻堅行動,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深化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理順“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監管。針對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分類推進“公參民”學校規范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規范整治工作。制定新市民學校整治方案,開展社會風險評估,2022年完成新市民學校整治,有效推進教育公平。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開展經常性督導評估和動態監測。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實施作業改革,提升課堂質量。創新實施“5+2”課后服務模式,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構建校外培訓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完善規范校外培訓發展綜合治理體系。實現100%學校“作業提質、課堂提效、教研提檔、服務提標”,學校育人功能有效發揮,學生負擔顯著減輕,校外培訓規范有序,家庭教育支出顯著減少。

  優化教育體制機制。推進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落實推進學前教育更好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經費保障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貫徹落實教育發展的“三個優先”和兩個“只增不減”,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完善學校治理機制,實施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主動發展。

  (二)實施“五育”融合行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吾育100”工程。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的學生,實現100%孩子都有專長,100%學校都有特色,三年內全區打造思政、體育、藝術、科學、勞動等特色學校100所。突出德育為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育,每年評選區名班主任100名。提升智育水平,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開展科創教育的教學實踐,打造科創教育品牌。加強學校體育改革,推進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特色”項目建設,增強體育素養,改善學生體質。加強美育熏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計劃,打造全區域中小學藝術聯盟,探索藝術特長生貫通培養模式,創建市“書法教育示范區”。強化勞動育人,依托太湖灣勞動教育基地,探索勞動實踐教育新樣態,形成區域勞動教育特色。

  開創“協同育人”新格局。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統籌各學段培養目標,優化學生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多元性和科學性,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導意見》,優化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務、支持和保障體系。開發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加強“線上+線下”家長學校建設,每年開設百場講座和家長課堂,推進家校共育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探索“創新人才”培育新路徑。實施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綠色通道”,每年選拔一批學生進入省前中“強基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引進優質師資,搭建平臺,設立數理化、信息等領域重點項目,努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探索構建各學段有機銜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建設學生創新創造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評選、創新實驗大賽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

  (三)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建立“雙減”政策下的新型教學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修訂完善《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方案》,推進課堂轉型、作業提質、深度教研等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指導學校制定“一校一案”課堂教學改革行動計劃,三年內評選區課堂教學改革優秀項目50個,打造省、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12個。組織全區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總結提煉各校特色,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宣傳推廣“武進經驗”,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強化教育科研創新。提升科研活動參與率,三年內實現兩個“百分百”:100%的中小學承擔區級以上教科研課題,100%的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高標準建設好各級教科研基地,三年內創建市示范教科研基地1所,評選表彰區教科研示范學校50所,區教科研領軍教師200名。提高教育科研的適切度,完善四級課題網絡,優化教科研課題結構,聚焦區域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設立20項左右專項課題。遴選精品項目持續培育,三年內,評選并持續孵化30項教學成果培育項目,每學年組織1次區域教科研成果展示推廣活動。提升教科研的貢獻度和區域教育的影響力。

  推進智慧教育發展。按照“區級公共平臺+校級智慧校園+班級智能教學”的三級建設模式,探索“未來學校”建設,形成武進特色的智慧教育體系。優化智慧教育環境,每所中小學至少建成1個智慧教室,實現名師優質資源廣泛共享。豐富智慧教學資源,實施“個性化學”與“差異性教”相統一的智能教學,“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方式,重塑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方式,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人成長空間,形成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100%的中小學成功創建為省智慧校園,每年至少創建1所省智慧校園示范校。

  實現各學段協調發展。擴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范圍,2023年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三年內創建18所省市優質園。進一步規范民辦幼兒園管理,以“市幼小銜接實驗區”“課程游戲化”等為抓手,推動幼兒園品質提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市“新優質學校”12所,2024年高標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深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支持省前中高水平完成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各項改革發展任務,支持省武高爭創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校,到2024年,全區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比例力爭達100%。

  (四)實施培根鑄魂行動,提高教師隊伍素養

  優化教師評價機制。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評選為抓手,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三年內,建設市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0個,評選“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30所。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第一課”內容,健全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將治理師德師風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范疇。

  完善教師隊伍培育。三年內,根據我區公辦中小學生源數變化情況,結合新市民學校分流、上級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相關部署等工作,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數,有序新增教師。公辦幼兒園編制教師和員額管理教師占公辦幼兒園教師總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教育高層次人才和名特優教師優惠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啟動“吾有優師”培育計劃:設立新教師培訓基地10個,探索新教師成才新路徑;組建區“名教師工作室”50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三年內,培育15名“蘇教名家”、省特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等高層次人才,100名“武進名師”,1000名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力爭中小學市、區兩級梯隊教師比例達32%以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區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提高教師交流質量,確保每年教師交流人數不少于應交流人數的15%,其中骨干教師數不少于交流人數的20%。繼續推進“1+X”績效工資改革,激發隊伍活力。鞏固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備案聘用教師保障,足額繳納“五險一金”,完善編外教師收入提升機制,保持隊伍穩定。

  (五)實施卓越領航行動,打造一流校長團隊

  優化校長選拔模式。嚴格校長選任程序,強調德才兼備。建立“武進區教育系統管理人才培養梯隊庫”,三年內充實后備庫人才600名。實施“未來校長”培養工程,依托教育系統優秀青年教師培訓班、中層干部能力提升班等,三年內重點培養校長、副校長后備人選300名左右,為建設高質量隊伍奠定基礎。推行“武教英才計劃”,制定激勵政策,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創新校長培育方式。構建全面提能的培養體系。依托校級領導任職資格培訓班、“武進教育講堂”、“校長聚焦課堂”等載體,實施精準施培。繼續開展好“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工作,成立“名校長成長俱樂部”。采取“內修+外研”和“遞進式導師制”培養模式,助推校長專業成長。開展校級領導職級制改革試點,三年內評選星級校(園)長100名,星級書記30名,為促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化校長監督機制。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隊伍。嚴格落實《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辦法》,強化監管職能。建立校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分析研判機制,定期開展綜合分析。建立立體監督網絡,實施巡查計劃,三年內巡查學校30所,離任審計100%全覆蓋。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校長隊伍。

  (六)實施“集團化3。0”行動,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加快品牌名校孵化。針對武進教育實際,著力打造有區域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品牌,依托名校優質資源和品牌效應,實施品牌孵化計劃,采取“名校建新校”模式,對新建學校實施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名校集團化辦學支持政策,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區域內集團校師資互派計劃,加強對集團發展性績效評估監測考核。完善名校資源的動態再生發展機制,重點板塊新建學校實現100%名校資源全覆蓋,推動武進核心區域教育的整體高品質發展。

  實施鄉村教育振興。依托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管理共通、師資共育、課程共建、資源共享。探索以集團為平臺的教師交流輪崗模式,引領校與成員校每學年互派不少于5人的交流教師團隊,實現學科全覆蓋,逐步實現集團內骨干教師資源的共享。深化城鄉一體化教育協作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以“硬件設施更新+師資隊伍升級+課程文化培育”發展模式,為鄉村學校賦能,推動學校提升辦學品質,讓鄉村學校迅速成長為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城鄉教育更加優質均衡,三年內打造優質鄉村學校15所。

  促進優質學校成長。充分發揮中堅部分學校的力量,成立“優質學校成長”聯盟,強化競爭合作機制,統一聯盟內素質教育考評標準。制定學校三年成長計劃和發展規劃,召開聯會和論壇,提升學校主動發展能力,在創新管理、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互相學習、攜手共進,促進學校成為持續學習和成長的“發展共同體”。通過高質量的校際協作共享,提升武進優質教育群體質量,打造培育一批新的市新優質學校和知名教育品牌。

  (七)實施產教融合行動,建設職教創新高地

  推進產教融合政策落地。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出臺《武進區產教融合促進辦法》,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充分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試點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1—2個。制定《武進區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建設指導意見》,聚焦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區域龍頭企業和骨干院校,組建產業學院集群1個,聯合區域中小企業共建企業學院N個。完成常高職產教融合公共實訓中心建設。

  提高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構建校企協同育人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實施。出臺《武進區產業導師評聘辦法》,推進校企互聘兼職的雙師隊伍建設,建設校企協同創新中心3個。制定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在企業建設校企一體化教學工作站10個以上,建設省級、爭創國家級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推進校企共同研發課程,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共同指導師生參加“技能大賽”“雙創大賽”,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主動融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優化區域職業教育供給,區內對口合作企業100家,每年為地方培養實用人才1000名。研究制定武進區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管理和激勵辦法,錨定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未來產業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和建設,每年培育省、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不少于2家,力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取得突破。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園區聯結,探索建立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共建”為導向的產教融合發展聯盟,促進城市、產業與教育的協同發展、共同提升。

  (八)實施平安校園行動,提供和諧安全保障

  建設高質量平安校園。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校園建設,壓實校園安全責任,優化部門聯席聯動機制,完善學校安全防控體系。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工作,依托校園專屬網格系統推廣使用,全力防范消除校園安全風險隱患,努力把每所學校建成安全標準更高、穩定基礎更牢、師生員工更滿意、社會各界更認可的高質量平安校園。2022年創建為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

  推進校園安全保障工程。推進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總結推廣一批平安校園建設和校園及周邊治理經驗成果。推進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建設,加大硬件設施設備投入。著力開展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三年內建設15-20所“智慧安防校園”。大力推進校園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三年內完成全區20所公辦幼兒園消防設施改造任務。

  深化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推進安全宣傳教育進校園,深化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用好武進區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讀本,制定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方案。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安全體驗和技能訓練。推動安全教育實踐(體驗)陣地建設,每年建成1所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逃生自救等為主題的綜合性中小學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推進體驗式安全教育,開展多樣實操和培訓課程,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意識和安全素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區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部委辦局及各地主要負責人為組員,形成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工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不斷增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形成工作合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強化資源保障。結合“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等布局規劃,編制《武進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xx—2035)》和武進“兩湖”創新區域教育專項規劃,推進“兩湖”創新區基礎教育配套建設,優化全區教育規劃布局。高效率、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教育項目建設,繼續加快推進《武進區教育“強弱項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20xx—2023年)》,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三)強化宣傳保障。充分提煉武進教育發展理念,打造“吾有優學”品牌特色,每年舉辦“教育發展論壇”“教學成果匯報會”,宣傳推廣教育發展成果。整合媒體力量,深度報道武進教育特色亮點,形成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格局,切實提升武進教育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組建“武進教育好聲音”團隊,提升宣傳隊伍素質,營造教育發展和諧氛圍。深化跨區域、跨層次教育交流,進一步輸出“吾有優學”品牌,提升武進教育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強化督導考核。區委、區政府將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納入對各鄉鎮及區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區委、區政府將教育工作作為督查重點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定期進行督查,確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扎實推進、高效落實。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5

  為貫徹落實《掇刀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推進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為促進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出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義務教育法》和中、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切實關注每一位學生為著眼點,以合理配置資源、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為重點,真抓實干,改革創新,盡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

  二、工作目標

  一年打基礎,三年辦規范,五年創特色。力爭在五年內把雙泉小學辦成一所充分適應掇刀新城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現代化和高質量兩方面特色的高標準、現代化的學校。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辦學條件,做好學校標準化建設。

  根據學校現有規模和辦學條件,按照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我校將爭取在三年內,使學校的各項設施達到標準化建設的要求:消除D級危房,新建各功能室和塑膠運動場,使生均校園面積、體育活動用地、綠化用地、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均達到省定標準。各種教育儀器、圖書等達到省定標準,并得到有效使用。

  (二)改善師資水平,做好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思想素質。

  (1)深入開展“正師德、清教風”活動,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引導教師正確理解教師職業道德內涵,把握師德原則、師德規范及教育法規,提高認識、規范行為。

  (2)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在全體黨員和教師隊伍中進行師德大討論,開展自查自糾,用先進典型引領教師的工作和生活。

  2、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1)推進“名師工程”、“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通過老帶新、傳幫帶、拜師結隊等形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促發展”的校本教研策略,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競賽評比和觀摩活動。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引導教師利用“班班通“進行教學,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建立“課內比教學”的長效機制,開展“教學大比武”活動,促進教師刻苦鉆研教學業務,使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3、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調動教師教育熱情。制定合理的教師考核辦法和教師獎懲辦法,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以公正、公開、公平為原則,做好教師的評價工作,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4、全面啟動健康工程,落實教師關愛工作。全體教師參與學生大課間活動,每學期召開教職工趣味運動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健康檢查。

  (三)強化內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抓好常規教學管理,落實課程計劃。

  (1)學校執行課程方案,認真落實新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時,上好每一門課程。通過教導處抽查、學生座談等方式來督促教師規范執行課程計劃。

  (2)精細過程管理,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對每位教師的教學常規,實行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重點突出“四抓”,即抓備課、抓上課、抓作業、抓輔導,全方位督查教師的教學行為。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作業實行零負擔、中高年級控制在1小時以內)。

  (3)實行資源共享、集體備課制,各項備課資料上傳學校服務器,實現資源共享,輕負高效。

  2、堅持落實陽光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大家唱、大家跳”的藝術教育活動。在教導處的組織下,保證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每學年召開一次田徑運動會,舉行一次“大家唱、大家跳”藝術展演,力爭形成“人人能唱歌,個個會跳舞”的局面。

  3、抓好“學生自主管理”,實行學生人人有事做,班級事事有人管;用好少先隊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做到內容常換常新,營造優美環境,給全體師生以奮發向上的力量。以豐富多彩的孝德教育活動為載體,打造快樂校園。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以“知孝”為基準點,以“學孝”為切入點,以“行孝”為滲透點,開展一系列的學生孝德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學會感恩。

  4、努力打造“孝德文化”品牌,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學校將把“孝德教育”列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品牌,以“孝德文化”為主題構建文化墻,以“忠、孝、禮、義、信”為主題布置樓道文化,新建師生“榮譽墻”,增設班級牌等,讓整個校園處處沁透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充溢著文化底蘊,借均衡發展的春風,提升我校辦學品位。

  5、建立健全四類學生資料。分班建立學習困難生、家庭貧困生、進城務工子女、留守兒童的資料檔案。今后我校將按照上級要求,健全四類學生檔案資料,做好資料的管理工作和各類學生的輔導、幫助工作。

  四、保障措施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副校長為辦公室主任的工作專班,各項工作落實到人,各負責人之間做好協調配合。

  2、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均衡發展的相關文件,領悟精神,明確目標任務,群策群力,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

  3、加強規劃引領。學校做好年度規劃,并按規劃實施,各項活動系統化,持久化,鞏固已有成績,逐年創新,各項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6

  根據鹿城區教育局關于全區教育系統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促進鹿城教育又快又好發展的工作部署,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深化效能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專項活動,學校結合實際,經黨支部和校長室決定,制訂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及區教育局關于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會議精神,圍繞鹿城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五大工程”建設的部署,在全校開展以“轉作風、優環境、提效能”為主題的專項活動,著力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作風不實、干勁不足、不負責任、不思進取、師德不善、組織紀律不嚴等問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當人民滿意教師,辦人民滿意教育,努力樹立教育行風新形象,全面促進學校和諧科學發展。

  二、目標要求

  通過開展“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專項活動,有效促進學校領導和教師職業道德提升,職業責任強化,職業意識增強,職業技能提高,學校深化作風建設和優化教育環境有明顯改善,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教師隊伍建設能夠達到“思想純、行風正、隊伍穩、作風硬、業務精”的目標和要求。具體表現:

  1、勤奮好學。進一步形成健全的學習制度,強化學習意識,樹立正確的辦學思想,堅定不移貫徹和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使領導和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有所提高,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各項工作得以落實。

  2、愛崗敬業。進一步弘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營造崇教厚德,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知榮明恥,言傳身教,講操作,重品行,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樹立正確的師德形象。

  3、團結和諧。班子團結,凝聚力、戰斗力和親和力明顯增強,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局面。確保教師隊伍不因內部紛爭而影響工作的事件發生,不因評職、評優、晉級等而引發矛盾、影響教學,不因造謠生非、惡意告狀,群體上訪等影響學校秩序情況發生。每個教師都要珍惜同志之間的友誼,心胸開闊,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自覺維護學校的穩定和榮譽。

  4、辦學規范。學校以德育為先、教學為中心,視質量為生命得到真正體現,辦學思想端正,教學行為規范,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集團化辦學內涵不斷加強;按要求開齊課程,無隨意增減課時、過度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行為。充分發揚民主,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深化校務公開,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自覺接受監督,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校風、教風和學風明顯改進,學生家長滿意度高,社會反映好。

  5、廉潔從教。嚴格執行廉潔從教的各項規定,秉公辦事,自覺做到常修為教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樹立清正廉潔、干凈干事的良好形象。紀律嚴明,組織紀律性明顯加強,學校教職工無違反師德行為,無有償帶生和收受紅包等行為,無不執行學校規章制度,無不服從工作分配的行為,無不擅自離崗和不執行請銷假制度行為。努力建設節約型校園,牢固樹立勤儉辦學思想,規范公務接待,控制接待標準,嚴格執行“四條禁令”。

  6、創新業績。促進學校領導和教職工創業創新的意識有新增強,創業創新的能力有新提高,創業創新的方法有新改進,創業創新的形象有新提高,創業創新的工作有新成效,加快推進“活力校園、實力校園、和諧校園”戰略目標的建設,使集團化辦學的內涵和教育優質資源不斷得到深化和拓展。

  三、方法步驟

  1、第一階段(20xx年3月初至4月上旬):動員部署,制訂方案,統一步驟,召開教職工動員大會,組織學習鹿城區教育局關于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環境的會議精神,并且查找學校存在問題(召開班子專題討論會)。

  2、第二階段(20xx年4月中旬至10月):集中解決問題,全面推進。

  (1)開展調研,查找問題解決策略,設計《作風整改對照檢查表》;

  (2)根據《作風整改對照檢查表》陳述的現象,看哪些現象自己身上有,歸結為什么問題,要一條一條地對照檢查(分自查、互查);

  (3)寫分析報告,自我解剖(領導和教職工都要寫出自己的對照檢查分析報告),把通過自查和互查找到的問題寫出來,進行自我剖析,檢查分析報告要寫實、寫深、寫透。剖析思想,找到根源,提出解決辦法。

  (4)學校支部對全體教職工的對照檢查分析報告要負責審閱、匯總和分類,把它作為師德考核的主要內容;學校領導班子的分析檢查報告由教育局審閱。

  3、第三階段(20xx年11月至12月):評議總結,轉化提高。(1)對自查、互查中漏掉的問題繼續查找和整改;(2)對個別教育轉化困難的教師,除了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之外,要抓典型,深刻剖析,教育警示;(3)總結評議階段,學校要寫出自評報告,報告教育局審查鑒定。

  四、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督查小組。

  (1)浦南小學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2)浦南小學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工作監督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

  2、作風建設要堅持七大原則。

  (1)堅持相互結合的原則;

  (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3)堅持領導示范的原則;

  (4)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

  (5)堅持以工作檢驗作風整頓效果的原則;

  (6)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

  3、強化學習。要廣泛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活動,組織黨員教師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廉政準則》、《浙江省義務教育條例》等政策法規以及教育局相關制度的學習,舉行民主生活會、懇談會等形式,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利用負面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并結合暑期師德教育,統籌安排,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自覺做好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構建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良好氛圍。

  這次作風建設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一次學校師德再教育,我們要按照區教育局具體部署,緊緊圍繞“打造陽光浦南、創辦都市名校”的總目標,牢固樹立“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基”的現代理念,不斷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個性心理各方面全面發展,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扎實實地開展作風建設的專項活動,為加快我校教育現代化建設而不懈努力。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7

  為確保《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雁政字〔2022〕3號)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區委教〔2022〕1號)目標任務有效落實,現將《〈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和〈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主要目標任務分解表》(以下簡稱“任務分解表”)印發給你們,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校、園、局各辦要將落實《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以下簡稱“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納入本單位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研究、部署,積極推動本單位本部門承擔的各項重點工作,逐條逐項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責任領導負總責、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負責、全員參與全力落實的責任機制。相關單位、部門要積極配合責任單位,全力抓好主要目標任務的落實工作。

  二、統籌抓好落實

  《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xx—2023年)〉的通知》(桂政發〔20xx〕34號)《桂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桂林市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的通知》(市政〔2022〕5號)要求制定的我區具體的實施方案,是對自治區、桂林市行動計劃目標任務所做的具體細化,力爭通過3年時間,推進我區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制定《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是根據區領導的指示精神,對我區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10年的時間,持續深化教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我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爭創桂林一流教育。各相關單位、部門要將這兩項重要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部署,統一抓好落實。

  三、制定實施方案

  各責任部門要對照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把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量化,對指標類、項目類任務要明確階段性目標;對不能量化的工作任務,要有具體工作落實措施,明確具體負責人、督辦責任人,明確工作進度、工作時限、具體措施等。落實分工任務過程中還需增加責任部門的,由責任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和責任部門要求,制定涉及本部門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四、建立工作機制

  各責任部門要堅持負責人具體負責、整體協作的原則,完善難點問題協調解決機制。責任部門要及時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對經協調仍未能解決的問題,應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及時向責任領導報告。相關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協助責任部門開展工作,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各責任部門要建立節點倒逼機制,將全年目標任務落實到各階段、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動態跟蹤,以節點落實來倒逼工作。同時,要建立健全問題分析報告制度和工作進展反饋制度。建立核心指標推進完成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區教育局督導辦將于每季度結束3日前進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

  五、強化督查考核

  區教育局督導辦要建立《任務分解表》落實情況臺賬清單,逐項跟蹤督查;要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在2022年和2023年年底由區教育局督導辦開展專項督查;要建立定期匯報機制,2022年和2023年年底由各責任部門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和指標完成情況。

  各責任部門要將重點工作納入年度重點督查計劃,進一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經常性開展工作檢查,督促責任人加強管理,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

  六、按時報送材料

  請各責任部門于2022年7月起,每月10日前將上月工作進展情況,2023年1月10日前將2022年工作完成情況通過郵箱報送區教育局督導辦。聯系人:劉開娥,聯系電話:8991650,18978674532,郵箱:ysqdds@163。com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8

  為貫徹涼州區教育局“質量提升年”實施意見,進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促進教師、學生、學校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貫徹落實“五認真”

  1、出臺《xx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辦法》、《xx小學貫徹落實“五認真”實施意見》。根據辦法和意見對教師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考試進行管理。要求教師備課做到四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學生的前提下,全面領會新課改理念,充分掌握所教學段教學目標。備課按照參與式教學模式一系列環節備課。上課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學生情況推行參與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批改作業要規范,力求達到及時、認真、細心。輔導學生要耐心、細致、全面,向學困生傾斜。嚴格考風考紀,嚴懲弄虛作假的人和事,保證成績的真實性。

  2、加大“五認真”檢查力度。教案做到一周一查。作業做到一月一查。教導處和教研組要做好檢查記載,要做好備課教案和批閱作業的質量評定工作。教導處要經常深入課堂檢查教師上課情況,對上課和輔導學生時遲到、早退、未備課上課、上課接聽電話、衣帽不整上課、體罰學生的現象進行登記,并嚴肅處理。同時要及時做好檢查情況的通報工作和整改工作。

  3、認真做好日考周評活動。參加日考周評的領導要每天深入教學活動區域,對各班學生的學習、紀律、衛生、出勤、做操、紅領巾佩戴、不良習慣進行檢查登記,做出正確、真實的評價,填寫好日考周評評分表。并在每周降旗儀式上公布考評情況。考評第一名的班級授予流動紅旗。對存在的的問題要如實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見。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依靠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提高服務質量

  進一步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使每個教師能夠依法執教,廉潔從教。教育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熱愛教育事業,做到愛崗如命,愛生如子,敢做紅燭,敢為人梯。用無私奉獻的精神教書育人。在工作中不斷端正態度,一心一意搞教學,聚精會神提質量,大力夯實教師這一學校發展的基礎,促進服務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制定合理的師德師風考核方案,每月對教師的師德師風考核一次 ,對師德師風考核不合格的教師考核直接定為不合格。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結合“繼續教育”、“國培計劃”和各級骨干教師培養培訓計劃,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形式上要多樣化、多元化,創新模式,拓寬渠道,建立靈活多樣的培訓體系。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教學幫帶、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活動,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和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三、活躍教研,狠抓業務,向教研要質量。

  1、把教研作為深化教學改革、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在校本教研活動中倡導“教學即研究,問題即課題,成長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模式,激發教師自主研修意識,培養自主研修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持續發展,直接推動教育質量的提高。

  2、建立健全聽課、評課制度。采取“推門聽課”方式深入課堂。學校領導要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評課,中層以上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40節,其他教師不少于20節。通過聽課、評課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專業指導,確保課堂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

  3、研究制定提高薄弱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重視和加強英語及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學,學校決定每天早晨設置20分鐘英語晨讀時間,英語任課教師按時到班,督促檢查英語單詞背誦及讀書情況。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學要與學校體育、藝術活動開展相結合,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認真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體育達標運動會,大力實施“陽光體育運動”,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4、制定好20XX版新課標學習計劃。認真組織廣大教師學好新課標,吃透新課標,用好新課標。把集體學習和自學結合起來,把寫學習筆記和寫心得體會結合起來,通過學習、研討、撰寫體會、考試等方式,使每一位教師理解所教學科的課標,領會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實質 ,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在此基礎上認真學習、研究教材,研究先進的教學模式,針對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實際,精心研究教法學法,設計教學過程,編寫教案。

  5、廣泛開展學習西湖教育集團先進辦學經驗活動。通過學習,借鑒西湖教育集團在學校管理、班級管理、課堂教學方面的成功做法,不斷提高我校教育教學水品。

  6、鼓勵教師撰寫高質量的論文。督促和指導教師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并向教育刊物、雜志投稿。凡在省市區刊物發表論文的教師,分別獎勵人民幣200元、150元、100元,并在考核時加分15分、10分、5分。

  四、狠抓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四十分鐘的教學效益。

  1、指導教師徹底轉變教學方式,在備課上下功夫,杜絕長期以來教案與教學脫節的現象,讓教案成為學案。

  2、廣泛推行參與式教學。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講課不得超過15分鐘,否則視為無效課堂。

  3、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用時間來評價課堂教學。高效和諧的課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評價一節課的好壞標準就要看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學生是不是比老師緊張,每個環節是否有明確的時間限定,課堂上是否呈現出快節奏,學生是否爭分奪秒主動學習,各層面學生是否都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是否把時間真正交給學生,這將是日后我校評價課堂教學得失的重要標準。

  4、結對幫扶,讓學生發揮教學生的作用。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或訓練中存在的錯誤,在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要做評定、補充、更正、梳理、總結和概括。 學生教學生活動不單能解決學困生問題,也能促進學優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學優生自己有緊迫感,能把自己理解的東西表達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提高,是“培優補差”的良方之一。

  5、讓討論交流更具實效性。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指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進行學習,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討論交流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教師決不能就題講題,只關注答案,而是要引領學生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歸納總結。

  6、要緊緊圍繞“有教必練、有練必批、有批必糾”的工作要求,當堂作業當堂檢測。通過完成課堂作業,檢測每位學生是否當堂達標,完成學習目標。同時要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課堂作業。課堂作業一般安排在5—10分鐘,且要有典型性,作業要適度、適量,課堂作業還要要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尤其是后進生的作業要關注,要給予肯定,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要求又快又好訓練學生的答題能力,書寫能力,緊張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緊張高效、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7、教師要嚴格按照課表上課,不準隨意串課或改課,保證授課節數。保證上課時間。要求教師上好每一節課,力求讓每一節課都是達標課,向40分鐘要效率、要質量。嚴格執行上課獎罰制度實,做到對事不對人。

  8、結合實際,分層教學,樹立“高效益、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觀。由于小學學科的特點,小學生知識結構的特點,及自學能力的差異,所以小學在“教”與“學”上要做適當的調整。

  一、二年級教的東西要多,自學的東西要少,但學生的自學習慣要事先培養,要給學生自學的空間,要根據所學內容而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要在方法上下功夫,要教給學生自學的錦囊妙計,為學生謀劃自學策略。

  三、四年級是過渡階段,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了,也積累了一些自學方法,但在自學習慣上還需強化,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過渡到自控,由自控過渡到自主。

  五、六年級教師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學生能自己說明白的不重復,教師要少講、精講,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梳理知識的結構,總結經驗,概括規律。

  9、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 。認真貫徹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方針。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抓兩頭,促中間,把學困生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從思想上、學習方法上給與幫助和指導,耐心、細致地輔導。繼續落實好學困生幫扶計劃,切實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

  五、構建強有力的教育體系,形成促進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的強大合力。

  1、建立學校職能體系,推動質量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第一要務。我校建立校長畢業班,學校中層領導各包兩個班的教育質量分工負責制,實行教育質量責任追究制。

  2、加強家校協作,形成教育合力。學校要與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系,主動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學生家長監督,定期召開好家長會,做好學生家訪工作,加強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打造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組成的一體化教育平臺,為教育質量的提高保駕護航。

  六、實施措施

  1、進一步完善教學工作獎懲制度,獎優罰劣,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步伐,提高教學質量。

  (1)、設立質量單項獎,凡在學區統考中獲得前三名的教師,分別獎勵人民幣150元、100元、80元,處在后三名的教師在績效工資中扣除工資150元、100元、80元。

  (2)、把教學成績做為發放績效工資最重要的依據,統考中平均成績每低1分,從績效工資中扣除人民幣10元,無上限,此項單列,與考核不掛靠。

  (3)、嚴格考勤制度。凡請假一天,扣除績效工資20元,做為班主任津貼基金。

  2、嚴格把住五關:

  (1)備課關;

  (2)上課關;

  (3)作業關;

  (4)檢測關;

  (5)評價關。

  并把上述五個方面納入教師的業務考核方案中,與教師的獎勵、績效工資掛鉤。

  全體教師一定要結合本學科實際全力以赴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同心同德,真抓實干,要及時總結、及時反饋,學校領導也要在抓落實上下功夫,依靠計劃管理,人本管理,精細化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促進我校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9

  為落實上級精神,進一步強化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全面提升我校教學質量,結合我校實際,決定開展“教學質量提升”活動。為使活動取得實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開展“教學質量提升”活動為載體,以狠抓教學質量為主線,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核心,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強化薄弱環節,規范辦學行為,促進我校教學質量持續、均衡、快速發展。

  二、目標與任務

  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更新教學理念,深化教學改革,狠抓常規管理,推進有效教學,優化評價方式。通過開展活動,使教學質量有較大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增強。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活動的領導,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組長主要負責全校”教學質量提升”活動全面協調、監控工作;副組長制定“活動”實施方案、活動的動員、活動過程的指導、評價工作;辦公室主任負責本校“活動”的具體實施和操作。

  四、工作內容和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1、結合學校實際,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教學。

  2、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將制度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教研組、每一名教師,抓好制度的落實。

  3、在制定和運用過程中,逐步健全、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探索出適用性、可操作性強的管理辦法,不斷提高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4、嚴格考評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強化教學質量的監控,實行教學質量責任制管理,明確教學質量具體責任分工,建立獎處激勵機制,公平、客觀地運用考評結果,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的全面提

  (二)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1、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嚴格按照部頒課程計劃,開齊科目、開足課時、開好課程,加強校本、綜合實踐、及音體美等課程的開發與管理,

  2、狠抓教學常規管理,規范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功夫。

  (1)備課:嚴把備課關,注重備課質量,加大對備課的過程性督查,杜絕應付備課和突擊備課。教師應做到:備好課標、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手段、備好教法、備好學法;吃透重點、難點、知識點、教學點、能力點;優化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2)講課:嚴把課堂教學關,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教師應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符合學生實際,容易被學生接受,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德育的滲透;教學過程安排要井然有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恰當設疑,引發思考,鼓勵為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適用,適時有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指導,充分利用直觀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語言要規范、文明、準確、簡練嚴密、清晰易懂,教態要端莊自然,富于激情;教學效果要明顯,課堂教學氣氛要活躍,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和掌握當堂所學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達到擬定的教學目標。

  (3)作業批改:嚴格做到作業內容要精選,作業要求要嚴格,處理要及時,批閱要規范。同時做好作業的講評,講評要細致到位

  (4)輔導:輔導要耐心、細心、熱心、誠心,積極采取“抓兩頭促中間”,注重后進生和學差生的輔導和提高。

  (5)練習:要采取多元化,多層次,內容豐富的練習方式,恰當、科學地設計練習,注重練習的有效性。

  3、加強聽課、評課工作。學校領導要聽齊30節課、其他教師要聽足20節課,聽課做到有記錄,有評析。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0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聚焦問題、補齊短板,推動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聚焦教師隊伍建設和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力爭用15年時間,解決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建成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全省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綜合實力跨入國內先進地區行列。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新強師工程”和對口幫扶,重點加強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建設,并向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傾斜。到20xx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顯著提升;到2030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與珠三角地區差距明顯縮小;到2035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珠三角地區大體相當。

  2.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加強統籌協調,增加政策供給,優化資源配置,重點推進珠三角地區公辦優質中小學幼兒園學位建設,傾斜支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公辦學位建設。到20xx年,全省新增33萬個幼兒園公辦學位、375萬個義務教育公辦學位和30萬個普通高中公辦學位;到2030年,學校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決“城鎮擠”問題;到2035年,公辦優質學位大幅增加,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需求。

  二、工作措施

  (一)壓實市縣主體責任。

  3.健全教育管理體制。調整優化省市縣政府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責任分工,明確不同層級政府責任。優化完善高等教育省市兩級辦學、以省為主的辦學體制;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現有高校辦學體制統籌調整為省屬。健全以地市為主統籌中職教育、以省為主統籌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市縣政府集中財力和資源辦好基礎教育,落實舉辦基礎教育的主體責任。不斷加大市級統籌力度,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逐步建立以市為主的普通高中統籌管理體制。縣級政府統籌縣域內基礎教育發展,主要落實管理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健全教育投入機制,改善辦學條件,配齊配足教師,提高教育質量。

  4.強化市縣主責意識。辦好基礎教育的主體責任在市縣。市縣政府要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列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破除發展障礙,全力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要明確本地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明確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市縣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政治擔當責任、決策部署責任、推進落實責任、問題整改責任、發展效果責任。市縣政府常務會議要定期專題研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年終述職必述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

  5.建立責任傳導機制。聚焦基礎教育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結合各地實際,省政府每年分別與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簽訂工作責任狀,市政府與轄區內縣級政府相應明確工作責任。責任落實情況,作為省政府對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以及省財政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6.統籌好教育事業發展與學校安全穩定。市縣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安全工作,切實完善學校安全機制,建設學校安全防控體系,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師生安全教育和教育領域社會矛盾防范化解工作。要嚴密做好各項安全穩定工作,及時化解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安全穩定風險隱患評估研判和排查整治的長效機制,定期召開風險隱患評估研判會,適時開展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7.選優配強局長校長。市縣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教育局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堅持好干部標準,統籌長遠規劃和精準選配工作,強化戰略儲備、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切實讓懂教育的行家里手管教育、抓教育,不斷提升教育系統干部隊伍的發展領導力和辦學治校能力。強化教育局長培養培訓,不斷提升其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選配的中小學校長應當具備教育工作經歷或相應專業背景,及相應的任職條件和資格。各地要建立中青年校長和后備校長培養制度,建立完善后備校長人才庫,新任校長主要從人才庫中擇優選拔。

  (二)提升校長、教師、教研員能力素質。

  8.提高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加大校長培訓力度,落實校長全員培訓制度。實施中小學校長“領航”工程,以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實踐創新、教育評價改革創新和教育質量提升為重點,分層分級培養一批“種子校長”。加強各級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建設,將工作室跟崗實踐作為校長學習提升學校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健全校長職級評定、考核、激勵等制度體系。推行中小學校長聘任制和任期制,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管理。建立校長校內聽課評課制度,提高校長指導教育教學的能力素質。

  9.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各地、各中小學校要高度重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要按照教師隊伍總數10%的比例培養本地本校骨干教師,充分發揮各級骨干教師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深入推進實施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一批業內認可、具有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要立足本土培養骨干教師,支持在收入、住房等方面給予本土培養的骨干教師與引進人才同等的優待政策。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教育人才發展,穩定優化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人才隊伍,遏制人才引進不良競爭,珠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得從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類學校、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中引進各類教育人才,城區學校不得到縣域普通高中搶挖優秀教師。

  10.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行中小學教師全員輪訓制度,組織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教師到省內師范類院校培訓。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支撐體系建設,打造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特色品牌,發揮市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在本地教師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推進教師培訓資源平臺建設,發揮師范類院校和各級教師發展機構優勢,與中小學共建共享共用培訓資源。探索建立以師范生從教比例、從教質量等為重要依據的師范類院校辦學績效評價標準。中小學校要根據實際開展校本培訓,重點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和課程實施能力。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教師通過網絡教育、脫產學習、在職進修等多種方式提升學歷層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標準給予補助。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全員坐班制度,健全完善教師崗位職責考核機制,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激發隊伍活力;完善師德失范懲處機制,堅決將嚴重違反師德的教師清除出教師隊伍;對不適宜任教或不合格的教師及時調離教學崗位,經培訓和考核合格后方能繼續承擔相應教學工作。

  11.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健全完善省、市、縣、校四級教研體系,深入推進省級教研基地項目建設。省、市、縣三級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應配齊所有學科專職教研員。嚴格教研員準入制度,提高準入條件,新任專職教研員原則上應有6年以上教學工作經歷、具有高級以上教師職稱或研究生學歷。調整優化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崗位結構,拓展教研員職業通道,鼓勵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任用專兼職教研員。強化教研員工作職責,落實專職教研員到學校開展教學指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制度,推動教研員聚焦教育教學關鍵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建立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定點聯系學校制度和教研員定期到中小學任教制度,教研員在崗工作滿5年后,原則上要到中小學校從事1年以上教育教學工作。推進教研訓一體化,發揮教研在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深化教研員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選聘優秀教研員到教育行政部門或中小學校任職或掛職制度。對于不履行教研職責、違背教研員職業道德、不適宜繼續從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員,及時調離教研隊伍。

  (三)加大對口幫扶力度。

  12.建立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結對幫扶機制。實施全口徑結對幫扶,以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鄉鎮中小學校、縣域普通高中為重點幫扶對象,完善市與市、縣與縣、師范類院校與市、非師范類院校與市縣、教研機構與教研機構、中小學校與中小學校、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城鄉之間相互結對的7種全口徑結對關系。實施全方位幫扶,整合優化各類幫扶力量,系統集成各項幫扶措施,建立集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校長、教師、教研員、專家、大學生等各類成員的支援團隊,為受援方提供教學、教研、信息化、管理等全方位支持,整體提升幫扶成效。實施融入式幫扶,以受援方需求為導向,支援方融入受援方基礎教育體系,找準受援方基礎教育短板弱項,提高幫扶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支援方、受援方共同推進結對幫扶工作,統籌使用人力資源,統籌使用中小學校、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高等學校各類平臺資源,形成高等教育反哺基礎教育,師范類院校引領支持中小學校,師范生融入教師職后發展體系的融合發展新格局,實現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13.落實支援方幫扶責任和受援方主體責任。健全結對幫扶統籌協調、資源配置、考核評價機制,明確支援方幫扶責任,強化受援方主體責任,提高各方積極性。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共同制定中長期幫扶規劃,每年共同研究確定并協同實施幫扶項目。雙方每年選派校長、骨干教師、教研員等人員交流跟崗,支援方組建團隊在受援方駐點支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同時接受受援方選派的人員跟崗學習,幫助受援方人員提升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研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支援方和受援方要研究制定支教人員在職稱評聘、福利待遇、選拔任用等方面的傾斜政策,合理確定支教人員工作量,解除支教人員的后顧之憂,確保支教人員充分發揮作用。支援方要積極通過組織受援方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學歷提升、與受援方共建共享培訓資源等多種方式,提高受援方校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增強受援方自主持續發展能力。

  (四)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

  14.科學規劃學位資源布局。市縣政府要統籌考慮城鎮化進程、人口變化趨勢等因素,精準測算學位需求,結合省下達的學位建設任務數和各地正在實施的中小學幼兒園學位建設專項規劃,延續編制本市縣“十四五”期間中小學幼兒園公辦學位建設專項規劃,同步納入市縣編制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測算學位需求時既要統籌考慮學前教育鞏固“5080”成果、公辦民辦義務教育結構調整、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比例等因素,以及高中階段普職協調發展、新高考改革選課走班等增量需求,同時要充分考量本地事業編制總盤子、財政供養能力等現實條件。鼓勵和支持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市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要優化調整公辦民辦義務教育結構,原則上不得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要以城鎮住宅小區、城市發展新區、老城改造區、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聚集區、產業聚集區、商業區等學位緊缺地區為重點,科學布局中小學幼兒園,重點增加珠三角地區及粵東粵西粵北中心區域等人口流入地學位供給。

  15.保障教育建設用地需求。省加強教育建設用地統籌,對新增學位需求較大的地市調增一批建設用地規模,專項用于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各地非營利性基礎教育設施年度用地計劃指標由省統一統籌安排。建立公辦學位供給與商住用地開發、城市更新的聯動機制,按標準足額預留城鎮新建住宅小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用地,沒有按照規劃要求預留教育設施用地的居住建設項目原則上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對調高容積率的商品住宅項目應按人口增加比例調增配建學位數。不得隨意變更教育用地規劃。對公辦學校圍墻內存在非教育用地的情況,各地要及時改變土地用途,支持學校實施改擴建項目。對土地權屬歸于村鎮集體、工業企業的學校,原軍隊轉地方的學校,以及因年代久資料遺失等原因造成用地產權遺留問題,支持各地予以妥善解決。

  16.建立基礎教育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省和各地對涉及基礎教育的學位建設等事宜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間。各地要落實并聯審批、“一網通辦”、告知承諾制、聯合審圖、聯合驗收等改革措施,加快辦理學校基本建設審批事項。對同批次規劃建設的學校項目,支持以市或縣為單位集中辦理項目立項等審批手續。對因歷史遺留原因未辦理產權的學校項目,支持學校依法依規調整詳細規劃后進行改擴建或原址重建,或根據教學需要進行裝修改造。

  17.及時動態補充教職工。省加大區域間基礎教育編制統籌調配力度,完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周轉專戶管理,重點保障人口流入地城市基礎教育發展需要,促進教職工編制總量與在校學生數量相適應。省、市、縣三級聯動加強事業編制挖潛創新,動態調整基礎教育編制總量,重點保障義務教育教職工編制增長需求。結合實際合理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每年按照標準和要求動態核定教職工編制。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統籌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和管理,促進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向基層合理流動。

  三、保障措施

  18.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省級工作協調機制,定期會商,及時解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在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成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小組,研究解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分管教育工作的市縣領導牽頭成立工作專班,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19.強化資金保障。市縣要切實履行基礎教育辦學的主體責任,落實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市縣級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足額安排用于教育,按規定用好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的教育資金支持基礎教育發展。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新增債券按規定投入教育。鼓勵通過設立教育基金會、企業融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參與學校建設。市縣應按照管理權限,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及時動態調整公辦普通高中和普惠性幼兒園學費(保教費)。按“經濟、簡約、實用”原則新建或改擴建學校,不搞超標準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基礎教育公辦學校建設(含新建、改擴建)項目積極申報省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支持。省財政統籌安排獎補資金支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各地根據《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教財〔20xx〕3號),可將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資金用于持續改善農村基本辦學條件、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提升學校辦學能力。

  20.強化考核評價。建立對市縣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制度。完善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機制,建立以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科學評價體系,統籌考慮各地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和努力程度,改進結果評價,注重增值評價和過程評價,充分激發各地工作積極性。對履職不到位、落實教師隊伍建設和公辦學位供給不力、區域內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下降、群眾滿意度差、教育領域穩定問題頻發且整改不及時不到位的地區,要對市縣黨政正職和分管教育領導、教育局長進行追責問責。

  21.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正確解讀黨的教育方針,做好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等多種渠道,通過開設專題欄目、專版以及定期投放公益廣告、制作專題宣傳片等方式,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宣傳報道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及取得成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人民群眾正確看待當前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營造基礎教育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1

  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關系著我們學校的生存和教育的發展。學校的重點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它是學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主旨和主線。

  經過認真學習、分析、研討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程理念,我們認識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關鍵看兩點,第一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養成,第二是學生的自主管理素養是否行成。為此,我校結合縣教育局的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的目標,制定了“四雙四環”的教育教學模式。具體方案如下:

  (一)組織領導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由校長、教學主任、德育主任、辦公室主任和各教研組長組成。具體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各小組成員以身作則,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盡職盡責的完成學校交給的工作任務。

  3、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長室——教務處——各教研組——各教師”為主線,層層要做好督促指導工作。

  (二)實施原則

  1、人人參與原則:提高教學質量不是少數幾個人所能完成的,全體師生都要充分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提升參與意識,克服困難,不安于現狀,勇于開拓創新。

  2、求真務實原則:在工作中,鼓勵教師發揚求真務實精神,立足于校情、班情、學情,抓實質,求實效。

  (三)主要操作流程:

  “四雙”,是依據課程標準提倡的素質教育應遵守的原則并最終達到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目標。

  第一雙:雙育:德育與智育并重。

  第二雙:雙主: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

  第三雙:雙體: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第四雙:雙提升:學生、教師的綜合能力同時提升。

  “四環”就是依據高效課堂的理念所要達到的目標,把整個課堂細化為四個教學環節: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小組展示、當堂檢測。

  (四)采取的步驟:

  1、總結反思,分析教育教學現狀(20xx年6月)。

  2、學習教育教學理念,提出整改建議(20xx年6月——7月)。

  3、完善管理機構,制定課改保障措施及課改方案(20xx年7月——8月)。

  4、學習研討,培訓課改方案(20xx年8月)。

  5、課改引路(各科教研組長),分享反饋,調整完善(20xx年9月)。

  6、全面實施強化管理。層層把關,一抓到底(20xx年10月——20xx年1月)

  7、階段總結,修改完善課改方案(20xx年2月——20xx年3月)。

  8、科科落實,課課強化,嚴把課改質量關(20xx年3月——至今)。

  (五)采取的方法

  1、教師集體研討,領導把關,指導,確定方向,方法,流程,步驟。

  2、組內集體備課,選代表做研討課,研討活動中,各組及時總結得扮,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探討補救措施,再進行下一輪研討課。

  3、教務處領導協同教研組長堅持深入一線觀課、議課,具體指導。教務處領導身先士卒,或到班級具體代課,或與教師同課異構,引領示范。

  (六)出臺的制度

  1、《博愛“四雙四環”高效課堂模式嘗試》試驗稿。

  2、根據課改需要重排的課程表——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科學等科目為小課間,大課節(2節40分鐘的課連上)。

  (七)預期取得的效果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以接受性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問難、主動探究、切磋學問,敢于創新的.精神和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能力。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2

  一、指導思想

  學校深入學習和貫徹xx縣教育教學工作會會議精神,認真落實《xx縣關于深入開展20XX年“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以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為載體,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深入進行課程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向管理要質量,向課改要質量,努力提高xx鄉小學的辦學水平。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領導,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順利實施,并取得成效,經研究,決定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三、基本情況

  xx中心小學本部位于xx縣最南端,距縣城約60多公里,學校原為xx中學校址,學校創辦于1988年秋,校園總面積30畝,總建筑面積約2000M2。學校五室齊全,各室配備擁有量均達國家級三級標準要求,“普九”各項指標均達到上級要求。

  我校下轄8所村完小。小學1-6年級在校生為660人,學前兒童為205人。其中xx中心小學(本部)學前至六年級共有455人。寄宿的學生有323人。全鄉小學共有公辦教師106人,校長、教導主任崗位培訓合格率為100%。全鄉小學入學率為100%,完成率為100%,輟學率為零,全鄉小學生犯罪率為零。小學生均校舍面積為7、92平方米,生均圖書11、3冊。學校布局合理,校園綠化、美化有成效,校容校貌變化大。小學五室、綜合室都達標。從1998以來,小學生畢業率以及行為規范合格率均達到100%。學校管理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新的突破。

  四、取得成效

  我校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以“辦負責任的學校,培養負責任的學生,做負責任的教師,造就負責任的公民”為辦學宗旨,努力將學校辦成學生的“家園、樂園、學園”。

  1、寄宿制辦學,較好地解決了路遠學生上學難問題,鞏固了布局調整成果。

  2、學校為外出留守兒童提供了一個“新家”,消除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彌補了農村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缺陷。從而使學校和教師及時填補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讓農民安心外出務工,對我鄉經濟的發展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得到進一步加強,有利于我鄉基礎教育的發展。實行寄宿制后,學校的各種軟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4、寄宿制辦學,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由于村小、教學手段落后,很多學校都是靠“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進行教學,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為此,社會、學生家長反響十分強烈。寄宿制創辦后,村小部分學生到我校就讀,農村孩子就和中心校的學生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教師隊伍人盡其才,達到了教師隊伍的優化。教學時間得到保證,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遠程教育設備)的運用,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的全面開設,都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和非寄宿學生相比,寄宿學生課余學習時間有序安排,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寄宿生之間交流、合作的機會多,尤其是學校為寄宿學生安排的晚自習由平時的課任某某輔導,等于為每個寄宿學生請一位“家教老師”,這是非寄宿學生很難達到的條件。

  5、寄宿制辦學,寄宿生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明顯增強。學校通過有計劃的對寄宿學生進行自我服務和內務整理等常規技能訓練,學生都能學會和掌握內務整理、排隊領飯、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并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校通過抽查、競賽等形式促使和要求人人過關。寄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后,回家也能幫著家長整理內務。

  6、全鄉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存在問題

  1、教師結構出現失衡現象:一是年齡結構斷層,從20XX年以來我鄉只調入1名畢業生,中老年教師居多;二是專業教師饋乏,語文、數學教師還基本合適,但七學科教師相當饋乏,目前我校只有1名體育專業教師和1名英語專業教師。另外,一些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是強者,但在科研工作方面重視不足,成果不顯著。

  2、我鄉對村完小管理不到位,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教學成績一直沒有提升。

  3、教學設備還需進一步的完善,目前中心校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學平臺,滿足不了教育教學的需求;學生電腦陳舊,有的無法使用,嚴重影響信息技術課的開設。

  4、寄宿制學校管理經驗、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校在這方面是初次探索,無成功經驗可談,而家長和社會都對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證寄宿制在安全服務的同時,又能全面發揮育人功能,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全新課題。

  5、學生基礎薄弱,“留守兒童”比例大,給家庭教育帶來了新挑戰。全鄉約有三分之一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很難有效管理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想管理又鞭長莫及,家庭教育幾乎為零。雖然老師也進行家訪、電話聯系父母,但效果不明顯。

  6、學校的娛樂設施極少,學生玩的東西太少了,學校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7、課桌椅是學校的基本設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設備之一,但是我校目前課桌椅全是舊桌椅,對學生的健康有著重要影響,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問題。

  8、學校的圖書量不足,且書籍陳舊,極大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

  六、目標與措施

  (一)學校管理。

  目標:努力建設一個完善、高效、規范的管理機制,使學校的管理規范化、科學化、人文化。

  措施:

  1、完善校長負責制,實行校長領導下的分級管理模式,提高學校管理效能和辦學水平。

  2、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堅持校務公開制度,提高學校民主管理水平。

  3、建立并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

  4、依法辦學,以德治校,規范辦學行為。

  (二)師資隊伍。

  目標: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思想過硬、業務精良、開拓創新、有個性、有特色、有風格的教師隊伍。

  措施:

  1、增強師德教育。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具備良好的自身修養和師德風貌。

  2、轉變教育觀念。領會、把握“以生為本、關愛學生“思想,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和教學民主、師生平等的現代教育觀念。正視學生的差異,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⒀八俁取⒀澳芰η閬蚋櫨姓攵孕緣囊及鎦睦災鞣⒄埂

  3、加強教師培訓。重點抓好校本培訓,每學期要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撰寫培訓總結,通過教研課、示范課、專題講座、觀看優秀課例、集體備課、網絡學習等形式培訓教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教師課堂教學培訓。活動期內,計劃請1-2所柳州市學校的教學骨干到我校開展教學交流指導活動。有機會外出聽課學習的盡量派教師參加,外出學習的老師回校后還要對全校教師進行傳達、培訓,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

  (三)德育工作。

  目標:建立“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學生自我教育為一體”的德育工作機制,建構“人人都是德育形象,事事都是德育資源,處處都是德育陣地”的德育環境,培養自主、健康的學生。

  措施:

  1、建設隊伍,德育工作大眾化。建立德育領導小組--班主任--科任某某--后勤教師的學校德育隊伍,積極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力爭鄉“關某某”和村“關工小組”的支持,定期與他們交流學生的思想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拓寬渠道,德育途徑多樣化。切實構建德育的學科結合點,將思想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每位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自覺地開展德育工作。開辟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多種育人途徑。

  3、“以生為本”,德育活動自主化。讓學生參與德育管理,在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和各項集體活動中,讓學生去策劃承辦并組織實施,體現學生主人翁精神和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各方面能力,增強德育實效性。

  4、習慣養成,德育內容實際化。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在教室內、走廊上、樓道里不要追趕、打鬧、大聲喧嘩,不要跑步上下樓梯,遇到客人、老師、同學要有禮貌的打招呼。深入開展爭創文明班級的評比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加強住宿生教育,做到文明就餐,不浪費飯菜,勤洗澡、勤換衣服,講究個人衛生,團結互助,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講文明、比禮儀、拒毒品、遠網吧”主題活動,讓學生學會做人,增強自律性,懂得感恩,回報社會。在校內,舉行節日晚會、慶祝活動、歌詠比賽和體育比賽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嘗到了課本上接觸不到的東西,個性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有利于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四)教學工作。

  目標:抓住一個中心--課堂教學,構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落實一個關鍵--教學質量,力爭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

  措施:

  1、切實加強課程管理。 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課時計劃,把各種課程開全開足。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行中有無違規現象,作為評選先進的依據,并與獎懲掛鉤。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導主任、行政值班人員每天從晨會、早讀開始到放學結束,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現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上課,課堂環節脫節、不完整,隨意上自習或未按規定時間放學等現象,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在案,并根據學校獎懲條例進行處理。

  2、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一是認真備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仔細備課。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備學生作業。二是認真上課。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教導處將隨堂聽課,不打招呼,聽后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三是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做好糾錯工作。四是加強教風管理。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還要加強教師教風管理。采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方法為:一聽(聽課堂教學);二看(看備課筆記、作業批改);三座談問卷(開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四總結提高(在上述調查基礎上,指導其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發揚光大;指出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解決好“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開展,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3、切實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擬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后進生成長檔案(根據學習情況和平時觀察,確定后進生名單,建立檔案);

  (2)任課教師必須對班級中的后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對后進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后進生,多檢查他們的課堂作業;

  (3)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后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4)經常與后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5)抓兩頭促中間,一年級和六年級任課教師要高度負責,不能從一年級起,就出現學困生,不能使學困生在畢業時還沒有脫困,中間年級教師要避免產生新的學困生;

  (6)分層轉化,一是學校監控:教導處制定將制定《后進生轉化制度》,學校每學期期末在后進生中開展評選“習進步獎活動”,通過建立制度,使后進生轉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二是重點監控:確立四個重點:重點年級、重點學科(語文、數學);重點教師、重點學生(自己不學、家長不管、成績特差的學生)。三是加強檢查:教導處按規定對后進生進行嚴格檢查考核,并及時反饋結果,提出整改意見,督促整改。四是家庭協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五)科研工作。

  目標:通過教育科研活動,提升教師研究能力,形成一支由課題負責人--課題組長--主研教師--參研人員組成的教科研隊伍;貫徹辦學思想,讓學生形成體現“創新、自主、和諧”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和相應的能力、技能。

  措施:

  1、健全科研機構、完善管理制度。一是組織機構健全。成立由校長主管,教學副校長分管,科研主任全面負責的領導機構。各成員職能目標明確、責任到位。學校每學年每學期都要結合本校情況定出可行的、具體的計劃,并且每月定期對各課題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從更新教師觀念,提高科研意識入手,讓大教育科研觀念深入人心。二是規范過程管理。以我校實際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本位,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目標來申報各項子課題,嚴格遵守各項管理制度,注重材料的積累、分類、歸檔等工作,各課題負責人負責制定計劃,進行研討,在子課題研究一段時間的基礎上,反復切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和完善,使學校科研工作的整體性與個體性研究互相結合,互相滲透,并便于指導,提高效益。

  2、抓隊伍建設,提高研究水平。學校教科研要向縱深發展,要提高研究的層次,必須依靠一支積極性高研究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來完成,所以教師的素質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每位教師認真研讀教育專著,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加強教育科研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科研素質。積極實施“研訓一體化”策略,將教育科研培訓與課題研究過程緊密結合起來。結合新課程改革,通過骨干教師講座、邀請專家作學術報告、組織外出參加學術研討會、校本科研培訓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和指導,引導廣大教師用科研的方法、科研的視角研究新課改、實施新課改,研究學校發展中生成的課題,不斷的提高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3、立足本校實際,加大資金投入,狠抓課題研究。我們根據學校教科研工作的兩個面向:面向實際,重在應用;面向教師,重在實效。學校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每年劃撥專項的科研經費。訂購各類教育教學書刊雜志,為教師開展科研提供理論基礎。購買電腦放在辦公室為教師進行網絡學習和交流提供方便。實驗教師認真分析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在科研中實踐,在實踐中科研,真正體現了科研為教學服務。

  4、抓好“六個一”工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每位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在學校博客網上傳一篇教育敘事或教學反思、每月上交一份讀書筆記、每學期完成一節公開課、撰寫一篇有質量的教學論文、制作一個教學課件,將教師“六個一”作為個人專業成長的主要要求和重要手段。

  (六)“留守兒童”工作

  目標:通過多方面、多渠道、全方位的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努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營造良好教育環境,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措施:

  1、健全組織,建立管理網絡。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擬定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注重實效,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放在心上,寫在計劃里,落實在行動中。

  2、完善“留守兒童”普查工作。班主任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進行跟蹤管理,杜絕“留守兒童”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對有不良行為的“留守兒童”,實行幫教制度,切實關心、關愛有不良行為的“留守兒童”,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學校的溫馨和社會的溫暖。

  3、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濃烈氛圍。強化教師師德教育,強調教師要有愛心,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班級內、少先隊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

  4、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學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農村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積極爭取婦聯、公安、衛生等部門及鄉、村關某某的支持與配合,共同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

  5、加強寄宿生的管理,讓寄宿的“留守兒童”有一個溫暖的生活學習的成長環境。發揮少先隊主教育陣地作用,在“留守兒童”中開展“獨立生活教育”、“進步教育”、“節約教育”、“體諒父母教育”等教育活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七)特色辦學。

  目標:學校以“感恩”為辦學理念,抓好學生“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學生感恩文化,全面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從小樹立報效祖國、回報社會、承擔責任的思想。

  措施:

  1、在1-3年級開展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教育活動,在4-6年級開展感謝國家、感謝社會教育活動。我們要將感恩教育作為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把感恩教育工作者滲透到學校德育工作、課堂教學、社會活動、家庭生活、社區實踐等各個環節中去。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長大后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2、做好《感恩的心》手語操。讓學生在做操的過程中,回想這些天來,長輩、老師、同學等對我有哪些幫助,我應該如何感謝他們,今后我又如何幫助別人,從而使學生懂得在學校、在社會、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培養學生團結友誼、助人為樂的精神。

  3、開展“十個一”活動。

  ⑴每年一次感恩節。金秋送爽,五谷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每年11月份開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我們就會明白事理,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培養學生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讓學生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之于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培養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于祖國、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⑵每年一次革命傳統教育。每年4月份開展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系列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⑶每年一次文化藝術節。為使校園活動豐富多彩,我校每年元月舉行一次校園藝術節,主要項目有書法、繪畫、手工、手抄報、文藝匯演、歌詠、課本劇表演等比賽活動。

  ⑷每學期一個新目標。要求學生每個學期開學第一周,制定好新學期養成目標、學習目標、生活目標等,并張貼在教室內,以時刻鞭策自己奮發圖進,力爭新學期有新進步。

  ⑸每學期一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這個大家庭,我們要融入大家庭中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⑹每月一次有意義的家庭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了我們健康成長、為了家庭生活富裕而日夜操勞,我們要理解父母的艱辛之路、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做一個孝敬長輩、分擔家庭責任的好學生。

  ⑺每月播放一部優秀影片。通過影片反映革命先烈經過浴血奮戰、不怕犧牲、敢于犧牲才能建立起新中國,展示我國綜合實力強大,展現我國美好河山。從而激勵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高昂的奮斗志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⑻每周一次國旗下的講話。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理想,加強學生艱苦奮斗教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教育;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注重提高他們的文明素質,讓學生終身受益;加強學生防火、防電、防毒、防雷、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拐賣、防樓道擠壓、防動物傷害等安全教育,進一步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救自護能力,保障自己人身安全。

  ⑼每周學會唱一首經典歌曲。學唱前介紹本首歌曲的創作背景,讓學生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素材、所表現的主題、所歌頌的美德,使歌曲內容深入人心、震撼人心、催人奮進。

  ⑽做好一日行為常規。讓學生明確一天從早到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如何做好事情。

  總之,學校辦學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的探索和實踐,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共同協作和配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3

  為了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中心學校的要求,我們認真分析了我校教學工作的現狀:根據上學期期末中心學校的統考情況和我校自己組織的其他年級的期末考試,我校教學成績還不夠理想,與其他學校還有一定的差距,學校沒有突出的優勢科目,在科目及各率方面與全鄉平行班級之間還存在很大的距離,個別科目位于全鄉倒數,全校整體教學質量離鄉中心學校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為了盡快改變現狀,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本學期我校將從以下一些方面著手:

  一、目標與任務

  1、抓制度,強管理,促進“三風”建設。

  2、抓培訓,促成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3、抓教研,求實效,穩步提升教學質量。

  4、抓目標,明責任,努力實現教學質量上臺階。

  二、組織領導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長主要負責全校教學質量提升活動全面協調、監控工作;副組長制定“活動”實施方案、活動的動員、活動過程的指導、評價工作。

  三、提升教學質量措施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向管理要質量

  (1)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重視備課工作。第一,認真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師統籌規劃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其內容應包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難點、教具學具準備、課時分配、授課時間、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教學后記等。第二,認真寫好教學后記。教學后記重點寫教學過程的得與失,教后的體會與認識,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把改進措施以及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與體會寫于教案后,以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第三、提前一周備課。

  (2)認真上課。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第一,教師上課前作好充分準備,帶齊教案等所需物品,預備鈴響及時到達教室門口,準時上課。第二,關心愛護學生,不諷刺、挖苦、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第三,不帶移動通信工具進課堂,上課時不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第四,上課時間,不會客,不擅自離開課堂,不做與本節課無關的事。

  (3)認真輔導。

  輔導是教學的補充和重要環節,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各班級、各課任教師都要制定了培優補差計劃,加強補差工作的針對性和系統性,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以愛為本,樹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意識,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體做法:

  ①抓后進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采取低起點、小步子,鼓勵他們戰勝學習上的困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②抓優生。加大訓練,引導他們自學,及時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讓他們向高層次發展;

  ③抓中間生。一類是臨界及格,另一類是臨界優生,針對這兩類學生學校要求課任教師要集中精力抓好,對他們要因材施教,做到四優先:即課堂優先提問,作業優先批改,課外優先輔導,家庭優先訪問;五跟蹤:即思想跟蹤,課堂跟蹤,作業跟蹤,測試跟蹤,學法跟蹤。努力使部分中間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進步。

  (4)精心布置和認真批改作業。

  第一,課堂作業必須當堂完成。第二,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總批和眉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第三,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第四,嚴防學生抄寫作業。

  (5)認真進行考核。

  單元測試由各年級組進行,要求同一時間,同一試卷。要求資源共享,不得各行其是。期中階段,學校統一進行期中考試,并作出期中質量分析。期末階段,統一進行期終考試,考試成績作為教師教學的主要實績依據。各類考試都要求教師認真評卷,及時發回,認真進行講評,并做好質量分析和查缺補漏工作。要認真督促學生訂正試卷,認真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2、加強過程管理,向過程要質量為強化教學過程管理,確保我校教學質量奮斗目標的全面完成,必須制定并嚴格執行以下教學過程管理制度:

  (1)堅持聽課制度。到班隨堂聽課,是發現自身問題,促進教改,方便交流的重要平臺。學校行政和教導處要隨時到班聽課,相互學習,提高教學效果。每位教師每學期須聽課10節以上,校領導不少于15次。

  (2)堅持教學巡導制度。學校領導人員定期不定期對所有年級教學工作進行巡視和督導,確保教學工作正常運行。

  3、重視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教師,要立足崗位練兵,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1)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2)堅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學習制度。學習內容可以是教育教學理念、課題研究交流、基本功培訓等,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營造人人參與的學習氛圍。

  (3)建立教師讀寫制度。強化自身的理論學習,所有教師每期都必須閱讀一份有關的教育教學報紙、雜志,并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摘錄,以便于在集中學習中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并進行反思討論。鼓勵教師在教育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

  四、重視家校合作,調動家長的積極性。

  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密切了家長和學校的聯系。指導家長正確認識、教育自己的子女,理解、支持、配合學校工作,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五、制定學困生幫輔計劃:

  學校教師除了保質保量完成自己基本的課程之外,學校領導掛鉤一個班級,其他科任教師幫輔三個學困生。幫輔名單如下:校長:六(乙)年級副校長:六(甲)年級副校長:五年級教導:四年級

  六、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xx年3月)

  召開動員大會,認真組織學習關于教學質量提升的是實施方案,動員和教育全校教職工提高對“教學質量提高”活動和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根據教學質量提升年方案,認真組織實施。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有關制度,開展各種學習、教學、培訓、檢查、評比活動,每學期選出教學質量提升活動中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單項表彰

  (三)總結階段(20xx年7月)

  進行總結,總結經驗教訓。選出本次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中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4

  為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意見>的通知》(寧黨辦〔20xx〕47號)精神,推進我市“一高三化”進程,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基礎教育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基礎教育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五大工程”為抓手,加快補齊基礎教育短板,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xx年,全市基礎教育實現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發展,有效滿足市域內常住人口增長需求,主要發展指標和質量水平走在全區首位、西部省會城市前列。

  學前教育優質普及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100%,縣域內86%以上的班額達到國家認定標準,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評估認定比例達到50%。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至少3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驗收。

  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創建自治區級特色高中7所。

  特殊教育延伸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加快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全市以縣(市)區為單位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6%,實現特殊教育向高中階段延伸。

  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明顯提升。自治區、市、縣三級骨干教師比例分別達到15%、20%、25%,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測評100%達標。

  基礎教育改革水平明顯提升。將評價、招生改革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成銀川市教育質量評價、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及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大數據網絡平臺。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實施立德樹人工程

  1.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

  持續推進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強化思想政治課關鍵地位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作用,優化思政教師列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體系,增強德育實效性針對性,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打造40節區級、60節市級“同上一堂思政課”網絡精品課,建立30個區市思政名師工作室,持續開展“三進”優秀示范課和優秀教研成果評選,建設覆蓋各年級各學段在線優質思政課資源。(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團市委,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推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形勢政策教育常態化,加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民族團結教育,中小學校堅持每周一及重大節慶日舉行升國旗儀式,開展向國旗敬禮、國旗下宣誓、國旗下講話等活動,每周組織開展1次主題班、團、隊會,每學年至少安排1周時間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強化少先隊工作政治屬性,持續加強政治啟蒙,打造50節區級、100節市級“紅領巾學黨史”網絡精品隊課。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銀川市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培育選樹30所區級、70所市級德育示范學校。組織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各類主題實踐活動。(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團市委,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提高體育水平

  制定《銀川市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強化體育教會勤練常賽,健全區市縣校四級體育競賽制度,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培育20所區級、80所市級“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使每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3.提高美育水平

  制定《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強化美育教會勤練常展,實施學校美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支持建設50個區級、50個市級中小學高水平藝術團隊,使每名學生能夠掌握1—2項藝術技能,建好滿足藝術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要的設施場地和專用教室。(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4.提高勞動教育水平

  持續落實《銀川市中小學勞動教育任務清單(試行)》,強化勞動教育會勞崇勞勤勞,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開足用好勞動教育課時,打造30門區級、70門市級勞動教育精品課,遴選培育60所區級、40所市級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命名掛牌20個區級、80所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支持創建一批全國勞動教育實驗縣(區)。牢固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環節。(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5.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確保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和專兼職心理教師配備達到100%,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日常教育和心理疾病早期干預。建立銀川市中小學(幼兒園)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建設100個市級心理援助熱線團隊,為師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導服務。(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6.加快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

  實施“銀川市家校共育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共建率達到100%,每個學校至少確定1名專兼職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每學期至少召開1次家長會、舉辦1次家長開放日活動,定期開展家訪。加快推進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建設,學校每年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和2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培育創建一批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范學校和優秀家長學校。(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婦聯,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統籌社會教育資源有效開發配置,推動全市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軍事國防等教育基地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等資源向學生免費開放,建成銀川市學生綜合實踐教育中心,引導中小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二)加快實施資源增量達標工程

  7.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能力

  全面落實《銀川市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方案》(銀黨發〔20xx〕13號),三區、兩縣一市分別制定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把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納入本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嚴格實施。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全面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要求,原則上3000人以上規模的城鎮小區應配建1所幼兒園。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幼兒園改造力度,引導國有企事業單位、普通高校舉辦的幼兒園面向社會提供服務,逐步實現就近入園。啟動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計劃新建53所幼兒園,新增學位38000個,銀川市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統一提高到400元,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100%,全市縣域內86%以上的班額達到國家認定標準,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評估認定比例達到50%。(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代建局、市審批服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8.強化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

  編制《銀川市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20xx-20xx年)》,加強城鎮學校建設,通過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造和能力提升項目,新建、改擴建106所中小學,擴大城鎮學位供給,保障學生就近入學需求,逐步實現小學45人、初中50人標準班額辦學,化解2000人以上大校額。統籌鄉村振興與鄉村學校布局發展,結合農村人口增長趨勢,科學確定中小學、幼兒園服務半徑和辦學規模,推動鄉村學校相對集中辦學,優化農村學校資源布局;加強寄宿制和小規模學校建設,改造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臺賬,建立完善信息化、實驗儀器、圖書、體育、勞動教育器材等裝備管理監測、有效使用和補充更新機制。力爭到20xx年,全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評估認定比例達到50%。(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代建局、市審批服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9.推進普通高中基礎設施提標改造

  加大普通高中基礎設施投入和教學儀器設備配備,規劃新建普通高中3所,新設普通高中1所,改善8所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增加選課走班普通教室數量,著力化解大班額,滿足新課改新高考要求。加強數字化實驗室、智能化探究室、社團活動室、體育場館、多功能報告廳等建設,適應學生培養新需求。鼓勵普通高中積極開展科技、外語、藝術、體育、勞動教育,形成辦學特色,培育打造自治區級特色高中7所。力爭到20xx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代建局、市審批服務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0.推進特殊教育延伸融合

  支持縣(市)區因地制宜在中小學附設特殊教育學校(班)。爭取自治區支持市、縣、校三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對接收5名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學校設立專門資源教室。鼓勵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在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支持中小學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新建學校原則上達到無障礙建設標準。(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殘聯,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三)加快實施規范化管理工程

  11.規范教學組織管理

  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加強課程實施日常監督,確保達到國家規定學業標準。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管理,規范教材、教輔和教學資源審核選用機制,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教材。嚴格落實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堅持提前備課,嚴禁不備而教、超標教學等違背教學規律行為。落實教育部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五項管理”規定和“雙減”要求,建立長效機制,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幼兒園必須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嚴禁小學化傾向。開展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試點工作,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和入學適應教育。(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自治區分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導學校形成教學特色。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基本技能,落實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技術要求,熟練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沉浸式教學方法。深入開展創新素養教育,建設20個創新實驗室,20個創新素養教育名校(園)長工作室,培育創新素養教育領航學校50所,促進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形成。開展調研課摸底、推門課檢查、優質課評選、競賽課展示、示范課推廣,學校精心組織說課、磨課、聽課、評課、公開課等活動,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案例。持續開展“推進課堂變革”教學評比展示活動,提高教師《銀川市課堂教學“五項核心指標”(修訂)》理解運用能力。完善教研部門教育質量監測職能,充實教育監測力量,強化監測結果的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3.推動城鄉教育協同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防輟學新增反彈。落實《銀川市直屬學校與市轄縣(市)區屬學校委托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到20xx年托管30所縣(市)區屬學校,培育成熟30所優質學校,推動城鄉集團化辦學全覆蓋,著力提升城鎮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農村學校教學過程性監管,統一城鄉學校教育教學、教師管理、業績考核、教育評價標準和要求,全面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建立學業水平分級監測管理考評制度,監測考評結果作為校長和教師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4.加大教育科研創新力度

  實施教研員專業能力提升計劃,遴選一批學養深厚、理念先進、能力突出的教師擔任專兼職教研員,加強市級學科中心組建設。實行專職教研員任期制,建立教研員準入退出、交流輪崗、考核評價和獎勵懲處機制。建立教研部門包片區、包學校、包學科、包教師、包質量工作機制,采用網絡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及教學展示、現場指導、課題研究等方式推動區域、城鄉聯動教研,加強市級學科教研基地建設。強化教研員專業引領作用,教研員每學年線上線下開展講座、示范課、公開課等不少于6節,聽課評課說課等活動不少于80節次。成立銀川市基礎教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學科研究和教學工作指導。制定銀川市基礎教育校本教研統一標準,發揮銀川市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平臺功能,建立學校規范實施、教師積極參與的校本研修工作機制,通過集體備課、聽評課研討、案例分析、課例研究、專題講座和學科課程研修等形式,滿足各層次教師發展需求,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積極遴選推廣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和精品示范課,培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5.深化“互聯網+教育”融合推廣

  高標準推進“互聯網+教育”示范市建設,加快寬帶網絡校校通提速升級,推動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5G網絡背景下的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通過搭建云校智研共同體、云師精研共同體、云課專研共同體等方式,大力實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實現常態按需應用。依托教育云平臺,構筑“平臺+資源+應用+服務+數據”的教育生態圈,讓線上教育、教研、診斷、評價觸手可及,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立教師使用資源、上傳課程、在線互動、應用研究審核把關和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優質資源班班通常態應用,推廣使用數字教材。推動教師使用網絡學習空間,有效獲取優質資源,及時上傳精品課程,開展線上師生互動,形成課內與課外、現實與虛擬、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建立市、縣、校三級貫通的教育大數據治理體系,加強智慧校園建設。(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網絡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6.嚴格民辦教育規范管理

  有序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依法制定章程,健全學校決策機制和管理機制,全面規范民辦學校資產和財務管理。完善民辦學校年檢制度,將黨建工作作為年檢必查內容。開展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規范辦學整治行動,引導民辦教育健康規范發展。(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四)加快實施新時代強師工程

  17.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制定《銀川市教育系統師德專題教育實施方案》,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人才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考評、評優選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實施教師入職宣誓制度,建立師德師風承諾、負面清單和失范通報警示制度,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嚴禁教師組織、參與有償補課。建立師德檔案,把師德評價與教師人事檔案同步管理。加強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突出典型樹德,推進“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8.創新教師專業發展平臺

  實施高校與教研機構“雙聘雙導師”制度,鼓勵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聘請具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校長、教師參與師范生培養,加快建立師范院校、教研機構和幼兒園協同培養培訓教師新機制。支持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強學前教育研究中心和培訓中心。暢通基礎教育教師專業層次提升通道,強化對非師范類教師專業能力培訓,實現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全部持證上崗。統籌教師培訓機構、教研室、教科所(室)、電教館等機構資源,建設各級教師發展機構,更好為區域教師專業發展服務。以“塞上名師”“鳳城名師”和特級教師、三名(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工作室所在學校為重點,培育20所區級、30所市級教師發展基地校,孵化教改課改成果,培養壯大教學骨干名師隊伍。(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委人才局,市科技局、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19.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

  拓寬高質量教師培養渠道,積極爭取教育廳、人社廳擴大國家公費師范生、地方公費師范生、特崗教師分配比例。加強校(園)長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理念先進、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園)長隊伍。建設教師培訓管理平臺,依托市、縣(市)區師資培訓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和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統籌自治區、市、縣、校四級培訓項目,實施精準培訓和菜單培訓,突出新課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術培訓,打造精品高端培訓項目,“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市教師全員輪訓,每位教師年均培訓達到36課時,5年不少于180課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力爭20xx年,實現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測評100%達標。實施中小學教師高端研修計劃,選派骨干教師和校長到東部發達地區和國(境)外參加培訓,強化跟崗實踐和實地研修。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助力教育創新,探索教育教學新模式,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引導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實現教師智能素養培養培訓全覆蓋。(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0.加快建設拔尖領軍人才隊伍

  實施千名教育人才培養工程,健全完善市、縣、校三級拔尖領軍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教師年度人物評選制度,通過層層選拔、定向培養、定期考核、資金支持等方式培育高層次教育人才,每年評選表彰區級教學名師30名、市級教學名師300名,區級優秀班主任10名、市級優秀班主任30名,區級優秀教研員1名、市級優秀教研員10名,區市級領航書記校(園)長10名、卓越教育人才1名。遴選一批學術技術帶頭人,認定新一屆“鳳城名師”,每年新建2個“特級教師”工作室、5個“名校長”工作室、1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20個“學科名師”工作室。通過聘任工作室導師,確定培養對象,發揮名師工作室引領培養、輻射帶動作用,培養、培育一批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和教學名師,為銀川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對自治區骨干教師提升學歷給予補助。力爭到20xx年,自治區、市、縣三級骨干教師比例分別達到15%、20%、25%。(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委人才工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1.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

  健全教師工資長效聯動增長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核增中小學績效工資總量,完善績效考核分配辦法,重點向教學一線、教學實績突出和課后服務教師傾斜。落實校長津貼、班主任津貼和寄宿制學校績效工資。制定出臺《銀川市關于加強學前教育保障的具體措施》,依法保障公辦園教職工工資待遇,逐步實現同工同酬。普惠性民辦園參照公辦園教職工工資標準執行。爭取自治區通過以獎代補引導鼓勵各市、縣(區)落實普惠性幼兒園教職工社保待遇。優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高級職稱崗位設置,理順實驗員、校醫、會計等職稱評聘渠道。加強聘后管理,在崗位聘用中實現能上能下。營造尊師重教、師道尊嚴的良好風尚,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五)加快實施改革創新工程

  22.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全面清理與教育評價改革政策相悖和不相符的制度文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符合國家教育評價總體改革要求,印發《銀川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方案》,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倡導綠色評價、增值評價。完善幼兒園質量評估標準,制定中小學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實施細則,定期組織評估,強化結果運用。改革教師評價,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聘、評優獎勵的首要要求,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考查。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撐教育評價改革。將教育評價改革貫徹落實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3.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堅持和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與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制度,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積極推進中考改革,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高中招生錄取機制,增加中考體育分值,將美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為推動學校均衡發展,從20xx年起,將中考“指標到校”分配比例從60%提高到70%,以后逐步提升。穩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建設學生綜合素質管理平臺,將品行日常表現、體質監測、美育和勞動教育課程學習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逐步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4.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爭取自治區支持,通過編制配備和政府專項保障相結合等方式做好公辦幼兒園教職工配備,將公辦園中保育員、安保、廚師、衛生保健人員等服務按規定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通過教師編制動態調整、優化學校布局挖潛等方式補充中小學教師,促進編制在城鄉、區域、學段、學校間科學調配,滿足中小學開齊開足思政、勞動教育、心理健康等課程,適應普通高中新高考選課走班需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學校提供后勤、宿管、安保、醫護等服務。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總量內統籌調配學校教師編制和崗位數量,并向同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備案。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交流輪崗時間一般不少于3年,鼓勵通過城鄉結對、校際協作、走教互幫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開展交流輪崗,促進教師均衡配置。(牽頭部門:市委編辦、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5.深入開展校園綜合治理

  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齊抓共管的校園治理工作機制。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加強校園人防物防技防,實現中小學(幼兒園)封閉化管理、專職保安配備、一鍵式報警器及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聯網、“護學崗”四個100%工作目標。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加強醫教協同聯動,積極開展健康學校創建,每年創建20所自治區級健康學校、30所市級健康學校。健全學校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置機制,依法打擊“校鬧”行為。加大教育投入,將學校各類服務納入財政預算中,夯實校園治理基礎。(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完善教師減負機制,嚴格落實教師減負十項措施,從嚴控制面向學校、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和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落實《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保障教師依法實施教育懲戒。(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委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考核監督問責,學校黨組織每半年向上級黨組織報告1次意識形態工作情況,每年開展1次意識形態工作考核。學校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要將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作為民主生活會、年度述職考核評議的重點內容,進行專項報告。健全課堂教學管理辦法,成立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每學期至少開展3次課堂教學抽檢巡檢。完善教材審查備案機制,嚴把學校教學用書和教材選用關。(牽頭部門:市教育工委,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管理。嚴格執行《銀川市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辦法(暫行)》,加強預付費資金監管,規范整治學科類培訓、虛假廣告、合同欺詐、違規收費等不良行為,嚴查超國家課程標準和超規定時間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26.提升銀川教育國際化水平

  積極申報自治區中小學人文交流支持計劃,爭取建設5個區級和10個市級中小學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每個基地保障項目和建設經費20-30萬元。根據辦學需要,在普通高中開設俄語、日語、法語等課程,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設符合國家要求的國際課程,豐富國際課程內容,提高辦學質量。(牽頭部門:市教育局,配合部門:市外辦,責任單位:各縣(市)區)

  四、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由市教育局牽頭,制定《銀川市關于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銀川市關于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責任清單》,明確各有關部門(單位)職責分工,建立年度工作任務臺賬和考核工作機制,將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納入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適時召開全市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部署推進會。

  (二)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按照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不斷總結好經驗做法,抓示范、樹典型,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根據工作推進情況組織督導檢查,掌握工作進度和質量,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對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成果進行年度評估考核,推動重點工作、任務目標全面完成,確保各項基礎指標逐年提升、成效顯著。

  (三)驗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牽頭組織實施市級評估驗收工作。9月底前,縣(市)區向市政府教育局督導室提交自查報告和驗收申請;10月底前,完成縣(市)區市級督導驗收;12月底前,做好終期評估,迎接自治區對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全面評估。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推進工作機制,強化協調督導,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市教育局成立工作專班,確定年度重點工作,完善政策保障、明確責任分工、強化協調落實,形成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市直各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全力配合做好各項工作。各縣(市)區根據本方案提出的“五大工程”和26項重點任務,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詳實任務清單和具體推進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任務。

  (二)強化資金保障。各級財政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統籌安排專項經費保障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建立健全基礎教育學校成本核定、成本分擔和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和成本核定及時調整幼兒園保教費、普通高中學費標準。依據國家及自治區有關規定、按照成本補償原則確定中小學校課后服務費標準,通過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

  (三)強化監督考核。將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納入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考核約束獎懲機制。市教育局會同有關部門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過程性督導,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積極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形成合力。市教育局每年12月將各縣(市)區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考核評價情況上報市委、市政府。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5

  為全面貫徹落實《賀蘭縣委辦公室賀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賀蘭縣就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推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推進“五育并舉”綜合發展,提升育人實效,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圍繞“立德樹人”核心,牢牢抓住學校育人的主陣地,實施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突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傳承愛黨愛國、勵志上進、情系家國、心系民族精神教育,全面對標既定目標任務,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同步協調優化高效發展。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xx年,全校經過困難期、轉型期、穩定期、進入發展期,學校各項工作同步、協調、優質、高效發展,教育服務更加全面、教育治理更加有效、教育質量更顯突出、辦學特色、綜合育人能力顯著提升、學校特色化發展日益凸顯。

  三、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立德樹人工程

  1.堅持培根鑄魂。

  加強思政課堂建設。強化思政課關鍵地位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作用,培養和建設1個校級思政名師工作室,打造優秀青年思政教師團隊和思政精品課堂,積極參加區市縣思政優質課評比。開展思政課堂教學研究,落實課堂思政。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學指南》,引領青少年學生永續中華民族根與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民族文化自信、價值自信根基。安排思政教師列席學校行政班子理論學習,常態化推進思政課“三進”工作一體化集體備課,教研交流,開展課堂思政示范課。

  完善學校德育體系。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全面引領學生牢固樹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中國人民解放軍,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意識,著力提升學生家國情懷、公民道德責任意識、紀律規矩意識、學習進取意識、友好互助意識,勤儉節約意識。

  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德育活動,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為抓手,全面落實革命傳統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以培善向善活動為抓手,打造年級班級儒雅教育和善行教育,以班級學生學習實踐為切入,通過頌、背、改、行,引領和規范學生學習生活言行;深化“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堅持開展“開學第一課”“中華經典誦讀”“道德講堂”“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大力發掘和表彰好人好事,講好“凡人善行”故事,同時加大各類活動評比表彰,樹立學生中各類典型和榜樣,用身邊的事來教育身邊的人,用身邊的人來感染身邊的人,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德塑人,全面推進和提升班風、學風建設實效。

  增強和提升共青團、少先隊政治屬性。加強黨組織對共青團、少先隊的指導,持續加強政治啟蒙,提升學校團隊組織戰斗力和工作實效。堅持每周一及重大節慶日舉行升國旗儀式,開展向國旗敬禮、國旗下宣誓、國旗下講話等活動,每周組織開展1次主題班、團、隊會,每學年至少安排1周時間開展實踐教育活動。

  堅持開展“七比七賽”活動。通過班級“比學習賽成績、比衛生賽整潔、比紀律賽秩序、比文明賽禮貌、比活動賽組織、比誠信賽品德、比管理賽安全”系列活動,講清要求,立好規矩,有序實施,全面推進班級學風、衛生、紀律、禮儀、秩序和誠信教育,實現衛生上臺階,隊伍有秩序,儀表有規范,面貌有精神,品德有保障,早操有口號,集會有隊形,講評有內容,整體有提升。

  推進潔凈班級建設。推進班級建設精細化、人文化、精品化建設。實現班級桌凳擺放有序,學生桌面文具統一居左放置,必須做到人離開,凳進桌;教室窗臺有盆花,教室走廊地面無垃圾、無滋泥、墻面無涂污,窗戶玻璃明亮光潔;衛生工具清洗干凈,擺放有序。實現早操呼號出操,排列整齊,縱橫成線,收操小結有講評;集會呼號整隊,安靜有序;實現學生校服穿著整潔,發型規范;開展學生禮貌問好活動,發掘學生特長,培養良好興趣愛好,促進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實現班級學生座位左右1-4組及前后四排定期滾動,實現學習資源公平共享。實現班干部合理設置。班級設置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和安全班長;學科設置學科課代表。實現下午課前準備時段,學生提前進班,各教室課前有歌聲或詩歌誦讀。

  強化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推進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健全心理健康教師配備和課程開設,開展師生心理健康講座輔導,為師生提供可靠心理健康指導和服務。

  開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抓好班級團支部和班級少先隊中隊建設,監督共青團員佩戴團徽,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年級部集會時必須集體合唱《國歌》《共青團團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和《歌唱祖國》;學校或年級部必須定期召開年級學生大會,學生干部會議,各類學生干部集體談話會;加強對年級各班違紀學生談心談話和紀律教育。

  2.體育工作上臺階。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全面推進學校體育教育提質量、全覆蓋、有成效、創品牌,制定《賀蘭二中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方案》,強化體育課程內容教學實施和體育項目教會勤練常賽,落實“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課堂教學模式,健全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完成學校塑膠運動場升級改造;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保證每班每周3節體育課,做好、做實“三操量活動”,保證學生在校每天鍛煉時間在一小時以上。立足國家足球項目學校,學生籃球體育特色學校基礎,開展跳繩、乒乓球運動全面普及,結合學校體育場地,開展師生建身活動,幫助每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

  3.美育工作有實效。落實美育“教會勤練常展”,實施“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課堂教學,幫助每名學生掌握1—2項藝術技能。繼續開展學生藝術社團建設,發揮信息化書法教室優勢,推進師生書法愛好培養,堅持開展年度“墨香中國”師生書法展評活動,繼續打造剪紙、版畫、合唱藝術品牌,舉行年度藝術體育文化節,利用學校愛國主義影視中心開展京劇、秦腔、黃梅戲、越劇等中華傳統戲曲電影觀影活動,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4.開展勞動教育系列活動。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強化勞動教育,持續落實《銀川市中小學勞動教育任務清單(試行)》和《賀蘭二中學生勞動教育任務清單》,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團隊,培養學生會勞崇勞勤勞意識,每周開設1節勞動教育課,每學期舉辦1次勞動周,協調社會資源服務資源,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安排校醫入班講健康教育課,把師生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環節,提升師生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5.社會協同育人。落實“賀蘭縣家校共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賀蘭二中家長學校,聘請1名專兼職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定期開展“千名教師進萬家”教師家訪活動;各班級均成立家校委員會,本著“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勤商量”的原則開展家校聯系,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適時組織進行家訪活動,協商解決班級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在年級、班級管理方式、措施方面爭取廣大家長的認同和支持,形成家校教育最大合力。積極對接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學生關愛及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

  (二)加快實施資源增量達標工程

  6.積極爭取學校基礎建設。積極爭取教育體育局以及上級部門教育建設項目,完成對學校水泥籃球場、塑膠跑道、20xx年建設的實驗樓原有錄播教室的建設和改造;建設信息化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室,滿足信息化條件下實驗學科測試需要,到20xx年實現學校校園教育教學設備基礎建設標準化、正規化、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三)實施規范化管理工程

  7.嚴格規范教學組織。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加強課程實施日常監督,確保達到國家規定學業標準。嚴格落實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堅持提前備課,嚴禁不備而教、超標教學等違背教學規律行為。落實教育部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五項管理”規定和“雙減”要求,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高質量開展學生課后延時服務。

  8.持續提堂教學質量。根據《賀蘭二中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規劃》,繼續落實推進“向班級管理要質量、向年級調控要質量、向規范教學要質量、向備課組教研要質量、向檢測分析要質量、向高效學習要質量、向信息化教學要質量”總思路,堅持“心中有目標,眼里有學生,腦中有方法,腳下有行動”理念,開展以“推進課堂變革-五項核心指標”為標準的課堂教學變革,規范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認知、知識內化、學習探究、潛能釋放和學習能力提高。在信息化運用提升2.0示范校推進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教師信息化運用能力,引領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基本技能,落實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技術要求,廣泛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沉浸式教學方法。抓實課前課中課后三段,落實課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借助賀蘭二中學生信息網絡課程自學平臺,引領學生實施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形成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課堂里面能消化,課后復習能鞏固,單元測試來提高有效體系。堅持開展定向聽課、推門課檢查、優質課評選、競賽課展示、示范課推廣。繼續加強與縣教研室、銀川九中閱海分校、銀川二中、唐徠回中的對接交流,借助區市名校教學幫扶優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9.切實提升教研能力。成立賀蘭二中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對標區市縣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任務,開展學科研究和教學工作指導。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全面提升教師學校教研能力,堅持降低重心開展學科教研,繼續推進和加強備課組建設,實行備課組長年度選聘制,推進備課組由教科室、年級部并行管理模式,教科室監督指導引領教研,年級部側重教學質量的統籌實施。行政領導參與指導備課組活動納入考核;樹立行政領導是聯系指導的學科成績提升責任人的理念,牢固樹立全校上下人人關心教學,人人參與教學,人人服務教學理念。轉變行政領導聯系指導學科教研空掛名,不到位,無實效、兩層皮,考好考壞與己無關系的錯誤認識;行政領導參與聯系指導,名師骨干示范帶動,多措并舉,協同提升、多維一體提升教學教研實效。

  堅持開展每周定向聽課活動,關注青年教師課堂指導,行政領導每周聽課不低于2節,每學期不低于15節,指導教師不少于10人次;教學副校長每周聽課不低于4節,每學期不少于50節;指導教師不少于30人次;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周聽課不少于3節,每學期不少于30節;指導教師不少于20人。實行每周聽課安排和聽課情況通報制,使得聽課活動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工作機制,滿足各層次教師發展需求,提升新時代、新理念、新技術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能力,推進銀川市課堂變革核心指標的課堂融合,提升教師參與教研的意識和開展教研的能力,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課堂教學、課例講授、教育教研競賽。

  10.深化“互聯網+教育”融合推廣。以“互聯網+教育”示范校和人工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示范校,全區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操作提升2.0百所示范校為平臺,持續推進互聯網信息化教學綜合提升,分批分期開展青年骨干教師信息化應用團隊,深入挖掘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5G網絡背景下的智慧教室、VR虛擬體驗教室、創客活動、互聯網書法教室潛在功能,培養平板教學、方略盒子、虛擬現實教學品牌課堂;依托賀蘭一中互聯網教研聯盟平臺,開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網絡課堂應用,全力推進教師教學助手、個人空間的熟練使用和個性化建設,借助賀蘭二中學生網絡自修平臺學科二維碼集成資源,形成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自學與輔導有機融合的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模式。開展數字教材使用培訓,推動教師使用網絡學習空間,有效獲取優質資源,及時上傳精品課程,開展線上師生互動,形成課內與課外、現實與虛擬、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

  11.全面落實“五項管理”“雙減”要求。持續開展學生手機、睡眠、作業、讀物、體質“五項管理”,堅持開展“五項管理”學生問卷調查,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完善制度,確保各項規定落實到位;加強作業管理、作業指導管理、作業批改管理、努力實現作業“減量提質”;推進作息管理,實現學生睡眠時長有保障、質量有提高;堅持學生手機入校園申請制度、學生手機校園內統一管理、禁止有機布置或完成作業,做到手機“管得住、用得好”;持續開展學生讀物監管審查,推進圖書進班級活動,保證“三操兩活動”的開展,嚴控學生近視率,抓好提質管理。

  12.全面推進校園綜合治理。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定期召開意識形態工作專題會議;嚴防宗教勢力滲透校園。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全面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完善校園治理保障體系,保障和提升校園人防物防技防,封閉化管理、專職保安配備、一鍵式報警器及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聯網、“護學崗”四個100%工作目標。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加強醫教協同聯動,積極開展健康學校創建,健全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置機制,抓好校園欺凌預防、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專項建設,在公安機關的支持下,依法打擊“校鬧”行為,保護師生安全,維護學校權益。

  (四)實施新時代強師工程

  1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人才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考評、評優選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定期進行師德師風講座,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強化依法執教、依法施教認識,開展師德師風承諾、公布負面清單和失范通報警示制度,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嚴格執行自治區教育廳“七嚴禁”,嚴禁教師組織、參與有償補課。建立師德檔案,將教師失范行為納入當月考核并記入個人師德年度記錄。

  14.持續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制定年度學校教師培訓計劃,強化教師培訓,使得年度教師培訓有內容、有目標、

  有考核、有成果,發揮區市縣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堅持開展每周定向聽課活動,關注青年教師課堂指導,以“互聯網+教育”示范校和人工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示范校,全區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操作提升2.0百所示范校為平臺,持續推進互聯網信息化教學綜合提升,分批分期培訓培育信息化應用骨干教師,全力培育培養優秀青年教師教學梯隊,20xx年形成全學科教師隊伍可持續成長、可持續發展。

  (五)實施改革創新工程

  15.改進學生評價模式。在教育體育局的指導下,開展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的學生評價探索,落實“五育并舉,五育融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減少檢測次數,扭轉以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關注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健康藝體愛好,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由學校辦公室牽頭,制定《賀蘭二中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賀蘭二中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責任清單》,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年度工作任務臺賬和考核工作機制,實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將落實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納入對各部門履行職責評價考核。并召開全校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部署推進會。

  (二)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按照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不斷總結好經驗做法,抓示范、樹典型,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根據工作推進情況,嚴控工作進度和質量,協調解決具體問題。

  (三)驗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迎接上級教育部門評估驗收工作。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6

  為切實鞏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成果,推動全縣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進一步把工作重心落實到提高教學成績上來,落實到提升教育質量上來,根據全縣質量教育教學工作總結表彰會議精神,結合全縣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縣教體局黨委決定,20XX年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質量提升年”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促發展,以質量檢驗發展的意識,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總體目標:認真分析局機關和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教育工作質量現狀,進一步理清提升質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質量的措施,探索建立教育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明確提升教學水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責任意識。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使“質量提升年”活動成為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過程,成為探索建立教育教學質量長效機制的過程。

  二、主要內容

  “質量提升年”活動以“雙六提升”為主要內容,即縣教育體育局和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分別從六個主要方面提升質量。

  (一)縣教育體育局

  1.提升教育發展質量。樹立“大教育”觀念,促進各類教育統籌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特殊教育,加強實踐活動中心建設,使各級各類教育在結構上科學合理,規模上相互適應,質量上相互支撐。穩妥選用民間資金,發展壯大民辦教育。積極探索各類教育發展內在規律,使教育更加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使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使學校更加符合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發展的期望,大力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用教育的發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2.提升教育創新質量。深入開展教育創新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探索教育發展創新的路徑和模式,抓好教育理論創新、教育實踐創新和教育過程創新,著力轉變不適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提高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局機關各科室要以申報基礎教育課程綜合改革實驗項目為抓手,加強對各實驗項目學校的指導、督促與檢查,保證實驗項目學校出成果、見實效。通過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創新,努力把機關科室打造成創新型科室,把學校打造成創新型學校,把教師培養成創新型教師,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用教育理念的創新帶動教學工作的創新。

  3.提升項目建設質量。高度重視20XX年度教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發揮應有的效益和作用,鞏固發展成果,改善辦學條件,為提升教育質量提供基礎保障。有關科室要加強對項目申報、建設規劃、圖紙設計、招標投標、項目管理、工程監理、資金監督、檔案資料、檢查驗收等全過程的管理和監督。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積極實施“重點包包、分片包干、倒排工期、檢查監督”等制度,確保每個教育項目都成為優良工程、安全工程、高效工程、廉潔工程,用項目建設的質量夯實教學發展的基礎。

  4.提升教育管理質量。堅持科學管理,深化職級制改革,推進縣管校聘,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強化教育培訓,增強教干理論水平、業務素養和決策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素質過硬、作風優良、勤政廉潔的干部隊伍。堅持規范管理,完善考試招生制度,加強工會建設,強化學校德育、教學、文化、隊伍、安全與后勤管理,規范圖書、儀器、電教、音體美衛等器材的管理使用,努力形成職責清晰、程序嚴密、要求具體、行為規范的管理制度體系。堅持依法管理,推進依法行政,加強義務教育保障經費、學生資助金和學校財務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使各項管理行為在法律框架內進行,用先進的管理帶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5.提升教育評價質量。增強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教育質量分類標準、評價和監控保障體系,把城鄉、校際之間發展差距、困難群體學生教育權益保障、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學校的辦學特色等作為評價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建立健全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機制,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將反映學生發展水平的指標,以及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因素作為評價的內容,對全縣教育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用教育評價的質量激發教學成績的整體提升。

  6.提升工作落實質量。提高工作執行力,不搞變通、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上級和局黨委的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政出必行,行必有果。對教育重大政策措施、重要工作的貫徹執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掌握落實進度,使工作安排部署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項項有效果。嚴格落實局機關聯校包點制度,繼續實行局機關校園安全、信訪穩定、教育教學、招生考試、控輟保學等工作的“一崗雙責”制度,創新督查內容和方式,拓展督查范圍,提高督查成效,用工作落實的質量檢驗教育質量的高低。

  (二)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

  1.提升學校德育工作質量。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工作全過程,充分挖掘校內外德育資源,做到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重視少先隊和班主任工作,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要加強德育工作研究,創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繼續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優質課評選活動,把德育滲透于各科教學,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加強學校家長委員會建設與管理,推動全國家長學校建設實驗基地工作,迎接全國家長學校實驗基地實驗學校的驗收。

  2.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把課堂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學前教育監管,防止幼兒園“小學化”。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定期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通過達標課、觀摩課、公開課和開展各優質課評比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比賽活動。廣泛參與全市基礎教育改革項目實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和特色課程,不斷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持續開展品牌學校和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堅持“應用推動”和“機制創新”,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為穩步提升課堂質量提供技術支撐。開足開齊實驗課、音體美衛等課程,提高功能室的使用率。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教育教學評價,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加強中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學校教育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

  3.提升校園文化建設質量。進一步健全學校宣傳工作體系,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建設一批寓意深刻、內涵鮮明的校園文化設施,優化美化亮化硬化校園環境,努力建設綠色生態和諧校園。把教學育人與環境育人緊密結合起來,繼續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立足鄉情、校情,挖掘符合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內涵,培育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做好古郯文化、孝文化、銀杏文化、杞柳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工作,鼓勵學校建立國學堂。大力開展足球進校園活動,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積極推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大課間活動,抓好科技教育、國學教育及經典誦讀等活動,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

  4.提升安全穩定工作質量。學校、幼兒園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學校安全穩定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實行安全穩定工作“一崗雙責”,做到安全穩定工作與教育教學業務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考核。強化全員安全責任意識,完善安全工作機構,健全維穩制度,加強安全穩定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安全常規教育與管理,定期開展各類安全演練活動,增強師生自救自護能力。定期排查安全隱患,做好安全隱患的整改工作。堅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信訪制度,充分發揮校情民意信息平臺和校風訴求室的作用,用好暢通師生意見反映渠道,掌握社會訴求,要抓小、抓微、抓全,及時化解矛盾,不斷加強對輿情的分析研判,建設平安和諧校園。

  5.提升師資隊伍建設質量。學校、幼兒園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抓班子、帶隊伍的責任,樹立先進辦學理念,掌握先進管理方法,遵循教育規律,做到勤于管理、嚴格管理、科學管理,努力提升教干教師隊伍管理的能力與質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繼續開展廉潔勤教承諾活動,嚴格教師的考勤管理,堅決杜絕長期不上班甚至找人頂崗上班現象的發生。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訓,實施“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提升學歷和業務水平,加大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力度,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和教學競賽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進一步落實城鄉教師交流互動,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尤其是村級小學的扶持力度。用好相關激勵政策,完善教師交流促進機制。

  6.提升學校后勤服務質量。加強后勤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改善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提升校園后勤管理服從與服務教育教學的意識。有序拓寬資助范圍,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各項教育惠民政策,科學合理使用教育經費。加大控輟保學力度,關注留守兒童成長,抓好留守兒童關愛室建設工作。學校后勤工作人員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擴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效能,圍繞師生需求、學校發展需要提供便利、高效、優質服務,提高師生員工對后勤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

  三、實施步驟與方法

  “質量提升年”活動從20XX年2月下旬開始,20XX年2月結束,共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階段(20XX年2月25日-3月7日)

  1.組織動員。召開全縣教育系統“質量提升年”活動動員大會,下發《郯城縣教育系統開展“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進行動員部署。

  2.學習討論。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和局機關科室要組織教職員工深入學習《全縣教育系統“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深刻領會會議精神,圍繞“雙六提升”的要求,廣泛開展學習討論,把思想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統一到提升質量,辦人民滿意教育上來。

  3.制定方案。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要結合實際,根據《全縣教育系統“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制定實施方案,方案要詳實、具體、實用,并經局機關包點聯校負責人審核后,于3月5日前報縣教體局“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學校、幼兒園要于3月7日前召開“質量提升年”活動動員會,局機關包點聯校領導和包點人員全部參與動員會。

  (二)實施階段(20XX年3月8日—20XX年1月31日)

  1.舉辦主題活動。為確保“質量提升年”活動有效開展,各學校要圍繞“雙六提升”內容,從本校(園)實際出發,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主題活動。

  2.開展教學教研活動。各學校、幼兒園要開足開齊實驗課,用好多媒體教室,并自主開展各類聽課研討、業務評比等活動,形式包括教師結對幫扶、一師一優課、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片區聯研等。

  3.抓好質量分析。要按照《關于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要求,從教學成績、特長發展、教學常規、教研科研、教師素質等全方位進行分析。要關注畢業班,細化對畢業班管理,督促各科備課組潛下心來,加強研究。

  4.組織經驗交流。活動實施過程中,縣教體局和學校、幼兒園要通過召開現場會、匯報會、交流會、研討會、座談會、專題輔導等形式,交流心得,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互學互助、爭創一流的良好局面。

  5.加強業務合作。要與先進縣區、外地和本地先進學校“攀親結緣”,確定標桿縣區和學校,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促進城鄉、區域和校際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共同提高。要組織教干教師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開展業務培訓,提升教師業務素養和教學水平。

  6.突出特色引領。各學校、幼兒園要科學定位,突出特色優勢,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找準質量增長點,盯準質量提升極,全面帶動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積極爭創特色學校和品牌學校。

  7.探索長效機制。為鞏固“質量提升年”活動成效,探索建立提升質量長效機制,由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參與,探索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完備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有效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各學校、幼兒園要確保把公用經費最大限度地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傾斜,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總結階段(20XX年2月1日—2月28日)

  “質量提升年”活動基本結束時,局機關科室和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要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總結。著重總結通過活動查找到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思路、采取了什么措施、建立了什么制度、解決了什么問題、取得了什么成效,并形成總結報告,上報局“質量提升年”領導小組辦公室。縣教體局將對在“質量提升年”活動中進行總結,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縣教體局成立“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督查落實。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都要成立相應機構,把此項活動納入年度工作總體目標,確保“質量提升年”活動取得實效。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縣教體局要充分利用“郯城教育微資訊”官方微信平臺和政務微博、公示欄等方式,大力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意義、措施與經驗,推動全縣活動面上的開展。各學校、幼兒園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板報、班會等宣傳途徑,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有效做法、成功經驗和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三)強化督查,務求實效。各學校、幼兒園活動工作機構要精心組織好活動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工作。縣教體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機關各科室和各學校、幼兒園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下發檢查通報,全面了解活動開展情況,及時改進工作,確保活動有效開展。檢查結果納入教育綜合督導范圍,作為學校和個人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

  局各科室和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必須以超常的思維、積極的態度、強勁的措施、扎實的作風、嚴格的督查,有力地推進“質量提升年”活動,促使學校、幼兒園管理上臺階,教學質量上水平,全面實現“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工作目標。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7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聚焦提高教育質量的時代主題,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途徑。為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戰略,經縣教體局黨組研究決定,20xx年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為確保工作實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為行動指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突出學科本質,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堅持德育為先、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知行合一,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整體優化教學管理水平,使質量提升年活動成為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有效舉措,成為探索建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原則。堅持質量第一的價值導向,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強化以質量論英雄的用人原則。堅持以學校為質量提升的主體,落實學校質量管理的主體責任,弘揚校長爭當教育家的精神和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精神,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重點,帶動全局。

  二、質量目標

  全縣教育系統通過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使各學校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立德樹人機制更加完善,教師潛心育人體系更加健全,學生全面發展目標得到群眾認可,我縣教育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高中:實現高考“三個突破”,“清北”人數新突破,重本人數大突破,本科人數再突破;在全市高中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前列,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初中:在全市初中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區前6名,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初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小學:在全市小學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區前6名,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學校提升質量的主體責任

  1、夯實校長首責。質量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的生命線,校長要樹立“質量立校、質量興校、質量強校”的意識,緊緊圍繞提升質量謀篇布局。要構建扁平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網絡,將工作重心放到年級、班級和學科組;要建立以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的正向激勵機制,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建立用人制度,用教學質量這把尺子作為用人標準。校長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高尚的人格感染教師、用不竭的干勁帶動教師,形成全校上下同心抓質量的良好局面。

  2、堅持全員參與。各學校要將提升質量的責任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體人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注重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和管理,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實行學科捆綁評估,促進各學科整體提升,促進薄弱教師專業成長。

  3、狠抓過程管理。各學校要將提升質量的措施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提升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的質量,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時檢查、評價、反饋教師的教學狀況。要樹立選題、命題質量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加強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學生無效勞動,提升教學效率。要加強單元檢測質量管理,對單元檢測不合格的學生加強針對性輔導,進行補測,直到全體學生合格,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4、激發內生動力。各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以激發教師活力為保障,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落腳點,深刻分析學校的歷史和現狀,查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緊迫問題和教師最關心的問題,著力補短板、優結構。要加大教學質量考核在教師綜合考核中的權重,使學校評價方案更公平、更科學、更聚焦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更能夠調動不同教齡、不同學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5、倡導對標趕超。各學校要以先進學校為標桿,找準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確趕超目標和努力方向,切實解決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著力轉變辦學理念、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推動我縣中小學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之路。各學校要按照“堅持高點定位、突出問題導向,注重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的總體要求,選定先進學校為對標學習學校,堅持“學習先進、借鑒經驗、找準差距、彌補短板”的原則,厘清對標內容,精準確定對標指標、時間節點和完成時限,采取有效措施,注重落實,強化檢評,確保按時達成對標任務。

  (二)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的要素保障

  1、優化質量監測。要加強對全縣各學段各學科教學模塊的質量監測,制定全縣教學質量監測方案和學科質量監測命題細則,提升質量監測的科學性。學科監測試卷實行教研員負責制,教研員要不斷加強命題學習與研究,努力提高命題能力和命題水平,強化對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要加強試題保密,加強質量監測工作的組織和管理,確保質量監測的效果。要優化質量分析辦法,及時制定科學的整改措施并落實到學校,抽測結束兩周內要完成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并報告局黨組。

  2、強化教學評價。要堅持科學的質量觀,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使評價方案更科學、更專業、更客觀。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堅持小初高一體化發展,突出抓好學段教學銜接,強化對影響全縣教學質量全鏈條和關鍵環節的評價,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學校,分類設計、穩步推進,使評價方案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使評價方案更具有導向性,更符合全縣教學的實際和發展方向,更好地調動學校提升質量的積極性。

  3、細化教師培訓。鼓勵教師成名成家,積極爭取參加國培項目和高端培訓,打造全縣名師團隊。堅持以提高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為重點,通過優課評選、案例評選、賽課磨課、基本功大賽等分層次多樣化的教學研討活動,促進教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以質量提升為目標,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開展教師全員讀書活動,統一組織全縣教師專業考試,對新招聘教師實行崗前專業培訓和上崗資格考試,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深化高考研究。教研室要以縣高考研究中心為主要抓手,加強對高考命題、高校特殊招生政策、專項招生政策、名優特藝體學生招生政策、學生生涯規劃等的研究,特別是加強對高考試題的研究,引導學校科學備考、督導學校全員備考、指導學生全程備考,提高備考的針對性,確保完成“三個突破”的目標任務,提升全縣優質升學總量和質量。加大高中培優力度,加快尖子生、特長生培養機制研究,組建精英教師團隊,實行名優生跟蹤培養制度,大膽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徑辦法,全力促進多元升學,推動高中學校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5、強化獎懲機制。實行教學質量聯動機制。建立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巡學促學機制和學校一把手推門聽課機制,建立教研員述職、校長述職和教學質量通報制度,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專業提升指導,教體局黨組每學期聽取相關匯報。實行量化獎懲機制,采取目標與任務驅動策略,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明確的年度目標和階段目標要求,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較快和成績優秀的校長要表彰重用;對教育教學質量嚴重下滑和位居末位的校長要進行誡勉談話,一年內不予調整崗位;對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兩年下滑和居末位的要給予黃牌警告,并進行誡勉談話;對教學質量連續三年下滑和居末位的校長,要給與紅牌警告,責令其提出辭職。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縣教體局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督查落實。實行局領導干部包保學校制度,局領導深入教學一線,真實了解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解決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縣教體局要利用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意義、措施與經驗,推動全縣活動系統推進。各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板報、班會等宣傳途徑,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有效做法、成功經驗和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三)強化督查,務求實效。各學校都要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工作機構,精心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好各個環節的工作。縣教體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機關各科室和各學校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下發檢查通報,全面了解活動開展情況,及時改進工作,確保活動有效開展。檢查結果納入教育綜合督導評價,作為獎懲學校的重要依據。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8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更好實現幼有所育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國家、省、市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等文件精神,按照《西安市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計劃(2022-2025年)》(市教辦發〔2022〕195號)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縣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教基〔2021〕8號)等文件對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相關工作部署,遵循學前教育規律,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綜合施策,統籌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高,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二、具體任務

  目前,全縣登記注冊幼兒園119所,其中公辦園61所(鎮中心幼兒園30所,改建農村公辦幼兒園31所),民辦園58所,公辦在園所數占比為51.26%。全縣在園(班)幼兒12775人,其中公辦園在園幼兒6476人。公辦在園幼兒數占比達50.69%。普惠性民辦園52所,普惠性幼兒園113所,普惠園占比為94.95%。共創建等級幼兒園81所,其中省示范2所,市一級園12所,市二級園39所,市三級園28所。優質資源占比68.06%。

  為確保總體目標順利達成,圍繞3項指標和“五優”發展目標,到2025年完成以下目標任務。

  3項指標:

  1、鞏固優化并持續保持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在90%以上;

  2、公辦園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分別達到52%和51%;

  3、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70%。

  分年實施家園共育示范項目、深化教研改革項目、規范管理增效項目,持續精準施策,實現學前教育內涵優、質量優、隊伍優、資源優、保障優“五優”發展目標。

  三、主要工作

  實施西安市學前教育第二輪質量提升“345”工程(2022-2025年),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突破,以項目為抓手,聚焦重點任務通過4年持續精準施策,努力實現學前教育內涵優、質量優、隊伍優、資源優、保障優的“五優”發展目標和3項指標任務。

  (一)深化改革,實現內涵優

  1、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全面推進科學保教。按照《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實現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有效銜接。推進學前教育教研改革,強化教研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幼兒園保育教育實踐服務。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充分發揮質量評估對保教實踐的科學導向作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

  (二)精準施策,實現質量優

  2、實施游戲活動提質項目。遵循幼兒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保教結合、因材施教,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促進每名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積極參與市級“游戲改革試點幼兒園”創建活動,建立縣級“游戲改革試點幼兒園”基地,充分發揮試點幼兒園的示范引領作用,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和行為,促進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的學習和發展經驗。

  3、實施家園共育示范項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陜西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的通知》(映教[2021)201號)要求,切實加強對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推進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共育,建立健全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機制,探索“互聯網+”等多元家園溝通渠道,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家長參與、幼兒園組織、社會支持的家園共育工作格局。積極開展“家園共育示范園”創建活動,形成家園有效互動共育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引領輻射區域內幼兒園積極創新探索家園共育有效途徑,形成家園協同科學育兒的良好氛圍。

  4、實施深化教研改革項目。堅持教研為幼兒園教育實踐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教育管理決策服務。建設完善縣—鎮(街)—園三級教研體系,各級組建學前教育教研團隊,遴選學前教育專業人員充實到教研崗位,以縣級教研為主要主體,以鎮(街)級構建教研責任區,教研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實現對各級各類幼兒園教研全覆蓋指導。教研人員深入幼兒園保教實踐,了解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分類制定教研計劃,確定教研內容,及時研究解決教師保教實踐中的困惑和問題。依托市局開展的“領航教研室”創建活動,積極推進我縣教研梯隊發展,加快組建一支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學前教育教研隊伍,切實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工作。

  5、實施規范管理增效項目。按照各鎮屬地管理和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原則,我縣已初步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幼兒園聯動監管機制,將通過建強兩方面管理,持續促進我縣學前教育發展提質增效。一是進一步充實各鎮(街)學前教育管理力量,加快管理隊伍專業化和管理工作規范化建設,全力提升對轄區學前教育的指導水平和監管能力。二是縣教科局將著力加強與其他有關部門的聯動和配合,形成教育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監管機制,提升跨部門協同治理能力,加快完善幼兒園規范管理政策體系,進一步深化規范辦園“四級督查”機制,持續提升轄區幼兒園依法依規辦園治園能力和水平,全力推進我縣學前教育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三)培育提升,實現隊伍優

  6、加快幼兒園等級創建梯隊發展。以“分年培育、定期收獲、總量提升”為目標,持續強化“提升軟件水平、優化硬件支撐、綜合獎補鼓勵”三位一體等級創建閉環機制,不斷優化二三級園估標認定程序,更新梯隊庫建設,進一步加強結對幫扶和創建評估工作的組織管理,全力加快幼兒園骨干體系建設步伐,創建省級示范園1所,市一級園3所,市二三級園若干所,確保到2025年全縣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70%。

  7、優化師資隊伍“賽培研”融合培育模式。持續強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師德師風建設,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幼兒園師資隊伍賽教練兵、培訓研修、教學科研專業能力融合培育模式。以兩年一屆交替開展的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專業技能大賽為抓手,加強骨干教師專業技能和保育員實操水平提升;以精準分層分類師資隊伍培訓研修項目為引領,推進全縣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以省﹣市﹣縣﹣園四級課題研究體系為載體,增強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打造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師資隊伍。

  (四)拓展創新,實現資源優

  8、強化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的有效應用。市局建立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開展信息化素養能力提升培訓,推動學前教育管理向信息化實踐應用的拓展。我縣將依托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常態化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幼兒園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形成信息化保育教育資源庫。加強學籍管理,進一步健全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五)加大投入,實現保障優

  9、實施公辦園質量提升和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工程。持續落實市級公辦園質量提升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項目,通過設施改造、環境創設等,持續支持普惠性幼兒園改善辦園條件;加強師資培訓,深化幫扶指導,提升辦園質量。進一步發揮公辦園引領方向的主渠道作用,促進我縣普惠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組織領導

  為確保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落實到位,成立藍田縣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黨委書記、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各分管領導擔任,成員為各科室負責人及各中心學校校長、直屬幼兒園園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學前教育科,辦公室主任由副局長榮利民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學前教育科科長兼任。具體負責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查推進。

  五、保障措施

  (一)夯實責任落實。按照縣教科局科室分包鎮校工作安排,認真落實網格化管理,各科室要進一步強化工作職能,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各鎮(街)中心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本轄區第二輪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方案,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全力推進質量提升工作。

  (二)重視隊伍建設。縣教科局將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配齊補足具有相應任職資格的幼兒園教職工,保障新增幼兒園教師數量與質量。統籌學前教育專業科研力量,抽調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衛生保健所等單位專業人員及優秀幼兒園園長組成縣級學前教育專業團隊,為全縣幼兒園科學保教改革提供專業指導。各幼兒園要通過園本研修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教師專業能力與水平。

  (三)強化經費保障。縣教科局將建立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經費保障機制,在幼兒園辦園條件改善、游戲環境創設、保教設施配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確保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實施開展取得成效。

  (四)發揮示范引領。縣教科局將建立實施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推進與激勵機制,以點帶面,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內涵建設。根據邊實踐、邊總結、邊推廣的原則,組織縣級學前教育專業團隊,深入幼兒園指導的同時,幫助幼兒園及時總結提煉階段性實踐成果,積累推廣不同層次和類型幼兒園科學保教改革經驗,深入開展試點園、引領園與鄉村園、民辦園結對共建,推動縣域各級各類幼兒園保教質量同步提升、均衡發展。

  (五)營造良好氛圍。實施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需要幼兒園、家庭、全社會的配合與支持。各鎮(街)中心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科學保教理念,總結和推廣保教改革好經驗、好做法,開展好質量提升成果展示。縣教科局將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鎮(街)中心學校、幼兒園和先進個人向省、市、縣級宣傳平臺推介,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努力構建良好的學前教育發展生態環境,營造關心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良好氛圍。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19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落實《中共遼寧省委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遼委發〔20xx〕29號),加快推進我市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就推進我市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搶抓發展機遇,補齊發展短板,打造優質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提高義務教育均衡化水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推進優質特色普通高中建設,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遵循教育規律,尊重青少年成長規律,堅持改革創新,深化素質教育,持續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發展目標。到20xx年,我市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主要指標保持東北地區領先,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公平優質,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為新時代大連高質量發展、率先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更具影響力的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市。

  學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到20xx年,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力爭達到55%,100%縣(市、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評估認定。到2035年,全面普及有質量的學前三年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到20xx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達50%,義務教育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達95%。城鎮學校大班額、擇校熱問題基本解決,內涵發展與素質教育要求得到有效落實。優質義務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均衡,區域、校際優質教育資源差距顯著縮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優質全面,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大校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補齊優質均衡指標短板,實現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多樣化有特色。到20xx年,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實現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力爭創評10所省特色普通高中、5所省教育教學改革典型學校,創評市特色高中15所,努力將優質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提高到65%。縣域普通高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到2035年,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高中階段學校優質率達到100%。形成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對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優質特色發展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堅持“五育”并舉著力培養時代新人

  1.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更好發揮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加強中小學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和保障,將思政課開設情況和教學質量作為年度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完善德育工作落實機制,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整、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工作體系。指導中小學“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不斷增強德育工作實施能力。遴選30個左右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實踐基地校,評選市級優秀德育工作案例100個。(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2.提升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加強對學習認知和學習行為規律的研究,積極推廣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融合,探索差異化教學形式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自主有效學習。(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3.提升學生身心健康素養。提高學校體育水平,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因地制宜開展每天1小時校園陽光體育活動,有效落實每天兩次大課間體育活動與體育家庭作業制度。廣泛開展面向全體的普及性體育運動,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構建以學生體育社團、俱樂部等為主要平臺的課外體育活動體系。加強中小學校操場改造,布局200所以上幼兒園普及幼兒足球啟蒙教育,打造至少10所校園足球樣板示范學校。加強體育教學質量監測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督促學生掌握至少2項體育技能,將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情況作為評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強化近視綜合防控和肥胖防控工作。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心理專家培養、師生心理健康培訓、心理教育課程建設和心理咨詢室建設。(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4.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開足上好藝術課。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形成課內課外一體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美育機制。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高效利用美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美育特色學校,鼓勵學校積極發展特色項目,開發藝術校本課程。充分利用藝術院團、在連高校優質資源,繼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大力推廣合唱、合奏、集體舞等惠及全體學生的藝術活動,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豐富藝術實踐活動。(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5.提升學生勞動素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全面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設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的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推進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互相滲透、互相融合。豐富校園勞動文化建設,開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統籌安排課外勞動和家庭勞動時間,設立勞動周,適當布置家庭勞動作業。充分發揮綜合素質實踐教育基地的勞動教育作用,推動基地課程升級。推動學校與社會資源的聯動融合,強化學生勞動體驗。創建10個市級示范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50所勞動教育示范學校,遴選一批社會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二)補齊發展短板持續擴增優質資源

  1.持續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20xx年前,各地區要完成本地區《幼兒園布局規劃》編制,并把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列入本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拓寬渠道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通過新建、改擴建,利用回收的小區配套園舍、閑置校舍,新建小學附帶辦園等途徑和方式擴增公辦園,20xx年累計增加公辦園50所。強化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充分利用農村閑置校舍舉辦公辦幼兒園,農村地區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有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建園或設分園,小村聯合辦園(班)。要嚴格控制撤并關停村級公辦園,下氣力辦好百姓“家門口”的幼兒園。修訂完善市級普惠性民辦園認定管理辦法,建立區級普惠性民辦園認定和扶持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20xx年,在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優質園幼兒力爭達到80%以上。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入園,確保適齡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2.加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供給力度。優化中小學布局規劃,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0所。重點加快推進甘井子區、金普新區和高新園區等人口遷入區域中小學建設,匹配教育供給與需求。推動教育集團化辦學,創新集團發展激勵促進、優秀師資儲備交流、集團資源統籌管理、跨區域協作辦學等機制,促進優質資源向薄弱學校覆蓋,努力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建設,通過加快中小學規劃建設和高中階段學校校舍疏解置換等方式,統籌解決人口密集區域資源不足問題,逐步實現優質均衡標準班額。加快補齊農村教育短板,完善城鄉幫扶制度,推進鄉鎮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加強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招生工作,加快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計劃。(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3.優化普通高中優質資源布局。落實主城區優質教育向外疏解、“資源向北去”的部署,進一步優化普通高中資源布局,推動優質高中教育品牌學校功能外溢。優化整合主城區普通高中資源,建成、啟用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金普學校。圍繞城市產業重大項目部署,謀劃布局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持續加強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鼓勵普通高中積極開展德育、科技、人文、外語、藝術、體育、勞動教育,深化學校特色發展,學校特色項目覆蓋率提前達到100%。積極擴大縣域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加快縮小市域內普通高中辦學差距。(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4.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實施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工程,優化升級大連教育城域網,擴容改造中小學網絡,加強鄉村、海島學校網絡環境建設,逐步實現WLAN+5G無線網絡全覆蓋。推進智慧教育示范區、示范校(園)建設,擴大網絡空間應用和融合應用試點范圍。推動教育教學方式數字化變革,強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用,利用新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轉變育人方式,支撐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積極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的應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范圍。探索常態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實現異地遠程同步授課、同步教研、同步訓練、同步評價,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大連教育數字課堂”教學資源庫建設工程,建設中小學線上線下同步課程資源庫和個性化學習素材資料庫等。(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三)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質量。深入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堅持游戲為基本活動,推動幼小銜接,實施科學保教。完善教研責任區機制,強化幼兒師資專業培訓,完善園長準入制度,全面提升保教質量。推動優質幼兒園創建與晉升,實施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質工程。全面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督促各地區加大幼兒園條件改善專項資金投入,在幼兒園安全條件、環境衛生、玩具圖書和設施設備等方面持續進行改善、更新和補充。(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2.提高義務教育課堂教學質量。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學業質量標準,確保教師應教盡教。面向全體學生,落實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學相長基本要求,確保學生學足學好。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革,開展研究式、項目化、體驗式、合作式學習,因材施教,積極建構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功能。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指導并督促學校聚焦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等環節,進一步完善“雙減”背景下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強化作業管理,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注重“調結構、提質量”,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水平,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加強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改進教研機制,為提高課堂教學提供專業指導。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3.提高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普通高中教學改革,嚴格執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校)建設,發揮示范區(校)的引領示范作用。加強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特色項目和實驗項目研究,完善學校課程管理制度。開展教育教學聯合視導,指導學校執行教學常規,基于新發展階段新任務,嚴格按新課改和新高考要求實施教育教學。扎實推進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健全規范、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完善學分管理。強化學生發展指導,實施全員導師制,按照我市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意見做好學生選科指導和生涯輔導。加強指導教師培訓,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指導機制。加強優質普通高中對薄弱縣域普通高中的幫扶,切實提高縣域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全面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四)推進考試評價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

  1.深化義務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大政辦發〔20xx〕30號),完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錄取模式。將藝術、體育和勞動教育納入學業水平考試,引導落實“五育并舉”要求。從20xx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年級開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指標到校政策。逐年增加省市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比例,20xx年達到80%。通過改革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引導家長理性對待“擇校”,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促進教育公平,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2.落實高考綜合改革。全面落實遼寧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規范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強化高考組織管理工作。深入實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審核、公示、誠信、督查等制度,確保內容準確、評價公平、結果實用,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發展。(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五)堅持“四有”標準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推進新時代師德建設。落實《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xx年修訂)》和《大連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嚴格師德考核,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年度考核、崗位聘任、職務晉升、培養培訓、表彰獎勵、績效工資分配及資格注冊的重要依據。強化師德監督,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參與的“五位一體”師德監督體系。嚴格治理中小學教師師德突出問題。嚴把教師入口關,嚴格落實教育行業入職查詢和從業禁止制度。開展師德承諾活動,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加大師德師風正面宣傳和優秀教師選樹力度,以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等為載體,廣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展現當代教師風采。(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2.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落實大連市“十四五”中小學(幼兒園)干部教師培訓規劃,完善區域教師培訓管理體系、教師專業晉升體系、教師學習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以及教師質量評價提升體系。以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培養為抓手,以信息技術賦能融合為載體,以校本研修內涵建設為基礎,構建市、區(市、縣)、校“三位一體”的研修體系。堅持“五育并舉”,以主題研修方式貫通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勞動教育一體化以及班主任、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的培養培訓。持續開展名優教師送教下鄉,助力農村教師素養提升。注重信息賦能,落實信息技術2.0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區域教師現代化教學能力和水平。(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3.創新規范教師編制配備機制。建立“市級統籌、縣域調劑、以縣為主、動態調配”的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機制,加大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力度,注重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嚴禁擠占、挪用、截留編制和有編不補。實行教師編制配備和購買工勤服務相結合,滿足教育快速發展需求。(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4.保障教師工資及相關待遇。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的各項政策,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切實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全面落實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中小學班主任和特教教師津貼、農村教師差別化補助政策,民辦幼兒園要參照當地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合理確定相應教師的工資收入。(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六)推進依法治教提高基礎教育治理水平

  1.全面規范學前教育辦園行為。有效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深入開展“小學化”治理,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實現幼小雙向有效銜接。按照省相關文件規定,穩妥實施民辦幼兒園分類管理,民政、市場監管部門要分別對取得辦學許可證的非營利性幼兒園和營利性幼兒園依法辦理法人登記手續。加大無證幼兒園治理力度,動態消除無證幼兒園。指導各地區完善幼兒園年檢制度,加大幼兒園信息公開力度,發揮家長、社會監督作用,促進幼兒園規范發展。(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2.全面規范中小學招生行為。嚴格落實國家、省關于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有關規定,依法保障每個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按要求做好來連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學生的入學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民辦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按計劃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通過大連市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招生系統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招生入學工作的“十項嚴禁”要求,義務教育學校嚴禁以任何形式選拔學苗。建立市級高中階段學校統一招生錄取網絡平臺,切實加強招生計劃和錄取過程管理,有效保障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實現同步報名、同步錄取。(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3.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持續鞏固提高學校“雙減”工作水平,切實規范教學行為,堅決整治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持續推進“減負提質”工程,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規范作業批改管理,改進考試方法,提高命題質量。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門與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加大對課后服務工作的資源、資金、人員隊伍等的保障力度,完善課后服務機制,不斷創新課后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嚴肅查處在職教師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在教師招錄聘任、晉升、表彰中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4.切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嚴格落實國家、省市“雙減”工作要求,有效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持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力度,嚴把“入口關”,不再審批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堅持“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行為監管,全面推廣使用《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嚴厲查處超出政府指導價收費行為,堅決打擊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按照“應托管、盡托管”原則,校外培訓機構全部開立銀行托管賬戶,預收費全額納入監管范圍,從源頭化解“退費難”、“卷款跑路”等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問題發生。有效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分類鑒別,倡導機構行業自律,按照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規范開展培訓服務。嚴格落實校外培訓材料雙審機制,堅持“凡編必審、凡用必審”。建立教學師資備案臺賬,進一步落實從業人員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指導各地區明確具體條件,嚴格審批。建立健全“雙減”工作風險應急機制,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緊密銜接,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媒體設立“雙減在行動”專欄,集中宣傳我市“雙減”重要工作,設立“違規校外培訓曝光臺”,排查整治情況適時進行反面曝光。(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入開展黨建引領教育工作實踐活動,把黨的建設貫穿到辦學治校、教書育人、人才培養全過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中小學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進一步完善議事決策機制,推動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正確的政績觀。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嚴禁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或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及獎懲學校和教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聚焦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主責主業,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確保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二)強化政府職責。切實履行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為主的管理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各區市縣(先導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協同各相關部門每年至少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匯報一次基礎教育工作情況,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在土地劃撥、人員編制、經費投入、項目建設等方面落實責任,設置足夠學校,保障必要經費和辦學條件,為基礎教育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貫徹教育法律法規,落實校園安全責任,提供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合格師資,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按時入學,落實控輟保學責任。

  (三)加強考核督導。建立教育督導問責機制,將基礎教育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為對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評的重要內容,并將考評結果向市政府報告,通報至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和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對履行教育職責不力、未如期完成發展目標、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及相關責任人按相關規定予以問責。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督查范圍,并將結果作為干部選任、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

  (四)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正確解讀黨的教育方針,做好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等多種渠道,通過開設專題欄目、專版以及定期投放公益廣告、制作專題宣傳片等方式,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宣傳報道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及取得成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人民群眾正確看待當前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營造基礎教育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20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意見》,大力推進學前教育現代化建設,把工作重心引導到促進內涵發展、提升教育質量上來,推進幼兒園保教工作科學發展,市教育幼兒園將從20XX年起集中三年時間全面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為確保工程質量,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緊緊圍繞“為每個孩子幸福人生奠基”這一根本任務,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保教質量為核心,以教科研為先導,以園本研訓為主線,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著力改善辦園條件,著力提高管理水平,力爭在辦園特色上取得突破,努力建設“孩子快樂,家長滿意,職工幸福,領導放心”的和諧家園。

  二、工作重點

  (一)實施隊伍建設工程,向專業化隊伍要質量。

  1、加強專家型干部隊伍建設。強化領導即服務的理念,重心下移,深入實際解決問題;實行“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制度,廉潔自律;完善干部考評機制,實行干部“六制”即:“干部值周制”、“推門聽課制”、“周例會制”、“問責制”、“ 分片管理制”、“結對幫扶制”;建立“會議記錄、學習記錄、工作日志、聽評課記錄、幫扶記錄”;開展“三個一”活動即:除正常值周外,每周每名干部至少聽評1個教育活動,查處1個工作問題,學習1篇有關學前教育的文章,努力建設一支干事、干練、干凈的領導團隊。

  2、加強研究型教師隊伍建設。分別以“規范行為、依法執教”、“愛崗敬業、優質施教”、“愛生奉獻、幸福從教”為主題,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敬業奉獻、為人師表的自覺性,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端正園風、教風和學風;完善研訓機制,樹立“問題即課題、課題即研究”的意識,通過專家引領、內部挖潛、分層培訓、分類指導、學名家經典等形式,開展“七個一”活動,即每學期自學一本教育理論書籍、撰寫一篇教育論文、設計一個優秀案例、組織一次公開課、制作一件精品玩教具,每月寫一篇教育隨筆、每周寫一篇觀察記錄, 不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加強家長隊伍建設。以家長委員會為橋梁紐帶,以家長學校為依托,積極探索家長會、家長講座、家長開放日,家園同樂會、家長助教、網站、QQ群等家園共育途徑,提高家長育兒能力,增強家園合作實效。

  (二)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向高效課堂要質量。

  1、探索無紙化備課模式。建立健全研課機制,集教師團隊智慧,集體研討優化課程方案,課后集體反思,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實現資源共享。

  2、實施教學工作量化考核。制定常規教學評比標準,提升管理質量;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以賽促訓,研訓結合,提高教師說課、上課、評課能力;嘗試多媒體教學,加大現代化教育設備的投入力度,克服落后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以班為單位建立資源庫;加強活動區游戲學習,實現減負增效。

  (三)實施特色幼兒園建設工程,向辦園特色要質量。

  1、開展特色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嘗試開展圍棋教育,夯實武術操教學及節日教育,形成園本教材。建立特殊幼兒檔案,關注個別幼兒成長。

  2、開展特色主題月活動。每學期圍繞主題開展“職業道德建設月”、“和諧環境創設月”、“專業素質提升月”、“創先爭優評比月”、“成果匯報展示月”等活動,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

  3、打造特色教師與特色班級。發揮典型教師和特色班級的示范引領作用。

  4、打造幼兒園文化特色,優化教育環境。培育“仁愛”幼兒園文化,凸顯“修身、厚德、篤行、超越”幼兒園精神,建設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廳廊文化、食堂文化、辦公室文化等。

  (四)實施教科研興園工程,向教科研要質量。

  1、完善教科研工作體系。建立由園長、副園長、教研組長、教師組成的教科研團隊,完善教科研制度,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2、加強園本教研。增配教研組長力量,每月聽評課至少2次,開展“教研沙龍”、“教學基本功競賽”、“優秀教研筆記展評”、“優秀成果展示”(經驗總結、論文、教學活動實錄、教育隨筆、教學反思)、“優秀簡筆畫字帖展示”、“專家對話”、“專家講座”等活動,教師全員參與,主動學習,相互交流,達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3、深入開展課題研究。以立項課題為牽動,以點帶面,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管理,做好國家、省、市級立項課題階段性研究,以及資料收集、總結驗收工作,以現代教育理論作支撐,引領教師樹立研究意識,積累相關資料,有效提高教師研究能力。

  三、實施步驟

  整個工程以三年為周期,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研分析,制定方案(20XX年3月---4月)。召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動員大會,統一思想,明確認識。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教職工量化考核制度》等相關制度,以座談交流、問卷調查、資料分析等形式,從園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管理,辦園條件,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剖析制約保教質量提升的瓶頸,有針對性的制定整改措施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20XX年5月—20XX年10月)認真按照方案展開工作,以學期、學年度為時間單位,切實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考核細致,獎懲分明,突出實效。

  第一年(20XX.5---20XX.12)

  1、實施量化管理。建立幼兒園領導干部考評機制,完善《教職工量化考核方案》,細化各部門崗位職責,簽訂崗位責任狀,加大管理力度,規范教育行為。

  2、打造特色文化。圍繞“仁愛”的辦園理念,結合特色教育,北三樓廳廊環境體現“愛家鄉”本土文化的主題內容,園內樓體墻壁創設“中華武術魂”和“立足崗位學雷鋒、郭明義”內容。

  3、增設電子教學設備。逐步添置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照相機,錄像機,達到每班一套。

  4、改革備課模式。嘗試無紙備課,加大研課力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二年(20XX.1---20XX.12)

  1、夯實活動區游戲教育,開展圍棋及武術操教學,形成一套武術操園本教材。

  2、培養特色教師和特色班級,樹典型,亮身份。

  3、加大培訓力度,園本研訓與外出學習相結合,拓展教師學習領域。

  4、加大硬件投入,建立班級資源庫。 第三年(20XX.1—20XX.10)

  1、拓展體育特色教育,大力發展融幼兒武術基本套路,幼兒武術操,幼兒體育游戲、幼兒器械操為一體的體育運動,增強幼兒體質,培養一批堅毅陽剛的個性幼兒。

  2、發揮研訓基地作用,大力幫扶民辦園,促進其建設發展。

  3、抓好教師梯隊建設,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第三階段:總結深化。(20XX年11月---12月)要認真總結,對取得成績,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的分析,做好相關資料文件的整理、歸檔工作,進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質量的長效機制,大力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重大舉措,為切實加強對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領導,市教育幼兒園成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領導小組,統籌負責“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規劃和實施。

  組長:潘淑玲,市教育幼兒園園長、黨總支副書記,全面負責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副組長:于洪,市教育幼兒園黨總支書記、副園長,負責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教職工政治思想工作、黨風行風建設及教職工考核。

  副組長:王佳音,市教育幼兒園副園長,負責保育、衛生保健、總務、安全、信息信訪、檔案管理及家長工作。

  副組長:蓋淑艷,市教育幼兒園副園長,負責教育教學、教科研、繼續教育、語言文字、干部值周及教職工考勤工作。

  副組長:黃玉萍,市教育幼兒園工會主席。負責工會、學籍管理工作。

  成員:幼兒園中層干部,保教組長,各班班長及部門負責人。協助分管領導做好具體工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蓋淑艷擔任。

  (二)因地制宜,科學推進。 一是立足園本,客觀分析。 二是整體設計,關注過程。 三是適時調整,突出實效。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站、寶寶廣播站、宣傳板塊等途徑,強力宣傳“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活動的重要意義和要求,形成家庭、社會與幼兒園聯動態勢,推進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全面實施。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相關文章:

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13篇)12-08

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5篇)11-01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興國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用8篇)10-27

縣級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企業高質量發展方案范文(精選9篇)11-03

醫院高質量發展后勤方案(精選11篇)12-08

醫院護理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13篇)11-04

醫院醫療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6篇)1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通化县| 清新县| 和平县| 青浦区| 康平县| 尼勒克县| 德兴市| 桦甸市| 山丹县| 合肥市| 醴陵市| 梁河县| 沙湾县| 天峻县| 深水埗区| 郸城县| 梧州市| 渝中区| 乌兰县| 纳雍县| 什邡市| 肇东市| 余姚市| 金坛市| 和林格尔县| 河源市| 英山县| 廉江市| 天门市| 顺昌县| 莱西市| 新巴尔虎右旗| 乐陵市| 民县| 缙云县| 卓尼县| 临澧县| 龙胜| 巴中市|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