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什么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2
本學期開學初,縣教育局要求全縣師生共同窗習《弟子規》,在下在指點同窗們朗誦、背誦的進程中,本人也努力學習,感到播種很大,領會到教育局展開這次學習活動意義嚴重,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呼喚品德的時代,更顯得不足為奇。重復誦讀那質樸的古訓,不由使人心胸恍然大悟,在潛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本人與圣賢的間隔。
在下學習《弟子規》深入領悟到以下四點: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
3、為人要謙遜;
4、要找準人生目的。
《弟子規》教人向善,培育增長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并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
讓俺們一同來傾聽圣賢的教導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冤家。只要這樣,俺們才干承當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調和與安定奉獻本人的力氣。在下愿與大家共勉,在教書育人這個事業中,嚴厲要求本人,懷著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事必躬親,勤勞學習,不時進步團體涵養和素質,為教育的開展做出本人的奉獻在零碎的看了蔡教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后,在下對其深遠意義有了新的看法,深深看法到《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陳舊、又時髦的讀物。它是俺們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教師,通知俺們許多道理,率領俺們領略人生的真理,標準俺們做人的原則,指明俺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敬父母、尊重晚輩、兄弟不和、做事慎重、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化細致的闡明,使在下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導人們首先要有孝敬晚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要一團體的品德上進了,才干做壞人,而俺們學習的基本就是:人的品德涵養。
學習《弟子規》使在下最難忘的句子是“但凡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它傳遞了孔子的“泛愛眾”,朗朗上口,給人一種暖和的覺得,藍天之下,大地之上,對一切的人都應該愛,一切的人也都需求愛。在表達上“但凡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比“四海之內皆兄弟”還有氣度,令人感到胸襟廣博,時至昔日它依然有理想意義。作家冰心曾講:“有了愛就有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一切崇高質量和美妙品德的中心。人只要懂得愛,懂得感謝,懂得體恤,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辭讓,世界上才不會有充實和孤單。愛在哪里?愛在一個淡淡的淺笑里;愛在一個曾經被家人傳遞了許屢次的蘋果里;愛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愛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講父母的愛比山高,似海深。在親情的世界里,雨滴會變成咖啡,種子會開出玫瑰,清泉會釀成美酒,眼淚會閃出淺笑。
《弟子規》實真實在地通知俺們如何做人,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處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會時辰照射著俺們行進的步伐,豐厚俺們的思想。讓俺們沖向傳統文明知識的陸地,學會做人的道理。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不足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需俺們仔細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原則,在生活任務中就會有正確的判別,及時糾正本人錯誤的言行。
經過學習《弟子規》,在下深深地看法到本人做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還要好好努力。去年在下的爸爸患直腸癌,需求在下的協助和照顧,在下卻借口任務忙,單位不準假。如今回想起來,真是不應該。父母對在下那么好,在下有什么理由讓他們在需求在下的時分使他們絕望呢?在下也生過病,他們是那樣的細心照料,無微不至,而在下呢?既缺乏細心,又缺乏耐煩。學習《弟子規》,在下想不只是一個進步團體涵養的進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進程。對一團體的生長來講,是非常必要的。愛四周的人,愛這個世界。只要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調和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調和的世界。
《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文明的精髓,以學規、學則的方式,三言成語的體例,稀釋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范本。其淺顯易懂“便于誦讀解說而皆切于實踐”,不管從任務到生活,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個字,就把人類社會所倡導的、支持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外延豐厚。《弟子規》自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記《弟子規》,并用它來要求本人、反省本人、反省本人,做到敦倫盡分。少量的現實證明,能按《弟子規》的要求來標準本人言行的人,相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好夫婦、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冤家、好指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圣賢之人。
《弟子規》自身就是一種標準,一種品德質量的標準;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事必躬親、自在下管理的行為標準。它不是拿來要求別人的,而是經過本人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同學習,一同力行,逐漸提升本人的素質,進步家庭生活質量,改善任務、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習尚,從而到達構建調和家園、調和社會的目的。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3
今天我坐在這里靜靜地想《弟子規》這本書,大年初五我爺爺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經與天地融為了一體,我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爺爺的離開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失去了兩個親人,他們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親人,我與他們都有過那么那么多的回憶。小時侯與他們在一起的情形歷歷在目,我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說過一句話爺爺我愛你,外婆我愛你。我,對著自己特別親的人,從來都說不出來,我愛他們,但是我愿意將我的愛放在心理。但是現在的我有那么一絲后悔,后悔我從來都沒有向他們表達過我對他們的愛意,小時侯經常粘著他們,叫他們說這說那,聽他們年輕時那些過去的人,過去的事,我以為我會一直這樣下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粘著他們,不再跟他們說這說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經遠離了他們,他們不再懂我,他們不會再理解我的想法,這樣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有時候,在一起只有時間的`流逝,并沒有歡聲笑語的存在。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重,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們人生第一件必須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也依然如此,只不過,在當今這個物質集聚膨脹的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識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錢關系也逐漸的進入人們的情中,在我爺爺去世的這幾天,家里已經吵了好幾回了,我們家里有四兄弟,這么多年了,我們家的關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許表面上都不是,我們家里應該算是在這幾兄弟之間最不好過的一家,我大學才剛剛開始,還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我爸媽又沒有什么工作,全靠賣苦力掙錢,而其他的幾家人,他們的兒女已經出來了,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經濟情況沒有了那么困難,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媽為人老實,正直,有時候也不會說話,也會被他們欺負,而且吃了虧,還說不出來。大爸他們家跟本就看不起我們家,也許其他親戚也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家沒錢。有時候,我真的不理解,為什么會是這樣,從我記事以來,有時候我覺的親戚這個詞并不是什么好詞,她也許還不如陌生人來得好,至少陌生人會給以起碼的尊重。他們那些大人話說的是相當的漂亮,但是真正為你想的人又有幾人呢?我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社會會有這樣的一面。有時候我無法說,也無法解釋。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人從小就讀的書,而我們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師叫我們背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說呢,《弟子規》這本書講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禮儀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怎樣做人。我們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來就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遺臭萬年,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一樣的,但是在后來卻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情況。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寫,非常簡單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但是做一個人真的不容易,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就又是難上加難。記得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生活是什么?痛苦與折磨。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苦的,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的坎坷與磨難,人就是在不斷的掙扎中成長。而弟子規就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該堅持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們活著總要做些什么,為父母,為自己,為兒女做些什么,進而為我們的祖國做些什么。我們這一輩子都在拼搏奮斗,都在為著美好的未來生活,我們渴望著人世間這美好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將它所說的東西認真品味,或許我們會得到讓你終生受益的東西。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4
為了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富校園文化,根據教育局的安排,我校號召全校師生誦讀《弟子規》。學習圣人經典,傳承民族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在我校開展。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師生誦讀、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禮與教育。
我從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平時感到做得不錯,可仔細回想,做得并不是盡善盡美。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佛法里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上面已經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師的恩德,啟發我們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里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時常懷著感恩之心,念念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么自私,不會有那么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
第三,為人要謙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讓別人喜歡與你相處,你的態度首先要恭敬,行動上要多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所謂做人難,不就是難在這里嗎?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敏感度不夠,其實是缺乏平日的訓練。《弟子規》讓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才會成為一個人自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和幸福!為社會和諧和穩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樣的經典為他們指路、引航,讓他們從心中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不是很難的事情,但真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質。
《弟子規》給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讓我學會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又有積極人生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僅自己要去學習《弟子規》而且要不時的把自己的行為和《弟子規》的要求對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還比較遠,我要從小事情,小細節做起。要繼續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圣人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及自己的子女從小學會為人處事的根基,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學習、解讀、實踐這一經典,使圣人經典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5
《弟子規》,就是把圣人教育貫徹到生活中,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十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應按《弟子規》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獻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體會后,才發現自己做的不夠;另一方面,自己作為父母,在引導孩子熟讀的同時,應該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規》里,我讀到了誠信。為人處世,除了孝道,就是誠信了。誠信為本,誠信也是國人所追求和倡導的一個基本素質。任何時候,任何朝代,一個人立于世,只要開口說話,首先就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是不可能永遠行得通的。同時還要注意的是,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花言巧語。
另外,從《弟子規》里,我還讀到了仁愛,提示自己對身邊的人要有顆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壞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的、愚笨的、尊貴的、貧賤的,不同國界、不同種族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為名利也毫無虛假。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后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重溫傳統文化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弟子規》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并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想《弟子規》中寫的,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6
《弟子規》是一本教人怎樣做人、學習、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書。近學期,我校掀起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熱潮,關于《弟子規》的各種活動也廣泛開來。
我在開始時覺得學習《弟子規》枯燥無味,我想:難道我們還學習古代人跪來跪去嗎?但是,經過后來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熱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行列中。在《弟子規》中,我最為喜愛的是“信”這一內容,講述了作為一個人應該怎樣誠實守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說出去的話,誠信為先;欺詐別人或胡言亂語,那怎么可以呢?誠信是一種美德,只有擁有想、誠信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還有一句是“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會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漸疏遠退卻了。相反,那些正直誠實的有德之士,就會逐漸成為好朋友與你親近起來。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學們,晏殊的這則故事不就是大家應當學習的典范嗎?我們缺失的不也就是這種精神嗎?
同學們,誠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夠駛向希望與快樂的航船,它是一個能扇動我們偉大理想的風箏與翅膀,我們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學,不要猶豫,拿起《弟子規》,跟著我一起去享受誠實守信帶給我們的寶藏吧!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7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我,哆嗦了幾句,我反而討厭他們。現在想想那多不應該啊!
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就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母親的我就應正確引導孩子誦讀《弟子規》。讓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母親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所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現在讀過了《弟子規》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養。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8
最近公司每周一課的時間在播放《弟子規》。說是近期很流行的培訓課(不過在他們放映之前,我還真是一點都沒聽說)。
剛開始確實有點不屑,因為講課的教授自己也說,這是古人用來教育小孩子的訓言。我們基本都是可以有小孩的年齡了還看這個……
不過,聽了2次課以后,這種想法慢慢改變了
其實具體的內容我也不見得都能背下來,但是那位教授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次的觸動是在那個警察局長給小朋友講完課后,告訴他們:“你們知道嗎?哪怕是死去很久的人,只要我們看到他的骨頭,就能知道他是男是女。“小學生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紛紛詢問是如何知道的。警察局長說,“男生和女生的骨骼顏色是有區別的,特別是生過孩子的女性,骨骼略呈灰色,因為媽媽為了孕育孩子,把自己身體的養分都傳給了孩子……”當時一聽,頓時覺得頭腦一陣脹痛,眼眶頓時紅了,突然就想到媽媽頭上花白的頭發,就算染色,不時的還會褪去……心情異常沉重。
今天的課我記住了那幾句:父母叫,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乍一看,都是小事,或許很多人都覺得不值一提,甚至有逆反情緒,我剛開始也覺得……父母的訓話、要求也不見得都是對的,難道還都要接受啊。不過再想想這些無非說的就是一個“孝”,“孝”——“老”在上,“子”在下,強調的就是長輩和晚輩間血脈相承的聯系。而“教”——孝之文也,乃是中國文化中一貫要求的做人的根本——孝為先,然后習文。父母養育我們的恩情重如山,難道我們不應該把這視為做人的根本嗎?所以,至少不要太過忤逆,即便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對,至少也別正面沖突。
說到“父母叫,應勿緩”,講師還提到一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子。他是個著名的大孝子。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剛好有個朋友到他家找他,曾子的母親沒有什么文化,怕言語上有什么不妥之處,既不敢與之交談,也不知道該怎么辦(那時婦人不能隨便出門,曾子父親早亡),于是用牙齒咬著手指,直至出血。這時候,在山上的曾子頓覺得心口一緊,怕母親有事,立刻下山來,跪問母親是否有事。母親如實相告。
講師說完,很霸氣地說:“不要跟我討論這個典故的真實性,我就堅信這是真的!父母對兒女的呼喚,尤其是母親對兒子的,有時候就是不需要言語。”挺有魄力的一講師。
還有一個小故事,在網上看到的。發生在一小公園,一個3、4歲的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他年輕的媽媽喚他回家,叫了他很久,他也不理會。直到母親拿出一條巧克力,在手中晃了晃,小孩立刻被吸引住了,媽媽問他想不想吃,他說想,媽媽說那要跟我回家吃。小孩立刻就乖乖地跟媽媽回家了。
教授說,這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父母對孩子的物質獎勵式教育。仔細一想,這不是對孩子進行人的教育,而是動物的條件反射教育!長此以往,就不是“父母呼,應勿緩”,而是“物欲呼,應勿緩”了!而人的欲望是會膨脹的,直到有一天,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欲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將父母棄之不顧,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想想,這些都說的很有道理,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反省,對父母,我們做的真的夠了嗎?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9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通讀了《弟子規》,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里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后,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范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
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作為黨員,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后,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黨員,要多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尊重群眾意見,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并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0
自從參加了《弟子規》的學習,在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周老師和林老師教會了我們很多《弟子規》的內容,教會了我們要學會“凡出言 信為先”“父母呼 應勿緩”“出必告 反必面”等很多內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馬上做。我學會了自己吃飯前先幫長輩夾菜,有時候幫父母煮飯,曬衣服,倒垃圾,自己做點心飯,自己洗頭洗襪子,自己喜歡的東西學會了讓別人先挑,前幾天,我們在天一閣里買了《寧波諺語》和《寧波童謠》,我其實很喜歡《寧波童謠》,讓表妹先挑,她很開心,我也很開心,因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開始因為好奇走進《弟子規》的課堂,并且每次都可以得到一個不一樣的小玩具,現在發現每次都能學到很多道理,現在也沒以前那么愛發脾氣了,有時也能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學著說話稍微幽默一點。現在最喜歡《弟子規》的分享環節,可以看到別人力行弟子規的情況,這時候就會反省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向別人學習,因為“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無加警”,自己心里暗暗下決心,下次要做得更好。所以現在每次都期待著周五的《弟子規》課,期待上臺分享,希望自己一直堅持學習,努力做得更好!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05-28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03-04
學習弟子規心得03-28
《弟子規》學習感悟06-07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11-08
教師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7篇09-09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通用39篇)05-06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03-28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合15篇)03-28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合集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