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1
我身為一對一的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說在數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得與失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高二年級的教學心得如下: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二、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
三、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也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五、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在以后的學習中要:
①重視基礎,回歸教材,不為做題而做題,只有回到對課本的深層次理解中,對概念、方法理解過關才能談起能力的深化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
②強化基本題型訓練,對基本題型,基本方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牢記于胸,在此基礎上注重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
③加強書寫規范,對會做的題做到得全分,不會做的題,盡量多得分,關鍵步驟一定不能省略;
④要進一步研究和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以新課標理念統領教學工作.將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平時學習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2
初一學生基本上是13、14歲的少年,處于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總之,初一學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階段,掌握其規律教學,更應善于引導,使他們旺盛的精力,強烈的好奇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認真學習的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自覺學習。通過這近一學期的實踐教學,我談談對初一數學的體會:
本學期是我走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年,按照學校的要求規范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盡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較虛心的聽取其他老師的指點,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優秀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認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
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在此同時我還特別注意對學生學習思想方法的教育。
一、強調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從國際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來看,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積極主動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要讓學生愿意學習,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技能,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持久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我采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鍛煉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七年級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煉學生的意志.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習慣“悶”題目,盲目的以為多做題就是學好數學的方法,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糾正。
三、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有時侯我就給他們編順口溜,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于突破知識的難點。隨
機點撥。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并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并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四、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并列入數學教學計劃。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我每兩周用一課時給學生上數學學法的指導課。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范邊訓練.
教學中的困惑:在教學中,我注重采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他們,但對于哪些調皮學生來說,他們感覺我這老師沒有什么脾氣,不按我的要求再去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作為教師的我十分頭疼,如何解決呢?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3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學科,它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數學不僅是研究其它學科,以及人們參加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還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所以教育中把數學放在很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提出了“讓數學走向生活”的口號,因此,在我們現在所選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編著的《數學》(基礎模塊)課程中的例題都是生活中的例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把數學知識運用在生活和以后工作中去。所以中職數學教學與生活知識相整合,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是數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職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目前職校學生的素質怎么樣?以我們學校為例,招收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中考成績低于30分以下的,還有一部分是離校幾年的社會青年,數學基礎較差,這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困難。在教學中,學生面對具體的數學學習,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障礙,他們不明白學習數學的目的,缺乏學習興趣,在課程和內容面前害怕困難,產生畏怯心理。當學習上遇到問題不能解決,或者考試屢戰屢敗時,懷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學習過程中常常把概念混淆、思路混亂、聯想散漫,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失去自信心等等……這就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職校的數學老師面前的問題。面對這批基礎薄弱的學生,我們如何開展數學教學呢?下面我談談幾點體會:
一是要在教學中開個好頭。
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能誘發學生思維靈感,優化學習數學的認識過程和效率,是學好數學的強大動力。許多學生就是因為在學習中遇到困惑和無奈而失去信心。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使他們明白學好職業技術大有作為,如果將來要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從文化課基礎知識開始,讓他們逐漸從老師的言行中感受希望,從而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因為職校的學生普遍基礎差,在學習數學時往往感到很吃力,這時他們就會抱怨數學枯燥無味。教師應注意這一點,在提高趣味性上下功夫。趣味性應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語言,教學內容要盡量貼近日常生活知識。教師要用幽默風趣生動的語言,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這樣學生參與程度就能提高,課堂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作為教師,除了研究教學方法以外,還要認真究教學中語言表達。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是教學達到預期效果的保障,嚴肅紀律是規范教學秩序的先決條件。如果教師只是不痛不癢地說理,那么對學生來說無異于放縱。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同時
還要用自己的言行來活躍課堂氣氛,張弛有度,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二是創造性運用教材,備好每一節課,留住學生。
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但教材內容僅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要客觀地認識教材,發揮教師處理教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能更好地留住學生的心,我們要根據教學實際,緊貼日常生活知識,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教學法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由于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我在分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都對下列問題做出思索: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知識?在回答了上述問題之后,才采用有效的策略,諸如改變課時教學順序,設計練習、例題,重新組織教材等等,使教材內容成為更易于課堂教學表達、易被學生接受的知識結構系。
例如,在講授《全集與補集》這一課時,我用玩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先將若干名學生用紅線圍起來組成一個整體S,再從中抽取一部分學生組成一個小集體A,剩下的部分學生組成另外一個小集體B,每個同學都標上相應的數字1,2,3,4……,由此說明S就是全集,A是B的補集,B也是A的補集。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既體現了“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的原則,又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三是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數學教學是展示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過程,這一過程受學生的心理規律、認知規律和思維規律的影響和制約。因而,教學不但要從現實出發,考慮課程安排的合理性,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更要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只有遵循客觀規律,調適手段,優化過程,才能把教學搞好。對于職校學生,要做到進度適宜,強度適當,不可以貪大求全、隨意拔高。雖然中職數學教材與高中數學教材在知識點上相差不多,但在難度上卻要簡單的多。我們要摸清學生學習能力,制定與學生思維發展相適應的“度”,掌握好問題深淺、難易程度。要讓學生感覺到,完全有能力學好數學。因此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調整和安排。
例如,在講授《等差數列》這一課時,探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課本用以下方法:
a2-a1=d
(1)a3-a2=d
(2)a4-a3=d
(3)a5-a4=d
(4)…… an-an-1=d把上述(n-1)個等式左、右兩端相加,得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我意識到這種方法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因而我通過降低教學難度的方法,一方面我首先讓學生明白:從第2項起,后一項比前一項多一個d,那么第2項比第1項多1個d;第3項比第1項多2個d;第4項比第3項多3個d;……第n項比第1項多n-1個d,因此得出第n項為:an= a1+(n-1)d。
另一方面,我讓學生把上面的'(1)(2)(3)(4)四個等式左、右兩端相加,得出a5=a1+4d,并以此類推得出an=a1+(n-1)d。通過以上改變教學的過程,降低認識問題的“度”,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問題。
四是教師要言傳身教。教學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體現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學中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體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教師應該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態度、良好的師德、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課堂上教師的儀表、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思維方式、處理問題的魄力能力、方式,都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中職數學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就象是摸著石頭過河,每一天的教學都是新的,面臨的問題也都是新的。我必須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努力充實自己,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來服務教育、服務學生。以上幾點是我從事職業教育一年多來的一些體會,唯愿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與同行們共勉。
孫林
20xx年6月15日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初中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如今,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初中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初中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初中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初中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初中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找到教學的亮點。閑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
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里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5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的活動。課堂上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教材、教師轉,先教后學的教學機制,使得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傳統教育造就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下喪失了學的獨立性和獨立品格,自學能力低下。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際,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通過近幾年的課堂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基于學生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數學
因數學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三大特點,使得許多學生認為數學學科單調、枯燥、乏味,容易產生畏難的心理乃至厭學的情緒,平時作為老師的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教,學生同樣花很大的力氣去學,但效果仍很不理想。我認為對于這情況,在教學中先分析新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有何相關的聯系,然后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出發,利用知識遷移使他們較易而且較快地掌握新知識。例如函數周期性的引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周而復始的例子:星期、時鐘、季節、年、月、日、天體運動等。分析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每隔相同時間事物的現象重復出現一次。把時間與事物重復出現的現象,看成是時間x與事物f(x)重復出現的對應關系,比如今天是星期一,七天后還是星期一,可表示為f(1)=f(1+7)。若f(x)表示星期幾,則f(x)=f(x+7),即七天后仍表示是星期幾,從而引入周期函數。講完定義后,我說白居易是是“數學家”,學生們大吃一驚,這時我說他有一首詩早就揭示了周期現象:“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的前兩句揭示了周期函數問題,后兩句還說明了若T是函數的周期則kT(k∈Z,且k≠0)也是函數的周期,學生會意一笑,課堂氣氛掀起了小高潮。再如集合教學中,子、交、并、補的概念比較抽象,我讓學生舉出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子集——母子公司,子公司的產品都是母公司的產品;交集——產研結合,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新產品是他們的公共產權;并集——名校合并;補集——優勢互補,中國是全集,港澳臺為其子集,大陸也為其子集,它們共同構成一個中國。
通過這些學生熟悉、貼近的生活例子,把一些看似難以理解的或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生活化,在課堂上既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對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學生建立了一種新的認知結構,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教學模式應從"教為主"轉變為"學為主";"教"應從"學"的角度考慮,從"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生為特色,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通過創設好的問題情景,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的任務,并構建他們自己認可的意義。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也就是說,數學該是學生自身的探索、發現與創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
例如在復習對數函數這一章節時,我提問了幾個學生:通過這一章節的學習,你認為對數函數的特點、應用范圍如何,我們在解題過程中應注意哪些細節?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回答舉例。學生大多只能答到一兩點,不能回答到問題的本質,我在他們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深入,使他們腦子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然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例題:(自編題)已知函數y = log4(x2—— 2x —— 3)…為了照顧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并沒有要他們馬上動筆,而是以提問及小組討論的形式對這道題進行分析,學生討論得比較熱烈,十五分鐘后,我抽問了幾個小組,并把他們的回答總結歸納及條理化。在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有滿足感的同時,我改動了例題中的底數4,以a代替,又引發了他們第二輪的討論…這節課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結束了,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中發現了數學的魅力所在,也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主動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要有適當的寬容態度,并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和克服。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或發現都要給予肯定,使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以及成功的'自豪感,這樣學生的情緒會不斷提高,主體意識會不斷增強。如在學習球體體積公式時,如果直接提出問題V球=?,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會有較大的困難,但如果教師先出示一個半球及底面半徑與高都等于球半徑的圓錐與圓柱,讓學生觀察三個幾何體,引導學主進行猜想,并且用細沙實證猜想,再通過細沙實驗的啟示引導學主證明猜想,那么問題就會在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得以解決。
三、創設思維情境,給學生營造民主平等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的愉悅的課堂氛圍,要解開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課堂上,時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大家緊跟老師的思路,朝著預設的軌道前進,突然有位學生冒出一句與教學設計可能完全不同的“意外”發言打斷了教師的思路,如果這時對這“意外”發言給予重視,抓住其合理成分施教,則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我曾講解過這樣一道例題:三角形的
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已知cosA=17/22,cosC=1/14,求a:b:c。當時我是用了有關的三角公式,比較繁瑣,學生也聽得比較煩悶,講解完后,有位學生站了起來,他的小結:
“我構造了這樣一個三角形(如圖)就得到了答案,這樣可以嗎?”我當時眼前一亮,借形論數,真的是妙照。試想,如果我當時因為怕影響教學進度而不給學生插問的機會斷言否定或搪塞過去,不但會錯過適合學生思維發展與創新的教學契機,而且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再如講授《拋物線》一節時,我讓學生畫“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和定直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時,一位同學竟然與眾不同地畫出一條直線,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可是笑后反思,不無道理:原來這位同學把定點畫在定直線上,滿足條件的軌跡確是過定點垂直定直線的一條直線。似乎謊謬,卻蘊真理。同學們填補了教材中的疏漏,給出拋物線更確切的定義,在笑聲中得到“創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創新。近幾年來很多省市的數學高考試題中都出現了一些具有綜合性、探索性、應用性和創造性的開放題,它在考查學生思維水平方面顯示了強大的功能。開啟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對教師更高的要求。
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現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集公理化思想、轉化思想、等積類比思想及割補轉換方法之大成,就是這些思想方法靈活運用的完美范例。教學中再次通過展現體積問題解決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統的條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線索,把這些思想方法明確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于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橢圓概念的教學,我分了幾個步驟進行:(1)實驗———獲得感性認識(要求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兩個小圖釘和一長度為定長的細線,將細線的兩端固定,用鉛筆把細線拉緊,使筆尖在紙上慢慢移動,所得圖形為橢圓)(2)提出問題,思考討論。①橢圓上的點有何特征?②當細線的長等于兩定點之間的距離時,其軌跡是什么?③當細線的長小于兩定點之間的距離時,其軌跡是什么?④你能給橢圓下一個定義嗎?(3)揭示本質,給出定義。象這樣,學生經歷了實驗、討論后,對橢圓的定義的實質會掌握得很好。
五、學已至用,強化應用意識
一切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同時,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比如,洗衣機按什么程序運行有利節約用水;漁場主怎樣經營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怎樣營銷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此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對一個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如何設計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或模型。例如,在學習“直線方程”時,我引用了一道應用題:一家庭(父親、母親和孩子們)去某地旅行,甲旅行社說:“如父親買全票一張,其余人可享受半票優惠。”乙旅行社說:“家庭旅行算集體票,按原價的三分之二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是一樣的,試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數,分別計算兩家旅行社的收費(建立表達式),并討論哪家旅行社更優惠,請你用坐標圖表示。這道題以“家庭旅行”為背景,介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會越來越濃。
又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社會調查題“本市的一名普通工薪者,積儲有限,能否為他設計出一套可行的供樓方案?”讓他們帶著這個問題走訪本市的銀行、房地產開發部,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通過自己的計算與思考,提出了比較好的方案。
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這類問題的講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大有益處。
六、教學創新必須具有開放意識
現代教學的特征之一是開放性,教師要具有開放的理念和開放的心態,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學習方式,教學時空,教學評價,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方面追求個性與開放,使教學活動能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色。現代教學要求在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把學習過程和方法也作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是通過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進行學習,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結果,使結論和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樂觀、進取、向上的人生態度。作為直接與學生對話的一線教師,有權利也有必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超越。教學內容要透過教材向外擴張(開放),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現代教學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不必片面追求課堂的完整,要適當留出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去尋找結論。一個問題,學生們可以有幾十種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觀點;一份調查作業,可以有幾十種形式和內容。
以上幾點是我在新時期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現代數學教學的空間已拓寬到校內外和社會的各個領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數學已日益廣泛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同時數學已被很多人認為是新時期每位公民整體素養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這些數學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6
現當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潛心做好備、教、改、導、輔教學五環節,密切關注新課改形勢下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力求在教學互動中真正做到教學所長。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初涉教壇,我有年輕氣盛的躁動、有淺嘗甘霖的欣喜、也有不眠不休的焦慮。從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到把教師當做一種理想與事業的追求,一種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式、其間的過程,苦樂自知。是學生們清純的眼眸給了我力量,是領導的關切話語給了我能量,是同事們的微笑給了我鼓勵,是家長的信任給了我信心,讓我勇敢地去戰勝一切困難,去體驗教育生命的真諦,在日常生活中,深刻的感受到:只有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才能做一名讓學生喜歡和尊敬的老師!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時常告誡自己,時刻不能放松自己,不斷深入鉆研教材教法,堅持認真地備課,精心設計教案,悉心批改作業。經常采用游戲啟發、情景創設、聯系引用等方法寓教于樂,尤其是分切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激活每一節課,有效地調節學生情緒,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而不是去睡覺。我還經常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聆聽他們的教學見解,學習他們的優秀教法并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來,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再上新臺階。我無時無刻不在努力著,腳踏實地、謙虛好學、安心工作,潛心鉆研,“兩袖清風心自富,滿園桃李不憂貧”。只有做到腳踏實地,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才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只要勇于創新,團結協作、樂于奉獻,就能夠取得成就。
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搞好課堂教學
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學工作方面,優化教學方法,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項工作,認真鉆研教材,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并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欲望,使學生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學習;針對新生在學業水平、認知能力上參差不齊的現狀,我摸索采取分層教學、課堂互動、設置不同評價體系第形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習的內動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保證學生知識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充分發展。學習困難的學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會思考、會發現、會提問”的習慣,而課外又通過認真地檢查、批改作業,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成果等形式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會預習、會復習、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管理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課前盡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上課過程中重視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拿著筆上課,改掉部分學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課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違紀,應親自參與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給班主任,否則威信只會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數多了,學生只會厭煩你。
四、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學生獨立思考、老師分析、指點為主。這不僅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甚至以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還獲得了一份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要注意以下幾點:
1.貼近學生生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給每個學生提供數學思維的時間和機會。
2.設置思維環境,進行思維式教學。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猶如親臨其境,進行獨立思考,總之,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在實際使用中掌握知識能力,在思考行為中發展思維,在做題實踐中提高解題能力。
3.進行成功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與他們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關系。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5.及時反饋,不斷激發學習動機。
數學教學的效果與別的學科不同,更帶有“立竿見影”的性質,成功與失敗的機會更多。教學不得法,一月半月下來,學生的成績馬上會拉開距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高中階段數學的起始教學,更顯得重要。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7
我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已有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與一些優秀的前輩老師的交流,我總結出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當然在情境設置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情境設置的一些要點。
首先,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為教學服務。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學生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來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為老師,在做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了解學生。對于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教學情境之特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創設的情景要充滿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創設的情景要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例如我在教學求圓柱體容積的時候,帶了一只木水桶,讓學生主動測量,計算,檢驗。學生們興趣十足,他們竟然能自己得出結論:計算時要使用內直徑和內高。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并體會學習數學是大有用處的。
三、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是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增強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后,讓學生做探究延伸題,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后那種喜悅溢于言表。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是這樣去設計的。
總之,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進學生的交往,體驗情感,提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8
一.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復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為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里認為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知識網的,事實并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表格式——條理性很強。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強,有較強的周詳思維能力,內容包括章節的內容說明,主要運算法則,各種問題的解題方法、注意事項及例題。趣味式——具體、形象而且生動、有趣表現出制作者有著成人思索不及的豐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
匯報式——內容豐富、過程詳盡。表現出制作者情感豐富、能夠客觀的剖析自我。包括章節的主要內容,自我收獲學習過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對教師的感激之情。
體會式——感受真切、信息豐富。表現出制作者能夠坦誠道出對學習對象的真實感受。如數學很有趣它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既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能使人變得聰明。
可見,單純憑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們正面臨的家學對象。學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背景、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同的文化氛圍都帶來了影響。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并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教學行為的本質在于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稅標準,并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贊嘆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獲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煉。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借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為,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松氛圍,便于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9
一、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可見,要讓學生會學,得讓學生想學,對學習感興趣,那么,作為老師就得想辦法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本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給予高度評價,并作出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激發再學習的欲望。
例如,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垂線,”而后,我讓畫好的學生說是怎樣畫的。學生說:“先畫一條直線,并在這條直線上找一點,然后用量角器的中心和這個點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這條直線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線的地方上點上一點,把剛點的這一點和直線上的這一點連接起來,這條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我又讓學生說出當時是怎樣想出這種畫法的,學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著用量角器畫出90度的角。”當時,我立即對這位孩子的想法給予了肯定,并作出高度評價-----丁瑩同學非常聰明,他能把我們剛學過的“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垂線相交的角是直角”聯系起來思考,他不僅開動了腦筋,而且會動腦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碰到新的問題時,會像這位孩子一樣去思考問題,把我們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綜合考慮,分析解決新問題。此后,這位同學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更積極了,思路也很廣,也很特別,在他的帶動下,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學生對事物進行了觀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義。在教學中,我就是采用啟發式,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致最終解決問題。如:在解答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我常常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分析已知條件能解答哪些問題,在分析中發現問題,并把問題一一提出來,根據已知條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這些問題中哪些能幫助解答最后的問題;或者看最后的問題需要什么條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條件中是否給出這些條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題里有條件能解答新問題為止,最終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進行這種分析思考的訓練,會逐漸養成勇于探索問題的好習慣,變得思維敏捷,聰明好學。
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問題的解決中。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時,讓學生自己感悟,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比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使學生明白問題的打啊要強得多,雖然都是弄懂問題的答案,但是學生明白問題答案的途徑就不同,前者學生的思維是作過激勵斗爭的,是一種內化過程,后者學生的思維過程是跟在老師后面完成的,是平穩過渡的由眼到手的簡單過程,前者具屬探索性學習,后者是接受性學習。因此,前者的學習會有所發現,價值遠遠超出后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當老師的,特別是數學老師,不要嫌學生思維遲緩,耽誤課堂時間,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給學生,取代學生思維,違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試試看,一開始我們給足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當訓練有數后,你的收獲是驚人的,可喜的。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集錦10
小學作為教育的起步階段,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將創新與教學相結合,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
一、教師樹立生活化教學意識
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有生活化教學的意識。教師只有改變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利用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不能把意識強加于學生。因為學生是教學里的參與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變為啟發、探討、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學。如學習了“元、角、分的認識”后,可以讓學生扮演售貨員、顧客角色,進行模擬購物。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安排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校園花壇、水池等設施的面積。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又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營造數學生活化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所以教師要善于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不同問題的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臺。如學“混合運算”一課時,先提問“現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買你自己最喜歡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錢?”這樣一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有的說:“我買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 “我要買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這時讓學生計算要花多少錢,讓學生匯報結果和想法。再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就在這種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讓學生體會到,簡單的數學算式也變得有非常有趣,同時也賦予了數學算式生命的價值。因為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通過說唱、游戲,使學生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言語、表情、態度等方面都應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關懷,欣賞,肯定和鼓勵,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減少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讓他們有成就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三、將生活融入教學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更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離開了生活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學習,學習和生活沒有什么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鼓勵學生多多的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對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數學方法解答出來,如給學生布置感受數學的任務:讓學生陪父母去市場、去超市買東西,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影子。上課時,很多學生爭相說生活中遇到的數學,有的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同學們出了一道題:在市場買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買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請同學們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錢,帶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學生們面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紛紛展開討論計算。用這樣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又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學,將數學探究生活化
在數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作用更多地在于點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維。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先利用身邊的實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樂中的飲料等等,給學生講清體積的概念。接著要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時,取出一排4個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拼成長方體,要求學生觀察并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與體積,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樣的長方體擺三排一層,得出長是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通過教學生活化的過程,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被塑造者,而是積極主動地開拓者,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以此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品質、勇于創新的精神及探索實踐的能力。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06-14
數學的教學心得體會03-18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5-16
數學估算專題教學的教學心得體會03-19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9-13
幼兒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3-06
數學計算教學心得體會03-09
數學教學的培訓心得體會03-02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范文01-09
數學教學研修心得體會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