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0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
5月13日下午,在青園陽春廳參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座談會后,我深有感觸。
學校能為我們構建這樣一個好的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作為學生的家長,非常感謝學校!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家長的我有很多的時候都是只能用無奈兩個字來總結,孩子就是只聽老師的,在家和學校就是不一樣,為什么?因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老師是最愛他們的,老師是無所不能的,老師說一不二.....老師是最會激勵孩子的,孩子什么時候須要表揚,什么時候須要幫助,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父母,我們就沒有學校老師那么有經驗,那么有耐心。我覺得當孩子入校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也應當入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畢業……
根據這次報告精神,結合我們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經過認真的反思,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會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心愛護,讓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由于我們雙方從事的工作性質,不能抽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從上托兒所開始就在學校全托,現在一年級了也幾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顧。更為嚴重的是,雙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緒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型經常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爭吵、沖突,給孩子一種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覺,也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這一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不可逆轉性。對此,現在我們得做到及時的糾正,首先,雙方做了溝通,彼此理解對方,解除相互間的誤解,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壯成長,必須創造一個幸福的環境,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雙親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為戰,使孩子無所適從。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辦,更不能溺愛。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學會處理一些基本的事務,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的意見可以不重視,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會出現心理問題。不把孩子當回事,就根本談不上培養孩子的自尊。要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在現階段,孩子的人際關系主要是伙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愛的歸屬感,對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至關重要。同時要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學會寬容和。
四、鍥而不舍,強化孩子的素質教育
要強化自立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艱辛,因此,我們要從小刻意地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對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應,要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這本身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可以促進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發展,也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提供各種條件培養孩子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要選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書,培養孩子“深讀”的習慣。
由于我的專業知識有限,以上這些體會非常浮淺,本人建議,由學校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定期組織開展系統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從整體上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實現協調持續發展。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2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著筆記本認真地坐著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付教授做了題為“家園協同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的專題講座。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子女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教育孩子。
一、搞好家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二、高度關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三、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付出
四、加強家園聯系,共同培育孩子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狼爸虎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是“家長主導型”,由家長來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和成長路線,并利用一些懲罰手段去維護家長的權威,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家長們也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以自身的豐富閱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后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周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然而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我們看到太多的父母在為子女的不爭氣而捶胸頓足,搖頭嘆息。于是,怎樣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擺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同樣遭遇了這道難題,媽媽和婆婆有時說:“我那時一個人帶三、四個孩子,你們才不過一個,就忙得人仰馬翻的”。到底是現在父母比較“軟弱”,還是現代父母“難為”?
當我聽了縣張局長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開朗了,他那簡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動的語言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也讓我從家庭教育的誤區中走了出來。近三小時的講座讓我領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采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丑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丑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二、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寬松的成長環境。不要有過多的禁令束縛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責怪孩子,更不要打罵體罰孩子,要讓孩子自由發展,盡情揮灑他們的天性,展現他們的才華。這樣他們才會無憂無慮地成長,開開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樂。
其次,在游戲中,要讓孩子盡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是他們玩得最盡興的時候,而現在的孩子好象丟失了盡興玩耍的條件和勇氣,他們在玩耍的同時擔心父母的責罵。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玩得盡興,玩得快樂呢?首先,我們要擁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體察他們的需要,歸還他們游戲的權利,創造有趣的空間和環境,讓孩子盡情地釋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給他們青春的回憶錄上畫下童年的天藍色和快樂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幼兒年齡雖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嚴,也是獨立的人,應該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他們會對自己所選擇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從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樂的心情去享受快樂,因而會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最后,允許孩子犯“錯誤”。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而那些“錯誤”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對于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松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松松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著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一)、學會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負責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家長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要借此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應該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這個玩具放在哪里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
孩子雖小,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可以在飯前擺放碗筷;擦桌椅;掃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勞。
(三)、自我服務勞動
自我服務勞動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的勞動。作為學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務勞動的要求是:學會洗手、洗臉、刷牙、洗腳、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個人衛生;能穿脫衣服,系鞋帶;學會削鉛筆、包書皮;能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整理和保管。
總之,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樹立一個鮮活的榜樣。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的確,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成長歷程,就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4
今天聽了一個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總結一下,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做:
1、身體的接觸
在0—3歲,孩子是非常渴望與父母的身體接觸的階段,這就要我們多去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還可以玩一些身體接觸比較多的游戲,以此來給與孩子安全感。我以前有個同事,孩子在家里由奶奶撫養,孩子有一個臟兮兮的布娃娃,時刻都要帶著它,也不讓洗。其實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一個表現,孩子缺少父母的愛撫,缺少安全感,需要用一個東西來填補。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0—3歲的孩子如果超過兩個星期以上離開媽媽,那就請準備好請心理醫生的錢吧。這樣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0—3歲的孩子的安全感直接影響著他們以后的人生。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留守兒童”已達到6000萬以上,留守兒童的境況不需我多說,我只想說既然生了孩子就對她/他負責吧。
2、全身心的陪伴
現代社會由于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增大,使得很多女性在產假結束后,重返職場,只能在下班后及周末陪伴孩子。很多父母認為陪伴很容易,不就是在孩子旁邊待著陪著吧。他們一邊看手機,上著網刷著朋友圈,一邊對孩子說,去玩啊,去吧,去吧。這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放下你的手機,全身心的陪著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孩子是最敏感的,你是在敷衍還是真心的陪伴,他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全身心的陪伴,會讓你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變化,從而肯定孩子的優點,糾正孩子的缺點。
3、語言的肯定
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少批評?隙ú⒉皇且晃兜恼f,你好棒啊,你真乖啊之類籠統的話?隙ê⒆右唧w,比如說,孩子今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了,你可以這么說,哇,今天的玩具擺放的很整齊,你這么愛護它們,每一個玩具都很開心呢?傊灰痪湔姘艟屯炅。
同樣,在以下三個方面,父母要注意:
1、過度保護
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小區里一群玩耍的孩子后面總是跟著一群緊張的大人,孩子之間搶玩具了,發生爭執了,往往剛一開始,就被大人們給拉開了。其實,小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又能造成多大傷害呢?我們這種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錯失和同齡人交際能力的發展。
2、過度安排
多度安排就是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愛好學業的選擇。我認為一方面是,父母覺得自己是過來人,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小孩安排了自認為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強加給了孩子。但是,孩子不是你,她/他雖然是你所生,卻不屬于你,請給她/他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陪伴孩子長大,參與孩子成長,過程是甜蜜又鬧心的。龍應臺說,孩子,你慢慢來。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我們遠一步,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慢慢地放手,看著她/他們本想自己的新生活。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5
周四受邀參加了xx縣xx小學杜主任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杜老師圍繞“用心呵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個主題,深入簡出的闡述了孩子學習、日常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聽完了杜老師的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孩子到學校的這段時間里,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這些都要感謝老師們的關愛和教誨,也離不開學校給家長的培訓。自己也通過和老師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以后我們對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心靈健康出發。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按各科的教學目標引導孩子,使孩子樂于學習,勤于思考,善于觀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防范意識?炜鞓窐返纳、學習,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時間,在完成家庭學業的前提下,給予其他興趣愛好培養,讓他做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4、要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憑借著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只有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取決于一個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養取決于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但是這些東西從小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所以,我們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謝xx小學的領導和老師提供了這樣一個讓家長提高進步的平臺。正是因為你們的不辭辛勞,無私付出,犧牲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培訓講座,真正的體現了老師們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6
我想,孩子的教育于每個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每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關注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我們是怎樣關注的?我們關注的方向是什么?我們該怎樣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引導我們的孩子?讓她們的人生能朝著正確、積極的方向走下去。這是我的一個困惑,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11月的第三個周未,我有幸在青園小學的陽春廳聽到了曹萍教授有關家庭教育的講座,本人受益非淺。
曹萍教授首先講到愛的能力,我是這樣理解的,在親子關系中,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互相的,而且要讓雙方都感受得到,只在雙方感受到了對方的愛時,才能說明愛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必須具備這個給予愛和感受愛的能力,他的人生才會完整。而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是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而辛苦賺錢,而孩子卻常常抱怨這不如意那不如意,對父母的辛苦卻視而不見;父母下班回到家里,忙家務做飯,而孩子卻還嫌飯菜不好吃,挑肥撿瘦的;父母把最好吃的留給他,最后演變到好吃的東西就只能是他吃,別人吃了就不行。為什么會這樣,曹萍老師說這是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造成的,這樣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我想我們給孩子愛沒有錯,孩子們也沒有錯,但一定要讓她感受到那是我們在愛她,同時也要給她愛我們的機會。所以親子關系中溝通和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講座過程中曹教授還講到了小學生習慣的培養:聽、說、寫,勞動,思考。對我們家的小家伙,尤其那個寫字,我真的是很頭痛。我覺得她對這個橡皮擦的依賴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只要下筆,寫不到幾個字就要擦一下,好象已經形成習慣了。既耽誤時間,作業本又不夠清潔,而且書桌也總是很臟。曹萍教授說的這個“落筆就對”,我想應該可以給她進行一點這方面的單項訓練。
勞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意識。這點我深有感觸。我們家的小家伙,每到周末就最愛睡懶覺了,睡到十點不叫還起不來。記得有個周末,大概是11月13日吧,那天我正好有點事脫不開身,她爬起來就直嚷餓,沒辦法,我說那你自已去買吧,她興奮得跳起來,還做一個“耶”的手勢就跑著出去了。她走了之后我跟在后面看著她過馬路,她小心翼翼的左邊看看,再右邊看看,然后慢慢的走,當走到馬路對面邊上的時候才飛也似的跑了。我這才放心的回家,不一會兒,她就神氣的提著幾個包子回來了,自已高高興興的在那里吃呢,還興奮的說:“今天運氣真好,一到馬路邊兩邊都沒車,馬上就過去了,沒耽誤一點時間”。接下來的幾個周末,每次8點多鐘,我們大人都還沒起床,她就趕緊爬起來去買早餐,這幾周以來都是這樣堅持的,她再沒有睡過懶覺。
曹教授所說的孩子被肯定就會有自信,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賞識教育,但在生活中很多失敗的例子,比如孩子經受不起挫折等。這就是曹教授所說的一個“度”的把握。而且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家長的表達智慧在里面的,一個表達的邏輯層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個層次去說話,溝通才會有效。
曹教授講了很多,也講得很具體,其實從她的智慧里,我學到得不是具體的方法,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對父母的教育。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周圍人們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等。父母更重要的是一種榜樣的作用,我想孩子的人生不是教育出來的,是她自已走出來的,在這個人生道路上,他該怎么選擇,取決于她所受到的影響。也讓我想起了道德經里有一句話:“一動分陰陽”,雖然說的是世界萬物,但用在親子關系上的意思就是說,成人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正反兩面的結果,如果這個行為所產生的是好的結果,那對孩子所產生的就是一種正面的引導,一種成材的教育。如果所產生的反應是負面的,那么這種行為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負面的引導,對她的人生就是一種破壞。相信家長們都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太嚴格,太霸道,孩子就會撒謊,而撒了謊,父母又會更嚴厲的批評,最后導致了孩子的叛逆。所以說孩子有問題,家長應該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過多的責怪孩子。所以說我們的教育是從有了孩子開始的,因為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此用一句話告誡自已:“教育自已,反思自已,然后影響孩子”。
非常感謝能聽到曹教授的講座,生動的語言,廣博的學識,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我雖然還不能完全透徹的領司她其中的精髓,為了孩子的積極向上,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我、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7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于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梁扯到對面的山梁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就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梁上。然后,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后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就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就是,在教育孩子,特別就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就是事與愿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鑒于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就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8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于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梁扯到對面的山梁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梁上。然后,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后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是事與愿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鑒于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9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英穩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于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
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
讀書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閱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總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閱讀,閱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是,僅僅只是一個孩子。專家說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著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0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某某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于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就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特別就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就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就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讀書就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就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閱讀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總就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就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閱讀,閱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就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就是,僅僅只就是一個孩子。專家說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著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0篇】相關文章: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8篇)02-26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8篇02-26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集錦9篇02-26
聽教育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2-25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推薦】02-26
【薦】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2-26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5篇)11-29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5篇)02-26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匯編15篇02-26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通用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