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秒到账,pg比特淘金大奖多少钱,pg人鱼公主实用技巧大全,充钱的捕鱼游戏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

時間:2023-03-07 17:34:11 材料 我要投稿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

  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屬于事務公文。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范文,歡迎欣賞與借鑒。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篇一】

  **,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里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后,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后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后重建的開展,**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于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婚后,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并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篇二】

  **,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里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后,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后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后重建的開展,**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于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婚后,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并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篇三】

  一、黃xx同志是我單位推薦的孝老愛親模范,主要事跡摘要如下:

  1、常懷感恩之心,關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讓父母豐衣足食過晚年。

  2、長達七八年的時間里,家庭遭遇了一連串的不幸,母親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絕癥長期救治幾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變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堅持崗位,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獨自承擔起照顧、護理母親、妻子的全部責任,在救治過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臟,不惜錢財,給重病中的親人以真切的親情和人道的關懷;多年來陪護妻子治療和養護,鼓勵妻子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除此之個,還給予困難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黃xx同志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時農村家庭經濟普遍比較困難,他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他關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過晚年;他常說“百善孝為先”,身體力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孝親敬老精神,培養后代孝親養老的優秀品德,為文明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2007年至今長達七八年的時間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際遇。先是年老的母親身患多種疾病,大小便失禁,后來惡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時他在單位擔任執法隊長職務常有外勤,忙完本職工作總是匆忙回家照顧母親;但屋漏偏遭連夜雨,2008年春,年僅46歲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進入晚期,不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帶著尚未成家的侄兒經濟也有些困難,弟弟也因家庭變故陷入經濟困境,接著自已又患了較為嚴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療。

  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和領導給予他及時的關懷和照顧,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單位“銀河數控”任黨支部書記。盡管如此,獨自撐持起這樣一個家庭,所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母親癱瘓在床,他體諒兄弟姊妹的難處,承擔起母親所有醫治費用的同時,堂堂男兒獨自擔負起照顧、護理母親的全部責任,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護理他都是親自動手,為了讓母親呼吸新鮮空氣,他買來輪椅推著母親外出曬太陽,怕母親生褥瘡,他買來氣墊床并親自為母親做按摩;他愛母親,只要母親活著,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親多次病危,他都及時送到醫院救治,<蓮>盡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親醫治無效逝世,他為母親辦理喪事,老人入土為安,他常懷念于心,追思母親恩德。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時,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關愛幫助有困難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個求助電話,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獨居家中、八十多歲的母親突發中風,急需送醫院救治,盡管這位朋友與他平日沒有往來,但他在安撫朋友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老人家中,將老人送到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治療,并墊付門診費和押金,直到病人的親屬趕來才離開。由于救治及時,老人得已康復,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發現的時候已是晚期,嚴重的病情和即將面對的治療中的痛苦使妻子幾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義重的,“執子之手,與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動著妻子,多年來陪護妻子治病、養護,鼓勵妻子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在醫生的建議下,他的妻子先后接受了近20個療程的化療和3次生物療程;每次化療之后,他都親自護理,面對因疾病折磨得煩燥不安脾氣古怪的妻子,他懷著心疼與愛憐任勞任怨、精心陪護。為了爭取妻子生命的延續,他先后帶妻子奔走于南京、廣州、重慶、長沙、益陽、湖北等地,求醫問藥,不辭艱辛。當打聽到一種叫“野生獼猴桃樹根”對癌癥有緩解作用的時,親自開車數百里到茶林縣,請當地藥農帶領他到原始森林中尋找。在他的精心關懷和照顧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風帆,頑強戰勝疾病痛苦,樂觀生活,常參與練氣功、打軍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動,創造了晚期癌癥病人生命延續的奇跡。

  黃xx同志尊老敬親的事跡感動著他的親人、同事、鄰里,是當之無愧的尊老敬親道德模范。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2

  xxx,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現年33歲,是xx鄉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邁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地,全家勤勞節儉。多年來,用自己的愛心操持著整個家庭,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她全身心地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氛。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在鄰居眼中是一位隨和的好鄰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體貼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體貼孝順的好媳婦,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愛的好媽媽。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與丈夫結婚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與祖母、婆婆分家,與她們一起吃住,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婆,兒媳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對人們說起兒媳時的自豪。祖母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為難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滿了苦與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說話,當她出去心中的'不悅。說:“她給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她的回報。”祖母也非常疼愛這個善良的孫媳婦。祖母經常生病,需要照顧,她認為祖母年紀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她盡全力照顧好兩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還要妥善安排好兩位老人的起居飲食。平時,兩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盡力給予滿足。老人年事已高,經常生病,藥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據,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為老人生好爐子,讓老人從心里覺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動得說: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時按餐給婆婆喂粥喂飯,替婆婆換衣梳洗,任勞任怨,并時常攙扶老人到室外曬太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他們心平氣和后,再問明原因,和他們談心、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對祖母和婆婆的照顧可謂體貼入微。街坊鄰居提起她們三代人的關系,總是贊不絕口,她總笑著說:“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老的時候?我只不過是在盡自己的義務,為孩子做榜樣。”兒女們的善解人意讓婆婆也沒有了擔心,孩子們也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兒們在學習上也年年拿先進,不僅精心照顧祖母、婆婆,而且與左鄰右舍都友好相處,誰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會盡量幫忙。

  在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她總說:“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她們雖然不是我的親生祖母和媽媽,但尊老愛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順父母的人,將來也會得到子女的孝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傳身教下,她的孩子們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順父母的道理,特別孝順,整天圍著曾祖母和奶奶轉,媽媽給她們買了什么好吃的她們都拿來給曾祖母和奶奶吃,樂得老人們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孩子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于丈夫平時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計全都是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們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她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里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事跡在xx鄉街道村里傳為佳話,但是本人卻說,我做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們的責任、作為父母的義務;村里人提起都豎起大拇指說:“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范!”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3

  在我的老家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在人們心中孝道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品德是人類文明素養的最好表現。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們心中的好男人盧家村的盧萬章同志。

  1986年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中出現了狀況。父親得了急性肝病需要進行手術。面對這種狀況,身為兒子的盧萬章同志放棄了在外經商的機會,回到家中為父親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滿一歲的女兒,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他只能選擇忍受。夜晚在醫院照顧父親,白天則只能去撿樹枝、干雜活兒,在醫院吃干饃、喝涼水。生活的不如意,讓這個剛剛三十歲的小伙子。一月白頭,鬢角的白發悄悄爬滿了頭。但在他的細心照顧和精心陪護下,父親的病在經過幾個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轉,當大家都以為他感動了天地的時候,父親的病情卻又加重了。這時需要緊急輸血,作為大兒子的他,當即一捋袖子,給父親輸了自己的鮮血。本來就消瘦的他,此時只有眼暈頭痛的忍受。鄉親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從家里給他燉了一只雞,讓他補補身體。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轉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給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經發干的饅頭。經過了幾個月的折騰,父母都已康復,上天還是讓這個家庭渡過了這個難關,而好兒子、好父親、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順風順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xx年。父母的年齡都已漸漸讓她們不能獨立生活,必須有人照顧生活起居,加之父親在這個時候兒換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顧。所以這個男人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地接起了這個重擔。這一躺就是八年,在這八年中,他每天都會堅持給父親進行康復按摩,期間每逢周邊有名醫來農村坐診,他都會騎著三輪車,帶著父親和母親去看病。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一直在堅持,因為他始終相信父親的病會好的。直到后來父親終因身體疾病去世,他還在自責,沒有將父親和母親照顧的更好,正是那句話“莫讓子欲養時,親不待。”經過了這件事后。母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樣是九十歲的高齡,他的母親,卻看起來比別的老太太顯得精神狀態很好。因為妻子長期在外照顧孫女。所以贍養老人的義務就只能由他一個人來完成。他每天都會給母親做好飯。并照顧母親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湊進了老太太,她都會笑著對大家說,自己有一個好兒子。近幾年母親的.腦子越來越記不住東西,就連最基礎的吃喝拉撒,有時都不記得。但是,特卻唯獨記得自己有一個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兒子,同時他也贏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獎、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多么的偉大,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憑良心。”也正是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思想,這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應該做的事。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只就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長輩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總是給我們創造做好的條件,但不是寵溺,媽媽言傳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賦予了我們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對長輩的孝心方能不妄執個社會對我們的愛。盧萬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多晚年。身體力行,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了敬老精神,為禮貌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用心貢獻。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4

  一塊石頭,捂久了也會變熱,更何況是人心。一個人用35年的任勞任怨,終于在婆婆臨走前,捂熱了老人孤獨的心,她就是xx區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區居民xx。

  xx的家,樸素而整潔,除了一臺看起來還很新的冰箱,家里沒有什么其他像樣的家用電器和家具。“婆婆生前沒什么喜好,就喜歡吃點零食。

  所以,為了婆婆買了這個大冰箱。”xx邊說便用抹布擦拭著已經很干凈的冰箱,餐桌上、冰箱里還擺著各式各樣婆婆愛吃的東西。從與xx的交談中得知,婆婆張志蘭已經于今年9月12日安祥地離開了人世。打開婆婆住的臥室,展現在眼前的是還未疊起的被褥和床頭擺著的衛生紙、藥瓶,仿佛依舊有人住在這里。“老人走了,東西沒急著收拾,仿佛她還在我身邊一樣。”xx說。

  她曾經是一名民辦教師,與前夫離婚后獨自帶著女兒生活,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在傳統的農村生活是非常艱難,也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為了證明自己是有能力帶好孩子的,也為了不給娘家增加經濟負擔,xx一個人干起了3、4個人才能干的農活,每天教書、種地、帶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生活的很艱辛,但xx還是咬咬牙堅持住了,然而,越來越多的流言蜚語卻讓她難以承受。1987年,在親朋的介紹下,她嫁給了家在xx的xx。從此,她帶著孩子和這個家和這個婆婆有了不解之緣。

  因為工作需要,xx長時間待在杭州,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回來一次也就待個10天8天的,而每次回來留下的錢也不夠補貼家用,照顧孩子和婆婆張志蘭的重擔就落在了xx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問題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除了照顧孩子和老人,她也四處尋找掙錢的商機,那個時候,身邊好多的人都下海經商,掙了大錢,她也看著眼紅,試著做起了買賣,自己沒有本錢,就從別人那里代銷商品,由于自己不善于經營,加上別人給的貨物又貴,每天的收入總是寥寥無幾,最終自己的經商夢還是破滅了。之后,她從事過很多工作,在每個工作崗位上,她總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后來,她就在社區干起了保潔工,每天上班的時間也就是3、4個小時,這樣離家近了,照顧家人就方便多了。

  2004年,丈夫xx從杭州回來了,本以為丈夫回來了,自己的擔子就可以減輕了,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噩運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丈夫因為常年在外操勞,積勞成疾,換上了癌癥,為了讓丈夫在最后的時刻盡量減少痛苦,她借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支付了高昂的醫藥費用,最終,丈夫xx還是無情的走了,留下高額的債務和一句話:“謝謝你,我知道你是好人,照顧好她奶奶吧,委屈你了!”,一直到現在,她仍然沒有還清債務,盡管好多的親朋好友都不用她還了,可倔強的她卻一直省吃儉用的存錢、還錢,她用一個筆記本清楚的.記載著家里所欠的所有債務,她說:“無論我的生活多么艱苦,只要我活著,我就要努力去償還這些債務。”xx說到做到,當自己的零錢超過5元的時候,她就把它換成一張整的存起來,不舍的花掉,多年來,xx節衣縮食,自己卻從未買過一件衣服和鞋子,衣服大多都是親戚朋友接濟來的,直到現在她已經償還了大部分債務。

  自從xx的丈夫去世后,xx始終記得丈夫的囑托,對婆婆更加關心照顧。一天傍晚雷雨交加,婆婆嚷嚷著自己難受,望著窗外瓢潑的大雨,xx二話沒說,騎上三輪車拉著婆婆就往醫院趕。當時水已經沒過了膝蓋,婆婆撐著傘坐在車上,自己頭上只帶了個塑料袋,全身上下淋了個透,等醫生為婆婆看完病,表示無大礙后,xx才放心,這時xx的臉上、身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還一直在往下滴著。那個時候,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想:要是母親在我的身邊,她一定不會舍得自己的孩子在雨中奔走,她一定會撐起傘,保護她的孩子。

  “媽,咱今天吃什么?”35年來,這句話被xx重復了38000多遍。即使是張志蘭去鄰居家串門,xx也會到鄰居家問好后回來再做飯。起初,xx并不清楚婆婆的脾氣,做好飯后,婆婆要么不吃,要么吃的很少,臉上也沒有笑容,后來她才弄明白原來是沒請示婆婆做什么,她沒說做的菜你要是做了,她會大發雷霆,就是倒掉也不會讓你吃。婆婆本身不是特別喜歡吃菜,自己和孩子在農村的時候有自己的菜園子,種了好多菜,想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可是在這里沒有婆婆的允許是不行的,自己只能腌一點咸菜在沒有菜的時候和孩子吃,從那以后,每天問婆婆吃什么成了習慣。直到老人離世,xx不用再問這句話,可每到飯點她總覺得缺少了什么。

  “張志蘭并不是xx丈夫xx的親媽,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后沒多久就過世了。張志蘭嫁給xx的爸爸后沒有生育,所以張志蘭不太會疼晚輩,再加上1984年xx的爸爸去世,老人就更孤單了,所以脾氣也變得很古怪,動不動就向xx發火,鄰居們都說有她這樣的好兒媳,是張志蘭的福氣”xx的鄰居巨桂香說。但xx不這么認為:“我能照顧老人是理所當然的,老人能收留我們娘倆,我們就得對她好。她硬氣,我就心軟,事事順著她,這樣就能和睦相處了。”婆婆張志蘭脾氣是出了名的古怪,社區里的鄰里們都領教過她的“本領”,面對這樣的婆婆,她完全可以放棄,放棄一個與她沒有任何血緣的人,帶著女兒重新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可是她始終沒有。

  說起“退堂鼓”,xx這些年不是沒有想過,當年自己帶著孩子為了擺脫困境,卻不想又進入另一個困境,這讓xx真的

  是欲哭無淚,可是自己沒有退路,她只能在前進路上繼續摸爬滾打,漸漸的,她居然也發現了婆婆的些許優點,比如:婆婆很節儉、愛干凈、有愛心等等。2008年5月12日,發生了汶川大地震,xx從新聞中得知此事后,便立即告訴婆婆說:“媽,你看汶川地震死了那么多的人,好可伶啊,全國人民都在捐款,我們也捐點錢吧?”沒想到兩人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xx出20元,婆婆出30元,xx拿著湊好的50元錢高興的投到了捐款箱里,50元錢,對于她的家庭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但是她們的心里暖烘烘的。

  2012年五一,88歲的婆婆查出食道孔裂疝,因其年事已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回家靜養,可婆婆卻因病脾氣變得更加焦躁,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就摔板凳、摔臉盆,她能摔動的東西都“在劫難逃”。 為了能全天候的伺候婆婆,xx主動辭掉了社區保潔員的工作,一刻也不敢離開她的視線。婆婆因為身體不能活動,大小便只能拉尿在床上,稍有一點耽誤,就會招來一頓痛罵,有時還會將屎尿摸得到處都是,這一切的一切,xx都忍了,“因為她是個老人,更因為她還是個病人”,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眼角的淚光閃閃。xx為了緩解她婆婆的壓力和情緒,竟然還在婆婆面前跳起了從電視里學來的舞蹈,用來分散婆婆的注意力。僵硬的四肢,笨拙的動作,拿女兒楊靜的話說:“活像個精神不健全的人。”正是這特殊的舞蹈逗得老人樂了。

  長年的操勞讓xx患上了心臟病。每次病發,醫生讓她留院觀察,她都不顧勸告,執意打完針就回家,一是怕花錢,二是怕她不在家,婆婆的飲食沒了著落。有一次病情特別厲害,必須住院治療,但她卻執意要出院,可是醫生就是不在她的出院通知書上簽字,她就托在醫院上班的朋友去找主治醫生做工作,醫生知道了她的情況,給她開了出院通知并要求她一定配合治療,不然病情會更加嚴重,她這才答應下來。

  女兒楊靜從小就特別的乖巧,隨媽媽改嫁過來的她,不但沒有給媽媽添一點的麻煩,反而為這家也付出不少辛勞,為了幫助媽媽,她放棄學業,年少的她只想著快點長大幫媽媽賺錢養家糊口,13歲的楊靜曾去幫別人推煤炭,從那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看著女兒,xx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辛酸,別人的孩子正在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卻跟著媽媽受苦受罪,說到這是,xx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

  作為奶奶,張志蘭沒有給楊靜應有的愛護,兒時的楊靜還問過xx,為什么自己的奶奶和別人家的奶奶不一樣。xx說:“奶奶再不一樣,也是你的奶奶,你一定要孝順她。”母親對奶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楊靜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受媽媽的感染,楊靜對奶奶非常的孝順,奶奶健康時,楊靜知道奶奶愛吃零食,每天都會變著花樣給她買水果和好吃的,可奶奶似乎不太領情,有一次奶奶想吃的水果沒有及時買到,就和xx發起了脾氣,接到電話的楊靜立馬從單位請假給奶奶買好送來,這才哄好了奶奶。奶奶病發時,楊靜和丈夫在醫院跑前跑后,陪奶奶做一次次的檢查,從沒說過一個“不”字。奶奶病重時,她會在床邊喂飯喂藥,并告訴她:“我就你一個奶奶,你得快點好起來啊”;本來就掙錢不多的楊靜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全給奶奶買了她愛吃的蝦和排骨。

  母女的行為終于感動了倔強的老人,彌留之際,張志蘭對孫女說了句悄悄話:“‘沒有你媽,我早就臭死在床上了’。”楊靜把這句話告訴給xx后,xx的眼淚掉了下來,這一刻她的心感到非常欣慰。

  老人在她們母女的照料下安詳的走了,她的后事也是由xx一手操辦的,給婆婆準備的物件十分周全,一再的囑托要買最好的,趕來的娘家人也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她們母女的行為感動著我們社區及周邊的每一個人,只要認識xx的人無人不為之感動和落淚,在今年10月20日,周家社區舉辦的第一屆“孝老愛親”頒獎晚會上,xx榮獲“孝老獎”,她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xx用自己的方式感謝所有幫助過她的人。她讓我們懂得,人人都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同時,孝敬父母行動勝過語言,她將在女兒的陪伴下度過美好的晚年。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5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美林鎮旺業甸村王義霞,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樸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王義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于助人。王義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鎮工商所退休,丈夫現在美林鎮中心校工作,兒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兒在錦山中學任教師,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義霞的孝順在村子里遠近聞名,她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公婆,還義務擔當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義霞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體一直不好,王義霞在照顧姨公公期間還沒有退休,那12年間,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關鍵時期,鄰居說,王義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為白天單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擠時間。春夏要耕種老人的地,秋天要為老人準備過冬的柴,冬天的時候還擔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王義霞總說,家里的事還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有后顧之憂。上有老下有小,王義霞總是說,誰的家里沒老人誰的家里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到王義霞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她的.姨婆婆是聾啞人,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外甥媳婦。老人指著新蓋的房子,又指了指王義霞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明白,難怪老人的院子看起來比王義霞夫婦的院子要整齊寬敞,原來20xx年王義霞夫婦花7萬元給老人翻蓋了新房,難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額頭,指了指王義霞,表情很痛苦,聽王義霞解釋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頭,縫了三針,在錦山照顧孫子的王義霞聽說之后,馬上趕回來照顧老人。人不是鐵打的,本來患有心臟病的王義霞,在照顧老人期間,勞累和心疼使她心臟病發作,20xx年6月趕往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手術期間,丈夫、兒子、女兒寸步不離的照顧她,她感動的直落淚;人家說,付出總有回報的,丈夫的體貼、兒女的孝順那都是她的點滴付出的回報。

  王義霞用她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為老人排憂解難,為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賢行為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兒子目前經營一家打印噴繪店,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王義霞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雙兒女也總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王義霞是兒子和女兒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她用真愛全心支持著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在她身上無處不展現著一個東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賢惠。

  王義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里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靦腆的一笑說:"這些都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王義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無私的奉獻,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6

  馬xx,男,布依族,32歲,中共黨員。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馬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父母身上,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邁的父母,兩個哥哥和姐姐,下有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并且父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進了醫院,父母年邁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護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顧,復診時,由于當時沒有電梯,他背著哥哥奔波在樓上樓下十余次,沒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顧,長時間的治療,也許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蒼,此次手術非常成功,哥哥逐漸康復,他笑了,年邁的父親笑了。

  馬父母已年過六旬,患有高血壓、風濕等病痛。在父母的臥室里床頭上常用的藥物整齊擺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顯得干干凈凈,鄰里看見了無不夸贊。老人老了,兒女們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馬只要一下班就會準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馬承擔贍養老人重擔十余載,三世同堂,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孝道。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7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多忙,對女兒的愛和教育的關注不能減少!

  我對女兒的教育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自信心對于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跡,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我經常給女兒鼓勵,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和女兒學校的老師交流后,我會及時地把老師對女兒的表揚擴大化后告訴女兒,并告訴她老師對她的期待,女兒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學好文化課是孩子教育的一項中心內容,而大多數家長卻又往往無能為力,在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終認為學習好的關鍵在于培養讀書的習慣,激發鉆研的興趣,一旦有了習慣,想不學都不行,一旦有了興趣,要擋也擋不住。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做家長的不但要講明道理,還要放好樣子。為此,我自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后,始終堅持讀書不輟。現在,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么功利色彩。其實,我們的讀書學習,不僅是給孩子們做榜樣,那也是贏得孩子們的尊重啊!

  對于孩子的人格的塑造與培養,我們既要尊重其個性,又不能放縱其任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具體個人,但個性的存在又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權益為界限。我的工作比較忙,星期天加班是經常的事。但每周日(或周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業以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總是擠出時間陪他出去散步。

  現在,每周日下午的散步,對于我和孩子都已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我們期待著通過這散步來愉悅心情,放松精神,交流思想,增強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級,我對于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確還很難說。

  孩子還有一段長長的`人生路要走,在他這一段關鍵的人生路途上,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朋友,與他一起分擔挫折的沮喪,也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榜樣,并愿他的表現比我這個“榜樣”更出色。對此,我有足夠的愛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為了鍛煉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實,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們陪著孩子一同走過,做他們的朋友;就是要我們樹立良好的長者形象,做他們的榜樣。

  我想,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現在起,盡可能多地把時間留給孩子,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做他們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與時俱進,科學教子,爭做合格家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8

  說起蔡云德,道東社區泰園巷的居民都知道,這是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蔡云德今年69歲了,自1963年結婚以來,蔡云德一直和婆婆吳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經98歲了,身體經常生病,當婆婆病了時,蔡云德一刻不離地在婆婆身邊伺候;婆婆鬧情緒,不管是誰的錯,蔡云德總是耐著性子,變著花樣逗婆婆開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總是先給婆婆做好婆婆喜歡吃的早點,等婆婆吃好了再給丈夫和孩子們做早飯。逢年過節對蔡云德來說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親人都會到家里來過節,房子頓時顯得異常擁擠,蔡云德總是屋里屋外、任勞任怨地忙活,沒有絲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話說:“人多人氣旺,這是咱家的福氣!”

  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說:我有一個好“女兒”,這是我的福氣。

  多年來,婆婆由于年齡原因,行動不便,需要人一刻不離的進行照顧。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愛心、耐心、細心的照顧老人,伺候著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逢年過節聚在一起時,老人總在夸著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顧下,現在老人身體還算可以,能夠拄著拐棍行走,蔡云德無怨無悔的細心照顧著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陪著老人看電視。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蔡云德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老人見人總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家有這么好的一個兒媳婦。”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青海玉樹地震捐款活動中,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通過看電視,要兒媳蔡云德到社區來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災區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老人的愛心感動著社區的每一個人。

  四十多年來,蔡云德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著年邁的婆婆,以實際行動感動著家人,感動著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從心里對她表示由衷的稱贊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了當代女性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她的事跡,也影響著道東社區的廣大居民,大家以她為榜樣,在社區形成了尊老愛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道東社區居委會組織廣大居民學習了蔡云德同志先進事跡,并號召廣大居民向她學習,樹立榜樣。通過活動開展,在社區掀起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

  某某某,,鎮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在特殊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支撐了一個常人難以維持的家庭,贍養了本不該由她贍養的一個個老人,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現年48歲的,小巧玲瓏,性格剛強,心直口快。自進了婆家門就與婆婆一起承擔起這個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務。她家當時的家庭狀況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臥床不起;一個70多

  歲的遠房奶奶,行走不便;一個雙目失明的遠房的光棍大伯哥;還有一個70多歲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這個家中。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異,她對每個老人都象照應自己的老人一樣。平時除了忙地里的活,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個老人身體不好,哪個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細心的去照顧,還時常將瞎子大伯領出來曬曬太陽,為奶奶和姑母洗臉、梳頭更是常事,這樣一個復雜的家庭,硬是讓她安排的井井有條。老人們整天贊不絕口,逢人便夸:我們娶了個好媳婦。特別是幾個老人重病時,她更是日夜守護、照顧地無微不至,直至老人臨終。大伯哥重病時,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紙墊網手一把把的從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實在覺得難為情,就用手勢阻止,但她卻說:“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講究這么多,你沒有更近的親人,我就算你的親人了,這事我不干叫誰去干”,大伯哥有感動的哭了,在場的人也都哭了。諸如此類,太多太多……平常家務不平常,結婚至今30年,照應老人30載,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個個老人,換來了一聲聲贊揚。

  現在的,仍然照應著80多歲的姑姑和時常回家近80歲的三叔三嬸(臺胞),她的臉上還是那樣時常帶著微笑,做著平常的家務。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長歲月中,硬是無怨無悔地實踐著她的賢孝美德,成為一方楷模。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在武山縣樺林鄉孫堡村,有一位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十年如一日照顧著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無怨無悔,家庭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于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她叫高富珍,今年32歲,一名普通的孫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勞雙手描繪了一幅孝老愛親的動人畫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顧老人多年,毫無怨言,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所有重擔,總是自覺自愿,無怨無悔。現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長期的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凈凈,鄰里看見了無不夸贊,連老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時就會陪在老人身邊,和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她對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盡管她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對老人的關心照料從不掉以輕心,除了做好適合老人的可口飯菜和滋補食品外,還經常為婆婆梳洗。每當外出前她都會再三叮囑家人好好照顧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兒女們一道送婆婆上醫院就診,每次送婆婆上醫院,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婆婆是她的.母親。

  關愛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兩個兒子年紀尚小,但她自小就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辛勤勞動的精神。她一個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辛苦勞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還要時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兩個小孩,沒有一刻能夠閑著。為了給兩個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好性格好習慣,讓孩子感受到愛,身心健康地成長,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從來不爭嘴吵架,每次帶給孩子的都是笑逐顏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高富珍讓全家人統一教育思想,不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他學做人,要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高富珍夫妻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讓他孝敬長輩;發現他對人有不敬的行為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辨明是非,改正缺點。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高富珍總會認真教孩子掃地、擦家俱等家務事,盡量給機會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盡管高富珍夫婦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們夫妻相互關愛、相互支持,一起承載起生活的重壓。他們一直以來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對丈夫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

  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婆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誤會。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愛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著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家庭和諧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處,處處洋溢出幸福和美滿。高富珍是一位勇擔家庭責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關系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

  作為兒媳,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仍然堅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兒媳;作為妻子,他關愛丈夫,與丈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目前,她以身作則,注重對孩子的教育。

  群眾頌揚

  作為媳婦,她克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他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一力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系中,她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對兄妹的子女,她們均視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愛幼,她始終銘記著“吃水不忘挖井人”,她關心老人,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幫助困難戶、貧困戶和殘疾人。她不僅孝敬家中的老人,對鄉親更是和藹可親,關懷備至,她能夠善待鄉鄰,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9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養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同事和鄰居們的一致稱贊,他就是店集鎮鎮東村黨支部書記韓洪明。

  韓洪明,男,漢族,1947年出生,中共黨員。二十多年來,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恪守“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無怨無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雙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譜寫了一曲敬老孝親的贊歌。

  韓洪明的父親在73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韓洪明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臥床十年。韓洪明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妻子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通便。每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韓洪明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年的精心護理,韓洪明的老父親以84歲的高壽辭世。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老父親辭世沒多久,韓洪明的母親又病倒在床。白天,韓洪明的妻子鄧夫蘭在家做飯、喂養老人,韓洪明則盡可能的抽時間給母親按摩,晚上的時候更是寸步不離的予以照顧,陪母親聊天。冬天天冷的時候,怕凍著母親,就提前買來電爐子、電熱毯等給母親加熱,為了母親的更好的恢復,夜里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給母親翻身。在韓洪明夫婦的悉心照料下,韓洪明的老母親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說:“我之所以能熬到現在,全是托兒子、兒媳的福!”。今年3月,韓洪明的老母親逝世,享年90歲。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跡在店集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韓洪明和聽到他事跡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在店集鎮樹起了敬老孝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臥病在床雙親的同時,韓洪明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韓洪明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于雙親的贍養,韓洪明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為了更好的照顧老人,工作上的應酬、朋友之間的聚會他都盡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應酬也會提前處理好老人的吃飯問題再參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繼續守在老人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他總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多年來,處在這樣的家庭中,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面對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過苦痛,生活也充滿累與憂,但韓洪明一想到他們是自己的至親,他們與自己血脈骨肉相連,作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為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他勇敢地把這一份責任、親情與義務擔當起來。韓洪明說:“他們給予我生命,現在他們病了,但給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他們的回報。父母的堅強,妻子的寬容與理解,兒子的進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單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寬慰,我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遠比他們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負起孝老愛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人子女起碼的道德與良知!”他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他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家里的瑣事很多,但是韓洪明并沒有因為家里的事情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韓洪明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的工作。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里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白天忙公事,夜里忙著照顧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顧。在他的帶領下,鎮東村的工作一直在鎮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縣、鎮等各級部門的表彰,20xx年在全縣七一表彰時,榮獲“扎根基層奉獻獎”。

  這些年,韓洪明盡好兒子的孝道和義務。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支部書記,雖然沒有做什么大事,但卻做了這些感天動地的事。韓洪明堅守自己責任和義務,堅定對家庭的信念,面對家庭的困難,不拋棄,不放棄,把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傳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0

  九龍園小區有這樣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點的房子里,雖擁擠但幸福美滿,大家都和睦相處,遵紀守法,遵守公德,樂于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之所以有這么好的家庭是因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個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數年來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張海德沒有正式的`工作,平時靠打零工,做保潔,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料理家務,再加上年齡比較大,于是沈光存就承擔了一切家務。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可是在這個家里沈光存很巧妙的處理了婆媳關系。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體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氣不好總是動不動就對家里發火。沈光存從不抱怨,總是默默聽著承受著。

  去年8月份,已90多歲高齡的婆婆生病癱瘓在床,子女要忙于工作,沈光存在照顧孫子的同時還要到醫院照顧婆婆,家里醫院兩頭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經過細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轉。后來接到家里調養。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顧,從沒一句抱怨。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里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當別人問她累不累的時候,沈光存總是笑著說,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后我們也會老的,再說了把孩子們養這么大不容易呀……

  沈光存,作為一名兒媳,一直盡著兒媳的孝道,作為妻子,默默為丈夫守著家,作為婆婆,帶著兒子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為贍養著老人教育著子女,讓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才能讓家庭變得更加和睦、和諧。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1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論語〃學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說法,也有“父母在,不遠行”的警句,唐代詩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名句。數千年生活在彝鄉苗嶺間純樸善良的人們,對孝的含義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撒營盤鎮撒沖村委會九組的張德芝,一個平凡樸實的農村婦女,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侍奉年逾90歲的父親和雙目失明的哥哥,還要照顧年幼的孫子,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心溫暖親人,以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譜寫了一曲曲敬老愛親的贊歌。

  xxx,現年57歲,丈夫xxx為幫助其照顧家庭,于1986年從北京建偉安裝公司回到祿勸,在縣黃磷廠工作,20xx年3月因病去世。從此,一家人的擔子壓在了她的肩上,她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愛全給了親人,把汗水和勞累留給了自己。

  父親xxx,生于1919年9月,已經92歲高齡,數年因病臥床不起;哥哥xxx,大自己5歲,雙目失明,生活無法自理;兒子xxx患精神分裂癥,xx年妻子與之離婚后遠走他鄉,留下孫子xxx,現年剛剛11歲,在撒營盤中心校讀三年級。面對這樣的家庭境況,xxx沒有退縮,她竭盡全力的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幫助父親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悉心照顧哥哥和自己的小孫子,還要照管好患精神分裂癥的兒子,同時還要家里家外的忙著活計,每天都不厭其煩的重復著這些繁瑣的步驟。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xxx卻用行動改寫了這句話,她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侍奉父親在床前,從不讓親人因自己受委屈和傷害,毫不嫌棄,毫不厭煩的照顧每一個親人。她是父親的好女兒,哥哥的好妹妹,兒子的好母親,孫子的好奶奶。

  無數次面對父親滿床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時的跌跌撞撞,猛聽到兒子不知所蹤而滿山遍野的尋找,以及擔心孫子往返于上學的路上。好幾次,她都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輾轉反側,害怕家人會有什么閃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時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懷疑她也許根本撐不住這個家。她的淚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責任在推著她,對老人的孝,對親人的愛又使她一次次的堅定信心,挺直腰桿,黎明來臨之時,又滿面微笑的迎接著新的一天。

  xxx沒有閑的時候,總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顧好家庭,還要忙差地里的活計,畢竟一家人都還指望著她。但她對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熱心,誰家有紅白事都要挪出時間去幫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長輩,愛周圍的兄弟子侄,盡管日子過得不算寬裕,繁重和家庭重擔有時讓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但她始終微笑開朗,沒有怒氣,沒的怨言,臉上寫滿天了滿足,她不但是村鄉四鄰眼中的“孝星”,也是團結鄉鄰,睦鄰和諧的典范,她用無言的愛和滿心的孝來充實使自己的生活,去詮釋人生的價值。

  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張德芝為人處世的標桿,她用愛心和孝心演繹著人間真情。她從孝父親,愛兄弟叔伯,親戚子侄到鄉村四鄰;從一個家開始,侍奉好父親,照顧好哥哥,看管好兒子,扶養好孫子,努力建設溫暖、和諧、幸福的家,再到村鄰四舍的和諧共融,每一處,每一刻都體現著她無尚的愛和崇高的孝。她堅信,只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就能使家庭和諧美滿,使社會的穩定發展有了堅實保障。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2

  朱天瑜同志,男,現年48歲,大專文化,是甘州區新樂小學的校長。在工作中,他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多次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兒、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一、常懷一顆孝順之心

  朱校長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父母親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孝敬老人,贍養父母一個人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僅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行動上。特別是自從朱校長的母親因病去世后,父親年齡越來越高,多種老年病等導致身體十分虛弱,需要人照顧,而其他兒女又不在身邊,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老人,他就把父親接到了城里自己的家中。平時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個頭疼腦熱時,他就及時請醫生、買藥、煎藥等忙個不亦樂乎。為了排遣父親的孤獨感,一有時間,他就坐在父親房間,陪老人看電視、聊天,精心關照父親的飲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在3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朱校長硬是無怨無悔地實踐著他的賢孝美德,成為一方楷模。

  20xx年春天,正是風寒料峭的時候。一天下午,他發現老人的狀態不正常,就趕緊聯系車輛,把老人及時送到了醫院。經過三天的搶救,才恢復了清醒的狀態,又經過十多天的治療,才出院回家休養。

  在父親住院期間,他與家人,寸步不離地守護在老人的床邊,打針換藥,擦洗身體,攙扶大小便,從沒有嫌棄老人,從沒有一句怨言,相反還經常安慰老人。多年來,老人多次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每次他都這樣守護在老人的身邊。

  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對妻子、孩子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下班后的他,回到家就幫老人收拾房間,休息日陪著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對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愛使得近90高齡的父親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著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二、常懷一顆體貼之心

  在忙于工作的同時,朱校長也不忘對家庭的照顧,利用休息時間陪伴妻子及家人出去逛街、買菜等,經常與家人溝通,讓家人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尊重、信任家人,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力求做到辦每件事雙方都心情舒暢、滿意。

  朱校長的妻子是某印刷廠的一名臨時工,工資比較低,只有幾百元,一套舊樓房一住就是十幾年。他的妻子身體一直不是太好,經常性打針吃藥。特別是在20xx年秋天,他的愛人病重住院期間,他一方面要照顧生病住院的妻子,另一方面還盡量不耽誤學校的工作。醫院里大家看到他在為做手術簽字時那顫抖的手,都知道他承受的壓力很大。

  朱校長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到學校來看一看,或者打電話詢問學校工作情況。朱校長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品質讓他在學校領導班子及教職員工中間產生了很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經常性生病,妻子自己都煩了,經常流露出不快的 情緒,但他總是安慰妻子,開導妻子,一點都不埋怨妻子。為了讓妻子手術后高興.心情舒暢,早日恢復健康,他每天給妻子端水送飯,為妻子梳頭洗腳,多少個日日夜夜,怎一個累字了得!朱校長的愛妻事跡曾被學校的老師們傳為佳話,說他是真正的模范丈夫。

  三、常懷一顆慈愛之心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負擔再重,他也從不放松對兒子的教育。他時常教育孩子學習要刻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并在很多方面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勝于言教,在他的影響下,兒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小小年紀就充滿了孝心、愛心、上進心。有好吃好喝的他總是先拿給長輩吃,坐公交車小小年紀遇到老人總是讓出自己的座位,在學校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

  20xx年,兒子由于高考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情緒十分低落。朱校長就耐心地開導他、鼓勵他,他對兒子說: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只要你用心去追求,不斷地學習、分析,不斷地總結,就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彼岸。他的一席話,使兒子從低落的谷底走了出來,并積極地投入到了新一輪的學習當中,20xx年順利考入了中國礦業大學,如今已成長為一名有教養、有禮貌、講文明、素質高的新時代優秀青年,得到廣大鄰里的一致好評。

  朱校長他們兄弟三個,雖然現在都已成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們始終堅持分家不分心,每當誰家有事或有困難的時候,總是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不論誰家遇到了困難,朱校長都積極主動的幫助解決。特別是在朱校長的大哥重病住院期間,朱校長多方聯系醫院檢查、做手術,還墊付了部分醫療費用,給予了大哥無微不至的關懷。

  四、常懷一顆關愛之心

  朱天瑜同志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標。工作中,他恪守師德,為人師表,認真備課授課,用 真誠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他把每個學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每年朱校長都要帶領全體師生為貧困失學兒童捐款捐物。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他更是關心備至,從學習到生活,從思想到身體。哪個學生成績下降了,哪個學生思想有波動了,他就立刻找來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20xx年,我校一年級的張亞婷同學在家中被大火燒傷后,需盡快進行二次手術,否則將危及生命。張亞婷同學的家長為籌集手術費用,掏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但仍無法湊齊高昂的醫療費用。正當家長為巨額手術費發愁時,朱校長帶領全校師生為張亞婷同學捐款7000多元送到了學生家長的手中,緩解了家長的燃眉之急。

  朱校長心懷每一位老師,對教職員工的思想、工作、家庭問題,朱校長一一記掛在心,經常與教師交流溝通,或是茶余飯后不經意的一兩句問候,或是特約教師談心,領導與教師心相通,無隔陔。朱校長以他個人的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藝術,贏得了教師的尊重。老師們工作毫無怨言,感到心情舒暢,辛苦也值得。

  朱校長身為一校之長,不但不擺架子,待人處事公正民主,寬厚仁和,而且關心教師,樂意為教師排憂解難。情系師生,樂于助人,是對朱校長的真實寫照。對教師的困難疾苦,更是熱情幫助,關懷備至。有一次,一位教師身患重病住院,朱校長不顧工作勞累親自前往醫院探望,問寒問暖,并多次安排學校行政人員、教師探望生病的老師,令生病的老師及其家人深受感動。不僅是本校教師病了,就是教師家屬生病住院,朱校長也會安排學校行政人員去探望慰問。

  朱校長深懷愛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舉,以責任去體現孝道,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傳統美德,為老人送溫暖,為家庭謀和諧。在朱校長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中華兒女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老人、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積極樂觀、勇擔責任。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3

  “我志愿加入社志愿者隊伍,為志愿服務奉獻我的微薄之力”,這是大街街道長安社區68歲老人xx的志愿宣言。多年來,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著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寬厚的善心、偉大的愛心、堅毅的恒心,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奉獻之歌、真愛之歌、生命之歌。

  xx,女,1944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參加工作,現為xxxx集團退休職工。她為人誠實、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工作上對事業勤勤懇懇,生活上對家人無微不至。五十年來她一直照顧殘疾的'女兒,同時她還義務幫扶困難群眾,她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了家人,也奉獻給了社會。

  五十年前,xx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無奇。但1963年,命運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最小的女兒趙靜一生下來就是先天性脊柱側彎,無法同正常孩子一樣行走,長大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這個噩耗,xx大哭了一場,穩定情緒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別人會怎么看她?她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嗎?有人說:你都有四個孩子了,這個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沒想,立刻一把抱過女兒哭著說:“我不會送人的,再苦再難我也得養著她,實在不行我就養她一輩子。”沒想到老人這句話成了現實,而且一養就是五十年。

  隨著女兒漸漸長大,xx也蒼老了許多,頭上的白發比同齡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兒不能自理,身邊離不開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帶女兒去鍛煉,晚上再回家做飯、照顧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卻沒有眷顧這個堅強的女人,19xx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女兒身上。在上學途中,趙靜出了車禍,送去醫院連動了三次手術,腿部留下了后遺癥,本來就不利索的腿現在已無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創,屬下肢癱瘓狀態。xx得知后生了一場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淚,重新面對現實。xx說:“當我得知女兒出車禍后覺得天都塌下來了,我可憐我的女兒,一想到她的苦難命運我就忍不住落淚。可作為一個母親我不能倒下,生活還在繼續,我得樂觀起來,得讓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xx每天守在女兒身旁,對她無微不至的關心。趙靜的腿需要做長時間的按摩和護理,不然會留下肌肉萎縮的后遺癥。剛開始xx用輪椅推著女兒去做按摩,后來她自己又重新撿起書本,自學按摩護理知識,不懂就向專業醫生請教。慢慢的,她也能為女兒做簡單的按摩治療了。楊老這樣一照顧就是十幾年,漸漸的,老人的白發越來越多,可堅強的信念卻從未動搖。有時候,老人也會背著女兒偷偷的抹眼淚,可在女兒面前,她總是一副堅強的樣子,有一份打不敗的精神頭。由于自己天生殘疾,趙靜從車禍后一直在家中靜養,本來就不愿意見人,再加上處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輕度抑郁癥。不說話,不見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脾氣也變得極其暴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顧女兒外,每天都跟女兒談心,用心去開導她,陪她下樓散步,為她樹立生活的信念。女兒高興了,一家人都跟著高興,女兒發脾氣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說女兒太苦了,讓她發泄發泄會好點。就這樣,楊老陪著趙靜共同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現在的趙靜開朗了許多,平時也能干點家務活,能夠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和教育著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很上心照顧這個殘疾姊妹。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xx卻說:“我挺知足的,雖然上天跟我開了個玩笑,可那是我女兒,是一條生命,無論再苦再難我也養著她,我天生樂觀,希望我樂觀的性格也能影響到我的女兒,讓她有生活的勇氣,現在的我很滿足,人家不是說知足就是福嘛,我現在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4

  ,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里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后,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后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后重建的開展,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于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婚后,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并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5

  陳秋花,女,1954年出生,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漳村煤礦職工任俊山妻子。獲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第五屆全省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山西好人。任俊山1974年退役后來到潞安礦務局漳村煤礦采煤隊上班。1976年,他被突然頂板冒落的石頭砸中腰部,致使胸椎以下高位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丈夫需要護理,年僅一歲孩子需要撫養,年輕的她面對現實,接受精神、體能的雙重磨練。1984年,丈夫的病情稍為穩定后,她利用空余時間自學裁縫,貼補丈夫的治療費用,增加家庭的額外收入。

  癱瘓臥床的.任俊山,曾兩次被陳秋花硬硬從死神手里拽了回來。1983年,任俊山突然發起了高燒,體溫40度多日不退,她一邊精心護理丈夫,一邊托親依友四處尋醫,在中西醫結合醫治下,任俊山的體溫奇跡般地恢復到正常。20xx年,任俊山因平躺時間過長,不能自行排尿,尿液的殘留物使腎臟功能減弱趨向衰退。在她的努力下,丈夫胱造瘺手術得以順利進行,生命得以延續。她用40年的行為詮釋了人間大孝,她以真誠、愛心、責任心溫馨著家庭,溫暖著社會。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6

  用愛將生命延續——記桃元社區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廖目芝

  有一種愛被世人所贊頌,有一種愛可以讓人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溫熱。它像火紅的太陽,像黑夜里的油燈,像冬天里的毛衣。它如同山間的溪水,一點一滴的細流匯成潺潺的溪流,這——就是母愛。家住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社區汪屋組的侯威,雖然出生沒多久就被自己的親生母親遺棄,但是十幾年來,他卻一直從祖母廖目芝那里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他的生命也因廖目芝的照顧而得到了延續。

  廖目芝,女,1924年出生,現居住在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社區汪屋組,中年喪偶的她,目前和兒子汪定四、孫子侯威住在一起,她已年近九旬,卻依舊十幾年如一日的照顧天生智力殘疾、全身癱瘓的孫子,雖然生活艱苦,但她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廖目芝老人膝下只有一個兒子汪定四,出生于1959年9月,1996年3月與同村的侯澤琴結婚,次年育有一子侯威,不幸的是,剛出生的侯威,就被確診患有先天智力殘疾并且全身癱瘓。所以汪定四夫婦在婚后不久就選擇離婚,離婚后的侯澤琴拋棄了侯威獨自離開,汪定四只好帶著孩子回到了自己家,在婚姻不幸和兒子病重的雙重打擊下,汪定四整日精神恍惚,在生活上也僅僅只能自理了。因此,本該頤享天年的廖目芝,從74歲開始,又擔負起了撫養孫子的重任,15年來,她以超乎尋常的毅力照顧著孫子的日常起居,她的事跡感動了左鄰右舍。

  照顧殘疾的孫子很辛苦,更何況是一個當時已過七旬的古稀老人,但是對于這樣一個幾乎沒有什么收入來源的家庭來說,最難的還是怎樣才能努力賺錢給孫子治病。為了早日治好孫子的病,廖目芝70多歲的高齡,還要到附近的工廠去打工,一個月只有幾百塊錢的.工資,還得整天盤算著怎么給孫子多攢些。除了打工,廖目芝還要靠自己一個人種地,打糧食賣錢,而為了節省開支,這些年來她種地從來不用機器,也從來不打除草劑,全部依靠手工耕種,自己一個人拔草、一個人掰玉米,一個人騎著三輪車往回運糧食……為了省下哪怕是一塊錢、一毛錢,廖目芝甚至都舍不得買菜買肉,每天就吃咸菜配飯,只有到了逢年過節,才會買點肉給孫子補一補。一邊要打工掙錢,一邊還要種地,所以在每年的農忙時節,廖目芝幾乎把夜里的時間都用上了:每天凌晨兩點就要到地里去拔草、料理莊稼,等到天快亮了再回來上班。沉重的負擔,繁重的勞動,一個年輕人都未必吃得消,更何況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與此同時,身心俱憊的廖目芝,每天還要思量著孫子的醫藥費,精打細算著這個月能給孫子攢下多少錢……

  由于侯威先天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廖目芝要比別人多花幾倍的辛勞去照顧她的孫子,一開始家里買不起輪椅,小侯威只能坐在凳子上,他要去哪都得靠年邁的奶奶背他去,后來村里得知小侯威的情況,為他配備了一輛輪椅,這也減輕了廖奶奶的負擔。每天早晨,廖目芝老人將侯威挪到床邊的椅子上,中午再將他背到床上休息,下午再這樣重復一次,日復一日,從未間斷。如果說照顧孫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孫子帶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讓老人疲憊不堪,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醫院接受治療,路途的艱辛不言而喻。為了讓孫子的病情有所好轉,她謹遵醫囑,常常跟孫子聊天,每天幫他按摩全身、擦洗身體,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愛,偶爾還能用笑容來回應奶奶,而孫子的一個笑容對廖目芝來說,已經是最大的安慰,是對她這么多年來,為孫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種肯定,也是讓廖目芝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也許一個微笑足以掃清廖目芝心中所有的陰霾。

  廖目芝老人告訴我們,孫子從一出生就先天殘疾,他的母親也是因為孩子殘疾,才選擇離婚拋棄了他們父子的,對于這一點,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拋棄這個孩子,無論侯威的病情多么嚴重,多么復雜,哪怕一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廖目芝也始終沒法割舍這一份親情,她決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孫子餓死在路邊。有人勸她,像她這樣家庭困難照顧孫子又這么辛苦,可以選擇把侯威送去福利院,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同時侯威也可以有專人照顧,可是每次聽到村民鄰里的好言相勸,她總是搖搖頭說:“孫子是我的,這么多年他也習慣了呆在我身邊,交給別人照顧我不放心。”就這樣,廖目芝老人咬緊牙關,挺過了一個又一個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年紀已經大了,怕自己百年歸老之后,就沒有人來照顧她的孫子了。每次說到這些,堅強的老人就會忍不住落淚,那無助的眼神總是讓人倍感心酸。

  就是這樣一位堅強的老人,她沒有豪言壯語,困境中卻不言放棄,十幾年如一日,獨自把殘疾的孫子撫養成人,可能是上天也被她的真情所感動,經過十幾年不間斷的藥物治療,侯威的病情終于漸漸有了好轉,他似乎也察覺到了奶奶的艱辛,每次一聽到“奶奶”二字,他總是顯得很高興,也許,在他的世界里,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賴的人。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農婦,用真情感動了你我,用真愛延續了孫子的生命,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她讓我們知道,在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叫做用愛延續生命,有這樣一個動聽的名字,叫做廖目芝。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7

  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嘗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著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梁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象接下來的日子該怎么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淚的,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后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盡量給老人和孩子留著。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20xx年初春的一個夜里,老人發燒病得不輕,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出租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著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并打上吊針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床頭柜上睡著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天天讓兒子為臥病在床的公公拿藥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盡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后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藥物維持,生活上再怎么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下班得知后,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著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唇,顫抖著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著大雨往家里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干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8

  1998年,在我與妻子結婚后的第一個年頭,女兒還沒有學會走路。岳父剛剛五十出頭,不幸身患腦溢血住進了醫院,我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下了班就趕到醫院陪護,還要四處借錢湊醫藥費,那時的收入不多,要給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然后就到處借錢。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心急如焚。但同時又提醒自己要堅強面對,及時籌集醫藥費給岳父治病。向親戚朋友借,向學校同事借,甚至向學校借過錢,十多個日日夜夜后岳父終于走了,一家人痛不欲生,家里的重擔壓在了我的身上,但我和妻子能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生活中也都表現得樂觀向上。

  對于母親我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在我上高中的第一個星期,父親因為心臟病突發,永遠地離開了,是母親一手扶扯我上完了高中,又上完了四年大學。我深感母恩,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不容易。因此我要把對父母的.愛加倍的給母親,不管怎樣忙怎樣沒有時間,也要擠出時間去看看母親。每周起碼兩次,每次去幫母親做做飯,做掉些家務,噓寒問暖,看看母親需要些什么。父母永遠都是奉獻,沒有半點索取,他們只知道無窮無盡的付出,沒有盤算子女的回報。只求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看,看著母親的滿頭的銀發,時時讓我想起好好孝敬父母吧!好好孝敬父母吧,不要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方知悔恨不已。

  而今,我在父與子的身份對比中,真真切切的讀懂了父愛與母愛,我用對待女兒的感情去默默享受父母對我的那份真情。我總想傾其所有給予女兒更好的生活和成長環境,總是千方百計的為她設計美好的前程,總有“望女成鳳”的美好愿望,這些都是我父母當時對我們的心情,只不過由于年少無知,我沒有懂得父母的那份心意。反思后,我也會我們的博愛撫育女兒健康成長。我想無論多少年以后,“養兒才知父母恩”這句有著中國傳統孝道美德的名言一定會周而復始。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9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鄂城區澤林鎮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把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父親去世后董昌友夫婦接過愛心和孝心的接力棒。為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親送到三弟家贍養。

  家里條件拮據,他們寧愿自己餓著肚子干活也要讓老人吃上米飯;家里無錢買藥治療老人腎炎,董昌友在醫生的指導下親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藥,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腎炎奇跡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幾次想絕食自殺,董昌友夫妻那幾天輪流日夜守在她身邊,耐心開導老人。為了讓老人解開心結,董昌友夫婦專門用人力車拖著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園等處游玩。他們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奶奶,50多年來,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歲。

  董家兩代人孝行善舉感動眾生,董昌友被評為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范”。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20

  吳伏連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大愛踐行生活的意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上慈下孝”的生動內涵。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真實故事,故事的結局有些凄涼,有點沉重,不會像電影劇本里的那般峰回路轉,有的也許只是我們對事實的惋惜,對生活的嘆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庭,24歲的孫子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患有尿毒癥,需要高額的費用做透析,還需要換腎,而這時,孫子的父親早年患有糖尿病,母親有高血壓,而父母兩人都不能為自己的兒子捐腎,這讓做父母的只能為孩子干著急,而這時,吳老太卻毫不猶豫的決定捐腎給孫子做手術,吳老太自己也不知道,這手術是什么,會有什么危險,但她更知道,孫子還很年輕,快要當爸爸了,還有大好的青春等著他,而自己過了大半輩子了。

  配型的結果非常的樂觀,手術也很順利,手術過后沒多久,孫子和女友結婚了,隨后,孫子也當爸爸了,吳老太也做太奶奶了,這本該是讓全家人都萬分開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長,20xx年的3月,為了趕車,孫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這幾步,使得縫合的地方裂開了,讓本該可以慢慢恢復起來的孫子病情突然惡化,誰都不會想到,手術完后才半年多的時間里,孫子就這么離開了人世。吳老太經歷了人世間最慘痛的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喪孫之痛。

  即便如此,吳老太也從沒有抱怨,悲觀,依然樂觀、平淡的.生活在這塊屬于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著年邁體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種菜,生火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照顧著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許我們的主人公在外人看來會是多么的無助和悲傷,而當她在70歲高齡時,還能開心,愜意的生活著,無論身邊發生了任何事還能坦率,誠然的去面對,不禁的讓我們對這位老太太產生了由衷的佩服與敬意。

  吳老太的偉大在于她的無私,她的奉獻,她對生活的認知態度與人生追求,或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它的眼睛,又或許對于這些人,他們要的不是回報,這只是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這里,我們衷心祝福老太太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精」05-17

2016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2-02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推薦」08-18

2015全國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5-15

2015農村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8-19

2016年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1-28

教師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7-20

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材料范文08-16

孝老愛親模范教師事跡材料08-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新建县| 扎鲁特旗| 凤阳县| 裕民县| 蒙阴县| 德令哈市| 阳西县| 墨竹工卡县| 应城市| 平利县| 昔阳县| 敖汉旗| 阳谷县| 宣恩县| 平江县| 唐山市| 平和县| 商河县| 永城市| 仙桃市| 茌平县| 襄汾县| 文水县| 顺义区| 香港| 界首市| 隆尧县| 新乐市| 西平县| 葫芦岛市| 花垣县| 瑞安市| 晋城| 岐山县| 肥城市| 鲜城| 衡东县| 山阴县| 武平县| 林周县|